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考试分析 >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简讯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简讯

发布时间:2021-01-21 16:40:52

Ⅰ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几种方式

【摘要】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好的导入能起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拟从落实导入的目的性,趣味性,启发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力求有效的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关键词】 科学课 导入 有效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剩余2906字)

Ⅱ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它要面对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高效的、低效的、无效的?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得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唯一指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意味着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策略将由重“知识”传播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研”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科学课堂因此呈现出新的特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我们原来的教学思想,探索出一条适合科学课教学的新路子,提高我们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思考并付诸行动的重要事情。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做法。一.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学活动有效的前提科学课堂中,特别是观察、实验课,面对众多新鲜的器材、实验材料,学生都有一种好奇与冲动。表现在:有的学生争抢仪器、争做操作,随意摆弄器材,只顾玩,忽视了要研究的问题。有的学生总是争着动手,不愿做记录、观察。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爱玩的天性。良好的纪律是教学活动有效的前提,课堂中我们发现学生有“偏离”现象,我们应该及时给以提醒,维持好课堂纪律。在平时教学中逐步与学生建成约定俗成的习惯,贯穿于活动的始终。我们也可以从小组人员搭配和评价上去改善。小组人员合理搭配。把不同能力、不同特长的学生分在一组。如动手能力强的、观察细致的、好记录的分在一组,让其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同时可以把小组分的小一些,如两人组可以满足学生爱动手的心理。注重实验活动全过程的评价。把从明确步骤到交流所得都纳入成绩的范围。让学生重视每一个环节。这样就可以杜绝争抢仪器,影响活动氛围,冲淡思维集中度,浪费时间的情景发生,提高科学实验的效果。二.让课堂生活化《科学》作为课改中的一门新课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来研究,显得更具有生活性、实践性和知识性,这样能调动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关注生活、增强生产生活中科学的意识。从而让他们从生活中学到科学知识,初步懂得一些科学原理,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自然科学课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自然科学知识应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去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然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科学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我们科学课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科学源于生活并且无处不在,使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让学生们懂得学习自然科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例如在教天气这一单元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水,大家都知道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和常用的资源,学生对水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水有哪些基本的物理性质呢?比如水的颜色、气味等等学生没有充分的理性认识;在生活中水的各种形态(比如冰、雪、雨、云雾……)学生在生活中都亲自感受过,但它们是不是水?它们是怎样形成的?蒸气能直接变成冰吗?这些问题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成为科学课课堂自主探究的主要内容。再如:声音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在教学声音这一单元时,我这样设计教学:利用橡皮筋和木版制作的能发生的木版,通过游戏激发兴趣,然后通过实验找出声音的存在并适时提问: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都听到了声音?这时将课堂实验与生活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声音是无处不在的。从而达到在生活中学习,通过学习更好的认识自然、认识生活的目的 三.科学课课堂是开放的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即科学课不受课时的束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外去探究、去发现;科学不受课堂的束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科学课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强调丰富性、多样性;科学课的结论可能不是唯一的。例如:在教授有生命的物体一单元时,我安排了这样的前奏:让学生在家长带领下课前通过调查“动植物生活的环境?”“动植物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动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影响动植物生长的原因?”等等,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再把对大自然的认识带到课堂中来。通过各方面的课前调查和课堂上的汇报、讨论与思考,孩子们对大自然有了比较丰富的、系统的认识。再如:教授溶解一单元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让他们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溶解吗?”引发了学生们热烈的讨论,同时激发起学生的思维,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溶解一词进行了各种猜测。孩子们各抒己见,活跃的思维引发探究的兴趣。那么他们的猜测究竟对不对呢?我利用课堂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溶解的现象,通过找出不同的溶解现象和各种物体在水中的变化,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思考、探究:学生把带来的面粉、盐、糖、味精、沙子放在水里,结果发现有的溶解了,有的没有溶解,还发现溶解的快慢也是不一样的,在实验中学生知道了溶解的现象。通过这些实验,孩子们兴奋的交流着彼此的收获。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也充分体会到了著名改革家李希贵先生的名言:学生的潜能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的空间,它就有多大的发展。但科学课程的开放也会出现教学时间不够及组织教学比常规教学难掌握的矛盾。教学的开放性使学生有机会在生活中探索及认识,但在课堂教学中会遇到怎样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去认识新鲜事物、了解新鲜事物的矛盾,所以开放性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师更具有责任心和事业心,在课前更加充分地备好课,准备好哪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到生活中去认识现象、去搜集数据,或引导学生课前、课后去图书馆、博物馆、网上收集相关资料,扩大视野,这样开放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上体现开放性,也要教师充分利用校园资源、教具、实验材料,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探讨、认识事物。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范围要小,不能空泛;要有童趣,不能太深、太专业化,避免科普化倾向,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认识新鲜事物的目的。四.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在科学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搜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只有他们亲自去做,去观察、去探究,才能使他们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真正发展他们的能力,才能使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理解科学的含义,真正做到“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例如制作指南针一课,孩子们对这个活动的兴趣显然很高,提出了很多想研究的问题,比如“指南针的结构是什么?”“指南针的作用是什么?”“怎样制作?”我及时引导孩子们想研究问题的好奇心,确定制作的方法、顺序,设计制作的方案,自主进行研究,最后得出各自的结论,充分体现出学生是探究的主体,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自主学习时,首先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景和氛围。应该明确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在提出问题时不能因为学生答不上来,教师一着急就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教师应冷静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实验不成功,教师不能立即去做给学生看,而应组织学生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多动脑“想一想”、多动眼“看一看”、多动口“说一说”、多动手“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操作等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其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同一个问题可能会得到许多不同的结论,事实上结论有时也不是唯一的。比如当学生的答案不统一时,这时老师不能简单地加以肯定和否定,应该进行有理有节的引导。因为科学课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参与,在于过程的学习,而不是结论的学习。因为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现有的水平、现有的能力不可能完整地或较顺利地去完成一个课题。他们怎样去研究,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出现问题,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把什么问题都解决。但是他们在做的过程中,脑子中会有很多的问题在进行思考,这对学生来说就是收获,所以我们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五.搞好合作交流“学会共同生活”已成为现今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合作学习也成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学习中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这对于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起到重要作用。科学课中有大量的观察实验多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很多课题依靠个人是不能进行操作的,这样就提供了学生讨论交流、共同操作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之间的活动一定要依靠团队合作来进行。在课堂实验中,我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分工明确,通过大家的集体合作,最后一起讨论结果,这样充分利用每个孩子的潜能,使实验的成功取得了保证。在合作探究中,孩子们不仅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是多么强大,而且学会了分工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小组中都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同学思维敏捷;有的同学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强……,所以在实验中就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充分利用组内同学的长处来完成研究课题,从小组活动中学会合作,共同获得成功。六.适时激励评价课堂中对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评价是提高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适当的评价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心智健康发展。课堂上我们要注意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遵守纪律、学生操作正确、有好的想法或讲述道理充分,哪怕只有一个操作步骤正确,我们也应该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一次,我在教学《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有一个学生平时不怎么爱科学课,还经常搞小动作,这次他听得特别认真,我表扬了他。他很高兴,他说他有一个想法,把马铃薯放入糖水中一定会浮。我又表扬了他,说他想得好。当堂通过实验验证了他的想法,同学们给他热烈的掌声,此后每上科学课他都非常认真,还积极发言。以上是我对科学课课堂如何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一些粗浅做法及认识。 新课改精神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更高的标准,要求我们研究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向好的方向转变,如何让自然科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最大地提高,这一切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的目标是使学生得到更快、更全面的发展。

