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课堂教学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具体方法:
一、立足实际,循序渐进,增强课程执行力
1.坚持从实际出发。要在遵循课堂教学改革确定的目标、基本原则、操作规范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现状、班级现状、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的现实情况来设计和打造有效课堂。既要防止背离课改操作规范,走回头路的现象,也要防止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更要反对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不良风气,还要防止对问题视而不见,得过且过消极应付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克服主客观方面的许多困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客观实际的把握,同时要知难而进,走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课改之路。
2.坚持循序渐进。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实质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重新整合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重新构建课程的模式。由于长期形成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方法的转变,会使教师和学生有许多的不习惯和不适应。要把一种已为师生习惯而熟练的教学方法改变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需要有目标,有决心、有信心、有耐心。要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熟能生巧,厚积薄发。
3.加强教学研究和指导。要引导教师重视学生学科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切实纠正盲目增加内容和难度的倾向。要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和实验,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要深化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科学应用,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能力。
4.增强课程执行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是指教师落实课程标准的能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执行力是左右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力量,也是区分教育质量平庸还是卓越的明显标记。课程执行力最重要的主体是校长,俗话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课程执行力极大影响课程改革的效果,因此,课程改革能否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对课程改革的理解、认同以及执行能力。校长要一手抓课程策略,一手抓课程执行,以此促进课程改革发展。
二、示范引领,课题带动,凸显课改实效性
1.学习反思,达成共识。认识是行为的前提,教学观念转变是教学方式转变的根本。为此,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反思自身的教学与课改要求以及与学生发展需求之间的距离,分析查摆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低效现象及原因。做好反思记录,拟定课改计划,大胆尝试实践。
2.示范引领,搭建平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拓宽提高教学质量的空间,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工作中要注意两点:一要注重先进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引领和借鉴。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通过对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学习借鉴和引领,让大家开阔眼界,认真研讨,并结合本地实践,逐渐探索出便于操作又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二要注重发挥教研员、学科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打造出一大批学科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搭建更多的平台,示范带动更多的教师潜心教学研究,致力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优化。教研部门派教研员走进学校、走入课堂,俯下身子参与学科教研和课堂教学指导,与学科教师共同思考交流,破解困惑。
3.转变角色,了解学生。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诱发者、组织者、引导者、总结和评定者。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为学生的主动发展,为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个性特征,要关注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还要关注学生可能有的潜能,还要预见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和学生的“挑战”。总之,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便于因材施教。要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思路、教师导学的思路和学生主动学习的认知思路,注重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4.课题带动、理论支撑。要开展对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课题的立项研究。切实把握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真谛,坚持从课堂教学中来到课堂教学中去,认真反思课堂教学低效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总结课堂教学有效性乃至高效的经验,并升华为课堂教学的智慧。
三、深化改革,优化课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实施质量监控,加强常规管理。要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构建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监控网络。严格落实教学常规制度,充分发挥校领导的作用,日巡视,周小结,月汇总,结果记入对班级与教师的量化考核中,并作为教师年终评比的重要依据。
