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语文教学的效益最大化说到底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化的、不必要的东西,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使每个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受益教育最大。它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
一、教学目标要指向效益最大化
当前,有些语文教师设置的课堂教学目标存在“杂化”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用掉大量的时间进行扩展性训练和消耗教学时间的形式教学,却忽视了识字、词句积累及运用等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教学。更有甚者,个别教师把追求生成性目标作为“挡箭牌”
,设计的教学目标随意性大,放弃预设教学目标而游离于课堂生成目标之中,课堂教学杂乱无章,学生收益不大。
笔者以为:就一节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对教学目标的数量和难度仔细斟酌,要适量适度。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将三者简单地叠加。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线,是其他两个维度目标得以实现的依托。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如果把语文素养比作一座大厦,那么知识和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上层的建筑。只有基座稳固了,上层的建筑才能建得高大而牢固。语文教学要以知识和能力训练为主线,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其充分地落实在过程与方法之中。
二、教学内容要体现效益最大化
一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应该由学情、教学目标、课文的内容而定。
曾有专家在某届人教版教材培训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一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无论“西瓜”还是“芝麻”统统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教学过程太繁琐、太复杂,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而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三是教学的方法、策略使用不当,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教师分析内容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
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简约”不是简单、机械地减少教学内容,减少教学的知识容量,而是要求教师认真地钻研、解读教材,对文章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把握,在深入解读教材上下工夫,在浅出教学内容上做文章。教师要大胆地处理教材,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学生情况等选择能让学生终生受用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
教师还要正确地处理课文与课外延展补充材料之间的关系。有许多语文教师习惯于把课堂上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留给学生课外去做,似乎是课内外衔接,课内延展到课外。殊不知学生的课外时间也是有限的。恰当地延展到课外阅读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反之,则会浪费教学时间,增加教学负担。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克服教学内容“泛化”“不确定化”的现象,做到“该教的就教,不该教的就不教”
,该教的要教透,不该教的坚决不教。
三、教学过程要凸显效益最大化
语文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教学重点内容的过程,是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内容落实、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是学生收效最大化的过程。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片面追求教学“艺术”和堆砌滥用教学手段等现象,已造成课堂教学层次的混乱。比如我曾看过一节高年级语文预习课。教师为了教学生识字,使用了卡片、幻灯、小组对读等形式。七八个生字化了十几分钟,就学生字就用了一节课的1/4时间。大量的事实证明:复杂、繁琐的教学过程会破坏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学生不仅不能进行持续、深入的思考,而且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等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长期以往还会形成厌学的情绪和浮躁的性格。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大力提倡效益最大化,在搭好课文教学最基本的框架(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后再安排其他的教学内容。这样做,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层次性目标,使课堂教学更有条理;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防止对教学流程的构想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学生拥有一定的时间去朗读、去感悟、去思考、去体验。
四、教学方法要显现效益最大化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需求以及教学的目标、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为学生提供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条件,同时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主体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教学方法会因课文的题材、体裁、教学目的的不同而有所选择。当然,教学也有基本的流程:导入-初探-深究-总结-延伸。导入,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起着铺垫、定向、启迪、激情、激趣的作用;初探,即让学生熟悉课文、自读自悟,它可以看作是重点探究前的“热身”;深究,即研读、探究课文的重点部分,它是教学的主要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感悟课文;总结,即对课文的研读、探究加以归纳和升华;延伸,就是引导学生向着相关的知识领域进行拓展。每个环节一定要咬住教学目标科学地选择教法。语文教学如果能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新的疑惑走出课堂,便是成功的。
五、教学用语要促使效益最大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承认差异、激励为主、着眼长远”等新的发展性评价观已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课堂评价语言也注入了新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文精神。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令人感到迷惘甚至担心。比如:“你个性的发言是水,清澈迷人。
”“领新标异二月花,你的发言有了诗意。
”“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是你的答案。”猛然一看,这些评价语言非常富有诗意,但学生听到这样的评价,却弄不明白自己的答案是对还是错,学生晕晕乎。没有“对”与“不对”直截了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简练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生动、有效地学习,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笔者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发挥以下功能:1)渗透学习方法。新课堂应当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过程,改善学法。因此,教师要依据学情,巧妙地运用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2)促进认识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在步步深入的思维活动中理解知识,取得成功。为此,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精神,置身文本的情境,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少些理性和机械,多些感性和灵动。3)激发表现欲望。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发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在思考问题时难免出现“偏差”
,因而教师要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肯定学生的长处,又要有针对性地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4)沟通师生心灵。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评价时要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不拘一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教师的评价语言应是真诚而恰如其分的,平等而充满关爱的,赞赏而充满期待的,要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亲近感。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以“双基”为主线,把课堂教学当作教学的主阵地,以课文为媒体,综合开发学生潜能,促成学生语文素养不断合成提高。
