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充分体现在每堂课的练习设计中。我认为一个好的练习设计,直接关系到我们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练习作为学生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手段,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新课标、新理念、新实践”活动中,我们倡导:“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练习,不同的人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在实施新课标中,我们的教师怎样精心设计自己的练习呢?
一、 目的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中,也就是说,练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由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那种盲目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往往是无益的。同时,我们在练习设计中,目的性和针对性往往是相结合的,既要有目的性,更要有针对性,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首先应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其次,还应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练习。根据作业中普遍存在的薄弱进行专项习题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薄弱的知识点.例如,在“平均数应用题”中,关键之处在“寻找总数量和总份数”,可以针对这个重难点设计寻找总数量和总份数的练习,让学生在比较、练习中明晰概念。又如,学生学习了“质因数”、“分解质因数”、“互质数”后,容易把它和前面的“质数”混淆起来,也可以设计专项练习,使学生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对比,准确掌握知识。
二、 层次性和整体性相结合
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体现在练习的层次性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我们经常所说的练习要有一定的“深浅度”正是练习设计层次性的体现。所以,我们的练习内容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做到环环紧扣,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化式习题,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向技能、智能方面转化。同时还应该根据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利于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实践活动中,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
练习的层次性还要和练习的整体性相结合。从学科教学任务的整体出发,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还要注意练习的整体性。数学知识结构本身逻辑性、连贯性比较强,我们还应该认真分析课题在本单元、本书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它们内部的相互联系、知识的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注意知识系统的整体性、连贯性。
三、 趣味性和开放性相结合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倾向,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保持和强化的作用。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在课堂练习中主动地、轻松地、持久地、集中地投入到练习中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的练习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正如布鲁纳说说:“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为了促使学生在练习中获得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有一天,猴妈妈从瓜田里摘回了一个大西瓜。回家后,它把两个小猴子叫过来,将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两份,正要分给两个孩子,突然,一只小猴子吵了起来:妈妈,我要吃两块,一块太少了。接着另一个小猴子也吵了起来,它也要吃两块。这下猴妈妈为难了,因为两只小猴子太小不懂得谦让,家里又只有一个西瓜。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帮助猴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呢?使学生对本练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完全符合新课程思想:“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习题更要富有思考性、操作性、灵活性、迷惑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充分体现在现代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要开放,课堂要开放,学生思维要开放。开放题的设计是开放式教学的切
② 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小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就是课堂,而课堂练习则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活动形式。通过适当的练习,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方法。因此,课堂练习的设计非常重要。那么,怎样的课堂练习才是最有效的呢?
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该面向大多数学生,难度要有难有易,并且要紧密联系生活,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开放性和挑战性,这样设计出来的习题才会新颖有趣,让学生乐于做数学课堂练习。
一、设计趣味性课堂练习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应该尽量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所以,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就要尽可能地彰显数学的趣味,让学生一看题就有一种强烈的做题欲望。
如在讲一年级下册第五课“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在讲了基本的换算之后,要想办法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感性地认识到各个面值人民币的价值,所以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模拟购物的游戏方式来进行。教师首先可以组织学生们为日常学习用品估价,确定物品价格,然后再让几个学生做售货员,其余的学生拿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来购买物品。在游戏中,学生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如不知道如何找兑,不能准确换算等,可是也正是这些困难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学生很自然地就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和各种面值人民币的价值。
二、正视学生差异,设计有层次性的课堂练习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正视一个客观问题,那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所以,数学教师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该正视学生差异,在设计课堂练习时也要有梯度,体现出层次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适宜的发展。
在设计有层次性的课堂练习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性练习,以模仿课本知识为主;二是提高性练习,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变式练习;三是拓展性练习,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如在讲二年级上册的“认识除法”一课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堂练习。
1.基础性练习
(1)有24个苹果,平均分给3只兔子,每只兔子可以得到几个?
(2)红星小学二年级有80名学生,每20人分为一个班级,二年级有几个班?
2.提高性练习
(1)小红和5个小朋友一起去果园摘苹果,一共摘了60个,平均每人摘了几个苹果?
(2)妈妈给了明明10个香蕉和5个苹果,让他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问平均每个盘子里放几个水果?
3.拓展性练习
学校组织72名同学一起去春游,安排的车有大有小,大车每车可以坐9个人,小车每车可以坐6个人,问学校应该准备几辆大车,几辆小车?
