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方法有哪些
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应体现多元化,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启发、改进、创造的功能,具体到课堂教学的细节中,针对学习内容、
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教师应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接纳、赏识学生,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功能,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评价内容多样化。教学中要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只看他有没有掌握,更要看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这样使学生能从多方面来把握自己的现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和潜能的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将相和》中“负荆请罪”这一片断时,组织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学生初次上台表演,神态不太自然
,扮演廉颇的学生还忍不住露出了笑意。表演完后,教师先要求表演的同学进行自评,说一说表演时的感受,对所演人物的理解,演廉颇的同学说:“廉颇在向蔺相如请罪时是真诚内疚的,我在表演时露出笑意,不符合当时人物的心态。”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较全面地指出了表演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因此,在教学中,除倡导学生自评外,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如: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有利于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在评价中提高了辨别、分析和综合能力,全面发展了学生的素质。在语文课堂中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并能用发展的眼光和适合他们发展的方法来评价学生,它表现了一种从评价“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未来”和“发展”的新理念。
二.评价标准多样性。多元评价包含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评价内容。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对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作出评价,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所具有的情感与态度,以及所持有的价值观。显然,这样才更有利于更全面、更系统地评价学生。评价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是教学评价得以进行的前提与依据。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受教育评价选拔淘汰目的的影响,追求一元化的价值观,使学生个性差异被抹煞,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激励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优化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实施因人而异的多层评价策略。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测评学生。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既要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不能忽视小组评价的借鉴作用。因此,丰富评价的方式,让评价发挥出它的多重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新课改首先要求师生平等,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和老师没有距离,没有居高临下。课堂上,我经常读一篇课文或阐述一个问题后,问学生:“你觉得老师读(讲)得怎样?”这时候孩子们会说出许多我想不到的话。生1:“老师,你读得太美了,让我有身临其境之感!”生
2:“老师,我觉得你还要大点声,我有几个地方没听清楚。” 教学活动中,教师若能以生为主体,经常了解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有助于教与学的同步提高。
2、教师的评价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支持学生的创建,宽容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苦恼。善待学生的缺点。这样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导向功能。课堂上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理解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都能让学生感到温馨,感到信任,会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这样平等的氛围中倾吐心灵的声音,无拘无束的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喜悦。
教学《惊弓之鸟》,学生在课上表现积极,对文本的理解到位。看到学生们的精彩表现,我惊叹道:“你们真是一个个小天才,为自己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吧!”这样的全班性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关注他的,他们的表现令老师满意,今后自己会更加努力,在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加出色。学生在课堂上能畅谈自己的想法,无拘无束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是一份快乐,一份成长的快乐。学生的快乐就源于教师那一句句激励性的评价,虽简单,但意味深长。
❷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 怎么填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
学生学习情况: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我们学校也都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所到学校,我们频频受到孩子们热情的问好,课堂上目睹到孩子们精神十足的表现,绝大多数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发言的习惯,也有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在老师的提示指导下学生的读书、写字姿态正确。教室整洁、清新,学生衣着整齐、学习氛围较为浓厚。
不足之处:
1.部分学校部分班级的学生不注意用眼卫生,写字执笔姿势不正确。不少教师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意识非常淡薄,甚至认为书写习惯的培养是语文教师的事,只顾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写字坐的姿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写的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大小不匀,有的简直不像样子,都视而不见,批改作业时只着眼于对错,对书写质量毫不评判。如此下去,学生便会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出现近视、斜肩、驼背、脊椎弯曲等现象,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和一生的发展。
2.教室氛围不浓,学生创新意识不够。缺少使学生思考,创新的氛围天地。
建议:
1.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一是:听课习惯。学生课前预备铃响作好上课准备,书本,文具放在指定的位置,静候老师来上课,上课时坐的稳,静得来,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听的入耳,听的入心,边听边思考,这都是好的听课习惯。二是:读书习惯。数学课本是学生无声的先生,随身的先生。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如果只是把课本当习题集那就太可惜了,读书的习惯同样要早点培养。一年级的学生入学的一两个月,由于学生识字不多,不会看书,教师要天天指导学生看书。培养方法:布置学生回家预习新内容,将疑问记在笔记本沙锅内,课堂上设计思考题以引起学生读书,新课结束,指导学生在看书再做作业,养成习惯。三是:作业习惯。做作业时应独立思考,反对抄袭和变相抄袭行为,确有困难不能解答也应通过师生的帮助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再解答,注意审题,弄清题意后再解答,讲究格式美观,书写整洁。培养方法: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与非智力因素素。四是:验算习惯。从二年级开始学习验算方法。可将整数四则计算的验算方法引入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中去。培训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说明检查与验算的意义,培养儿童检验计算结果的自觉性和兴趣,鼓励儿童用几种方法检验。
