❶ 关于高效课堂的作文
这是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建议参考: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快乐校园的根本要义所在。
“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教师是学教学、搞教学的,教学就是如何把知识同化在学生身上,以我昭昭使其昭昭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并不在同一认识水平上,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会照顾到,一次成功,这就是效率。而有的教师反复讲,这不能理解为诲人不倦,百讲不厌,而只能说明教师的水平问题。教要出效率,出效益,学也是如此。指导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平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 “高效课堂”研讨,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高效课堂”有科学的量化指标,但总起来说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
1、明快。一是教师的情绪,要平和,不能过分激昂和低落,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状态是最有利的。二是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三是课堂的节奏感和逻辑性是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
2、融洽。指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个氛围要由教师来创设,从情绪到求知欲的引发,以及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都能体现这种关系。
3、投入少,产出多。这就是效益。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教师方面
1、 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 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3、科学的学法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4、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二、学生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
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时将书捧在胸前,声音要宏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不写错字、别字,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三、师生结合
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支运动队,教师就是那教练。”每一节课就象一次训练,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能产生刘翔、王军霞这样的世界冠军;同时,没有足够的训练强度,也不会出现中国女排。光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
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配以我校这批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的课堂教学想要不高效都不可能
第二篇:
我们都知道什么是“高效课堂”,它无非就是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教师是学教学、搞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认识水平不同,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会照顾到,一次成功,这就是效率。教学要出效率,出效益,不但要指导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而且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教师的怎样教和学生的如何学尤为重要,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课堂。下面我就这两方面来发表一下我的见解: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用这四十分钟要效率,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在备课时长采用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比如:我在讲认识钟表之前,就用了我们组张丽丽地方法,用肢体语言来表示整时整点。在课堂上的确很有效果。我还采用了钻教材钻教参,书中自有黄金屋,别以为一年级有什么不会的,都不用看书和参考书,那你就错了,你钻进去的同时,就会发现你想要的东西,课上就游刃有余,还真的能看出点什么。所以一定不要放过书本。另外,设置习题时,要保证课堂。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❷ 一篇英语作文总要花费我一节课时间,怎么提高怎样才快速点
我以前也写得很慢,现在感觉只要在写之前列个大概提纲(分要点列出).然后根据提纲想到什么写什么,不要太死抠接下来没得写怎么办,你写着写着自然有思路了.经验之谈,希望帮到你.
❸ 华育杯小学生作文征文13课时作文特训班快速挑战高分作文
那挑战高分的话,你可以他的一个练习的话,一定要多练习几次
❹ 课堂守纪作文四百字快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知道,良好的纪律是学好文化知识的保障。因此,做文明的小学生首先要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尊师爱友,自律自强;诚实守法,文明礼貌;遵守公德,爱护公物。
同学们,我们已经步入人生最美的“花季”,青春的花朵已经在我们的生命之树开始绽开,阳光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世界也是我们的!歌德说过: “要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总要从青春时代做起。”那么,面对美好的青春年华,面对美好的明天,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该准备做些什么呢?
首先,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要做到遵纪守法,做现代文明的小学生。要学会守法。同学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遵守交通安全法制等,在学校也不要玩危险游戏,更不要追逐打闹。有的同学认为,讲纪律就没有自由,讲自由就不能受纪律的约束。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自由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鸟在空中飞翔,它们是自由的;鱼在水中嬉游,它们是自由的。但如果把鸟放入水中,让鱼离开了水,那么它们不仅得不到自由,而且很快就会死掉。人走在马路上是自由的,但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乱走马路,被车辆撞倒,那就失去了行走的自由。
其次,要遵守社会公德。 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维持公共秩序等,这些都是社会公德。比如:在教室里,在马路上,不随地吐痰,不随手扔果皮、纸屑。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喊大叫,最近学校里追跑喊叫的现象较为严重,妨碍了其他人学习、工作或休息,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形象;不能在建筑物上或课桌椅上乱刻乱画。
还有,我们不仅要做到自己爱护,而且还应当劝阻、制止有些人破坏公共财物的不文明行为。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遇到师长、来宾,主动敬礼问好;上下楼梯,注意谦让。遵守交通规则,不逆行马路。形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不乱丢乱扔。
古人云:“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人不可能一次就犯很大的错误,而是一次犯一点,一次犯一点,慢慢积累,就会犯大错误。因此,同学们,让我们在道德行为方面,言行文明,尊重他人,乐于助人,保护环境,一言一行都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养成遵规守纪的好习惯,做文明小学生。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使美丽的校园成为求知的乐园,快乐的天地吧!
