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练习题
一、“指向性”——数学问题的基本原则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达成目标,经常会预设不少问题,企图借助问题来不断刺激学生思考,让问题贯穿课堂,从而有效串联所学内容。但是在平时的听课调研中我们发现经验丰富的老师所设计的问题更加具有指向性,但趣味性不够;而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设计的问题趣味性强,但是问题的目标指向性和呈现的层次性上有明显的不足。而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就要深入研读文本和课程标准,从而找到适合课堂教学的问题,从而使孩子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得到乐趣。
二、“挑战性”——数学问题的核心要素
调查表明,孩子们对于数学问题的难度、是否有趣以及老师提问的方式和问题如何进行探究都比较关注。因此教师在预设问题的时候要让问题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以便让孩子们跳一跳才能够到,从而享受到解决问题之后的喜悦,获得扫除困难后的成功体验。教师还要让问题变得有趣,才能够激发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层次性”——数学问题的后勤保障
教师要根据时空因素,从自己的教学风格出发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增强问题的引领作用,对学生容易模糊的地方需要进行深层次的追问。
数学课堂上的问题如同一面面旗帜,指引着老师和学生思维前进的方向。教师在设计这些旗帜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所学知识内容、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诉求。教师只有反复权衡自己、学生和数学教学三者之间的需求,才能设计出更加精当的问题,从而让数学问题更有功效,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B. 小学数学练习题如何设计
练习1:某工厂每天要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按工艺规定,每件甲产品需分别在A、B、C、D四台不同设备上加工2、1、4、0小时;每件乙产品需分别在A、B、C、D四台不同设备上加工2、2、0、4小时。已知A、B、C、D四台设备,每天最多能转动的时间分别是12、8、16、12小时。生产一件甲产品该厂得利润200元,生产一件乙产品得利润300元。问:每天如何安排生产,才能得到最大利润?
详细讲解:设每天生产甲产品a件,乙产品b件。由于设备A的转动时间每天最多为12小时,则有:(2a+2b)不超过12。
又(a+2b)不超过8,
4a不超过16,
4b不超过12。
由以上四个条件知,
当b取1时,a可取1、2、3、4;
当b取2时,a可取1、2、3、4;
当b取3时,a可取1、2。
这样,就是在以上情况下,求利润200a+300b的最大值。可列表如下:
故现在比过去每月可以多生产60套。
【最佳策略】练习题
(中华电力杯少年数学竞赛试题)
习题1:A、B二人从A开始,轮流在1、2、3、……、1990这1990个数中划去一个数,直到最后剩下两个数互质,那么B胜,否则A胜。问:谁能必胜?制胜的策略是什么?
详细讲解:将这1990个数按每两个数分为一组;(1、2),(3、4),(5、6),…,(1989、1990)。
当A任意在括号中划去一个时,B就在同一个括号中划去另一个数。这样B就一定能获胜。
(1992年乌克兰基辅市小学数学竞赛试题)
习题2:桌上放有1992根火柴。甲乙两人轮流从中任取,每次取得根数为1根或2根,规定取得最后一根火柴者胜。问:谁可获胜?
详细讲解:因为两人轮流各取一次后,可以做到只取3根。谁要抢到第1992根,谁就必须抢到第1989根,进而抢到第1986、1983、1980、…、6、3根。
谁抢到第3根呢?自然是后取的人。即后取的可以获胜。
后者获胜的策略是,当先取的人每取一次火柴梗时,他紧接着取一次,每次取的根数与先取的加起来的和等于3。
(上海市数学竞赛试题)
习题3:有分别装球73个和118个的两个箱子,两人轮流在任一箱中任意取球,规定取得最后一球者为胜。问:若要先取者为获胜,应如何取?
