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1在表演中学习:
昨天在学习《三个小伙伴》这篇文章时,因为是一篇童话故事,所以孩子们特别感兴趣。在理清课文之后,我让孩子们分别扮演书中的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包括那棵小树,孩子们也真的是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主角,兴致勃勃的再现了文中的故事。待表演完,放学后,其中一个表演的孩子赵梅键跑来甜甜的笑着对我说:“老师,我今天很开心!”听到这句话,我心里也是甜蜜无比!
2在讲故事中学习:
我一直很喜欢在课堂中穿入一些故事,不仅可以引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故事告诉他们另外一些做人的道理,同时也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
在学习识字6这篇课文时,识字6只是单纯的12个词语窜成一篇韵文。(原文:夜晚繁星 亮晶晶 爷爷 奶奶 小丁丁 竹椅 蒲扇 萤火虫 牵牛 织女 北斗星)学到萤火虫时,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关于萤火虫的故事:在晋朝时,有家贫学子车胤,他酷爱学习。每到夏天,为了省下点灯的油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多孔的囊内,四五十只萤火虫发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蜡烛。他利用萤火虫光刻苦学习。最后官拜吏部尚书,成为了一位有大学问的人。你看,这就可以在故事中教给孩子们一个小道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后面,还介绍了牵牛织女的故事,让孩子们增长见识。
3识字教学贯穿古今:
识字教学是一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识字教学不仅是教孩子们怎么读怎么写,给孩子们介绍一下字的古往今来,给这个生字加一点神秘色彩,我想孩子们会记得更深刻,而且还会明白一些作为一个人该承担的责任感。
今天教学的一个字就是“夫”字,看起来很简单,甚至可以不必书空。但我没有这么简单的放过。和学生一起书空夫字后,我问学生,这个字和哪个字是好朋友,“天!”学生一下子答上来。“天字是大字上……”“加一横!”毫无疑问,孩子们抢答出来了。我给孩子们解释,大指大地,加一横表示天,比地还广大的是天,为什么夫字的一撇是出头的呢?王成圣回答“夫指的是人。”我补充,夫指的是成年的男子,说明男子汉大丈夫比天还大!这样,从一个字,孩子们略有体会,古人造字多么睿智。
4在游戏中学习:语文课的练习里有口语交际,今天上的口语交际是如何转达别人的意思。在游戏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把班级分为8个组。我准备了8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不同的八句话,每一组一张纸一句话,游戏要求第一个孩子看完纸条上的内容之后悄悄地转达给第二个孩子,直到本组的每个孩子都传达完毕,最后由最后那个孩子说出转达的话。由于孩子年纪问题,个别差异,记忆准确与否和传达准确与否,所以到最后大多都不是原来的那个句子了。但是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们个个参与进来,一边传达一边领悟传达的基本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一定会掌握得恰到好处!
5唱歌的方法学习:在学习识字6这篇课文时,识字6是由12个词语窜成一篇韵文。(原文:夜晚 繁星 亮晶晶 爷爷 奶奶 小丁丁 竹椅 蒲扇 萤火虫 牵牛 织女 北斗星)这篇韵文很好的表达了夏天夜晚的美好,孩子们学习完之后也是欢欣鼓舞。在课文结束时,我播放了儿童歌曲《小星星》,大家一定记得这首歌的旋律,轻快舒服!当然我不是让孩子们唱这首歌,而是把识字6的韵文当成歌词,让孩子们随着旋律去唱!孩子们唱得很开心,在歌声中再次体会了夏夜的美好灿烂!