❺ 初一语文的快速作文课,求助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每星期有作文课。国文老师除了在作文卷上有批语外,还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名次,当堂唱名发还。如名次排在后面,显得非常难堪,于是大家对作文都很努力。我本来就喜欢作文,再加上努力,所以作文发还时,常是名字在前几名中。
一次作文,题目是“北风”还是“春风”我已记不清了,作完后自己很是得意。当时觉得下星期发还时,我一定是在前几名之中。没有想到,不仅前几名沁有我,甚至中间也没有,而是排在最后一个。我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下了课,去问国文老师?老师说:“这不像你这个小学生作的,一定是抄自什么杂志上的。”我惊讶得不得了。我说:“确实是我写的。”老师说:“你不可能作这么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说你不是抄的,拿出证明来!”我反抗也无从反抗起,委屈的哭了一场。
小时候的多少事情,现在几乎都忘了,惟独这次所受的委屈,总是记得清清楚楚。
事情竟然无独有偶,我在大学三年时,又出现了一次类似的事。那是考交流电路的课,有一道最低还是最高功率拓问题,教授所讲过的是用微积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我在考试时,嫌那个方法麻烦,竟异想天开,用几何作圆,利用切线的关系,找出答案来。那一次考试,我又是很得意,却没有想到这一题竟然得了零分。——教授说我不会微积分;而这个几何方法呢,一定是从别处抄来的。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
时光流水似的逝去,我在美国当了教授,又遇到一次类似的事,不过我扮演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的角色。
有一个美国学生提交了一篇不期论文。当作期末考试。我翻来覆去的看他这篇论文,发现不仅风格清新,而且创新满纸,令人不能相信是一个大学生所作。
我很自然的怀疑他是不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问题就是这么极端:如果是抄来的,只有给不及格;如果不是抄来的,那就太好了。我到图书馆查了两天最新到的期刊,看看有夫类似的东西却不得要领。于是我请教了一位同事,问他该怎么办。
我这位同事对我提出的问题,倒显得有些吃惊。他说:“如果你不能查出你的学生是抄来的,你就不能说他是抄来的。你的学生并没有义务去证明他不是抄来的,这是罗马法的精神。文明与野蛮的分际,就在这么细微的差别上。我觉得这是常识,你却觉得这是个问起,好奇怪!”我不禁一怔:幸亏同事提醒,否则,那种委屈又会再版。
❻ 有快速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吗
很多的学生都不太喜欢写作,在三年级以上的试卷中最后一个题目都会是写作.尤其是到了高一点的年级,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来说考试真的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折磨.学生们常常觉得没得写,或者是不知道写什么.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六年级作文的写作水平呢?
多写、多读、多改,对好的文章或者是书籍进行阅读,对于其中的一些好的句子要精读,想象自己在运用这些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写作.阅读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有开阔的思维.多写,试着用自己在书中见到过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书写,尝试不断的进行练习.多改,对于写作中别人给你的意见,一定要反复的琢磨,修改文章的不足,做到锦上添花将文章的水平提高的新的高度.小学六年级作文是需要我们通过正确的方法去提高的,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给你起到帮助的作用.
❼ 怎样打造高效作文课堂
《怎样打造高效作文课堂》
怎样有效提高学生快速作文能力,打造高效的作文课堂?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首先应转变师生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扫除畏难的心理障碍;其次,再通过丰富学生作文形式,激发写作兴趣热情;注重学生平时积累,归类记忆方便取用;培养学生读书习惯,赏析优点记录感悟;传授学生作文技巧,增加亮点提高自信;优化作文课堂教学模式等等方法,长期训练,综合实践,就一定能打造出高效的作文课堂。
一、转变师生思想观念,扫除学生心理障碍。
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写起作文来都是“脚踩西瓜皮”“现场直播”,作文像记流水账,作文内容假、大、空,使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对此,笔者从语文教学实践中看到它的主要症结所在:一是教师对作文教学研究较少,总是沿袭老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观命题,难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体验,这使学生处于被动写作的地位,抑制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二是学生思想理念陈旧,思维局限于单调的生活经历和狭窄的阅读积累,限制了他们作文的选材和书面语言的表达,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了畏难的思想情绪和心理障碍。
怎样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消除学生作文时的畏难心理?教学研究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都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更新作文思想理念,扫除学生心理障碍,为写作打好基础,铺平道路。
1、要作文,先构思。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构思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关键。写作文就像盖楼房,必须先要拿出楼房设计图纸,然后按图施工,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建造出漂亮的房子。作文提纲就像楼房的图纸,作文题目、主旨、文体、脉络结构、各部分大意以及要采用的表达手法等等都应在提纲里一一列出来,然后再“按图施工”,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起码不跑题,不偏题,能够做到立意正确,层次合理清晰,中心主旨明确,稍加修改润色就能达到二类作文的要求。若缺少构思,直接进入写作状态,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显得顾此失彼,丢头忘尾,漏洞百出。
而我们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忽略了对作文提纲写作的要求,学生也怕麻烦图省事,干脆不构思提笔就写,殊不知这样为了完成任务而写的四类五类作文还不如不写作文,把时间省下来学点别的知识。所以在作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训练学生快速构思、快速写出作文提纲的习惯和能力,45分钟的作文课,要训练学生在5分钟内写出简要作文提纲,长期这样训练,学生才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2、变写“我”为写“他”。
