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学高效课堂评价标准有哪些方面
一、目标设计的合理性 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有无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科学地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和开展教学活动,准确地分析和评价教学效果。可以说教学目标的设计,决定着整个教学设计的方向,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宗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要具体化,应细化到认知、技能、情感等领域各项目标,避免过分强调知识性目标,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二要实际化,应在了解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重点,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力量讲清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三要分层化,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教师必须以个体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从而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出合理的层次性,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二、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课堂问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学习思考,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把握教学效果。然而,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有时所提问题或过于直白而显得价值不大,或要求不明而不能令学生思维聚焦,或缺少必要知识铺垫而使学生无所适从。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启发性的研究,切实达到“有效”的标准。真正具有启发性的有效提问应是能有效促进师生间互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如教师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追问来启发学生发现认识过程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掌握正确知识;通过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中有效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㈡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
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归纳、总结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小学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小学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特制订本教学模式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落实新课程理念为宗旨,构建和实施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二、改革目标
1、目标多维
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只局限于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还应包含学生意志、情感、性格特征的形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因此,新型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包括:(1)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诸如情感、意志、兴趣、需要、价值观、品德、审美情趣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2)掌握学科思想方法与学习方法——过程方法目标;(3)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科能力——知识与能力目标。
2、多元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更多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缺乏和谐的师生双向交流,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丧失,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新型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师生实现交流、互动,在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在教学中是合作的伙伴、交心的挚友。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元互动成为教学的亮点,只有多元互动才能产生教学的共鸣,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最大的教学益。
3、以学定教
学是教学活动的本源、基础与条件,教必须建立在学的基础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完全取决于能否按照学的客观规律而施教,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因学论教”。其一,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及结构模式,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并以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来筹划。其二,课堂教学要渗透学科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只有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才能产生积极的整体效应。
4、方法优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风格等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一方面倡导“合作”、“探究”等,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科学把握好和运用好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等。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遵循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实践为主线能力为目标;育人为主旨。
三、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才能,发展其个性;要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色彩,形成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发扬教学民主,还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力。
——开放性原则。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这种开放性表现在学生心理安全方面,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表现在教学内容上,既不拘泥于教材,又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表现在思维空间上,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表现在教学结果上,不满足于课本、权威、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过程性原则。要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的简单做法,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记忆现成结论为主转到引导学生探求未知上来,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加强思维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挑战性原则。教师要倡导和鼓励学生开展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敢于向教师挑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敢于向课本挑战,鼓励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三是敢于向权威挑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质疑权威的结论等。