Ⅱ 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教无定法,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又是灵活的,只有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关键词】课堂;教学;实效性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多种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每一个学生既是一片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又是这一资源的拥有者和开发者。我们应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使学生的活动变成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发展语言。语言的运用表达是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在学生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用,以画面再现情境,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2、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挖掘潜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多媒体教学从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这一角度来看,它更具优势。它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还原”,把作者笔下的“境”再现出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景,也可以模拟与教材相似的情境,谋求形似和神似。我们平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讲的就是文与画之间的关系。文学作品诚然是通过语言文字传达信息的,但借助于图像把作品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年言”的效果,便于学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3、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语文课本中有好多内容,由于学生生活空间的狭窄,知识面不宽,再加上有些语言学生不易理解而往往成为教学上的难点。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可以通过展现情景、模拟现象、叙述事实,成为突破课文重点难点的重要手段之一。4、联系教学实际,搞好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得知:语文课堂教学设计,①要突出语文性,特别是语文新课程强调新的理念、新要求的落实,以师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接受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②要突出课堂特点,使一课一得或多得,一课一新或多新,促使学生语文知识掌握在课堂、语文能力发展在课堂、语文方法应用在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在课堂。③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五个内容:A教材分析。一般包括语文教学课题的出处、内容、编者意图。B设计理念。突出本课语文教学运用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C 设计思路。主要指本课语文教学意向、比较宏观的教学过程结构。D教学流程。指语文教学课堂活动的立体结构,如:创新性的语文教学方式、特色性的语文内容板快、主题型的语文问题系列、指向性的行动目标和简明的设计说明。这部分一般应该详写。E课后反思。语文教学设计的效果反馈、得失归因分析、改进措施、对教学规律的感悟等。只有遵循以上规则进行语文新课程教案设计,一定能使学生学有所得。5、深入研究教材蕴含,搞好课堂教学 深入研究教材蕴含,做好课堂教学工作。①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能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生动活泼、互动的“显性学习化环境”,给予学生充分时间和空间,又能关注学生“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化环境,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鼓励者和欣赏者。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感悟能力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去探索作者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捕捉作者熔铸于作品中的情与意,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能充分领会作者的情感,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合作激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饱满的教学激情去感染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进一步研究怎样才能更好地让电教媒体与语文教学互相交互 ,互相整合,达到合理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③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 。人格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是教育的核心目标。 二、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加强情感和美感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利用典型课例,有效地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能使语文教学更具感染力。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和自主地位,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们也很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师生交流方式比较单一,个性化的学习难以真正得到落实。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则可以加大实施的力度和深度,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例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采用图文交互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可以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进度,进行自我调控,教师也可通过服务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 五、追求实效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需要和可能选择教学媒体,切忌凑热闹、搞形式。语文学科是一门创造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直观应该有个度,不能把原本文质兼美、魅力无穷的课文图解成五颜六色的画面供学生观看,而忽视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个根本目的。教师要本着形式服从内容的原则,通过多种教学媒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教无定法,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又是灵活的,只有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Ⅲ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取得的成效怎么写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侧重对其学习方法的指导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倡导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那么要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做好教与学的主体转换。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有效利用课堂教学,科学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把视角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通过创设大量的语文实践机会来运用、提高。把课堂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活动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思想性,趣味性强,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教学、实践操作,小组讨论、交流、探究等方式积极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学习内在动力、智慧、潜能的充分发挥,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只有学生乐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知识运用,内化和深化教学效果
新课程要求我们把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结合。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相互补充,最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所以我们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应不局限于三尺讲台,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广阔的天地。利用课外阅读,朗诵演讲,校内广播,社会采风等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从而内化和深化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四、加强语言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通过语言改编、夸张表演、导游解说词、小记者采访、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学生的创造想象。从而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也促进了语文教学效果。
最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也对我们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课程整合能力等方面不断学习,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提高对语文课程教学的掌控能力,最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Ⅳ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要想提高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能学会学习,自觉学习,合理安排学习生活,这样会受益终身。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听课、说话、观察、思考、阅读、写作等学习习惯。这种习惯必须从一年级就要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提高语文成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要一个长远的过程。