从小学到中学,我们的语文老师大多在教学生作文时,一再强调一定要写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而学生大多都是过着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他们的认识能力、社会经历、情感体验都十分有限,要求学生写出各种题材的作文,的确有些勉为其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学生难免陷入假、大、空的窠臼。
我们在教学“我能”的话题作文时,学生迟迟不能动笔。的确,“我能干些什么呢?”写小事觉得不值一提,写大事吧又有些浮夸,所以学生在选材上觉得捉襟见肘。于是我们借鉴范文《坚信我能》的提纲“……司马迁因为坚信‘我能’,而继续着梦想完成前人所不能、后人为之称道的《史记》……;……哥白尼因为坚信‘我能’,终于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霍金因为坚信‘我能’,坚持与病魔作斗争,创下了‘黑洞’理论……”①,教学生变写“我”为写“他”。 更新了学生的写作理念,这样很快就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匣子,拓展了学生思维角度,学生们很快就写出了各具特色的作文。
3、学以致用。
怎样改变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无素材可写的的现状?学生作文素材来源于亲身生活经历,更主要来源于课外阅读和课本。如满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中,一位学生这样写“李太白,我想握住你的手!……你的双手给予了我力量……;诸葛孔明,我想握住你的手!……你的双手传递了感恩的忠耿……;越王勾践,我想握住你的手!……你如一盏明灯……”②巧妙地选择了三位古代名人李白、孔明、勾践作为写作素材,通过对三个课本学过的古代名人故事进行赏析,写出名人的精神品质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完成了一篇高质量的作文。
在学生生活经历相对单调,课外阅读面比较狭窄阅读量较少的情况下,挖掘课本素材资源就成了不可或缺的方法和途径。语文课本、历史课本、地理课本、生物课本,甚至数学课本里的人物简介,安全教育读本里的知识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选材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更何况写作时运用课本知识,也是对课本的加深理解和记忆,二者相得益彰,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说,我们要更新学生写作的思想理念,告诉学生作文并不难,像《走一步,再走一步》里所写的那样,把作文分解成构思、拟提纲、打草稿、修改几个步骤,然后一步一步逐个落实完成,就能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作文。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畏难的情绪,鼓起学生写作的信心,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学生作文形式,激发写作兴趣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长期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总是让学生“闭门造车”,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索然。教师要不拘泥于每周2节的作文课,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社会、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进行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召开演讲会、辩论会,举行广播稿写作、口头作文、小报设计等比赛,组织学生参观然后写游记等多种形式的作文写作,从多渠道、多方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热情,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如我们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布置“今天我当家”的作文,让学生在家里和父母换一天岗,然后把经历感受写进作文里。学生一个个兴趣高涨,接过父母给的钱,买菜、做饭、洗衣、拖地,写起作文来洋洋洒洒,情真意切。大多数学生感到生活的不易和父母的劳累,既是一次作文训练,又是一次思想教育。每星期我们都要开展一两次形式丰富的写作活动,或演讲必赛,或小报设计比赛,或参观游记,或广播稿写作比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大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率和作文能力水平。
三、注重学生平时积累,归类记忆方便取用。
学生害怕写作文,有的是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无话可说;有的是积累的素材和相关知识混在一起杂乱无章,要用时“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有的是不善于语言的组织表达,好材料做不出“好菜”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快速作文的能力?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并将积累的素材和相关的知识归类记忆,以方便写作时取用。主要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素材的积累。
“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作文素材的积累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素材的积累包括:优美词句的积累,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的积累,名人名言的积累,古诗文千古佳句的积累,名人故事的积累,论点论据的积累等等。这些都要靠平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积累任务,一点一点地消化吸收,不能“平时不烧香”,等到作文时“临时抱佛脚”。
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每天把积累的词语、文章精彩片断、名人名言、古诗文千古佳句等等用卡片整理下来,在班上经常交流评比,看谁整理得最好,内容最多。对于制作的卡片上积累的内容,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并运用于作文或片断练习中去。长期坚持这样做,卡片越集越多,脑子里积累的素材越来越多,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积累兴趣。广开素材积累之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恒心,有毅力,分门别类地一点一点的积累记忆,才能在写作时快捷地从脑子里调出来,从而方便应用提高课堂效率。
2、构思的积累。
作家刘厚明强调:“写作是一种能力,凡能力都是练出来的;好比游泳,不跳到水里去练习,就永远不会游。”③进行作文构思的训练,是一种省时高效的理想作文训练方式,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必由之路。它有以下优点:一是省时。大脑作文比笔下作文速度要快许多倍。一般三五分钟就可以搞定一篇作文的构思。二是可以一题多构,方便优化。通过比较、修改,从而选择较好的构思进行行文,而纸上修改无法收到大脑修改方便、系统、全面、深入的效果。三是适应性强。脑中作文便捷灵活,稍有空闲,即可迅速成篇,偶遇灵感便能迅速捕捉。不像纸上作文正襟危坐,需要占去大块时间,需要一个安静适宜的场所;有时还受到兴趣、心境的影响、干扰,常常搜肠刮肚而难以句成篇立。
