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
一、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地位、内涵
课堂教学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校实施人才培养的最主要的途径。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也就成了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内容:扎实的学科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理论素养,开阔的实践视野,新教师缺的是教学经验和实践的积累。其具体包括:会备课、会上课、会设计练习、会辅导学生、会考试评价等等。这种教学能力由下列专业素养组成:观念(包括质量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知识(包括学科功底、教学心理学常识)、技能(包括教学组织、表达、板书、现代教学技术)、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控制、反思、研究能力)、规范(包括师德修养、敬业精神、学术规范、言行)。
二、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必要性
(一)课堂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
1、课堂有最大的时间权重———占学生在校活动时间的比例最大。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显然,学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场所。然而,学生在校活动的全部时间里,课堂教学的活动时间又是最多的。学生每周五天在校学习,除个别的校外活动外,几乎全部都是班级授课,所以,如果说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话,那么课堂教学则是主导作用的 “中坚”。
2、课堂有最高的价值效用———育人的素质水平质量最高。
教育的最高价值在于更多、更快地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但无论哪路精英,都必须有坚实而全面的基础。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上看,课堂上完成的教学任务,是任何其他教学形式取代不了的。
中小学的班级授课是国家指令性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比,前者不仅课时数量多,而且内容广。课堂教学的内容能从自然到社会,从生理到心理,从理论到实践,丰富多彩,五花八门。它是学生的知识源泉、智慧源泉。因此,它能教会学生最全面、最系统的科学知识和生存能力。
3、课堂有科学的课程设置———各学科搭配组合科学。
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文科、理科的设置与比例,室内、室外的活动设置与比例都是经过科学论证而确定的。现行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构成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甚至包括脑科学在内的合理格局,形成了最佳组合。众所周知,这些课程的完成,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课堂教学。虽然各学科教学相对独立,但课堂教学毕竟是多科并进的。也就是说,每一周的课,每一天的课,文理两大类学科是相互交替进行的,或者说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每一个方面素质的提高,都是通过各类课程完成的。从这层意义上讲,课堂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中心,也是各学科教师对学生施教的 “团体赛”的中心。
4、课堂教学有默契的学段衔接———学生素质发展具有连续性。
课堂教学的排列是有序的。它是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而循序渐进的。各个学科是这样,各个学年段也是如此。例如,一年级有自己的训练内容和教学目的。那么,到了二年级,也有自己的训练内容和教学目的,只不过是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要求不同。从一年级到二年级也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次跨度很大的阶段性飞跃。因此,从这个层面来看,课堂是学生素质连续发展的中心,也是各年级教师对学生施教的 “接力赛”的中心。
5、课堂有良好的内外条件———营造了专业性的教育环境。
课堂教学有其自己的优势,突出地表现在它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容易形成一种学习的意识,知道应当如何去接受学习或发现学习,容易体验学习成功后的喜悦。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术业有专攻”,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更是这一环境的主体。这是课堂教学最重要、最关键的内部条件。他们有道德,有学识,有高深的专业性知识。他们还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水平,不仅懂得教什么,而且知道怎么教;不仅能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这一优势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反映最突出。
6、课堂有丰富的教学容量———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课堂上的学习除了让学生自我摄取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在能力、智力、非智力、品格等方面得到整合发展。换句话说,新课程不是“知识本位”教学,而是 “人格本位”教学。新课程还要求,每节课的教学容量达到最高水平,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这一要求,只有课堂教学才能做到。
7、课堂教学有强大的推进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动力强劲。
教育的本质功能在于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活动都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但动力最大的则是课堂教学。因为它能集社会性素质、心理素质于一体,高强度地推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师、教学条件、教学过程等都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针对性设计的,全部教学都是按照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遵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快速地推进学生发展的。显然,对学生发展推进动力最大的、最有效的,非课堂教学莫属。
(二)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
社会现实清晰地表现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明显差异,什么原因所至?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师德方面的,有智能方面的,有非智能方面的等等,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们之间的教学能力水平不同。教学能力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它在教师能力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
1、教学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工具———决定课堂教学质量水平。
教学有任务,学生要发展,谁来完成这项工作?毋庸置疑的答案是教师。教师凭什么?凭教师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一节课,从课的导入及运用教师的教学导入能力开始,到课的终结及运用教师的教学终结能力结束,都必须是在教学能力的作用下完成。换句话说,全部教学过程完全是在教师教学能力的控制下进行的。因此,它是表面的、唯一的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工具。这一工具是与学生 “短兵相接”的直接 “武器”,它决定了 “解决战斗”的时间和胜负。如果“武器”精良,那么,就会 “三下五除二”,“快刀斩乱麻”;如果 “武器”不好,那么,就会 “恋战沙场”,“久攻不下”。所以说,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了整个教学质量。
2、教学能力是教师各种素质水平的集中表现———决定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教学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教师的许多素质都有密切关系。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其他素质水平的反映。比如,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水平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想素质水平;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水平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论素质水平;教师的整合教学能力水平反映了教师的知识结构素质水平等等。因此,教学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
3、教学能力是教师的职业能力———反映教师的本质特征。
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职业能力,比如,工人的职业能力是生产能力,农民的职业能力是种田能力,医生的职业能力是治病能力,那么,教师的职业能力无可非议的是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标志,它的大小决定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特有的一种能力,它是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本质标志。
(一)提高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
三、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组织、驾驭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根本保证。因此,提高教师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课堂教学的控制,就是对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变量(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进行适当合理的调节与控制,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吸引力,使之沿着教师的思路成功地进行学习的过程,其基本结构如下:
教师接受信息--教师处理信息--教师启发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学生处理信息---学生输出信息---反馈信息。
由此不难发现,影响课堂教学控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课堂教学的外部环境、学生的实际水平、教材等等,都会对课堂教学控制产生影响。而教师的水平是影响课堂教学控制的主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那么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控制的能力呢?
