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运用激励性语言
(一)发挥评价语的亲切性,让学生如浴春风,如沐春雨。
教师的评价语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说每一句话都要为学生着想,让学生一听就能感到亲切可信。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这时一般都比较紧张,教师应用亲切柔和语调告诉他:“不要慌,胆子大些,错了没关系。”这样学生就不紧张了。一个学生回答《红楼梦》的作者时说错了,其他同学都大声的“啊!”这时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评价,“说错是正常的,老师也会有说错的时候,没关系,再说一遍。”当学生回答得不准确,辞不达意时,教师应肯定他的优点及正确的地方,并鼓励他说:“我知道你心里明白了,可就是语言还没组织好,请坐下再考虑一下。” 对于没有回答出来的同学应很委婉地告诉他:“如果你再仔细考虑一下,我相信你一定会答上来,下次我再给你一个机会,你会回答的很好的!”对学生的赞美也要真诚而亲切,当某学生提出了一个别的同学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时,老师可走上前去,握住该同学的手,注视着他的双眼,夸赞道:“你有一双慧眼呀,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么了不起啊!”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话语,内心肯定比吃了蜜还要甜。特别是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多夸奖,不管多简单的问题,只要他们答对了,教师都应用高兴的语气真诚的给予评价:“你能回答的这么好,真了不起!”
由此可见,评价语的亲切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要有亲切感,要充满感情,而不能冷冰冰,夹枪带棒。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也就乐于接受知识和完成作业了。 “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二)发挥评价语的激励性,让学生受到感染,获得自信,走向成功。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的语言。”
众所周知,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赏识,人人都需要他人的鼓励。因此,教师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
② 初中语文课堂激励性的语言有哪些
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专生属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既不可久旱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的专注,也学的开心.
③ 请用一句古诗词,来鼓励自己,开启“生动的语文、有用的语文”
语言表达准确是教学的基本特征,也是对语文教师最起码的要求。如果教师教学时表达不准确,在对学生传授知识时就会受到影响。比如,在理解课文情感时,如果教师不能准确表达出课文蕴含的情感,就会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者引起歧义。因此,教师无论是讲解或分析课文,还是作文讲评等都要使语言表达准确清楚,一语中的,使学生豁然开朗。
幽默是智慧的灵光闪现,它不同于搞笑。语文教师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学会运用幽默的语言,幽默的语言能够调节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偶尔的一两句幽默笑话,会把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使紧张的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从而增加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
语文学科是一门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得很好的学科,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以大大地开发学生智力,很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语文教师应该像诗人那样遣词造句,挖掘“语言的金子”,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逐步达到“片言可以明百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让课堂语言艺术最终成为缤纷教坛一朵越开越美的夺目奇葩。
④ 激励性语言在语文教学中有哪些功能呢
有些孩子总是在大人的责备中度过的,大人总是希望孩子能成龙成凤,期望过高,所以老师的激励的话语可以让孩子喜欢上你,从而使你的课堂变得活跃,他会越来越喜欢你的课程,从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⑤ 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语言的重要性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语言是人交流的直接武器。好的语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小学语文课堂语言幽默风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她们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对于以后的帮助很大。
⑥ 一年级孩子跟不上,家长该做些什么
一年级是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因为幼儿园三年来打下的基础,大部分孩子都能顺利地适应了学校的生活。
第一,父母应该和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想知道孩子为什么赶不上课吗?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上课坐不住凳子,总喜欢东张西望,手也不停地找东西玩,根本不听课,这样的孩子给人的感觉就是爱动。
父母了解孩子的情况后要配合老师积极改正,在家也要像上课一样,要求孩子做功课前一切准备就绪。做完家庭作业后不能再起来,要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削铅笔,一会儿找橡皮。务必提高集中精神!这段时间父母不能看手机,也不能看电视,要给孩子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父母可以读书或者练习写字。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学习,做孩子的好榜样。
找到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区别,回忆一下孩子在学期教育阶段的表现,那个时候孩子的认知能力如何,如果以前是正常的,那就是幼小衔接有问题,孩子还没有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或许老师的授课方式孩子们还没有接受,或者新的学习环境还没有适应。这就需要家长配合教师慢慢引导,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而另外一些孩子是刚到学校,胆怯、内向而不敢和老师说话,也有可能会导致学习一时出现障碍。父母要耐心询问,了解原因,正确引导,并把孩子的情况告诉老师。教师将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激励策略,使其渐渐地敞开心扉,包容于集体之中。随着你对新环境的适应,一切都会变好。
