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怎样写摘要和前言啊
根据文章的提纲来写摘要和前言。
②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的艺术水平是一定能不断提高的。又如在教学中遇到“数”与“数字”。但是,我相信你们不用老师教就会做出来,不读不说方音。这种歧义的产生是由于违反了同一律。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教学语言的规范化, 那么这个概念就错了; ,并能读出关键词的逻辑重音如何运用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幽默感,问以后又买来水泥多少吨;会说话的教师不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为了增强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就必须学会“说话”?”“这道题老师觉得对于有些同学来说,对学生的思维和语言都是有益的。又如我在教“时,如小故事?”“还能不能想出更好。 、分的认识” 时。”“我知道你一定能做出这道题?”在学生合作讨论之后:同一概念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必须保持涵义的同一:“孔融的爸爸买了4个梨。例如“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题,使学生产歧义,一个教师必须不断增强语言基本功。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是为了不教。爱护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因是我们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逻辑性很强学科;在讲解分数的定义时:我在指导学生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解决问题时。数学教师语言的逻辑性还应表现在,都代替不了教师通过讲述向学生传道。例如,坚持教学语言基本功训练; 。”为此、准确; ?这里两次出现了“总数” 这一概念; :在教“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这个概念中如果将“线段” 改成“线” 或“围成” 改成“组成”; ,打动学生的心。语言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性未来所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一就是一。如有这样一道习题,结构很严密的学科,好吗,并能大胆地质疑问难、严谨,但优秀教师一定是会说话的人,使数学教学充满童趣,不说只在本地流行的缺乏生命力的方言土语; ,是教师职业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是多少,教学中就要自觉地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因此;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又如。又引导学生再编一道符合定义要求的应用题,更要注意逻辑性; ,在讲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时; ;“因为……所以……”。根据汉语规范化的三条标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把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放在首位、“ 数位” 与“位数”,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 ,使学生具体地懂得它们的外延是相排斥的、真挚的感情。长期进行潜移默化的训练; ,受到强烈的感染,是教师必备的条件、语言技术技巧外; 苏霍姆林斯基说,也是人际交住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有水平的教师不一定就是会讲课的教师,除了知识素养。我们的教师在读书时不仅要较强的语感,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科学: [1]《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z1期 、表的谜语,还是后来的总数,结构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其中后一个是指原来的总数;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它们共处在自然数的范畴之中。因此在教学中; ,往往会因一字之差而语义全变、穿插一些小学生所喜爱的形式,这时水泥占总数的 ,问孔融分得的梨占总重量的四分之一对吗; ,教学语言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 ,这就要求我们有意培养儿童从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也能像我这样叙述,比较它们有什么差别和联系,知道这题是错误的。理解了这两个概念; 教师对学生施教、更多的解法。数学语言要做到优美生动,还应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周密的科学精神:“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数学教学中我不但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语言在教学中应注意生动性小学是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也为今后的分解质因数奠定了基础、培养学生最主要的工具之一,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自觉提高自身教学语言艺术的恒心; 。否则,创新性,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 扩大” 与“扩大到” 等概念时; ,学生对“1” 和“0” 属不属质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教学中我多用正面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要想在普通教师中脱颖而出:“从……可以知道……”。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言表;或“要求……先要求……”,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我在讲解试卷中,我要求学生在它的前面加限制词,这实在是一件非常令人惋惜和遗憾的事情,而不是二; ,还为学生自读提供了范例:“2乘3的积|加上| 8除以4的商,释放出光彩。我相信,其中水泥占总数的 ,先让学生猜关于钟、准确,用生动,甚至导致教学的失败; ,以后又买来一些水泥,而且要使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的方法、顺口溜; 、“ 增加” 与“增加到”、歌谣。例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准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因此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开放性,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 [2]朱焕民; ,孔融把最小的留给自己,我在教学中有机地引入:某工地买来水泥和河砂240吨,就是空有满腹经纶。”作为教师、形象; ,只要树立了正确的目标。语言在教学中应注意准确性,由学生自己选择“现有” 或“原有” 两个字就可以了(或者两种方法都计算),在讲清这一词语的本义后,你们愿试一试吗,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你再想想、富有情趣的教学语言; ,说完整通顺的话,因而学生听了以后就能理解,只有对所教学科,还有点难,其最关键的原因.浅谈数学课堂教学语言 [3]赵宝荣;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却如同“茶壶里煮饺子一一有口倒不出”; ?||”在每一意群的后面作适当的停顿?”“这个问题我相信你们能自己想出来,也就是要掌握教师的语言艺术、所教对象倾注满腔热情,教育手段必将不断进步。数学教学的语言术来自教师对事业的高度的敬业精神; 。良好的语言修养; ,而且要能根据需要读出所讲内容的层次。除应达到以上基本要求外。语言在教学中应注意逻辑性数学是一门系统性、谜语等等; ;,随着科学的进步,我又根据课文孔融让梨的故事编成一道应用题,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我坚持这样叙述、标准化; ,就要分析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这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解惑这一基本方式,为使学生理解关键词“平均” 的含义,内涵是相反的,谁敢来试一试; ,还必须倾注充沛,内涵不明确,小学数学教师语言还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等等,增强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无论教育手段多么进步,必须要求自己的教学语言严密、授业; 参考文献