2.立足校本教研,促进课程改革。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立足校本培训,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反思提高”的培训模式,实行名师示范,师徒结对,一对一引领促提高。依托教研组集体智慧,抓实集体教研、集体备课促提高。大力开展各项学习培训活动,铺路搭台促提高。
3.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要始终把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结合实际,深入持久地开展各个层次的课堂教学研讨。建立健全各项教学、教研制度,校长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具体指导工作,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参加教研活动。通过组织教学能手引领示范课、新课程研讨课、青年教师优质课、组内循环课、家长开放课等多种课堂实践达标活动,人人参与,积极探索和构建新课程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及新型师生关系。
4.增强主导意识,发挥主体作用。首先是淡化教师主宰课堂的状况,主导作用不是“主宰”作用,要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教师用来讲授新知的时间,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减少,一般来说不超过一节课的三分之一(因年级不同、课型不同适当调整)。第二是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主动地学习。第三是在课堂有效开展互动活动,使学生互学、互查、互帮、互评,为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5.规范办学行为,减轻课业负担。一是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组织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 1 小时,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建康标准》,按照标准测试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把健康还给学生。二是减少课外作业量,对学生作业的布置批改情况及时进 行总结监督,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三是严格有关教学用书的购买,不超额订书,在节假日、双休日不进行各种有关课程的安排。
四、建立机制,制定细则,加强精细化管理
1.精细化管理要以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为出发点,以有利于公平评价为尺度,以有利于打造团队精神为目标,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细化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对各个环节实施过程管理。
2.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要积极推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系和管理机制,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实施,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3.要对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把对管理的评价权交给被管理对象,只有被管理者监督管理,管理才能落得实。
4.充分利用分配这个杠杆,构建激励机制,解决出工不出力、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把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结果看过程的实效性,激励教师立足课堂出质量,立足校本谋发展。
㈡ 幼儿园教师上示范课需要注意什么
幼儿园的公开课除了课前准备,课堂表现极其重要,它直接可以反映带班老师上课水平的高低,那么老师在上课时如何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呢,以下是北师大教育培训中心们老师的分享。 一 言行举止 普通话标准、咬字清晰、教态自然、有亲和力、身资优美的教师,总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给自己的教学课加分。因此,幼儿教师要在每一个环节注意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协调配合,用眼神、动作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不要过分表现,以免让听课者看着紧张,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 教师的镜面示范 对于幼儿,区分左右手还是有定难度的,教师在示范时,一定要做镜面示范,比如“敬礼、刷牙”等动作教师要用左手,而基本动作顺序,教师则要从右面开始,不要太随便,因为我们要做好幼小衔接,顺应学校的教育,从左到右,由内向外等动作。 三 配班老师 配班老师协助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公开课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配班老师也要熟悉教案,熟悉玩教具的用法与操作。在上公开课时,配班老师要注意巡视每一位幼儿的状态,帮助组织幼儿活动,维持活动秩序,并帮助主班递送教具等,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是这些不是说明一位主课教师要完全依赖配班教师,主班教师要有完全的控制能力自己把课上完。 四 指导语 指导语规范要体现在每一环节当中,思路清晰、明确的指导语,能让幼儿愉快的接受,避免说话太快、指导语啰嗦,造成环节不紧凑。有的教师上课习惯用“这儿、那儿、啊、呀、好了宝贝”等等,在公开课里要尽量避免,可以用一些空间词,如“左右、前后、上下”等来代替,尤其是指导幼儿指读、拿笔、用剪刀、折纸等操作性环节的时候,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双语教学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与任务,每个环节要渗透、利用英语,比如:“好了、过来、回去、起立、坐下” 等等日常用语,运用起来会得心应手。 五 板书 即排版和书写得很漂亮。板书是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一定要经常练习。要在白板上书写,一定要做到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假如写字就是很难看,或没有把握写好,在制作卡片、字卡之前,可以通过打印的来进行,以保证在课堂上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你备课之外出现的情况,比如:意料之外孩子说的字、词,老师就要马上在黑板上写出来,不能置之不理。 六 课堂常规 课堂中不要反复强调常规,用限制性语言过多,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并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浪费时间。教师在公开课中的一切语言都要紧凑、严谨,还有课堂应变能力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的脑子要灵活、机动。也是体现我们平时教学常规训练成果的一部分。 七游戏 一定要作为巩固知识点的一个环节,不要随便什么都是游戏,而且游戏是充满神秘感的。比如:百宝箱、神秘盒子、走迷宫等等。也是树立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的 一个方面,老师什么都会! 八站位/蹲位 课堂中的站位,作为主班教师要考虑到你所讲、所做的是否在孩子视线范围内。 九幼儿状态 幼儿状态直接决定你这节课的好坏,抽孩子回答问题,孩子声音小,老师要鼓励孩子声音响亮,并且要知道回答问题不是检测孩子学的好坏,而是带动孩子,互动全班的一个过程。 希望你满意。
