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自然科学知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用处
多学科的学习是人类认知发展及生存的必然发展规律,同时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音乐教学艺术的综合实施可以同具有类似艺术的学科全面开展,比如说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科目内容方面对授课内容、授课载体、开授课方式进行改进。
关键词:多学科 多元文化教育 艺术学科
《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有关“倡导学科综合”的观点指出:“音乐学习的综合包含了音乐教育不同领域之间的结合;音乐同舞蹈、戏曲、影视、美术等姐妹艺术的结合;音乐同艺术以外的其他学科的结合。在执行时,综合要以音乐为授课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素材建立起同其他艺术学科或非艺术学科的联系。”由此可见,单纯的学唱歌曲或是各学科的随意拼接并不是此课标所倡导的学科综合,下面就探讨一下教学中学科综合的意义和技巧。
一、学科综合在音乐教学中体现的意义
(一)是多元文化教育的实际需求
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不断前进,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自然科学水平和社会科学水平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并且各方面的联系也达到了更广阔的层面。多元文化社会不断前进的同时也要求多元文化教育的不断发展,这种发展趋势需要建立全面的认知体制,但这只是通过对各个单独的学科进行学习,进而促进多学科的整体结合,这样的过程是促进一个全面的认识和学习结合的过程。所以,现代教育的根本要求就包含了对于学科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当代教育所提到的学科综合主要包含的是自然学科之间的一体化,其中包括了艺术和灵魂乐两者的结合,作为艺术是个体发展在当今社会结构完整化的需求,对人的认知品格的丰富和完整化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课程,可以全方位地促进人类的进步,这是建立在同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相接触的基础之上的。将各学科同音乐学科进行综合是为了能够提供全面发展的知识,培养学生深刻、全面的人文情怀,这是目前学科综合学习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代音乐教育及教学改革的需要
最新的音乐教育学科的改革对于综合知识的学习比较重视,在音乐新课标的基本观念所提倡的概念中,我们不难发现:全面的音乐教育重点是将不同区域之间的音乐进行集合,其中包含了歌曲教学、舞蹈教学、戏曲教学、电影教学、音乐和其他姐妹艺术的综合教学等内容,音乐同艺术学科以外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综合。在实践过程中,是将音乐教育作为重点进行的全面发展,利用特定的音乐素材同其他学科的联系,这为音乐的学习提供了多方位的音乐授课内容。而且,对教学的内容也做了详细的规定:首先,音乐学科与同类艺术学科的集合;其次,与其他各学科的结合。
现代音乐教育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同时也体现了一体化的现代化教育与国际发展形势相统一的局面。综合性学习是如今世界教育的一个特色功能,但是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主题的,比较提倡宣传综合学习的理念以及实施过程的综合。长期以来,音乐课程都是孤立的,与其他学科没有联系的,目前最重要的是能够实现一个真正的全面个性化的变化,产生一个完整的、个性的发展模式,培养出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的学生就是音乐学习的主要目的。
二、音乐学科的授课技巧
(一)将音乐和语言进行合理的组合
音乐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情感传达性,可以带动听者的情绪。比如,在对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进行“凝固的音乐”课程讲解时,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建筑的认识、了解及关心,来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到建筑所体现出的各种风格;在对五年级学生开展“汉字的乐趣”的授课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国汉字的认识、了解及关心,进而开展填字游戏、朗诵课文、说成语讲故事等来感受人物的声美、形美、意美等特点。
(二)现代教育信息化可以同音乐相结合
能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是学习活动中最大的乐趣。学生有了这种幸福感的满足,对今后新知识的学习会更加有动力,也会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艺术家”,这句话出自世界著名的画家毕加索之口。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就会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来描绘出自己所想到的事物。虽然有些学生所描绘出来的画面不贴切实际,但是有谁想到过几年后尤里卡所画的苹果梨就真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呢?老师过分的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的身上,这种做法非常错误,这不仅仅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抹杀了孩子们最最珍贵的想象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及技巧,引导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但是孩子们认为的事物及世界,要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
(三)注重音乐与艺术的结合
学校艺术教育的重点内容是音乐和艺术学科,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笔者认为艺术是流动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影像,两者是紧密相连的。美术学习作为小学教育的基本学科,就发挥了比较独特的作用。首先,这门课程对审美和道德进行了教育,其次,这门课程使得学生身体和精神得到了愉悦,是一门创作性的实践课程。在对学生讲授艺术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逐渐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表达自己心中的世界。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应该起到引导作用,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其他教学活动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授课,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去,让他们亲身体验生活中的美。有一句话这么说的:“生活中不缺少美,但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艺术老师成为学生前进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他们的路,指引他们前进。
(四)音乐同其他非艺术类课程综合起来进行授课
音乐是艺术门类中一个重要的学科,与广阔的文化领域之间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这也加大了音乐课程与其他非艺术类课程之间相互融合的可能性。比如在小学所学的各门课程中,音乐可以同数学、语文进行沟通(包括诗词、戏剧等);音乐中的音值、节奏等可以同数学课程中的数量关系进行结合讲解;音乐的节奏感、旋律美可以同体育课的广播操、韵律操相结合;音乐中相应的地方文化所包含的民族知识、地理知识、环境知识、风土人情知识等可以与科学、历史等课程进行结合等等,都使得音乐教学同这些非艺术类课程之间的联系有了很大的可能性。例如,在《小雨沙沙》的教学中,就可以进行多样化的授课。传统的授课方式最多是进行歌曲表演或是打击乐器,现如今可以对其进行改编创作,制定相应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表演,伴唱声部;学科综合进行古诗朗诵,儿歌朗诵,来欣赏雨中的景色,体会艺术家笔下的雨,欣赏学生通过观察以后自己画出的雨,也可以到网络中寻找其他有关雨的歌曲。其中就有很多是运用了非艺术类学科的综合。进而拓宽了老师的思路,开发了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音乐学科同其他非艺术类学科的结合,从表面上看各方面内容是相矛盾的,但实际上的本质问题是:习惯了的“学科次序”、传统的教学定势与开放、自主、内容丰富的新课标之间的矛盾。
(五)综合性材料的合理利用
对综合性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可以让音乐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更加热闹,因此,大部分老师在上公开课时非常喜欢使用大量的综合性材料,但结果导致占用了学生学唱的时间,往往导致适得其反。因此,老师们在选用综合性材料的时候要遵循少而精的标准,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要考虑到本学科的特点,以音乐为主要来开展教学。在挑选综合性材料时,进行详细的考虑,如果确定可用的,就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如果达不到效果的,就必须要放弃,还音乐以本位。
总而言之,倡导学科综合的目标是为了加大力度拓宽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而加大力度的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为把他们培养成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及建设者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玉龄.新课标下的教学新理念——音乐教学如何实施学科综合[J].音乐天地,2006,(08).
