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考试分析 > 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立项课题实例

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立项课题实例

发布时间:2021-01-09 06:54:56

⑴ 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

(1)课题鉴定意见(见附件1~2)。

(2)2007年8月17日在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项目评审(软件回组)中被评为“江答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用户证明(见附件3~13)。

(4)项目交流(见附件14~16)。

附件1:

景鹰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附件2:

景鹰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附件3:

景鹰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附件4:

景鹰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附件5:

景鹰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附件6:

景鹰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附件7:

景鹰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附件8:

景鹰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附件9:

景鹰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附件10:

景鹰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附件11:

景鹰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附件12:

景鹰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附件13:

景鹰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附件14:

景鹰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附件15:

景鹰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附件16:

景鹰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⑵ 如何理解面向信息化的教师文化建设的8个"善于

一、 对教师文化的理解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具体文化之一,也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职业、学生、教育教学等一系列问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教师文化决定着学生文化的形成,是学校文化中的核心和灵魂。教师文化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对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品牌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以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素养;以高学历为标志的专业知识素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能力素养;以发展自身潜能和陶冶身心为目的的行为规范等。
二、 如何进行教师文化建设
(一)在专业阅读中进行教师文化建设
教师专业阅读,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阅读,包括以提升教师文化内涵、文化品位、思维品质和人格素养为目的的职业性阅读,也包括以学习、模仿和借鉴为目的的实用性阅读,主要指教育教学参考书的阅读。理想的教师专业阅读应当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渗透于教师日常专业行为的方方面面,并伴随着教师的职业生活不断走向丰富和深入。教师专业阅读作为教师最基本、最自主、最普遍的学习提高方式,既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必须,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
1、创造教师专业阅读条件。学校应努力创造教师专业阅读的条件,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制度,解决教师阅读时间和阅读数量不足的问题。比如,投资教师阅览室、电子图书室,引导教师集中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等时间阅读,弹性安排阅读时间和阅读任务,将教师集体阅读和个体阅读结合起来,从而保证阅读的时间、地点以及阅读的书刊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的读书氛围。
2.倡导和引领教师开展专业阅读。学校应倡导“让阅读成为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引领教师学会带着问题读书,学会用问题来总结归纳学习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展示教师阅读成果,包括演讲比赛、读书论坛、教师网络博客和读书成果展览等。通过教师阅读的交流与对话,创造出新的教师教育文化,开拓一个相对广阔的读书视野和精神天地,在潜移默化中丰富教师文化内涵,提高教师教育底蕴。
(二)在实践研究中进行教师文化建设
1.以核心课题带动小课题研究。学校应以课题研究为手段,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增强教师教育理论的创新能力。一方面以学校立项课题(主课题)为核心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和次级子课题,也叫一线教师小课题,通过小课题招标的方式,形成“主课题----子课题----小课题”的课题研究网络和科研管理网络。学校应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与操作指导。教师把在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又能研究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用自己的研究去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问题解决了,课题研究就成功了。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研究、学会研究、应用研究成果,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2.以课例研究改善教学行为。课例研究其实就是课堂教学的个案研究。课例研究是“教学与研究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活动。这种活动追求的是:知道如何教比知道教什么更重要。把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在研究基础之上,把教学研究扎根在课堂教学实践之中,通过教学进行研究,并且使研究直接指向教学行为的改善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做好课例研究包括:基于“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基于“教学对话”的教学行为;基于“教学事件”的教学反思;基于“教学回放”的叙事整理等。开展课例研究活动,应遵循“理念学习-----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反思”这一流程,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有效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
3.以实践反思提高科研能力。学校应把实践反思作为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源泉,引导教师通过反思改进教学行为,并把反思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以教学反思为例,包括课前反思、课堂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通过对教学内容再钻研、对教学方法再选择、对过去经验再认识,以及对学生实际的深入了解,可以让预设(教案)更切合实际,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行为。课堂反思,通过适度调整教学目标、合理拓展教学资源,即兴设计教学流程,可以让教学走向生成,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积累教师的教学智慧。课后反思,通过反思教学理念、教学程序、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分析不足的原因,总结失败的教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对策,可以让感悟升为理念,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师经常这样做,就会重新理解自身的教学实践,正确看待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学校引领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践进行自我反思、和学生对话反思、和同伴对话反思、和家长对话反思。反思使教师知不足、明差距、有超越,从而激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潜能。
(三)在校本培训中进行教师文化建设
1、学校应十分重视校本培训,努力为教师提供一流的发展机会,借助校内外优质资源,开展多元化教师培训。创新培训方式:包括教师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名师培训等。利用教学资源网站为教师全员培训提供直接的资源;重点选送年级组长、中层以上干部和优秀教师参加各级骨干培训和研讨,推荐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让他们挑起教育教学重担;坚持“指导教师制”,切实搞好传、帮、带,鼓励青年教师主动发展,大胆追求,使他们在一年内胜任教师工作,三年内成为教师骨干;重视建设一支适应学校持续发展的年轻、优秀班主任队伍;按照“重点选拔、梯次培养”的原则,采用“树典型、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的方法,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创新校本培训内容: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与特点出发,把培训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模块,以模块的形式向教师提供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及教育科研等多项培训。开展师德演讲和师德案例分析活动,加强教育信仰与师德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教师的高尚品质;变革教师的教育理念,拓展教育视野,提升思想境界;更新教师的学科知识,增加知识存量;更新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帮助能力差的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注意挖掘和运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案例进行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培训;以专题式小规模讲座为主开展教育科研培训。通过研训一体、搭建平台等培训措施,实现教师培训数量和质量的双丰收。
2、建设合作的教师文化。教师在合作活动中既尊重别人的观点,又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贡献和发展自己的智慧。教师参与合作实践,重视知识更新,在合作实践中学会“合作之道”,提高教师总结、提炼教育经验的能力。营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文化,既依靠制度引领合作活动,又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多样化的合作,充分整合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空间与信息等资源,探索新型的合作平台,为教师合作提供支持,引领教师走上基于合作的专业发展。

