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参观金州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心有感作文
0月日,我们有幸参观了位于青山湖区的京东学校,学校领导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站在学校的大门前,彻底颠覆了我对公办学校环境不理想的认知。原来公办学校也是可以环境优美,设备齐全的。
在交流会上俞校长给我们介绍了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办学理念,让我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了京东学校。在讲到电子备课和教案共享上,让我深有感触,这一点与我们学校不同,这种方法更能提高老师的积极性和备课能力。试想一下,教案写的好的老师,好的经验和创意可以和大家共享,而教案需要加强的老师可以从中得到提高。
参观完学校的硬件设施与校园文化后,让我觉的管理的正规化的重要,小到桌椅等的摆放,大到校园的管理都需要正规。要办好一个学校须抓住六个关键词:理念、服务、法纪、智慧、人格、科研,在实践中用理念引领学校,用服务管理学校,用法纪规范学校,用智慧思考学校,用人格领导学校,用科研发展学校
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一、用理念引领学校
办学理念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思维结构,是学校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它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行为、学校的办学方向。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如,我校理念是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学校持续发展服务。这是适用于民办学校发展需要的,也是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
二、用服务管理学校
教育是一项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事业。服务是学校的职责,学校在办学中要体现服务的功能,要有服务精神,把服务作为自己的职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职工、服务于学校的发展。
我校确立了:培育一种精神、设计一种环境、形成一种机制、寻求一种突破、坚守一种常规的管理理念。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师生发展的措施。比如,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提出不能只求教师付出,不管教师“充电”,即使经费再紧张,也要先保证教师的学习与研究的需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购买了大量的学习资料,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校领导用服务管理学校,在服务教师方面,不仅要服务教师专业发展,而且要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构建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睦的人际关系,创设一种与教职员工平等对话、彼此沟通的良性机制,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机制与激励机制。
对学校的管理,不仅要体现在服务教师上,而且要体现在服务学生上。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因此,为学生服务应成为管理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学生发展服务,要变学生适应学校教育为学校教育适应学生发展,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提供良好的环境。比如,多媒体室、微机室开放;食堂管理以学生为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比赛;课程管理以满足学生兴趣、需要为目标,开齐上足国家课程,不断开发学校课程;学校环境布置、校园建设充分考虑适应学生、有利于学生发展等等。
用服务管理,还要体现在为学校发展服务。学校要善于挖掘社会有效资源,构建促进学校发展的服务系统,引导社区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比如设立校董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关工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学校发展座谈会或咨询会;举办学校发展成果发布会(展示会)、教学开放周、艺术节、运动会,并邀请家长及社区各界代表参加;创办学校简讯,加大宣传学校发展的力度等。
三、用法纪规范学校
学校必须熟悉掌握国家有关法律规范,特别是教育的法律法规,明确国家法律法规对学校方方面面的要求与规范。
其次,学校必须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纪。学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尽完善的今天,使学校这一圣洁的场所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再者,学校要懂得依法保障学校、教师、学生的权益。比如学校的财产不受侵犯,保障教师参与业务学习进修的权利和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等。
四、用智慧思考学校
