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数学怎样共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1.精心设计数学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答占师生互动形式的绝大部分。美国教育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观察达到预期目标的控制手段。可以说有效的提问是师生互动的基础。一个好的数学问题,能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互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提问都要有意义,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在提问内容上要融合新旧知识,在难度上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方式上要循序渐进,不要一蹴而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绝大部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有一位教师在设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时,引入1/4+1/5后提问:“1/4与1/5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显然,这一提问的“中心”不明确,学生的回答也可能达不到教师提问的主旨。(有的会说:“都是真分数。”还有的会说:“分子都是1。”)如果把问题改为:“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既明确,又问到了关键,有助于学生理解通分的算理。
2.教师的讲解要规范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说明环境对个人成长所带来的影响。换句话说:课堂上教师规范的语言,流畅的表达,富有逻辑性和条理性,这本身就是数学的魅力所在;反之,教师上课语言��唆,表达不清楚,表述不规范,学生长期受之熏陶,表达能力也就相对较弱。
例如: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时,书上的例题要求学生说出: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教学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了直观图,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根据要求,需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黄彩带的长有这样的几份?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我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述:把红彩带的长看作“1”,平均分成4份,黄彩带的长有这样的1份,所以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四分之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数学教学中以“说”促“思”,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3.老师对学生的错题反馈评价要及时、针对性要强
反馈是指学习者通过一定的线索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只有当学习者从他们的学习结果中得到反馈时,评价才能对学习起促进作用。作业收上来后,教师应尽快批改、反馈,通过反馈,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强化,或对知识错误进行矫正,改善学习状况。
针对普遍性的错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集中评讲;针对个别问题的,教师与学生可以面对面交流,让学生充分暴露出错误的思考过程,从中发现错误原因,并及时订正。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根据这条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原则,学生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果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艾宾浩斯的单词记忆实验的结论)。可见,如果反馈评价不及时,随着学生对练习题内容和解题思路记忆的消减,寻求正确答案及分析错误原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下降,“遗忘规律”就起作用了,这显然不利于对错误的纠正和缺失知识的弥补。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排除负面心理因数的影响,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指导学生的学习,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错误的产生。
4.为学生创造发展思维空间,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学习
帮助小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中能够运用自我独立思维学习,在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方面,老师应当给予学生可控范围(指教学知识范围)内的思维发展空间,并适时给予学生提供正确答案,在必要的时间稍加点拨,争取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了解知识点的转化运用。在不影响整体班级教学课程安排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自身思考解决的问题,留出空余时间让学生自己解决。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于两位数相乘时,例题“24×25=?”,在讲授前,让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甲说:可以将“24分为6×4”再利用“乘法的交换律”将原题转化为“25×4×6=?”。学生乙说:可以将“24、25分别分为6×4、5×5”,然后再利用“乘法结合律”分别将“6×5”“4×5”结合后在进行相乘。学生丙说:还可以运用“乘法的分配率”,等等。同样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中,例如:“120÷4”、“124÷4”,借助由浅入深的方式,逐步深化,激发学生对数学定律的兴趣,在乘法的基础上延伸除法,等等。
鼓励学生拥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当学生拥有了自学能力后,就能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了,这就是典型的发散性思维的表现和自主创新精神的雏形。学生勇于创新,不循规蹈矩,等等,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5.教师要善于剖析试卷
我改完试卷后,我先用一张空白试卷逐题做好批阅记载。一是每个题的错误情况记载,如:学生错误答案记载,该题的错误人数记载。二是对整张试卷的讲评内容及重点作分析。如:哪个题需要重点讲解,哪个题需要强化训练。这个题涉及哪些知识点,并把这些知识点写到这个题的旁边,哪些题需要略讲,哪些题可以不讲,并作上记号。有的题非常简单,可偏偏有几个孩子不会做,我就把这几个孩子的名字写在这个题的旁边,这样做的目的是讲评试卷时特别留意这几个孩子或者做这类题时,让这几个孩子上讲台做,请其他同学帮助找一找错误的原因,从而能对症下药。
6.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悟出道理,得出规律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重点放在探索交流过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之上,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感知―概括―应用发现、掌握规律。这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善于抓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小组讨论、口述过程、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达到了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的目的。
7.作业量不在大,要具有代表性,体现层次性
作业量大,面面俱到,不一定是好事,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根本没有时间分析思考,只是敷衍完成,乱做一通。对学生来说是劳而不获,同时也是教师在自找麻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作业,量不在多,要具有代表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作业,可根据班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分上、中、下三等设计作业或选做课本上的作业。
Ⅱ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毫无疑义的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主体意义体现在对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自我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和建构。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牵着学生走。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重要而又根本的标准。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想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进行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重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
1、激发兴趣,产生参与动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如在教学《求未知数》时,我创设了“猜扑克牌”的游戏情境,第一次,我手拿两张扑克牌,让学生猜猜两张牌分别是几?学生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老师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诉他们这两张牌的和是9,这下,举手的学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统一,出现了以下4种情况,A(代表1)与8,2与7,3与6,4与5。第三次,我告诉他们其中的一张牌为2,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举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这个情境的设计,不但了解了学生,把握了教学起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
2、适时点拨,指导参与方法
如教学《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当学生探究出竖式计算的“原始”算法之后我没有直接引出简便算法,而是让学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接着再加以适时引导:“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你觉得这样写怎么样”,“要是能简单一些就好了”,通过一个一个的设问、谈话,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原始算法“烦”,需要“简化”。这时再通过动画演示“出繁到简”,使学生对简便写法的印象深刻。教师有效的引导,能确保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为有效。
三、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特别强,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1、不排斥接受学习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如: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规定,四则运算顺序的规定,等等。
2、重视探究学习
“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如“教学“量长量”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我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有的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的竟拔掉一根头发量,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结果也不一样,对问题疑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长度不一样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意识到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的是,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学习内容是否适合于探究学习,从而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②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③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四、重视学习情感的有效性
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教学的和谐性,建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生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
总之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