⑶ 王运武的科研课题

主持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促进教育变革的智慧学习环境研究”(146222117,2014.7-2016.12) 参与“深圳市罗湖区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规划(2014~2017)”研究(2014.5- 2014.8) 主持2012年江苏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教师科研支持项目“高校教育信息化协同建设理论与模式研究”(12XWR012,2013.1- ) 主持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批准号:11YJC880121,2011.6- )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揭示聋人认知规律及其无障碍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BCA110025,2011.7- ) 独立承担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项目编号:CX07S_006r,2007.8-2008.6) 本课题从文化、哲学、生态学、心理学、传播学和社会学视角下透视了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探讨了中外教育信息化的历史演进、内涵和意义,进一步深入分析和比较了中外(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印度)教育信息化,深入分析和比较了中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外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外数字化教育资源,中外教育信息化法规、标准与评价,中外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中外教育信息化产业,中外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5. 独立承担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07YW051,2007.6-2008.6)
6.参与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工作规划及评估实施方案研究(2010.7-2011.4 )
7.参与北京市29所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申报评审工作(2010.8)
8.参与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Partners in Learning,PiL)二期创新教师项目评估工作(2010.8)
9.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建设部分”解读撰写工作(2010.3-2010.4)
10.参与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评审工作(2009.12)
11.参与北京市38所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申报方案评审工作(2009.12-2010.1)
12.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一般课题(批准号:BCA060016)子课题《基层三种远程教育机构(电大、奥鹏中心、高校中心)教学支持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以韶关市境内三所远教机构为例》(2009.2-2011.1)
13.参与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规划及数字校园评估规范研究项目(2009.3-2010.3)
14.参与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教师教育课程共享方案”设计(2009.9-2011.4 )
15.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语言学习网络空间”(Cyber Network for Learning Languages)的可行性研究(2009.1-2009.5)
16.参与教育部远程与继续教育处网络教育从业者专业化培训平台设计与测试工作(2008.12-2009.4)
17.参与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项目子项目“下一代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支持系统应用示范”(2009.1-2009.3)
18.参与江苏省委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办公室横向课题《江苏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规范》的研制(2007.12-2008.5)
19.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课题批准号:DCA060095,2006.12-2009.3)
20.教育技术学科网建设研究(2007.5- )
“教育技术学科网”是由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省教育技术学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经费支持建设的公益性网站。本站的建站宗旨:用你我智慧共建教育技术学的交流研究平台,共享优秀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健康发展,服务教育,服务社会。
截至2011年8月31日,该网站总页面流量为6,695,682,共计来访4,911,317人次,年访问量达100万人次。教育技术学科网受到教育技术学界的广泛关注,正成为教育技术学人的重要精神家园和学术交流平台。