智慧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我之所以讲要用智慧思考学校,一是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在学校教育中我们是使受教育者,先成人或先成事;是给受教育者以知识技能,还是给受教育者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强调学生适应学校的教育,还是我们学校的教育为学生发展服务;是坚定不移地推进课程改革,还是对外谈课程改革,对内进行应试教育等等方面,学校要善于分析把握关键性问题,方向性问题。二是课程改革的过程是学校文化重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将面临着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管理的变革,原有的学校文化,包括教学目标的确立、课堂教学方式、教材的使用、教学评价方式、师生评价方式、课程的执行办法都必须以新课程为导向,进行改革与创新,创建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管理制度,评价与考试制度、校本教研制度、课程开发与实施制度等。同时在强调“以人为本”的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制度如何改革才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在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时,教师要不要发展,怎样发展,同样需要用心、用脑去思考。
五、用人格领导学校
人格包含着三层意思:一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二是个人的道德品质;三是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学校要学会尊重教职工、尊重学生。我们强调民主管理,强调教师与学生平等,核心的内容是人格的尊重。因为从权力上、能力上、知识上学校成员是不可能平等的,唯有人格(作为人的资格)才是平等。
六、用科研发展学校
我们常说,学校是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而教育的使命是每一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潜力,教育是一项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的社会活动。学生的才能与潜力的发展不能单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它需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的方法不是教师的随意性动作,它需要针对课程目标,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学的质量不是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它需要有科学的传授方法与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它需要有科学的规划,有文化的力量,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学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因此,学校要树立科研兴校的思想,用教育规律组织教育活动,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至关重要。
以上是我对现代化建校趋势的几点拙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更努力的去开拓、去进取。走在时代的前面,做教育界的佼佼者。
② 写作文,写参观学校
我的学校是一个环境优美、典雅的学校.如同花园一样美丽.我们每一位学生,都深深地爱着它,喜欢着它.每当清晨,同学们伴着太阳公公来到学校,走进校园,便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学习.一进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高大洁白的教学楼.瞧!那布满茶色玻璃的教学楼,在太阳的映照下,显得那么雄伟壮丽.教学楼的东南面是各种各样的花卉的花园,里面种着美丽的一串红、月季、牡丹等美丽的花,绿色的小草衬托着红、白、粉、紫等各种颜色的花.春天,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沐浴着早春的阳光,听着同学们的歌声成长,为学校带来一片绿色;夏天,草儿格外茂盛,在骄阳下显得更绿,为炎热的校园带来一片清凉;秋天,草儿慢慢枯黄,黄黄绿绿的小草,使校园变得更加五彩缤纷了,就像为校园换上了五彩的秋装.草坪旁树立着几棵高大的松树,它们就像是校园“卫士”一样,日夜守卫着校园的“居民”——小树、小草、小花.它们顶烈日、冒风雪、战飞雪、斗严寒,一年四季地站在那里;它们天不怕、地不怕、忠实的守卫着我们的校园.教学楼的斜对面是逸夫楼楼,那里有我们最喜欢的图书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我们在认真读书,找到我们课后学习的身影.当你轻轻的步入我们的校园,你会发现——课堂上,朗朗的读书声传遍了整个校园,大家都浸泡在学习知识的海洋中;操场上,一排排朝气蓬勃的队伍在做着整齐划一的体操;下午放学后,不同的兴趣小组吸引着爱好不同的同学们,他们在那里又更多的得到了他们喜爱的知识.我们的学校在一年年、一代代培养着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又在一年年、一代代向外输送着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我因自己能在这样一所优秀而又美丽的学校上学而感到无限的自豪!将来,我也会更加自豪的告诉别人,我的母校就是“靖西实验小学”!
③ 迎宾路小学参观学校有感
在迎宾路小学,我们先观看了一段介绍学校的录像,又聆听校长对学校对介绍,接着观摩了一节语文课,最后参观了学校对教室及各展览室。在临沭实小中,我感触较深的两个地方:
一是校长对学校管理的介绍。一所有历史的学校,经过沉淀,必定会有自己的芬芳。在管理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措施。首先,抓学生的养成教育,而且制定是从小事抓起,创建了“三轻轻,四不要”,即:脚步轻轻、说话轻轻、动作轻轻;不要追逐打闹、不要大声喧哗、不要吃零食,不要扔垃圾。如果只有制度而不落实,那么制度形同虚设。学校深切明白这一点,所以明确指出怎样抓:要哪些人抓?如何落实?及如何对学生评价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管理、评价机制,促进制度的顺利进行。其次,抓课堂落实。在各类公开课的影响下,一些煽情的花里胡哨的课堂渐渐浮出水面,并深受欢迎。学校没被虚无蒙住双眼,而是极力构建朴实课堂、高校课堂。我觉得这不仅是我,而是许多的人和学校应该学习的,让课堂重归朴实,而不是变成通向功名利禄的工具。
二是对成果展示的感悟。如果说有良好的制度,并有完善的实施途径,那么取得成果便是轻而易举的事。在参观学校的资料室时,一系列的成果展示让人眼花缭乱,我重点参观了教师的一些常规业务。教师们的认真书写表明平时态度的认真,而且一些过程性的材料亦很充足,仿佛让人看到他们努力的身影。