Ⅲ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优质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如何使小学英语课上得快乐高效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学习方式同其他语言学习一样,是一个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作为学习主场所的课堂,其教学过程如何实现更高效、更轻松、愉快呢?这是英语老师们一直都很关注并一直都在探索的。读了我校《八环节快乐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后,我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因为文中提到的很多观点都很新,也很值得一试。例如,文中提到的“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围绕这两个关系,即变传统教学关系中的“惟教”为“惟学”,变传统师生关系中的“惟师”为“惟生”。我们传统的英语是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知识容器,严重压抑学生的创新欲望。所以转变旧观念,建立新思想,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种重要急需的改革。英语教师必须转变的第一个观念是:英语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语言技能的教学。教师观念转变的第二个方面是: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转变。英语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语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它注入新鲜的血液。英语教材只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和媒介。学生要学好英语就必须融入英语的海洋,跟上英语发展的步伐。因此,教师应当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英语输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英语,能够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此同时,更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让我们的学生真正说出自己的想法,真正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变“惟教”为“惟学”。例如:在六年级的英语课本中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英语文章,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很有帮助,但是这些内容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有很大难度,老师与其费心地讲半天同学们也似懂非懂,还不如放手让同学们自己学,在学习此类文章之前,老师先让同学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如:年的传说、圣诞节的由来、世界七大洲的特点、你知道哪些国家的国旗,都是什么样的……),上课时再让同学简述相关信息,这样上了几节课后我发现效果超级棒!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师生情感的正确处理与英语教学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与情感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意志和认知活动。一般来说,学生如果喜欢某位教师,其课堂氛围就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投入,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和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敢于开口说英语。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轻松的英语学习环境,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对学生说Good.That'sright.Wonderful.Great.I'课堂上多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样就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能力。另外,八环节中有些提法很新,也很耐人寻味。例如:“板书课题。课题是本节课学习的主题,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其目的是在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前提下圆满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知晓所学内容。”我当老师已经十几年了,但是对于“板书课题”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模糊了,而且也不太注重课题的书写,也并没有想到过这有什么不好,但看到了板书课题的重要性后还是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有点失误了。“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的简要归结,是对学习过程的归纳反思,是从总体上对知识的把握,而不是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课堂小结最重要的任务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这节课最重要的东西加以回顾提升。学生明晰了要点,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一节课;学生明晰了重点,也就强化了考查的内容;学生明晰了难点,就会掌握本课的主要学习方向;学生明晰了易错点,可以找到致错根源,避免重复犯错;学生明晰了技能,就能反思自己的做题水平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明晰了规律,就能在相近题型中主动应用;学生明晰了方法,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课堂小结也能为课后作业的布置明确方向。”这就是精彩小结的作用,但是我现在讲课过程中在这方面也是欠缺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把“小结”这个环节加上。读完人我校的《八环节快乐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后我也有一些思考:高效课堂让老师少讲,学生多学、多说;老师先不讲,只是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内容,学生要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索取,学生要动起来,还要在同学面前讲出来。学生要从过去的观众变成演员、当事人,要重建一种新的课堂秩序,要克服人类最大的弱点“惰性”。学生的规范变成习惯,需要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做,需要老师坚持点评,采用合适的评价。让学生发生质的飞跃这一过程需要长期的培训。展示是高效课堂的亮点。为什么要展示?展示什么?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果任由课堂自由发展,课堂出现了“展示专业户”的问题;如果教师人为分工,扩大参与度,又使得展示虽然参与广泛但又变得“泛泛而展”,失去了精彩,难以达到高效率……这是教师教学的困惑。高效课堂改革是一个蝴蝶破茧、凤凰涅槃的过程。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是曲折的。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实践。
Ⅳ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共识,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学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我想这也是我们教师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教师精心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作为一名教师,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关键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首先是备教材,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使课堂学习生动而有效,因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之一。其次是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精心备课准备,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人到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较好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课堂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课堂丰富形象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当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是有许多教师依然热忱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本作业、几道练习题,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这也是目前老师提一个问题而导致班上鸦雀无声、纹丝不动的现象时有发生的根源所在,而且这种现象在我们乡镇偏远学校是普遍存在,越到高年级这种现象越是严重。现在新的课程要求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为了全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规范教学常规工作,学校以校长为组长,学校领导为核心,结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掀起积极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全力打造高效课堂的热潮,形成“人人用资源,课课有案例”的教学应用环境,推动了我校教师对高效课堂的关注和认识。为老师们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开心,畅所欲言,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如:王远祥老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出示生活中的各种角,再使用动画从画面中平移出由线条组成的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运用传统教学很难讲清楚,又花时间较多,吴和平老师在设计课件时,运用多媒体模拟剪拼,把圆等分成8份、16份、32份……,可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画曲为直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完美解决,得出了圆的面积公式,并有机地向学生渗透了极限的思想,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赵国艳老师在教学《7加几》时,利用多媒体提供多层次的练习,有效利用了有限的教学空间,加大了练习密度,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数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过程,要想课堂高效,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的整合,变单一的师生双边活动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反映教学活动的本质,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
1、课前导入。好的课前导入不但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更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如我在教学《综合与实践》中身份证编码时,我很准确的猜出学生出示的家人身份证号码的称呼时,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所设计的导入: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猜的这么准吗?虽然在一节课中,它仅占几分钟,甚至只是一句话,然而作用却很大,导入得法,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营造了一个浓郁的学习探知氛围,促进了有效教学。
2、先学后教。“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倡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过去我总是在讲解例题,归纳概念、计算法则、总结规律时都一手包办了,后来发现这样做,养成许多学生不爱动脑筋的坏习惯,他们总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课堂参与积极性很低,往往一个问题问下来,举手的人寥寥无几。后来,我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在充分相信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下,把时间还给学生,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尝试着“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方法,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过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能理解的疑难问题及时点播指导。如我在执教《连除应用题》一课时,我先用课件呈现导学案:解决“每个小组有多少人?”,必须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交流多种解题思路。1、先四人小组相互交流探讨,再解答。2、独立思考,想一想能有几种解答方法,把方法写在本子上。3、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这样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3、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需要。如我在教学探索身份证号码的含义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阔空间。让学生拿出收集到的身份证号码,小组之内观察比较,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小组交流后派代表汇报,总结出身份证编码中的一部分信息。通过这个小组活动,加大了时间练习的力度,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我们必须以学生实际为立足点,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情境,启发与诱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掌握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促使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主动地、富有活力地学习数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经过自己不断的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Ⅳ 小学数学课堂怎样做到高效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内容摘要】上好课是每位教师都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高效的课堂就是让学生听得进,懂得快,记得牢。教师个人的语言艺术和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是真正实现高效课堂重要条件。
【关键词】高效课堂;语言魅力;有效组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上好课是每位教师都追求的工作目标。如何把知识更好在传播给学生,我们除了要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炽热之心以外,还需讲究方法和技巧,掌握教学的艺术,让知识成为学生心头汩汩流动的泉水。
一、教师独特的语言魅力让课堂活色生香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长期积累和反思中凝结而成的智慧与灵魂的闪光点。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是声情并茂,引人入胜的。
1.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更易记住数学的知识点
数学课本上有很多法则、要求等,学生不但难以记住,更易混淆。为此,我们可以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把这些知识要点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或编成儿歌、顺口溜等。例好: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向着大数跑;去括号,添括号,括号外面是减法要变号,加变减,减变加;分针长长指十二,时针短短指着几就是几时……学生念着这些琅琅上口的儿歌或顺口溜等,便不知不觉中记住了知识要点,这样,学生学得开心,我们教得轻松,何乐而不为?
