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论文:关于小学生作业评价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生数学作业的评价是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评什么,怎么评,事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数学作业呈现给我们的一直是单纯的红批白字,多年来好象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模式,无论是老师、孩子还是家长都早已习惯于这样的形式,细细看,显得无情、冷漠。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由此产生了畏惧感,缺少热情,许多学生的学习激情无法调动。
提及数学作业的评价人们除了以“√”和“×”来判断学生所获取知识的对错,再就是以分数或以等第来衡量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过分强调数学课程甄别,忽视改进与激励;过分关注对数学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过于注重学生成绩,忽视数学学习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作业评价方式、工具单一,忽视数学综合素质和学生发展的评价;过于注重量化评价,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新方法,评价主体单一,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
纵观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课程评价改革呈现出如下特点:⑴更加强化质性评价评定,这种质性评价,并不是量化评定的简单否弃,它从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评价。⑵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强调评定不是为了给学生在群体中确定所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⑶精确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不忽视从整体上作出的感受性评价。⑷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等等。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于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即发展性评价,这些都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最新发展的趋势与最先进的评价思想。我们试图通过对小学生数学作业评价案例研究,对数学作业评价的现象事实与案例进行总结提炼,抽象概括,系统探索,对学生数学作业进行全面的发展性评价。构建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的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运作范式,推动小学数学教研的不断深化,同时也以此催促我区数学教师走向成熟,全面推进小学素质化教育进程。
二、理论依据
1、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作业评价应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帮学生找回失落和自信。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在评价中受到积极的鼓励与肯定,就会心情开朗,充满阳光,受到批评、惩罚就会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使学习更加困难。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小学生数学作业评价的意义在于为实现“更好”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最好”、“最差”只是相对的标志、暂时的现象,而不断地争取更好才是评价的永恒追求。数学作业评价要科学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多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
2、建构主义评价观:以知识的建构为评价标准,重视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不是结果的评价。
3、多元化智力学说的评价观:每个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是“不容易被测量的”;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是多元智力之间不同的组合而导致的,每一个都有其潜在的潜能。
4、遵循“微格教学”原理,以案例研究为主要手段,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三、理论假设和研究目标
1、力求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老师们在研究中学会研究,有效促进数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做到学用结合,学用同步,注重实效,结合学校自身优势,不断进行改革尝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快评价方式的转变,达到推动学校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师群体水平的目的。
2、积累作业评价案例,提炼升华成功经验并上升为理论,探索出小学生数学作业评价实施的策略及方法体系,建立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作业评价方式。
四、研究内容
1、作业评价主体互动化。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师单一评价主体的弊端,作业评价要实施多主体评价,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这样评价才显得和谐、民主。
2、作业评价内容多元化。作业评价要克服了对全体学生实施“一刀裁”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得到成功的体验。教师在呈现评价结果时,为了能够使评价公平、公正、合理,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结果的呈现要把定性与定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定性描述为主的方式,定量评价可采用等级制的方式)。
评价时尽量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一方面付出努力就能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另外,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作业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的目的,不是“选拔”和“淘汰”,而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数学作业评价中,不仅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学生充分的修正错误的机会,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转变与发展。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力图以“研究——尝试——反思——提升”为研究模式,力图在尝试中研究,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1、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先进理念,提升理念,以前沿的理论指导实践。
2、案例研究法:开展以学生数学作业案例研究,教师“反思”的案例研究两方面为主的案例研究。