经常训练学生的作文构思能力,思维速度加快,思维角度变得开阔,思想也变得敏锐而全面细致起来,只有平时长期进行作文构思的训练和积累,才能在写作时迅速完成构思,拿出作文提纲来。
3、语言运用的积累。
我们结合课文教学,设计了“拓展文本,学以致用”的连词组句、连句组段的练习和续写结局、改写课文、写读后感等练习,并举行活动来加强语言积累。
从课文选词、连词、组句。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挑出优美的词和富有哲理的词,分门别类做成词语积累卡片,然后确定一条思想主线,分类选择词语连缀扩展成句。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好,写美,写出情境,写出哲理,写成格言警句。
连缀课文词语成片段。依据确定的中心思想线,在课文词语积累卡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和语句进行组合,连缀成一个片段。要求有创意、有思想,要尽量多地调动自己原有的词语储备和材料,加以思考创新成分:或对课文的美词、妙句进行品味;或对某句哲言睿语进行评介;或是受课文内容、情境的启发、感染,进行倾情的描写,由衷的抒发,理性的思考。
我们经常布置学生将课文中较长的童话改编成较短的故事(或短剧),并在班会课上演出;续写戛然而止的课文的结局,写读后感,然后举行作文交流评比活动等等,既丰富了语言积累,又大大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4、归类记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平时积累完成得较好,但是一到写作时就什么也不知道用了。仔细思索造成这种有积累却无法运用的原因,那就是只知道机械记忆,对所记忆的作文材料没有整理分类,积累记忆的东西在脑子里像一团乱麻裹在一起,要用的时候,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来。
所以我们平时积累和记忆时,就要教学生分类积累分类记忆,待到写作要用时才能迅速拿出来,从而达到省时高效。
四、培养学生读书习惯,赏析优点记录感悟。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学习指导》中指出:“阅读教学的任务,除了着重培养阅读能力之外,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主要包括: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圈、点、画、记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这些习惯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充实丰富作文素材的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培养。
1、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④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⑤
课外阅读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我们不要将课外阅读片面地理解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从各门学科的学习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新内容都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补充和配合,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
对于中学生来说对书本发生兴趣,从大量的阅读中获取写作的源泉是培养情趣,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鲁迅说得好:“文章怎样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叶老历来强调“阅读是写作的某础”,通过阅读到感悟,由感悟到创造,前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这个意思。
我们要坚决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已被摆在了教学目标的首位。替学生甩掉沉重的学习包袱,“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是大势所趋,让我们都来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让他们养成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为培养学生快速作文能力打好基础。
2、赏析记忆名作优点的习惯。
课外阅读的作用是深远的,可如今的中学生课业太重,难得有空闲时间去浩如烟海的课外书中去选择,这就需要给他们推荐一些名篇佳作,让他们入迷。当课外阅读不再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学生方能在自主的状态下,读得广、读得深,也才能写得灵活,写得更有个性。在这时,身为语文老师,便会体会到课外阅读对作文“润物细无声”的巨大作用。
中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弥补接触社会生活少的不足,了解到更广阔的生活,对作文所需要的外延有了一定的拓展。阅读多了,材料也就丰富了,写作时也不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阅读多了,那些名家的精彩、生动的语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语感的培养实在是大有益处的。接触了各种写作风格和文字技巧,长期的浸染,不断的比较鉴赏,就会慢慢模仿,甚至能初步形成自己的作文风格呢,或豪放或婉约或灵气或深刻或淋漓尽致或含而不露,甚至兼而有之。这正应了苏霍姆林斯基那句话:“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只有这样,他们才才会飞跃。”⑥
要写出优美的作文,必须通过大量的广泛的阅读名篇佳作,在具体的语境中去不断的自我感悟和比较鉴别,汲取名篇佳作的优点,慢慢地学生就会培养和提高对汉语言的整体的领会、感悟和表达能力,然后记忆、临摹名篇佳作的优点,最后厚积薄发,进而创新写出具有个性特色的优秀作文。
3、写读书笔记记录感悟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如果不做读书笔记,把自己的感悟和不同见解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积累就成为一句空话。“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是一句老话,指的是读书是要圈点批注作笔记,积累好词佳句,记录阅读感悟,以加深记忆,其功效卓然,自不待言。但是学生这一习惯的养成,确实需要教师的规范、约束与指导。
五、传授学生作文技巧,增加亮点提高自信。
有些学生平时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但是语言组织能力较差,作文中心不突出,语言平淡枯燥,没有一个亮点,不能打动人,学生越写越泄气。这就要教师传授学生一些作文技巧,增加亮点,提高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写作兴趣。
快速增加作文亮点的技巧主要有:
1、确立主旨符合“情、志、理”。
确立主旨要符合“情、志、理”中的一个字,这样能确保立意正确。
2、“身材匀称”层次清晰。