2.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可见,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到黑板上、老师身上、书本上,而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其实,老师讲课就如同相声演员说相声一样,必须高度进入角色,才能达到“情自肺腑出,方能入肺腑”的境界。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所讲的教学内容想当熟悉,才能轻松自如地进行讲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语言亲切自然,语音高低适中,同时,在讲到知识的重、难点时,应加重语调,提问时,声音低点,速度慢些,便于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让学生学而不厌。
3.幽默风趣的语言更易让学生掌握较难的知识
⑴你想让你的语言牢牢地“粘”住学生吗?你想让你的学生对你的课倍感兴趣吗?你想让你的学生紧紧地跟着你走,聚精会神地听你讲话,生怕漏过你说的每一句话吗?那么,来点幽默吧。幽默是教学的利器,它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活色生香,不再枯燥无味。例如,“鸡兔同笼”的问题:鸡兔同笼,共有30个头,88只脚,求笼中鸡兔各有几只?学生一看题,议论纷纷。于是,我说:“下面我们请全体兔子提起两只前脚,立正站好了。”学生都笑了,“现在鸡和兔的腿数都一样了,有30个头,一共有几只脚?”“30×2=60(只)。”“和原来题中的条件相比,少了几只脚呢?”“88-60=28(只)。”“这28只脚去哪里了?”“被兔子提起来了。”“那你现在知道有几只兔子了吗?”“28÷2=14(只)。”学生欢快地回答。
鸡兔同笼问题是学生较难理解的,我采用幽默的语言,形象地进行教学,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乐于钻研。
⑶“想让课堂上有春天的希望,教师的语言必须有阳光的味道。”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探索。
二、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而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则是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1.明确学习目标,让我们的课堂“形散而神不散”
我们在上课或听课中,经常会遇到课堂秩序“乱”的情况。如果全班学生紧紧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即便是“乱成一锅粥”也是不要紧的。这时候的“乱”说明学生学习很投入,很主动,思维很活跃,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个性化的。“乱中有序”往往是教学的“高潮”所在,是教学中最精彩的亮点。例如,在教学“教室有多长”这节课时,学生有的拿着书本、尺子蹲在地板上量,有的手拉手在量教室的长,有的在一张一张地摆着桌子量,还有的跑到教室门外,一拃一拃地量……学生们在教室里进进出出,大声地讨论,争辩,最终明白了,测量的标准不同,测量出的结果也不相同。这节课,尽管课堂秩序很“乱”,显得不象一节“正规”的课,但学生都是围绕“用手中的工具测量教室的长”的学习目标在活动。因此,在一定的教学目标之下的“形散而神不散”,学生才能得到充分的积极主动的发展,这恰恰是教学最大的成功。
2.科学地使用道具,让我们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⑷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在教学中运用各种道具,把教材中单调的文字内容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实物结合,并形象、生动、逼真地展示出来的方式,创设出更具有直观性、感染力的课堂氛围,使整个教学过程图文并举,声情并茂。比如,“掷骰子”把枯燥的口算练习寓于学生喜爱的“骰子游戏”中去,开启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之门。又如,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切一刀后的变换,学生很难想象,难以理解。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做中学”的方式,让学生用橡皮泥做圆柱、圆锥,进行切、搓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到截、切过程中的变化。再如,在教学“倍”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拿笔”、“伸手指”、“拍手”游戏,让学生边玩边巩固所学的知识。这些,地我们生活中信手拈来的道具,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双手和大脑”是上天送给我们最好的学具。
3.充分处用教材来超越教材,让我们的教与学实现双赢
教材不是不可更改的静态文本,不是师生课堂学习的指挥棒。教材不仅提供了“教什么”,还包含了“怎样教”的信息。教师要学会“用教科书教”,在具体教学情境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科书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融合课内外的学习拓展延伸。比如,在教学“百分数认识”时,我先是让学生读、写百分数,再联系生活说说百分数表示的实际意义,最后是比较百分数与分数,并进行多种练习。学生或多或少已对百分数有了一定的认识,如读、写百分数等,所以,我把百分数的读、写及意义调整到前面来学习,为后面的学习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总之,现代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已经成为教学工作的主旋律,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各类人才,是时代赋予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作为教师,高效课堂将成为我们毕生追求的工作目标。
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评价
吴正宪老师的讲座《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课》,现把他所讲的怎样评课的方法提供给大家。
如何评一堂数学课?既看学生,又看老师。
看学生:
①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②看学生是否体验、感受、经历数学学习过程。
③学生是否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了什么。
④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了什么?得到哪些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能力。
看老师:
① 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是否得到和谐时学生愉悦的学习交流。
② 是否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
③ 是否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
④ 是否关注了课堂上的生成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而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更是教学活动中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体现。能否使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和多样性,以便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潜能的提升和发展。
把握公开课的评价角度:
在对课堂教学进行宏观管理过程中,通过一定规模的公开课教学,开展评价活动,使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确实是推进新课程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然而,在这样的活动中,除遵循课堂教学评价的一般规律外,针对不同的授课目的、把握不同的评价角度尤为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效果及影响,如对授课人的教学评价或者对一个教研群体的评估。
1.初试课。执教初试课的主要是实习教师和刚从事教学工作或刚从事该学段教学工作的教师,公开课的目的在于锻炼他们的从教能力。因此,评课的立意不要过高,要注重基础。在组织对初试课评价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对授课人目前所具有的基本素质,应尽量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其进取心。第二,由于这部分教师一般具有可塑性,接受新生事物快、反应灵活,因此,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各方面还要从严要求,评说中从严把握,使他们明确要求,找出差距,继续努力。第三,根据大家评说的意见,主持人应归纳值得肯定的一面,重点指出今后改进的措施和执行的过程要求,确保他们的提高能够落实。
2.研究课。研究课重点研究教学问题,因此,无论授课、评课,都要从研究的角度出发。评价研究课时,应在主持人的正确引导下开展研讨,并要特别注意如下几点:第一,听课之前明确交代该研究课侧重研究什么问题以及该项研究的意义,使评课人在听课时有重点,评课时有核心。第二,要创设一种探讨、切磋问题的氛围。既然是探讨,就应允许各抒己见,既然是切磋,就应提倡互相商讨,主持人在引导发言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过早下结论,因为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权威性或影响性,就可能导致不同意见者欲说又罢,使问题的探讨无法深入,直接影响评课的效果。第三,主持人要对研究和评价情况作简洁的归纳,包括对问题的研究有什么收获和进展、大家对问题的看法主要有几种、认为哪一种有代表性或比较合理、对此类问题的教学建议等,目的在于肯定研究课的价值所在。第四,研究课对授课的教师来说具有风险性,因此,不管效果如何,都应在评课现场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以号召更多的人参与研究。
3.评优课。评优课的要求、范围、形式各有不同,但归根到底是要评出高低优差来。根据目前开展的各级评优课来看,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绝对评优,即不限定名额,严格依据统一的评价标准或评价方案评出优秀课或分出等级,这类评优就要求每一位评价者细致考察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有理有据的价值评判,然后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评价结果,所评出的优秀课应是出类拔萃、独具特色的,否则不如空缺,以确保评优的严肃性。第二种是相对评优,即根据参评课的情况按一定的比例评出相应的等级,这类评优不足之处是易发生意见不一致而引起导向失误等情况,因此需要谨防以偏概全和置评价标准于不顾,草率分类。