1、提高教师的修养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自身的情感、仪表、举止等方面的约束能力。这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根本前提。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经指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很好地收敛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教师的情感、仪表、举止等直接影响到融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
课堂教学应当是有激情的。如果教师语言简洁风趣,亲切和蔼,语调抑扬顿挫、轻重适当,学生就会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很快进入问题情境。反之,如果教师情绪失控,动辄发火,学生就会焦虑不安;如果教师没精打采,口授随便,那么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中的反应也只能是死水微澜;若教师情感过度,渲染过重,语调始终高昂激越,学生就会趋于疲惫麻木,继而产生逆反心理,如此种种情形,都难以使学生产生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影响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同样,教师的仪表、举止等如果失度,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加强自己的修养水平。
2、提高教师运用语言水平
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工作语言,它受教学规律的制约,受各学科性质的支配。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制约着学生的智力活动方式和效率。科学的使用教学语言,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保证。
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做到准确、精练,有条不紊,合乎逻辑。
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在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能否打开学生的思路,能否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关键所在。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通过启发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对学生想知而又不知的内容,予以恰到好处的点拨,既要把问题点到,又不把话说尽,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教师要善于应用形象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3、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能够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的能力,对于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反馈要随时掌握,及时处理。弄清他们的希望与困难,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使其张弛适度。或迂回插入,慢慢导向课本中心,或更弦易辙,调整教案中原有设想,转换讲述角度。特别是对学生中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要及时捕捉,合理利用。
4、提高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媒体的能力。
实现课堂教学控制,教师必须能够根据各种条件变化,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努力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如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也可多种教法并重,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利于课堂控制。
总之,注意提高教师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
我们学校一贯都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这几年学校一直把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办学兴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在全国范围内引进了一大批新教师。大大充实了我校的师资力量,基本上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人。他们热情高、干劲大、有朝气、不保守,敢于改革创新,学校也极大可能地为新教师成长提供更多的平台,已经有师徒结对、新教师讲课比赛、教师技能比赛、听评小组的评课、请专家来校指导、外出学习等形式。有绝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在不断提升,教学成绩也比较理想,他们的成长总结起来基本上有以下的途径:
1、在独立思考和学习中培养。
面对课程改革,教师要学会独自思考,即认真地反思及总结,独立思考是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径。现在的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如何将自己的教学设想转成教学行为,更好地将自己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要深思的事情。教师只有独立思考,才能教学目标、教学能力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够深入钻研、不断创新,才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进步。例如教师要备一节课,首先应该是自己先独立理解教材,领会课标、教参的精神,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能力、班级学生的基础,独立设计出符合自己教学水平、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来。这样的过程,凭的全都是教师自我的积累,发挥的全都是教师自己的才智,那么得到提高的才可能是教师自己。
2、在借鉴中感悟。
借鉴他人经验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借鉴不是临摹、效仿、照抄,而是从经验中悟出道理。借鉴不是借“标”而是悟“本”,绝不是“东施效颦”(见《庄子,天运》,美女西施病了,皱着眉头,按着心口。同村的丑女人看见了觉得姿态很美,也学着她的样子,却丑的可怕。后人把这个丑女称作东施,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是新手,我们要虚心吸取经验,走进课堂听评课,听不同类型教师的课,建议新老师先听课后上课,虚心请教有丰富经验的同行教师,感悟课堂教学的真正本质,将所见所悟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在同行交流与合作中提升。
交流与合作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具有竞争意识,而且更需要合作。随着信息传递的迅猛发展,对教师素质也提出新的要求,其中能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责任是新时期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合作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交流与合作能获得心理支持,共同分享成功,分担问题;通过交流与合作可以从同事那里获取教学信息和灵感,产生新的想法;教师在合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展示给学生,用无声的语言告诉学生合作很有益,教师也在身体力行他们所倡导的信念;作为一个集体,教师通过合作可以获得比个人努力更多的成绩;通过分析材料、计划及共同努力,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所以,与同行交流合作,是教师能力培养、提升的又一重要途径。
4、在课堂实践中探索。
教学能力是后天获得的,教学能力是在实践中提高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就成了教师形成和发展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是教育研究的最前线,在理论中实践,把自己所学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再运用到实践中去,是对已学理论的检验,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5、在反思中前进。
(1)反思教学能力形成与提高的渠道是否畅通----“开源助流”。
反思的目的在于:分析教学能力形成的障碍,通过排除而“开源”;分析渠道梗阻的原因,通过打通而“助流”。
(2)反思各种教学能力强弱----“扬长补短”。
经过分析、努力,让强得更强,弱的不弱。
(3)反思各种教学能力的效用----“高低兼顾”
经过分析、努力,让教学效用高的继续高,教学效用低的不再低。
反思可以分成三阶段:
课堂前反思:此阶段为备课,预测学生的反应及学习状况,所以藉由搭配课堂后反思:一次次的训练自己的预测能力,使之更精准。
课堂中省思:在课堂中观察学生反应,并迅速拟定教学策略,需要良好的临场经验,而这正是新手教师最缺乏的。
课堂后省思:上完课后针对之前的课做全盘检讨,例如:提问是否适当?活动参与度如何?学生的接受程度…等,作为下一次课程安排的依据。举个例子,首先教师因为遭遇到问题而心中浮现问号:「为什么小明上课总是不专心?」,当我们在课堂中遇到这种情况,总是忍不住要骂学生。其实本来已经充满挫折感的学生,更因为我们这一骂而对学习失去兴趣。针对这问题,教师可以先藉由省思想出可能性,再去寻找解决方式。可能性一、孩子可能有身体上的疾病。可能性二、孩子可能听不懂,所以无法专心。虽然班上的同学年纪皆相近,但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可能不同,有的可能已经到了具体运思期,有的还在前运思期,所以挑个最浅显易懂的解释方式,以实际操作代替口述,应该会比较有效。
总之,在中学教育中,教师肩负着很大的责任。然而,只要我们有敬业精神,练实基本功,善于思考,善于深入实际进行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② 你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主要有哪几方面并选其中的一方面结合你的教学经验谈一谈你是如
【摘要】数学新课导入是教学首要的一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课堂教学艺术,尤其是探究科学的“课堂导入方法”,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一个精彩的“课题导入”。“灵巧的导入”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学生智慧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导入方法是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技巧。
【关键词】数学,导入方法,激发,悬念,设疑,实例,试验,趣味,情境,类比,温故知新
课堂导入技能是教师在进行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景的教学方法。即指在新的教学内容的讲授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无论是开始新的学科、新的教学单元,还是一节新课,乃至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都应当发挥良好的导入技巧。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给整个教学过程一个良好的开端,导入环节犹如整台戏的“序幕”,优美乐章的“序曲”,跳高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 仿佛是演讲的“开场白”,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 ,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启动学生思维的机器,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并为学习新知识作鼓动和铺垫,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就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起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导入技能实施的程序是:集中注意力——引起兴趣——激发思维——明确目的——进入学习课题。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以及课的类型、教学目标各不相同,导入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一、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是在引入新课时,提出看起来与本课内容无多大联系,而实质上却紧密相连的典型问题,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导入方法。亚里斯多德曾经讲过“思维自疑问惊讶开始。”设计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活跃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一般来讲,数学中的悬念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与分析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精心准备。
例如:在讲授“圆周长”时,提问:假如把地球近似看作一球体,绕着赤道用一根绳子捆紧,然后把绳子放长10米(假设绳子离地球表面距离均等),中间的空隙能容纳 。A一支铅笔 B一只老鼠 C一只猫 D一头牛,结果学生猜测的答案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当我给出正确答案D时,学生感到不可思议,非常惊讶,使学生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悬念,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设疑导入法
问题设疑是根据中学生喜好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在新的教学内容讲授开始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引起惊讶,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的一种导入发方法。引入时,可故意设置疑障或陷阱,使学生处于欲得而不能的情景,甚至诱导学生上当。
例如:讲授“分式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解-2x=4,再解-2x﹤4,学生类比得出x﹤-2,然后让学生代个值检验试试,结果又不对,学生陷入茫然和矛盾之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运用此法必须做到:一是巧妙设疑。所设的疑点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营造一种“心求通而未得通,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二是以疑激思,善问善导。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设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设疑导入法与悬念导入法有相通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前者重在“疑”;后者重在疑的同时更要“悬”。
三、实例导入法
实例导入是选取与所授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或某种经历,通过对其分析,引申,演绎归纳出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强调了实践性,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之功效。同时让学生感觉到现实世界中处处充满数学。这种导入类型也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尤其对于抽象概念的讲解,采用这种方法更显得优越。
例如: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提问:小明买4千克苹果,3千克梨需27元;若买4千克苹果,2千克梨需22元,问梨和苹果每千克各多少钱?学生很快得出答案:苹果都是4千克,梨多一千克多了5元,所以梨每千克5元,得出苹果每千克3元。比直接给出方程组 引入好的
多。
四、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一动手试验而巧妙的引入新课的一种方法。一位数学家说过:“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要用一切办法使它们能看的见摸的着。”实验导入新课直观生动,效果非凡。通过实验演示导入能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自己动手试验,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讲授“轴对称”时,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对折,打开,滴一滴墨水在折痕边或折痕上,合上,压一压,打开观察。得到一些漂亮的图案,学生惊喜万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很自然的引如新课。
五、趣味导入法
趣味导入法就是通过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趣味知识,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故、数学史、歌曲、游戏、谜语等来导入新课。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趣味导入可以避免平铺直叙之弊,可以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从无意注意迅速过渡到有意注意.