⑷ 如何撰写信息化教学课题的申报书

如何撰写信息抄化教学课袭题的申报书
如何撰写课题综述 课题综述是选题涉及到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专题搜集和必要的市场调研综合分析而写成的。 通过写作过程,了解相关信息,扩大知识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沥青设计思路为作品的设计打下基矗 课题综述只有800字左右

⑸ 小学英语教学与信息化 问题与讨论 本课题进一步研究需要关注哪些方面

小学英语的信息话一般是研究信息化教育的一种方式,
注意的是英语的积累总结。

⑹ 信息化条件下小学语文课堂阅读创新教学模式可以设计哪些子课题

面对信息化时代到来,语文教学也应当有新的改革和突破。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看,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应当属于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范围,这几种能力都与信息能力密切相关。因而,明确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是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应当作为语文教学任务之一。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证明,有了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学校的教学活动得到极大地延伸和扩展,大大超出课堂的时空,学校教育逐步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这有利于学校教育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在语文教育处于由传统教育技术向现代教育技术过渡的情况下,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并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从强调知识积累向强调发现创造知识方面的转变。由此开展语文创新教育活动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同时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保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要抓住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传统意义上的书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极大的扩展,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语文阅读学习情境
阅读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中所感知的材料不是一个个单字,而是一系列的字、词、句、段组成的篇章,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无论多么精心、合理,如果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的教学效果将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如,朱自清《春》一课教学,作者对初春的山、水、虫、鸟、草、树、风、雨、人,写得何等全面而仔细!在课文中他巧妙地把景物和感受描绘成一幅新鲜、活脱、生意盎然的春景图。这时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各学习小组中提供给学生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浏览《聆听春天的故事》教学网站,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如春天的景物、春天的摄影、春天的童话等等,为学生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提供了充分的资料(图片、照片、文字、录像等)。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有兴趣地自主浏览,从而熟悉、感悟春天,拉近与课文《春》的距离。在网站中我将描写春的重点词语,如欣欣然、朗润、赶趟儿、舒活、一年之际在于春等做成闪烁的文字。这样每个学习小组根据兴趣选择来重点感悟,感悟时将计算机提供的资料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相结合,教学软件中的资料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从而感悟了重点,领会了中心思想。
二、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信息索取能力
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拥有量不再是人才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索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语文教学新增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独特的优越性,它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以供学生学习时自己自由地查阅,同时向学生介绍各种获取信息的方法。这样在拓展课文内容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能力和良好的阅读能力,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认知工具。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以往的教学往往只是单调的以老师讲学生听,强迫理解为主。这样的教学早已不能适应教改形势的需要。为此,我在上这堂课时,创造了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环境。首先,课前要求学生从各种渠道去收集有关石拱桥的资料。同学们在教师布置的任务驱动下,纷纷行动起来,从网上收集、下载有关石拱桥的资料;当然,在同学们收集资料的同时,老师也到校图书馆查资料,晚上回家上网下载资料……在我们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我们收集到许多相关资料,如,石拱桥的特点、石拱桥的历史、石拱桥的传说、石拱桥的图片、最著名的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一时间,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了。收集到资料的同学,想收集得更多;未收集到资料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有成果,急着打听网址、书名,争取早日收集到相关资料。甚至那些平时学习不主动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们的表现后,也有很大的触动,积极行动起来。收集资料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资料信息,我认为是同学们自主学习成功的基础。于是我就利用每天早读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内容。在同学们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也培养、锻炼了同学们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同学间相互协作学习,资源共享的过程。这样的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多的主动与自由,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信息技术在这里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加工的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是未来人才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更高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人们的思维方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人机对话、机器翻译、计算机制图成为现实,听、说、读、写的内容和方法也会出现新的变化,这就对人的表达能力提出更高更新更综合的要求。如,在教学《海洋与生命》一课中,课前,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学生自己分析了资料与教学内容间的关系,并进行筛选,使得原先内容较散的资料更为精练,更好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同时,为了使自己的资料看起来更生动、更鲜明,课前,我又指导了个别学生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用PowerPoint软件、FrontPage软件等制作技术将自己的资料呈现出来。如,许多同学利用自己在网上找到的文本资料、图片、照片资料制作了演示文稿和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机会,使学生树立了“我能行”的观念,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探索和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协作式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所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习者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在《故都的秋》一课教学中,我在课内学生自学浏览的网站中加入了讨论组的功能,让学生与老师或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还增加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后学习补充,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同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把他们听到的、看到的讲给大家听,也可充分发表自己学习后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学习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以上的教学实例让我们看到,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它对传统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又看到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种种优势。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做到读写结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语言、文字、图像、动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阅读,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⑺ 复旦大学公共绩效与信息化研究中心的课题研究