发挥评课的激励功能:
课堂教学评价评的虽说是课,但教师作为讲课人实际上也处在被评的地位。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评课人与讲课人形成了评与被评的一对矛盾,运用好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处理评与被评的关系,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有助于调动教师的教研工作热情,展示教师的教研工作才能。
1.唤醒“胜任内驱力”。一般来说,人们对胜任的工作会越做越感兴趣,越干越好,尤其是在工作中时常得到同行的赞誉、认可和鼓励,就会引发强烈的胜任内驱力,从而不断进取。评课时要以“优点谈足,缺点抓准”为原则。优点谈足,就是要能合情合理地满足人的受赞誉需要,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增强做好工作的自信心,同时也使其乐于接受评课人善意的指点;再加上缺点抓得准,自然让人心悦诚服,评与被评双方就会实现较为理想的沟通。当然,有时会遇到优点极少而缺点甚多的课,评价时可以将优点拆大为小分开评,连同表扬其认真的态度和做出的努力,总之,是先让其得到适当程度的认可。缺点多,可归类抓主要的说,或点出缺点的根源,或进行鼓励式的探讨,使讲课人感觉到评在点子上,谈在情理中。
2.激发“创新内驱力”。当人们在某种活动中获得成功,并引起他人特别关注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甚至是自豪感,这种良好的感觉可以激发起强烈的创新内驱力,使其树立更高层次的理想目标,追求更好的表现。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许多有经验的评课人都注意“评出特色”、“点出创新”,较好的教师、较好的课一般都有与众不同的优点、特色。评出优点,可以对教师产生特殊的激励作用;点出特色,可以培养他的成就动机,还可唤起其他听课人对特色的注意,使他们产生学习效仿的心理
1、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确定:全面、具体、适宜制订教学目标, 有针对性、导向性。
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
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
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2、评教材处理
知识教授得准确、科学,准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精心组织、处理教材:根据教学规律、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3、评教学程序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学生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好
(2)看课堂结构安排
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恰当
(a).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要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要看有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要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b).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要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没有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的现象。
(c).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要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的现象。
(d).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要看优、中、后进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后进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e).计算非教学时间,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4.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多样化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看教师是否适时、适当地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脑、电视、电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5.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融洽。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等熟练程度。有的还要看在课堂上,教师对实验的演示时机、位置把握得当,照顾到全体学生。课上演示和实验操作熟练准确,并达到良好效果。
6.评学法指导
(1)要看学法指导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确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否熟悉并实施
7.评能力培养
评价教师在课题教学中能力培养情况,可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挖掘学生内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
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心理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平时,教会学生在多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8.评师生关系
(1)看能否充分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看能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9.评教学效果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都能达成。
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的见解,对我们教师很有借鉴意义。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有意义。叶教授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她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如果课堂一切都很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节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有效率。她认为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学习困难的;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在这个意义上,一节好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三生成性。叶教授介绍,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常态性。叶教授说,不少教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的就是让教师淡化公开课、观摩课的概念。在她看来,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因此,她告诫教师们:“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才能上的课。
五有待完善。她认为,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公开课、观摩课要上得没有一点点问题,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她告诉记者,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
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开阔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但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往往一些机械化、模式化、概念化的评价标准束缚了教学的创新与个性发展。那些面面俱到而又刻意追求完美的评价标准给教师的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凭借一张经过量化的评价标准表,一张表若干项,包括教材处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思路、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每一项还可分为若干小项,这项多少分,那项多少分,或以A、B、C划等次,评一节课竟有十几项甚至几十项之多。教师为了达到教学表情、语速、板书、时间安排等细节标准而在课堂上忙于应付、疲于奔命,影响了教学内容的展开,使得教师的教学精力牵扯很大。这样的评价标准还会出现误判的现象,即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各项得分较高的课不一定是好课,而有些很有特色、效果也不错而且深受学生欢迎的课,却由于某项指标的缺失而得了低分,这样一堂有意义的课可能就被否定了。
教学一直提倡教无定法,在教学中允许教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么在评课时也不应用那些死的标准和条条框框去束缚教师的教学个性,使教师的备课、上课围绕着过于细化的评价标准这个指挥棒转,这会导致教师的个性和创造力受到束缚和压制。为了能够得高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哪一个细节遗落了,担心哪个知识点忘记了,因为听课的教师仿佛都在拿着放大镜来听,都想鸡蛋里挑骨头,以在评课时能说说授课者的缺点。这些意见固然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但同时又有多少是应景之作呢?或者简直可以说有很多是废话,因为如果听了每个人的发言才来备课、上课,根本没办法上公开课。道理很简单,一节课35分钟,能把大家的观点都整合吗?
