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考试分析 > 生本教育课堂研讨主持稿小学数学

生本教育课堂研讨主持稿小学数学

发布时间:2021-01-22 15:21:21

❶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依然存在着种种弊端,学生被视为受内动体、“知识袋”,而非生容命体和生命的建构主体;生本教育是对当前师本教育模式的一次根本性革命,生本教育的基本方向是“以学生为本”: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根据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我们急切呼唤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建构。本文从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的时机;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让评价在微笑中进行这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本理念。

❷ 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低年段的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定学”,教师按照预设教案照本宣科,课堂上只注重教师个人表演,一切都顺着教师事先设计进行,教师主宰课堂,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忽视了课堂的情景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沉闷,很难体现出“自主、有创造性”的学习,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生本教育理念倡导“先做后学,先会后学,教少学多,以学定教,注重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以生为本”。我在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的教学中,尝试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教学尝试。学生表现出在传统课堂上少见的主动、自信和创造。课堂上,不再是教师的表演,而是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交流,我充分让学生质疑,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解决疑难,课堂上焕发出积极、欢乐的活力。
一、生本教育理念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学习的空间。
生本教育理念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学习的空间。例如:《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人教版第十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第二小节内容,在这一个小节,传统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是把它分成3个课时,把例1、例2“真分数和假分数”与例3“把假分数化成整数”作为第一课时,把例4“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作为第二课时,“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又作为第三课时。我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教学设计,对这一小节的知识重新整合,采用生本教育理念中先做后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感受。在感受《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一节概念教学课中,我允许学生大胆地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直观感悟,让学生去感受所学知识的丰富背景和知识间的丰富联系,去尝试运用未形成化之前的经验和直觉猜测,对面临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描述和交流。
学生在举例中不但巩固了分数的意义,而且理解了假分数的含义,通过学生的做,也隐含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法则,这是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的,学生的潜能最大的得到开发,表现出学习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有一个学生用一个三角形的直观图和一条线段的抽象图来表示真分数。当这名学生在班上示范交流时,独具匠心的例子赢得了同学的赞扬。同时他也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学习的欢乐。
通过举例,学生掌握了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学生的绘图,给人一种美感,获得美的享受。
通过这个例子,学生不但理解了假分数的含义,掌握了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同时感受到可以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这就是生本教育的魅力,每个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励,个性得到张扬。教师在课堂上“以学定教”,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
二、学生不再是学习的“配角”,而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生本教育在课堂中,真正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学生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动脑思考,人人感受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感受《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中,学生“带例子”回校,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发现?”,然后推荐代表在班上交流。学生参与性高,人人争着发言,互相交流、探讨。在合作交流中,由于学生感受的多种方式,不再局限于答案是否标准,具有不同学习特征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肯定。又例如,学生采用“带例子”的方式感受《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感受中学生不但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且学生在研究探索中运用“约数”、“互质数”的知识,学会了“约分”和“通分”。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点拨、启发,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并将学习的主动性延伸到课外,在日常课堂活动中,在单元小结和期末复习中开展评研活动。学生自主的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对所学知识找出不明白的、容易的、最难的地方;或是解题的心得和方法;或是同学互相出题互考。学生在评研中充分了解自己的成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在自己的空间里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学习成了一件乐事,学生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
三、 “生本”注重让学生在数学中感受和体验。
传统的课堂小结,或是教师对知识的总结,或是让学生回答“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而“生本”侧重引导学生反思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在《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中,我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然后在班上交流。其中乐趣无穷,例如:
生1: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什么是真分数,如: 、 ,什么是假分数,假分数又分为2类,如: 、 。
生2:我有补充,我同意刘嘉文同学的发言,我还知道了可以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如: =2、 =2 。
生3: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越来越喜欢数学。(老师和同学都笑了,并为他鼓掌。)
生4:我们组的黄启华同学今天进步了,我们组希望他再接再励。
……
采用“以生为本”教学尝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激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❸ 谈如何让生本教育理念植根于小学数学课堂

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广大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数学
教学模式,加强合作探究,落实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只
有做到这些,小学数学教学才能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❹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坊主持一篇 字数1500左右