2.每位教师要有强化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责任意识,有职责有义务抓好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站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树立高标准育人观,把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当成自己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项常规任务去认真完成。力求做到:用自己良好的书写习惯影响学生,扎实有效培养学生正确坐姿及握笔的好习惯。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练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教师只有从自身,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抓住小学生写字的最佳时期,才能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 在教室布置上,我们将给学生更多的表现、创造的空间,布置学生“创新园地”,并增加适合学生阅读的儿童读物,给学生提供精神食粮,为创新提供必要的知识。
课堂教学(小学数学)
1.课前情况:教师都能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教师有教学设计,多数教师书写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并且有重难点,有的教师课前制作了挂图、图片、也有的老师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总之,在课前,老师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绝大多数老师在教材、教师用书上,进行再次备课,进行圈、点、勾画以及注有知识呈现、教学活动等。
2.课堂情况:
通过这次检查评估,我们深感课堂教学已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得活了,学习兴趣浓了,课堂开放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教师们努力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教学方式渗透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充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体现“自主化”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这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理念,更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促使学生表现出这种学习的"自主性"。在检查听课中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先"。即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好知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课堂教学体现“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很多老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建立在日常的生活情景之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东阳小学的李成娟老师在教学《毫米的认识》时,指导孩子们在直尺上找到一毫米,在生活中仔细感受一毫米的长度(一分硬币的厚度、磁卡的厚度等),孩子们真真切切在生活中应用经历了一毫米的体验与认识。
三、课堂教学体现“活动化”
以往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新课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实验小学的冯敏老师,依托教材中提供的校园情景,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猜测中推理-----在实践中发现”,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去活动,在活动中经历和体验,体会到实验的结果。
存在的问题:
1.只教知识。很遗憾的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重视知识目标,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课堂上,教师不能遵循教材呈现的知识体系,不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只是截取其中的知识点,把问题的情景与运用部分舍去,过分追求纯粹的数学知识点,不符合课改的理念。
2.满堂问答。发现不少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简单的问答式,一节课上,一问一答,低年级齐声高呼,气氛显得很热烈,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教师用提问的方式“灌”,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的动起来。
3.无效合作。有一种感受,不论是否存在合作的机会,是否有合作的价值,我们的教师就组织同桌或小组合作,一节课反复合作,讨论时,没有经过独立的思考,学生各说各的,对问题讨论的不深不透,我认为是无效合作。
建议:
一是准备策略,就是怎样备课。
钻研教材、驾驭教材。不能全面系统地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难以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我想,原来的,备课主要是从教师的讲而不是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备课。我认为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这堂课有哪几个环节,怎样安排学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且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学会事后备课,就是进行教学反思。大量的资料表明,很多特级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反思。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创新。
二是实施的策略,就是怎样上课。
现在大部分的孩子并不适应于老师的全权讲授,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广泛。老师所讲的并不一定听进去了,而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内在动力去接受新的知识。所以就要求现在的教师要讲究上课的策略。
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爬坡。每节数学课,都要向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新知识。新旧知识之间,都存在着一个知识的坡度。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往往把这个“坡”铲得平平的,例题之前要加过渡题,解答过渡题所用知识,老师又先给复习一遍,结果是学生不需要多少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就“爬”到“坡”上了。事实上,解题方法是老师告诉的,结论是老师给找的,下次碰到这样的题说不定做不出,教学效率显然不高。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自己“爬坡”,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切实展开探索活动。新的数学课程以人的发展为本,提倡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组织他们主动探索相关内容,发现相应的数学规律或者结论。课堂上很多的教师唯恐学生听不明白,讲解不厌其烦。结果是话说得太多,滔滔不绝,反而使重点不突出。教师常常把一个完整的问题,分解得很碎,问题一个接一个,实际上干扰了学生的有始有终的思维,把教师的思路强加给学生。教师的话有时多到密不容针的程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而没有可能心平气和的思考本课提出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在有效的探索活动,教师就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必须给学生以支持、帮助与指导,组织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体验数学内容、数学思想,发现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在学生讨论,看书或动手操作,一定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使之真正能“到位”,达到预定目的,不能摆形式,走过场.。有很多教师经常用讨论的方法,但怎样讨论,讨论有几种,怎样安排,也都是应该研究的。这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比如说,有的讨论是放在课堂上进行,还是有的分组进行,或者说有的讨论是激发学生大容量思考呢?