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提高语文成绩肯定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语文,想上语文课。只有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更为重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课堂语言要有激励性、趣味性,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我争取运用趣味性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从而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可以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性、激励性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情境。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激励性的语言,如 “谁最聪明?” “谁的答案更好?”“谁能把老师问倒了……”“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在这种激励性的氛围中,教师结合教学情境,通过语言鼓励、神态暗示,动作启发,情绪感染、角色互换等活动,激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大胆质敢于标新立异。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才能使学生的遣词造句作文具有创造性、具有新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2、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可以应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背诵古诗、朗读课文以及写字比赛等,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并从中发现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Ⅳ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减负增效
陆海花 在要求落实“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我正式踏上小学语文的讲台快一个学期了,在此仅能浅谈个人的一些观点以及做法。 什么是减负增效呢?减负增效中的“减负”并不等于教学内容的减少,也不等于学习时间的减少。“减负”不单纯是学生课业负担数量上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渐进而深刻的革新,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否则,学生的课业负担今天可能被减下来了,但在明天却又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附加上去。教学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并且要深入推进“增效减负”这一教育使命;“减负”是减去学生过重的心理与学业负担,“增效”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减负”是工作的抓手,“增效”是工作的归宿;“减负”与“增效”二者是因果逻辑关系,而非平行概念,尽管“增效”的手段并非“减负”一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减负”、“增效”的主阵地。既要“减负”又要“增效”,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把“减负”真正落在实处,必须深入到课堂教学的领域中去,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用心对待每一节课是减负增效的关健。 首先,备好课是优化课堂的基础。 为了让“减负增效”真正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效率,学校加强了集体备课的力度。我们三年级语文组经常就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环节的安排、课堂作业的布置等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达成共识。集体备课这种方式便于集中教师们的集体智慧,也便于我这样缺乏教学经验的新教师及早进入轨道,对提高课堂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非常有帮助。 我们讨论后明确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学情和教材特点,要单纯和明确和务实,不说空话和大话。要正确透彻的理解每课的编排意图和例题与练习题的前后联系。课堂导入要直接明了,不绕圈子,杜绝花哨。这样才能落实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其次,上好课是优化课堂的途径。 小学语文课堂要从“听、说、读、思”四个方面入手,注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给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教是为了不教”,教法应成为学法的示范,让学生会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主体参与是激发学生学习意愿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是越俎代庖,重师者传授,轻学者参与,致使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大量浪费,学习动机受挫。兰·达本教授认为:教学可以看成是提供特定的情境来培养儿童的一种措施。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投入,就越具有动力,也就越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如果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那么学生就缺少阅读实践,缺少朗读感悟。这种单一的教学过程模式,显得枯燥乏味,费时多效果差。 有些教师上课时没有时间概念,上到哪里是哪里。若没有完成原本应一堂课完成的内容,就延长一节课时间或教学时数,把完整内容分割开完成,这是不可取的,不符合最优化原则,也加重了学生负担,降低了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艺术性。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负增效,教师应把握好一堂课的时间结构,优化课堂结构。 “减负增效”并非一句口号,要真正实现这一目的,我还需要在教学设计上多下苦功, 向各位 老师多多学习。希望能让学生们学得轻松,快乐,扎实!有所悟,有所得!
Ⅵ 如何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太谷县明星镇贾家堡学校杨金变常规电教
语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难学的学科,因为语言文字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难于理解和运用。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都靠老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再加其它单调的辅助手段——一块小黑板、一幅挂图,使课文里的抽象内容、情感、意境很难表达出来,导致课堂气氛较易沉闷,学生听起来乏味,学起来枯燥,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堂效率很难提高,久而久之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那么,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了摆在我们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改变传统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学生、媒体是教学过程的三个实体要素。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标的,以它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形式——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使你的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够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比教师的主观灌输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的性格特点,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通过图文、动画、音响及色彩等形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从而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课文中虽然有许多优美、生动、形象的句子,如:“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蜂罗列、形态万千。”这些“静、清、绿、奇、秀、险”的山水特点和优美画面无法单纯从文字中获得亲切体会与每感美感的熏陶,单凭教师着意的渲染赞叹似乎也颇显费力与空洞,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如让他们眼见为实,适时地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录象片。那清澈碧绿的漓江水,形态万千的险峻山峰顿时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在一片情不自禁的由衷赞叹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争先恐后地抒发自己的观感,对眼前的奇妙景象赞不绝口,为大自然的神奇壮美深深折服。在浓厚学习兴趣的促进下,学生们畅所欲言,情绪高涨,满怀激情朗读起课文来。在优美的旋律中,全班学生以陶醉在美妙的境界里。课文最后一段所描述的优美画面以形象地印进学生的脑海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意境已无须多言。
可见,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人类生活。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是一篇描写景物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根据课文的结构层次,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彩图,让学生感知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懂得它“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是镶嵌在祖国大陆南边的一颗明珠”。接着放映一组组彩色幻灯片和动画片,带学生做一次到西沙群岛的假想旅游。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银幕上五彩斑斓的图象,向学生们揭开了海底的奥秘:五光十色的海水,丰富的海产品和岛上旖旎的风光……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热爱祖国宝岛——西沙群岛的激情油然而生。最后再出示两张新闻照片,介绍英雄儿女建设西沙、保卫西沙的生活情景。