6 画中有语文,语文中有画:一年级练习7中学用字词句,根据图画认字,这些图画是古人记事的字。字如其画。这样的一幅文字画,让学生认完再画一画,就更有意思。在学习中,孩子们又认识了大自然。
7 利用课文插画,练习写话: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有插图,我每天要求孩子们学了课文之后,再根据课文插图看图写话,尽可能的放飞他们的思绪,展开想象进行描写。这样,利用现成的插画,孩子们的思维又有了一次伸展和磨练。
⑵ 怎样让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
怎样让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我建议你可以从这两方面开始去设计精彩课堂,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索欲 望。
二、引入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⑶ 浅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课前的导语设计内容要充实,要紧扣课文,还要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能高效地接受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但小学语文的新课导入同其他教学环节不同,只是教学的桥梁。对它的安排,应全盘考虑,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以免喧宾夺主。 1、导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我们应发挥自身的睿智,有意识地创造与开发,创设行之有效的导入语,关注课前导入的细节,把这些细节生成教学活动的亮点,使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多样,我们的新课导入应该各具特点。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着重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着重于渲染“情感”,帮助学生由表及里领会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可以着重于身边事,平常事,理性地唤起生活经验,去认识事物、去感知事物,提高写作表达能力。如《家乡的桥》,在学生的记忆里,家乡只有极普通的水泥桥,由“桥”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出家乡各种桥的名称、特点等,进而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之情。 2、导入的内容安排应与新课的教材内容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上课导入的好,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这一点已在教学实践中被验证。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前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如果把全世界各国的国土合起来,这样就变得更大了。而地球还有没有什么地方的面积比陆地面积更大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海底世界》。并紧扣课题提出疑点: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里面的世界又怎样的呢?抓住课文重点造成悬念,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了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学习兴趣。 3、新课导入的设计,除了要根据学生情况、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教学内容、还要根据学校的设备、媒体的功能等因素作整体考虑,进行有效组合和调整。媒体的适当运用犹如“强心剂”,引起学生探新寻胜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如《智烧敌舰》一文,用投影仪出示阿基米德的图象,“这样一个人,就能烧掉敌人的战舰?”让学生在质疑中产生疑惑,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顺势导入新课。 几种常用的导入方式 1、开门见山法 教师的开场白就直接点题,用准确精炼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课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学这类课文时,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表现,教师就要抓住有利时机设计简短、精彩的导语直接揭示学习的内容。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的祖国是美丽的。她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壮阔秀美的江河湖泊,还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祖国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风景闻名于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现在我们一同来领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教师言简易赅,简洁明快的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课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2、激情渲染导入法 “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学习新课时,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导入:1976年1月8日,为人民劳累一生的周总理去世了,他静静地躺在鲜花翠柏中,五星红旗覆盖着他的身躯。1月11日,周总理的遗体要送到八宝山火化。披着黑纱的灵车,缓缓地开过来了,那年冬天特别冷,寒风猛烈地吹着,但是首都几十万人涌上了街头,默默地站在人行道两旁,等待着,等待着灵车开来,他们要向敬爱的周总理告别。因为从今以后,我们再也看不到周总理慈祥的面容,再也听不到总理那亲切的声音了。十里长街到处是白花,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雪,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在低低地哭泣……同学们,这是32年前的事情,你们没有经历那让人心碎的时候,但是《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会让我们了解当年的情景……这段感人至深的导语,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3、悬问设置导入法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学习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课文《惊弓之鸟》的导入: 师: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 生:用箭射,用枪打…… 师:你们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羸,却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 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故弄玄虚,那就失去了悬念的意
⑷ 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以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专的意识和自主探究属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在教学设计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参与、体验、思考、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⑸ 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课堂应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因此,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只有当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的时候,只有当学生情感的闸门开启的时候,学生才会想学,愿学。在课本、教师、学生的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那么,我们怎样引领我们的孩子去品尝去享用这语文大餐。这正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要用智慧、心血及生命去思索、去实践的。
