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考试分析 >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思维

发布时间:2021-01-08 17:34:38

『壹』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调动学生内在的数学思维能力
1.设定正确恰当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习目标的设定要符合新课标,要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思维水平的实际相适应。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数量关系,把握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之间的数理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我以学生已经掌握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知识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变圆为方?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再通过课件演示,将圆分割拼成一近似长方形的物体,让学生分析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再通过推理、计算,概括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创设生动和谐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学会科学地思考,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轻松、自信、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维活动的每个环节中去。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提出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 层次性和指向性,要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但又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能够积极地指向学习的中心目标。
当然除了定向思维的训练,我更加注意加强学生逆向、横向、纵向、多向思维训练。应用题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学“根据条件提问题”,在中低年级对学生进行“提直接与条件相关的问题”的训练;在高中年级对学生进行“从多角度思考,提出根据条件能够解决的问题”的训练。学生从分步解答问题到列综合算式解答、从用一种方法解答到用多种方法解答,都体现了思维训练的渐进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了科学地思考并培养了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3.开展丰富开放的课堂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开展丰富开放的课堂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闪现灵动的思维火花,放飞理想的翅膀,激发思维潜能。在教学中,身为教师的我们要逐渐教给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提供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发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更深刻地理解了圆锥和圆柱之间的体积关系。当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内容来综合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更不能根据设计好的教案来进行机械操作。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状况,根据师生、生生互动中的反馈信息,智慧地把握学习进程、调整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4.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练习,巩固、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作业练习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巩固学生思维,但是学生通过有组织、有层次、有强度的课堂学习,头脑已经很疲惫了,所以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注意缓解学生思维的紧张。要尽可能地设计游戏、探险、寻宝等趣味活动,增大口头训练量,减少书面训练,加强实践操作。以合作练习代替学生单独的冥思苦想,实现题型多样化、灵活化、适用化、趣味化。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了学生智力。同时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创造性,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各类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实现“相同起点,不同终点,分层次达标”的目标。
二、要教会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当地说明了学与思的关系。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考,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数学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我们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得出规律的思维能力。
数学的教学就是要启迪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并掌握规律。掌握规律,是学习上一条有效的途径,它能克服干扰,使学生的认知得到改善,从而实现思维水平发展到新高度。在例题课中要把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自己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形成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探寻过程。
例如,学习“商不变的性质”。首先,通过准备题使学生明确“一个数乘几可以说成把一个数扩大几倍,把一个数扩大几倍就是乘几”;“一个数除以几可以说成把一个数缩小几倍,把一个数缩小几就是除以几”。其次,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归纳出商不变的性质。笫一步:观察下面一组算式,先比较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再求出商,看看有什么变化?
①12÷3=②24÷6=③120÷30= ④240÷60=
(1)用②③④式与①式比较,问:什么变了?什

『贰』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
学生之所以感觉数学难学,归根结底就是学生缺乏数学抽象能力。传统教学中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抽象出的结论是什么,而没有让学生参与抽象的过程,导致死记硬背。因此教师要发挥主导地位,引导学生通过现象观察出本质,理解“抽象” ,学会归纳总结。让学生自己形成数学命题,数学思想,老师加以指正和完善,长期以来,学生会有独立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思考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创新与发现,都离不开归纳,类比。在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类比,介绍人类的重大发明与数学中逻辑推理的关系,充分情景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要求学生大胆的发现和提出命题,他们的有些想法在不久的将来就是新的发明创造,就是定理公理;同时数学推理的精华在于演绎推理,著名的三段论构成了数学的知识体系,公理,定理,推论的证明方式大部分是三段论,演绎推理是现代文明的奠基石,在告知学生三段论的推理方式下,放手让学生去推理,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正确书写推理的步骤,因果明确,书写具有逻辑顺序, 探索和表述论证的过程; 构建命题体系,同时学以致用,用逻辑推理解决数学和生活中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发现和提出问题, 利用已知知识建立模型; 求解模型; 检验结果和完善模型。 通过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将应用于生活,数学建模是新课标必须的要求,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体现,使得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在平常教学中,要求学生平时注意搜集模型和资料,注重归类,长期为数学建模准备素材,有备无患。
四.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
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动手来完成。如我们在立体几何,平面几何教学中,鼓励学生先自己做出模型,这样我们再展现几何图形时,学生便不再陌生,也能找到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成功避开了生硬讲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注重观察,百闻不如一见,在脑海中形成一些数学直观模型,感受数学之对称美,曲线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能有机的结合数与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想象的观点看待问题,富余想象,大胆想象,让学生在课堂上放的开,不在以传统的模式约束学生,培养新时代富有想象力的人才。
五.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中的代数部分,总的来讲就是在集合上定义加减乘除及相关运算,形成代数体系和相关结论,这就要求学生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法则,探索运算思路,设计运算程序进行运算。运算是演绎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传承的工具,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培养手段。让学生充分感知运算的创造性,当今很多程序的实现都是大数据的处理都是在进行运算,取值,自己具有较高的运算能力,才能识别这些程序。这是时代的呼唤,顺应历史发展要求。
六.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当今世界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等日新月异的成果都与数据是离不开的。如今的竞争也就变成时间的竞争,容量的竞争,优胜劣汰,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数据获取,数据分析,知识构建的能力。目前我们所在的时代为多元化信息时代,这就要求人类必须有处理信息和数据的能力,才能使得计算机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平时让学生注重数据的搜集,整理,归类,可以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从点滴做起,终将铸成大的成就。