1、故事导入方法
例如:在讲授“配方法”时,讲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老头,在临终前打算把17头牛分给3个儿子,要求大儿子分二分之一,二儿子分三分之一,小儿子分九分之一,不能宰杀。(可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思考)三个儿子听了很纳闷,最后一位聪明的人告诉他们,先在邻居家借一头牛,然后大儿子分9头,二儿子分6头,小儿子分2头,剩下一头再还给邻居。”这个故事即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又渗透了配方法中“借一还一”的思想,为新课讲授做好了铺垫。
2、游戏导入法
在讲授“游戏公平吗?”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转盘游戏”导入:同学们,我们经常在街边,看见有人摆地摊赚钱,我就见过这样一个——“转转盘”(拿出准备好的转盘),接着讲了游戏规则(如右图)。你想试试手气吗?,此时学生已经兴奋不已,都想试试,参与度极高,但结果总是拿不到大奖,又陷入了茫然与困惑之中,看着他们着急得样,我顺势引入了课题,结果这堂课学生个个都目不转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儿歌导入法
例如:在讲授用“字母表示数”时,我这样引导:同学们,小时候你们念过儿歌吗?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念念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三声跳下水┅┅唱到后来,一部分同学唱不下去了,声音也越来越轻了,于是,我不失时机地问:“这首儿歌谁能把它唱完?学生说:“这样随着青蛙只数的增加永远也唱不完!”然后我紧接着说:“我能用一句话把它唱完,你们信不信?”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怎么可能?学生议论纷纷。趁机我说:“今天这节课我就想告诉大家如何用一句话把它唱完,同时也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能用一句话就把它唱完。不过在唱之前,我们先要做一个准备工作,我们先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学习了这个内容以后,不用老师教,相信你们自己都能唱得起来了”。这时他们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我也不失时机地引入了新课。
4、诗词导入法
例如:在讲授“三视图”时,开场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①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与题目吗?(苏轼,《题西林壁》)②哪位同学能说说苏轼是怎样观察庐山的?(横看,侧看,近看,身处山中看),然后说,这首诗隐含了一些数学知识,他教会我们怎样去观察物体,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三视图”。
5、幽默语言导入法
例如:在讲授“三角函数的应用”时,一位教师如此开场白:“我的‘法力’无边,能不过河而测河宽,不爬山而知山高,不接近敌阵地而知晓敌我之间的距离。”学生被这些话深深地吸引,教师接着说:“我的‘法’是数学方法,我的‘宝’是三角函数”,同学大笑。
6、数学史导入法
数学史引入法是指在讲授数学概念、定理、方法时,首先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有趣味性的数学家的传记或数学史实,从而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学生,增强学习毅力和创新精神,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于德育于智育之中。
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毕达哥拉斯,也可以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并介绍其发现的艰苦历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进而导入新课。
六、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语言、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入新课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种导入类型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起到渗透教学目标的作用。
例如:在讲授“形状相同的图形”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以一曲振奋人心的国歌,伴随着自己精心设计的两面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五星红旗,从大屏幕下冉冉升起,作为课堂的切入,很自然的引入新课。
再例如:在讲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场白: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成了两块(拿出准备好的三角纸板——如图),如果重新到玻璃店割一块同样大小的玻璃,有三种做法:①把两块都拿到玻璃店去,②只拿第一部分,③只拿第二部分。问哪种方法不能买回新玻璃,哪种方法最聪明?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巧妙的引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使枯燥的几何问题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七、类比分析导入法
类比分析导入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引导学生对某些特殊知识经类比分析,得出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另外一些特殊知识的导入方法。康德说过:“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通过类比,可以发现新旧知识的异同点,使知识向更深层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发展,从而达到知识引申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时,教师指出:方程的解法与不等式的解法有类似之处,我们可以用类似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来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然后先让学生解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把等号变为不等号,得到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再让学生解答。看似两三句话,但这样的导入能把学生已获的知识和技能从已知的对象迁移到未知的对象上去,同时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学习和研究新知识。
八、温故知新导入法
知识绝不是孤立的、割裂的。旧知识往往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续。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这也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例如:在讲授“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时,先让学生回顾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公式,am÷an=am-n (a ≠0,m,n都是正整数,且m>n),然后让学生讨论当m=n和m﹤n时的情况,从而引入新课。
总之,“导入有法,导无定法”,不论以哪种方法和手段引入新课,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都必须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统一;都要简明扼要,紧扣课题,不拖泥带水,不影响正课进行。通过导入,使学生在课堂上最终达到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明确学习任务,形成学习期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家铧主编,《中小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中学数学,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版。
2、陈明华 林益生主编,《数学教学实施指南》(初中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顾继玲 章飞主编,《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年版。
4、刘敬发等主编,《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教学技能简答题
1
、
班级文化:
班级成员在实现班级
目标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总和。
2
、
非正式组织:
班级成员根据个人
喜好和某些共同需要因素相互结
合,源于班级成员个人属性层面的
人际关系形式
。
3
、
班级互动:
班级成员在一定的班
级生活场景中,按照既定的组织规
则或根据自己意愿来进行交互作用
的过程。
4
、
因材施教原则:
班主任在工作中,
必须根据班级学生的时代特点
/
年
龄特征
/
个别差异
/
发展状况,
向每个
学生提出恰当的教育要求,有针对
性的采用不同的教育措施,使每个
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5
、
以身作则原则:
班主任在工作中
要严格要求自己,自正其身,率先
垂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用
身教来影响和感染学生。
6
、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发
挥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
互促进,
最终达到共同发展的过程。
7
、说理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
道理,
使学生提高认识,
明辨是非,
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工作方法。
8
、
异质小组:
在性别,
成绩,
能力,
个性,表现等方面有一定差异的具
有互补的成员组成的小组。
9
、
个别心理辅导:
针对每个学生的
独特问题进行探讨,促进当事人自
我了解与改变的心理辅导方式。
1
、西方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
认知发展模式、体谅关心模式、价
值澄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完善
人格模式。
2
、
班主任工作的社会地位走向:
班
主任工作将更加瘦重视、班主任工
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将进一步加
强。
3
、
班级中学生的
“生成”
体现在哪
些方面:
主体的自我生成、个人的
整体生成、个体的社会生成。
4
、
班级组织的发展过程有那三个阶
段:
孤立探索、群体分化、组织整
合。
5
、
班主任传统角色要在哪些方面进
行转换:
有单一型向多元型、由权
威性向对话性、
由说教型向感染型、
由限制型向促进型、由被动适应型
向主动创造型、
由经验型向科研型、
由时代型向未来型的转化。
6
、
怎样贯彻启发疏导原则:
正面教
育,晓之以理;因势利导,促进转
化;激励为主,动之以情。
7
、
心里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人格
教育、情绪教育、自我意识教育、
个性教育。
8
、
班级危机管理有哪几各阶段:
危
机预设、危机准备、危机确认、危
机控制、危机善后。
9
、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教育方法:
说
理教育法、激励法、榜样示范法、
角色模拟法、暗示法、契约法。
10
、班级管理中的柔性管理包括:
自主管理、民主管理、合作管理、
学习组织管理模式。
11
、在班级管理中,怎样实施自主
管理:
完善班级规章制度,奠定自
我约束的基础;
健全班级组织机构,
坚持自我管理;
发挥示范教育作用,
探索自我评价的途径;开展各项有
益活动,实现自我发展的目的。
12
、
建设学习型班级要克服的障碍:
局限思考,归罪于外,关注个别事
件,经验学习的错觉。
13
、班级考试纪律建设从那几个方
面进行: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强
化考试常规要求;建立考试作弊处
罚制度。
14
、班主任管理学生成绩要注意什
么:
成绩要客观真实、成绩的目的
在于促进发展、学生的成绩应该得
到尊重、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管理
成绩。
15
、班主任如何才能写好学生的操
行评语:
全面了解,深入分析;抓
住特点,写出个性;循循善诱,语
重心长。
16
、班级总结的基本要求:
实事求
是、突出重点、生动具体。
17
、班级文化对学生的积极推动作
用表现在:
教育作用、凝聚作用、
激励作用、规范作用。
18
、班级文化的建设途径有:
提高
学生的生命意识、确定健康的奋斗
目标、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创造
和谐人际关系。
19
、挖掘班级活动资源可从哪些方
面进行:
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
庭生活。
20
、
班主任心里辅导的主要途径有:
开设以讲授为主的心理辅导课程、
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结合班级活
动开展心理辅导、在学科教学中渗
透心理辅导、
个别辅导、
小组辅导。
21
、优秀教师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
神强。
1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哪些新观
念:
教学行为:重视教师的教转变
为重视学生的学;教学方式:由授
受式变为鼓励学生探究式学习、合
作学习、自主学习;教学角色:由
传递者变为引导者、指导者、促进
者;学生地位:由被灌输的对象变
为主动构建者;师生关系:由权威
尊重变为融洽、民主、和谐。
2
、
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
以学生
的发展为本位,把学生身心全面发
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为核心,从而
改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脱离时代和
社会发展要求,脱离实际,忽视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
3
、
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遵循基本
课程理念是: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
科学素质;倡导探究性学习;课程
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4
、
教师是一门专门职业。
目前我国
对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教师的基
本要求:
小学教师必须接受大专以
上的教育,中学教育必须接受大学
本科以上教育,在学习期间必须学
习相关的理论、经过严格的教学技
能训练,教育实习合格才能毕业,
从事教师工作。
5
、
如何理解教师专业化制度的基本
含义:
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
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既有规定的学
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
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国家有
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
容和措施;国家对教师资格和教师
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地过
程。
6
、
教师专业具有双重学科性:
教师
既要掌握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也要
掌握教育学的知识和技能。
7
、在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今天,
正确的学生观是:
学生是需要受到
尊重的人;要承认学生具有巨大的
潜能;学生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特长;学生是知识意义的
主动构建者。
8
、教学过程中的四大要素:教
师、
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9
、
教师教学技能的含义:
教学技能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
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
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基本技能并
受到思想教育等采用的一系列的教
学行为方式。
10
、教师的课堂学习指导技能有:
观察指导技能、倾听指导技能、阅
读指导技能、思维指导技能、讨论
指导技能、练习指导技能。
11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
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
式的构成要数,可设定:
导入、语
言、板书、教态、演示、讲解、提
问、反馈强化、结束、教学组织等
十项教学技能。
12
、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备的特征:
教育性、
学科性、
科学性、
简明性、
启发性、可接受性。
13
、教师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应遵
循的原则:
语言准确,有科学性;
布局合理,有艺术性;重点突出,
有计划性;书写规范,有示范性;
层次分明,有条理性;形式多样,
有启发性。
14
、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
中的意义:
通过语言直观培养学生
想象力;揭示事物的联系,本质规
律;通过逻辑性的讲解,引导促进
学生的思考;传递教学情感;在短
时间内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知识。
15
、常用的课堂导入法有:
开门见
山、以旧拓新、直观演示、实验引
路、借助实咧、审题入手、设疑激
趣、故事引入。
16
、
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常用方法:
课堂观察法、课堂提问法、课堂考
察法、实践操作法。
17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教学组
织原则:
教书育人、尊重学生、重
视集体、灵活应变、沉着冷静、合
理民主。
18
、教学设计的四大要素为:
教学
目的、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教学策
略、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
④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对教师来说,怎样使教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来适应教学要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教师都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对工作充满热情,干事业有决心;但是却常常被如何搞好课堂教学这个问题所困扰,往往是方法简单,形式单一,造成效率低下,效果不佳。为了使教师尽可能快适应要求,快速成长,挑起教育教学的重担,必须迅速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能力的本质就是训练教学基本功,并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通常说的“基本功”实际上是指“课堂教学基本功”,它只是教学基本功的一部分。教学基本功的范畴很广,包括课前准备基本功(例如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材、编制教案等)、课堂教学基本功(例如组织教学语言、板书、组织教学、根据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等)、学科专项基本功、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基本功、活动课教学基本功、思想教育与能力培养基本功、教学测量评价基本功、教学研究基本功等等,只要把各项基本功都练好了,教学能力自然会提高。
一、培养理解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材不是教学的根本依据,而是教学工具,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来使用教材。拥有知识不等于能潇洒自如、轻车熟路地驾驭教材,教师要在居高临下的前提下,从学科系统的角度出发,下大力气去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教材中不仅有知识内容,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内容。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但要理解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和思想内容的教育方法,通过教学把握训练的科学过程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具体步骤。要研究教材的逻辑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到讲述通俗严密,思路清晰;要研究教材的系统性,注意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要研究教材的合理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生活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只有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教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在讲课时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而不是照本宣科地背诵别人的结论,让人觉得枯燥无味,更不致于教师自己滔滔不绝,而学生却昏昏欲睡。只有认真研究教材,才能由浅深入、通俗易懂地向学生解释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方法,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迎合认知心理,科学正确地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课时才能重点突出,选用恰当的方法突破难点。这样,才能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实现思维方法的正确选择和组合,从而达到灵活掌握和支配教材的目的。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决不能局限于写成文字的显性教材。要搞好教学,进行素质教育,还必须把握隐性教材。也就是在教材观念上要有一个根本性转变,要树立广义教材和大教材的观念。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凡是能影响学生,使学生受教育、丰富知识的内容都可以看作是教材。在课堂上适当介绍与本科有关的课外内容,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二、培养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选择教法的能力
组织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要使教学活动有条理、有系统地进行,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组织能力。其中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看教师的教材分析及教法的选择,组织课堂教学。另一方面看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采用的教法。教无定法,用现代教学论的思想指导教学,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和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
三、培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是教育事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录音、投影、电视、电脑、网络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向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还可以化大为小或化小为大,科学、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师用语言很难表达清楚的问题情景或动态过程,从而增大了课堂教学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训练课堂教学基本功
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过硬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基本功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语言表达、板书和板画。课堂教学语言应力求做到:清楚、准确、精练、生动。还要注意词汇丰富、条理清晰、风趣幽默、抑扬顿挫;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他们的可接受性,同时还需借助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来表达。板书、板画、体态语言与教学语言是相辅相成的,在表达上有时比语言更准确、更清晰、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精心设计的板书、板画,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既能产生美感,又能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板书和板画的设计要注意遵循计划性、准确性、简洁性、启发性、示范性和艺术性的要求,使它成为引导学生获得科学结论的思路图。俗话说:“红花还得绿叶配”。板书、板图、语言、教态这几片“绿叶”对成功地烘托课堂教学效果肯定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⑤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