[2]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李丽妍.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技巧[N].辽宁师专学报,2013.
『贰』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
音乐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情景,培养学习兴趣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营造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小学生天生好玩、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总是喜欢通过肢体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教师应该培养孩子们表达的能力与胆量,让他们大胆的“说起来”、“动起来”、“跳起来”。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动脑,愉快的迈进音乐的殿堂,营造一个轻松而愉快的学习乐园,让孩子们不仅学到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春天音乐会》时,我首先把学生带进春天的意境中,让学生感受“春天”体验“春天”的美,充分感受春天带来的暖意,带来的笑声,聆听大自然的音乐,用耳朵、眼睛抓住春天的美好,在课前把音乐教室提前布置了以“春”为主题的场景,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充分被这美丽的环境所吸引,在开课之前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春天的氛围,积极参与讨论春天的种种趣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聆听优美的声,在《春天音乐会》去发掘春天的美。经过前面的体验,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角色,曲唱得异常动听。这个环节使全体学生在充满兴趣而愉快轻松的状态下,主动去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快乐。所以创造宽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这是引导孩子喜欢音乐课、对音乐课感兴趣的环境基础。2、抓住学生好奇心,创设感兴趣的音乐意境我们都知道好奇心是儿童十分宝贵的内在素质,他们天生就有对动听、悦耳音响的好奇心,成人司空见惯的现象,对儿童来说很可能完全是新鲜的。我们教师要通过良好的身体语言,动作语言、神态语言去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情景,在音乐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对音乐的美感与兴趣,让他们自然的参与体验,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形成良好的兴趣。在学唱曲《动物园》教学中,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我精心绘制图片及播放多媒体课件,太阳、小鸟、美丽的大树和各种动物头饰,教师在美妙的音乐伴奏下,以其生动而富于情感的语调,丰富的表情激发学生:“同学们,从我们学校开往森林王国的开心汽车马上就要出发了,”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此时,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美丽、神奇的大森林,许多动物在迎接他们,还有漂亮的蝴蝶姐姐翩翩起舞地飞出,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受着教师形象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他们完全沉浸在审美的情境之中。来自情感、视觉、动觉、想象等一切可感的审美因素,从各种渠道综合的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效果。通过前面环节的铺垫,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他们都竖起了小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去聆听和感受音乐所传递的美。通过这一教学片段,来自情感、视觉、动觉、想象等一切可感的审美因素被教师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地溶入到音乐意境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把音乐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引发学习兴趣传统教授音乐知识对学生来说枯燥、难记、易忘。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尤其是小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求知欲强的身心特点,在加深感情认识的基础上,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枯燥、抽象、难记、易忘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根据各种音乐知识的不同特点,编制一系列的小故事、顺口溜,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儿中充分调动学习兴趣。在教授四分音符时,我这样讲解:在奇妙的音乐王国里,一个名字叫四分音符的小姑娘唱最好听,大家都夸她,于是她骄傲了,也瞧不起小伙伴,后来大家因为她的骄傲都不理她了,于是她一个人一拍一拍的唱着单调的音。小伙伴给她编了一段顺口流:“四分音符太骄傲,伙伴朋友全不要,光杆司令一个音,只唱一拍哈哈笑。”这样学生通过故事和顺口溜能容易的记住四分音符的形状是光杆司令,时值是一拍。再如:顿音记可编顺口溜:“头戴三角帽,活泼又灵巧,唱得快而轻,短促又跳跃。”学生就可以记住顿音记是在一个音符头上顶着一个三角,演唱时短而又跳跃。渐强:渐强像只小喇叭,嘴巴越张口越大。渐弱:渐弱喇叭倒着拿,声音越来越小了。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讲述,加上老师在黑板上简单的勾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引入准确的音乐术语,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三、选择吸引学生入胜的教学方法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教师能否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制约着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英国教育家皮斯博曾说:“如果你想要儿童变成顺从而教条的人,就会采用注入的教学方法。而如果想要让他们地思考,并赋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你就应当采取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到富于活力与的音乐课堂中。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的教学中,。全班同学都笑了,不等教师提问,大家都纷纷举手,争先恐后的说:“乐曲热闹欢快的时候是他们在跳舞”、“音乐慢下来是他们在散步”……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再次聆听音乐,并在音乐中大胆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纷纷模仿玩具兵的样子,哼着旋律摇晃脑袋,还有的在模仿演奏乐器的样子……此次教学中,我不再采用欣赏课学生听老师讲的模式,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主的探究学习。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开动脑筋去体会、理解乐曲要表现的东西,这样既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乐曲的欢快,在愉悦的情绪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四、改革评价方法,激发学习兴趣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完一首新时,老师可以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来熟悉和巩固曲,小组竞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曲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竞赛前老师要求学生要认真聆听其他小组的演唱,并提供评分标准,让学生自己担任评委相互评议。