我认为应更多从学生的学习接受和发展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而对那些琐碎的标准尽量简化。评价标准宜粗而不宜细。当然评价一堂课也应该有基本的要求,而这基本的要求,我以为叶澜教授的“五条基本要求”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
Ⅶ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本次赛教活动总体特点
(一)选材多样,内容丰富
本次参赛的32节课涉及到数学的四大知识领域,照顾到了每一个学习年级。其中还有部分课是用北师大教材来上的。比如紫阳的《用字母表示数》。
(二)准备充分,特色鲜明
本次的32节课,无论是城市的课,还是乡镇的课。从课的流程,课堂结构的把握,方法的运用和技术手段的运用上都有明显提高。
(三)教案规范,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的32份教案都能够很好的按教学内容,教材简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统一模式结构来进行。为我们进一步规范教案书写,相互学习借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学生学习习惯良好,课堂文化氛围有凸显
一、二年级学生的听说,口语表达的能力是很强的。合作的习惯,倾听的习惯、思维的习惯等课堂上都有良好的表现。xx城关一小的学生课前准备的了学生优秀的文化大餐。有介绍xx的特色的,有介绍xx小吃的,有介绍xx名胜古迹的。还有孩子高唱xx的菜花节之歌。给我们所有的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老师的团结和互助协作精神有突出的表现
当我们的做课老师在使用实物投影仪遇到了一点困难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胸前佩戴的“xx城关一小”字样的老师随时为我们排出了故障。这一幕让我很感动,也很感激。就是这一小小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老师的职业的崇高,胸怀的坦荡和心灵的美好。让我们为我们自己鼓鼓掌。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回顾
(一)学生自主学习方式逐步改善
1.自主探究的随机性、主体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应有的体现。
2.合作交流的时效性、必要性和自主性也得到了应有的体现。从《重叠问题》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出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最后得出韦恩图。
3.动手实践的操作性、规范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应有的体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规范要求和具体实际。规范要求:明确怎样操作,应该注意的事项是什么?操作中思维有所提升,能力得到锻炼,品位得到提高。
(二)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1.情境创设到位。
【案例一】《植树问题》用手指引入,两颗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案例二】《平移和旋转》开课伊始让学生先向前后左右的移动,再转动一圈,都是让学生初步的感知一下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再比如,xx的臭豆腐,也作为了学生学习的素材了。在老师参加活动中培养学生数感。《重叠问题》以做游戏引入课题。听音乐的有3人,玩悠悠球的有4人,明明是7人,怎么实际一数却只有6人。带着这个冲突和矛盾,学生在一起合作,交流,讨论。《找次品》一课,引入很吸引人,从乐乐头上少了一只花瓣入手引入课题。
2.活用教材到位。
(1)活用主题图或情境图。(2)活用内容。(3)活用练习。32节课,没有哪一节课是原原本本的用教材中的例题和既定的素材,或多或少,老师都有取舍、加工或者改造。
3.方法运用到位。
(1)讲授法,培养学生有意义的学习。(2)注重启发式与因材施教。启发式,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能活,活而不乱。启发式的要害和关键是启发学生积极地,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启发式的关键不在于课堂问了多少个是不是,对不对,那是形式。因材施教,因为不同人,他的秉性,他的生存环境,他的先天性的很多东西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这也是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来的原则。温总理到北大和北京35中听课都提出这两个原则。
(3)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多从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两种思维”的角度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A.传统教学手段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a.复习引入与情境创设相结合。大多数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又通过复习来引入新知,比如,计算类的课;也有直接创设与本节课有关教学情境而引入新知的。比如《观察物体》,现场拍摄照片,再现场呈现在大屏幕上。
b.讲授例题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现在的一些内容,有的老师除过用讲授的方法以外,还让学生自学,或者通过实验操作来获得结论,也有让学生自己进行复习整理。《除法的运算性质》教学。
c.讲和练与拓展延伸相结合。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的讲与练是有效帮助学生巩固新知的最有效途径。新课程以游戏的形式,操作的形式,活动的形式进行拓展延伸也是很好的形式。《统计与概率》玩飞行棋的设计。
B.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有了创新与提高。
a.突出了直观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初步认识角》、《包装的学问》等课的教学。
b.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现在的练习设置就可以节省一些抄题的时间来提高练习的容量。(图形的面积、体积、容积计算、解决问题类题目等)。
c.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平移与旋转》播放上海音乐厅平移的视屏。《重叠问题中》维恩图的各部分名称的含意的讲解与说明。
C.多媒体使用技术被广泛普及与推广。
a.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相适应。今天的32节课无论是村镇还是城市的老师都能够娴熟的运用电化手段进行组织教学。
b.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带来了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学的轻松,学的快乐。
c.能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找规律》的趣味设计。
(三)教学资源开发实用有效
1.学校资源(教学挂图、教具、学具)。
2.教师资源。教师自制自创学具、教具。【案例】《重叠问题》的摇呼啦圈、《包装的学问》。
3.学生资源。利用学生的错误生成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4.教材资源。调整内容——《植树问题》,教材中内容安排是只讲一种规律,而实际教学中有老师根据自己的设计把三种规律巧妙的进行了整合与转化。让学生掌握起来更加简单。调整情境——《重叠问题》,老师把教材中的画面直接变成了人来做游戏。
(四)教学风格和特点自然独特
1.注意了教学设计的“三度”指标。
(1)有尺度。没有哪个老师只仅仅讲教材中的内容。说明老师们把尺度都把握的都很好。
(2)有厚度。比如,《平移和旋转》一课中对于荡秋千现象的解释。就是一个有厚度的解释。它是一个平移现象,对于的深度理解,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可能遇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钟摆现象,或者摆动现象。
(3)有温度。像岚皋《找规律》一课老师听完后,不是感到在听课,而是感觉到是一种享受。还有《找规律》一课中对大数学观的渗透。在“好读书好”中找规律:“好好读书,好读书好,书好好读”。《找次品》在3的倍数中找次品,最简洁的方法就是“三分法”等等。
2.体现了教学中的“四字”方针;(实、新、准、活)。
从这32节课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就可以看出来,都是在认真阅读了教材,阅读了教师用书和一些相关的资料后,才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和特点来组织教学的。从评委的反馈信息来看突出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一个“实”字。
①朴实(简简单单,形象直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②扎实(该讲的讲,该练的练)。比如,《平移和旋转》平移向上,或者向下的直直的运动叫做平移;绕着一个点或者一个轴的运动叫做旋转。该下定义的时候就下定义。注意深度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图形平移之前和平移之后什么发生了改变,什么没有变?明确,大小、形状、方向没有改变,图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③丰实(既有知识传授,又有能力培养,还有思维训练和习惯养成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是很重要的,比如,中低年级的孩子上课组织教学的环节就是特别重要的,教师必须要严格规范要求。
(2)突出一个“新”字。
①设计新。有的老师用猜谜语,唱儿歌,做游戏的形式来引入,很容易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
②理念新。让学生用几十秒的时间来互相的评一评谁这节课表现的最好。这是一个全新的评价方式的体现。
③手段新。练习设计有层次,电脑辅助有效果。老师带着呼啦圈儿、花环、进教室,并充分利用xx的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
(3)落实一个“准”字。数学是一门真与实的科学,既要保证知识的准确性,还要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避免类似喷泉是平行线,五线谱是数字编码,图形的形状与面积的大小没有关系等不够严密科学的结论来刻画数学。
(4)彰显一个“活”字。一是学习方式活。对话交流自主探究。二是课堂氛围活。
(五)教学理念和思想深入人心