作文要避免“老三段”,给人一种不会写作文的总体印象。写作文尽量多分几段(一般分8——11段),使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晰。
3、巧妙运用主旨句分层、点题。
写作时学会根据题目和立意写出主旨句,利用主旨句进行分层和点题,是增加文章亮点的一种好方法。
4、引用、仿写使语言优美。
对于书面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启发他们把平时积累的名人名言、古诗文佳句以及谚语、俗语、歇后语等运用到作文里,对照积累的好词佳句进行仿写,以增加作文的亮点。
5、写后自读作文,修改润色使语句通顺出彩。
平时要教育学生在写完作文后,要快速默读自己的文章,改正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对平淡无味的句子进行修改润色,提高作文质量。
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训练有素实现高效。
作文课堂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在“高耗低效”的低谷徘徊,原因在于一直处于一个自我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中:“范文引路——师生赏析——教师指导——学生写作”。 常常是学生刚刚开始动笔写作,下课铃声就响了。教学模式僵化呆板,训练效率低下。我们要实现作文课堂的高效,让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内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具有较高质量的作文,除了需要做到前面所说的几点外,还需要改革和优化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从容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写出最佳的作文。长期的实践中我摸索出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文课堂效率,打造出高效的作文课堂。
1、提前分发作文指导资料,让学生积极准备精心构思。
“功夫在课外”既讲的是作文的积累,又讲的是作文课要提前精心准备。要在一节45分钟的作文课内,让学生完成一篇有着较高质量的作文,若是范文精读赏析和教师讲得多一点,学生就没有多少时间写作文了;若是教师不指导让学生自己写又难以写出好作文来。解决这个矛盾,我采用的方法是提前精心设计出作文指导材料,提前一周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外自主找一篇范文阅读,在心中酝酿构思(但不要动笔写作),为作文课堂的高效打好坚实的基础。
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为“练——评——练”。
经过长期实践,我认为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应变传统的“范文引路——师生赏析——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四步模式为“练——评——练”三步模式。经过师生的提前精心准备,课堂上再运用“练——评——练”三步模式上课。“练”,学生先根据课外酝酿的构思迅速写出作文提纲;“评”,教师对学生写出的提纲进行精短评析和指导;“练”是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拟提纲迅速行文,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文。
3、长期训练,综合实践,打造高效作文课堂。
作文本身就是一个慢功夫,先不说素材积累需要作者对生活经历的有意观察记录,也不说作文者思维训练的耗时,还不说作文者思想认识深度的漫长沉淀,等等。就单说一节作文课,你让学生做文章,光书写600字,速度慢的学生就要耗掉45分钟的一节课,何况还要求作文有一定的质量。
所以,作文课要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打造高效的作文课堂,必须针对以上几点坚持长期训练综合实践,做到“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占有了,作文的高效课堂自然就水到渠成打造成功了。
❽ 怎样打造高效作文课堂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构思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关键。写作文就像盖楼内房,必须先要拿出楼容房设计图纸,然后按图施工,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建造出漂亮的房子。作文提纲就像楼房的图纸,作文题目、主旨、文体、脉络结构、各部分大意以及要采用的表达手法等等都应在提纲里一一列出来,然后再“按图施工”,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起码不跑题,不偏题,能够做到立意正确,层次合理清晰,中心主旨明确,稍加修改润色就能达到二类作文的要求。若缺少构思,直接进入写作状态,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显得顾此失彼,丢头忘尾,漏洞百出。
而我们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忽略了对作文提纲写作的要求,学生也怕麻烦图省事,干脆不构思提笔就写,殊不知这样为了完成任务而写的四类五类作文还不如不写作文,把时间省下来学点别的知识。所以在作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训练学生快速构思、快速写出作文提纲的习惯和能力,45分钟的作文课,要训练学生在5分钟内写出简要作文提纲,长期这样训练,学生才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❾ 怎样读好课文作文快速
提高写作水平,需要对自己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对每个人来说,提高的过程是不尽相同的。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高写作水平的基本途径 1.开阔视野,多方面观察、感受生活 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古往今来,凡是写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视这一点。汉朝的司马迁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行万里路”,就是指要从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他本人也正是这样做的,从20多岁就开始漫游全国,考查史迹,采访史料,终于写出了著名的《史记》。 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意义在于:首先,可以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因为我们写作文,无论是写人、写事、还是描写景物,都是在写现实生活,都需要现实的生活情景、生活细节。而这些生活情景和生活细节,是不能凭空捏造出来的,只能通过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才能获得。即使是合理想象的那部分,也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其次,可以使文章获得较深刻的思想意义。因为只有与现实生活有较多的接触,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有较深切的感情体验。准确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有了较深切的感情体验,才能写出思维意义深刻的好文章。 