2006年,江苏省科技厅,“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公务员实绩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2009年,国家公务员局,“完善公务员考核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2009年,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杭州市交通局机关事业单位全员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2010年,中纪委监察部,“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2010年,国家公务员局,“我国基层公务员考核理论与实践探索”;
2011年,教育部重大委托课题“政府绩效管理:理论构建与中国实践”;
2011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与方法研究——以广西鹿寨‘四位一体’绩效管理体系建设为例”;
2011年,北京市绩效办,“区县管理指标体系研究”;
2011年,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系列课题研究”;
2011年,深圳市纪委监察局,“深圳市政府绩效管理与公务员考核课题研究项目”;
2011年,上海市工商局,“上海市工商局电子行政效能监察课题”;
2011年,武汉市公安局,“武汉市公安局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⑻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课题评职称是否有用

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证书不是学历证书,是职业培训证书。不能凭此证专书评职称工程师。属评职称工程师还是以学历证书为主的。 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项目(CEAC)为信息产业部核准、设立,由CEAC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实施

⑼ 求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浅谈项目信息化管理,发我邮箱[email protected], 对我有帮助的高分奖励

浅谈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各大勘探设计单位改制后的不断发展,之前的管理模式,尤其是针对多项目、跨专业、时间紧、质量要求高的综合运作带来了许多问题。许多企业开始引进新的项目管理方法,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及其观念的革命,本质上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应用,就要求进行整体上的深化改革,流程重组,全过程的管理,管理规范化,决策信息化,建立全司一体的企业数据库,全面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本文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实际应用加以探讨。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
信息技术近年来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不少企业中,已经成功建立信息化网络平台,将企业的管理工作搬到计算机系统平台上来进行,使网络平台作为信息交流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而更多的企业在工作中使用了各类专业软件,例如PMIS系统、进度计划管理软件、合同管理软件等。总体看来,虽然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快地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下面就以设计单位目前存在的项目管理问题谈谈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必要。
一、设计单位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1. 项目管理进度难控制,信息沟通不及时
目前设计单位的部门按专业来划分,项目运作中的人员管理由专业所负责,而项目任务的计划安排、进度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经理不能充分把握参与项目人员的负荷程度以及参与项目设计人员在本项目上所花时间的权重比例。这样就使项目的时间、人员与任务量的信息管理分割,使三者之间达不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2. 设计任务与公司领导之间的脱节管理
在项目运作中,设计人员可能往往会按自身理解把不同大小的设计任务人为分解,将一些项目任务暂时搁置或拖延,也许正是这些暂时搁置的任务可能与重大项目紧密联系。如果通过信息化管理就可以使领导直接参与进设计项目,充分了解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项目管理能力,也有利于在提交成果前有充足时间完成项目,并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3. 项目资料信息缺乏共享性
在以往的项目管理中,各部门都有一套自己建立的管理系统,有的可能只是一些单一的表格数据,在查找项目资料中,常常往返于各个部门,而且收效甚微,有时查出的数据甚至五花八门。如果能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跟项目有关的资料信息全部基于这个平台上,那么必将使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信息资源共享性。建立一个公共的信息管理平台,参与项目管理的各部门、各管理者将自身所有的信息资源不断地输送到共享平台中,方便各参建方进行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管理水平。使项目的透明度增加,让大家能够更全面了解项目状况。利用共享的信息平台为有效的项目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信息。
2.部门沟通及时性。沟通是指人际之间传递和沟通信息的过程,对于项目取得成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中型的项目,一般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多部门人员,工程开工时,需要项目经理及大批的设计人员,管理部门以及项目经理可将需求直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直接与相关部门取得沟通。每个相关部门都应安排有沟通联系人,同时要考虑沟通不畅时,应采取的特别沟通方式。使得人员在调配过程以及各专业间的条件提交更加快捷,对其职责更加明确,使项目逐渐朝有序化发展。
3.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的优化。信息化项目决不仅仅是流程的自动化,它一定是带动着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的优化。信息化建设是一种管理的变革和改造,由于它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所以在起步阶段,应选择有能力的项目经理及成员,这对系统的初始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
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际应用
为了适应现阶段项目管理飞速发展的需要,使工程项目管理日趋规范化。为配合工作及提高管理水平,建立了跨部门网络工作体系,公司首先建立了以项目基本信息为主体基于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的项目管理系统。其中包括了合同情况、项目人员配备情况、项目进度、收费情况等等基本数据,实现了多层次的数据查阅,大大提高了管理部门及各级领导对公司的整个项目运行情况的了解,具有一定主动性和数据共享性。大量节约了时间并提高了工作效率。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的成果,在原有管理机制下有了一个飞越性的突破,使得单一的多种表格整合成为以建立数据库为基础的管理系统,在各级管理部门得到了广泛认可。针对这一突破,公司继续大力开展信息平台的建设,拟将建立覆盖全公司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一个使得人人得以参与,人人互享的一个综合性的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局域网,使得信息以最快的方式传递到相关人员的手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系统对整个设计业务的计划、生产、成果、控制、质量、流程等全过程进行管理与控制。由于整个系统架构在分布式的环境中,所以整个系统提供了强大的远程设计(主要有远程设计、远程校审、远程会签、远程资料互提等)能力。并提供了在项目各个环节的ISO9000质量记录表单文件的生成;并且表单文件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保留过程记录;同时ISO9000质量表单中的许多内容可从系统中自动提取,减轻手工编制时的大量重复填写工作量。同时通过强大的及时消息系统为生产人员与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及时通信平台;高效、资源共享、标准化的协同工作和远程工作环境。能够实现项目立项管理、策划管理、设计过程管理、互提资料管理、项目变更管理、ISO质量管理、项目文档管理、项目监控管理、归档及出版管理、项目经费管理、人工时管理、项目查询与分析等功能。
总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推广和实施任重道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认识,改变观念,努力去摸索尝试,加大对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和开发,使得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迈上新的台阶。