详细讲解:先取者应不断地让后者在取球之前,使两箱的球处于平衡状态,即每次先取者取之后,使两箱球保持相等。这样,先取者一定获胜。
C. 浅谈如何设计小学数学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课的重要途径,是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体现,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桥梁。学生当堂独立练习,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然而当今课堂有的老师对课堂练习重视不够,随意性很强;有的老师对精讲多练理解不够;有的老师对练习的时机把握不当;有些老师受新课改浪潮的影响,在一些课堂上过分地追求探索研究的过程,没有合理掌握好时间,使得授课时间过长,来不及练习;等等。存在这些现象,是与素质教育、“讲练工程”相违背的,它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领域。我们认为可以从着眼以下几个方面:一、依据课堂流程,把握练习层次性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同一水平的练习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同一问题对于优秀学生则可能索然无味,因此,优质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具有差异性。练习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让差生“吃好”,又要让优等生“吃饱”,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学习的要求。 。二、弄清课堂结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练习一般分为“巩固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这两种练习的形式的不同点就在于巩固性练习较注重基础练习和专项练习,而综合性练习则较注重深化练习和发展练习。它们的相同点就在于两者都必须交待清楚练习的内容及其要求、对每个环节所在达到的目的要进行及时小结、最后还应该总结评讲。弄清了练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练习要“以练习为主”,“适当指导”,做到“导、练、议、评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掌握学法。而在练习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体现在教师的精心设问和巧妙导语上。教师应当做到:(1)应在重点练习题的解题依据处设问;(2)在解题错误的错因处设问;(3)在提示知识内在联系,探求知识规律处设问;(4)在易混知识处设问;(5)启发学生如何综合运用新旧知识;(6)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转折;(7)在各个环节的衔接处做到承上启下。 三、注意练习形式,追求练习设计的内涵 1、 练习设计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我个人认为,练习要做到以“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具体做法是:以教材习题为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可将教材习题进行适当的组合和练习形式的改编。在综合性练习当中,可以适当提高教材习题的难度,进行综合训练。当教材习题太少,或者已经处理完了,但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与教学实际,需要加大练习量,这时可适当补充习题。 2、 练习设计要与学生的反馈相结合。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必须实行控制,免使行为偏离目标。为此,我们在练习的设计上,注意了针对新课后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组织反馈练习,同时加强课堂巡视,搜集信息,及时“调节”。 3、 练习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循序渐进,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在以往练习教学中,我体会到,形式多样,灵活新颖的习题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练习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提高。因此,我们在练习设计中特别注意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习题,以中等学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配备好“必做”题和自选练习题,力求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所获。为了提高“导练”质量,教师要力求解决好三个问题: 习题可以自编也可摘选,但都应围绕重点展开,不能贪多求杂,确保练习得有意义、有趣味。 采用题组练习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教师评讲,同时可以解决学生练习速度参差不齐的问题。 练习形式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妙运用,不可千篇一律。注意口练与笔练、集体练与个人练等的交替运用。习题题型也要多变,封闭题型与开放题型、填空题型与选择题型、顺向题型与逆向题型、专项练习与综合练习、编题与解题等,均应根据练习需要而灵活把握。 2.组织好练习。组织练习是“导练”的实质,“导练”就是有指导、有组织的练习过程。要通过一题多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使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练习的效率。有组织的练习还包括习题的临时增删、节奏的随时控制、要求的适时调整等。 3.评讲好练习。目的是唤起学生注意,提醒学生避免出错,起到前馈控制的作用;教师发现学生共性问题要及时指出来,以引起学生注意,并进行细致讲解,使学生达到会。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强学生解题的正确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设计上,多设计一些不同类型的习题一节课很难练习多个题目,容量总是提高不起来,导致学生的视野狭窄,由于学生的自觉性很差,不可能自己去找题目做,因而熟练程度很低,我感觉只有加强课后练习和辅导,才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的能力。应该把推导的过程留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作用,不要代替学生思维和推导。
D. 小学数学《怎样设计课堂练习》课题申报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的相关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旧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随意练习,机械中多,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这极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务担,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实效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通过两年多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本组研究成员的教学业务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课堂的提出
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基础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纵观目前的教育现状,学生的全面发展尚未受到足够的关注。由于过于强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方式,学生评价等方面的统一,而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生的学习渐渐失去了个性,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个性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发展。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以教师本位、知识本位为主流,强调的是严明纪律,注重的是步调一至,要求统一。