Ⅲ 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怎样评价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尝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自觉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体验获取科学知识过程的快乐,产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初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第二阶段的培训,我认为上好小学科学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利用科学课实验教学的开放性,激发学生兴趣。科学课的实验教学许多内容涉及探究性活动,而学生探索活动的空间除了教室外,更多的应是大自然。因为大自然中蕴含着无限的秘密。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学课回归大自然,做到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课内外结合,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取科学。 二、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科学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提出问题、提出假设、作出计划、进行调查、进行研讨、进行评价等。通过学生亲自参与,亲自经历,亲自体验,才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才能真正感悟科学的真谛。如《声音的产生》一文,在教学过程中,当让学生说出一些能发声的乐器后,就让学生讨论:“它们是靠什么发声的?在发声时这些物体会产生什么现象?”于是,学生尽情“玩”手中的乐器,观察它们的发声部位、观察发声时的变化现象等,互相交流、争论,最后总结出:声音是靠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在发声时都会产生振动现象。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科学,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使周围的物体发出声音,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于是有的撕、搓手中的纸片,有的敲击塑料瓶,有的弹皮筋……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同时也训练了获取知识能力和方法,得到了获取知识的成就感。 三、强调教师要大胆放手、只掌控教学的方向。 学生对周围缤纷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科学教学应该是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教师要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比单纯讲解更有效。我们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里,教室外才是学科学的广阔天地;我们不要把铃声当做探究科学的起点和终点,课后也有探索和发现的无限良机和灵感。探究科学的活动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之举。所以要上好科学课,教师要树立开放的观念,尽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灵活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合理利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要根据学生在探究研讨活动中的进程,掌控好教学的大方向,随时注意调整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当好问题情景的创造者、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矛盾的挑起者、课堂方向的调控者。 四、强调学生的质疑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一切创造都来源于实践,一切真知都来源于疑问。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用各种器官去感知实验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而且要鼓励他们大胆的创设情景、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从设计到解决的过程,就是他们多种思维综合发展的过程,也是创新精神的萌芽诞生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从头到尾去体验全过程,他们的创造潜能才得到开发、创造能力才能以培养。 总之,教师要想上好科学课,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真正理解什么是科学,并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之,以科学的方法教学之,以科学的精神探索之,这样,教师才能教得有效,学生才能学得有趣。