⑽ 信息化背景下课题的预设与生成 中期汇报需要哪些程序

摘要库存管理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事劳资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库存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的数据库的建立、维护以及前端的应用程序开发两个方面的内容。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主要要求其管理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安全性等特点,而前台的应用程序开发则要求做到各项功能要完备、操作要简便、易学易用等特点。本文采用PowerBuilder8.0开发了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将系统分模块进行设计,对于每个功能模块都包含了录入、编辑、查询、统计、打印、应急、帮助等功能。后台数据库使用SQLserver2000数据库为开发工具,配合PowerBuilder在短时间能够设计出符合用户要求的可行系统。关键字:库存管理、MIS、PB。目录1绪论…………………………………………………………………………….1.1开发背景以及意义…………………………………………………………………………………………….1.2库存管理的发展现状……………………………………………………………………………………….1.3库存管理的目标……………………………………………………………………………………………2系统开发流程………………………………………………………………2.1管理信息系统概述…………………………………………………………………………………………………2.2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流程……………………………………………………………………………………3系统设计………………………………………………………………………3.1通变库存管理现状………………………………………………………………………………………………………3.2总体设计…………………………………………………………………………………………………………………..3.3详细设计…………………………………………………………………………………………………………………….4系统实施……………………………………………………………………4.1开发工具简介………………………………………………………………………………………………………………4.2系统实现………………………………………………………………………………………………………………………5总结………………………………………………………………………………………………………….6致谢…………………………………………………………………………………………………………….7参考文献………………………………………………………………………………………………………附录一程序附录二英文翻译1绪论1.1开发背景以及意义1.1.1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背景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激发员工的创造行、工作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已经成为关系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人才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公正、公平、合理”的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是社会对库存管理系统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时由于个人电脑的普及,数据库技术、客户/服务器技术,特别是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使的三代库存管理系统的出现才成为必然。库存管理系统的特点是从物品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物品相关的数据统一管理起来,形成了集成的信息源。有好的用户界面,强有力的报表生成工具、分析工具和信息的共享使得物品管理人员得以摆脱繁重的日常工作,集中精力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物品规划和政策。企业的库存物资管理往往是很复杂、很繁琐的。由于所掌握的物资种类众多,订货、管理、发放的渠道各有差异,各个企业之间的管理体制不尽相同,各类统计报表繁多,因此仓库的库存管理必须编制一套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计算机化操作,而且必须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根据当前的企业管理体制,一般的库存管理系统,总是根据所掌握的物资类别,相应分成几个科室来进行物资的计划,订货,核销托收,验收入库,根据企业各个部门的需求来发送物资设备,并随时按期进行库存盘点,作台帐,根据企业领导和自身管理的需要按月、季度、年度进行统计分析,产生相应报表。为了加强关键物资、设备的管理,要定期掌握其储备,消耗情况,根据计划定额和实际纤毫定额的比较,进行定额管理,使得资金使用合理,物资设备的储备最佳。一个完整的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系统应包括采购计划管理,合同收托管理、仓库库存管理、定额管理、统计管理、财务管理等模块。其中仓库的库存管理是整个物资供应管理系统的核心。因此有必要开发一套独立的库存管理系统来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而所使用的这套库存管理系统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核心,此系统必须可以用来控制合理的库存费用、适时适量的库存数量,使企业生产活动效率最大化。