9月13日—9月27日,我校受教育部邀标委托承办的“2014年‘国培计划’——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小学数学教师工作坊主持人集中培训班”圆满落幕。来自四川、湖南、西藏、新疆兵团、广东、贵州、江苏、上海等8个省、市的36位一线优秀教师、骨干教研员、高校学科专家通过各项考核顺利结业。会上,全体人员观看了培训总结短片,回顾了研修历程和成果,项目首席专家马云鹏教授做项目总结。
“国培计划”——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工作坊主持人集中培训,历时15天。主持人完成集中培训后组成“三人行”工作坊,带领县市骨干在网络工作坊开展网络研修,历时一年,此为第二阶段。2014年小学数学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仍然由我校和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联袂承担。2013年,我校在该项目的集中培训阶段探索了“课例研究+工作坊构建”两任务驱动培训模式,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在去年的经验基础上,今年的第一阶段研修主要由课例研究、“三人行”工作坊建构等两大模块组成,通过学习团队建设、聆听支撑性专家讲座、分析教学案例、进行课堂观摩、交流研讨、同课异构等多种形式,让一名一线优秀教师、一名骨干教研员、一名高校学科专家组成三人行工作坊,分工合作,共同经历一次以某个具体内容为载体的课堂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全过程,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研究示范案例,在此过程中提升培训者的小学数学专业素养以及设计、组织与实施小学数学培训能力。
同时学员在继教网的指导下,借助网络平台建立了12个“工作坊”,并在三人行工作坊方案设计、展示与交流中,初步形成了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在网络工作坊建立过程中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增加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模块,通过开设微课程方法与操作课,让工作坊主持人掌握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等技术,在未来一年的网络工作坊研修阶段加以应用。
学员在培训结束时纷纷表示,大家在这次培训中经历了一次“三位一体”的课例研究,这种体验是深刻的,效果是突出的,这一教研模式无疑为未来一年网络工作坊研修提供了范本。
本次培训为学员引领网络教师工作坊指导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下一步学员需要克服的是本职工作与网络研修指导的时间矛盾,创新工作坊实施模式,建立符合当地教师发展与需求的各具特色的教师工作坊。

请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❺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

1、课堂教学的主流价值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不是教师的才华、艺术和修养展示。这是当前小语教育的方向性错误。 2、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矫枉过正。课堂应该是一个多元存在的生态环境这里面包含了:生本、师本、文本。这些对于教学而言,对于学生而言都很重要。 3、而这三种“本”并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平分秋色,更不可同日而语。“师本”的“本”是指教师的本质,而不是教育的本质;“文本”的“本”是指教材的本质,也不是教学的根本。而只有“生本”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师本”和“文本”均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和展现,但只是为了“生本”服务。三者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立足“师本”,用好“文本”,服务“生本”。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低年级学生练习诵读我们可以这样做:(1)同桌合用一本书。(2)一人读一行,如果同桌读错了,提醒他反复读。(3)第二遍读时,交换顺序读。这样学生利用反复的方法,可以解决阅读中的“正确”与“有感情”两个问题。同时,我们在公开课上,往往在开始的时候利用老师的范读和优秀学生的范读来引领学生朗读。其实这在无形当中,已经剥夺了其他孩子对于文本的从磕磕绊绊到逐步熟练轻松的认读过程。这样,我们无法保证每个孩子对于文本的认识。只能说,教师和优秀学生的范读会起到引领作用,而磨灭了其他孩子自身的领悟过程。利用这种反复诵读的方法,教师具备了生命意识,关注到了每一个孩子的由生到熟的认知文本的过程。这就是教师关注学生个体的“原生态”,也就是学生最初的水平,而并非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而表现出来的水平。 2、生本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状态,更要关注个体生命的学习状态,关注个体生命的原有的“生态位”。在充分了解学生在班级内所处的位置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提高。什么是“生态位”呢?“生态位”也就是个体生命在环境中所处的生存地位和可能拥有的发展空间。以关注学生“生态位”来激发学生言语生命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动力。只有我们关注了学生的“生态位”,才能更好地关注到学生个体原生态的生命活力。 3、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优秀公开课,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在展现自己的教学艺术,这对我们一线教师的常态课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我们始终认为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追寻的巅峰之作,其实我们错了。真正的好课堂一定是教师和文本对于“生本”的服务。