Ⅳ 如何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 。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数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小学科学科特别关注自然知识转向关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就科学探究目标来说,虽然科学探究不仅涉及到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数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虽然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或猜想→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但是小学科学教学各学期各年级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以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为例:三年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上,包括体验知道什么是科学观察、不断扩展观察内容、不断学习和扩展观察的方法。四年级在此基础上重点是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五年级重点是调查研究,调查和研究有关的科学的问题,在调查研究有关科学问题中理解科学概念、培养探究能力。重视了对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以及充分讨论,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逻辑推理能力。即使是同一学段,教学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例如《材料的特征》)和《杠杆》),虽然教材规定设计的活动都能够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收集证据→解释→交流的过程,但是前者重点在收集、加工数据,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后者侧重于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尤其是如何制定科学探究计划。
因此,为了实现科学课程的应有教学价值,首先教师应该把握课程标准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其次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整
体性认识;其三至少应该切实研讨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避免探究过程的无效重复。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一方面,它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生成性,另一方面,为了追求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还要保证给予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以必要的指导、帮助和激励。
首先要创设平等和谐的探究环境。
教师要倡导课堂教学民主、和谐、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心交给学生,与学生做到融合,是科学探究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经常面带微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用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蹲下来和学生交谈等激励的动作都能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心理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变化,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其次要激活学生的内趋力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中就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上。如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我出示了插有一支吸管的一只灌满牛奶的酸奶瓶,放在两只已包装好的冷水盆和热水瓶中,学生发现在热水盆中的吸管中的水会喷出来,而放在冷水盆中却不会是喷出来。学生被这个情景牢牢地吸引住了。接着我就请学生分析猜测其中的原因,学生猜测可能是盆中的有冷热差别,热的能使物体膨胀,冷的能使物体收缩。然后学生就想出各种方法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最后与自己的分析相比较。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抓住了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成功地创设探究的情景,使学生有一种验证预测的迫切感,使探究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学生探究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自主性。
再次要有开放的课堂设计
在科学教学的过程:1、收集事实;2、整理事实材料;3、研究事实材料,得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结论;4、解释学到的科学。在这个教学过程
度要大,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进入探究状态,进行充分的探究;只有开放的幅度大,学生才可能少受教师的遮断刺激。如在《教学电路出故障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一上课就出示了带底电池和灯泡,让学生用电线接亮小灯泡,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活动,却还是难住了学生,学生上台演示时,接来接去都搞不明白这线该接在何处,后来请同学们共同探讨,终于得出了结果,原来只要把底座的弹簧压倒,就能把电线插进去就行了。虽然花去不少的时间,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
从以上的教学环节看,教师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参与,保证学生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而且这样开放性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一种易于掌握,又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因为环节大,学生才能真正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体,体现他们的自主。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科学课程的评价理念:“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强调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而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重视科学素养的养成。”因此,其评价体系必然不同于传统单一的一张考卷、一份成绩的评价,而应该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重点从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志趣、态度、技能、方法、思维水平、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把从评价中得到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对学生的激励、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设计的调整上,以动态的发展历程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达成教学目标,从而取得更好的评价效果。
1.科学学习评价单。结合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设计出科学学习评价单,让学生尽量详细地记录他们的思考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一边做一边写下每个阶段的思考。教师在课后通过分析每位学生的科学学习评价单,从中评价其学习情况。

Ⅳ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一)激发学习兴趣。
(二)建立和谐融洽版的师生权关系。
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 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意学。
(二)大胆质疑,乐于思考 ,独立自学。
三、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四、 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Ⅵ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小学科学课与自然课程有很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区别之一是课程目标的重大调整,由特别关注自然知识转向关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例如执教《纸的观察》(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个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能力,而有的讲课教师就明确告诉学生要研究纸的特点,其教学的落脚点就是总结纸的特点;第二个活动的重要价值是学习用测量和计算的办法让学生去经历观察活动,拓展观察的途径,而有的教师就非要学生计算出准确数据不可。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目标追求是有很大偏颇的。