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方法:
1、认真钻研教材,能够把握教专材;
2、教师要具有根据教学目属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教法的能力;
3、教师要提高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
4、教师要具有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
⑥ 如何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要具备科学的态度,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绝不是解决几个数学问题;数学教学,也不是仅仅教学生学会解题。数学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上,也体现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把学生“教活”,使学生的学习触类旁通。当然,对小学生而言,更多的是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⑦ 在课堂教学中,应掌握哪些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是指运用专业知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以及教学经验,执行课堂教学的教学行为。也可以理解为是课堂教学中采用与教师特定的意图有关系的意图性行动。它包括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占主要方面的是复杂的心智技能。培养教师驾驭课堂教学技能,是增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教学技能不会在学习教学理论过程中自发产生,它必须在学习现代教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
每一项课堂教学技能是有明确含义和功能;是能够表现和观察到的;是能够被广大教师所驾驭的;是能适应各科教学规律的;是能促使教师与学生间和谐地相互作用的;是能够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的。
对教学技能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分类,便于明确每一项技能的训练目的,便于提供示范和进行客观评价。目前世界各国的师范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技能的分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同的分类角度、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了分类的一致性。目前国内针对中学数学常用的分基本教学技能和调控教学过程的教学技能,基本教学技能有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技能、教态变化技能等,调控教学过程的教学技能有导入技能、反馈教学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强化技能和结束技能。
以下没有提供的教学技能可参考其它资料学习。
基本教学技能
技能I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技能
一、教学语言技能及其功能
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它是一切教学活动(如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和方法,表达思想感情,激发学习情绪等)的最基本的行为方式。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对客观世界的特殊认识过程,也是学生的发展过程。这种特殊性,首先是所学的大多是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结果概括总结的认识;其次,在这一认识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引导,指导和疏导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导航”开窍。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在钻研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知识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从感知到理解,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和应用,从模仿到创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主要指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对教材内容加以周密组织,能力的改造,并且用清晰,准确,简洁,生动和富于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于学生感知和理解。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便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智力素质(一般指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的直接的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
教学语言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最直接的交流工具。条理清楚,出口成章,针对性强,言简意赅,用语严谨的教学语言,使得学生愿听,爱听,使学生感到真切和动听,必将有利于学生接受各种知识和技能。
第二,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各学科的产生,发展,学习和应用,都离不开本学科的语言。各科教师运用的课堂语言,对学生逐步形成各学科语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知识表面化的根源,往往是在学科语言的学习中,语义处理和句法处理之间配合不当。形式与内容的脱节,实质上就是学科语言符号,公式和他们所表示的东西脱节。
第三,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到培养。高效率的说明,讲述,推理和论证,要求听讲的学生思维敏捷,有预见性,在听的过程中,辨析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都能得到锻炼。良好的课堂教学过程,能促进学生各种心理品质(如情绪,情感,兴趣,爱好,意志,行为习惯等)的发展。而这种愉快和谐,启迪智慧,积极紧张的良好教学氛围,绝大部分是教师运用完美的教学语言创设的。
第四,不断提高教学语言技能,可以促进教师的思维品质的发展。语言信息时思维的原料,思维的过程就是对信息加工的过程。语言越丰富,思维加工也就越有效。通过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使教师增加了语言学习的储备,锻炼了快速选词组句的能力,这对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也是很好的培养。语言还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教师正是运用语言要素,组成话语来表情达意,以便让学生理解这种思想;同时,教学语言也是教师思想的反馈,有了这种反馈,才有助于修正,补充教师的思想。语言和思维就是这样一种辩证的关系: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发展;思维品质的提高,又有助于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可以说对教师的一种极好的思维训练。
二、教学语言技能的构成
教学语言技能是由基本语言技能和适应教学要求的特殊语言技能两方面的。
(一)基本语言技能的主要构成.
1、组织内部语言的技能 人们在说话时,都是在先想后说,边想边说。想就是组织内部语言,思考“为什么?”“对谁说?”以及说话的意向与要点。负责内部语言的生成与组织的是大脑神经中枢。看到外界事物获得的印象,以及听学生回答问题时获得信息,马上进入大脑神经中枢这个加工厂加工,经过闪电般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或引起联想,或发生想象,形成了内部语言。内部语言组织得快,则语言就流畅,连贯;内部语言组织得好,则说出的话就清晰,有条理。可见内部语言的组织能力,是构成语言技能的第一要素。
2、快速语言编码的技能 人们说话,也是吧内部语言经过扩张进行编码的短暂过程。使语言能够顺利编码的条件有二:一是有一定的口语词汇的储备多,这是语言编码的符号材料。如果教师掌握的口语储备多则讲解时对词语就有较多的选择可能,说话就准确,流利,生动。二是要掌握吧词语按准确次序组合的规则,即懂得语法规范。这是言语编码的结构法则。语法规范是人们在长期语言实践中获得的。在言语编码中,如果符合语法规范,学生才能听懂。总之,加速言语编码技能,是构成语法技能的第二个要素。如果这种技能缺乏训练,讲话时由于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词汇,就会造成停顿的现象较多,或者是词不达意。
3、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技能 人们说话时把内部语言经过扩展,并编码成一定语句,同时大脑神经中枢控制发音器官,发出不同音高,音强,音长的语音波,变成外部语言(有声语言)。由于人类除有一个口腔外,还有一个人类特有的咽喉,转动灵活的舌头,所以能发出多种音高,音强,音长的语音波使有声语句,不仅能表达各种意思,而且能传达出多变的动人的感情色彩。善说的人很会运用语音,语调,语速,语量的变化表情达意,娓娓动听,从而尊强表达的效果。可见,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技能,也是构成语言技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教学语言的特殊结构
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媒体出发组织自己的语言,这就形成了课堂教学口头语的特殊结构。
教师在课堂上无论讲解还是提问,从一个完整的段落来看,其基本结构是由三个要素(阶段)构成的,即引入,介入,评核。
(1)引入 教师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好心理准备。此要素的细节有:界线标志——指明一个新话题的开始;点题,集中——明确要求的目的;指名——指定学生作答或操作。
(2)介入 教师用不同方法,鼓励,诱发,提示学生作出正确答案,或执行教师的要求。此要素的细节有:提示——教师提示问题,提供知识,行为的依据;重复——对学生的回答作重复,以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或作出判断;追问——根据学生错误或不完全正确的答案,再提问题,引导深入思考,得出正确的答案。
(3)评核 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此要素的细节有:评价——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分析,评价;更正——学生的答案还不准确或思想发放不全面,教师予以剖析,更正;追问——继续设问,引发更加深入而广泛的思考;扩展,延伸——在已经得到真确结论的基础上,联系其他有关资料和相关问题作分析,探索。
教学语言也是教师思想的反馈,有了这种反馈,才有助也修正、补充的思想。语言和思维就是这样一种辨证关系: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品质的提高有助于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可以说是对教师的一种极好的思维训练。
(三)头语言质量的评价。
评价一位教师口头语言的质量,除了看语言内容是否正确、深刻以外,对口头语言形式本身,还可以列出以下评价指标:
1、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有了语音这一载体,才能使得表达信息的符号——语言能以声音的形式发出、传送和被感知。在交际中,特别是在教学中,要用准确、流畅的普通话。语音力求清晰、清脆、悦耳,音色圆润,吐字清楚、坚实、完整。造成吐字不清的主要原因是唇、齿、舌在发相应的字音时不到位。这种问题,只要有意识矫正,并且经常练习,是可以解决的。
2、语量 。语量是指讲话声音大小。语量要符合语言情景和表情达意的需要。声音过大,不公没有必要,而且使人听了不舒服、易疲劳。课堂口语的语量,最好控制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学生也能听清楚。在师生数人对话的场合,能挑拨小声发音法。徐声发音法。语量的大小和气息的控制有密切关系。要达到一定语量,就要注意深吸气;讲话时,有控制地用气,课堂口语还要注意语量的保持,教师要把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清清楚楚地送进学生的耳朵。不能先强后弱,越说越没有底气。爆发式的语音激变,会使学生吓一跳,也要防止。
3、语调。 语调是指讲话时,声音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的变化.语调能强化表情达意,增添口语表达的生动性.要求语调自然、适度、力争优美.能掌握高亢、沉重调、短促调节器、加长调、重音调等"调式",进行朗读与讲述.