因此,我课题组提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的研究”,这以课题,首次提出教师在新课之后具有独特的作业练习设计,学生在课堂作业中体现个性化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二、课堂研究的理念依据
课堂练习就是在课堂中探究数学新知识以后老师设计的一系列具有独特的作业,用于对新知识的巩固、应用和提高,让学生在课堂作业中体现个性化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作业,在时间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课堂作业的基本结构,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都能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使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吃得饱,中等学生学得好,学困生对学习也不产生厌恶的情绪。
知识不仅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也可以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还可以是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甚至可以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强调学习的情景,合作交流和意义建构。
三、课题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
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课堂作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学习的表现欲,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能主动探索寻找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策略。
具体目标:
1、探索“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的研究”教书模式。
2、学生方面的目标
(1)、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深厚兴趣,提高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独立探索与合作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之间的交往能力。
(2)、充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3、教师方面的目标
(1)、锻炼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组织调控能力等,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科研能力。
(2)、教师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冲出以“知识为本”旧观念的束缚,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增强师生的开放性,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
四、课题研究内容
通过研究,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个性化课堂练习中发展良好的数学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终身学习;同是,为教师提供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业成长与个性发展方法。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将开展下列研究:
1、在课堂练习个性化研究教学中,创设练习情景的策略研究。练习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练习情景,展现一定的练习任务;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应道学生置身于研究新事物的气氛中,并且在练习过程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应用数学知识。
2、在课堂练习个性化研究教学中,强化练习应用的策略研究。通过具有层次性、应用性、发展性、创造性。。。。。。。的内涵丰富的练习,有效地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并做到对知识的合理重组或建构:有效地发展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各方面的数学素养,获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3、在课堂练习个性化研究教学中,开展合理评价的策略研究。教学评价是一种价值性的判断;客观、合理的学习评价,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直至成功。我们在研究中着重从“课堂评价“与”作业批改“两各维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4、在课堂练习个性化研究教学中,调试学生情绪的策略研究。“学习本身就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罗杰斯)。通过有张有弛、张弛结合的教学,激发和维持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饱满的学习情绪,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5、在对以上所述内容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建构“在课堂练习个性化研究:教学课堂模式,为进一步在小学数学教学各个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结合资料收集法、自然观察法、实验展示法等。具体做法如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内容的特点、课标的相应要求,考虑通过练习需要发展学生哪一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从而设计具有个性的练习。
1、围绕重点、难点,设计达标性目标。这种练习以学生及时理解巩固新知、初步形成数学技能为标志。
2、根据课堂教学产生的问题,设计解惑性练习。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做有心人,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生成一些练习,以供学生辨析问题和解决疑惑。
3、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层次性练习。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层次性练习,既巩固新知识,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又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4、扫除数学认知的障碍,设计对比性练习。通过对比性练习又利于学生辨别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旧带新,深化知识,合理建构。
5、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别,设计差异性练习。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在课堂实现个别化教学,但设计又差异的练习,可以促进“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准备后续知识的学习,设计扩展性练习。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从数学学习体系来考虑学生的发展,充分挖掘所学知识与后继联系,又意识进行参透,促进学生认识结构的成功建构。