就科学探究目标来说,虽然科学探究不仅涉及到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数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虽然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或猜想→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但是小学科学教学各学期各年级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以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为例:三年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上,包括体验知道什么是科学观察、不断扩展观察内容、不断学习和扩展观察的方法。四年级在此基础上重点是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五年级重点是调查研究,调查和研究有关的科学的问题,在调查研究有关科学问题中理解科学概念、培养探究能力。重视了对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以及充分讨论,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逻辑推理能力。即使是同一学段,教学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例如《材料的特征》(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和《杠杆》(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虽然教材规定设计的活动都能够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收集证据→解释→交流的过程,但是前者重点在收集、加工数据,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后者侧重于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尤其是如何制定科学探究计划。

因此,为了实现科学课程的应有教学价值,首先教师应该把握课程标准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其次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整体性认识;其三至少应该切实研讨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避免探究过程的无效重复。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一方面,它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生成性,另一方面,为了追求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还要保证给予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以必要的指导、帮助和激励。因为新课程所提倡的科学探究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等多重任务。

首先要创设平等和谐的探究环境。

教师要倡导课堂教学民主、和谐、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心交给学生,与学生做到融合,是科学探究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经常面带微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用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蹲下来和学生交谈等激励的动作都能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心理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变化,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其次要激活学生的内趋力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中就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上。如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我出示了插有一支吸管的一只灌满牛奶的酸奶瓶,放在两只已包装好的冷水盆和热水瓶中,学生发现在热水盆中的吸管中的水会喷出来,而放在冷水盆中却不会是喷出来。学生被这个情景牢牢地吸引住了。接着我就请学生分析猜测其中的原因,学生猜测可能是盆中的有冷热差别,热的能使物体膨胀,冷的能使物体收缩。然后学生就想出各种方法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最后与自己的分析相比较。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抓住了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成功地创设探究的情景,使学生有一种验证预测的迫切感,使探究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学生探究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自主性。

再次要有开放的课堂设计

在科学教学的过程:---1、收集事实;2、整理事实材料;3、研究事实材料,得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结论;4、解释学到的科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环节设计要有开放性,幅度要大,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进入探究状态,进行充分的探究;只有开放的幅度大,学生才可能少受教师的遮断刺激。如在《教学电路出故障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一上课就出示了带底电池和灯泡,让学生用电线接亮小灯泡,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活动,却还是难住了学生,学生上台演示时,接来接去都搞不明白这线该接在何处,后来请同学们共同探讨,终于得出了结果,原来只要把底座的弹簧压倒,就能把电线插进去就行了。虽然花去不少的时间,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

从以上的教学环节看,教师没有过多的干预学生的活动,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参与,保证学生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而且这样开放性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一种易于掌握,又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因为环节大,学生才能真正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体,体现他们的自主。

因此,教师要从建构主义出发,安排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把每一个环节都做细了,做透了,使学生真正高度地投入。一节探究课,教师都希望学生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像科学家一样真刀实枪地干科学,但有时却不能如愿。学生可能只对探究活动的某一环节感兴趣,探究目的不明确,说不出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教师的心里只能留下遗憾。如制作彩虹时,只往空中一次又一次地喷水,却不分析彩虹不会出现的原因。教学《热胀冷缩》时,学生只对吸管中的水滴会往外推,向里流感兴趣,到底是水还是空气在热胀冷缩,全然不顾。一节课下来,热热闹闹,为动手而动手。究其原因,是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思维相脱节,探究只成为一种外在形式。

因此,在学生探究动手前可以先请学生设计一份实验方案,把原来直接向学生提供材料而让学生想一想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做比较合理,在动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探究中一边动手一边做记录,再想想探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留一点时间请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谈谈探究的体会和感受,相互之间做一些评价。这些环节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指手划脚或省略,使学生真正懂得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在探究中教师要预想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达到探究的有序,而不凌乱。因此,备课要备两头,课前向学生调查。一般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问题都有根源,教师要善于疏导或对症下药。‍