④ 小学英语课堂观摩教研活动总结
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以意义为中心,主要的焦点应该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生活有着某种联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用所学语言知识表达个人喜好,与同学交流。很显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在意义而不是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上,自然、有意义地增进语言的习得,增强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其次,任务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进入课堂的目的从某种角度来看有差别。教师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与技能,而学生的目的更多在于寻找一种快乐,游戏、唱歌等活动会让他们兴奋不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并不等于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外语习得的条件。
⑤ 围绕本次小学班主任工作观摩,谈谈你的感想
前不久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赴南京赤壁路小学观摩学习活动。在历时一天有限的时间里,赤壁路小学的校容校貌、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师生风采无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触颇深,特别是在观看了小学生才艺节目后,情不自禁为他们的精彩鼓掌和欢呼叫好之余,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胸中似有千言万语。梳理了自己的思绪之后,使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新时期教师工作应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素质。下面我就从以下两方面谈谈这次考察学习的一点感受和体会。 一、真正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才是教育的归宿。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的主旋律,新课程的实施和教改理念的不断实践,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助推剂,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者是教育发展、学生成长的生力军。我们所参观考察的学校(赤壁路小学),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办优质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着眼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五育并举,特别是才艺教育、美读、美写教育大力彰显了办学特色。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兼顾。大到学校的硬件设施,小到校园中的一草一木,无不展现着良好而又务实的育人氛围,无不体现着素质教育旺盛的生命力。相比之下,我以前在潜意识之中还是只看重学生的成绩的,在育人方面缺少创新和实践,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为学生德育方面的发展创造的条件还不够。学校所形成的教育规模、管理风格和办学特色无不渗透着教育者的教育智慧,无不凝聚着他们辛勤的汗水。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学校将素质教育演绎的淋漓尽致,大气豪迈而又自信! 二、真正的教育是要把教与学、师与生这样一个关系高度的和谐统一起来,魅力教育才是成功的秘诀。 众所周知,文章有魅力,就有人愿意读,人有魅力,就有人愿意与之交往,那么,教师有魅力,他的课堂自然会充满魅力,反之亦然。美国教育家吉诺特曾说:“在学校当了若干年教师后,我得出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式和每天的情绪是影响学生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们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们可以是创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们能让学生翻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可见,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 魅力的课堂教学,洋溢着教师的人格魅力、艺术魅力、科学魅力,具有引人入胜的情景创设、适度的课堂节奏、相互生成、相互对话、相互动态的生态课堂环境,每一个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使课堂充满着活力、内聚力和爆发力。在听了赤壁路小学的公开课后,对于打造魅力课堂有了一些很直接的认识: (一)追求课堂细节。作为教师,只有从每一堂课入手,每一个教学环节入手,在细节上下功夫,推敲“微末之处”“关键之处”;反复思考,精心设计,追求细节的魅力,彰显课堂的魅力。 (二)营造宽松愉悦环境。对一个教师来说,比学识更重要的,就在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广阔而自由的空间里放飞思想,砥砺能力。为此,教师要把握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师道尊严的作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学习成长服务,融进学生心理。 (三)善于鼓励和表扬。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不用说学生,就是我们老师,也是希望能得到别人的鼓励和表扬。