——差异性原则。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学生的智慧类型、学习速度、个性特征等方面。通过实施差异性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
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1、“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2、“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自读—交流—积累(拓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常式),即“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这是小学精读课文教学的一种常用流程。该流程可以用一课时完成也可以用二、三课时完成,具体讲: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优美的文章可用一课时完成(一课时即能体现出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篇幅较长又难懂的课文可用二至三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但原则上以两课时为主,在两课时的教学中基本式的后两个流程可以有机地分散到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中,为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最后一个流程也有可能在第一课时中体现,这要视情况而定。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说明: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初读课文,畅谈收获”环节,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说明:第一,(1)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第二,(2)环节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地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第三,(3)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低年级学生谈收获可以让学生说说认识的生字新词,并且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了解的,对一些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可以让他们交流自己感受和想法;中年级可以交流对词句的理解及方法,交流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把握;高年级可交流对词句的正确理解,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此外才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四,(1)、(2)、(3)三环节还可以进行整体教学,即,读书——识字——感知内容一体化,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随文感知内容。第五,低年级暂不安排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进入中高年级后,对(1)、(2)两项要求主要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反馈予以落实。
3、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合作探究,解读文本”环节,细读理解的目的是在学生初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章节,进一步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梳理初读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
(2)师生合作探究,理解重点内容,解决疑难问题。
(3)品读语言文字,体验思想情感,积累语言材料。
说明:第一,(1)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找到导入细读理解阶段的切入点,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顺承第二阶段中的第(3)环节,要在第(3)环节的基础上梳理学生读书的收获和不明白的问题;二是根据学生的收获和不明白的问题梳理出导入学习重点章节的切入点。第二,(2)环节是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关键环节,该环节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要突出重点句段的学习;三是要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项目,达到文意兼得;四是要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譬如,可采取读议法、读画法、表演法、以问促读法、理解感悟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进一步掌握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三,五是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由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的过程;六是在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补充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资源。第三,第(3)环节是对第(2)环节的效果验证,看学生是否能通过朗读,感悟品味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读重点段落,反之可读全文,感情比较浓厚的课文可以配以音乐进行烘托渲染,朗读要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第四,在(2)(3)环节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根据文本和年级特点,将默读、小声读、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读、速读、略读、浏览等读的不同方式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让读贯穿教学的始终;二是要根据读书的主体及文本内容,将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起读、师生领读、范读等读的不同形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三是(2)环节在低年级教学中不必突出重点段落的学习,也不要安排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说明: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归纳总结,教学时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第三阶段(3)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低年级可安排一些表演性的活动,中高年级可安排一些阅读拓展活动。第二,要做好归纳总结。一是进一步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重在表扬激励;二是进一步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主题;三是布置作业,明确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明确内容——领悟表达,积累运用——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1、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导入主要是起到一个承接上课时连接下课时的过渡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2)明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说明:第一,在(1)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二是检查学生的读书背诵情况;三是提问上节课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检查上节课所布置的作业。导入时要选取一至两个方面作为导入的内容,不可面面俱到。第二,要根据第一课时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2、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本阶段是基本式“合作探究,解读文本”阶段的继续和补充,是继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及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的一次提升,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并形成语言积累。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学习表达,巩固积累。