Ⅶ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践证明,有效的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钻研精神,学会如何学习,为适应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一提起“自主学习”,许多教师会认为一切的学习活动由学生说了算,就是体现了自主学习。于是不论学习内容难易,不管学生学情如何,一味地强调学习目标由学生而定,学习内容由学生挑,学习方法由学生选,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这样做,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教师用心良苦,却换不来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随着科学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参与自主学习,值得我们科学教师深思,并积极探索有效策略,使自主学习真正走上理性化的道路。
一、现状透析:
随着科学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笔者在听课、观摩活动中发现这些课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明显得提升了,无论哪一堂课的设计理念都不外乎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几个字,但由于有些教学思想不够完善,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不透,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1、教师行为拘束化
在大力倡导课改的今天,许多教师不由得发出了内心的感叹:这课是不知道该如何上了?听了许多新课改的讲座、报告后,深知自己的教学行为应努力改进,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可越学越觉得缩手缩脚,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具体体现在:
(1)不敢多讲,学生缺少有效地引导
在新的科学教育理念影响下,教师讲得是越来越少了,甚至是谈讲色变。大多数示范课、观摩课、评比课,以“少”讲为原则。过去老师讲得口干舌燥,现在老师当听众,当看客,当啦啦队员,一堂课下来,学生该掌握的没有掌握,缺少了科学教学应有的深度和广度,一味地形式化赶时髦,追求新思想、新理念,原想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却连基本的知识点都没有落实,教师的美好设想却没能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体现,由于教师的“沉默”,学生的自主学习缺少有效地引导。
(2)不敢多评,学生缺少即时的评价
在提倡“自主学习”的今天,学生在课堂上显得特别地活跃:善问、善答,显得特别主动,在听课、观摩活动中,学生有离开位置的,站起来高举双手的,都可以见到……笔者在闲聊中曾听到一位科学教师抱怨说:“我班的学生上课时特别会说,一提问,我的耳朵就不行了,全班42位同学七嘴八舌,我根本听不清楚谁在说什么?”尽管是这样,教师还是不敢对学生说一个“不”字,生怕戴上一个“不民主”的头衔,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以至于学生缺少一种良好的课堂常规训练,适得其反。在公开课、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我们也不泛见到,有些老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含含糊糊,更缺少教师科学、正确评价学生这一环节,如此下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反而影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效果。
2、教学方式“表演”化
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进行科学教学,这种“单打”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过去。目前一些科学课堂上,讲台变成了“舞台”,如: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实验、在活动中学习等成了一种“时尚”。应说,这些新型的教学形式有助于教学实效的取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思维品质,强化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听到了这样一节公开课,学生活动的样式多多,蹦蹦跳跳,热热闹闹,一节课中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课件操作、视频演示、实验操作等,像摆“满汉全席”似的“一盘盘、一碟碟”往上端,教师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倒是新奇了一阵子,开心了一阵子。但由于声像等手段的频繁出现,反而影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感悟体味和亲历探究,所以说,教师要恰当地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更不能滥用,也不能反客为主,像热热闹闹的演戏一样走过场。
3、合作学习形式化
为了改变科学课堂教师“一言堂”的现状,新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对教学中教师所呈现的学习材料,有了新的看法,可以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各抒已见、引发争论、提高效果。但是现在的老师片面强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学生没有独立探究的前提下,就急急忙忙地让学生分组讨论,相当一部分课堂中的合作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合作交流,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或六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像这样,不考虑是否必要采用分组讨论,且频繁分组,课堂貌似热热闹闹,实则一盘散沙,收效甚微,加之在讨论中老师放弃了适当引导点拨的机会,有的由讨论书本内容转移到讨论其它方面去了,这种表面上迎合“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时尚,其实是对新科学教学价值观的扭曲。
二、具体反思:
根据以上科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所出现的现状,值得我们教师反思的是:
1、自主学习要以教师的有效引导为辅助
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更不是放任自流地学习,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积极的学习心态。作为科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以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指导策略促使学生自奋其力,逐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态度和优良的思维习惯,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但并不是教师应成为看客,成为旁观者。教师的讲解、教师的评价、教师的引导应该把握个度。如有些公开课、优质课的教学教师想法设法顺应预先埋设好的思路,而学生偏偏就不随着教师的思路,一会儿说东,一会儿击西,东一榔头西一棒,杂乱无序,而教师也是随着学生一会儿当看客,一会儿当听众,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作用。结果,精心设计的课堂却显得有些乱糟糟。若这时,教师能恰当地加以点拔、引导,学生就不难从生活实践、观察实践、动手实践中提取有效信息,课堂效果也会大为改观。在平时,我们反对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但也反对教师跟在学生屁股后面转,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要随机应变,组织好,并即时作出评价。笔者认为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要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要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要为之。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对学习内容拥有适度的自主选择权,对教材和教师讲解的质疑权,对学生方法选择的决定权,对练习、作业的自主设计权等等,只有这样,自主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2、自主学习要以教师的即时评价为前提