4、语汇。要熟练地运用口语语汇,并能在交际中,特别是在教学中做到:语言正确――用语符合口语语法规范,这是让人听得懂的前提;语言准确――讲的话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愿意和客观的事物,讲话不能使人不解其意;语言精练――讲的话一句有一句用途,没有不必要的重复,使人听起来干净、利落;语言生动――讲的话富有形象性、可感性,听众能想象出所描述的人和事,注意选词组句的感情色彩,忌干瘪、忌刻板;语言纯洁――选用的语汇是为社会公认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听得懂的,不生造除自已之外,谁也不懂的词语.尽量少说方言语汇,不说土说、"流行语".只有掌握比较丰富的语汇,才能在说话时迅速讲出准确、简明、生动的语句,提高语言表现力.
5、语速。指讲话时的快、慢变化.能根据讲解内容和个人表情达意的需要,运用恰当的语速说话.在应该快速讲说时,不绊嘴,语言流畅;在应该慢说时,不拖沓,声声入耳.在课堂教学中,语速要适度,一般每分钏200至250字,但是每个字所占的时间并不一样;句中、句间还有长短不一的停顿.这些音的长短和停顿的长短所构成的快、慢变化,就是节奏.善于调节音程的徐疾变化,形成和谐的节奏,也可以加强语调节器表达的生动性;使听众不疲劳、不紧张.
6、语境。说话注意对象、场合,能根据讲话环境,内外纯朴、自然地诉说,有针对性的谈话.比如在正式讲课的场合,在与学生促膝谈心的场合,在佳节联欢的场合是有区别的,要根据不同需要、氛围说不同的话.教师讲课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当时的心理情绪,以便选择恰当的说话角度、措词、口气和语调,使话语感情色彩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
7、语态。以态势语言(例如手势、身势、眼神和面部表情等)助说话.语态要自然、大方、适度,不拘谨,不夸张.做到态势语言与有声语言的巧妙配合.
上述口头语言形式上的质量指标,对能言善辩的人,也很难全部达到.向广大教师提出口头语言质量指标,有利于认识教学语言技能的丰富内涵,提高教学语言训练的自觉性,并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向上述指标靠拢。
三、教学语言技能的类型与范例
根据教学过程所采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或程序,教学语言技能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说明法明确对象、简介某概念的涵义或知识间的关系;把某个问题的内容、因果关系解释清楚.此法又可细分为注释说明,结构、程序说明,逻辑说明,分类说明,举例
(二)论证法 运用论据(事实、数据、定理和定义等)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此法又可细分为归纳论证和演绎论证。常用“由于”、“因为”、“根据”等词关联,而在论题(或论点)的前面常使用“所以”、“因为”、“总之”等词汇。
(三)推导法 根据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经过演算和逻辑推理而得出新的结论的过程。常在已知知识的前面使用“由于”、“因为”、“根据”,而在新的知识前面使用“因此”、“所以”等。
(四)比较法 比较是确定被比较概念之间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可以从共性中寻求规律性,从差异中探索各自的特殊性。
(五)借助法 在教学过程中,用学生熟悉的事物、生动的语句来促进理解和记忆。例如:
2、拟人法
(六)联系法 按知识的内在规律,采用由此及彼的联接表述方法。例如:以旧引新、理论联系实际、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前因后果、宏微结合、以古鉴今以及透过现象提示本质等等。
四、教学语言技能运用的要求
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对象——学生、运用语言等角度出发,在教学语言技能的运用中,应遵循下列要求:
第一、善于运用本门学科的专门用语(简称学科用语),并注意与通俗语言巧妙结合,灵活运用。这是因为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概念、理论,并通过它们所构成的理论体系来揭示其客观规律。这类概念理论系列,是用专业术语来表达的。例如:数学用语,它是指严格的数学科学语言。它可分为:文字型数学用语,它是完全用文字叙述一个数学事实,而且是最为简练的语言。如:“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对于原点或中心对称图形,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文字型数学用语,在中学教材中大量存在;符号型数学用语,它是由数学符号和公式构成的人工语言。文字型和符号型相结合的数学词语,是数学教材及数学教学中广泛使用的数学用语。教学型数学用语,它用于弥补文字型和符号型数学用语过于抽象和不易理解,它采用合乎数学逻辑、语言逻辑的语言讲解数学问题,这种语言表述的数学事实完整、准确又十分细致,它将文字型和符号型的数学用语化为几个句子,使学生易于听明白。
第二、要用词准确,讲一段话,必须符合事物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合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就是说必须合乎逻辑。这是教学内容科学性的重要保证。例如,线段就不是直线。如果用词不准,势必造成概念混淆。教师出现的语言错误,会造成学生思维困难。
第三、要十分重视教学语言的教育性。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一定权威性,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说来,学生的年级越低,这种影响则越大。课堂口语的教育性,是与所教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第四、要严谨、简明、流畅。教学语言的严谨性要体现在教师课堂教学的每一句话上。
第五、要善于运用具有启发作用的教学语言。启发学生思维的语言主要用来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演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要使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首先,教学语言要体现出对学生尊重的态度,要饱含丰富的感情;其次,教学语言要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尽可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能激发想象与联想,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最后,还要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以提出矛盾再解决矛盾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语言,有助于巩固学生持续的注意力和积极思考。
第六、教学语言要有机动性。即教师讲课的语言,要跟学生当时的思想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尽量一致。应根据学生的反映,灵活机动地改变词句或叙述结构,使之易为学生所接受。一个教师要能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语言,对教学工作要有极端负责的精神,在备课中不仅要确定经过深思熟虑的教学语言,还要考虑同步的学生的学习行为,为灵活运用教学语言作好准备;要深入掌握所讲的学科内容;要具有比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对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并掌握丰富的词汇。
技能II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能
一、提问技能及其功能
提问技能及其功能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诱导学生回答问题和处理学生答案的方式,来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的一类教学行为。
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引入阶段。教师用指令性语言由讲解转入提问,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提问有所准备。然后用准备清晰的语言提出问题,稍等片刻,再指定某位学生回答。
第二,介入阶段。在学生不作回答时才引入此阶段。此时教师要以不同的方法鼓励和诱发学生作答。教师可查核学生是否明了问题;催促学生回答;提示材料,协助学生作答;教师可以运用不同词句,重复问题等。
第三,评核阶段。教师以不同方式,处理学生的答案。包括检查学生的答案;估测其他学生是否听懂答案;重复学生回答的要点;对学生所答内容加以评论;依据学生答案联系其它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回答有关的另一问题或追问其中某一要点,即进行延伸和追问;更正学生的回答;就学生的答案提出新见解、补充新信息;以不同词句,强调学生的观点和例证。也可引导其他学生参与对答案的订正和扩展。
有经验的教师,几乎每一节课,都要精心编拟不同水平、形式多样、发人深思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提问。提问技能的教学功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
第二,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联系、分析、综合、概括,从而获得新知识,形成新概念。
第三,通过问题的解答,能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提高可以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为学生提供机会,激励他们提出疑问,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提问技能的类型
提高技能,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可按提高的目的来划分,也可按问题的认知水平来划分,也可按问题的认知水平来划分。下面介绍几种重要类型:
1、诱发探求新知识的提高。
2、低级认知的提问。
3、高级认知的提问。
(1)理解性问题。
(2)分析性问题。
(3)综合性问题。
(4)评价性问题。
(5)激发争议式问题。范例 在讲“西安事变”时设问:“蒋介石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还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议论。
三、提问技能的应用要求
1、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将问题集中在重点、难点和弱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揭示薄弱环节。
2、应以实验现象和日常生活或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
3、应多编拟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
4、提问的时机要得当。
5、提问要面向全体,能使全体学生准确清楚地领会问题。要注意组织大家仔细倾听回答,引导学生参与、确认和修正。
6、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能敏锐地捕捉和及进纠正学生答复中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思想方法上的缺陷。善于采用归纳、小结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答案;采用试探的方法,帮助学生思考更深一步的答案,对学生的回答应坚持以表扬为主。
7、提问要灵活运用。在讲、练、读和议诸环节都可以回答问题或带着问题进行;也可以在学生精神涣散时,用提出问题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
8、教师要善于灵活地穿插运用转入、点题、沉默、查核、催促、提示、重述、评论、强化、延伸、更正、追问和扩展等教学行为。
技能III 课堂教学中的讲解技能
一、讲解技能及其功能
讲解技能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促进智力发展、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类教学行为。
讲解的实质是建立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新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原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概念,并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
客体(学生)
主体(教师)
信息知识流向
媒体: 语言
讲解技能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源远流长,从两千多年孔子的“私学”和柏拉图的“学园”,延续至今。它之所以一直受偏爱,是由于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建军的传授大量的知识;可以方便,及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教材中微观,抽象的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领着学生想懂;解决为教师传授知识提供了充分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总之,准确流畅清晰生动的描述,循循善诱层层推理点点入滴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会使听者“欲罢不能”。