『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组织游戏趣味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数学课上,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例如:李文燕老师执教的“周长”这一课,通过让学生用量一量,围一围,在充满趣味性的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周长,而且也学会了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有着更显的自主性。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
二、组织知识拓宽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在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 例如:在本节课中,通过让学生比较小猪和小兔谁走的路程远,即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又把数学课上获得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这样的数学活动,就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三、组织探究创新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因此开展有组织的数学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探索知识形成过程,掌握思维方法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清楚地发现其本质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得到发挥;把活动的空间留给学生,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是数学课组织活动的有效策略。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改变了一种静态的教学,给了数学课堂一种蓬勃的生机。学生是活泼的个体,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思考的空间,创新的余地,让学生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有效的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

『肆』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有效进行思维训练

重实践,助思考

实践能力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中所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即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中能够完成解决问题的主观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多个感官还不能自主协调进行运动。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思维从动作开始。这也就表明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要从动手操作活动开始。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研究表明: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比单一的听讲方式快得多。
营造快乐学习氛围,促进思维快速发展

人在愉悦快乐的环境下思维是开放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首先就要使他们身心愉悦起来。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再给予有效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缩短了解决问题的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挥活动的多重功能

每一节课尽管课型是单一的,但活动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而各种活动也会发挥各自不同的功能。现归纳出以下几种思路:1.帮助学生认识、了解时可以采用讲授、图片展示、演示实验等活动。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时,可以采用讲故事、小品、对话、竞赛等活动。3.强化记忆时,可以采用分析、归纳、背诵等活动。4.锻炼主体意识时,可以开发合作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自主。5.培养团队精神时,可以开展小组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活动。6.放松紧张情绪时,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做一些放松性运动等。

『伍』 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

一、尊重学生的拓展思维,给学生的拓展空间营造氛围

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拓展,而教师给他的却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被磨灭,这样对学生的培养显然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在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自己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地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就会火山爆发般的吐露出来。这时不让学生去自主研究都不行了。

二、在预案中给拓展留足空间

在教学中,预案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案是有弹性的、有空间的。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案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拓展留足空间。

三、及时调整预案,为拓展腾出空间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案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有时,由于教师没有预见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所以一旦学生提出预案之外的问题,没有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案,而是匆匆地予以否定掉,这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当然,这有教师临时应变上的能力不足,同时也是平时训练中没有重视学生拓展思维的体现,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有这种意识了,在课堂实践中也好好做了,遇到超出预案的现象才会合理地去处理。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拓展思维提供条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总之,对课堂的预案设计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还要尽可能使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使课堂教学沿着预设的轨道前进。但教学过程是随时变化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与预案有些差距。此时,教师应运用教学机智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案以适应学生,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让师生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给学生张扬个性的机会,让学生思维得到拓展,创新潜能得以发挥。

