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生古诗竞赛题和答案
一、 读诗句,猜猜谜。(4分)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猜一建筑材料(石灰)
2、“一朵芙蓉顶上栽,彩衣不用剪刀裁。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唱千门万户开。” 猜一动物(公鸡)
二、请与古人对诗句。 (20分)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
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7、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8、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1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三、填空(66分)
1.在《登鹳鹤楼》、《江上渔者》、《望庐山瀑布》、《塞下曲》这五首诗中,描写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诗句是(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诗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的诗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箭法高超”的诗句是(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 我们平时常说“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请问,这句名言出自于英国的哪位作家?(C )
A雨果 B拜论 C雪莱 D普斯金
3、 李白的诗风是(C)
A、沉郁、雄浑 B、豪迈、奔放 C、通俗、易懂 D、狂傲,不训
4、 我国第一个女诗人是(C)
A李清照B朱淑真C蔡文姬
5、 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选自曾被称为唐绝句“压卷之作”的诗中:(2)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在;
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A)
A.琵琶 B.古筝 C.扬琴
7.《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请问,“箜篌”是什么乐器:(A)
A.拨弦乐器 B.击弦乐器
8.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A)
A.《木兰辞》 B.《长恨歌》 C.《琵琶行》
9.沧浪亭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集自哪两人的诗句?(A)
A.苏舜钦、欧阳修 B.苏舜钦、苏 轼
C.苏 轼、欧阳修
10.反映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D)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D.“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1.李白诗云:“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这里咏叹的古都是:(C)
A.西安 B.洛阳 C.南京 D.杭州
1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2)伤悲(3)忧伤
13.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 (3)似曾相识燕归来
14.《七步诗》的作者是(1)。(1)曹植 (2)曹丕 (3)曹操
1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
(1)阴山 (2)边关 (3)燕山
16.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3)。
(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
17.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
1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
1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1)”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 (3)汗清
20.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
(1)因为 (2)坐下 (3)座位
21.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
(1)多少楼台烟波中 (2)多少楼台风雨中 (3)多少楼台烟雨中
2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
(1)王维 (2)王之涣 (3)王勃
23.《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
(1)张养浩 (2)马致远 (3)元好问
2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
25.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3)。
(1)春色 (2)梨花 (3)雪景
2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3)的《无题》。
(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
27.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2)。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
28.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1)的词句。
(1)岳飞 (2)辛弃疾 (3)陆游
29.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2)。
(1)红色 (2)花 (3)树叶
30. “海上生明月,(3)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 (2)天下 (3)天涯
31.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1)的《别董大》。
(1)高适 (2)岑参 (3)王昌龄
32.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2)。
(1)李延年 (2)李龟年 (3)崔九
33. “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3)的诗句。
(1)李煜、柳永 (2)柳永、李清照 (3)李煜、李商隐
四.古诗应用题(18分)
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5.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6.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7.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 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8、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9、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2.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的练习题及答案-20道左右
一、数字宫
请在下列诗句中填上恰当的数字。试一试看看自己能不能背诵出诗句所在的整首诗,并说出诗歌的作者和朝代。
春种( )粒粟
( )月春风似剪刀
白发( )千丈
人间( )月芳菲尽
轻烟散入( )候家
毕竟西湖( )月中
( )( )颗星天外
( )曲黄河万里沙
南朝四百八( )寺
( )山鸟飞绝
( )径人踪灭
二、七彩虹
绚丽的色彩能给诗歌带来一种独特的美。请把表示颜色的词填在下列诗句中,然后读一读,想像一下,诗歌所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万( )千( )总是春
春来江水( )如( )
两只( )鹂鸣( )柳
一行( )鹭上( )天
( )玉妆成一树高
( )云翻墨未遮山
( )雨跳珠乱入船
三、走四方
我们的祖国拥有壮丽的山河,历史悠久的名城,作为一个中国小学生,我们为之骄傲,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
1、大山名湖
( )( )中断( )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相看两不厌,只有( )( )( )。
欲把( )( )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遥望( )( )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不识( )(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 )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2、名城掠影
请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地名。你对这些城市有所了解吗?有些历史名城今天的名字叫什么?你知道吗?你了解这些名城的历史文化和人物吗?