(2)适度拓展阅读,扩大学生视野。
(3)进行综合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说明:第一,在(1)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在熟读(背诵)课文形成积累的基础上,梳理学习内容,进一步明确课文的主旨,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二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句段,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主题思想的。第二,(2)环节中阅读的材料可以是学生搜集的也可以是教师搜集的,无论是谁收集的一定要和教学内容有关,通过以一篇带多篇的阅读形式,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第三,(3)环节中的综合练习和实践活动以迁移运用为主,该环节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写字练习、读写结合的片段练习以及辩论、表演等活动。第四,在该阶段要注意把握各年级段的特点:低年级以了解词句的意思和感受课文内容为主;中年级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为主;高年级主要从文体、表达顺序、关键词句去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握表达的方式和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3、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说明:该阶段为第二课时教学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任务:一是就学生对正篇文章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明确优点,提出努力方向;二是布置实践性活动,向课外延伸(即,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譬如,搜集阅读和文本相关的学习资料、编演课本剧等)。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常式),即“自读—交流—积累(扩展)”。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还可采用若干个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教学模式(变式),如自主选择式、质疑解疑式、重点阅读式、自测互评式等。提倡用一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
基本式:自读—交流—积累(扩展)
即先由学生充分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或交流自读体会,或就课文的内容、写法展开讨论;最后视课文的特点安排积累、扩展、延伸方面的练习或实践活动。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使略读课文的教学达到以下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概览全文,了解大意;第二,捕捉、交流重要信息;第三,有针对性地积累语言,或向课外扩展延伸。
自读阶段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我们对略读课文理解的要求不宜过高,但对默读速度的培养应予以重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略读、浏览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
交流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这个阶段,重在交流自读的收获,讨论自学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从中既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积累、扩展阶段既可以侧重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又可侧重向课外扩展、延伸。侧重什么,应视文章内容和特点而定。由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对积累或扩展延伸的内容应有所选择,不宜贪多求全。
变式一:自主选择式
即在自读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选择阅读思考,然后交流。其基本教学步骤是: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和方法,阅读思考。
3.交流学习收获。
4.视课文特点安排积累练习或向外扩展延伸。
说明:第一,该模式一般适合于篇幅较长的课文,若干内容属于并列关系的课文,可以多角度体会、理解的课文。第二,教师要切实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要指导、帮助学生选择。第三,该模式适用于阅读能力较强的班级。
变式二:质疑解惑式
即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大家互相帮助解决。其基本的教学步骤是: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3.积累或向课外扩展延伸(视课文特点而定)
说明:第一,该模式一般适合于含有难理解的句段的课文,学生初读后易产生疑问的课文。第二,学生要有一定的质疑解疑水平。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提高质疑解疑的能力。第三,解决的疑难问题不宜过多,避免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过多的占用教学时间。
变式三:重点阅读式
即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然后围绕重点内容合作学习,交流收获。其基本的教学步骤如下: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
3.围绕重点合作学习,汇报收获。
4.积累或向课外扩展延伸(视课文特点安排)。
说明:第一,该模式适合于重点内容比较明确的课文。第二,教师要对如何抓课文重点进行指导。第三,明确重点内容后,应就重点内容提出一两项比较明确的学习任务。如:了解重点内容的意思,围绕重点向课外延伸,体会写法等。
变式四:自测互评式
即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教材安排的课后习题或教学是设计的习题自读思考、做答(即进行自测)。可安排笔答,也可默读思考、口头回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答案,并解决阅读教学中遇到的其他问题。其基本的教学步骤如下:
1.出示自测题,明确任务、要求。
2.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测题。
3.在教师的带领下订正答案、讨论交流。
4.解决阅读中的其他问题。
说明:第一,该模式适合于内容比较浅显、语言通俗易懂、全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课文。第二,教师要精心设计测试题。要把握好测试题的难易度,题量也不易过多,一般多数学生在15分钟内能够独立完成为宜。第三,在订正自测题时,不能局限于答案是否正确,应针对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读书思考。第四,此种模式不宜频繁使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进行合作表演式(即在自学后分组表演课文或课文的一部分)、欣赏评价式(即欣赏课文的精彩片段,或从某个角度评价课文写得好不好)等变式的教学。
在使用阅读教学的基本式时,要把握好各个环节的过渡,要精心设计过渡语,要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丝丝入扣,课堂教学才能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艺术殿堂中,获得知识,增长智慧。