然后引导他们从曲的情感、音准、速度、力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还评出一位最佳评论员。这样,学生在欢乐激烈的气氛中,不仅提高了音乐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知道了自己的优缺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在评价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音乐成绩的评定,大多数的老师都以一首或一个曲子来评定学生的音乐成绩,而这也必定要挫伤一些学生的积极性。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同特长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老师可以让学生组合,按教材内容选用唱、奏、跳等方式来进行表演,学生自己选出代表组成评委,分组进行比赛,在分组比赛后进行个人才艺表演。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学生对音乐考试的恐惧心理,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考核过程中同学们十分投入,课堂既轻松活泼又井然有序,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提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有重视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地、很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邀翔,驰骋。
『叁』 小学音乐课堂上的教学目标分类可以有几种
情感模式
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
1.参与—体验模式
“参与”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解决问题;“体验”是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① 理论基础:音乐美学理论、现代心理学理论是其理论基础.
②
教学目标:以审美体验为基础,以学生主动参与与直接体验音乐活动为主要形式,促进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协调发展,使学生身心和谐成长,陶冶心灵,确立健康的审美观.
③
操作程序:情感唤起——定向激趣阶段,情感深入——感知体验理解阶段,情感外化——创造阶段.情感唤起阶段,以爱美为特征,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情感深入,即感知体验理解阶段,以鉴赏美为特征,培养学生高尚健美的审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阶段,以创造美为特征,将内在的审美情感体验客观化、对象化、形式化.
④
实现条件:参与—体验模式的实现条件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为诸如何时让学生参与教学,以何种方式参与,如何有效利用参与活动等问题,都是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的.
⑤评价:第一,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注意力,增强音乐记忆力,最终达到终生热爱音乐的目的.第二,此模式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参与
(歌唱、演奏乐器、律动、表演、创造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发挥通感的作用,提高了学生感受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愿望与能力.第三,参与—体验模式能够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情感交流,培养发展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第四,该模式也有利于课内外结合,把音乐课堂延伸至课外、校外、家庭.第五,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每个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从中获得许多新鲜的感受,很受学生的欢迎.
2.情境—陶冶模式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审美人格,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① 理论基础:情知教学论、现代心理学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 “暗示教学理论”是其理论基础.
②
教学目标:通过情感、认知与行为的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陶冶、升华,身心协调成长,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③
操作程序:包括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几个步骤.创设情境阶段,根据教学目的,教师可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电化教育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情境体验阶段,可通过参与各种游戏、唱歌、听音乐、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在总结转化阶段中,教师要作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做到情理的统一,并使这些情感体验感受得以转化为理性认识.
④
实现条件:这一模式中教师是学生情感的 “激发者”和
“维持者”,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多种能力,并把音乐器材、教具、教学环境布置好.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一起进入角色,使情境更加入情入理,达到诱导学生的情感和促进学生认知的目的.
⑤
评价:这种在情境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由感受而动情,由动情而晓理,由晓理而实践.把认识与情感统一在同一情境中,充分利用认识过程的情感因素,与单纯感知相比,效果更好.
(二)行为模式
是以动作的和心智的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示范—模仿教学模式,行为—辅助教学模式等.
1.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①
理论基础: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是历史上最古老的,使人类经验得以产生和传递的基本模式之一,也是创造活动的基础.它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效地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技能学习着重与学生行为习惯的控制与培养.学习理论是技能学习的基本的理论基础,诸如动机理论、强化和反馈原则、主动练习原则、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原则、整体学习与部分学习原则、学习迁移原则等,都是技能学习应该遵循的.
②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表演技能.
③
操作程序:其操作程序是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定向阶段,以教师对技能的示范为有效的刺激,引起学生相应的行为反应,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成效地掌握技能的操作原理和程序.在参与性练习阶段中,由教师指导,学生经过模仿、纠正、重复、改进,形成正确的技能行为反应.自主练习阶段发生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动作或操作要领后,学生加大练习活动量,进行自主练习.迁移阶段是对模仿的进一步深化,指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动作与操作要领之后,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于新的学习或创造性的活动中,即形成了某种音乐能力.
④
实现条件:技能的形成主要是学生自己练习的结果,教师对教学的控制量相对较少.
『肆』 小学有专门上音乐课的教室,学校却让老师在平常班级里上,只有多媒体,请问这种音乐课上的意义在哪
根据问题内容,您应该是家长吧,您好!