㈢ 公开课 示范课 区别
一、概念不同
1、公开课
公开课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一种面向特定人群作正式的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活动。公开课主题鲜明、任务明确,除了学生参加听课外,还有领导及其他老师参加,是老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好时机。公开课同时也面向企业,是多个企业共同参加共同探讨同一主题的课程。
2、示范课
“示范课”顾名思义就是对现行教学起到“示范”作用,是组织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每次活动主题鲜明,任务明确,引领全体教师向“理想课堂”发展。这是一项有意义的校本教研活动。
二、作用不同
1、公开课
公开课的课程内容则是固定的,效果不及示范课。
2、示范课
示范课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用直观、新颖的教学方法,传递新的教学思想、展示新的教学手段。也是促进教师重视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
在示范课堂上展现出了个人特色、学科特点;以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展示了自己多年积淀下来的深厚课堂教学功底;通过自己的课堂引领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学风,展示出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三、特征不同
1、公开课
1)原生态
一堂供人研讨、向人展示的公开课,首先应有“平实”的教学品格。
2)研究性
应当明确,公开课向人所呈显的教学生态并非是某种长官意志支配下已成定论故非要普遍接受乃至仿效的,“好课”的概念决非是由特定人事背景而先定的,恰恰相反,需要在观摩、评议和争鸣的过程中逐渐为人所认可、所接受。
2、示范课
示范课形式包括大型研讨会、体验式培训、教练技术、高峰论坛等等,时间和方式基本上都是由授训的企业进行组织的。
㈣ 如何提高美术高效课堂论文
一、教学方法要“灵活”,与生活并行,课堂中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
听过许多特色的展示课,课堂表面的热闹非凡、花枝招展,难道这就代表了让学生体会到美术课的快乐吗?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趣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在知识的传授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高兴还是冷漠呆滞,对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对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种关注应有机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更要关注学生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创造,妙在灵活。对于外来经验,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运用、发展。对不同的教材可采用不用的方法,让学生对教师的教法常有一种“新鲜感”,以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让美术课更接近生活。
二、鼓励、引导学生创作方法要“多变”
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创造性思维训练能有效地开拓和更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具有明显的效用性,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美术课堂练习注入了新的活水。低年级学生较侧重“联想”训练法。方式一:图形联想训练。教师在宣纸上用各种颜色晕染形成肌理效果,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纸上变出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变成岛屿,有的说变成老鹰、鹿角……还可以利用图形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如白色的背景上画上几个五彩的小圆圈,由此让学生展开联想:由这张画你会想到什么?有的学生说:天空上放飞热气球;有的学生认为,这是绿色的海洋里鱼娃娃们吐的小水泡……这样,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尽情想象,去享受图形的变化带来的快乐。方式二:添画联想训练。教师提供一些不完整的线条或图形,让孩子们大胆地进行联想添画、补充画面,比比谁完成的作品更生动、更有创意。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年龄阶段,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能想到成人不能想到的东西,如奇形怪状的建筑、五颜六色的天空、漂亮的精灵等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事物或没有见过的东西,他们的这种创造能力是不可多得的。现代社会正需要这种不拘于格的创造意识,需要孩子们把想象运用到创造上,而美术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活跃的氛围中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
在玩的过程中享受快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创造玩的条件,使其享受玩带来的快乐,将枯燥的知识转变为有趣的游戏,如智力抢答、讲故事、变魔术等。在书中看到一位老师的《色彩的世界》一课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在桌前放了一杯无色的水,调动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教师以魔术师刘谦的形象出现,搅动杯中的无色水,谁知水在老师的搅动下慢慢散开变出很多种颜色,让学生初步体验色彩变化。像这样的导入,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感到无比快乐,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除此之外,在学生艺术创作的实践中,我们还可以换换环境来教美术,而不一定让孩子仅仅在教室这个单一的环境中创作。教师可以引导性的,让他们自发地组织、设计、分工、讨论,可以在音乐室、实验室、操场上、校园里,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到学校附近的乡间或小溪边,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寻找美术、参与美术活动,让学生走进美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享受美术的快乐,表达个人的情智,获得审美体验。