烟花三月下( )( )
( )( )城外寒山寺
朝辞( )( )彩云间,千里( )( )一日还。
花重( )( )城
( )( )瓜洲一水间
西北望( )( ),可怜无数山。
( )( )朝雨挹轻尘
( )( )亲友如相问
但使( )( )飞将在
直把杭州当( )( )
便下( )( )向洛阳
四、动物乐园
1、飞鸟集
两个( )( )鸣翠柳,一行( )( )上青天。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 )
自在( )( )恰恰啼
只吹得水尽( )飞罢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 )( )
泥融飞( )( )
沙暖睡( )( )
旧时王谢堂前( )
因思杜陵梦,( )( )满回塘
2、昆虫记
轻罗小扇拍流( )
流连戏( )时时舞
意欲捕鸣( )
唯有( )( )( )( )飞
3、取鱼乐
但爱( )鱼美
桃花流水( )鱼肥
怕得( )惊不应人
正是( )( )欲上时
4、哺乳动物
风吹草低见( )( )
牧童骑黄( )
两岸( )声啼不住
万( )齐喑究可哀
五、佳节令
爆竹声中一( )( )
( )( )时节雨纷纷
( )( )东风御柳斜
待到( )( )日
六、明月歌
野旷天低树,江清( )近人
举头望明( ),低头思故乡
小时不识( ),呼作白玉盘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 )
大漠沙如雪,燕山( )似钩
深林人不知,明( )来相照
(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 )似弓
七、植物园
拂堤( )( )醉春烟
两个黄鹂鸣翠( )
停车坐爱( )林晚
遍插( )( )少一人
( )下问童子
入( )万竿斜
也傍( )阴学种瓜 ( )
( )满地( )芽短
八、群芳谱
山寺( )( )始盛开
一支( )( )出墙来
墙角数枝( )
千树万树( )( )开
飞入( )( )无处寻
映日( )( )别样红
还来就( )( )
九、百花园
( )溪三日( )花雨
沾衣欲湿( )花雨
满架( )( )一院香
四月带花移( )( )
空见朱门锁( )( ) ( )花雪白
( )花黄 ( )花榆荚无才思
( )花香里说丰年
不是花中偏爱( )
一树寒( )白玉条
十、哲理诗
请根据下列情境填上恰当的,蕴含哲理的诗句。
1、爸爸妈妈在书房里贴上一副对联( ),( ),对我说,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之后就会后悔不已。
2、周恩来在皖南事变(这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同学们可以自己查资料或是询问父母了解一下。)发生之后,写下“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句话是引用了( ),( )这两句诗而来的。
3、餐厅里的墙壁上可以贴上( )( )这两句诗,告诉同学们要珍惜粮食。
4、当我们取得成绩时,不能骄傲,因为( )(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5、我们时常感叹时光美好而又流逝得太快了,不禁吟到( )( )。
6、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含有一样哲理的苏轼的诗句是( ),( )。
十一、辨人物
你知道下列诗句括号中的字词具体指的是哪个人吗?
江晚正愁( ),山深闻鹧鸪。
醉卧沙场( )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 )。
落花时节又逢( )。
晨起动征铎,( )行悲故乡。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 )从何处来。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 )楚山孤。
( )( )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 )。
却看( )( )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 )(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 )( )。
3. 初中古诗赏析题及答案(课外)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
上片写秋凉情景。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下片写重九感怀。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下片写的是结果。
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
设问手法也是词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之一。明茅映在《词的》中说:人们“但知传诵结语(指“人比黄花瘦”句),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这话是很有见地的。“莫道”一句,实际上可以与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句相媲美。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
元伊士珍《琅环记》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的生活体验不是一般文人所能体验得了的;他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技巧,也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词里出现的那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也正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因为这一形象是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阶层的产物。
所以,今天我们在欣赏时,主要借鉴她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法。千万不要成了“爱上层楼”者,到时还要“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愿读者诸君莫道不受用,金榜题名时,你比我高兴。
4. 古诗鉴赏题题目和答案
10★★三江小渡 杨万里复
【制作者】 宋 杨万里
【原文】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解】将:行,流过。
【译文】溪水流过桥后就不再回来,小船还得靠短篙撑开。交情就是要像山溪渡那样恒久不变,不管风吹浪打永远还在。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突出友情的恒久不变。此外,运用比喻,直接把“交情”比做“山溪渡”,借自然界的“风波”象征社会风浪,从而突出了诗的主旨。
【阅读训练】
1、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全诗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先判断,再分别结合原诗作答。)
2、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我们的友情将像这山溪渡一样经得起社会风云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