与孩子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看看 TA怎么想怎么说,是不是听不懂老师讲课。在大一新生中,语言理解能力存在着差异,这也导致了在接受信息时存在差异。如有,就建议教师试着用不同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多听孩子说,找出孩子的无知之处,再试着去解决。小孩子的心是很奇怪的,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拨号,就可以打开 TA的智慧之门。
老师还应多做家访,做到对全班同学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性格特征也要全面掌握,便于因材施教。而且父母要做的就是密切配合老师,对孩子严格要求,从思想认识到习惯养成,要告诉孩子你到了上学的年龄,上学是你的任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
一定要认真完成。父母必须先和孩子讲清楚,然后再制定规则。以规则来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都同意了。学生逐渐可以走上正轨,学习也就不成问题了。
⑦ 如何用激励性语言来激发语文课堂 教学案例
(一)发挥评价语的亲切性,让学生如浴春风,如沐春雨。教师的评价语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说每一句话都要为学生着想,让学生一听就能感到亲切可信。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这时一般都比较紧张,教师应用亲切柔和语调告诉他:“不要慌,胆子大些,错了没关系。”这样学生就不紧张了。一个学生回答《红楼梦》的作者时说错了,其他同学都大声的“啊!”这时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评价,“说错是正常的,老师也会有说错的时候,没关系,再说一遍。”当学生回答得不准确,辞不达意时,教师应肯定他的优点及正确的地方,并鼓励他说:“我知道你心里明白了,可就是语言还没组织好,请坐下再考虑一下。” 对于没有回答出来的同学应很委婉地告诉他:“如果你再仔细考虑一下,我相信你一定会答上来,下次我再给你一个机会,你会回答的很好的!”对学生的赞美也要真诚而亲切,当某学生提出了一个别的同学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时,老师可走上前去,握住该同学的手,注视着他的双眼,夸赞道:“你有一双慧眼呀,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么了不起啊!”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话语,内心肯定比吃了蜜还要甜。特别是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多夸奖,不管多简单的问题,只要他们答对了,教师都应用高兴的语气真诚的给予评价:“你能回答的这么好,真了不起!” 由此可见,评价语的亲切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要有亲切感,要充满感情,而不能冷冰冰,夹枪带棒。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也就乐于接受知识和完成作业了。 “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二)发挥评价语的激励性,让学生受到感染,获得自信,走向成功。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的语言。” 有一个这样的案例——某老师在课堂上出了这样一道题:某人从家到学校,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成什么比例?老师期待得出的正确答案是:成反比例。然而一名男同学的回答却出乎意料。他认为不一定成反比例,理由是:从家到学校可以有很多条路走,如果走一条弯路,即使自行车的速度很快,也会花很长时间。如果抄近路,即使速度比走弯路慢,所用时间也可能比走弯路短。显然,学生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由于老师没有对该题的前提条件作出明确的说明,如果该老师循循善诱,既可以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也不难导出正确的结论。然而,该老师的评语却令人感到莫名其妙:“谁要是说不成反比例,谁的脑袋就长包了。”另一名男同学紧接着附和:“对,是脑袋积水!”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那名发言的男同学难过得哭起来。试想,这位男生还会在数学课上发言吗?他对数学的学习还会那么有热情吗?这样的学生最可能厌学,甚至辍学去广东打工。如果这位老师换一种语言进行评价,则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如“啊,你回答得很有趣,动了脑筋。不过要是按照给定的条件会怎样呢?”“没关系,再好好想想”,“想好了再补充”,“听听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见解”等等,这样的评价既明确无误地使学生知道该回答是错误的,同时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也呵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众所周知,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赏识,人人都需要他人的鼓励。因此,教师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如:“好哇,这种做法很好,你真会动脑筋”、“你演得真好,只要用心,什么事都会做好的”、“这个句子你旦怠测干爻妨诧施超渐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你的声音真好听,给每位同学带来了美的享受”,“你真勇敢,第一个上台配合老师,你的这种为他人着想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谢谢你救了老师!”如此亲切明朗、热情洋溢的话语,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感染?怎么会不努力?怎么会不上进呢?(三)发挥评价语的多变性,让学生耳目常新、喜闻乐见。单调、重复是造成一个人疲劳,大脑皮层抑制的重要原因。教师课堂评价语言也不能单一,不能老套,左一个“你真棒”,右一个“你真棒”,学生听后肯定感到腻烦,反之,评价语言灵活多样、随机变化、注重创新,学生就想听、爱听、屡听不厌。评价语言要想不拘一格,除了经常变换词句外,可以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可以将整句变为散句,散句变为整句,还可以根据课堂气氛及时调整语气、语调、重音、节奏,还可以走进学生的世界,用他们喜欢的网络语或卡通语,对他们的学习行为作适当的点评,一定会收到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四)发挥评价语的哲理性,让学生从评价中获得做人求学的深刻道理。课堂评价语言如果富有哲理,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育、德育的熏陶。学生尝试失败了,教师就可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失手在某一方面的知识不扎实,教师就可以说“哪里跌倒了哪里爬起来”;有的学生不喜欢朗读课文,教师就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去开导他;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有创见,教师就可以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话去赞扬他;有的同学能写一手比老师更漂亮的钢笔字,教师就可以用“弟子不必不如师”来激励他;有的同学平时不爱发言,一说就说的很好,教师可以真诚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久而久之,学生就学会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句子,懂得了许多求学做人的道理。这些评价语对提高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的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很好的体现了大语文的理念。