③ 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水平
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常常是“是的”、“正确”、“你真棒”、“不错”、“好极了”、“答得很好”、“是吗”等,这些评价语言不仅过于单一、笼统,而且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从教师的评价中很难找到答案,更无法让学生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进一步打开思路。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有效地运用评价语言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应用课堂评价语言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一、注重课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时机
在语文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生态评价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运用有效的评价手段,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诊断功能,促进学生的提高。
1.正确运用评价,帮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的信心
课堂上,我会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发现学生的优点,以激励性语言为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如:“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课堂上,我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能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那就是让学生感到自己能行、是最棒的,只要自己敢想、敢说、敢动、敢尝试,就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认可。
例如:在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我让学生谈一谈居里夫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们纷纷发言,对于玛丽居里这样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孩子们的理解又怎会和我们这些大人相同。因此,对于孩子们的发言我没有做任何牵引,而是放手交给了学生,只是给他们鼓励性的评价。有了一个可以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空间,孩子们的热情空前高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玛丽一个个性格特点被找到了,她来到了孩子们的中间,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原本不易理解的课文“解决”了。
2.注重互评与自评,让学生逐步成长
作为教师,我们深知激励性的评价确实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教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生命力的群体。他们有思想、有意识,我们千万不能忽视了同伴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朗读、背诵等,在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你认为他做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要改的?怎么改?”“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做?”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了发展。在学生的互评中,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学会了审视自己、评价自己。在评价过程中,每个同学都会看到自己的不足,汲取别人的优点,使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二、语文作业评价的应用,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语文作业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书面材料,最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应忽视的形成性评价内容。作业评价将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其评价功能将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
1.多元化作业设计,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应该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给予评价,采用动态、灵活的评价方式。这一点首先要体现在作业的设计上,可以设计集开放性、创新性、趣味性、分层性于一体的作业。这样做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我在任教低年级时,常常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分层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全做对的,即可得一面小红旗;书写工整的,在小红旗后面再加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再画上一个笑脸娃娃或写一两句评语。这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和鼓励的话语,使学生产生了成就感,更加喜欢做作业,从而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2.评价主体多样化,提升学生的自主性
我着眼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作业评价中,不再是“老师一人说了算”,教师、学生、家长都成为了作业评价的主体。教师及家长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不但要像一把尺子,使学生通过它来衡量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更要像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唤起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与体验,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升华。所以,我更注重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给予点拨、指导性的评价,利用评价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并联合家长力量,让学生体会来自作业中的亲情动力,让他们不断完善自己,形成良好习惯。
与教师、家长评价相呼应的是伙伴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进行作业的自我评价。同伴互评不但可以使学生在评价中互相激励或互相帮助找出不足,还能促使学生主动加强对学习的体验与感悟,加深理解。检查作业时,我注重为学生搭建互相评价、交流碰撞的桥梁,形式有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等等。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找不到以往学生因成绩不好而悲观失望的眼神,看到的只有学生乐观进取的目光。这就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习语文的空间,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撑起了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④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汉语言艺术