讲解技能的教学功能首先是能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新知识新概念和新原理。其次,可帮助学生明了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和探讨方法,推进学生的认识能力(如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和实践能力(如运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设计能力等)。第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并结合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美感,影响学生的思想和审美情趣。
二、讲解技能的类型和范例
结合我国的教学实际情况,讲解技能可分为描述式解释式原理中心式问题中心式和行为动作中心式等类型,下面对诸类型的特征和范例加以阐述:
1.描述式,又称叙述式或记叙式。描述的任务在于使学生对描述的人事物的结构要素属性发展和变化,有比较形象的具体的感知,或有一定深度的认识。根据描述方式不同,描述有可分为:
(1)概要性的描述:对人事物的特征,要素作该概述。范例 对集合定义的概要性描述
集合——数学大厦的根基:集合是描述性概念,无准确定义,如点、数、直线等一样,集合是什么通俗地说,它是一些元素组成的集体,20世纪以来研究表明,不仅微积分的基础——实数理论奠定在集合论的基础上,而且各种复杂的数学概念都可以用“集合”概念定义出来,各种数学理论又都可以“嵌入”集合论之内。
对这类描述要充分运用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引用有关数字资料,要注意揭示事物的结构层次间的关系。
(2)例证式描述;举出有代表性的人们比较熟悉的有说明力的例证来描述事物。
(3)程序性描述: 按事物发展的过程一步一步地描述 例如例如平面上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圆。定义中描述了圆是怎样产生的,“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就是揭示了圆的本质特征 此种描述要注意事物发展的关节点。
2.说明式。
(3) 比较性说明 。
3.原理中心式。
4.行为动作中心词。
5.问题中心式。
(论据、例证、论证、推断)
三、讲解技能的应用要求
1、要有明确的讲解结构。
2、语言要流畅、准确、明白。
3、讲解要有启发性。
4、要善于使用例证。
5、注意形成连接。
6、会进行强调。
⑧ 教学技能与课堂教学技能有什么区别
教学技能包含了课堂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它即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反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级教学技能,也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因多次练习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即教学技巧。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技巧,它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它包含了以下内容:
1、教学设计技能;2、课堂教学技能;3、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技能、4、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
其中课堂教学技能包括了:l、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的技能
①建立和维持正常课堂教学秩序;
②明确意图,集中注意,创造师生交流环境;
③掌握导入的类型,选择适当的导入方式;
④合理控制导入时间。
2、运用教学语言的技能
①普通话达到测试水平的二级,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讲课;
②语调高低和语速快慢适中;
③语言简练,逻辑性强;
④语言生动、形象、优美,通俗易懂;
⑤口头表述与体态语言相结合。
3、设疑和提问技能
①设问要有针对性,富有启发性;
②设问措词精当,选择适当的设问时机;
③设问速度适中,有必要的停顿,注意学生的反馈;
④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分析评价和必要的引导、总结。
4、板书技能
①板书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②板书设计层次分明、简练、逻辑性强;
③板书布局合理,字迹大小适宜,疏密得当;
④板书文字书写规范,并保持适宜的书写速度;
5、讲授的技能
①讲授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和艺术性;
②掌握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应用等不同教学内容的讲授方法;
③善于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发展思维能力。
6、总结结束课程的技能
①归纳总结要简练、概括、突出重点;
②总结要使教学内容前后呼应,形成系统;
③总结要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拓展、延伸和自学。
⑨ 如何提高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教学能力的学习心得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弘扬、培植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已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师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一切教育改革将最终发生在课堂”。因此,教师素质对教育而言至关重要。由于时代的变迁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从时代和发展的高度来重新定义教师教学基本功,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磨练、升华出新时代教师所需要的教学基本功。
学校教育中实施学生主体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学生主体发展的重点在课堂上。因此,在教育中,首要任务是建设一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师队伍,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应该注重教师的培训,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同时,还要求教师自身学习,关注自身专业发展提高。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依据一定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生命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把握教材的能力,教学方案设计的能力,教学内容的驾驭能力,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等之外,还应具备一下能力:
一、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认识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有学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包括具体学科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和教学认知能力三种。具体由下述几种能力构成:1.认识能力,主要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记忆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等;2.设计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学设计能力,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等;3.传播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4.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教学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课外活动的能力、组织培养学生优秀集体的能力、思想教育的能力、协调内外部各方面教育力量的能力、组织管理自己的活动的能力等;5.交往能力,主要包括在教育教学中的师生交往能力。
二、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
在职教师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应成为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村小学教师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必须通过继续教育为他们的教师生涯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保持教师的知识之源永不枯竭的在职培训,不应当是有意安排的时断时续的活动,而应是持续不断的经常性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与传统的在职培训方式相比,校本培训更加关注教师所在的学校及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因而更能激发学校和教师参与的热情,使教师培训更具活力和更有效益。校本培训应紧紧围绕着学校和教师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重视教师已有的实际经验和现存缺陷,使教师培训在与本校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基础上,不断向着多样性和开放性转变,注重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三、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调控能力
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调控能力是每位教师必备的能力,也是教师的核心能力。其目的是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秩序和氛围,以保证课堂教学尽然有序的进行。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合理选择教学手段,还要维持课堂纪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随时准备有效的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气氛,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能力,资质管理好课堂教学要贯穿教学活动始终。
四、掌握新理念与新要求
21世纪的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要打破以前的教学常规,灵活地运用和处理教材,处理好分科与综合、持续与均衡,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会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利用课件、设计精美的板书、进行教学活动创新等。
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指“教师综合已有知识、信息和经验,产生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技能和新成果的能力。”要培养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必须具备高素质和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勇于创新观念,不因循守旧,在工作中不断的有所创新,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总之,在职教师应该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科专业特点,体会和探索提高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的途径,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摸索,循序渐进,发挥自身优势,汲取丰富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在教学中逐步完善起来,为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打下基础。
⑩ 你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主要有哪几方面
期以来,中国的传统教育都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因此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也缺乏创造力。那么,要在有限的课堂四十分内既保证教学质量,又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就必须提高教学技能,掌握教学技巧。