3、行动研究法:邀请专家与我们一起制定方案,定期指导及时调整小学数学作业评价行动的方案。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教训,建构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作业评价方式。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6年11月-12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组织研究人员进行有关培训。 3、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现状调查与分析。
(二)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8年10月)
1、探索尝试有效的作业评价途径和方式 。 2、反思、完善评价措施。 3、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三)结题阶段(2008年11月-12月)
1、资料整理、分析。 2、撰写实验报告 。 3、申请成果验收。
七、成果呈现形式
1、调查报告、阶段性研究报告、总结报告。 2、案例集、论文集。 3、学生作业展。
八、课题的管理:(略)
B. 如何设置有效的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
“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是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是指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而实施“因材而练”、尽量适合学生个性特征的、最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设计。
C. 小学科学探究性作业课题研究思路怎么写
《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课题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有效教学已经得到普遍认同。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作业的有效性正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内外作业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科教版教材每册四个单元,每单元8课,每学期教学任务很紧,知识类书面作业必须当堂完成。如果仍延续旧的写作业形式,即抄题、作答,既耗时又费力,当堂根本无法完成。课外作业不外呼材料的准备、资料的收集、长期的观察实践活动等。问题是,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制约,这些作业教师往往很少去落实检查,对于没有完成的学生仅仅只是批评一两句了事,而那些认真去完成作业表现好的学生教师也没有什么好的激励措施,长期以往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就大打折扣。还有就是有些时候老师把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实验记录当成课外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这样不仅让实验观察流于形式,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为了更好地利用课内外作业这一重要阵地,不断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和志趣,我们进行《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更新教师作业设计理念,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现代作业观。
2.通过实践研究,探索作业设计的多种内容和形式,提高作业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3.初步构建适合小学生科学有效作业操作的作业形式,形成适合学生特点的科学作业有效批改评价的方案。
4.通过作业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
5.在课外作业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丰富科学知识,对科学探究有更深的认识,体验科学课外探究的乐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6.教师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形成有效解决课外作业中的各种问题的策略,真正使科学课外作业成为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与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的内容:
课内作业:认真研究学生的作业规律,优化科学作业设计,改善学生的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作业时间的改革;
2.作业内容的改革;
3.作业形式的改革;
4.评价方式的改革。
课外作业: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种植、统计、制作、饲养、参观、考察等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课外作业的类型;
2.课外作业的活动形式;
3.课外作业的组织形式;
4.课外作业的评价方式。
四、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将研究内容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发现和总结经验教训。
2.观察法:实验教师随时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及时记录并进行分析。
3.调查法:实验教师通过谈话、座谈、测查等方式,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行为事实、心理倾向,收集研究资料。
4.个案研究法: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跟踪研究和总结。
五、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1月—12月)
对课题进行规划设计,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在课题组成员中全面、深入地开展学习和研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3年2月)
按课题方案进行研究、实验、检测、分析,积累资料,在实验中修改完善实验方案,撰写好阶段性报告,进行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4月—6月)
分析研究过程,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六、人员分工:
D. 如何培养纠正小学一年级语文作业错误的有效策略课题研究
首先需要一本来笔记本,一源本纠错本。笔记本是用来记笔记,摘抄知识点,纠错本是做错的题目剪下来粘上去或者摘抄上去,加深印象,以防下次出错,期末复习时可以有这两本笔记本就够了,很好用,但一定要多翻翻,结合课本。
E. 如何有效布置语文作业的课题研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语文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许多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通过调查发现我校在语文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方面存在如下状况:作业布置方面:1、 作业单调,形式单一。2、 份量不均,随意性较大,有时多、有时少。3、 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少,课后完成多。4、 学科之间缺少沟通,不能合理的统筹安排学生的作业量。5、 作业格式随意,书写潦草。(特别是家庭作业)6、 家庭作业本大小不一,家庭作业本和草稿本混用。7、 注重新授作业,忽视复习巩固作业。8、 新授时作业少,复习期间作业多,学生负担重。9、 教师下水作业少,对作业难易程度不太了解。10、反复训练多,举一反三少,不注重练习设计。11、书面作业多,其他形式的作业少。检查与批改方面:1、 重视课堂作业批改,忽视课后作业批改。2、 重视批改,忽视学生是怎样做的和怎样订正的。3、 忽视随堂作业的批改,随堂作业成了随便作业。4、 埋头批改,缺少分析。5、 忽视面批。6、 重视书面作业的批改,忽视预习作业、复习作业等其他形式作业的检查。8、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有时紧,在长期低效作业的作用下,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习语文知识变成一种负担和任务,变成为了让 家长和老师不失望才学语文。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可能的。所以设计有效的语文作业在教学常规工作中极为重要,有效的作业可以解决当前语文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研究意义:
1、 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目前有部分教师仍在教学的时间、练习的数量上做“加法”如挤占他课,加班加点;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等等,而很少反思自己“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等教学常规所做的情况,而这正是教学质量的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即教学常规工作没有做到位。而作业又是教学常规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探索作业训练的有效方式对减负增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2、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之一,而练习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教学的重要一环。从学生方面说,语文知识通过练习得到巩固和加深,语文技能通过练习逐步形成,语文能力通过练习得以提高,通过练习能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学生思维、人格和身心发展。从教师这边看,通过练习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检查学生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平。但大量的重复性练习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负担,而灵活的、富有挑战性的、现实的练习则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真知。
3、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作业设计中,积极实施多样化的语文作业形式,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进而逐步改善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
据此,我们提出了“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思维、人格和身心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作业布置价值观,探究提高作业有效性的方法,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研究目标
(1)凡是感兴趣的知识,学起来会精神愉快,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丰富多彩的语文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有趣材料,我们要精心设计,使语文作业的内容趣味无穷,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探索小学生有效的作业途径和方法,通过作业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灵活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3)总结校本特色的小学生有效的作业经验,利用并开发作业资源,因地制宜地使作业具有层次性与开放性,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设计多种种类型的有效作业,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作业习惯及作业责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研究内容
1、学生的做(作业的设计:①、了解什么是语文作业的有效性?②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如何实施?③课外作业的设计有效性如何实施?)
2、教师的评(作业的批改:教师如何使作业的批改和讲评更具人文化?)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及时了解本课题的研究进程,全面正确的掌握本课题的相关信息,为本课题及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效益。
(2)调查法:调查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组全面了解、掌握实验对象发展的具体情况。
(3)对比分析法:通过对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对比分析,使课题组及时了解本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变化。
(4)案例研究法:对某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
(5)经验总结法:面向市县开展课题研究汇报活动、整理课题过程资料、总结提炼策略方法、完成结题报告。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东大街道中心学校四年级的学生。
时间: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
(三)研究假设
本实验依据现代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新课程理念以及有效教学理论,提出如下假设:只要坚持自主性、知识性、智能性、趣味性、实践性、整合性等基本原则,就能使不同基础、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的个体,变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在愉悦的过程中完成作业,实现教学目标。
(四)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年4月~2012年7月)。
主要工作: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制订实验方案,申报课题;
2、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
主要工作:
(1)2012年9月~10月:
①通过问卷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调查
②写出研究课例及阶段小结,课题组进行阶段研究总结,写出中期研究报告。
(2)2012年11月~2013年7月。
在总结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要求课题组教师每人上一节优化课内作业设计的汇报课,并写出教案或案例。课题组作好记录,写出阶段小结。
3、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4年7月)。
主要工作:
(1)收集整理各种原始资料。
(2)撰写研究论文。
(3)进行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4)申请结题。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归纳整理,形成以下成果:
1、本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
2、结题报告。
F. 如何设计三年级语文有效家庭作业研究 课题提出的背景
建议您重新研读一下教育综合书上有关作业那一部分的理论,再来做内相关的研究。
既然容您是一位小学老师,我想可以建议您关注一下作业的形式,作业的形式有纸质的、电子,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们只有提供画面更精美、更具互动性的作业才能吸引学生去玩,才能形成有效的家庭作业。现在就有这种教育游戏,将知识点设计进游戏的关卡里,有趣互动,摒弃了其他游戏里的充值和上瘾的机制,真正服务于教育。可以去网络手机助手等应用商店找一下趣动课堂,语数外音美课外相关的游戏都有,希望对孩子们的学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