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科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科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目前,自主型课堂教学的中心由原来以教材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多种机会,多方面评价学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不妥行为:如不管学生回答得怎么样,完成得怎么样,教师总是用“好的”、“不错”……加以赞赏;不管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习惯如何,脚放在凳子上,人站在位置上等,教师却视而不见;不管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没有好好倾听别人的意见,在那儿高谈阔论,教师却闻而不说……久而久之,由于教师的“过多默认”,一些学生逐渐养成了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要么以“自我”为中心,要么以“别人”为中心,导致教学的负面效应。
我认为评价既然是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就应站在评价的视角上,站在学生的高度,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要加以赞赏,赞赏每一位学生见解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进步,赞赏每一位学生的质疑好学和对自己的超越。但评价不等同于赞赏,对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教师要进行恰当的批评与点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教师的即时评价中,既享受成功的体验,又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真正学会自我认识,学会欣赏他人,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实效。
3、自主学习要以学生的独立探究为基础
科学《新课标》中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其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形成是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独立探究为前提,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新形式”。但目前,不管什么内容,教师一味地强调在合作中自主学习,讲究场面的热闹,教师不给学生独立探究的时间,这是在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有些教师问题一提出,不是让学生进行“满堂议”,就是象征性地给点时间考虑。由于缺乏足够的思考时间,一些学生说不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只好当陪客、作听众,到时,把别人的思维成果据为己有,似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觉,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惰性,专等着去吃别人的“现成饭”,根本谈不上自主学习。如我班有一学生王XX,平时作业做得清清楚楚,工工整整,正确率极高,期终检测或评价时,就截然不同了,“尚需努力”的学生中,总少不了她。有一次,我试着问她:“你平时的作业是抄来的吗?”她说:“不是的,是和蒋XX一起讨论出来的”。一问才知道,所谓讨论,其实就是蒋XX(优等生)在侃侃而谈,王XX在听答案而已。该生平时在课堂上要求独立解题时速度非常慢,而且作业也总是迟迟才能交上来,习惯成自然,做作业时,她总是依赖与蒋XX的“讨论”来完成,个人的独立探究能力显得特别地弱,自主学习成了一张“空头支票”,永远也无法去“兑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舍得为学生留有充足的动手实践、倾听、思考的时间,给学生自由学习和独立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历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不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兑现答案或漫谈闲扯的过程。如果在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后,再进行展示、交流的话,自主学习的效果会更明显。
4、自主学习要以知识的拓展延伸为补充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对知识进行拓展与延伸。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与其相关的连结点进行设计,掌握好坡度、深度、力度,贴进学生思维实际,把学生思维引入最近发展区。经过原型启发、动手实践体验、诱导创新,充分利用科学活动所提供的“眼口”进行植根感性材料基础上的合情入理地创造想象,提出智力挑战,去获取科学知识。课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一些课堂上还没解决的问题,如在上完《蚕》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大家还想知道更多的蚕宝宝的知识吗?你想怎样获得这些知识?(书上查、网上查、向别人学习……)然后,将学生编成课外学习小组,并指定学习组长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实现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及时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和技能。
三、实施策略:
全面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养成随时反思、随时改进的良好教学习惯,不妨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创新
新课标下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要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不仅局限于科学学科的特殊性,而要利用学科内容的整合性,如:通过美妙动听的音乐旋律、直观形象的图片展示、严谨科学的数据说明等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探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从而构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实验验证——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总结,课后延伸”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马铃薯的沉浮》一课时,教师先播放课件“死海之谜”,听了“死海之谜”这个故事后,此时教师适时抓住时机,有机下问: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这样适时设问,引领学生自主地提出科学问题,这样的教师真是教师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接着教师出示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和一大一小两个杯子(液体也不一样多),演示马铃薯沉浮。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实验提出什么问题?大胆猜测,马铃薯的沉浮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指引学生制定研究方案,接着分组实验进行现场验证;这样很自然地进入自主探究、实验验证环节,主动探究马铃薯的沉浮与液体的不同有关,与液体的比重有关,小组汇报,师生小结得出:盐水的浮力大,清水的浮力小。接着再次出示课件“死海之谜”,指名学生进行解释就比较容易了;最后注重课后延伸,引导学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今天学到的知识有哪些用处?如果把马铃薯放入油、蜂蜜或其他混合液中,它会浮起来吗?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只是停留在设问、倾听、实验、验证几个层面,而是把思维、行为、情感达到了三位一体的参与。因而教学方式的创新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2、注重学习材料的选择与改进
材料的选择与改进决定学生认识的发展水平,教材只是提供教学的基本内内容、基本思路,我们应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补充和调整,要改变把课本当“圣经”的现象,对学习材料的提供,要经历由零碎到系统、由单调到既激发兴趣又能引起思考的改进过程。一些离学生生活比较远的枯燥的原教材的学习材料,可进行大胆地处理,另外选择一些贴进学生生活实际的,或干脆组织学生自行参与材料信息的提供,从中探究学习并理解知识点,用新课程的理念与观点来使用旧教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在教学《鸟》一课时,我是这样进行材料的选择与改进的:
◆ 最初材料的选择我首先制作配有音乐的鸟的生活幻灯片(杜鹃吃虫、黄鹏喂雏、喜鹊垒巢、猫头鹰捕鼠、孔雀开屏、老鹰捕蛇、燕子捕虫等)用于课的引入,旨在让学生了解一些鸟的生活,进而激发对其进行观察研究的欲望,以便顺利地进入对鸟的本质特征的探讨,同时还作为后面进行爱鸟教育的材料。
◆ 第一次试教后,我们发现在材料的选择上犯了不少错误。评议会上,老师们提出了材料结构上的问题和相应的改进意见,大家认为课的引入,既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研究鸟的情境,激发研究兴趣,又要能挑起学生的思维矛盾。于是,我们在材料一中增加了蜻蜒、蝙蝠、鸡、鸭、鹅等学生看起来似鸟非鸟的动物,使学生看完幻灯片,头脑中能立刻产生“到底什么是鸟”的问题,并迫不及待地要弄清这一问题。
◆ 第二次改进后发现改进后的材料基本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但在研讨的过程中又暴露出新的问题:学生说“羽毛就是鸟身上的毛”、“上面有绒”等,而没有注意羽毛的结构和分布。于是在第三次教学时,增加了材料正羽、绒羽各一只(供教师用)、兔毛八束(供学生用),并在讨论羽毛时让学生观察鸽子的羽毛。同时在网页制作中增加许多课外知识:如爱鸟、护鸟方法,鸟中之最等,以方便学生自由点击,查阅更多有关鸟的科学知识。整个教学活动不是按照书本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学习,而是恰当地对教材进行改进与处理,始终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实物、栩栩如生的网页展开探究学习。因为学习材料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又是他们自主提取出来的,所以在学习时,他们就特别感兴趣。由于注重学生学习材料的选择与改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创新和实践的学习环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一种成功的体验,使自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3、注重探究过程的亲历与反思
(1)亲历探究过程
让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历性,即让学生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课堂上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地感悟学习材料,也就是说,要充分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科学知识,设计开放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验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有利于强化富有个性的学习行为。如在教学《空气和我们的生活》一课的教学中,在理解科学探究目标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对呼吸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并注重学习中学生对科学程序、探究过程、探究方法的渗透学习和接受,按认识的程序充分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开展探究活动,即让学生充分地自我呼吸,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为了使学生的兴奋点落在“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问题上,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吸进的气体经过呼吸器官,呼出的气体经过呼吸器官的动画情景,使学生在许多有趣的问题中很快想知道:“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这样让学生有目的的探究经历,亲历探究与创造、实践与观察、抽象与归纳、发现与应用等一系列科学活动,自主发现、自主探索新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科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并从中认识到科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科学结论的确定性。突出了知识的系统性,学生的亲历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自然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反思探究过程
无论是哪一节课的最后,我觉得教师都有必要有意识的空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来质疑问难。一方面让学生对本节课不懂的知识提问,在师生帮助下及时解决;另一方面,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既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又能使学生的认知心理产生新的“不协调”,形成一个再探究的氛围。这样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和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我们是怎样来解决的?从中提炼出解决问题、获得新知的科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并自觉地将思维指向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4、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与感悟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除了知识学习这条主线以外,还有一条情感交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认知和情感两条主线相互并行、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促进学生大脑细胞的活动,激起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强烈求学欲。如师生间坦诚的合作交流、评价,学生不仅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很真诚地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心,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氛围中,就连学困生也会减少学习的畏惧心理与抵触情绪、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反之,消极的情感体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因为暂时的不成功而焦躁不安。在教学时,我们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指导学生发自内心地去体会和感悟。如在教学《我是怎样出生的》一课时,课前一周,教师就可组织学生围绕“我是怎样出生的”这一话题进行了资料收集,收集的途径是:查阅有关书籍、上网查询、对父母等有关人士进行访谈。事先,学生们就这一话题提出了许多现实而有意义的问题,他们对生命的孕育充满了兴趣,但有时又显得不好意思。这时,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让孩子在了解自己的生长历程中,体验到生命是可贵的,并树立热爱母亲,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意识到科学、社会、人三者密不可分,对生命、对亲情有更深的体验和感悟。这样,把一个人的情感体验无声地感染给全班的每一位学生,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合作面,有些学生能在相互的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重新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产生新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和感悟,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求得创新。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科学教师在新课改革进程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升华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摸索新方法、新途径,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对自主学习不断进行研究和完善,不断超越自我,形成自己的特色,必将开辟出更理想的新路子,真正让自主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