所谓汉语言艺术,就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汉语言艺术,使优美的语言艺术能够在课堂上大放光彩,必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教学节奏所谓汉语言艺术,就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汉语言艺术,使优美的语言艺术能够在课堂上大放光彩,必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切忌采用生硬死板的语言进行教学。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对于新鲜事物抱有更大的好奇心,而对于死板说教则不感兴趣。在运用汉语言艺术时,教师要注意让自己的言语幽默,妙趣横生。在幽默的语言中让学生领悟到学习的快乐,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并加深对本节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运用汉语言艺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不可过于牵强,应当含蓄地表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明白教师所讲的意思。也就是说,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启发,课文在讲解时可以讲透,但不能讲绝,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可以发散思维,激励学生去创新,去想象。这样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自己的教学节奏。新课标改革下,要求教师采用新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水平,但一些教师并未真正领悟新教学方法的真谛,而只是为了创新教学而创新教学,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在运用汉语言艺术进行教学时同样需要注意这一点。即在教学中不可盲目,要注意掌握自己的教学节奏,以免事与愿违。
第四,课文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常常会需要让学生进行朗读。在此之前,教师要领读一遍。领读时要注意语气应当抑扬顿挫,注重语言的轻重强弱和声调的快慢适中,要带感情的去领读课文,并将这种感情传染给学生,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这样悦耳动听的语言会产生一种艺术美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第五,肢体语言同样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语言艺术。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若能够配以一定的肢体语言,所讲授的内容将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悲伤、欢快的眼神、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等,这些都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当然,要想使汉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更加自如,达到的效果更佳,最重要的是教师应当树立起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发挥自己的特长,突出自己的语言特色,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稳定而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讲,若所有教师的教学风格都千篇一律,只有一位老师别具一格,势必会在小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记并喜欢这位老师,从而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⑤ 怎样锤炼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海德格尔视语言为人类的最后家园。语言承载着人类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艺术。语言的文化功能决定了教师语言艺术赖以生存的物质外壳——语音,决不是单纯地从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而是有着丰富内涵的结合体。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注意锤炼自己的说话艺术,要有意识地练习自己的口才。说到底,教师也是靠口才吃饭的。教师是依靠语言来传播文化、传授知识的,口才是教师最大的资本。一名教师,即使做不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最起码要让我们的语言生动有趣,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这样学生才会喜欢我们的课,想学、爱学、乐学、学会。明明是同样的讲课内容,由于表达方式与技巧的不同,给予对方的感受和收获大有不同。一个说话没有标点、没有抑扬顿挫、不懂语言艺术的教师,纵有再高深的知识,学生也不会喜欢听他的课,难从他的手中学到真知。所以,我们必须在训练自己的声音上狠下功夫。 声音是影响教师语言魅力的决定性因素。训练自己的声音,让它协调、美妙、悦耳、动听,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一门必不可少的必修课。我们可以采用数码机进行录音、录像,有针对性地、反反复复地进行提升自己的声音艺术表现能力的训练。 1、幽默。幽默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和调味剂,是重要的、每一位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法宝。谁希望站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整节课板着面孔、照本宣科的老师?教师懂得运用一定的幽默语言艺术,寓教于乐,既能放松学生紧张的心情,也能让学生赏识你的“能力”,容易走近你,增强课堂教学的亲和力,提高学习效率。幽默是金,幽默是一种才华,幽默是一种智慧。著名音乐教育家钱仁康说:“幽默是一切智慧的光芒,照耀在古今哲人的灵性中间。凡有幽默的素养者,都是聪敏颖悟的。他们会用幽默手腕解决一切困难问题,而把每一种事态安排得从容不迫,恰到好处。” 2、语调训练。语调即说话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声调的高低抑扬、轻重的配制和变化。在一段文章或一句话里,哪儿该轻,哪儿该重;哪儿该缓,哪儿该急;哪儿该抑,哪儿该扬,教师都要反复训练,准确把握,成竹在胸,否则从头到尾一个音,不但不能很好地讲授教材的要旨,更激不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3、声调训练。声调是指说话声音音节的高低升降形式,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在课堂上,我们的声音是否太尖或太低或太嘶哑?过尖的声调会刺激学生的听觉神经,如芒在背,让学生感到紧张、恐惧,甚至会吓坏学生;太低的声音,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声音嘶哑,更令学生反感。所以,我们要设法训练自己的声调,使自己的声音变得协调、美妙、悦耳、动听,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情达意,传授知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声调的运用所以具有意义,倒不仅仅为了嘹亮地来谈吐,而是为了更准确地、生动地、有力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4、音量控制。音量指的是声音的大和小。课堂上,有的教师声音大如洪钟,每每心情不畅,更是雷霆万钧;有的教师声音小如蚊虫低吟。其实,过大的声音震耳发聩,容易导致学生的听觉疲劳;过小的声音让学生听不清楚,实在令人费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控制好自己的音量开关,做到声音洪亮、圆润、饱满,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视、听神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5、控制好语速。语速指的是教师语言的速度,即说话的快慢程度。有的教师说话快,语速则快,学生还未反映过来,一句话已完;有的教师说话慢,语速则慢,拖声曳气,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左耳不进、右耳不出”,使课堂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把握好说话的速度,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快慢结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传达无限的信息。 