首先您应该明白什么是小学音乐课,小学甚至初中、高的音乐课不是具体地教会在校学生如何弹奏乐器,更多的是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这算是德智体美劳的“美育”的教育内容吧。
如果您将音乐课误解成只是教孩子如何弹奏乐器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不要忘记:校外的兴趣班是做什么的,还有学校并不是万能的,乐器弹奏也并不是技能的义务普及。
音乐让人赏心悦目,并为大家带来听觉的享受。音乐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净化学生的心灵,树立崇高的理想。通过音乐来抒发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很多情绪得到释放。
至于有专门的音乐教室而选择在平常班级里上,一是要根据学校以及老师的课程安排,如果只是对音乐进行欣赏等理论性或阶段性的理论性学习,起码在现阶段,专门的音乐教室本就没有必要使用。
如果校内有音乐艺术生,那更能说得过去。
小学跟小学也不一样,有的人小学一年级,有的人小学六年级,他们的自制能力一样吗?注意力一样吗?懂得爱护并保护乐器以及其他的公共物品吗?如果期间出现物品损坏,谁来赔偿呢?如果损坏由多人共同导致,如何分别定损赔偿?
很多问题其实是应该需要家长去思考、去理解的,毕竟,当代环境下的教育有时候也不过是孩子与家长的互相抛弃吧?
那么,是学校、是老师发挥了中介作用,他们理应得到理解与尊重,而不是盲目的质疑与揣测!
回答完毕,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疑问,请追问,如满意,请采纳,谢谢!
『伍』 浅谈如何将地区音乐元素应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之中
现代教育十分强调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在课堂中的地位,尤其地区音乐是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权要组成部分,是经过时代相传被保留下来的,独具地域特色的音乐元素,不仅能够体现出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还能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价值观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将地区音乐元素与小学音乐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个独树一帜的音乐课堂。对如何将地区音乐——客家山歌、惠东民歌应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之中进行分析。
『陆』 音乐教育对小学生身心发展有哪些作用
音乐教育能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情操是指高尚的情感体验。音乐以美的音色、节奏、和声、旋律构成美的形象,所以能振奋 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音乐正是通过美的音响、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引起共鸣、美化心灵,使人身心愉悦,它以曲动人,以情感人,其感染 力是巨大的。
音乐教育道德情操智力发展身心健康
1 音乐教育对学生道德情操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音乐教育能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情操是指高尚的情 感体验。音乐以美的音色、节奏、和声、旋律构成美的形象,所 以能振奋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音乐正是通过美的音响、 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引起共鸣、美化心灵,使人身心愉悦,它 以曲动人,以情感人,其感染力是巨大的。
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方面起着 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知何时起,有许多的学者、作曲 家把一些标准的行为规范,理想的道德行为编成了童谣、谱 成了歌曲让孩子和学生们传唱,使学生的情感世界自然而然 的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 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 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 和理解,培养自身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音 乐艺术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欣赏者的心灵, 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塑造人的理想和健康人格。
2 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智能发展有促进作用
音乐能开发人的智力,这是符合大脑机能活动科学规律 的。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左半球具有语言、 计算等功能,是比较繁忙的半球;右半球具有音乐、绘画、空 间知觉等功能,是比较清闲的半球。人们一直把大脑的左半 球视为优势半球。《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形象地称左右半球为 “学术性左脑”和“创造性右脑”。左右脑均衡发展,功能互补, 才是人脑发挥其最大潜能的要点。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 育模式造成学生左脑超负荷,右脑则呈睡眠状态。音乐活动 的开展能够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因为熟悉 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要右脑的参与,而对音乐性 质及乐曲之间关系的理解中左脑则起着决定作用,尤其是音 乐技能训练的工具大部分都是双手协调活动促使左右半脑 的兴奋和思维,从而促进全脑的开发。
音乐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般的智能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和 分析判断能力等。学习音乐需要记住各种音符、节奏等,这自 然会锻练人的注意力、记忆力,而将无声无色的乐符演变成 生动的旋律,不仅需要学生手脑等的配合,更需要对音乐作 品的理解和领悟,直至对人生、精神和宇宙世界的认识和理 解,通过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人脑的抽像思维能力,能促进 人的想像力,有助于启迪、开发儿童的创造力。
3 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科学实践证实,音乐有益于身心健康。当悦耳的音乐通 过人的听觉传人大脑皮层以后,美丽的旋律能刺激并兴奋神 经系统,焕发人的精神,而随着感情的变化,能使人产生高尚 的情操和完美的品质,产生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促 使人身心和谐、情绪振奋、心情愉悦,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 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惫的作用。马克思曾说过: “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 楚。”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重视音乐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多 种途径,多种音乐氛围,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如我校组 织的舞蹈、合唱兴趣小组,通过舞蹈训练,可以增强他们的体 质,促进学生的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的生理机 能发育,加快身体新陈代谢,使他们的肌体不断地生长发育, 随着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学生身心都得到愉悦和锻炼。 另外,练习歌唱时,做平缓的胸腹深呼吸运动,能锻炼肺活 量,对心、肺都有保健和按摩作用。尤其是大合唱,美丽的歌 声,使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不仅能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 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更能锻炼学生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体魄。
4 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审美情趣是人的全部情趣的核心,音乐美能使人的多种 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它能培养人丰富的情感、积极勇敢的创 造力、把握事物本质的思维能力及大胆的联想和想象力,它 使人们获得趋向美好事物、排斥丑恶事物的心理定势,培养 人们良好的性格品质,使人们逐步达到自觉地、自由地运用 美的规律去创造客观事物,改造人自身,在真善美中达到高 度统一。
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通过美的 音色、美的节奏、美的和声、美的旋律构成美的艺术形象和对 音乐作品(健康向上的)的演唱、演奏、欣赏等教学活动,把学 生带进一个真善美的艺术天地,使人们接受审美教育的熏 陶,激发其情感,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完善人格的构 建和提高整体素质,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机组 成部分,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造就一代新人具有 重要作用