三、基本模式的变通方法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万变不离其宗”,为此我们要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灵活使用基本式。第一,基本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自读提示和表达指导,选择或增加有关的字、词、句以及看图、观察、朗读、说话、表演等教学操作内容;中年级着重选择和增加有关自然段、简单的结构段,以及背诵、复述、深入理解、读写结合、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有序表达等项目;高年级则着力于较复杂的结构段和篇,以及理解语句内含和表现手法,把握结构,领悟中心,体会情感,认识事物,质疑争辩,美读鉴赏等教学操作内容。第二,基本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一般来说,侧重体会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语句内涵、朗读欣赏、背诵复述等练习;侧重提高认识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情感,质疑问难、把握中心等练习;侧重结构联系、表现手法和读写结合的,要增加认识段、篇层次关系、理解语句含义、学习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读后写练等练习。 第三,特殊类型的课文,可以进行较大的改动或调整,甚至打破三个阶段的布局。
教师在使用教学的基本式时,首先要熟悉好教材,通读课文、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披文以入情,才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才能展现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
㈢ 如何构建农村小学高效课堂
1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
文教科书。备课是教师积累知识和业务再提高的过程,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优秀的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是不急于动笔的,而是先钻研、理解文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在备课时,不仅要关注教材,更要关注学生的实际,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地思考:怎样使自己预设的目标最接近学生的思维发展区;搭建什么样的平台才能让学生最容易走近目标;如果学生在这里出现了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调整教学才会让学生走出困境。
2教学过程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构建务实高效的课堂
如何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只有让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劳有所得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教学过程尤为重要。 2.1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 为实现高效课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运用语言、多媒体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到课文深处
㈣ 如何构建小学教学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要使学生运用相对较少的付出,获取相对较多的收获,从时间、作业、脑力、心理等各个方面减轻学生的负担。小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较短,如何充分利用小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这段黄金时间,来创造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高效备课
1.集体备课引领高效课堂
备课是决定课堂教学高效的一个重要因素。集体备课是集体智慧的体现,教师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弥补各位教师的不足,将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特色有机结合,共同提高,在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把握教学目标,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有利于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重难点,设计好教案,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有助于教师相互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不断提高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2.集体备课要求同存异
同一个年级但不同班级的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参差不齐,所以备课应面向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适合本班学生的最佳方案。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不断修改教案。魏书生说过:“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去否定,不是去证明,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不加任何改变。他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集体备课把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研究和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对的统一。而在其具体的教学方式上应求同存异,教师应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针对自己班级的学生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出适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充分运用集体智慧,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把握课堂,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1.精讲多练
课堂中要做到三个“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需要学生互动交流自己解决的知识点不讲。教师应抓住重点和关键,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引导学生高效解决重难点知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为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亲身感受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活动的宗旨。多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体验;多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知识点的探究,把诸多小问题有层次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组内交流探究,最后班内交流共享,在交流中相互辩论,使观点和思维相互碰撞,不断修正,不断完善。
3.个别情况个别对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某一问题出现部分学生不懂、大部分学生学会了的情况,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接受能力掌握不够,这种情况可采用优秀学生进行帮扶的形式,促进全体同学的共同提高。
三、营造网络环境,促进高效教学