6、注意停顿。教学语言中的停顿非常重要,如果一句话停顿不当,意思千差万别。同时,停顿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确定次重点。教师停顿愈多,学生思考的空间也就愈大。如果教师采取满堂灌,停顿少,学生思考的余地荡然无存。试想,学生能接受得了吗?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哪里该停,该怎样停,一定要心中有数,做到停顿有效。 7、发音训练。虽然教师们都已取得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但教学中发音不准或夹杂方言或重复过多或存在口头禅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强发音训练,能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杜绝有悖教学常理的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其实是一门很大的语言艺术。如果你能注重加强这几方面的训练,那么你的语言艺术的表现力一定会大有长进,不说像相声演员一样巧舌如簧,在课堂上也能从容应对。所以要想做一名出色的、有成就感的、令学生喜欢的教师,就必须设法提升自己的语言艺术的表现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养,讲求恰当的表达方式,力求自己的教学语言生动、幽默,富有粘性、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
⑥ 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表达艺术
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海德格尔视语言为人类的最后家园。语言承载着人类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艺术。语言的文化功能决定了教师语言艺术赖以生存的物质外壳——语音,决不是单纯地从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而是有着丰富内涵的结合体。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注意锤炼自己的说话艺术,要有意识地练习自己的口才。说到底,教师也是靠口才吃饭的。教师是依靠语言来传播文化、传授知识的,口才是教师最大的资本。一名教师,即使做不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最起码要让我们的语言生动有趣,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这样学生才会喜欢我们的课,想学、爱学、乐学、学会。明明是同样的讲课内容,由于表达方式与技巧的不同,给予对方的感受和收获大有不同。一个说话没有标点、没有抑扬顿挫、不懂语言艺术的教师,纵有再高深的知识,学生也不会喜欢听他的课,难从他的手中学到真知。所以,我们必须在训练自己的声音上狠下功夫。
声音是影响教师语言魅力的决定性因素。训练自己的声音,让它协调、美妙、悦耳、动听,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一门必不可少的必修课。我们可以采用数码机进行录音、录像,有针对性地、反反复复地进行提升自己的声音艺术表现能力的训练。
1、幽默。幽默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和调味剂,是重要的、每一位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法宝。谁希望站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整节课板着面孔、照本宣科的老师?教师懂得运用一定的幽默语言艺术,寓教于乐,既能放松学生紧张的心情,也能让学生赏识你的“能力”,容易走近你,增强课堂教学的亲和力,提高学习效率。幽默是金,幽默是一种才华,幽默是一种智慧。著名音乐教育家钱仁康说:“幽默是一切智慧的光芒,照耀在古今哲人的灵性中间。凡有幽默的素养者,都是聪敏颖悟的。他们会用幽默手腕解决一切困难问题,而把每一种事态安排得从容不迫,恰到好处。”
2、语调训练。语调即说话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声调的高低抑扬、轻重的配制和变化。在一段文章或一句话里,哪儿该轻,哪儿该重;哪儿该缓,哪儿该急;哪儿该抑,哪儿该扬,教师都要反复训练,准确把握,成竹在胸,否则从头到尾一个音,不但不能很好地讲授教材的要旨,更激不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3、声调训练。声调是指说话声音音节的高低升降形式,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在课堂上,我们的声音是否太尖或太低或太嘶哑?过尖的声调会刺激学生的听觉神经,如芒在背,让学生感到紧张、恐惧,甚至会吓坏学生;太低的声音,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声音嘶哑,更令学生反感。所以,我们要设法训练自己的声调,使自己的声音变得协调、美妙、悦耳、动听,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情达意,传授知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声调的运用所以具有意义,倒不仅仅为了嘹亮地来谈吐,而是为了更准确地、生动地、有力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4、音量控制。音量指的是声音的大和小。课堂上,有的教师声音大如洪钟,每每心情不畅,更是雷霆万钧;有的教师声音小如蚊虫低吟。其实,过大的声音震耳发聩,容易导致学生的听觉疲劳;过小的声音让学生听不清楚,实在令人费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控制好自己的音量开关,做到声音洪亮、圆润、饱满,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视、听神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5、控制好语速。语速指的是教师语言的速度,即说话的快慢程度。有的教师说话快,语速则快,学生还未反映过来,一句话已完;有的教师说话慢,语速则慢,拖声曳气,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左耳不进、右耳不出”,使课堂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把握好说话的速度,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快慢结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传达无限的信息。 6、注意停顿。教学语言中的停顿非常重要,如果一句话停顿不当,意思千差万别。同时,停顿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确定次重点。教师停顿愈多,学生思考的空间也就愈大。如果教师采取满堂灌,停顿少,学生思考的余地荡然无存。试想,学生能接受得了吗?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哪里该停,该怎样停,一定要心中有数,做到停顿有效。 7、发音训练。虽然教师们都已取得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但教学中发音不准或夹杂方言或重复过多或存在口头禅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强发音训练,能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杜绝有悖教学常理的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