这样来安排课堂练习,由浅入深,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来回答,就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了。
三、结合生活,设置情景课堂练习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如果能够很好地使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丰富并拓展数学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如在讲六年级上册的“分数乘法”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应用课堂练习题:某校三年级2班38人去观看奥运会开幕式,每人需付门票50元钱。按规定45人以上就可视为组团,可以享受7折优惠,请你算一算,他们怎么买票花钱最少,最少需要付多少钱?
这个练习题就很好地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学生看到这样的题也特别感兴趣,都积极地进行解题。最后他们设计出了三种方案:一是不享受优惠,38人买38张票,共花50×38=1900元;二是38人买45张票,共花50×45×70%=1575元,可以比第一种方法节省325元;三是买45张票后,把多余的7张再原价转让给他人,这样可以卖350元,这样38名学生只需要花1225元就可以了。
这样的课堂练习,可以拓宽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四、设计开放性课堂练习
传统的数学练习题条件明确,而且大多只有唯一的答案,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该设计一些能够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的开放性练习。
如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一课,设计课堂练习时就可以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如:120个人一起坐车去旅游,坐大车每辆车能坐16个人,租一辆大车需要付80元钱;坐小车每辆车能坐11个人,租一辆小车需要付60元钱。你认为如何租车比较划算?
这种课堂练习题一改以往的应用题的提问方式,解答方法也是开放式的,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应灵活多样,集趣味性、生活性及拓展性于一身,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 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时需要注意什么
很多教师布置的作业仍然是课本中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大多形式单一,机械类同。这种作业形式不但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都是教师对作业不重视、不加选择、不加设计、不加研究的结果。那么,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如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下面本人就结合教材,谈谈在新课标下学生作业的设计。
一、改变作业的认识。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作业是老师用来让学生巩固知识的,或者作为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为了这一目的,作业往往是教师向学生布置、提问,也就是被动型作业多,主动型作业少。作业形式单一,答案也绝对,封闭。只是重视结果,不重过程。学生往往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而做,甚至抄他人作业。在素质教育下,我们应该认识到,作业不仅是巩固和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而且是对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拓展,是学生实践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掌握知识的快乐。
二、设计多样性作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泰戈尔说: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如果我们老师每一次布置的作业都是一成不变的,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作业失去兴趣,所以在作业设计中,要追求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要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体验成功,提高能力。因此,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含量的练习。作业题型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如有一位二年级数学老师,在教完了表内乘法口诀后,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秋天到了,你们想欣赏秋天的景色吗?秋天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啊!假如学校决定明天去秋游。要求秋游时大家自己带点心,而且这次秋游的点心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去买,不要再叫爸爸、妈妈买了。下面是老师收集到的一些食品的单价:可口可乐4 元、饼干2 元、面包2 元、汉堡包8 元、苹果1 元、梨8 角、炸鸡腿5 元、果冻5 角 用30 元买本组的点心,你计划怎样买?你可要让大家既要吃得饱,又要吃得好哦。同学们,用你们学过的知识,看哪一组安排得最合理?这种趣味浓厚的作业,不是靠多题量或复杂计算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把知识点融在情境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的情况,靠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充满童趣,而且训练富有思维含量,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还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接受知识并进行再创造学习。
三、设计层次性的作业,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校和班级中,在学习上都会普遍存在学习优秀生、学习中等生和学习后进生这三类学生。有差异的学生做没有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我们设计的作业要有层次性(巩固性、拓展性、探索性的),还要根据学生的爱好或特长,设计一些能凸显不同特长、发挥潜能的作业,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能够独立完成的作业,并且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畏困难,努力向更高一层次的作业题挑战,作业题设计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定内容而不定人数,让不同层次学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各有所得,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获得学习乐趣。同时,实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全体学生充分、自由、和谐发展,人人各有所得,人人得到发展。分档作业的编排设计一般遵循对低层次的学生是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对中层次的学生是有变化、多思考、小步走、多反馈;对高层次的学生是多变化、有综合、主动走、促能力。