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通过教育信息化,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课堂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数学课堂中,传统应用题受信息技术条件的约束,背景不丰富,与学生的实际结合不紧密,大量数据需要人为加工,题目还常常有明显的解题途径的暗示,学生难以通过解这些题提高自己数学建模的能力、领会问题解决的思想。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一些运算繁杂、作图困难、数据处理难度大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具有真实背景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借助计算机,将实验、尝试、模拟、猜想、检验、调控、运算、推理、证明等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重视了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促进其高层次数学思维,提高其数学思考力度。让学生“看到”以往只能想象的数学,“做”他们以往不可能做的数学,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增加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四、高效练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的练习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的一项有效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相互交流的窗口。练习可以把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显露出来,教师及时给予帮助、纠正,达到巩固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练习设计应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来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巩固本课所学内容的练习题,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练习要有梯度、有层次,避免“题海战术”,要根据学生实际,具有适合性、差异性,根据学生能力设计出适合学生的练习,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
㈤ 如何打造小学高效课堂
要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就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孩子的吸收系统,要诊断和完善;二,孩子的思维处理系统,对信息加工和处理,是否形成孩子的优势和特色;三,孩子的呈现系统,会说会写会演。阳光喔把国家课程标准K1、K2、K3一直到K9,结合七个能力、三个系统,构建了一套阳光喔61门的课程标准,分别来测查孩子语文学习的效率,比方说哪些孩子吸收能力出问题了,哪些孩子是处理出了问题,哪些孩子是呈现系统出了问题,然后对这些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自然就能快速有效的提高孩子的语文阅读效率。
㈥ 浅谈小学教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位老师梦寐以求的。因为高效课堂意味着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多的知识和锻炼,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对此进行过思考。一、教师为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军事上曾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上也应该不上无准备之课。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达到高效,必须对本堂课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组织活动的方式等有细致的考虑;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有充分的了解和预见。这样,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效率自然高。二、选择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不同的教师,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教,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我认为,这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了解学生,是否能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高,学习效率也就高了。至于具体的教学方式的确定采用何种方式最适合,需要教师在日常上课时不断摸索。另外,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学生累了或不感兴趣,思维不活跃了,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达到高效。三、建立师生间的默契要想高效率地上好课,没有学生的“配合”,是不可能做到的。这里讲求的是师生间的默契和互动。在课堂上,把学生作为主体是达成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如果摆不正这个位置,一切都是空的。经常在听课时看到教师在激情四射地讲学生在下面麻木地应和,这样的课仅仅是教师的表演而已,学生也就成为了表演的道具,这样的课堂是不会有什么效率而言的,最多是教师表演的好坏,而学生呢?把握不好自己的角色,演不好自己的角色,课堂肯定不会有效果,更别说高效了。四、高效要适度。高效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讲授、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但是,这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并非内容越多越好,而且还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习惯也影响着课堂效率。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向学生讲解传授一些必要的方法、培养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课堂的教学很有帮助。如课前学生会自觉地充分地预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节约很多时间,效率也就提高了。学习高效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生成、不断追求的过程,而且会因老师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内容和目标而异。最关键的是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变通能力。相信,只要各位老师不断思考、不断研究,自己的课堂会越来越高效。
㈦ 打造小学高效课堂的技巧有哪些
打造小学课堂的最大的技巧,就是因为他的学习氛围和其他的素质能力不一样,所以才会打造的更好的奇迹。
㈧ 如何打造小学生高效课堂
精心准备 高效实施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高效课堂
内容提要:
充分周到的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认真组织课堂实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全体小学生,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将自己的课前准备充分展示出来,打造高效课堂是可以实现的。
关键词:
高效课堂 课前准备 主导作用 主体作用 关注 评价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常规教学中要打造高效课堂,那什么样的课堂算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简单说就是“高效率、高效益”。就是每节课节奏较快、容量较大,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和训练量都较多,而学生的负担相对减轻,所用学习时间相对较少。这就需要师生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达成。从教师的角度看,需要教师课前投入要大,准备一定要充分,课堂上一定要精心实施所制订的学案,充分展示高超的课堂技巧并融进自己的爱心与责任。从学生的角度看,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身心都动起来,伴随着愉悦的情绪发挥出积极主动性。高效课堂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与否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虽然说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但是能够使这个“关键”发挥作用的基础还在于教师(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会凭空产生)。也就是说,只有教师在把握住课时目标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打造高效课堂才能得以实现。