『柒』 谈谈为什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聆听,欣赏与表现活动
音乐欣赏主要是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验蕴含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所吸引,并通过参与、体验、表现和创造活动与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陶冶性情,完善人格。美国音乐教育家默塞尔与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
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对欣赏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表现形式整体把握,去快乐地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难题!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我通过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创造”的教学模式,优化欣赏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尝试了以下一些浅显的做法。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
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安静聆听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学生逐步增加对各种音乐要素的敏感反应以及各种音乐要素相互作用后产生的艺术表现力,仔细聆听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安静的聆听音乐,发现和挖掘音乐中的音乐要素,在分析处理乐曲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表现要素上下工夫,注意因材施教,并渗透于各个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亲身感受音乐的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技能,这一点是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
二、聆听音乐,让学生自由地“画”
音乐欣赏课不一定只坐在那儿听,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动起来。学科综合是一个让学生动起来很有效的办法,正如音乐新课标所说:“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把握好“度”让它更有效地为音乐欣赏课服务。在我给学生欣赏一段音乐时,会让学生边听边用相应的图示表现出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地画出适合音乐情感的线条、图像、色块等等,这种教学方式有其独特的审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师讲述给学生音乐的内涵以及情感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喜爱,也更能说明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乐曲的理解。
三、激励学生充分地“演”
音乐和舞蹈是擅长抒情的艺术,舞蹈在创作表演过程中总是离不开音乐的。舞蹈通过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形象、情绪、旋律等,它具有可视性,能更直观地被人感知,能更形象地解释音乐,使人更容易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从而达到欣赏、感知音乐的目的。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在欣赏乐曲后,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通过动来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美感。例如,在欣赏《打字机》时,请学生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模仿各种各样的打字动作,来表现乐曲的节奏,在用打击乐来表现乐曲速度的快慢。还可以结合故事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进行情节性的故事表演。在欣赏《鸭子拌嘴》过程中,当学生知道乐曲分四部分:清晨出窝、鸭子拌嘴、鸭妈妈劝架
、友好回家,老师提问:“根据这四个情节,怎样表演?”学生说:“老师扮演鸭妈妈,两个小朋友扮演拌嘴的小鸭。”然后集体逐段讨论,逐段表演。接着,请小朋友以三人为一组分配角色、戴上头饰。音乐一起,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而我由感而起:面向全体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表现力。再如《胡桃夹子》,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音乐主题,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走进音乐,喜爱音乐。全身心地投入在感受和体验的音乐表演氛围中。
四、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巧妙地运用于教学中
音乐欣赏课,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通过聆听去辨别、去感悟、去想象,通过眼睛去发现、去寻找、去进行创造性体验。这种让学生既看得开心又听得过瘾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若运用得巧妙,是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如《西洋管弦乐器组中的木管乐器组》一课,知识性和欣赏性都很强,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大了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采用了多媒体电教手段:将木管乐器组的乐器变成了四兄弟,它们一个一个地出现在电视画面上介绍自己,它们一会儿说,一会儿“唱”,一会儿又拥抱在一起“合唱”,孩子们的眼睛和耳朵都忙坏了。可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影响力之大。
总之,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老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积极引导,寻求最恰当的教学途径,优化音乐课堂结构,全面提高音乐素质,使学生具有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音乐欣赏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如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更快地融入体验音乐的情绪,发挥想象的空间,能说则说,能舞则舞,能奏则奏……充分发挥学生专长,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欣赏课的小主人,是我们每位音乐老师都值得深思并努力去探讨的课题。
『捌』 如何发挥多媒体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对音乐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在给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带来冲击与变化的同时,也为音乐教师打开了一条音乐教学改革的新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启示下,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各教学领域不可缺少的部分,多媒体课件以其画面丰富、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等特点,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音乐课堂里,其优越性更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得到大量运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而这些误区的存在在客观上已经开始影响它正确运用的方向,制约其进一步、深层次的发展。多媒体仅仅是教学活动中工具和手段,教师必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出发,不能“画蛇添足”为了使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我们对待音乐课堂中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就像一首歌里唱得那样“想说爱你不容易”。要认真研究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课件,让它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在解决重点问题和对待难点问题的突破中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如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关系简单化,难以想象的问题直观化。