四、美术教学中材料利用的“多样化”,
尝试多角度的个性组合小学生兴趣的稳定性较差,如果提供的工具材料是单一的、固定的,久而久之,会使他们感到乏味,降低学习积极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变拓展工具材料的新鲜性和独特性,引发学生兴趣。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引导孩子从多角度去联想和制作,逐步养成从多思路创作作品的好习惯。如学习《装饰画》一课,有的学生带来了麦杆、稻草、麻绳、鹅卵石,有的带来了匾、贝壳,纽扣、啤酒瓶,有的还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花瓣、花生壳、废纸板……通过粘贴制作,一个个别具风格的装饰画就这样诞生了。又如第五册《植物籽粒拼图》的教学,提早让学生收集各种植物籽,包括小的饰品(纽扣、珠子等)。在教学中,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去粘贴图片,获得学习的乐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善于选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增强“变废为新”的创新意识,如把生活中常见的废纸板制作成个性化的镜框、小画夹等手工作品;并且还可以启发孩子多角度地去思考利用这张废纸板,如用彩绘的形式、水粉画装饰的形式、线描的形式。
作为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师,应该注重所学知识的滚动性,培养孩子把书本知识用“活”的意识,把课堂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如上《植物写生》这堂写生课时,发给孩子不同的植物种子宝宝,让孩子们当一回农民伯伯,体验植物宝宝生长的乐趣,并且要求孩子们把每个阶段植物的不同变化描绘下来。
这就是生活中的美术,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让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让我们的美术教学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美术带来的魅力,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后的课堂教学对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直观地感觉教材,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学生们喜欢活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而多媒体的直观具体、变换灵活,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正符合学生的要求,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就需要老师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凭借自身的感受、观察、思考、体验、发现、讨论、搜集、尝试、反思等学习完成学习目标。把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摆脱教师和课本的思维圈子,在美术的天地里展开联想的翅膀。
六、教师现场示范的时机选择
教师课堂示范的内容与形式有了恰当的安排,示范的时机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形式,示范的时机不对,仍然会阻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曾在书上看过一位教师上《梦中的我》,开始用动画导入,引出“梦的话题”,然后引导学生追忆“梦中的我”,最后指导学生描绘“梦中的我”。经过前两个环节的引导、挖掘,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他们争先恐后地用语言、动作来描述自己梦中的情景,想象如小鸟一样在蓝天上自由自在飞翔。到第三个环节指导学生描绘“梦中的我”时———教师:老师昨天做了一个有趣的梦,说给你们听听,好吗?(教师讲述自己的梦,同时出示描绘“梦”的范画,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要实现梦想必须持之以恒地努力。)教师引导学生评析范画,指导学生描绘“梦中的我”。很显然,这节课学生的作品全是“教师的梦”。
美术课堂中教师示范时机往往是因课而异的。如曾看过一位低年级教师这样示范:老师最喜欢“多啦A梦”了(在黑板上画出“多啦A梦”),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你还想赋予它一些更加神奇的本领吗?生1:成为大厨师。师:好,老师给它带上厨师帽。(教师示范:画上帽子)生2:成为歌手。师:不错的想法。谁愿意帮“多啦A梦”手上画个话筒呢?(学生画,教师帮助修改)生3:成为超人。师:这个想法太棒了。你会给“多啦A梦”穿上超人的斗篷吗?(学生画)……这里的教师示范犹如一根“导火索”,点燃了学生技能与情感的火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现场示范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教学“中国画”时,对墨色浓淡的调配、用笔用墨的方法、色彩的配置、干湿的衔接等等,教师在课堂上亲自挥笔做具体详细的示范指导,学生目睹了作画的关键,则心领神会。学生在练习中还会不时提出作画的种种问题,教师均当场示范,其效果远远超过任何口头上的解答方法。
教师不可能在所有需要“示范”的教学环节中都现场作画,这就需要课前准备好恰当的范画作品,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如:教学命题画、想象画或设计创作时,为了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可以事先准备相关的范画,并将创作的体验、构思的方法及技法讲授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逐步学会创作和设计的方法。不仅展示了多幅美观的构图范画,还可展示几幅构图不恰当的“范画”,多幅相比,逐步淘汰,最后剩下最完美的一幅。这种比较式示范,一方面向学生揭示了一些容易走的弯路和常犯的错误,另一方面,在比较中使学生对美术作品鉴别有明确的认识,提高学生艺术鉴赏水平。