一、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多算胜,少算不胜。这句话应用在教学工作上,就是强调了充分的课前准备重要性。只有准备充分,各个方面的情况都尽可能地考虑周到,才能提高效率并产生高效益,就是“胜”,没有充分的准备,打造高效课堂就是一句空话。
1、吃透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对于教育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有清晰的规定,对有关思想、理念作了权威的解释说明,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提出了科学的指导性的建议,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依据和遵循,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因而,我们在工作中必定要吃透课标,清楚我们所教学科应该达到的目标及其与前后的联系,明了本学段对以后学习的影响,我们所运用的基本方法哪些是短时期的,哪些是必须长期贯彻实行的,等等等等。简单说,要达到这样的程度,课标就像我们在看着自己的手掌,每个手指的位置及特点都清清楚楚,大到功能小到指纹,了然于胸。
2、确定课时目标及实施办法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课时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目标一定要具体,最好还要完整。但是像语文学科,由于学科的特点不必追求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全面、系统,只要合乎课标要求,有重点,清楚可行就可以,只要把握住整体目标的系统完整即可。课时目标的确定一定要有梯度,考虑不同学生的接受度,还要考虑课时容量,适可而止,切忌贪多,欲速则不达。确定目标之后还要考虑怎样将目标分解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每个子目标都通过什么途径、是用什么方法达成,用什么样的训练来巩固、或是强化。然后精心编组教学各个环节,形成学案。在此过程中,还要给学生预留出质疑空间,以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二、高效实施完善的学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充分的课前准备只是基础,只有将课前的准备高效地实施,才能使课前准备发挥拥有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掌控课堂进程。学生虽然是课堂的主人,但是对于课堂的进程还是必须由教师这个大导演来掌控的。没有教师的掌控,课堂教学能不能有效果都难说,何谈效率。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基本在教师课前的安排计划之内有序进行,偏离太远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太活跃,很容易跑偏,往往不能够自己控制。
教学方式、方法的实施掌控。为达成某个训练目标需要采用一定的形式或者方法,它的贯彻落实进程要由教师来掌控。这样才能使效果最大化,否则极易造成混乱、无序、无效果。
临机机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人,各有各的特点,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什么样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有意无意的小动作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教师就要根据具体情况临机处置,发挥出教育机智,使学习活动始终在正常轨道上进行。
情绪的调整。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力不能长时间坚持是共同特点,除了在安排教学环节时考虑这个因素外,还需要教师及时收拢分散的注意力,调整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情绪能够尽可能地保持高涨。有时一句温馨的提示或是鼓励、赞扬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作为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地位,课堂上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既是引领者又是服务者、协助者。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目标就是使学生这个主体充分发挥作用,既能够在课堂上获得知识技能,又更好地学会学习,特别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出良好的习惯和意志品质。所以,我们教学工作的所有环节都围绕住如何让学生学好、好学、会学展开,着眼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和发挥,着眼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形成。过去那种以讲代学、以讲代练、满堂灌、填鸭子的方法要坚决摈弃。
3、让“关注每一个学生”发挥应有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地关注学生是必须的。我认为关注学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习惯的培养等。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老师的关注、鼓励、信任是他们信心和动力的源泉。这也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另一方面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如学习的主动程度,学习的方式方法与教师的希望是否有大的差异,学生情绪如何,处于何种状态,平时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关注学习效果更重要。如果发现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情绪高昂,教师要及时把握恰当利用,提高效率。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发现个别学生有疲劳或是懈怠现象,一声梧叶而知天下秋,那么,调整课堂节奏或课堂气氛就应该考虑了。
4、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
课堂评价作用是很大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信心、情绪,最终影响学习效果。课堂评价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其中教师的评价更显重要。教师的评价应以褒奖和鼓励为主,配合亲切的态度、丰富的肢体语言或者一点小的行动比如鼓掌等,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教师的评价切忌简单地否定,更不容许些许的嘲讽。对于学生评价中的直接否定,教师也要打好圆场、做出变通解释。原因很简单,人都是喜欢被肯定,正面的情绪更利于健康发展。
5、教师要让个人魅力充分发挥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还要注意自身形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要将自己广博的学识、敬业精神、博爱之心、高雅的谈吐、文明的仪表等等个人魅力充分展示出来,让学生心中悠然而生敬爱之意,亲其师而信其道,让自身魅力发挥出无声的影响教育作用,对提高课堂效益有百利而无一害。
打造高效课堂的既是客观要求,也是广大教师的主观愿望。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在老师。只要教师心中时刻把握住“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愉快学习是成功的保证”,再加上努力践行,不打无把握之仗,打造高效课堂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㈨ 小学怎样打造高效课堂
一、问题设置要新颖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知识性较强,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但是有时候条理清晰地分析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学中应融入一定的教学技巧,要学会以新颖的问题和情景设置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讲到“最小公倍数”时,一位教师用编讲故事来创造情境的形式教学:在风景秀丽的武夷山上长有一种神奇的草药,吃了可以让人身强体健,但是这种草药只有每年3月才能采到。两边的山脚下分别住着两户人家,两家各有一个勤劳的姑娘,她们两个每年3月都要去山上采集草药。但是,东边的姑娘每3天上山一次,西边的姑娘每4天上山一次。如果她们俩3月1日开始上山,以后多久才能在山上再见面?一个月内两个人能见几次面?这样的情境教学,问题导入新颖,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具有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学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在课堂组织教学上下功夫外,还要具有高超的实践智慧,善于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