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首先要尽量多参加社会活动,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各种人、事物和景物,把它们的面貌和特征装进大脑这个“仓库”。这样,等到我们动笔写文章的时候,这些装进“仓库”里的材料,就会自动出现在我们的思考过程之中。其次要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注意多听多看。因为不管是谁,活动范围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种活动都能参与。所以,我们就要多听多看,从别人的嘴里以及他们的活动里获得生活材料。这样做,有时甚至比亲身参与的获取量还要大。比如,我们在北京却可以听到广州的事;还有,我们作为旁观者的时候,却可以比当事人观察得更仔细,因为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等等。再次,我们在接触生活的时候,仅仅用眼睛和耳朵还是不够的。还要用大脑。要对面前的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看看它到底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特征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生活中的道理,把握事物的本质,产生较为深刻厚重的思想感情。 2.广泛阅读文章 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犹有神。鲁迅也曾这样说:只看一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这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是有很深刻道理的,很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广泛阅读为什么如此重要呢?一方面,它可以弥补我们体验生活的不足,使我们间接地获得许多生活材料及对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博采众长,多方面地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广泛阅读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在这方面,前人有过不少好的经验。比如粗读和精读相结合,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粗读,就是拣各种范文进行阅读,读的时候不必做详细分析,对文章的思想意义和写作技巧有个大致的了解即可。这是从“广”的角度下功夫,使自己获得多方面的营养。但是,只“广”不“深”也是不行的。对那些好的文章,还需要精读。精读,不但要认真思考,看看人家主题是怎么表现的,结构是怎么安排的,语言是怎么运用的,读后还应该把这些记在本子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把这些记下来,才能时常温习,不至忘掉。通过精读,可以获得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使我们向“深”的方向发展。 3.要多练笔 多练笔,可以加快从学习写作知识到会用写作知识的过程,可以说这是提高写作水平最关键的一环。清代唐彪曾这样说: “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 大意是说,读十篇文章也不如做一篇文章收获大。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熟练,即使题目很难,写起来也觉得容易;不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生疏,即使题目很容易,写起来也会觉得很难。 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的道理,经常进行认真的练习,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作文的“思路”和“机关”。 练习应该带着明确的思想感情目的来进行。初学写作的同学,开始可先写一段表达思想感情的话,练习所有的话都围绕着中心来讲。接下来,看看表现中心的几部分安排得是否合理,学习掌握结构方面的知识。然后,再看这几部分哪些地方需要详写,哪些地方需要略写,学习写人、记事、描写景物方面的知识。最后,再考虑用词造句,并进行相应的练习。这样带着明确的思维感情目的来练习,比单纯孤立地学习叙述、描写、结构等,收效要大得多,有利于我们较快地掌握作文的“思路”和“机关”。有了一定写作知识的同学,在练习写作时。,也应该始终把思想感情放在第一位来进行。 另外,练习写文章,不要怕出丑。写出来之后,应当让人家看看,挑挑毛病。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自己写的文章,往往看不出毛病,只有让别人看看,才能知道哪些地方写得不好,才能有明确目的地进行修改。另一方面,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容易出毛病之后,也能引起自己的注意,有利于自己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4.要重视修改文章 多多练笔固然是关键的一环,但每次练习之后,还应该进行认真的修改,这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有着很重要作用的。 修改可以弥补一次思维的不足。一般来说,凡是稍微复杂一点的事,考虑一次总是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疏忽和错误。写文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仅仅思考一次,疏忽和错误更是难以避免。只有反复思考,不断修改,才能使文章逐步接近完善,也才能使我们的写作水平在修改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 这种提高,往往比正面学习写作知识提高得要快。这是因为,我们在修改作文的时候,总要找出文章的不足,来加以弥补和改正。一般说,人对自己存在的不足都是十分重视的。我们在这种“十分重视”的情况下来修改文章,就能比较容易地、同时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避免不足的方法,从而从反面增长写作知识。 修改文章应该从三方面来进行: 首先,从表现主题的方面来看。主题表现得如何,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头等大事。我们在修改文章的时候,应该首先看看文章的主题与材料是不是十分吻合;结构安排得是否合理;各重点部分是否都很好地突出了主题。这些方面没有问题或者修改好了,文章在大的方面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 接下来,应该从文章的几个重点部分来看。文章的每个重点部分,都有它相对独立的中心,也有一个中心与材料是否吻合的问题、材料安排得是否合理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看各部分是不是写得具体生动,哪些地方应该突出一点,哪些地方应该删去,直到各方面都不存在问题为止。 最后,再从文章的段落、句子来看。段落和句子,是文章内容的基本单位,它们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所以也要予以足够重视,进行认真的修改。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看段意是否表达得具体清晰,是否有条有理;还要看各个句子衔接得如何,以及有没有语法方面的错误,等等。 