7、联系现实生活的实际,设计应用性练习。在数学练习中需要设计应用性、情境性练习,让学生在其中感知生活中数学,发展数学应用性能力。走出封闭狭窄的课堂,增进学校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拓展学生进行数学练习的空间。
8、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综合性练习。设计专门地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通过一堂课或几堂课的形式展开,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能力。
9、促进探究能力的发展,设计开放性学习。教学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进行活动,实践相关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学习的态度,发展探究的能力。
本课题研究对象是一年级——六年级部分班级学生,年龄是7岁——13岁之间。
六、过程研究
研究周期为一年半(2008年5月——2010年1)
第一步:研究启动(2008年4月——2008年5月)
统一思想明确目的性,主要让课题组长成员在思想上统一起来,目的更加明确,为课题研究作好充分准备。
1、 制定研究计划;
2、 广泛收集有关课题的相关研究;
3、 根据分工初步设计课堂与学的策略;
4、 设计实施观察法、调查法等所需表格及问题。
第二步: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09年11月)
根据预计目标分工实施计划,取得相关资料:
1、课堂组成员上研究课,运用自然观察,跟踪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取得相关资料;
2、运用问卷调查法,观注运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的研究
中学生的体验和老师的评价;
3、运用“课堂测验法”对课堂学习效果作出客观评价;所谓“课堂测量法”就是教师在上新课后做练习,观察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获得瓣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即就是自然观察法,不过此处仅仅是在课堂中。
4、课题组成员聚在一起探讨,调整和修改研讨策。
第三步,总结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月日月)
工资各种课题成员整理资料,课题组长撰写研究报告。
第四步:深入推广
课题结题后,根据课题研究的成果和问题,推广到其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让每位教师通过实践,把成果发扬,把存在的问题继续研究。
研究分工:
组长:
组员:
七、课程研究结果
E. 如何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课题主要内容
必然要涉及两个来方面:教学源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教学的本质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认识过程的一种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F.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 结题都需要哪些材料
1)自学例题
设计如下自学指导语:三步走,首先自学例1,弄清题目中已知条回件和问题,并完答成例一;第二步交流讨论给出的讨论题目;第三步小组汇报,课堂展示
开始自学(8分钟)
①自学时教师行间巡视,表扬学得快,效率高的学生;悄悄给那些走错路、迷了路的同学说句悄悄话,帮助他们走上“高速路”。
②自学时教师要点拨学困生自学例题
③自学中学生可以交流讨论
(2)讨论交流(3分钟)
先就所完成的作业进行交流,而后就老师给出的讨论题展开讨论
(3)课堂展示。
就讨论结果,小组汇报,其它小组点评。
4、当堂训练(至少15分钟)
①训练内容侧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②一般分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题目内容来源于课本、练习册、成长资源)。
③训练方式:展开竞赛独立完成。
④教师当堂批改作业。
G. 小学数学《怎样设计课堂练习》课题申报
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的相关研究》课题实验报告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旧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随意练习,机械中多,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这极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务担,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实效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通过两年多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本组研究成员的教学业务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一、课堂的提出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基础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纵观目前的教育现状,学生的全面发展尚未受到足够的关注.由于过于强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方式,学生评价等方面的统一,而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生的学习渐渐失去了个性,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个性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发展.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以教师本位、知识本位为主流,强调的是严明纪律,注重的是步调一至,要求统一.因此,我课题组提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的研究”,这以课题,首次提出教师在新课之后具有独特的作业练习设计,学生在课堂作业中体现个性化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二、课堂研究的理念依据课堂练习就是在课堂中探究数学新知识以后老师设计的一系列具有独特的作业,用于对新知识的巩固、应用和提高,让学生在课堂作业中体现个性化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作业,在时间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课堂作业的基本结构,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都能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使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吃得饱,中等学生学得好,学困生对学习也不产生厌恶的情绪.知识不仅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也可以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还可以是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甚至可以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强调学习的情景,合作交流和意义建构.三、课题研究目标总体目标: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课堂作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学习的表现欲,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能主动探索寻找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策略.具体目标:1、探索“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的研究”教书模式.2、学生方面的目标(1)、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深厚兴趣,提高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独立探索与合作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之间的交往能力.