Ⅷ 如何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但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 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即通过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 掌握科学知识, 学习科学方法, 发展科学精神, 培养科学态度.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 这就要对其进行理性思考, 采取一些措施对策, 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水平.\x0d〔关键词〕小学科学 有效性\x0d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以及社会、 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值不断提高, 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 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 我发现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结果, 这种现象引发了我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科学教育怎样才能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 乐于探究, 热爱科学, 形成尊重事实、 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科学课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实现向 40 分钟要质量这一目标?大量的成功教学案例已经证明, 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 呢?\x0d1 制定切实可行的三维目标,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x0d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约, 既是教学的出发点, 又是教学的归宿.因此,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 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如在教学三下册《磁铁》 这一单元时, 从第一课时 “我们知道的磁铁” 的教学中发现, 有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兴趣课里已经接触过了磁铁, 对磁铁的相关知识有了比较多的了解.因此, 在接下来的的“磁铁的两极” 、 “磁极的相互作用” 等教学中, 我及时修正了各课的教学目标, 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有计划地做实验、 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等逻辑思维能力和体验认真实验、 收集证据, 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从整个单元的教学的效果看, 正是由于目标的制定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主体性和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热情,较好地完成了本单元三维目标的达成.\x0d2 通过有结构的教学材料,引领探究活动紧扣教学的重、 难点\x0d材料是科学课探究活动的依托, 有结构材料的组合, 既要揭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 体现教材的科学性, 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还应从趣味性、 基础性、 实践性原则出发, 同时要尽量排除无关的干扰因素, 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使他们能发现问题, 形成合理的假设, 明确研究活动的目的, 确定研究活动的程序与方法.例如教学 《比较水的多少》,有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能用更多的方法去比较水的多少, 给学生的探究活动准备了大量的实验材料, 包括天平、 秒表和漏斗.但由于教师忽视了对材料结构性的研究, 上课时, 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用天平和用秒表、 漏斗来比较少了多少了, 不但费时费力, 还完全偏离了目标要求; 而在另一次的研究课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材料,除了盛水的容器外,只准备了几个果冻壳、一个圆柱形杯子和一支签字笔.这组材料的出现, 不但马上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问题的核心即同一标准上, 引发学生去积极思考, 而且为第二部分内容 “量筒的认识” 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和迁移的作用, 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因此, 教师通过呈现有结构的材料, 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本次探究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要用到哪些材料,如何使用这些材料,实验过程中要重视对哪些现象的观察, 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实验的兴趣, 更能提高探究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x0d3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完成对科学概念的自我建构科学课的学习过程, 一般是先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再进行实验取证, 经过分析、 归纳等抽象思维形成概念和规律, 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的“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的过程.其中分析、 归纳过程是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 也是提升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关键, 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与培养.通过教师引导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等方法, 使每个学有所得的感性认识更加丰富和完整,并将此提升为理性认识,形成对科学知识的自我建构.如六上科学《增强抗弯曲能力》 一课的教学, 在对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研究中,教师通过:“同学们,通过推测形状改变可以增强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下一步你们准备怎样研究?可以折哪些形状?估计哪些形状有较好的抗弯曲能力呢? 怎样进行测试? ” 等一系列问题的交流与讨论, 可以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实验操作中更好地把握住观察的重点, 更好地控制相关变量,使实验方案更具有科学性、 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实验操作结束后, 又通过 “观察测试的数据, 与没有折的纸进行比较, 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的研讨与交流, 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 深层次的思考, 从收集、 整理、 分析数据的过程中, 把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成抽象思维, 从现象到本质, 从感性到理性, 让学生切切实实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和教学的有效性.\x0d总而言之, 有效的科学课堂应该是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 开启了学生幽闭的新智,

Ⅸ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来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
为了实现科学课程的应有教学价值,1、教师应该把握课程标准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把握课程目标;2、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整体性认识;3、至少应该切实研讨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避免探究过程的无效重复。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
教师要从建构主义出发,安排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把每一个环节都做细了,做透了,使学生真正高度地投入。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把从评价中得到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对学生的激励、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设计的调整上,以动态的发展历程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达成教学目标,从而取得更好的评价效果。

阅读全文

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简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