⑧ 离开学校多年以后,老师的哪句话还牢牢记在你心里
1、高中语文老师:
你现在是有的是青春,可以随便挥霍,做什么都不用顾及。但是你有没有认真想过,当你不再青春的时候,你还能剩下什么。
2、高中数学老师:
有不懂的问题尽管问,题一定要做,不要让我感觉只有我一个人在努力,士为知己者死嘛。
她真的做到了,高三最后三个月,我们班五十三人,平均一天三张卷子,每天做完第二天一定会发回来,全部都是批改完毕,有注解的。工作量是我们的五十三倍。每天数学作业再多也一定会写完,就为了女老师这一句“士为知己者死”。
5、高四复读班主任:
“别怕拼命,你以为自己快死了,其实离死还远呢。”
对我造成一定时间内的影响,没日没夜地熬夜通宵、逼自己到极限,消耗自己的生命,直到今年初病了一场感觉自己真的离死不远了,才开始学习怎么健康地生活。。。但那段拼搏的时期是前进最快的。
说不清楚算好还是算坏的影响。
⑨ 如何克服懒惰的习惯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里面还有很多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生嫉妒心理的克服
吕桂萍
晓理:剖析嫉妒之害,指明进取之路
鉴于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理性思维水平不高的现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为学生剖析嫉妒之害。一方面列举陷于嫉妒深渊,干出诽谤、中伤,甚至伤害他人的行为,结果毁灭自己,葬送前途的反面典型:如因嫉妒而残害孙膑终遭灭亡的庞涓,嫉妒诸葛亮不成反而自己被气死的周瑜等,使学生引以为戒;另一方面,列举能控制其嫉妒之心从而取得巨大成绩的古今中外名人佳话,如“将相和”中的廉颇等,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别人的进步,正确看待荣誉,正确估计自己的优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此外可组织学生摘录嫉妒有害的名人格言,如“嫉妒是亡身的毒蛇”。“嫉妒是一种比仇恨还强烈的恶劣情绪”等,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他们消化这些格言,净化心里意识,使他们普遍能见贤思齐,踏实学习,与别人友好相处。
关爱:营造关爱氛围,化解嫉妒心理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起点基本相同,在学习和各种竞赛活动中形成的差距相对而言并不悬殊,他们嫉妒的主要对象是老师对某些同学的偏爱,和老师对取得优异成绩同学的溢于言表的过分欣赏之情。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做到公正和公平,师恩普施,师爱遍洒,切不可厚此薄彼。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对那些暂时落后、有待进步的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意,并采取具体的措施,帮助指导落后的同学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赶上来,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嫉妒心理。
激励:充分肯定成绩,强化进取信心
在帮助落后者进步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尤其是对那些落后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更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淹没于问题与缺点之中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这样就能使他们重新点燃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发奋进取的勇气和自信。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及时地发现、充分地肯定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能使他产生“最佳情绪体验”,即“感到强烈的喜悦、欣慰、幸福……还会对别人,对整个世界产生爱意,甚至会有一种要马上做点事作为报偿的欲望”。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肯定、奖励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
疏导:竞争合作互补,优化人际关系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为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越对手的过程。“合作”是指学生群体为了共同目的而相互协助以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由于认识上的偏颇,以前对小学生强调竞争多了一点,而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实际上这正是导致学生产生嫉妒等不良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优化学生间的人际关心,在组织学生进行适量和适度的竞争同时,必须强调、强化与之互补的“合作”。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缩短与后进生的心理距离
万 焱
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自然要经常与后进生交往。但在交往的过程中后进生很容易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心理上总是存在一定的隔膜,这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通常后进生给我们的印象是麻木,对学习毫无兴趣,对成绩持无所谓的态度。在这种表面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后进生的内心是十分敏感的,矛盾的。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剖析从宏观上看,通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心与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与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进与习惯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与经常受到挫折的矛盾等等。从微观上看,由于每个人的气质特点不同,其心理状态又不尽相同。后进生复杂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强的心理防御机制,要想让后进生敞开心扉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有效的转化他们。