(2)、充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3、教师方面的目标(1)、锻炼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组织调控能力等,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科研能力.(2)、教师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冲出以“知识为本”旧观念的束缚,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增强师生的开放性,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四、课题研究内容通过研究,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个性化课堂练习中发展良好的数学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终身学习;同是,为教师提供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业成长与个性发展方法.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将开展下列研究:1、在课堂练习个性化研究教学中,创设练习情景的策略研究.练习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练习情景,展现一定的练习任务;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应道学生置身于研究新事物的气氛中,并且在练习过程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应用数学知识.2、在课堂练习个性化研究教学中,强化练习应用的策略研究.通过具有层次性、应用性、发展性、创造性.的内涵丰富的练习,有效地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并做到对知识的合理重组或建构:有效地发展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各方面的数学素养,获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3、在课堂练习个性化研究教学中,开展合理评价的策略研究.教学评价是一种价值性的判断;客观、合理的学习评价,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直至成功.我们在研究中着重从“课堂评价“与”作业批改“两各维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4、在课堂练习个性化研究教学中,调试学生情绪的策略研究.“学习本身就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罗杰斯).通过有张有弛、张弛结合的教学,激发和维持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饱满的学习情绪,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5、在对以上所述内容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建构“在课堂练习个性化研究:教学课堂模式,为进一步在小学数学教学各个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五、课题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结合资料收集法、自然观察法、实验展示法等.具体做法如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内容的特点、课标的相应要求,考虑通过练习需要发展学生哪一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从而设计具有个性的练习.1、围绕重点、难点,设计达标性目标.这种练习以学生及时理解巩固新知、初步形成数学技能为标志.2、根据课堂教学产生的问题,设计解惑性练习.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做有心人,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生成一些练习,以供学生辨析问题和解决疑惑.3、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层次性练习.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层次性练习,既巩固新知识,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又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4、扫除数学认知的障碍,设计对比性练习.通过对比性练习又利于学生辨别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旧带新,深化知识,合理建构.5、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别,设计差异性练习.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在课堂实现个别化教学,但设计又差异的练习,可以促进“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6、准备后续知识的学习,设计扩展性练习.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从数学学习体系来考虑学生的发展,充分挖掘所学知识与后继联系,又意识进行参透,促进学生认识结构的成功建构.7、联系现实生活的实际,设计应用性练习.在数学练习中需要设计应用性、情境性练习,让学生在其中感知生活中数学,发展数学应用性能力.走出封闭狭窄的课堂,增进学校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拓展学生进行数学练习的空间.8、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综合性练习.设计专门地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通过一堂课或几堂课的形式展开,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能力.9、促进探究能力的发展,设计开放性学习.教学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进行活动,实践相关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学习的态度,发展探究的能力.本课题研究对象是一年级——六年级部分班级学生,年龄是7岁——13岁之间.六、过程研究研究周期为一年半(2008年5月——2010年1)第一步:研究启动(2008年4月——2008年5月)统一思想明确目的性,主要让课题组长成员在思想上统一起来,目的更加明确,为课题研究作好充分准备.1、 制定研究计划;2、 广泛收集有关课题的相关研究;3、 根据分工初步设计课堂与学的策略;4、 设计实施观察法、调查法等所需表格及问题.第二步: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09年11月)根据预计目标分工实施计划,取得相关资料:1、课堂组成员上研究课,运用自然观察,跟踪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取得相关资料;2、运用问卷调查法,观注运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的研究中学生的体验和老师的评价;3、运用“课堂测验法”对课堂学习效果作出客观评价;所谓“课堂测量法”就是教师在上新课后做练习,观察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获得瓣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即就是自然观察法,不过此处仅仅是在课堂中.4、课题组成员聚在一起探讨,调整和修改研讨策.第三步,总结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月日月)工资各种课题成员整理资料,课题组长撰写研究报告.第四步:深入推广课题结题后,根据课题研究的成果和问题,推广到其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让每位教师通过实践,把成果发扬,把存在的问题继续研究.研究分工:组长:组员:七、课程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