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考试分析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比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比赛

发布时间:2021-01-06 09:50:52

① 谁知道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议论---- 谈黄爱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后感

自从参加小学教研员培训回来后,我常在教学之余,拜读黄爱华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这一部集当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经典名作,粗读之后,掩书而思,时时为黄老师的教学艺术所陶醉,黄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常常取材于现实生活,以其深厚的教学功底灵活精湛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们在愉快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获得愉快。
这本书是作者从教学的第一线中总结出来的教学过程中的艺术精华。因此,这本书也是我们基层教学工作者在课堂教学艺术上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的理论指导者,基层教学工作,首要任务是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让学生乐于学习该节课的知识目标,从而达到该节课的教学要求。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是基层教学工作者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黄老师的这本书中,经常让学生于议论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下面我想即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议论来谈一下自己的粗浅意见。
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在课堂上学生希望老师快一点地说出结论,而富有经验的教师则希望学生能通过独立的实践和思考,自己去发现规律和得出结论。这是对矛盾,学生之间存在着优等生积极思维,希望自己能够比其他同学早一点发现规律或得出结论;而中下等生则在静坐中等待他人发现规律或得出结论后告诉自己,少数的后进生则处于被动的状态之中。那么身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来调节好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从学会到会学,从苦学变为乐学呢?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和实践,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议论的方法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精心设疑促思
学生的求知欲往往是从产生疑问开始的,课堂教学中设疑问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比如在教循环小数时,由于这一节教材中的概念较多,而且比较抽象。因此,我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让学生通过动笔计算,观察比较,探求规律,相互讨论等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去获取新知。
首先,我设计了这样的一组练习: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6÷9 7.6÷4 32÷0.8
2÷3 70.7÷33 14.2÷11
这一组思考题的设计,将循环小数的有关概念孕伏其中。学生充分议论后,获得了感性认识,再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循环小数的有关知识,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点拔议论
指导,要在学生思维卡壳时才能导。例如在教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向学生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来用公式计算呢?这是,有的同学便卡壳了。我就让学生先通过动手操作,把课前准备好的三组(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纸片,拼成已学过的平面平面图形,然后让前后同学展开议论,相互启发,获得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的结论,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并且又懂得为什么要除于2的道理。
点拔既要点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更重要的是点在学生内心知识、发展智能转折处。例如,在完成了互质数的概念教学后,为了帮助学生深化已学过的知识,我在练习中设计了这样的一组题目:
成为互质数的两个数,一般有几种情况?由于学生刚学过互质数的概念,但一时不能全面概括有哪几种情况,因此,学生对该题的反应相当强烈,但意见分歧较大。这时我先让学生分组议论,并把议论的结果写下来,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得到如下的结论:
成互质数的两个数,举例:
(1)两个数都是质数 7和11
(2)两个连续的自然数 8和9
(3)1和任何数 1和25
(4)两个连续的奇数 7和9
(5)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 5和8
(6)两个合数 4和9
通过这样的练习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激发兴趣,乐于议论
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把握一切有利时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时引导学生乐于参与各种议论。以往每次测试后教师总要对试卷进行讲评,即质量分析,可由于每个同学的成绩已公布,再则已经间隔了一定的时间,相对而言,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不是最集中,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每次测试完后,学生的争论声异常激烈,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就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尝试着在测试完毕后,安排二十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放下笔,立即针对试题去议论,去争辩。因为这时学生存在着矛盾的心理活动,既怕自己答错又想知道自己的是否错,既希望自己是正确的,又期待能得到他人的肯定。这时,他们的发言最激烈,情绪最高涨,乐于议论,意见不合时,谁都想说明自己的理由,据理力争。事后,许多学生反应良好,一些中、下生也认为通过议论,使自己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并得到及时的纠正,这样便使学生能进行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评价,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组织、引导学生议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但也应充分考虑到题型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等诸方面因素,以利于选择最佳的议论时机和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使教与学达到最佳境界,让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报刊代号

答--您想要问什么?学校对学生授课有教科书,对应的资料都要符合国家制定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做,所以您就和孩子班主任老师了解。

③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哪几个问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教学设计的特征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设计过分强调预设、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师生的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而现在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实现结论与过程,认知与情感、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因此,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设计应该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1整合性
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应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有机整合;在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应紧紧围绕目标,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1.2交互性
课堂师生交互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完整化。教学本是师生双方在同一时空中共同参与的传授活动,双方互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贯穿着教学的全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不仅应体现教师如何教,同时也应体现学生如何学,以促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互动,情感互动和思维的碰撞,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3开放性
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上,应从传统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数学开放,把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上,应从单向的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交往,互动开放,让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在教学方法上,应从灌输式、填压式的教学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开放;在练习的设计上,应从答案唯一、解法唯一、向条件、问题算法和结果的不唯一开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4实效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实效。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所有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定,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等,都必须注重实效,并摒弃与实现目标无关的内容,方法和形式,扎实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2、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
课堂教学设计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反映着教师教学的轨迹。在新的课改实验中,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角色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无疑教学设计应与时俱进。其主要策略是:
2.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形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开展游戏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需求。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别具匠心地创设了情境,使学生在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学会这一抽象的知识。刚上课,教师给学生讲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猴甲1块。猴乙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猴丙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王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不一会儿,学生都说:“同样多”。于是,教师追问:“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正当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领时,老师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知道了!”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之下进行了新课。在教师引导下,大家通过比较、综合、抽象、概括,逐步得出分数基本性质的内涵后,教师风趣地激活学生的思路:“现在你们知道猴王是用什么规律来分饼了吧!”“如果猴丁要4块,你们想猴王该怎么办?要5块呢……”学生们信心十足地回答出来,此时老师充分表扬大家:“你们真比猴王还聪明!”既巩固了新知识,又满足了学生求知欲望,整个40分钟学生始终在愉悦、欢乐但又紧张的气氛中学习,体现在“在愉快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
2.2精心设计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新课标主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2.3注重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现成的知识结论,更重要的目的是将可得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没有什么技巧的