所以,作为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坚信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事实上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说明他们还行,从而进一步培养其学习的毅力;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评价切忌“一锤定音”,要循序渐进,对他们取得的一点一滴的成绩,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大张旗鼓地进行鼓励、表扬,以增强其自信心,拓宽其继续转化的渠道。今后我们的课堂提倡“课堂三声”——笑声、掌声、欢呼声,这不仅可以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励学生产生自信心与学习动力,还可以帮助改变学校与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成为永恒的魅力。 (四)关注情感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状态,能有效的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人精力充沛,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是高强度的心智活动过程,情绪状态佳不佳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情感,老师们不能企求。情感到位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甚至创造性便会神奇般的出现。一堂有魅力的课立足于教师课堂的智慧与经验外,还应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来武装。教师要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课堂表现的机会,获得课堂表现的满足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被人关注的美感、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五)张扬语言魅力。现代社会是一个高交际、高频率、高信息化的社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口语表达能力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技能。对于教师而言,口语表达能力显得犹为重要。魅力课堂的营造一定与教师那独特的、个性化的语言息息相关。教师的语言美首先体现在语音标准,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其次是懂得用气发声、吐字归音的常识,发出来的声音宏亮圆润,字正腔圆,清晰流畅。更重要的是教师能根据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情境,组织恰当的言语内容,去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或循循善诱,或幽默风趣,或以理服人,或以情感人,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机智。诚然,我们应摒弃那种刻意的人为雕饰的语言,但我们绝不可因噎废食,因为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看家本领。教师要用语言的抑扬婉转,来影响课堂的起伏,增加课堂魅力指数。 总之,此次外出观摩学习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对我来说是受了一次极好的教育,也是对我教育教学工作的鞭策。以上仅是我个人考察学习的一点体会,并不能展现此次参观考察的全貌。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作井底之蛙,在反思中调整自己,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才是根本,才能不虚此行。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力争使自己做的更好。
⑥ 观摩课观什么
为了听课,跋山涉水奔波数千里,这对中国的老师来说十分寻常,而且不以为苦;为了上好课,点灯熬油、四处请教、反复打磨,“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成了中国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一道独特景观。现在,完全可以这样说,生活在当下的中国小学语文老师,无论是名家大腕还是普通草根,没有谁能够完全屏蔽或者拒绝观摩课的影响。观摩课已然成为中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革灵敏的风向标,成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力推手,成为教学观念传播的最佳载体,成为一门独立的可以观赏品味的教学艺术。——对老师而言,观摩一节精彩的公开课,那种享受真的不亚于看一部电影或者一场演出。
但是近来,观摩课也遭遇着“窘”。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观摩课上,教师作秀、作假;这样的课只是一种表演,于实际教学没有作用……也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观摩课上,老师说话拿腔作调、满脸堆笑,举手投足都似乎精心演练过;学生投其所好,发言的内容和节奏都把握得恰到好处,甚至连质疑都能够直捣老师的“预设”……观摩课,逐渐偏离了观摩的初衷与正轨:“体验”必有音画渲染,“人文”必有材料补充,“资源”必有美轮美奂的多媒体展示,“感情”必有抓住深度的开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观摩课这样的际遇呢?我们不妨思考:观摩课与常规课相比,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很明显,二者除了都有教师与学生外,观摩课还加入了“第三者”——观课的人。于是与日常教学相比,观摩课具有了公开性,从而也便具有了双重的主客体关系:教与学的关系,观摩与被观摩的关系。那么,能否正确处理这两对关系,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成为观摩课是否偏离“正轨”,是否“变质”的关键。