1.1.2库存管理的意义进行库存管理的意义就在于:它能确保物畅其流,促使企业经营活动繁荣兴旺。不论什么企业,都要储备一些物资。以生产为主的企业,不储备一定的物资,不能维持其连续生产;服务性行业,也要备置某些需用的设备和服务用具;就连一般的事业单位,也要备有某些公用品等。因此,各行各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库存管理业务。实行库存管理有如下优点:(一)有利于资金周转因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做到将库存需要的投资额规定为零。为此可使经营活动更为灵活,把用于建立原材料、制成品、商品等常备库存所需要占用的资金转为经营其他项目,这就有可能使经营活动向更新、更高的阶段发展。(二)促使生产管理更为合理这是因为库存管理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是必需的物资,即在需要时,按需要量供应。目前生产管理较为混乱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急需的物资不能及时供应,要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现象,就要认真搞好库存管理。(三)有利于顺利地进行运输管理,也有助于有效地开展仓库管理工作通过库存管理,可将原来零零散散放置的物料整理得井然有序,可使企业的生产环境整洁一新,实现文明生产。废旧物料堆放整齐、报废的设备及时运走,工厂的空地整洁干净,这样的环境,自然令人感到心情舒畅。此外。还可以把经常动用的物料以及危险性物料分片保管,以保证工厂的安全生产。库存管理工作的好坏,对改善企业生产环境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2库存管理的发展现况1.2.1库存管理的国内发展状况由于库存管理在经济管理中占重要地位,其计算机化在发达国家中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是在70年代末开始的,虽然起步较晚,近几年发展却较快,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为信息处理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手段,对于推动我国管理信息处理的现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库存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单据数据。为及时结清每笔业务,盘点库存和货物流动情况,保证企业生产用料以及货物安全,库管人员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来做数据记录统计工作。在世界发达国家,库存管理的计算机化水平已经很高了,尽管我国的生产企业在这方面也有了很强的意识和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有的企业单位的库存管理部分目前仍为手工、半手工操作。从供应单位入库登记开始,到使用单位输领料出库手续为止,所有操作基本上都是由仓库管理人员笔写,手理,加上算盘、计算器来完成。这不仅烦琐,效率低,而且缺乏库存管理的一些基本手段,如库存状况统计,查询经济订货量计算等,这给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上的落后,及经济利益上的损失。有的单位的库存管理部已上了微机,但对微机的利用效率极低,有的在用它打游戏,有的仅把它当计算器或打字机来用。有的企业单位既有了微机同时也有了库存管理软件,但硬件上去了,软件上不去。因为他们用的库存管理软件,大多为自己的工作人员及其他一些非专业人员所开发的简单的管理程序,很难称得上是“库存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这些程序的弱点多表现为:1、系统开发时无科学的理论支持。2、开发过程中调研不全面。3、软件编写时模型不清晰完整。4、所用开发工具落后(如Foxbase)。1.2.2库存管理的国外发展状况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开始于1954年,当时美国首先用计算机处理工资单。40多年来,计算机在处理管理信息方面发展迅速。例如,60年代美国计算机在管理中应用项目不到300项,到了1975年达到2670项。而现在,美国在财务会计上90%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物资管理中80—100%的信息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计划管理中是80—90%。据计算机应用方面发展较快的国家统计,计算机用于经济管理的约占80%;用于科技运算的占8%;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占12%。因此,经济管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2系统开发流程2.1管理信息系统(MIS)概述2.1.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简称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公及管理都将朝着高效、快速、无纸化的方向发展。MIS系统通常用于系统决策,例如,可以利用MIS系统找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上层管理人员,使他们了解当前工作发展的进展或不足。换句话说,MIS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公司现状,把握将来的发展路径。