(一)、提问要注意启发式,不要过于简单

俗话说“打蛇打在七寸上”,同样,教师的提问要问在点子上,启发到关键处。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问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都是学生有益的。

1、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于新知识的重点处

课堂提问根本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所以教师要善于从知识结构出发,要把提问的启发点指向教材的重点或者某些有暗示性的问题,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

2、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于知识的链接处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大多数的新知识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的。在知识的连接点上寻求提问的启发点,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知识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选准学习新知识的切入点,直接为学生提供学习新知识的思维支点,而且,所提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3、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于理解知识的疑难处

在学生理解知识的疑难处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不仅可以及时纠正错误,还能让学生开启心智,暴露思维,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有意识的捕捉问题的“契机”,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进行设疑问难,就能良好的激发学生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于解题思路的转折处

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大胆的提出合理而与众不同的解法,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点拨疏通,铺路搭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5、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于学生思维受到干扰处

教学教材中许多内容既有相联系的一面,又有相区别的一面,特别是对于表面相似而实质相异的内容,学生容易产生混淆。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适时给予必要的提示,预防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提问要具体明确,不要使学生摸不着边

有个新教师为了使学生搞清6元、0.6元、0.06元这三者是不相同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三个6是否相等?”结果学生回答为:“是相等的”,搞的教师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问题搞的不明确,学生对这样的提问摸不着头脑,当然就不能按照教师的意图去答了。结果浪费了时间,打乱了教学进度。其实这个问题只要提出“这三个数量关系是否相等?”学生是不难回答的。

(三)、提问要促使知识逐渐深化

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掌握,总要经历一个由不懂到懂、由浅到深的认知过程,教师只有在关键时刻恰如其分的提问,才能加速深化过程。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时,教师用课件出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师问: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生:180度。师:把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有学生立即回答:90度。师:怎么得的90度?生:180度的一半等于90度。师:这样计算对吗?(课件演示等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过程。)通过观察和思考,生:各是180度。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师:画一个任意三角形,把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角?这样由浅入深的引导提问,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步步入深,引人入胜,即启迪了学生智力又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

(四)、预设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

老师设计问题要突出教学目标,要有思考性,难易程度要适中,难度太小,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难度太大,学生望而却步。例如,老师在向学生讲解“角的认识”,让学生在同一个点上画几条射线,问到:除了几条直线,你们还发现什么图形?学生通过思考,不仅找出了不同的角边与角的关系,还了解了对顶的两个角大小相等等相关知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往往能使学生产生联想而有所领悟。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是在所难免的,老师的启发就显得犹为重要。学习“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老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三角形和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并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推导,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打开,由表及里,由里及深。

⑤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哪些基本的活动环节

你可以让同学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回答正确的情况下一定要夸奖,回答错了也要说他很勇敢,在快下课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小游戏

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没有什么技巧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孩子收益终身,尤其是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是孩子从一个天真顽劣的小孩到一个真正接受知识的小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要求规范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孩子成绩优异的关键,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给孩子补习小学数学,那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补习小学数学的五大技巧。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教育时代,孩子们的大脑不仅仅是课上的40分钟,而是要勇于积极的探索,在给孩子补习小学数学的时候着眼于以上几点,加上对课本知识的结合,孩子的成绩定会有所提高,于此同时孩子更多的学习到的是掌握知识的方法。

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课)常规要求有哪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规

一、教学目标明确 在钻研课堂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和最近发展水平,提出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体现双基、双力、情感等方面的要求,并使目标的表达明确且便于测量。
二、教学内容适量 应给的有关知识、技能符合科学性,即不缺、不漏、不错。重视基础,教学信息的容量和密度适当,充分保证重点内容和教学时间。
三、教学方法恰当 教学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保证学生能正确领会和系统掌握教材而不致造成混乱和歪曲,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体现出启发性、探索性教学。
四、思想教育有机渗透 根据所教学课的特点,结合教材有机进行思想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五、教师基本功扎实 教态自然,普通话纯正,吐字清晰,音量适中,有精练、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深入浅出地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板书字迹端正,板图配合得当,条理清楚,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有熟练的使用多媒体和灵活地驾驭课堂的能力。
六、教学效果理想 基本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全体学生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思维情绪活跃,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继续学习意愿以及理解、获得的喜悦。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比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