第三是评价策略,包括对学生的评估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估。
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课堂的语言评价也应该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服务。恰当的运用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评价也是一种能力,一门艺术。其一、利用课堂语言评价,建立支持性课堂氛围。其二、利用课堂语言评价,让学生学会倾听、解读、交流。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解读、交流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方面的训练。这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进行有效教学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其三,利用课堂语言评价,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利用课堂语言评价获取知识。可是往往新知一旦得出就马上进入练习阶段,很少有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进行反思。反思知识是通过何种方式、何种途径获得,能为学生积累诸多学习方法打下厚实的基础。
总之,希望我们要在“实”上下功夫:教学要有效真实、双基要扎实、手段要朴实、效果要充实、底蕴要厚实。要在落实双基的同时让学生经历过程,学会方法,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达到三维目标的统一。
❸ 小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一、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缺少三维目标的制定和落实。很多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可以量化的知识目标落实情况,三维目标的落实只是稍带一笔,或者有的教师根本没有提及,大多的老师停留在教课本,缺乏生活化的德育渗透。
二、部分教师的备课备得不够充分。新课程标准理念时刻更新,部分教师忙于常规教学,忽略了《课程标准》及不断更新的教材的参悟,老教案延续用或者教案老套路,对教学安排没有随着新课改标准和新教材的更新而更新,课堂教学形式更新,教学理念老旧,课堂教学效果是老调新唱,没有根本性的提升。
三、课堂教学效率有待提高。教案是一面,课堂教学又是一面,使得备课与教学两层皮,教师对于教学心中无数,在课堂的有效时间内无法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有的甚至造成一节放任课,经年累月课堂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四、调入的新教师经验缺乏,容易盲目效仿。
五、课堂教学开放性差。多数教师习惯于讲解结论性、事实性、固定化的知识,随着知识的更新,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教学研究已经麻木,出现教学策略听喝或流于教学习惯,缺乏主动探究。
❹ 小学课堂评价的论文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构想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就要落实“掌握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的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人格的 主体性的一代新人。这里的所谓人格,是指学生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总和。这不仅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 奋斗目标,也是督导评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依据。现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问题,构想如下:
一、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体评价的构想
1.教学指导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论原则;通过教与学双边活动是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 过程和意志过程。以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各种数学能力,完善人格,获得全面的发展。
2.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小学数学最佳知识结构。即,那些 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法则、规律、公式和数学思想组成的知识系统,并且是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规 律,能被小学生所接受、理解、难易适度的知识系统。
3.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在智能的开发和提高;是否通过“获得 知识”和“应用知识”两种途径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 手操作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既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的落实,又兼顾“因材施教”的推 进。
5.课堂教学是否较好地体现了“认知结构”、“教材结构”、“教学结构”三者和谐一致的整体关系。
6.全体学生在求知的全过程中,兴趣、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如何,发 展趋向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7.进行“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课时教学效果的量化测试和“智能”与“情意”方面相应的课外跟踪考 查结合。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维教学目标”评价的构想。
(一)对“掌握知识”的评价构想。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并非要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 量,而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 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掌握具有迁移的生动 的活泼的知识结构。那么,应该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掌握知识”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1.“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
②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③感知阶段的诱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展开求知探索;
④新、旧知识交接点的确定,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起学生“短 兵相接”的思维交锋,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
⑤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省时优质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2.“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助于学生在揭示新知本质的求知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 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②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 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③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 浅出,表述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作用的发挥如何,全员参与的竞争质量与程度怎样。
⑤教师指导学生求知获取的“投入”与学生学会求知方法,得到收获的“产出”是否成正比。
(二)对“发展能力”的评价构想。
能力的发展只能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离开知识,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发展能力一定要结合知识 的传授过程去进行,知识有其能力价值,它凝聚在知识之中,不思则暗,深思则宽,不着重分析挖掘,不在知 识传授过程中充分发挥,就会落空。”发展能力必须结合知识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由低级 向高级逐步提高。练,是形成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就小学数学综合课“发展能力”的评价而言,应 包括下列内容:
1.对课堂“半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给出的题目是否属于紧扣新知要点的基本型题目;是否便于全体学生直接运用新知,起到巩固理解,强 化记忆的作用。
②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立足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以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核心, 突出基本技能的形成,“扶”与“放”适度,不包办代替学生对新知的再现。
③学生运用新知解答基本型题目的技能和叙述算理,或法则或解题思路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教 学目标。
④教师在本阶段的课堂小结是否切中由学生板演和课堂巡视所反馈问题的要害;“结语”是否有助于学生 对新知要点的再现和发展。
2.对课堂“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本阶段习题设计是否由三类不同要求的题构成;这些题目的编排是否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类题目的要求如下:
低档题:比基本型题目稍有变化,其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运用新知解题形成技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 。
中档题:以新知为主体的综合型题目,题目的编排既突出适度的综合性,又带有一定的思考性色彩,用以 培养和训练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和灵活性。
高档题:思考性较强,略有难度的题目。这类题目不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的限制,用以解决“ 吃不饱”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吃得饱”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励,推进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②在本阶段中, 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练习时间(区间为10至15分钟);是否较好地完成本阶段课 时教学任务,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3.对“独立练习交流与课堂总结”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练习交流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自信、民主的课堂氛围。
②教师对学生的解题交流与评定是否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广阔性、创造性;是否致力于培养学 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
③师生合作的课堂总结是否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便于学生回顾求知过程,掌握新知要点,获得求知启迪 。
(三)对“陶冶情操”的评价构想。