1.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有了明显渗透。
第一,渗透一一对应思想,化繁为简的思想。比如,《植树问题》中钟声敲响的情境。第二,数感的培养。《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N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一些数。比如,用N表示一排的8个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第三,集合思想的培养。如,《重叠问题》用最基本的呼啦圈把学生圈起来,就是集合思想中韦恩图的雏形。如果不培养这种思想的话,正像老师所说的,我们不可能走到哪里都背过呼啦圈儿吧。第四,优化思想的渗透。比如,《找次品》的教学。第五转化的思想的渗透。比如,《等量代换》的教学。第六,估算意识和算法多样化思想的体现。比如,《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加理性。
数学是科学,科学是严谨的;数学是工具,工具是实用的。真有感情就表达,不要无病呻吟。比如,《找次品》中就可以渗透诚信教育。例如,课堂上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一个拥抱。可能这个学生一生都会感到是温暖的。
(六)数学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1.听、看、问、答的思维品质较好;特别是学生自由讨论和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的培养是很让我们感动和钦佩的。
2.实践操作的习惯较好;想和做能够巧妙结合,操作中思维得到提升,能力得到锻炼,技巧进一步掌握。
3.语言表达的能力有明显提升。在平时的教学中很注重学科的整合。
(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
1.情境创设注重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课堂中呼啦圈、溜溜球都作为了学生学习的道具。
2.练习设计注重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植树问题》的敲钟问题,给小路两边的植树,街道两旁安装路灯。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为反思
1.操作比较被动。一是缺少起码的教具的操作。比如《等量代换》中没有天平,让学生用手来比划。
2.合作比较勉强。让学生涂出有规律的图案,就不再需要学生合作学习。
3.讨论显得多余。明明是两个空白的集合圈,还让学生来讨论。
4.设计不够大胆。该自学的地方,就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学。评委们一直认为,我们的数学课堂,老师讲的还是多了一些。给学生自学课本,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还显得有些单薄。
5.评价不够到位。一是没有很好的实现目标多元和方法多样;二是形式还比较单一。认为师评的较多,生生互评的较少。偶然碰到了一个生生互评的,还只说了名字,没有说好在哪里。三是缺少灵活处理问题的机智。
6.技艺不够高超。比如,板书的技能,有的板书很有特点,有的板书没有特点。有的板书让人感觉去掉了一个字就很可惜。这样的板书,我们的32节课中有,但还显得比较少。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抓住“一个核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1.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比如,让学生选择学生自己喜欢的题目来做。
2.注意收集和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实际生成的问题。比如,《植树问题》教学中让学生充当小小设计家。变换行距,来植树,并归纳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用字母表示数》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自己想要表示的物品。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具体情境中同一个量,就用同一个字母表示,不同的量用不同的字母表示。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3.要切实把握课堂教学的本质。
(1)在于心。用心准备,用心设计,精心预设。《找规律》的教学,老师穿戴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比如,戴的项链,穿的衣服都是有规律的。
(2)在于细。细化、细腻和细微。课前想细。预案想多、想开、想细。比如,课前教具学具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天平,学生没办法操作实验,学具没有拿够,学生只好在虚拟的情境中进行合作学习。
(3)在于实。朴实—简简单单,形象直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扎实—该讲的讲,该练的练。丰实—既有知识传授,又有能力培养,还有思维训练和习惯养成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是很重要的,比如,中低年级的孩子上课组织教学的环节就是特别重要的,教师必须要严格规范要求。概念课的教学,最终要落脚在对概念定义的理解上。计算课最终应落在思维上,而不是在掌握技能、技巧上。图形与几何教学最终落在空间观念的培养上。综合与实践关键落在综合与运用上,即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遵循“两律”
一是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由顺向到逆向等等。二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形式要活,活动呀,游戏呀,要有吸引力。
(三)把握“三定指标”
定标 ——指要确定好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思想方法的渗透都要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来实现;定点 ——即一节课的教学知识点。无论设计如何新颖,手段如何高明,最终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应有所掌握。定法——要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与启发式教学。并力争做到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能活,活儿不乱。
(四)实现“四个超越”
只有切实做到把握“三个读懂”,认真落实“三定指标”才能实现“四个超越”,即“超越教材”,(把教材作为素材,可以创造,可以加工。) “超越课堂”,(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一种文化交流、传播、拓展的平台。)“超越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真正使学生思维得到提升,能力得到锻炼,素养得到提高。)“超越自我”。【我们的教学只有超越自我(教书匠),才能走向更高的境界。】因为自身没有数学味的数学老师,不可能上出具有数学味儿的数学课。
(五)提高五项技能
1.要提高提问的技能。(浅、碎、多、深、窄、白)。
2.要提高语言的技能。一是衔接过渡语缺乏流畅性。二是总结归纳语缺乏严密性。三是提问指向语乏针对性。四是随机应变语缺乏时效性。五是综合评价语缺乏激励性。六是会话肢体语缺乏技巧性。
3.要提高处理教材的技能。一是既要切实理解教材,还要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找规律》一课的教学。不要例题,练习设计的规律都是一、一,其实还可以是多样的。比如二、一,一二,一、一、二,二、二、一等等。二是要切实把握课时教材与学段教材之间的联系。比如。当学生回答图形是通过平移得来的时候,老师认为学生对平移知识的掌握是通过自学得来的。
4.要提高预设与生成的技能。
首先,要精心的预设生成。课前的思考和把握。其次,宽容的接纳生成。当学生说的不沾边时,当学生说的离题千里时。第三,机智的筛选生成。例如,《重叠问题》老师游了一圈就让学生把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的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了。第四,巧妙的利用生成。要善于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第五,及时的反馈生成。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已经到了思维的高层次了,老师还停留在低层次的走教案上。
5.要正确把握课堂教学评价的技能。
第一,应注意发挥集体的智慧。借助集体的力量适当进行归纳和点拨。第二,要善于运用得体的评价语言。请听来自A组一位老师的课堂评价语。你观察的真仔细;你提出的问题真有挑战性;这位同学的思维非常清晰;你一下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第三,适当运用奖品激励法。例如,给学生发奖品。第四,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妈妈经常打我”。专家的评价是这样的处理欠妥,原因是不符合真善美假丑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课后我们沟通一下,看你妈妈为什么打你。
(六)追求六个目标
1.确保质量。不仅要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更要确保素质教育质量。
2.讲究实际。要让课堂尽量显得朴实、扎实、真实和丰实。
3.提高效率。讲授、启发、思考、合作、探究都应该是积极有效。
4.促进发展。不仅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更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增强品位。让学生不仅仅学习数学知识,还要对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的一些相关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如数学史,科学史和金典例题等内容的渗透。