在一次专题活动中,我听到了关于对多媒体教学的另一种评价:这是一次优质课评比。几乎每一堂比赛课都用上了多媒体电教手段,这无疑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了辅助、丰富和深化的作用。但在这些课上,我看到不少老师忙于操作电脑而缺乏了与学生的合作交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课前设置好的一幅幅画上、一个个程序之中,教学的灵活性显得不够。这是否走进了误区?这是否有滥用多媒体的倾向?多媒体虽然可以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可以用具象来表示抽象,但是多媒体也可能剥夺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从而造成学生更大的依赖。透过这些现像,我就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 —、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 根据音乐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要求,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是音乐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从音乐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是音乐教师所必需的素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广泛地使用,多媒体运用能力必将与学科运用能力相整合,将音乐学习和音乐教学同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有利于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为师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提供了条件和环境,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能力,因此有利于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将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多媒体技术为实现新的音乐学习目标提供了便利工具,为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打开了大门,帮助学生组织、建构和完成多项音乐学习任务,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其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向多方式、多途径发展,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获取音乐知识,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或信息,网络在计算机室或家中等场所朝进行个别化学习。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其中最突出的是它的机械性。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讲究以情动人,因而它需要音乐教师的情绪投入,并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在活动中表露的情感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胜任的。 二、处理好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 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必然在教学领域里提出很多新的课题。在新的形势下作为教师必须保持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重塑自我,努力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超越技术因素,提高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和水平,进入教学艺术境界。这样,我们才能跟得上形势的发展,在教学领域里继续发挥能工巧匠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种过分夸大多媒体的作用的倾向,甚至认为教学机器可以替代教师的工作。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论调。现代化教学媒体,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只要积极主动去学习,人是能够掌握任何工具的。而教学机器是不可能替代教师的工作的,这是因为: (一)、现代教学媒体必须依靠教师精心设计,操作,才能发挥它的效能。例如:一年级的欣赏曲目《玩具兵进行曲》。全曲分为了三个片段,分别描述玩具兵在“游行”、“玩耍”、“回家”。虽然三个段落的音乐,无论是节奏感的表达还是音乐形象的描绘都很形象、生动。可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让他们光听是不可能听懂的。于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在听片段音乐的过程中,我分别为这段音乐配上相应内容的vcd画面,使他们对曲子内容的认识就在听与看中完成。就这样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音乐形象感受了音乐的内涵。在理解了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再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进一步表现音乐的内容,就会轻而易举了。(二)、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人格影响,情感的教育是任何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刘德昌老师强调:“要适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师不要忘记自身教学能力的体现,不要完全借助音响;教师教学语言在逐步散色,脱离了与学生交流情感的过程。”国外有位心理学家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到一个公式:信息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师生对话很有必要,人—机对话代替不了人—人对话。作为情感教育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比如:在教授五年级第九册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学生对歌曲旋律也许略知一二,但对于歌中唱到的人和景就不太了解了。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于是我将台湾的地理﹑风土人情及澎湖湾的美丽风光等录象资料做进了课件,让学生通过最直观的画面了解宝岛台湾的人与景,并且结合教师精心组织的语言导入本课课题。在让学生欣赏澎湖湾风光的时候,我将《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曲进行声情并茂的现场范唱,而不是让他们听磁带里的范唱。当时,我发现同学们似乎被老师有感情的范唱感染,也都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基于这是一首来自台湾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了解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热爱祖国,为祖国大一统事业祝福!我让学生也谈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从现在就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为祖国统一事业作出贡献。”……看着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豪情壮语,我也被感动了。最后全体师生共同唱响《我的中国心》结束课堂,课堂顿时被浓浓的爱国情包围着,每个人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静。三.分辨主体与辅助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只能起辅助教师教学的作用,而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著名教育家刘德昌老师也曾告之我们:“教师应当把握住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只作为音乐课堂的辅助工具,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就象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便能提高教学效益,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反之,如果使用不当,喧宾夺主,也会冲淡音乐教学本身,甚至影响和降低教学质量。例如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教师上课不停地按键边放边讲,成了一个“解说员”这不仅以计算机的思路限制和取代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人成了机器的奴隶,而且改变了音乐教学作为人文课程的学科性质,师生间和谐的人性关系被冰冷的人机关系所取代。1、教学中不能为直观而直观,为教学媒体而教学媒体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突出音乐性,不搞“花架子”,更不可喧宾夺主。