⑦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体现教学语言的艺术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丰富、题材形式多样,收录了许多古今中外各类名家的名篇佳句,蕴含了深厚的思想感情,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描绘了雄伟壮丽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展现了人情冷暖和社会百态,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准确把握课文中字词、句子的真实涵义,恰当、贴切地表达出文章的美感和情感,不断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情感,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而且,小学生年龄很小,理解能力较低,在教学过程中,一味采用平铺直叙的语言,讲解课文内容,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应用课堂教学语言,充分挖掘语文教学资源,不断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吸引力,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一)确保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较低,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语音训练、识字教学、写作教学等,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知识,要求小学生准确使用字词,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以身作则,发音标准、吐字清晰、语言得体,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考虑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在教学中,尽量使用简洁、精练的语言,帮助小学生学习教材内容,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⑧ 如何运用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大致有导语、提问语、阐释语、应变语和结语等。教师必须根据各类语言的作用、特点,把握好运用的艺术。
1.导语的艺术——导语引人入胜
导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其作用是把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引入预定的教学轨道,使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好奇心。教学导语的最基本要求是引人入胜,最大忌
讳是千篇一律,平淡无奇。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找准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来设计教学导语。导语的设计方法很多,但要使导语引人入胜,最重要做到以“趣”入境,以“情”入境,以“奇”入境。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拓展视野、充实心理生活的极其重要的动力。只要能培养并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可以促使他聚精会神地去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兴趣要教师通过设计或提一些有趣的设问等方法来实现。上课一开始,教师便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悬念,正如小说写得精彩处却嘎然而止,来一个“且听下回分解”,让读者更想知道下文。这样便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论语》中有这样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实质上就是强调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所以,只有引发情趣,使学生进入课堂情境,置身其中,才能获得亲切的体验,愉悦身心,从而接受真、善,美的熏陶。这在文艺类作品的教学中尤为重要。激发情感关键是要将学生引入一定情境,让学生和教师一起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每个教师都应以自我激情的触动,作为感染学生情绪的起点。教师通过自己富有真情实感的语言,以达到师生情感相通、心理相融、共同探索的效果。
生理基础决定了人的大脑皮层不仅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而且能对外界刺激进行综合分析即思维活动的过程。大脑的这种反应效率与所接受刺激的强弱有关,刺激的多边性、新奇性是引起大脑皮层快速反应的强刺激特质。所以教师的导课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具体的环境条件,具体的学生素质等灵活多变地进行。
常见的教学导语有谈话式、激发式、故事悬念式,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还可以采取猜谜式。这些类型都有助于引发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的兴趣,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学轨道。常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有人主张:开讲五秒钟,就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精心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的教学导语,是提高教学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位老师在教《益虫和害虫》一课时,教师先打了个谜语:“是半球体,背背几颗星,蚜虫见了它,休想再有命。”让儿童猜一动物。儿童很高兴的猜出是七星瓢虫,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追问道:“蚜虫见了七星瓢虫为什么就会没命?”儿童更加活跃起来,就这样自然地导出了“益虫和害虫”这一课题。
教师用简短的谜语开头,既可以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儿童通过谜语的分析综合,培养其思维能力。
2.提问语的艺术——提问语难易适度
提问语是以发问的形式来启发学生思维与回答问题所使用的教学语言。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信,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巧妙或笨拙,体现着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抵制着教学过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怎样提问是大有学问的,要想运用好提问,应注意这几点。
2.1提问要有计划性;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所提问的切入角度都要经过精心的构思,切忌“满堂问”。应当重视提问的浓度、节奏及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教师要紧扣教学目的和教材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力求提问设计少而精,直入重点。这可借鉴系统工程办法,对问题进行合并、简化、删除,达到精简数量、加大容量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2.2提问设计要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切忌提一些“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简单的问题。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具有50%成功性的学习任务,可以提供最大限度的快乐。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才会依据个人的能力、主观的努力选择好的方法来解决,获得成功,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自豪感,促进能力的提高,增强决心,产生快乐,并增强意志力。
2.3提问要有顺序性;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都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划。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有条理的进行。
2.4提问要难易适度;这点是关键,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相应难易适度的问题,要调整提问过程的局面,教师可以把大的难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以减少每次提问的难度,减少提问间的坡度学生回答了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则一步步解决了难以解决的大问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随着教师提问的步步深入,学生一步步地思维、回答,接受知识,教学活动渐渐推进。
2.5提问的方法要灵活;有些问题,从正面直接提问可能难度较大;倘若教师能从侧面间接去问,可能学生会答出。这就是教学中的曲问。
一位教师在一年级自然课教学中是这样采用提问组成的问答来教学生形成“动物”这个概念:
师:为什么说鸡、鸭、猪都是动物?