6.追求特色。教师的教学一定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Ⅷ 浅谈怎样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新课改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导入要新,以兴趣引发思维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也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深思,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思维逼近圆的特征。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又能激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增进知识,增长才干。导入新课时,我采用表演游戏、编讲故事、制造悬念、创造情景等,具体教学中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具体掌握。比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 这样创境入课,象磁铁一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新授要实,以联系促进思维 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充分注重对孩子思维的训练。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具有抽象性、准确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基于这两个特点的理解,我觉得不管在什么情境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许多专家的讲座报告中也提到一堂课的评价标准,专家们都一致认为: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有效,关键看课堂教学中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否有思维实质的参与。而我认为要达到以上说的效果,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更多的实践智慧,更高超的组织艺术,这样才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去参与思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两位数的加法口算”时恰逢植树节,我便把这节课设计成了一节植树活动课:先让一位“小小采购员”到树苗超市去选购两类树苗算出它们的价格(36+28=64),就让全班孩子经历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利用不同的计算方法验证价格的正确性,以便顺利买到树苗。有些用个位、十位分别相加后再合起来的方法、有些只把28分成20和8再用36分别去加的方法、有些是叫做28拿4给36凑成40再加24的方法……甚至有一个小朋友居然把28看成30与36相加后,多算了2再减2的方法,迎来了所有同学不约而同的掌声。然后回顾一下这些方法,让孩子自己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再次到树苗超市去选购植树所需的两样劳动工具,和同组一起验证结果的正确性。这样,让孩子从小养成多角度、多种方法思考问题的习惯,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他们就会用发散思维的观点来考虑和分析。并且,这样活动设计,让孩子亲身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即《课标》所要实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等课改理念。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导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做到理论和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 2、充公预设并注重生成。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记得在上《分数的意义》时,请学生从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认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认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还有的认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当时,我没有马上否定说错的学生,也没有用事先预设好的问题拉着学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灵活引导,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新资源,展示出动态生成的艺术,达到了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就像布卢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 3、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让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活动是学生数学思维的思维场。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思维场”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思维。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练习要精,以训练来发展思维。 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作业应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作为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应体现它的效度,突出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我认为: 1、练习要具有“娱乐性”。 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么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呢?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课堂效率,就有必要设计一些“娱乐性”练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常设计一些“欢乐大比拼”、“夺冠ABC”、“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同样的计算习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 ,巩固性也强。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找规律》时,设计了“采摘智慧果””这一种游戏。把每一道练习题安排每个智慧果里,学生每做对一道题,智慧果就会落下来,送给大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像这样的练习,避免了机械重复练习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更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2、练习要具有开放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练习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如一年级学习了元、角、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次开放性活动练习:向学生展示商店的场景,摆出各种物品供学生购买,假设每生准备5元钱,4个学生为一组,每组要商量如何买才比较合理而又能合心意。这一过程中,一要算好总价,二要注意数量,三要注意品种,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应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由于学生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模拟商店),学生心情激动,思维活跃,又有群体合作,创新的火花自然激发,居然每一小组完成的都很出色。教学实例证明: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更开放的练习空间和时间,能使学生在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四、总结要活,以活跃来拓宽思维 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减轻记忆的负担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发展兴趣、强化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束则使成功得以巩固。因此,课堂总结可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或进行归纳总结,或设置悬念,或开拓延伸,或活动游戏,力求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课堂的结束是一个知识点的延伸:结尾是“问号”不是“句号”。例如:在我教学完人民币的简单换算时,我这样布置一个实践作业:和家长一起到超市,买点生活用品,学会算帐,第二天来汇报给我们的同学。这样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和完善。其次,我在教学中注意把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延伸到对数学文化的感受,让他们体会数学的奥妙、历代数学家的伟大。如:在教学完时分秒的认识后,我布置了一个课外阅读任务“在很久以前还没有发明钟表时,人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示时间的?”从而把学生引向更为广泛的数学阅读。 总之,打造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设生动的情境,以展现知识背景,使新知变成有源之水。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表现,促进学生间的思维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在判断中思维,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Ⅸ 怎样做好小学数学课前的教学准备,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1.教师准备:
许多有经验的教师认为:数学课要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1)查阅资料。
现在各种教学参考书、备课手册、板书设计以及报章杂志上刊登的各种教学参考资料,应有尽有。这些资料绝大多是由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专家和教师们所编写或撰写的,这些资料对我们的教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进行了比较深入透彻的分析、综合和概括,提出了多方面合理的教学建议,设计了科学的教学思路,这些现成的教学经验对我们备课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利用它们,就可以避免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也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更合适的教材教法。