以上问题的出现,就是执教者本末倒置,把观摩与被观摩的关系放在了教与学的关系之上。
因为眼里只有观摩,故而求华而不实。在花哨、华丽的外衣下,鲜见实在的内容与丰厚的文化底蕴。授课者眼里、心里因装了太多的“观摩者”,而极尽包装、渲染、夸张、展示等手段,极力追求轰动、精彩、艺术的课堂效应,使课堂呈现类似流行歌曲演唱会的“盛况”,使课堂教学与时装展览无异。
因为心里想着观摩,故而求新且立异。不按传统套路出牌:能开门见山的,反来个曲径通幽;能戛然而止的,偏处理得“回味无穷”;学生能独立解决的,再来个合作探究……不知不觉,一味求新求异成了课堂的主导。
因为要被观摩,故而求多还求全。执教者往往希望通过课堂呈现最完美的自己。既然要完美,势必得全面。样样顾及,点点落实:教学环节不能落,三维目标不能少,教学手段求丰富,精彩亮点不能漏……一堂课,时间有限,容量也有限,这样的一番顾此顾彼下来,试想: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充实”了,但思考会是充分的吗?还是因为要被观摩,故而求动而失静。观摩课上,求热闹似乎成了理所当然。因为,不热闹就是“冷场”,“冷场”就没有看点,没有看点就无从展示功力,没有功力就不成其为“观摩”。于是,学生的学习时间被各种热闹的手段所挤占。学生没了静心与文本接触的时间,没了静静思考的时间,没了提笔写写的时间。
如此,观摩课还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吗?如果观摩课穿上了功利的外衣,观摩课成为一种表演;如果课堂虽有教师的教与学,但教师不是真教,是“教”给观摩者看,学生也不是真学,学习内容早已烂熟于心;如果教学最终沦为一种异化的师生活动,那么,这样的观摩课就丧失了教学的本质,进而也就失去了观摩的价值。
理性分析观摩课的性质,回想举办教学观摩活动的初衷,我们会发现,观摩课的存在其实有它独特的功能:它作为教学研究的有效载体,能加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能促进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改变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探索教学模式,推广教学经验。有人这样概括了观摩课的三大作用,即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为校本教研提供载体;为教师学习提供样板。
于永正老师就曾说:“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上观摩课,只要有机会。我深感每上一次观摩课,都能得到一次很好的磨练。……可以这样说,是无数的观摩课成就了我。某种意义上,我对语文教育认识上的不断深入,也得益于观摩课。”更为难得的是,于永正老师记住的,不仅是观摩课上自己成功的经验,记得更深的,是观摩课里的“败走麦城”。因为,失误这笔财富对他来说,更有分量,更让他难以忘怀。
可见,当教者摆正心态、摆正位置,将自己真正放在一个教者而不是表演者的平台上,始终将眼光注目在学生的发展上时,观摩课无疑会给一个老师的专业成长插上翩飞的翅膀。
前不久结束的全市小学习作教学研讨活动上,有县里老师在学校无法安排前往听课的情况下,请假自费前往,想是也觉得通过观摩课,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最集中的学到诸多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而这,是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最期待拥有的。
笔者还在与一位教学一线老师的交流中了解到,她因被派往外地观摩到名师的课堂教学,而“开了教学的眼”,深深感叹:原来一个知识,是可以这样教的。带着观摩所得回到学校,这位教师对日常教学用起了心思,逐渐地,她的教学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指导青年教师的课也有了质的突破。
可见,不是观摩课本身无可观,不需观,不值观,实在是组织观摩课的、执教观摩课的和观摩观摩课的人心中是否有正确的标尺与准绳。
古语云:“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源头清洁,流自美之。作为教学观摩活动的组织者,起着对课堂定向定位的重要作用,影响着执教者的教学手段的取舍,影响着观课老师对一堂课的正确认识。作用不可小觑。要有主题意识,设定好恰当、导向明确、清晰简洁的评价标准,统一评委的认识,达成评课共识,使活动的每一个板块都指向一个统一的目标。
作为观摩课的执教者,亦要将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认定课堂不是T型台,不是舞台,教者不是模特,不是演员。很多时候,上观摩课的老师往往有太多的“担心”:担心课上得不精彩,担心自己姿态不优美,担心指导评价语不准确……他们主观地认为,自己做得完美无瑕,课自然也就上得精彩了。殊不知,对自己举手投足的过分关注恰恰会阻碍观摩课上出味道,上出精彩。因为,没有人能在承担这许多压力的课堂上挥洒自如。一个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教师不可能才思敏捷,机智地应对各种课堂上的问题。
所以,要上好观摩课,执教者首先要解放自己,学会放下。在自己和学生心中淡化课堂的神圣与庄严——无论在哪里上课,无论面对的是谁,课堂是你和孩子们共同的游戏场。“游戏”意味着一种心态,游戏心态,就是平和心态,以游戏的心态面对其实是在要求执教者举重若轻。
作为一名观课者,可以尝试“三观”。
观学生,非观教师。毋庸置疑,课堂是学生的,空间是孩子的。但我们常常忘了这样的“毋庸置疑”,尤其在观摩课一上。老师往往千叮咛万嘱咐:“你不是代表你自己,你还代表某某班,代表某某校,代表某某市……我们要求孩子代表“若干”的时候,唯独没想到她最应该代表的是她自己,她只能代表她自己。“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学生则是镜子里的老师。老师的一切活动和努力,都会集中反映在学生身上,所以,观摩课上,要关注的应该是学生。
观门道,非观热闹;观神髓,非观表象。神髓是什么?门道是什么?就是这个学科的学科特点、学科性质,就是看教学的人是否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促进了学生对这个学科的学习。内行看门道,外行才会去看热闹。诸如游戏、画画、表演、歌舞、模仿,时时欢声雷动、一派喧腾的“热闹”不应让我们“走错门”,也不应让我们“看花眼”。
宁展现不完善的真,不追求完美的假;宁当绿叶,不做红花——这,才是我们面对观摩课应有的姿态。让我们共同呼唤真实的课堂、平实的教学,使观摩课这种极好的教研活动恢复它应有的原生态,还观摩课一个素朴、洁净的容颜。
(作者单位: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