2.1.2管理信息系统的特性完善的MIS具有以下四个标准:确定的信息需求、信息的可采集与可加工、可以通过程序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可以对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是MIS成熟的重要标志,它象征着MIS是软件工程的产物。通过MIS实现信息增值,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数据,实现辅助决策。MIS是发展变化的,MIS有生命周期。MIS的开发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工作基础。只有在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生产秩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准确的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才能进行MIS的开发。因此,为适应MIS的开发需求,企业管理工作必须逐步完善以下工作: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各部门都有相应的作业流程;管理业务的标准化,各部门都有相应的作业规范;报表文件的统一化,固定的内容、周期、格式;数据资料的完善化和代码化。2.1.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则创新原则,体现先进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要及时了解新技术,使用新技术,使目标系统较原系统有质的飞跃。整体原则,体现完整性。企业管理可以理解为一个合理的‘闭环’系统。目标系统应当是这个‘闭环’系统的完善。企业完整的实现计算机管理不一定必须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同时实现,但必须完整的设计系统的各个方面。不断发展原则,体现超前性。为了提高使用率,有效的发挥MIS的作用,应当注意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MIS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不断发展和超前意识。经济原则,体现实用性。大而全和高精尖并不是成功MIS的衡量标准。事实上许多失败的MIS正是由于盲目追求高新技术而忽视了其实用性。盲目追求完善的MIS而忽视了本单位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2.1.4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MIS的开发方式有自行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购买现成软件包进行二次开发几种形式。一般来说根据企业的技术力量、资源及外部环境而定。2.1.5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1、不可行的开发方法:1)组织结构法,机械的按照现有组织机构划分系统,不考虑MIS的开发原则。2)数据库法,开发人员从数据库设计开始对现有系统进行开发。想象系统发,开发人员基于对现有系统进行想象为基础进行开发。2、可行的开发方法:1)自上而下(Top__Down),从企业管理的整体进行设计,逐渐从抽象到具体,从概要设计到详细设计,体现结构化的设计思想。2)自下而上(Bottom__Up),设计系统的构件,采用搭积木的方式组成整个系统,缺点在于忽视系统部件的有机联系。两者结合是实际开发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对系统进行分析得到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而从逻辑模型求得最优的物理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的这种螺旋式循环优化的设计模式体现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结合的设计思想。2.1.6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完整实用的文档资料是成功MIS的标致。科学的开发过程从可行性研究开始,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主要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应有文档资料,并且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充实。目前使用的开发方法有以下两种:1、瀑布模型(生命周期方法学)结构分析、结构设计,结构程序设计(简称SA—SD—SP方法)用瀑布模型来模拟。各阶段的工作自顶向下从抽象到具体顺序进行。瀑布模型意味着在生命周期各阶段间存在着严格的顺序且相互依存。瀑布模型是早期MIS设计的主要手段。2、快速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快速原型法也称为面向对象方法是近年来针对(SA—SD—SP)的缺陷提出的设计新途径,是适应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及对软件需求的极大增长而出现的。是一种快速、灵活、交互式的软件开发方法学。其核心是用交互的、快速建立起来的原型取代了形式的、僵硬的(不易修改的)大快的规格说明,用户通过在计算机上实际运行和试用原型而向开发者提供真实的反馈意见。快速原型法的实现基础之一是可视化的第四代语言的出现。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MIS时,工作重点在生命周期中的分析阶段。分析阶段得到的各种对象模型也适用于设计阶段和实现阶段。实践证明两种方法的结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立项课题实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