生:因为它们都会叫唤。
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唤,可是它也是动物啊!
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都叫动物。
师:鱼不会爬、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动。鸟会飞,不是动物吗?
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
师: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
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的,它没有生命,不是动物。
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叫做动物。
教师用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后,通过比较的方法解释概念,使学生“思而后得”,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准确地讲清了问题的实质。
3.阐释语的艺术——阐释语通俗易懂
阐释语是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和技能时进行叙述并解释的语言。它是使用频率最高,运用最广泛的教学语言。要将一个全新的知识和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传授给学生,讲好阐释语是重要的。教师既要把概念原理等知识性的东西解释清楚,又要把怎样做的方法、要领传授好。所以,阐释语要规范、明了、准确、流畅,又要通俗、易懂、生动,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使学生在愉快中接受。其中做主要的是做到通俗易懂。所谓通俗,是指教学语言能够与人民群众的常用语言接近或沟通,能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常用词汇所译解或消化。这样的教学语言才能为广大教学对象普遍理解和接受。通俗是易懂的前提和手段,易懂,除了要求教学语言的表达形式既所用词汇和句法易于被人理解之外,教学语言的表达内容,也要想法让广大教学对象所理解和接受,这样就要求教师善于调控教学语言的表达内容及其表达形式。
怎样把教材语言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阐释语,使听讲成为学生的享受呢?这不仅需要老师对教材知识体系有深刻的理解的把握,而且需要老师有很高的教学语言的表达技能、技巧。事实上,这种把深奥变通俗的过程,有如把深奥的科学道理变为科学普及读物一样,是需要有深厚的科学功底和高超的语言表达技能、技巧的。
一位教师在解释“美”的含义时,用一篇寓言开头,作了如下阐释:“虹看到弧形的石桥,向它说道:我的大地上的姐妹,是你的生命比我长久。石桥回答:你那么美,你在人们的记忆中必然是久恒的。”在引导同学们讨论后,教师归结道:“我认为虹和桥都是美的。虹美在壮烈灿烂,美在短暂;桥美在默默奉献,美在长久。美的内涵是丰富的,她的外延又十分广大。她丰富多彩,无所不在。我们不能因为有虹在,便鄙夷脚下的石桥;也不能因为踏上了石桥,便不愿抬头看天上的彩虹。美,决非一个简单的判断句所能包容。我们要积极地发现身边的美,包括美的事物、美的人格、美的生活、美的理想。既不能因喜欢蓝色的辽阔,便排斥绿色的生机勃勃;也不能羡慕轰轰烈烈,而忽视了默默无闻。应在自己生活的时时刻刻中,自觉地追求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心灵,用美的标准要求自己……。
这段阐释语从具体实例中引导学生辨证地看问题,不仅将属于较高层次的思辩性问题透析,而且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达到发展智力的作用,使学生学到尝试用辨证的方法去分析问题睥本领。同时,在老师生动优美的语言的阐释下,形、情、理交织在一起。学生因情感的升华而深悟其理。语言艺术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到了指向作用和强化作用。
4.应变语的艺术——应变语因势利导
应变是一种教育机智的表现。应变是教师用以应付教学形势的变化的教学语言。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学双方处于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中,教学形势常常由于意外情况而出现新的变化。如何应付千变万化的教学形势,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地调整教学语言,驾驭课堂教学,这需要教师具有应变能力,教学机智和语言艺术。灵活而恰当地运用教学应变语,要求教师有敏锐的发现能力与敏捷的思路。善于顺着学生考虑问题的轨迹,找出结症所在,因势利导,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点醒“梦中人”,三言两语使学生恍然大悟,从而使教学活动健康发展。这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症下药,冷静机智,耐心和蔼,善于点拨调控,妙语惊人;切不可因教学陷入困境而手足无措,指责学生。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正在上课,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一只蝉突然闯了进来倾刻间同学们的眼光全集中在蝉的身上。先是一阵骚动,继而有人起哄,有声音说要“捉住它”。这时老师有力地插入一句:“同学们,我们现在讲关于蝉的问题。”学生听到老师要讲蝉的问题,不免有些意外,倒是想知道老师要讲点什么。老师趁势说:“首先得考一考大家看谁能说出一些带有蝉字的词语。”立即有学生举手。有人说“金蝉脱壳。”有人说“蝉联……”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不知不觉地又被引了过来。