使用多媒体要服从教学实际需要,这样才有利于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学生学习音乐的感觉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课前,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探究热情,逐渐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让学生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音乐不同于文学作品,可以通过语言文学来叙述。它的形象述离模糊,学生难以掌握,教师可以根据儿童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运用计算机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创造性地把一些音乐形象制成多媒体课件,多项结合,在课堂中创设一种具体形象的情境。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欲望。在欣赏《国歌》时,我配以天安门前升旗仪式和运动健儿夺金牌时的精彩片断,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多媒体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同身受。不仅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音乐形象,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诱发了他们对音乐这门学科的兴趣。在讲一年级《音的强弱》时运用课件展示各种不同的声响,有小动物的叫声、有自然界的声音、还有小朋友唱歌的声音,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并且使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这一难点。(2)、节时省力,化解难点。心里学研究表明:处于抑制状态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学是音乐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往往教授一个简单的读谱知识,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容易出现理解偏差,不到位,甚至思维阻滞的现象。此时,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变得直观具体。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性认识,让他们在对新鲜事物的尝试中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实践在音符的认识中,我设计了一个动画游戏。把五线谱设计成一个大楼房。小音符变成一个个可受的小卡通,让学生利用鼠标的点击和拖动来为小音符找家。如果拖放正确小音符便会对学生说谢谢。如果不对,小音符就会滑落原处。学生们被这个游戏深深吸引了。在游戏中,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每个音符的位置、音名和唱名。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乐器简介教学五一节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认识并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色和开头结构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播放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断,然后利用电脑将每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开头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辩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地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作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欣赏审美、怡情悦心。“美感仿佛可以摸得着”是艺术鉴赏的佳境,音乐欣赏是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限于儿童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学生的经验有限,无法独立地去理解一部音乐作品。必须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引导。然而,有的教师千篇一律空口说教,挫折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把视听结合起来,把美妙的音乐与动的图像联系在一起,辅以儿童化语言的讲解,以直观的视听效果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地引发心灵的古籍和情感的菜鸣,从而达到对音乐作品深层的理解与感悟。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欣赏《四小天鹅舞曲》时,我录制了CD片《中外舞蹈》中的四小天鹅舞蹈和《世界风光》中的天鹅的片断。让学生结合舞蹈和画面欣赏该曲。孩子们直观地理解到乐曲美,在音乐欣赏中视听结合也要因时制宜,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在一堂公开课上,有位老师给学生欣赏了乐曲组合《可爱的动物》。在欣赏时,每段音乐这个老师都配上了一种动物的动画。我觉得这种设计限制了孩子的思维。音乐是一种模糊的艺术,同样的一部作品,每个人对它有着不同的理解,乐曲组合中有一段的音乐活泼、有跳跃感,同学们就有可能理解成不同的小动物,比如:小松鼠、梅花鹿、兔子……,可老师一开始就用小白兔的动画来固定了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没有了想象的余地。(4)、开阔视野,激发创造。在当今的教育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被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展他们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音乐以他独特魅力,成了最好的桥梁,在音乐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形式,营造信息场。多渠道地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不仅能丰富学习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张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材第一册歌曲《火车开了》这一课里,我设计的课件,课件中有好几个火车开动的动画,有火车从远到近的,火车从启动到飞奔的,火车钻山洞的……,当用鼠标点击后,动画的播放是无声的。我启发学生:“这个动画缺少什么呀?”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声音“。我便说:”那有哪位小朋友能为它配上声音呢?“同学们特别兴奋,开始互相讲座积极地开始脑筋,不一会儿,学生们就利用节奏速度与力度的变化来表现火车开支时不同情景。这样孩子们不仅很快的掌握了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而且还让他们有了一种成就感。这就需要教师预先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确定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目的、方法,来达到辅助教学,获得实效的最终目的。2、精心准备,做好课前的检查工作。这无疑也是保障课堂实效的有效举措之一。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就应该把怎样运用教学媒体列入必要的内容,精心计划,精心准备。在我们的教案中应体现出多媒体使用的程序与方式。在课前应检查设备有无障碍。所用教学媒体软件,必须事先看一遍听一遍,以免临时出问题,分散学生注意力,浪费宝贵的时间。 3、在上课时,做好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工作,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必须研究的对象上去。哪些时候应提出问题,哪些问题应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环节应提醒学生注意,都要井然有序。使用多媒体,一定要选择最佳时机,以保证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时,我首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作者、作品、创作时间,然后介绍单簧管、大管两种乐器的特点,听单簧管和大管吹奏的小兔和乌龟的音乐主题。在分别介绍单簧管和大管时只出现的单一的画面,在要求学生进行比较时再同时出示,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学生的好奇心强,注意力常常会转移到屏幕上,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情感体验之中,所以,我在讲解的时候都把动画设置在停止状态,以便于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四、认清优势与局限的关系 选择制作多媒体时要从多种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那些符合教学上实用,内容上正确,形式上美观,制作上经济,手法上创新等要求的多媒体,以实现整体优化的目标。 