人的智力商数是先天已有的,而情意商数却是后天的培养和努力的结果。科学界已提出:一个人的“智商 ”只占其成功要素的20%,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因此,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人, 其核心素质是高尚的人格。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去陶冶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情操、科学品质,已是当务之急。 为此,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情意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应当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 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把“陶冶情操”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步进行,有机结合;是否做到 为此不遗余力,持之以恒。
总括起来说,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个方面。学生从 事学习的正确认识是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情感又能推进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而坚强的意志则能 使学生锲而不舍地提高认识和陶冶情操,去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评价学生的“认识过程”,旨在界定学生揭 示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的水平,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改革的信息,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智力技能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评价学生的“情 感过程”,在于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情操的培养。评价学生的“意志过程”,使教 师明确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中加强砥砺学生意志的教学力度,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学 习目的,在求知中胜不骄,败不馁,知难勇进,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据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去评价教与学 的双边活动。
❺ 小学高效课堂评价标准有哪些方面
一、目标设计的合理性 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有无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科学地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和开展教学活动,准确地分析和评价教学效果。可以说教学目标的设计,决定着整个教学设计的方向,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宗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要具体化,应细化到认知、技能、情感等领域各项目标,避免过分强调知识性目标,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二要实际化,应在了解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重点,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力量讲清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三要分层化,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教师必须以个体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从而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出合理的层次性,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二、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课堂问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学习思考,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把握教学效果。然而,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有时所提问题或过于直白而显得价值不大,或要求不明而不能令学生思维聚焦,或缺少必要知识铺垫而使学生无所适从。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启发性的研究,切实达到“有效”的标准。真正具有启发性的有效提问应是能有效促进师生间互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如教师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追问来启发学生发现认识过程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掌握正确知识;通过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中有效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❻ 学生课堂行为评价怎么写
我觉的应该要条例清楚,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如果家长去听过课,这样写起来更会得心应手。
对老师的讲课情况,讲课的方法,老师的着装,语言,表情,更重要的是课堂气氛,及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性,是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让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以及对老师提问是否得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在这里既要有对老师讲课的肯定,对老师的授课能提出比较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最好。
对于学生,也应该从课堂纪律,听课情况做一些反映。我觉的课间的纪录也很重要,好的课间纪律对学生上课时快速进入听课状态很关键。
还有就是对,孩子回家的表现,做一些反馈,回家的表现在一定侧面上也能反映老师的教课情况。教学相长,孩子离校的表现对老师的教学也会有一定的思考,比如:孩子写作业的情况,在家里,做为家长应该最了解,本来老师可能觉的布置的作业学生半个小时就能做完的,可孩子在家可能做了一个或更长的时间,把这些问题反映给老师、学校,对老师改进讲课方法,提高课堂质量等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最后还是觉得能够站在家长的立场上对学校、老师提一些中肯的意见做好。漫天的褒奖或过火的批评都会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2. 小学生课堂反思怎么写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1、对知识、能力、情感三维教学目标是否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有理可据、细腻,否则将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有的教师为了增加课堂容量,往往只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恨不得把所有知识都“灌”在学生头脑中,而留给学生思考、训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
2、对重点、难点是否把握准确。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目标中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对难点知识无法突破,其结果是学生渴望得到的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问题没有解决,学生不懂的知识还是不懂,该掌握理解的知识没有拓宽加深,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3、对学生的知识、心理状态是否了解。老师要深入学生实际,掌握学生的知识动态和心理动态,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得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从而一笔带过,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学习、成长。
二、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1、讲授的知识是否正确,语言是否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功。其一,任何学科都有着严密逻辑性,首先教师传授的知识不能错,推导要严谨、要有理论根据,使学生信服,层次之间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词意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板书设计是否合理,书写是否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重点知识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的课后复习。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书写端庄大方,切勿潦草。
3、教具的使用是否得当,实验操作是否熟练、规范。如理科中的化学学科,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离不开实验,实验离不开化学仪器。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实验演示时因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误导学生。所以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熟悉实验的操作要领,规范操作。
三、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反思
1、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要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满足们的学习欲望,可课后提供些参考资料或布置些有利于发展能力的习题,供他们使用,让他们的知识拓宽加深,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课后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班级成绩的两级分化。
2、是否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一堂课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很难想象效果怎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课堂上,要积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便错误我们也要倾听,切勿枉加指责,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随时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以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师生的互动,积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教学方式、手段是否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提高教学效果
❼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课堂教学评价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看到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