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第斯多惠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育别人,而且要教育自己。因此,教师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精通所教的学科,熟悉相关学科。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得不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会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教师不仅要教好优秀学生,更要教好“差生”。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素养,才能自信地展开教学,才能培养出高素养的学生。
教师要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师的教学风格会长久地影响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引导他们去主动探索知识。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而且在教学中不断思考、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应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吸取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或教训,长期积累必定会使自己的教学取得进步。同时,虚心学习,博采众长,但绝不能一味模仿,否则就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现在科技发达,教师要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多渠道获取丰富的教学信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式,使自己的个人特长和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听老师的课,成绩才会提高。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的第一步是要备好课,严谨地教给学生准确无误的知识,把握住重点,不放过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精心挖掘、设计。备课要和学生的年龄及能力水平一致,并根据学生上课的情况加以调整,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在我们农村中学,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在备课时就要多注重基础知识,多复习,让学生慢慢进步,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无论多好的教案都要到课堂上接受检验。如果在课堂上老师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即使教案写得再好,教学质量也不会有很大的提高。哈明提出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教师要热爱学生,赞美学生,让课堂流淌情感。热爱学生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老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去关注他、欣赏他。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尊重和赞美,赞赏学生的感情、观点和个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产生无穷的学习动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真诚和恰当的赞美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潜能和美德,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自信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即使最差的“差生”,在内心深处也会有美好的一面,而他们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理解和帮助。老师要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情感沟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使课堂成为所有人积极向上的场所。因此我们要热爱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欣赏,学会赞美。
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是非观念尚未形成,难免会有些错误的想法或行为,对此,我们要学会宽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找出改正的方法。对于在课堂上违纪的学生不要动不动就体罚,可以采用暗示提醒的方法,使他尽快恢复到上课的状态,这样既不影响其他的同学,又维护了违纪学生的自尊。也可以采用课后疏导教育的方法,当众大肆批评学生,往往适得其反。另外,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个人体验不一样,所以会形成各种不同的个性。教师要学会尊重个性差异,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标准来评判学生的优劣。宽容并欣赏学生不同的个性,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总是被要求服从老师,师生之间少有平等。如果我们相信、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大胆质疑,独立思考。所以我们要学会民主,学会倾听和沟通。比如,有时学生发言表达不连贯,引起其他学生的不耐烦,并耽误课堂时间,这时老师不能武断、粗暴地打断学生的回答,让他坐下,而要适当启发、诱导、帮助他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生活体验,因此对学习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些观点会出于教师的预料或突破老师的成见,有的与标准答案相差甚远,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应该认真而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并组织好语言,对学生的发言做出归纳和评价,告诉学生他们的观点有哪些新颖、独特之处,给老师一些什么启发,从而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养成尊重别人发言、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同时,在班级活动中,不能老师一人说了算,要多征求学生的意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在这样“民主”的课堂里,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当学生受到鼓舞和信任时,学得最好。
学生的学习一定要经过思考才能提高,而思考常受到老师提问的影响。课堂提问能否有效地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的提问要有技巧,要有针对性,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视角备课,变平凡的上课为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提问要有探索性和开放性,多问“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采用循序渐进和直观性的原则,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未知。例如,在英语学习中,学习了“until”的用法,那就可以结合强调和倒装的知识对“until”的用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情境互动,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当然,请谁发言也要斟酌,如果有的学生有意回避老师的目光,那就表示他不知怎么回答老师的提问,不想答问,那最好不要请他们发言,否则,既浪费时间又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如果要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请不主动发言的同学;如果想把问题推向深入,激起思想碰撞,那就请主动要求发言者发言;如果是较容易的问题,就请那些性格内向或基础差的同学回答,多给他们发言机会。还要注意优先举手的同学和发言次数少的同学。这样就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开拓思维,拓宽思路,使课堂成为所有人积极向上的学习场所。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会给学生造成各种各样的影响,注重一些教学细节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前几分钟进教室做课前准备,这对学生也是一个无声的提醒,督促他们提前进入上课状态并开始预习,这对快速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或解答学生的疑问,或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更加努力学习。如果老师上课才进教室,下课就踪影不再,让学生觉得老师只是教书而已,无法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老师在学生中不能产生亲和力,这当然不利于教学。
在课堂上注意应尽可能使用通俗、平易的语言和学生沟通,不要经常生搬硬套一些流行的歌词或网络语言。当然,偶尔使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但也要注意过犹不及。讲课要注意语速、语调,重要的地方讲慢一点、重一点。同时,语音语调要抑扬顿挫,轻重有别。语言要精炼准确、丰富生动,否则平板、单调的语言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昏昏欲睡,课堂就会死气沉沉。
老师不能老是站在讲台上。当学生在讨论、阅读的时候,老师要走下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疑问,根据情况组织下一步的教学。如果有同学发言声音小,老师就应该走近他,一方面可以听清发言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如果有同学不遵守纪律,老师走近他会给他无声的警告。因此,教师走下讲台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
上课要注意到每个学生。有的老师只顾自己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不朝学生看,只顾完成当堂的教学任务,为教而教。教学应“以生为本”,在课堂上应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表情或反应,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如果学生看到老师看着自己,会感觉到老师对他的注意,从而使他们集中精力,认真听讲,这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布置作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可分为基础题、必做题和选做题。高层次的学生要做必做和选做题,注重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挑战学习难题的信心。中等学生要注重自主反思的能力,做基础题和必做题,同时充分利用错题集,改正并分析错误的原因,以便日后复习使用。低层次的学生做“基础题”,立足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注重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和解题方法,提高他们的正确率,从而减少对学习的畏惧,增强对学习的兴趣。每次作业都要认真批改,可分为自批、互批和教师批改。教师批改时要尽量中肯地写下评语,或鼓励,或批评,或鞭策。如在学生的英语作业本上,可以用英语写一些谚语或名言警句,如“No Pains, no gains.”等,学生因此既得到警醒,又学到了有用的英语知识。
老师在上课时要精神饱满,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不断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就。要全身心地投入,不能把课外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字迹要清晰,板书要美观、规范,演示要熟练。这些严谨的治学态度会给学生造成深远的影响,有助于他们建立优良的学习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高尚的人格,培养勤奋求实的精神。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界一再强调教学以学生之本,教育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有创造力、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作为教师就应该不断努力学习,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摸索总结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又适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有所得,让自己的教学价值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