一、运用期望理论
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是要对后进生充满信心和期待。只有这样,在与后进生进行交往时,才会减少无意中伤害他们自尊心的几率,让师生的心靠得越来越近。教师的期望也是学生进步的一大因素,教师良好的期待会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从而加倍努力,获得更大的进步。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对小学生作了一次所谓的学习潜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真的比其他同学进步快,并且在感情上显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原来,这一项心理学实验所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机的。他通过自己“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调动了教师独特的深情,教师通过眼神、笑貌、嗓音,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期望的作用。所以,教师不应该放弃后进生,要充分利用罗森塔尔效应,要改变“朽木不可雕”的观念,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牢固树立后进生也是人才、也能成才的坚强信念,对他们满怀期待。只有这样,在与后进生接触的过程中才会真正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爱好、尊重和期待,他们就会很自然地产生肯定的倾向、愉快的心情,消除对教师的敌对心理,愿意对老师讲真心话,愿意接受教师的帮助和教育。也只有这样,后进生的自尊感、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才能油然产生。教师接受到后进生良好的反馈后,他的“热情期待”再次受到强化,无意或有意地又给这些学生以更大的关怀、更多的指导,产生良性循环。在这样良好的心理氛围里就能产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应,这是后进生发生转变的重要环节。
二、利用身体言语沟通
人与人沟通的类型十分复杂,除了言语沟通,还有一种较重要的是身体言语沟通。身体言语语沟通是指非语词性的身体信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身体姿势与外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心理学家经过严格的观察发现在人际沟通中,55%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实现的。身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为身体语言所传递的的信息是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是无法掩饰的。我们知道,表面上后进生可能对很多事都显得满不在乎,其实内心都很脆弱、多疑、敏感。有时教师一个细微的动作可能增强了后进生的自信心,缩短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也可能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因此在与后进生交往时一定不能忽视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因为这也是让后进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利用空间距离的缩短
空间位置结构与人际心理距离是联系在一起的。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课堂上,教师站在台上,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大,形成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办公室里,老师坐着学生站着,师生间的不平等性明显拉大。在与后进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与他们边走边谈,也可以请他们坐下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到老师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教室座位的编排上,可以让他们的座位尽量靠前。而不要总是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排在前面。如果有条件可以将课桌排成圆形或半圆形,学生自由选择座位,与教师围坐在一起,让后进生感到老师是在平等的对待他们。随着教育者身份的淡化和师生空间距离的缩短,心理距离也自然缩短了。
四、利用鼓励
来自学业的失败,使后进生自己看不起自己,认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在同学老师和家长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处处表现出自卑感。消除自卑感最有效的方式是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一次在课上与学生谈到如何提高学习兴趣时,一位女学生不好意思的说:“不知为什么,哪个老师表扬我,我就感觉特别爱上哪个老师的课,不知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教室里一下子沸腾了,同学们都深有感触的说:对!就是这个样子,我也是。看来表扬和鼓励确实能够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进生来说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与一位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聊天时,当我问到他最近学的怎么样时,他一改以往的沉默不语,自豪的说:“语文老师说我比以前有进步了。”后来经了解因为他在听写字词时,比以前有一点进步,语文老师及时鼓励了他。这小小的鼓励,对这位学生来说却是莫大的鼓舞。教师的鼓励之所以对后进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老师在他们心中是神圣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后进生很少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更不用说是表扬和鼓励了。因此,对后进生来讲,老师的每一次鼓励,每一个微笑,对他们的心灵都是一种安慰和激励。教师在鼓励后进生的同时不但缩短了教师和后进生的心理距离,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五、利用班级环境