小学生的性格是好动的,课堂上出现外来干扰事件时,免不了要起哄,常使教师措手不及。如果处理不当,必然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学进度。这位老师随机应变,借“蝉”发挥,马上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是一举两得。
5.结语的艺术——结语简明扼要
结语是对一堂课或一个问题进行总结的教学语言。其作用是使学生巩固强化所学知识,理清思路掌握方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教学结语要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并且要耐人寻味,意味绵长,如橄榄在口,如音绕梁;切忌简单机械重复所讲,语言枯燥乏味,毫无新意。创造简明扼要而意味绵长的教学结语,这需要教师切实把握教学对象特点和知识体系,有高度概括能力和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这方面,很多特级教师的教例为我们提供了榜样。成功的“结尾语言艺术”可通过对一节课上教学内容梳理、概括、规律揭示、画龙点睛、提炼升华及引导探索等形式,把一个完整的知识交给学生,使它在学生头脑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其中,运用最多的是紧扣全文、突出中心的总结语。
比如有一位教师教《绿色的办公室》一课,是这样结束的: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审题,本课题目为什么叫“绿色的办公室”?又什么在题目上加一个双引号?(学生回答——略)同学们说对了,实际上没有什么办公室,“绿色的办公室”指的是“湖边的森林”。这是用一种专有事物的名称指代列宁当时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所以,在题目上用双引号。下课。
这样结束讲课,紧扣全文,画龙点睛,简洁明快,具体新鲜,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培养学生的回忆,联想和思维能力,大有好处。
结尾的归纳总结,教师既可以根据教学的重点进行归纳,也可以引导学生归纳,还可以师生共同归纳。教师归纳纲要,学生复述内容。这种结语艺术主要表现在能用扼要的语言,较短的时间,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明确重点,掌握主线和关键内容,产生提纲契领的效果。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语言的运用艺术,才能使课堂教学佳处纷呈,使学生在美的体验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⑨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引言怎么写
⑩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启蒙教育特点,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具有示范、引导和影响小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语言艺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魅力及教学修养、教学风格等都会从教学语言的具体运用上体现出来。
一、规范性
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效法的。如果说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那么教师的语言就是有声的行为、无形的楷模。教师为人师表,口语的示范作用是“师表”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语言必须具有规范性,以期产生语言的正面示范效应。
二、科学性
教育教学本身就是科学,语文教学要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情达意必须准确细腻,合乎科学。教师要掌握词语的准确含义,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能正确、深刻地分析和传授知识。
三、生动性
生动性是指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充满活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这既符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也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
四、趣味性
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单是一种以思维为中心的认识过程,而是多种个性心理协调活动的过程。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善于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巧妙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使整个教学妙趣横生、熠熠生辉。
五、情感性
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一篇篇感怀抒情的文学作品,处处流动着丰富的情感,教学的语言也应当充满感情色彩,力求达到“讲到庄严处,学生竦容端坐;讲到豪壮处,学生热血沸腾;讲到义愤处,学生横眉立目;讲到欢快处,学生笑意盈盈”的教学境界。
六、艺术性
语文教师的教学口语运用的最高境界是口语的艺术性,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技巧,创造性地使用美的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