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都完成了,文章的修改工作才可以说基本上结束了。 要掌握思考过程的基本知识 1.学会把握事物的本质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即使同一类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果我们的眼光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我们就无法分清和认识我们的世界;只有透过这些现象,抓住他们的本质,我们才能从根本上以及事物之间的区别上,认识世界上的各种事物。 读书和写文章也是这样,一开始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总是一些纷繁的现象(人物、景物、事件等)。这就需要我们从这些现象出发,找出它们共同的东西,也就是它们的本质,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读懂或写好一篇文章。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呢?一般来说,主要应该注意两点:第一点,面对单个事物的时候,不要仅看它的表面现象,还应该看一看它到底说明什么,能说明什么,一般就是这个事物的本质。比如,一个同学在家里写作业,这时客人来了,于是他放下笔,让客人坐,并给客人端来了糖果。这是很普通的一件事,如果我们不注意,不加以分析,就觉得这事没有什么。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想一下,问一问它到底说明什么,就会发现这事虽小,但它却说明了这个同学讲文明懂礼貌的本质。第二点,面对诸多事物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被这些现象所迷惑,而应该从它们之间找出内在联系。这内在的联系,就是这诸多事件的共同本质。比如,有这样两件同一个同学有关的事:一件是他在班上给同学讲数学题,另一件是他在街上扶一个盲人过马路。这两件事,从表面看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但是我们认真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两件事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即都体现着一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这就是这两件事的共同本质。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不能只看一遍就完了,因为这时我们获得的,基本上还是人物、事件、景物等一些表面现象,还没有从这些现象中找出本质的东西。我们还应该思考或者阅读,找出事物的本质,并将本质与现象结合起来,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文章,得到深层次的知识。写文章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不能根据头脑里的一些材料拿起笔来就写,而应该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找出这些材料的共同本质,也可以说是提炼出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来安排组织材料、结构文章。这样,才能为文章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做到把握事物的本质,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我们应该在读书、写文章以及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自己,使自己在实践中得到逐步的提高。 2.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一篇文章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思考过程。思考得全面透彻、有条有理,文章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而且,写起来也不会很吃力。如果思考过程进行得不深不透,即使写的时候再卖力气,文章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而且往往会出现很不容易修改的毛病。 所以,我们应该十分重视思考过程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的作用。 要想使思考过程达到“深”和“透”的程度,除了要把握事物本质之外,还应该注意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正确的思维方法,不但能使我们的思考沿着一条正确的轨道进行,避免走弯路,而且能使文思敏捷,在较短的时间内思考较多的问题。比如,在提炼、表现主题的时候,能自觉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在提炼、表现人物的时候,能自觉运用开掘和生发的思维方法;在具体描述的时候,能适当运用形象思维、判断、推理等方法,无疑要比不讲究思维方法的思考效果好得多。
❿ 如何上好滚动快速作文第一课
单篇作文老师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往往因学生不会批改作文而苦恼,主要原因是单篇作文训练学生前一次作文批改的技巧不能直接迁移到后一次作文批改中,学生每一次批改都要老师讲解批改方法,因而导致时间不够用,老师干脆自己越俎代庖,所以课外进行低效率的批改,虽然完成了任务,但学生没有多大提高。滚动快速作文是多篇同时训练,学生前一次作文批改的技巧能直接迁移到后一次作文批改中,每滚动训练一次,学生的修改作文的能力就提高一次,有了成就感,学生批改作文就兴趣盎然。
我在具体的操作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分工法。滚动快速作文借助作文新工具的优势,通过分工写点评让学生喜欢写点评。主要是通过分工写点评提高效率。作文点评栏设计了“学生点评1”、“学生点评2”、“学生点评3”三个点评栏。
“学生点评1”重点是常规批改要求:1.卷面是否整洁?字迹是否工整?书写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2.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错别字有几个?病句有几个? 3.看文章内容是否符合要求?看文章的内容是否与题目相符?4.看文章的中心是否和内容一致?5.看文章的发展等级目标是否体现了出来?。
“学生点评2”重点是提纲批改要求:1.看文章开头是否简洁?是否直接入题?段意是否与内容相符?2.看文章主体的层次是否清楚?段意是否与内容相符?3.看文章的结尾是否点题?段意是否与内容相符?。
“学生点评3”重点是整体批改要求:1.看文章的选材。2.看文章的表达方式。3.看语言是否简练、流畅。4、看文章的文采。
二、限字法。要求写满规定的80字,不能多也不能少。规定80个字,让竞赛有统一的标准。竞争才有活力,竞争才有动力,以往学生写点评没有一个统一的评比标准,不好比较。有的洋洋洒洒写几百字,有的偷懒写几个字,参差不齐,无法评比。写多了课堂时间不够,效率不高,写少了没有谁追究,没有压力。规定80个字,会写的学生要求精益求精,学会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中心意思。不会写的学生字数也要凑完,时间长了就学会了写点评。因为每个栏目只设计八十个字,学生大约十分钟就可以完成,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评比法。作者评等级,让学生有成就感。三个学生写完点评后,由作者对三个人的点评当堂评出等级,让写得好的学生及时得到表扬,督促写得差的学生下次加油。作者评作文点评等级可以提高效率,因为是自己的作文,不需要重复看文章的内容,存在的问题自己是知道的,点评的同学没有指出来自己非常清楚,因而评比比较客观。有比赛就有成就感、就有效率,因而学生喜欢写点评。对三个同学的点评作者评出甲乙丙等级,能充分调动学生点评的积极性。