『陆』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民主氛围,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诱发创新意识
陶行知曾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教师要想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数学课堂真正充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气氛,让每一个孩子都愿意积极地参与,从而诱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1.1 用信任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备创造的能力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树立起一个意识,那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备创造的潜能,这样才会发现学生创造思维的闪光点,从而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孩子们在数学天空自由飞翔。
例如:在学生学习完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如左图):用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对于刚刚接触长、正方形周长计算的三年级孩子来讲,这道题目解决起来会有一些困难,但是我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放手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通过分析、思考用多种解法解决了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有的孩子先求出长方形的长1+1=2(厘米),再用(2+1)×2=6(厘米)求出其周长;有的孩子用1×4×2=8(厘米)先求出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再计算拼在一起的两个边长即1×2=2(厘米),最后用8-2=6(厘米);还有的孩子先数出图的左边有3个1厘米即1×3=3(厘米),再用3×2=6(厘米)求出整个图形的周长。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虽然没有我预想的方法(即:直接用1×6=6(厘米))那么简便,但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确是在民主地参与教学。如果我不给学生时间去独立思考,而是直接给出简便算法,势必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势,影响其以后的发展。
1.2 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就应该创造条件把“一言堂”改变为“多言堂“,让学生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及一些很宝贵的想法说出来。教师为学生搭建了这样一个可以表达、交流、对话、质疑的平台,无疑能够促使学生开启自主思维的大门,拓展思维的宽广度,发表独到的见解,成为富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
例如:在教学完倒数的意义以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并且回答书中的两个问题:①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②1的倒数是几?0有倒数吗?生一:“把一个数的分子与分母调换位置就可以求出它的倒数。我认为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可这时同学们产生了不同的意见,生二:“我不同意0的倒数是0,因为一个整数的倒数是用这个整数做分母,用1做分子,可0不能做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就在同学们频频点头表示赞同时,又有人有了不同的见解。生③:“我也认为0没有倒数,可我是从倒数的意义考虑的。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而0乘任何数都得0,所以我认为0没有倒数。”学生精彩的表述,独到的见解确实让我们感到真的应该还学生以空间,让学生从一个“听众”变为真正的参与者,这才是真正地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重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 改变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合作,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育创新精神
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小组合作,自学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布鲁纳曾说过:“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自己探求新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例如:在教学长、正方体认识之前,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长、正方体模型,如:小药盒、牙膏盒、魔方等,这些学生身边的事物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同时在头脑当中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最初的空间概念。接下来,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长、正方体的本质特征及两种形体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切割萝卜认识了“面”、“棱”、“顶点”,既而再通过亲自的观察、触摸、计数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但是面的形状、大小、棱的长度是有区别的。最后学生把自己发现的规律加以总结,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从而完成对新知识地学习。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是在动手操作与自主探索中进行的,他们不仅准确地把握住了知识要点,形成了清晰的概念,而且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学生觉得知识不再是由教师“硬灌”给自己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与探索获得的,这样学生就会从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这种满足感会持续地鼓舞着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3 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思维训练,打破学生思维的束缚,培养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自身的创造力去教育和感染学生,打破那些条条框框,着眼于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培养其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工程问题之合作问题以后,教师可以在教材安排的练习基础上,灵活地设计一组一题多问的练习以激起学生独立解题的强烈愿望。
一项工程,甲独做需要12天完成,乙独做需要15天完成,丙独做需要10天完成。
①甲、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②甲、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③乙、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就上述条件再提出一些问题:
④甲、乙、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⑤甲、乙合作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⑥如果先由甲独做3天,剩下的由乙、丙合作,还需几天才能完成任务?
……
这样通过生生互动,以自问自答、我问你答、你问我答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问题不再是通过教师的告诉才得以解决,而是学生经过了一番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与此同时,通过一题多问的形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延展了合作问题这一知识点的辐射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对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并为之不懈努力。

『柒』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学生思维水平是要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去培养和发展;培养专学生的思维能力属,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多给学生创设有利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学习环境,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根据自己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体会,谈一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建议和措施。一、创设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主动思维美国教育家布郎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的社会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只有当学习内容跟其形成、运用的社会和自然情境结合时,有意义学习才可能发生,所学的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再应用。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可能应用到真实生活或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于需要识记的知识点,尽管老师强调许多遍,多数学生总是记不住,提问时也回答不上来。殊不知这是由于老师在讲解知识点时没有能够创设一个符合小学生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学习环境,没有能够提供给小学生一个利于识记的生活背景。我在实践教学中每讲到需要识记的较为抽象的知

『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思维的教学。作为数学教师就应该抓住数学教学的核心进行版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权思维为首要任务。孔夫子也说过:“学而不思者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说明了学习与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它们必须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教师们更是各显身手,使数学课堂精彩纷呈。可真正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数学课堂还是少之又少。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思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