比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布置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训练的作业。通过训练,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学会最基本的知识,掌握最基本的技能,真正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中等生在班级中占的人数最多,布置作业的内容在上面的作业内容(学困生做的)上可增加一些变式、判断比较和一般综合题。如课后作业和相对应的学习指导训练题。这样通过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基本技能,完成学习目标,并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优秀的学生是班中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智力训练题、提高题包括综合面广、灵活程度高、创新意识强的题目,这类作业可以来源于课后和相对应的学习指导训练中的星号题或教师自编的补充题。这类题目面对的是班中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中等生作业的基础上,再这类作业。这样就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达到拓宽学生思路和知识面、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布置,把学生从过多过滥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熟谙,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在编织精巧的作业训练中得到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④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几点方法
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分层设计练习已成为当今课改的趋势。新课标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更要为每个层次的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使其在不同层次上有所提高。本文就小学数学分层设计练习提出了练习设计多层次化、练习设计开发性、练习设计探索题三种做法,并通过一定数量的分层设计练习习题,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运用技能、技巧,并适当拓展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要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促进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但在现实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还是“一刀切”的现象,对学生提出了共同要求,采取了相同手段,导致学生疲于学习,厌于学习,因而也导致教学效果的两极分化,出现差生“晕车”优生“陪读”的不理想现象。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我设计了符合各层次水平的练习题,在对分层练习的初步探索中,我将从练习设计多层次化、练习设计开放性、练习设计探索题等几个方面,阐述自己对小学数学设计分层练习的几点做法。
一、练习设计应层次化。
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可运用分层设计练习的途径,通过练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机会,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对较低,接受能力差,作业困难的学生;B层是智力因素较高,但上进心少,学习不刻苦,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这种学生学习潜力最大;C层的学生有较高的智力因素,反应敏捷,接受能力强,做题速度快,具有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分层后,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让各层次的学生充分有效地学习,以奖励学生在达到较低层次目标的情况下自觉,主动,积极地向高一层次目标递进,如何将练习内容划分为基本练习、提高性练习、拓展性练习:
基本练习,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要掌握。提高性练习有一定的综合性,强调知识的联系,解题要有一定的技巧性,要求80%以上学生掌握,少数学生可以通过别人的帮助逐步掌握。拓展性练习是最高水平的练习,练习题的综合性更强,应用能力要求更高,准确度也更大,这样的练习题可以鼓励学生自由讨论,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力求解决问题,要求一部分程度较高的学生掌握。例如:在学习《找规律》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练习:第一层为基本练习: 0.135896135896……中第48个数是什么?第二层为提高性练习:0.33135896135896……中第48个数是什么?第三层次为拓展性练习:0.135896135896……中前48个数字的和是多少?通过设计这种层次性题型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和提高,这样既遵循了个体的差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从而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心中有学生”。 实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种合作方式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遇到难题自己一个人解决不了时,可以向他人寻求合作,一起来解决难题。
二、练习设计应具有开放性。
在分层练习中的题目要设计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让他学”变为“我想学” “我要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具有很大的作用。如学完小数大小比较后,我可以设计了这样的题目:0.7<( )<0.8这是一道结论性开放题,它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我引导学生应用小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比较,学生通过比较去寻找答案,可以在这两个小数之间找到无数个比0.7大比0.8小的数,这样不仅仅能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去创造精神,让学生有创新意识,激发自身发展的潜能。
通过在设计题型的开放性,可以让一道题有多种解法,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让他的思维得到发散,从而扩宽解题思路。
三、练习设计探索题。
在数学习题中,精心设计富有探究性的题目,让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让他们跳起来摘到果子,这种较高层次的练习,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思路,而且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了“万以内的加减法”后,我设计“1+2+3+4+5+……99+100这样的思考题,一开始,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也感到困惑束手无策,显现出无可奈何,一筹莫展的样子,但经过仔细观察分析后,终于找出了解答的简捷方法,解题过程中饱尝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这种探索题让学生体会到解决一道比较难的题从中获得的成就感,让自己觉得解决难题之后心情难于言表,内心充满了喜悦之情。
实践证明:实施小学数学设计分层练习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目的性、层次性、和主动性,克服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被动性与盲目性,从真正意义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新课程精神。我们从中也体会到如下好处:
1、有利于调动每个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2、实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数学”的基本理念。
3、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
4、形成了成功的激励机制,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能,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
5、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热情。
6、学生练习的正确率得到提高,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⑤ 如何有效布置和批改小学小学数学作业
一、作业布置注意适量性
作业布置的适量性,是指布置份量适宜的作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独立进行书面训练,达到“高效、低耗”的作业要求,有效促进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那么,教师在布置书面作业时应如何用适量性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呢?