总之,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认真地把握好学生心理特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教学过程的创新性,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要深入渗透新的课程理念和目标意识,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扬长避短,勇于创新,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美术教学,提升美术教学的魅力。让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让我们的美术教学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美术带来的乐趣,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㈤ 浅谈怎样有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魅力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储备。这是魅力教学的共性。内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需容要专业的精神,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展现美术的魅力,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魅力。
㈥ 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亲自动手示范有何意义
美术抄本来就是感官的东西。老师示范第一证明老师实力,现在一般的老师不敢轻易示范,虽然他是老师,懂得怎么给你评价你画的缺点,比如色彩说你颜色不够。但是具体怎么改进是没有办法用言语直接表达。水平差点老师会让你自己去改。他可以判断你改的好不好。但是有实力的老师会给你示范··就是直接的传达最后应该达到的效果。 第二老师做示范。不仅传达的是老师的审美意识。而且可以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绘画手法,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再不断的生成自己的风格
㈦ 如何实施开放式美术课堂的创新性
新的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美术教师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魅力呢?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创新的美术教育,才能展现美术学科的独特魅力。给学生一片自由的想象空间,最大潜力地挖屈他们内心世界的艺术美,进而来培养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
一、教学方法要“灵活”,与生活并行,课堂中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
听过许多特色的展示课,课堂表面的热闹非凡、花枝招展,难道这就代表了让学生体会到美术课的快乐吗?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趣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在知识的传授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高兴还是冷漠呆滞,对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对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种关注应有机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更要关注学生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创造,妙在灵活。对于外来经验,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运用、发展。对不同的教材可采用不用的方法,让学生对教师的教法常有一种“新鲜感”,以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让美术课更接近生活。
二、鼓励、引导学生创作方法要“多变”
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创造性思维训练能有效地开拓和更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具有明显的效用性,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美术课堂练习注入了新的活水。低年级学生较侧重“联想”训练法。方式一:图形联想训练。教师在宣纸上用各种颜色晕染形成肌理效果,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纸上变出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变成岛屿,有的说变成老鹰、鹿角……还可以利用图形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如白色的背景上画上几个五彩的小圆圈,由此让学生展开联想:由这张画你会想到什么?有的学生说:天空上放飞热气球;有的学生认为,这是绿色的海洋里鱼娃娃们吐的小水泡……这样,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尽情想象,去享受图形的变化带来的快乐。方式二:添画联想训练。教师提供一些不完整的线条或图形,让孩子们大胆地进行联想添画、补充画面,比比谁完成的作品更生动、更有创意。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年龄阶段,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能想到成人不能想到的东西,如奇形怪状的建筑、五颜六色的天空、漂亮的精灵等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事物或没有见过的东西,他们的这种创造能力是不可多得的。现代社会正需要这种不拘于格的创造意识,需要孩子们把想象运用到创造上,而美术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活跃的氛围中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
在玩的过程中享受快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创造玩的条件,使其享受玩带来的快乐,将枯燥的知识转变为有趣的游戏,如智力抢答、讲故事、变魔术等。在书中看到一位老师的《色彩的世界》一课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在桌前放了一杯无色的水,调动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教师以魔术师刘谦的形象出现,搅动杯中的无色水,谁知水在老师的搅动下慢慢散开变出很多种颜色,让学生初步体验色彩变化。像这样的导入,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感到无比快乐,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除此之外,在学生艺术创作的实践中,我们还可以换换环境来教美术,而不一定让孩子仅仅在教室这个单一的环境中创作。教师可以引导性的,让他们自发地组织、设计、分工、讨论,可以在音乐室、实验室、操场上、校园里,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到学校附近的乡间或小溪边,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寻找美术、参与美术活动,让学生走进美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享受美术的快乐,表达个人的情智,获得审美体验。
四、美术教学中材料利用的“多样化”,