❻ 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而所谓生本教育,就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相信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过多地干预学生,而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主。生本教育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求学生不断观察、操作、发现知识,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那么,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如何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大前提。
当前,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与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生本教育还有一定的距离。只有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课堂45分钟的质量和效率,减轻学生课内外的作业负担,给他们以更多的自主时间与空间,才能保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成功人才。
一、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最主要是改变教师的思想,要让所有教师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来,落实到行动中,而不是喊口号。
1、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很多教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不敢改、不会改,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多组织教师培训、多组织研讨、听专家讲座、听名师讲课,接触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2、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适应角色的转变,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
(1)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能力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前提。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上好一节课,课前就必须仔细研究教材、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案。此外,还要通过参加同年级、同学科的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在说课、集体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形成共案,也可根据本班实际,借助网上资源对共案进行补充、修改、完善。
(2)课堂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场所。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化,教师不再是主角,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让他们动起来,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在课堂上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其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其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讲得多了,学生活动少了。因此,教师要少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
(3)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及体力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系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俗话说得好,“不爬哪能立?不立哪能行?不行哪能跑?”爬、立、行、跑是人生的循序渐进过程,而知识也是由认知到掌握再到运用的循序渐进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只有遵循这一规律,才能更有效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增长知识。
二、“以学定教”教学原则的实施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的具体方法: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进而不教而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从过去注重“研教”转向重视“研学”,“以学定教”也就自然成为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条教学原则,它要求我们教师能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施教,使我们的教学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1、因材施教,关注差异。 学生存在差异是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事实。学习基础的差异、家庭背景的差异,行为习惯的差异等等使教师面临着新的教学问题,并接受着新的考验和挑战。因材施教,关注差异,在教学中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在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保全全体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底”,但不封部分学生获得更大发展的“顶”,从而使参差不齐的学生一个不少地获得不同的发展。
具体来说我是这样操作的:
(1)课前辅导,指导学法。
“学缘于思”,如果课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想一想,课堂中他们就往往能带着问题学。每次新课前,我总要带领学习困难的学生先预习一下与新课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新课中相应的知识点,带着他们想一想、问一问、做一做,以此排解他们接受新知的困难,帮助他们创造在课上良好表现的机会,不断赢得其他同学的青睐,从而使他们的成就感和进取心倍增。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帮助他们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课堂提问精心安排。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启发思维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它更需要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的参与。但教学中,我发现,这些学生承受着因基础差而带来的学习困难大的压力,所以面对老师的提问,他们更担心被老师、学生冷落、歧视而游离于问题之外。因此,教师更要理解他们、关爱他们,备课时能为这些基础差的学生专门设计一些问题,课上把发言的机会让给他们,并多预设几步,当他们思维受阻时多一些引导鼓励。平时对这些孩子多用肯定、鼓励、赞美的评价语,并引导班里学习好的学生一起来关心尊重他们,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充满期待、关怀、鼓励的目光和话语中克服自卑、胆怯心理。
(3)分层教学,殊途同归。班内分层教学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达到因材施教。这里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教师的调控,即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处理好各层题目与各层学生之间的关系。一般说,在学生按层次了解相应题目之后,再由教师控制师生共同由低到高地解决各层问题。在解决低档题时,虽然B、C两组学生没有做,但他们完全可以在A组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快速反应,在短时间内拿出解题决策并迅速得出正确答案。这样就自然地训练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同时A组学生回答了简单问题,坚定了他的学习的信心,又为他们解中档题时打下了基础,在解决中档题时,由于A组学生刚解了基础题,稍加努力就可以解决中档题,这样就容易激活他们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C组学生此时的思维将更加活跃,因为他们要快速解决中档题也不是十分轻松的了。每节课的重点就在于解决中档题。这是要求大多数人都应掌握的层次,也是联系A、B、C三组学生思维的纽带和桥梁。在解决高档题时,教师根据内容和学生思维状况适当处理,尽量使A、B两组学生能够够得着、受启发,又使C组学生有所得,进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班内分层教学整个课堂自始至终三个层次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中差生由于起点较低,容易入手,他们根据自己的程度解题并且随时都可以蹬上新的台阶。这样就较好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优生可以直接插高难题,为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创造了条件。这样的课堂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正效应场,各类学生互相激励、启发,共同进步、提高。班内分层教学有很多优越性,但也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首先是一个班学生程度不同,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控制,使各层学生互相激励、启发。
(4)心灵对话,策略捕捉。愉快、兴趣、自信是成功学习的关键因素,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这些心理素质,给他们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比每天辅导他们做几个数学题的转差效果要好得多。健康愉悦的心理更是孩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所以老师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补课,关键要补上心理一课。我为每一位学生准备一本“师生对话本”,鼓励他们及时记下数学学习中的感悟、困惑,通过批阅,老师走进学生心灵世界,从中捕捉学生内心的学习动态,为有效实施教学奠定情感基础。
2、因势利导,探引结合。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已成为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和核心是要确立好探究点和处理好学生探究与老师引导的关系,学生探究空间的大小,探究目标的确立,老师在学生探究中的导引方法,切入时机等都要在备课时精心预设,做到“探”中有“引”,“引”中有“探”,探引结合,相得益彰。因势利导,探引结合还应体现在不断调整教学预设,以学生的思维状况为标准调节教学进程,顺着学生的学情去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老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出现的探究点,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探究,使学生获得预设以外的收获。你已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使初尝成功的学生又生成新的困惑,掀起再次探究的热情。做到这一切需要老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而教育机智来自于老师平时的积累和反思,所以老师要经常进行课后反思,对成功和遗憾之处进行分析总结,做好教学后记,使今天的课堂缺憾成为明天课堂的精彩之处。
3、因需而教,激趣促情。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知识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但他又是对实际的抽象与概括,许多学生对数学本身在心理上就有一种畏惧感。寻求一种学生易接受知识的理想途径,从实际生活引入新知识,即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学生熟知的问题。只有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才能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学生才有动力去学,只有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学生才有兴趣去学。实验教材和原教材比,选择的多是有意义的且更具现实性和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所以作为课改实验的老师我们不仅要用好教材,而且要努力开发教材,要从所教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组织课堂教学。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作为教学切入点,让简单的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成为点燃儿童心灵的火种,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的生活中,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在最惬意的活动中投入最主动的学习。
4、因地制宜,开挖资源。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课改的一大特色,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数学的情境化、生活化在实验教材中已得到很好的体现,然而一套教材面对全省,甚至更大区域,不可能照顾到使用教材的所有地区。因此,实施实验教材的老师要具有因地制宜开挖数学资源的意识和眼力,不断改变、充实教材,才能更好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使教学富有成效。让数学生成文化,让文化滋养数学,使数学教学与精神文化建设得到有机整合,使教书育人目标得到落实。

阅读全文

与生本教育课堂研讨主持稿小学数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