我们平时听公开课作的听课记录、自己上课的课后记录,也是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公开课凝结着讲课老师的探索创新的心血,其中的成功与失败也可以作为我们教学的借鉴。
因此,我们坚持多查阅资料,多听课学习,对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广采博纳,取其精华,择人之善而从之,对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大有益处。
(2)精心备课。
备课,是课前准备最重要的一环,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备好课,就必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梳理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备课的直接产物和表现形式是教案。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的结晶,是进行教学的依据,使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预见性和计划性,并合理地分配课堂的时间。有的教师却不以为然,他们或者是把别人的教学教案“移植”到自己的备课本上;或是干脆拿着买来的备课手册走上讲台;或者是“一本通书读到老”,一本教案年年用、次次用。这些应付式的偷工做法极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编写教案,既不是课文的抄录,也不是参考资料的凑合,而是对教材和各种教学参考资料进行创造性地加工的成果。数学教学工作本身是创造性很强的一项工作,每一堂成功的课例都体现了教师新颖的设计创新的结果。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于教育对象不同、班级基础不同、要求不同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走出现成教案的圈子。我们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确定讲解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讲清知识性,还要有思想性,把教学与教育结合起来;注意智力因素教育与非智力因素教育相结合,还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意志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精心设计教法,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编写出切合本班学生智能发展的教学方法。
我们必须适应教改的形势要求,深钻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精心备课,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正如备课要求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我们只有紧密围绕做好这三备工作,写出来的教案才是算合格的教案,才是拿得上讲台的教案。
(3)准备教具。
教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措施,借助教具能使抽象概括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既能达到直观、形象、简化、明了的目的,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也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直观教具种类繁多,比如实物、图片、标本、模型、三机(录像机、幻灯机、放音机)、多媒体电脑等。上课需要用到哪些教具,我们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于上课前准备好。如果是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必须在课前检查一下电器是否正常,所要用到的软硬件是否已安装并可正常运行。最好自己先预做一次演示实验,以保证上课演示的成功性和准确性。上课时,教具摆放的位置,演示的时间也要考虑好。这些工作做得充分和细致一点,可以避免因教具准备做得不足而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
(4)静心想课。
写好教案不等于就能上好课,想课是备课的补充、完善和深化,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如果我们写好教案后在头脑中回忆教案的整个过程,像看了电影后重现一样,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步骤、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通盘教虑,进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增补、删减等工作。可以说这是对教案的再加工,它会使课堂教学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结构更严密,条理更清楚。
想课,这一步工作对于初步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它们对所讲的教材内容并不是很熟悉,并且是初次编写该课的教案。经过课前静心想课,上课会变得主动、自如、连贯。上课时就容易把精心编写好的教案得以在课堂中体现和实施,避免只限于纸上谈兵的局面。
(5)课前侯课。
侯课,也是上好一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我们在上课预备铃响之时准时到达课室门口侯课,可以达到以下三个目的:首先,暗示了学生该上课了,使还在课室外游玩的学生赶快进入课室,使课室内的学生赶快回到自己的座位,逐渐稳定情绪,作好上课的准备;其次,起到调节我们自己的情绪的作用,以便在正式上课时以良好的情绪和精神来感染学生;再次,会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有利于学生严于律己,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养成惜时如金的良好行为习惯。试想,若一个教师在上课铃响过之后才匆匆赶到课室,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学生有意注意的转移和惜时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于初步踏上讲台的年青教年来说,课前侯课会起到稳定情绪、防止怯场的作用。
(6)及时总结。
课后总结,既是当堂课的课后经验总结,是成败的记录,也是下一课的提前准备。我们把每一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及时归纳总结,为以后的课前准备带来宝贵的参考经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不断上课,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几年之后,十几年之后,那时我们才会真正称得上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人民教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准备做得越充分、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这一点我们大部分教师在实践中都有所体会。所以,我们上每一堂数学课,都不容忽视以上课前六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2.学生准备:
要实施有效教学,除做好教师准备工作外,学生的准备也必不可少,它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先决条件。
(1)用品准备
上课前,必须准备好课本、练习本、笔记本,要削好铅笔,装好圆珠笔,灌满钢笔水等,有时还要准备好圆规等工具。不要等到老师开始讲课了才想到去找东西,这样不仅会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而且还会打乱听课的思路。
(2)知识准备
一般来说,每个新的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拓展的。实践证明,人们可以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得到新知识。所以,要学好新知识,一方面要复习好前面所学内容,另一方面要预习好新知识。这样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课,效率就会更高。
(3)体力准备
除了平时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外,还要合理安排好休息时间,保证每天有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并做到早睡早起。夏天要适当午睡,但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左右即可。应充分利用好课间时间,要到教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做些轻微的身体活动。这样就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听课,效果自然会好。
(4)心理准备
听课不能带着情绪,不能凭对老师印象的好坏,更不能凭对数学学科有没有兴趣。无论哪一老师上课,都必须认真去听。不同的老师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位同学要在摸清老师的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去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可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而课前准备是教师上好一节课、学生学好一节课的基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养成做好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让良好的习惯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必然会获得良好的效果。
俗话说:有备无患。只有师生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课堂才能是积极主动和科学有效的。在教师的合理正确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会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