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空间与图形部分 将学习哪些知识
四上是认识角、平行和相交;
四下是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对称、平移和旋转;
五上是多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顷和平方千米;
五下是圆;
六上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六下是圆柱和圆锥;
❷ 比较小学数学课程第一学段目标和第二学段目标的区别与联系
学段目标之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学段目标之第二学段(4-6年级)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量纲)、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
2、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
4、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
问题解决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能借助于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4、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
❸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 第二学段 怎样解读 数的认识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本次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❹ 小学数学新课标试题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 、 。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 与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 、 、 _。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 、 、 、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 、 _、 _、 等四个学习领域。
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_、 、 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 、 _、 _、 、 、 、等数学活动。
7、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将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 、 第二学段 _、 第三学段 。
8、“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 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 为主题。
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 、 、 地发展。
二、选择题(1-5为单选,6-10为多选,每题3分,共30分)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过程。
[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 的 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 )。
A.数感 B符号感 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 分析简答(10分)
李老师在讲37+48时,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学生说出了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这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什么教学理念?
四、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12分)
五、结合教学实际说一说,你认为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14分)
参考答案
一、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5、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6、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7、1~3年级、4~6年级、7~9年级
8、实践活动,综合应用
9、全面、持续、和谐、
二、1、③ 2、② 3、② 4、① 5、③ 6、ABC 7.AB 8.ABC 9.AB 10.ABCDE
三、①算法多样化
②数学学习是学生探索的过程
四、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五、答:(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
(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❺ 小学数学课标第一二学段目标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学段目标之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学段目标之第二学段(4-6年级)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量纲)、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
2、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
4、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
问题解决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能借助于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4、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
❻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