首先,作业布置要有全局观念。九年义务教育所开设的各门课程都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没有“主、副”课之分,并严格提出了减轻学生负担,科学平衡各科作业量的要求。但是,目前任有部分教师为了单纯追求及格率、升学率,置其它科的学习、减轻学生负担、平衡各科作业量的要求于不顾,而盲目、一味地对自己所担任的学科超量布置书面作业,因而挤占了别科的作业时间,破坏了各科作业的平衡,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且还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养成了敷衍了事和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根本达不到做作业的目的和效果。同时,也因作业份量过大,使教师无法及时进行详细、诊断性的批改,影响了“信息”的反馈,人为地造成了新旧知识间的薄弱环节。因此,教师在布置书面作业时要从全局着眼,各学科利益着想,既要考虑自己所任学科的作业量,又要考虑其它科目的作业量,要以适量性为主。
其次,作业布置要有时间观念。在布置作业前,教师应准确掌握当天的总自习时间,预测作业时限,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小学高年级数学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30—35分钟,中年级不超过20—25分钟,低年级不超过15分钟。
二、作业布置要突出目的性
数学书面作业内容的选定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切忌机械照抄、照搬课后练习或随意信手拈来,无目的、无针对性地乱布置一气。如果教师无目的地盲目布置,不但达不到“优质、高效、低耗”的作业要求,而且还会出现主次不一、轻重不分、顾此失彼的现象。那么,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如何突出作业的目的性呢?首先,教师在布置作业前应重新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研究作业目标,确定训练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其次,还要精心设计、选择作业内容,努力做到精练、巧练、趣练和有针对性的练。同时,也要注意在布置的作业中既要有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等硬件作业,又要有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形成技能、激发兴趣等软件作业。
三、作业布置要体现层次性
一个班上学生知识层次的不同,导致了它们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对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同一层次、要求的作业,就收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因此,教师在布置书面作业时不能一刀切,而要按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来分层次布置。实践证明:这种分层次布置法既有利于中差生的矫正和达标,又照顾了优生的超前发展和能力培养。如,我在布置作业时对学习差一些的学生采取了“从基础知识着眼、基本概念着手,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的措施,对他们布置一些与例题相似的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为主的较浅显易做的作业题,以满足他们的成功感,消除恐惧心理,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对中等生我采取了“从重点着眼、基本技能着手、半扶半放”的措施,布置一些与例题相近或稍有提高的以技能性、能力性、智力性为主的作业题,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对优等生我采取了“从知识难点着眼、重点着手,高起点、快节奏、一放到底”的措施,布置一些以综合性、系统性为主且难度稍大的作业题,以发挥他们学习中的创造性和技巧性,满足他们不断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
四、作业批改要强调及时性
批改作业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情况而采取的经常性、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加快书面作业“信息”产生和反馈的速度,对教师及时查漏补缺,最大限度地减少事务的积累,并培养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作业效率提供了重要保证。只有通过及时批改,教师才能随时了解掌握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缺点和不足,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学生,在下节新课前进行针对性的纠正和弥补,并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学习状态,改进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薄弱知识部分的再学习。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采取“短、平、快”的方法,尽量缩短批改时间,加快“信息”产生和反馈的速度,要随收随改、随改随发,坚决做到当天批改不过夜,最迟也要保证在布置的当天下午放学前把已批改过的作业本发到学生手中。
五、作业批改要重视诊断性
作业批改的诊断性,是指教师在批改时可采取“望、闻、问、切”等手段对每本作业进行全面详细的确诊,从而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进而确定相应的纠错策略,收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功效。在批改时切忌单纯看答案,简简单单打“√”、“×”,“不开处方,不下药”,使学生明知给某题打了错号,但不知究竟错在何处,主动进行纠正,也是置身于“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境地,即使纠正了,部分学生还是重复了原来的错误思路,在四位上造成了进一步的混乱,使错情更加严重。而且还使部分学生养成了一发下作业只看对、错号和分数,而不去积极探究和主动改正等不良习惯,甚至出现错时抄袭别人正确作业的现象。对此,教师在批改时要改一改数学作业批改的传统做法,借鉴作文批改,可采取“眉批、横批、划线标错、画圈指示、加注指示”等方法,保证让学生一看就知道错在何处,为什么出错及纠正时应注意什么等。这样的批改,不但使学生一看就发现,一改就正确,而且加深了印象,加强了“免疫功能”,让学生体验了分析或列式正确的快慰感,鼓励了纠错的信心。
另外,还要在单个确诊的基础上做好对全班的会诊。根据会诊发现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缺陷书写详细的批改摘记,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同时还可以采取以师批为主,自批、互批、面批相结合的手段,促使“信息”的纵横交流,培养学生“自诊、自疗”和“互诊、互疗”的能力,养成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
⑥ 如何提高小学生做数学作业的效率
一、设计童趣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宝座”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探索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1、观察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一些蝴蝶、天安门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2、调查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如: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
3、实验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家中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药水给厨房用品消毒。
4、小课题探究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如:学习“比例尺“后,要求学生对自己家里的客厅制作一个平面图,并思考:你认为这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请你写一篇探究报告。
三、设计生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让学生做一回装修设计师:如果你家的地面要进行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
(1)算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2)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材料表中选择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钱数?