比如,第三册“音的高低”一课,学生最容易把声音的大小和音的高低混淆起来。在教学中,我就把“音的高低”概念讲解交给了《音乐殿堂》来完成。软件中有一个活泼有趣的卡通小精灵,就是他带领孩子们畅游音乐的宫殿。打开“知识的宫殿”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间布置得较为凌乱的卡通房间,小精灵告诉我们:这间屋子里放的都是与音乐有关的物品。根据上课内容的需要,点击了放在暖炉上的一个娃娃,这是娃娃一边向上跳,一边讲解什么样的音是高音,并用女声尖叫声为例子,既生动又形象:点击了放在暖炉下的一个娃娃,他一边向下跳,一边讲解,并以大提琴浑厚的低音效果来示范。学生在学习时有如看动画片,兴致十分高。演示结束后,学生能很快并且准确回答“高音”与“低音”的概念。优秀的媒体教学作品不仅需要优秀的教学设计,更需要优秀的二维动画片、三维形象美工制作人员,需要高配置的电脑与大型制作软件。可以这样说:需要各种非常专业的人士共同参与。由于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基层学校无法实现大家理想中课件的各种表达形式。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考察市场上已有的教育软件着手,认清优势和局限的关系,将其对学习活动极具价值的部分引入教学活动,各取所长,整体优化。 参考文献: ⑴《音乐课程标准》 ⑵《中小学音乐教育》 ⑶《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 ⑷《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何工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0年
『玖』 小学音乐课堂上除了唱歌还可以干什么
找了另外一位小学音乐老师的经验,在这里与你分享,希望能帮助你解决问题。
音乐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上音乐课时,老师正在认真地介绍:“2/4拍的含义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每小节……”但有些学生却心不在焉;上音乐课时,学生在乱七八糟地大声唱歌,老师急得直喊“停! 停! ”但学生却毫无反应,仍然我行我素地放歌课堂;上音乐课时,老师正在弹奏钢琴,大部分学生唱着歌曲,但有些学生却打闹、嬉戏、追跑起来,对此老师立刻停止上课,大声呵斥这些学生,一“吼”就是十分钟……
这些情况都是课堂纪律的管理问题。一堂顺利的课,需要良好的纪律做前提;课时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良好的纪律做支撑。若缺少了纪律,课堂就会如同道路上没有了信号灯和交警一样,秩序混乱。所以,我认为,音乐学科课堂纪律的管理,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
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加强音乐课堂纪律的管理问题。
一、激发兴趣
在音乐课堂上, 学生的不遵守纪律是其学习失败的主要原因,除了自制力差外,便是他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没有兴趣便不能专心,不能踏实,就会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让人把精力集中到一点,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说:“其力量好比炸药, 立即可以把障碍物炸得干干净净。”这就需要老师刻苦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把自己的课上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融入到课堂里。这样,学生就会很少出现纪律问题了。如在学习渐强、渐弱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一组马车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的图片,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图片配音,由此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学生选用了双响筒、圆舞板,在马车驶远时打击乐器的声音越来越轻, 在马车驶近时打击乐器的声音越来越响。之后我请学生上黑板用符号来表示。学生用了▁▂▃▄ ▄{▂▁、→ ←等符号表示,这时我再出示渐强和渐弱两个记号, 让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新的知识。像这样用画面、游戏创设的情景, 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在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违反课堂纪律,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对症下药
当前,有些音乐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了“钢琴曲代替命令”的方法,效果很好。在这一训练过程中,教师不必大声地喊叫“坐好、不要说话、起立、停下来……”口令,只需要弹奏相应的钢琴小曲片断,从而既能培养学生的听觉,又能营造浓郁的音乐氛围。但同时我们还认识到:班级中的学生是有个性的人,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用简单、统一的方式对待他们,而应当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1.给暗示
在学生集体演唱歌曲,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在随便说话、没有聆听或未参与其中时,__________教师不用立即停下课来,可以走到该生近前, 轻轻用手碰一碰他(她) 的肩膀, 或用眼神示意他(她),或朝他(她)微微点点头,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注意到自己了,但又维护了自己的面子,没有当众批评自己。
2.找优点
不论对哪个学生,教师都要善于从他们的身上找优点,并且应当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尤其是对待顽皮的孩子,教师更要通过找优点,激励他们在其他不足方面的进步。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观察那些不守纪律的学生,找到他身上哪怕是最小的一个优点,先进行大力的表扬:“××同学,今天你唱歌时声音特别响亮,老师都被你的歌声打动了! 来,同学们,让我们大家都为××同学鼓鼓掌好吗? ”在全班同学的掌声中, 受表扬的小朋友肯定会喜滋滋的, 接着再对他提出要求:“希望你能继续努力,坐在小板凳上不随便乱动,不打扰别人,这样你会获得大家更多的掌声! 好吗? ”听到这样的话,这位学生会立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它。
3.拉勾勾
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先和个别经常不守纪律的学生约定好:“今天上课时, 只要你有好的表现, 老师就会在全班表扬你! 比如说:你坐端正了,老师会表扬你;你没有随便讲话,老师也会表扬你;你唱歌认真了,老师还会表扬你……同时请你自己记住了,老师上课时表扬了你几次,下课时你就可以到老师这里来领几颗五角星做奖励! ”说完再和小朋友伸手拉勾勾相互做保证。这样做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对上音乐课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兴趣。
4.阳光评价
阳光评价就是针对学生上课的优缺点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鼓励性的、带有期望性的、公开的、公正性的。教师们可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我们在第一次大声批评不守纪律的学生时,学生可能会立刻安静下来,但当我们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地大声批评时,学生可能就不再那么畏惧了,而老师必须拿出更大的气力来提高声音、声调,以停止学生不守纪律的行为。如此一来,这种方法就会渐渐失效。因此我认为,应当适度地使用惩罚,过程应有一定的“坡度”。例如,我们如果采用在课堂上给小组加星、扣星的方法时,当发现有一个学生不守纪律时,教师就可以先说明:“××小组,你们有一个组员不守纪律了,所以整个小组要被扣除一颗五角星! ”同时用目光提醒那个不守纪律的学生。如果该同学还是我行我素,依旧不守纪律,教师就可以采用点名批评的方式,并指出错在哪里。假如该名同学还是不理不睬,教师不必为批评该生而停下课来,可以在课后用谈心、鼓励、与家长沟通等方法解决。
三、寻找幽默
“笑”表示喜欢、接纳、亲和。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面部表情比教师的服饰更为重要。一把钥匙开启一把锁,微笑则是一把开启心扉的“万能钥匙”。幽默的语言、善意的玩笑都是很好的调剂品。课堂上多给学生一点微笑,创设一个愉快的教学环境, 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师生之间的距离近了,心自然就靠拢了,而心情愉悦了,学起音乐来就会更投入,思想便不会开小差,思想不开小差,纪律自然也就好了。
四、加强修养
课堂的纪律也跟老师的情绪有关。教师的工作辛苦而繁琐,小学音乐教师不仅仅要完成一周数十节的课时,还要承担学校的各种艺术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的指导工作,因而,在从教过程中就无法避免心情不佳、身心疲惫的情形发生,很自然在教学中思想会不集中, 那么学生肯定也会间接感受到教师的情绪而变得上课不专心。所以,教师应当加强个人的修养,深知控制自己情绪的重要性,运用好自己的教育智慧,调整好自身的情绪。
总之,纪律是上好一堂课的有效保证,一堂既轻松又愉快的音乐课,往往让学生陶醉,乐在其中,因此,有良好的课堂氛围,是音乐课成功的基础,也是一个音乐老师成功的基础。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