在讲到“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一道题。在广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有一个牲畜成群的肥美牧场。牧场里有320只羊、120匹马、240头牛,问题:(1)羊比马多多少?羊比牛多多少?它们放在一起一共是多少?(2)从羊群里面挑出四分之一的羊,一共是多少羊?三分之一的马是多少?六分之一的牛是多少?(3)四分之一的羊比三分之一的马多多少?这位教师用巧妙的问题拉着学生一步一步接受最新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达到了让学生进行知识构建的目的。这样的教学过程,其中蕴含了极大的艺术性。
三、精讲精练巩固教学效果
合理地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师要树立实践教学的理念,以师生信息交流为依托,以习题练习为纽带,用丰富多彩、有效的练习或课外活动巩固课堂教学的现实作用,进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和活力。
向课堂要效率大概是所有教师的一致追求,但是,让所有学生每一堂课都感兴趣是不大可能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在课堂练习上多花功夫,注重课堂练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在讲过乘法口诀后,一位教师设置了“美丽大红花”的游戏,她把习题都粘贴到大红花旁边,谁做对一道习题,她就给谁一朵大红花,学生都很积极,一个个举起了小手。这样的课堂练习,既避免了机械练习带来的枯燥,也让学生巩固了知识,让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讲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后,教师出了10个可以两两组合组成正方体的盒子。然后他给学生出了几道题:如果将两个盒子包装起来,怎么摆放更节省包装材料?三个盒子如何包装更节省包装材料?然后他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找到最佳答案,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开放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虽然他们的结果不一定完全正确或相同,但是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四、注重课堂知识的延伸和实践
数学教学注重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立足教学内容,或用画龙点睛式的概括性总结,或用富有悬念的故事,或用妙趣横生的问题,或用开拓性的游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讲到“圆、角、分”人民币知识时,教师用多媒体开起了“商店”,然后他以店老板的身份站在“门口”,让学生带上“一定的货币”进来买东西,然后让学生自己挑选,自己算账。这样现学现用的教学活动,让课堂知识得以延伸和验证。有的教师在讲到“时、分、秒”的知识时,给大家布置了一道课外习题:在没有钟表之前,人们是用什么来计时的?这样,无论是亲自查阅工具书还是去网上查阅资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兴趣都得到激发,有利于拓展他们的思维。
㈩ 怎样实施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关于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全力实施素质教育,课时大幅度减少,但是内容并没有减少.那么首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树立正确教学理念.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必将决定行为的效果与价值.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先进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策划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不被新的形势淘汰.(1)主体意识课堂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摈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启发意识课堂教学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诱导、设疑搭桥、总结提升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照亮学生思维的明灯,教师要学会启发教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学生才会学的有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民主意识教师与学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人际关系,课堂教学中切忌“画地为牢”、“以我为准”、“惟我独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淡化教学活动的预设性和统一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努力提升专业素质.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教材教法,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等,教师更应该做科研型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3.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新课改的重头戏.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的教学思路,我为此做了精心的研究,将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转换作为课改的首要任务,同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文言文教学.我们采用下列方法:(1)反复诵读古人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多读才能让学生通过正确的句读熟悉文章的内容、把握感情、理解内涵等.诵读的形式过于单一,学生照样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主要采用了自读法、断句法、填空法、范读法、分角色朗读等诵读方式.多样化的诵读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检查验证学生的诵读是否有效果,必须通过检查来验证.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方式:多媒体检查文言基础知识;学生分组质疑并答疑;分组交流自己翻译的句子和片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案检查法.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完成了学习目标,一举多得.(3)触类旁通重点实词不仅要掌握文本中的,而且要注意知识的触类旁通.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可以积累许多实词,为后面文言文的学习和复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拓展探究比如,上《苏武传》这一课,由苏武对待生死的态度,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伟人看待生死的态度,如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等,由此引发学生对“生死”的思考,可以在课堂上讨论,也可以写成文章进行交流,很好地体现一种个性化的阅读.
4.及时进行课后反思.一节课上完之后,要及时思考这节课成功之处在哪儿,失误在哪儿;哪些地方力度不够,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又没取得好的效果;学生的眼神发亮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埋下头去,只给你一个头顶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多问自己多思考教学过程,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必然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