(3)如果在客厅、餐厅的四周贴上大理石条,共需要多少米?
四、设计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1、“套餐”型。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三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A组:基本题,着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适合“学困生”;B组:综合扩展题,以培养学生迁移能力为目标,适合“中等生”;C组:聪明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适合“优等生”。分层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自定的作业不再困难,即使有困难,努力一下也能完成。而且完成了自定层次的作业,还可以向更高层次挑战,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当然,这样做就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还须持之以恒!)
2、“多味”型。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些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五、设计自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六、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
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比较复杂的,信息不完备的现实情境之中,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在设计作业时,要与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的作业,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
如: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一个家庭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如果买3张全票,则其余人按半价优惠;乙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按原价的80%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均为每人1000元。
1)如果你家去,你准备选择哪家旅行社呢?
2)看到这些信息后,你对其他家庭去旅游有什么建议呢?
作业批改,有待更新
对于作批改,现在的情形是“全批全改”,“全批全改”使学生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根本无暇顾及对错,很少主动去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压抑。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做得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却不很理想,究其原因是学生为了交上作业,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大多数教师批改作业通常用“√”、“×”、“?”等简单符号,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综上所述,作业的“全批全改”教师很辛苦,不但束缚了教改的手脚,还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⑦ 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充分体现在每堂课的练习设计中。我认为一个好的练习设计,直接关系到我们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练习作为学生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手段,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新课标、新理念、新实践”活动中,我们倡导:“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练习,不同的人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在实施新课标中,我们的教师怎样精心设计自己的练习呢?
一、 目的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中,也就是说,练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由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那种盲目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往往是无益的。同时,我们在练习设计中,目的性和针对性往往是相结合的,既要有目的性,更要有针对性,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首先应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其次,还应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练习。根据作业中普遍存在的薄弱进行专项习题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薄弱的知识点.例如,在“平均数应用题”中,关键之处在“寻找总数量和总份数”,可以针对这个重难点设计寻找总数量和总份数的练习,让学生在比较、练习中明晰概念。又如,学生学习了“质因数”、“分解质因数”、“互质数”后,容易把它和前面的“质数”混淆起来,也可以设计专项练习,使学生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对比,准确掌握知识。
二、 层次性和整体性相结合
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体现在练习的层次性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我们经常所说的练习要有一定的“深浅度”正是练习设计层次性的体现。所以,我们的练习内容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做到环环紧扣,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化式习题,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向技能、智能方面转化。同时还应该根据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利于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实践活动中,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
练习的层次性还要和练习的整体性相结合。从学科教学任务的整体出发,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还要注意练习的整体性。数学知识结构本身逻辑性、连贯性比较强,我们还应该认真分析课题在本单元、本书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它们内部的相互联系、知识的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注意知识系统的整体性、连贯性。
三、 趣味性和开放性相结合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倾向,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保持和强化的作用。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在课堂练习中主动地、轻松地、持久地、集中地投入到练习中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的练习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正如布鲁纳说说:“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为了促使学生在练习中获得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有一天,猴妈妈从瓜田里摘回了一个大西瓜。回家后,它把两个小猴子叫过来,将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两份,正要分给两个孩子,突然,一只小猴子吵了起来:妈妈,我要吃两块,一块太少了。接着另一个小猴子也吵了起来,它也要吃两块。这下猴妈妈为难了,因为两只小猴子太小不懂得谦让,家里又只有一个西瓜。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帮助猴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呢?使学生对本练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完全符合新课程思想:“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习题更要富有思考性、操作性、灵活性、迷惑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充分体现在现代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要开放,课堂要开放,学生思维要开放。开放题的设计是开放式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开放题来为开放式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开放题的多向性、发散性有利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凸现孩子的个性。合理设计开放题进行开放式教学,能更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问题,把握知识点。
四、 创新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依托于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发展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富于冒险心、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还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问题。允许独立从事探索活动,不排斥学生的错误或失败,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的创新性作业。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
实践性作业可以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可以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更具有让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计划、探究、体验,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就会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责任感都会大大加强。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组的多样形式,如改错、竞赛、抢答、填写必答卡等等,通过这些形式新颖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题,变学生被动做题为主动参与。既能增大练习面,又能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巧妙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作业应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在平时教学中反思,不断归纳总结,以获得实施练习设计的最佳效果,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⑧ 为什么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上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多样性
练习的针对性是指练习要有的放矢,针对课时重难点、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设回计课堂练习题,答以便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层次性是指练习要有梯度,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既有基本练习,又有拓展提高的发展练习;多样性是指练习方式、题目类型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