尝试多角度的个性组合小学生兴趣的稳定性较差,如果提供的工具材料是单一的、固定的,久而久之,会使他们感到乏味,降低学习积极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变拓展工具材料的新鲜性和独特性,引发学生兴趣。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引导孩子从多角度去联想和制作,逐步养成从多思路创作作品的好习惯。如学习《装饰画》一课,有的学生带来了麦杆、稻草、麻绳、鹅卵石,有的带来了匾、贝壳,纽扣、啤酒瓶,有的还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花瓣、花生壳、废纸板……通过粘贴制作,一个个别具风格的装饰画就这样诞生了。又如第五册《植物籽粒拼图》的教学,提早让学生收集各种植物籽,包括小的饰品(纽扣、珠子等)。在教学中,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去粘贴图片,获得学习的乐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善于选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增强“变废为新”的创新意识,如把生活中常见的废纸板制作成个性化的镜框、小画夹等手工作品;并且还可以启发孩子多角度地去思考利用这张废纸板,如用彩绘的形式、水粉画装饰的形式、线描的形式。
作为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师,应该注重所学知识的滚动性,培养孩子把书本知识用“活”的意识,把课堂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如上《植物写生》这堂写生课时,发给孩子不同的植物种子宝宝,让孩子们当一回农民伯伯,体验植物宝宝生长的乐趣,并且要求孩子们把每个阶段植物的不同变化描绘下来。
这就是生活中的美术,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让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让我们的美术教学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美术带来的魅力,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后的课堂教学对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直观地感觉教材,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学生们喜欢活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而多媒体的直观具体、变换灵活,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正符合学生的要求,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就需要老师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凭借自身的感受、观察、思考、体验、发现、讨论、搜集、尝试、反思等学习完成学习目标。把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摆脱教师和课本的思维圈子,在美术的天地里展开联想的翅膀。
六、教师现场示范的时机选择
教师课堂示范的内容与形式有了恰当的安排,示范的时机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形式,示范的时机不对,仍然会阻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曾在书上看过一位教师上《梦中的我》,开始用动画导入,引出“梦的话题”,然后引导学生追忆“梦中的我”,最后指导学生描绘“梦中的我”。经过前两个环节的引导、挖掘,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他们争先恐后地用语言、动作来描述自己梦中的情景,想象如小鸟一样在蓝天上自由自在飞翔。到第三个环节指导学生描绘“梦中的我”时———教师:老师昨天做了一个有趣的梦,说给你们听听,好吗?(教师讲述自己的梦,同时出示描绘“梦”的范画,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要实现梦想必须持之以恒地努力。)教师引导学生评析范画,指导学生描绘“梦中的我”。很显然,这节课学生的作品全是“教师的梦”。
美术课堂中教师示范时机往往是因课而异的。如曾看过一位低年级教师这样示范:老师最喜欢“多啦A梦”了(在黑板上画出“多啦A梦”),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你还想赋予它一些更加神奇的本领吗?生1:成为大厨师。师:好,老师给它带上厨师帽。(教师示范:画上帽子)生2:成为歌手。师:不错的想法。谁愿意帮“多啦A梦”手上画个话筒呢?(学生画,教师帮助修改)生3:成为超人。师:这个想法太棒了。你会给“多啦A梦”穿上超人的斗篷吗?(学生画)……这里的教师示范犹如一根“导火索”,点燃了学生技能与情感的火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现场示范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教学“中国画”时,对墨色浓淡的调配、用笔用墨的方法、色彩的配置、干湿的衔接等等,教师在课堂上亲自挥笔做具体详细的示范指导,学生目睹了作画的关键,则心领神会。学生在练习中还会不时提出作画的种种问题,教师均当场示范,其效果远远超过任何口头上的解答方法。
教师不可能在所有需要“示范”的教学环节中都现场作画,这就需要课前准备好恰当的范画作品,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如:教学命题画、想象画或设计创作时,为了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可以事先准备相关的范画,并将创作的体验、构思的方法及技法讲授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逐步学会创作和设计的方法。不仅展示了多幅美观的构图范画,还可展示几幅构图不恰当的“范画”,多幅相比,逐步淘汰,最后剩下最完美的一幅。这种比较式示范,一方面向学生揭示了一些容易走的弯路和常犯的错误,另一方面,在比较中使学生对美术作品鉴别有明确的认识,提高学生艺术鉴赏水平。
总之,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认真地把握好学生心理特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教学过程的创新性,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要深入渗透新的课程理念和目标意识,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扬长避短,勇于创新,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美术教学,提升美术教学的魅力。让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让我们的美术教学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美术带来的乐趣,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㈧ 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开发主观能动性