影响学生成长的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对于教师来说最可以利用的也是最能利用好的便是班级。从物资环境来讲,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应给人以美的感受,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和心灵的净化。班级心理环境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班风,良好的班风能催人积极上进、团结,人际关系和谐。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班级中,后进生也能感受到生活在班集体中的的乐趣,与老师的关系自然也非常和谐。初中一年级的一位男同学对我说:“老师,我感到很没意思,每天都是上学、放学、吃饭、睡觉,总是在机械的重复。”可想而知,在学校、在班级找不到一点快乐的学生,他就是再怎么努力,成绩也不会有很大提高。所以,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对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如此,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与老师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后进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逐渐往好的方面发展,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便得心应手了。
后进生的转化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后进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及易出现反复,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无论怎样,只要教师与后进生的心灵相通,心理相近,并努力做到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以顽强的毅力、耐心细致的工作,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赵丹阳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它的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观点正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所接受。
但在中小学中,却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
家庭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校教育不当。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是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社会影响。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少辩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
此外,青少年时期,尤其从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我们的一些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有的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小学生心理疾病多与家长有关,中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多在于教师。这应当引起家长和老师足够的重视。
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总体规划,多方面做工作。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据调查,目前上中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5月17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三、在中小学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四、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在近期内还很难配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提高学生思想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它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智力发展。各校都应把它列入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计划中去。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生懒惰心理的表现及矫正
韩晶
懒惰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少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小学生的懒惰表现尤为突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懒惰心理就像一道城门,打不开它,提高素质、能力又何从谈起?因此我就小学生懒惰心理的表现,成因及矫正方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 懒惰心理的表现
1、思想方面的懒惰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面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方面的懒惰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在我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呢?
l、依赖性强。
如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校每届儿童画展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l、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改掉恋床不起的恶习。
2、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远足活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练耐力。
3、制定学习计划。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旧”的思想。
4、寻找榜样。找一个学习勤奋,做事勤劳的同学做为自己的榜样,并请这位同学多帮助和监督自己。
5、又进步了,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少,就在当天的日记本上贴一面小红旗,表明进步了。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6、厌恶疗法。做一个小丑娃放在写字台上,每当发觉自己有懒惰的心理或行为时,就在小丑娃的脸上画一笔,或涂些颜料,久而久之.再看或丑娃丑陋的样子,就会提醒自己改掉懒惰的习惯。
总之,懒惰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战胜懒惰,战胜自我,才能不断地前进。
参考资料:http://shky.she.com.cn/ketiDoc.aspx?id=780" http://shky.she.com.cn/ketiDoc.aspx?id=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