这样,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抓住了课文中的形象,把学生引人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美情操。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知识难点。
语文教科书饱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能够丰富人的知识,扩展人的眼界,拨动人的心弦,但小学生由于受到了认识能力的限制,于一些较为艰深的科学道理、专业名词等往往难以理解,甚至会形成错误的概念。我们在教学时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运用图画、投影、录象、电影及多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突破训练难点,克服思维障碍。
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作者在课文中通过介绍科学家的三次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超声波。并从中获得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得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对于文中的“超声波”、“障碍物”、“反射”、“无线电波”等略为抽象的词汇,学生因缺少直观的感性认识,较难去理解和把握。于是我在帮助他们克服这一难点时,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灵活生动的动感画面清晰地展示出“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这一复杂过程,边演示边加以适当的解说,在视觉形象作用下,学生清晰感接受作者准确的科学语言,思路豁然开朗,原先的障碍一扫而光了。
可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把抽象的文字演变为生动的画面,对于突破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大有益处,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总而言之,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其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激起学生的新鲜感,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共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这样,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教育技术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被老师接受,也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太谷县明星镇贾家堡学校杨金变常规电教
语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难学的学科,因为语言文字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难于理解和运用。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都靠老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再加其它单调的辅助手段——一块小黑板、一幅挂图,使课文里的抽象内容、情感、意境很难表达出来,导致课堂气氛较易沉闷,学生听起来乏味,学起来枯燥,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堂效率很难提高,久而久之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那么,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了摆在我们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改变传统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学生、媒体是教学过程的三个实体要素。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标的,以它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形式——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使你的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够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比教师的主观灌输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的性格特点,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通过图文、动画、音响及色彩等形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从而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课文中虽然有许多优美、生动、形象的句子,如:“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蜂罗列、形态万千。”这些“静、清、绿、奇、秀、险”的山水特点和优美画面无法单纯从文字中获得亲切体会与每感美感的熏陶,单凭教师着意的渲染赞叹似乎也颇显费力与空洞,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如让他们眼见为实,适时地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录象片。那清澈碧绿的漓江水,形态万千的险峻山峰顿时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在一片情不自禁的由衷赞叹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争先恐后地抒发自己的观感,对眼前的奇妙景象赞不绝口,为大自然的神奇壮美深深折服。在浓厚学习兴趣的促进下,学生们畅所欲言,情绪高涨,满怀激情朗读起课文来。在优美的旋律中,全班学生以陶醉在美妙的境界里。课文最后一段所描述的优美画面以形象地印进学生的脑海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意境已无须多言。
可见,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人类生活。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是一篇描写景物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根据课文的结构层次,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彩图,让学生感知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懂得它“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是镶嵌在祖国大陆南边的一颗明珠”。接着放映一组组彩色幻灯片和动画片,带学生做一次到西沙群岛的假想旅游。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银幕上五彩斑斓的图象,向学生们揭开了海底的奥秘:五光十色的海水,丰富的海产品和岛上旖旎的风光……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热爱祖国宝岛——西沙群岛的激情油然而生。最后再出示两张新闻照片,介绍英雄儿女建设西沙、保卫西沙的生活情景。
这样,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抓住了课文中的形象,把学生引人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美情操。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知识难点。
语文教科书饱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能够丰富人的知识,扩展人的眼界,拨动人的心弦,但小学生由于受到了认识能力的限制,于一些较为艰深的科学道理、专业名词等往往难以理解,甚至会形成错误的概念。我们在教学时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运用图画、投影、录象、电影及多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突破训练难点,克服思维障碍。
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作者在课文中通过介绍科学家的三次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超声波。并从中获得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得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对于文中的“超声波”、“障碍物”、“反射”、“无线电波”等略为抽象的词汇,学生因缺少直观的感性认识,较难去理解和把握。于是我在帮助他们克服这一难点时,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灵活生动的动感画面清晰地展示出“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这一复杂过程,边演示边加以适当的解说,在视觉形象作用下,学生清晰感接受作者准确的科学语言,思路豁然开朗,原先的障碍一扫而光了。
可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把抽象的文字演变为生动的画面,对于突破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大有益处,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总而言之,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其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激起学生的新鲜感,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共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这样,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教育技术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被老师接受,也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Ⅶ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效益论文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Ⅷ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益
我个人觉得至少应该做好这两件事:
1.一节课不能上得太满,不要想着让孩子们一内口气吃成胖子。一容课一得,学得轻松些,学得扎实些,学得有趣些。不要想着在一节课中给学生的越多越好,给后面的语文教学留些空间。课堂教学从容了,学生学习也从容了。
2.让学生学起来,不要自己一个劲地讲个没完。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慢慢领会知识的秘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