一、 让学生尽可能去“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获得“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美术是视觉艺术,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经常出示一些相关的大师作品或同龄孩子的作品给学生欣赏。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重在培养孩子的视觉美感,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寻找一种特殊的,开放的观察和解读世界的角度,让他们以个性独特的来描绘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我们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这特有的魅力。上课时,利用直观教具导入和直观演示等形式,我在讲《红色的画》这课教学时,从欣赏感知入手,先欣赏中国作品和外国作品,再通过学生的观察在进行讨论得出红色的画——以红色为主画的画,然后让学生进行辨别哪幅是红色的画,其实这是自我探究的过程,最后我又选择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的童话故事插图和小朋友的画,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自然地认识到:红色的画就是以红颜色为主调的画。让学生观看,不仅提高孩子视觉对美的感受能力,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观看教师示范是美术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直观教学方法,它是教师通过形象的作画演示,使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要领和方法。因此,美术教学中的教师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观感受,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美术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展示出构图、色彩搭配和谐优美的画面,更应该展示各种不和谐,不优美的画,这两种画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学生通过对比,对两幅画给人带来的两种截然不同感受,学生会很明确的知道那一幅画美,而且印象深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教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实践的操作中搭上桥梁。运用多媒体的我们可以声形并茂,色彩艳丽,生动直观,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留恋、向往,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的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前提必须要让学生动脑想,想出自己不解的问题,想出解决的方法。我在美术课堂上努力给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让老师更加清楚的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在美术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创设机会,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然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大家共同参与探究学习,共同进步,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地卷入到探究美术知识、技能的过程,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认知活动和创造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美术教育中重要的教学任务。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精髓。在教学中,积极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关事物中找差异性、不相关事物中找相关性。 比如,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设问、在饱含丰富智力因素与思想教育因素的知识处设问、在同伴认识矛盾的焦点处设问、在美术技巧的运用上设问等等。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问或回答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
三、让学生尽可能地动手“画”,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学习不仅体现在思维和语言上,还体现在动手上。美术学科尤其如此。美术课探究结果的表达以作品展示为主,学生的思维通过语言来表达,更通过动手操作的作品来表现。学生自己动手画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我在教学中,无论绘画课,还是手工课,甚至欣赏课都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激活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所以,探究性学习所达到的目的是手脑并用,协调发展的结果。只有动手又动脑,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
《美术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自主、开放、体验为主要特征“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一种突破。它打破了传统学习方式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体验的局面。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使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并掌握认识从而进行独立创造的一种方法。它特别强调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探究性学习方式能使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能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既灵活又扎实的知识结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同样让我们感到学生自主、探索、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发展不够,以技能技法传授为重、以教材内容教学为本、以教师直接讲授为主,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学习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革除现行课堂教学中的弊端,以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时代的需要,是改革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