四、统筹法。通过统筹方法在课堂上快速完成作文点评和反思的指导训练工作。作文新工具第四页设计了学生点评一、学生点评二、学生点评三、作者反思四个栏目,如果是八个小组,可以这样安排,第一、二小组课堂上完成学生点评一,第三、四小组课堂上完成学生点评二,第五、六小组课堂上完成学生点评三,第七、八小组课堂上完成作者反思。三个点评加反思共四个内容同时写,可以节省时间。课堂上时间有限,把学生点评1、学生点评2、学生点评3、作者反思四个内容落实到不同组里写,一个组只写一个方面的内容,速度就快了,虽然每个组只写一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全班都接受了四个方面内容的点评和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会了方法,课后去完成剩下的内容速度就快了。这样操作熟能生巧后,就可以破解课堂时间紧的难题。
五、朗读法。作文点评、反思朗读比赛。学生分工写点评和反思比赛后,就推荐四个学生分别朗读学生点评1、学生点评2、学生点评3、作者反思。由于课堂增加了活动,最后学生的书面点评和反思只能完成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的简短任务由学生课外完成。学生课堂上掌握了方法,课外能很快完成任务的。每个栏目推荐一个学生朗读,各个栏目能得到老师的有效指导,学生自然而然学会了点评和反思。
教师怎样在课堂上完成作文批改任务
单篇作文教学,老师在课堂上的时间是白白浪费,没有充分利用。课堂轻松课后忙。留在课后的作文,教师在办公室埋头批改,然后发还给学生便了事的方法,教师负担很重,学生只翻看得分与评语等级,看评看改的少,收效甚微。多篇的滚动快速作文,由于教会了学生快速作文,缩短了学生写作文的时间,让老师在课堂上有时间批改学生的作文,让课堂有学生的作文批改,提高了课堂效率。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的老师觉得课堂时间不够,完成不了浏览批改任务,在这里介绍几种全国老师共同创新的滚动作文课堂评改方法。
点拨纠错法。多篇的滚动快速作文利用作文新工具一览无余的优势,在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巡回快速点拨纠错。采用点拨纠错能及时发现问题,既诊断“病情”,又对症下药。对“粗心性”错误,如写错别字,或用错标点,或书写不够工整,或格式不够规范都可以马上指出,使其修改;对“缺属性”错误,则立即“补课”,使学生及时掌握未掌握的作文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犯错”的概率就会大大减低,正确率会大大提高,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语句通顺,行款整齐,书写工整的卷即使差的学生,作文中用对了一个词,一句佳句,简简单单一个“好”字,即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内心得到满足。这必将刺激学生认真作文的自觉性,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也不会因教师一星期后才发作文,使错误在自己脑子停留时间而打下“烙印”,以致造成纠错的反复性与艰巨性。发现学生没有达到规定的字数就督促提醒,发现学生写得太慢就督促其提高速度。督促学生标明字数和写作的时间,便于统计比较。督促学生写指导老师的名字和作文时间,便于存档。
浏览初评法。多篇的滚动快速作文老师运用统筹方法,在学生写作文的时候用中考的阅卷速度浏览学生的作文,因为滚动快速作文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是好作文,老师一眼就可判断出等级。甲乙丙分别做不同的记号。学生交上来后老师浏览批改时,甲等扫描一下没有误差就可以评等级。乙等稍微认真一点,不准确的就调整。丙等就当面指出不足。学生在课堂作草稿时,教师应在教室间巡视。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指点,“抢”时间面批,力求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雨后送伞”。巡视时,我们应侧重于抓“大头”,即学生的作文是否紧扣题目中的重点词(题眼),选材是否有利于表达作文的中心。
面批复评法。学生作文写完后,前面交作文的学生老师在巡视浏览批改的基础上,老师初看了一遍,心中有数,并把作文根据写作程度分成甲乙丙3个类型,第一类甲比较好,第二类乙基本成型,第三类丙不成型。对第一类作文,指出优点在何处,如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互相照应等等,对于作文中使用的修辞方法重点表扬。这样,学生就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会正确运用写作技巧。对第二类作文,与学生一起找出存在的结构问题、语言表达问题等。这类作文基本成型,教师明确缺点后,与学生共同探讨怎样改动更合理,再让学生动手修改。这样的交流有针对性,学生更易接受,还可及时向教师提出疑问,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这种方法改出的作文,学生肯定会记忆犹新。对第三类作文,即那些不成型的作文,教师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与学生一起分析不成型的原因,根据作文的内容、表达的中心与学生一起设计,怎样开头、结尾,怎样的表达方式更好。如效果还不理想,不妨尝试直接帮助学生修改。第三类作文往往最费时,但如果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并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平时注意多积累好词、好句,学生肯定信心倍增,下次作文会给教师一个惊喜。
借力检查法。写作时,有的写的快,有的写的慢些,老师可以让面批面改后的四位优秀学生四位学生做老师的助手,检查学生习惯性的错误,不合要求的要求学生回到座位纠正,这样用铁的手段可以迅速纠正一些学生以前养成的不良习惯。在小助手那里过关后交老师复查批改等级,发现大的错误要求学生纠正。老师批改等级后,选一位学生负责作文速度加分,选一位学生把老师浏览批改的作文发给学生写点评。由于让学生替代老师做了力所能及的管理工作,老师就能抽出时间专心面批复评作文,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这样,教师就不必为课后改作文而挤掉大量的钻研教材的宝贵时间,也不必花大量时间来上作文讲评。由于有作文速度评比,并且当堂反馈,学生交作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都争先恐后地交作文,提高了课堂的实效,让学生有时间在课堂上写作文点评和反思。由于课堂上学生承担了组织管理工作,让老师迅速批改完作文,缩短了反馈的时间差,为学生自己迅速反馈创设了有利空间,也破解了作文课堂上不能迅速反馈的难题。从而实现了课堂高效运转的良性循环。
点评提升法。教师在浏览批阅时,每个队挑选一篇优秀习作,由各组推荐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朗读。由于有比赛,各组都争相推荐,否则失去了发言机会,就没有分数加,也就失去了自我展示的机会。老师还可以适时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自己的精彩之作做示范当堂朗读,学生的模仿能力强,马上会像老师一样深情并茂地朗读。优秀的文章、优秀的朗读会感染每一学生,学生上课想开小差都难。教师指导学生评作文,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写作导航评作文,学生就不会泛泛而谈、无的放矢,而能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地点评学生的作文,做到有的放矢,大大提高点评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