一、设计精彩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语能扣动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的思维,它能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导入的类型有很多,有猜谜语,讲故事,听歌曲等等,根据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使课文的导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如,我在教学《窃读记》这一课时,一曲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忐忑》,让学生睁大了好奇的眼睛,继而是眉飞色舞参与进来,在交流歌曲感受和联系实际说体会之后,话题一转,“林海音小时候就有过一段这样的经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窃读记》,一起来感受林海音在窃读时丰富的内心感受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急于想通过阅读去了解课文,寻求答案。
二、发挥引导灵智,顺应学生发展
要使语文课堂永葆生命活力,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这种引导贵在因情、因性、因势、因人而异,具有很强的生成性、随机性的特点。唯如此,语文课堂才能散发出人性的光辉,奔腾着川流不息的生命洪流,学生也才能获得充分的心灵自由去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随情引导
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学生的“自我感受”。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成为课堂中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更能使之与文本所蕴含的情感相连,成为学生攀登获取新知的阶梯。如我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时,学生对疼爱、慈爱感受得到,而对严厉的、负责任的爱却仅表现出来理解不赞成的一面。其间正好有一个叫张学佳的孩子因不完成家庭作业而被父亲打了,(这是我从其他学生口中知道的)于是,我问他:“你怎样看待你爸打你这件事?”“他就是不喜欢我!看我哪儿也不是顺眼!”于是,顺情我顺情引导,组织学生们对这件事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再现自己内心。其中,有很多同学都认为父亲的行为有些过激,但那是恨铁不成钢的表现,如果张学佳能好好学习,即使成绩不是很好,父亲也不会这样待他。让孩子们知道有时候或许存在自己不理解父母的一面,这是一种负责任的爱,它会警醒自己误入歧途。以真实的事例引导学生,学生有话可说,理解深入。
随性引导
教师紧紧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独特的思维、智慧、创造力当作一种精妙的课程资源来开发,“纵容”他们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使学生成为拒绝盲从、秉持独立思考与判断的操守者。如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问道:“他们就不怕死吗?”在一阵“不怕”声中,王海洋的一声“怕——”显得格外刺耳,同学们哗就笑了。我一愣,迟疑半晌,然后请他说说你的看法。“他有他的孩子和妻子,有他的父母,要能活下来他们就会和自己的亲人团聚的。他们很想活下来,可是现在却不行了,要想活下来就当了叛徒,还不如让他们去死。”求生是人的本能,但五位壮士在叛徒和死亡之间选择了死亡,这正是英雄的五壮士最感人的一面,这样的发言为英雄的壮举增添了浓浓的一笔。
随误引导
课堂教学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甚至是错误。随误引导就是教师依据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将错误当作一种课程资源来开掘的教学方式。这样的引导,能促使学生在辨中求思,在思中求悟。如我在教学《毛主席在花山》一课时,一个同学读成了huá山,同学们纷纷纠正,“这两座山有什么区别吗?”“华山在陕西,是五岳之一,那里山势险峻,是一个旅游圣地。”“花山是河北的一小村子,是毛主席为了躲避敌人的围缴的,他可没有心思旅游。”同学会哗笑了。教师及时强调:“以后读这个词的时候可千万别读错了。”
三、巧用教学“留白”,放飞学生想像
动情处留白
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但教师的情感体验不能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美化情怀完善人格。如讲《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时,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让学生体会毛主席作为普通父亲和伟人抉择的的情感体验。当“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我仿佛看到了这位老人 ”学生就一下子就进入了氛围中,把自己的情感体验深深融入到毛主席的思子情感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疑点处留白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在课堂上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性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热情,使他们对问题作更深入的思考。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课时,文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可以怎样理解?可以换作哪个词?你觉得哪个词运用最好?为什么?这样提问就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逐步体会“绿”字的传神。
四、结尾拓展引导,留下无穷回味
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叶圣陶论创作》)一节课的结尾,学生精力比较疲惫,注意力比较分散,思维比较迟钝。因此,在“曲”终之时,教师可以留下一串“省略号”,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作更进一步的推理延伸。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结尾时,一曲阎维文的《母亲》可能会勾起学生自己和母亲曾经发生过的一些镜头,引发许多感想。这样课虽已结束,而学生的思维活动却在持续,一曲弹罢,绕梁三日不绝,这是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总之,要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必须体现人文情怀,必须还学习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和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倾情展示,让语文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激情和快乐。
⑹ 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童趣
一、 创情设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让学生通过画面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2、 激情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课过程当中,让教师的情感与授课内容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配合授课内容,并且要把学生的情绪也引入教师的激情当中。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播放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带表情和动作朗读,让学生想象自己来到海底,看到了什么样的珊瑚?什么样的海参?怎样的大龙虾?并把他们的动作表演朗读出来,这样让学生和老师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一种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放置于这样的情境之中,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之中,这就要求创设的情境要着力体现出真实性、问题性、挑战性、开放性、浸润性。在《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节课中,老师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个情境,其中有碧叶相连的画面,有轻松愉悦的音乐,有充满童真的语言,有栩栩如生的表演,让童真童趣在课堂上荡漾。如第四节:描写了夏天迷人的夜晚、眨眼的星星和弯弯的新月,出现在静谧的夜空,多美的意境。教师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展示夏夜星空图,在孩子们一声声惊叹中深深感受到夏夜的魅力。再如,学习“穿梭”一词,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相对较难理解的。教师组织学生表演,两名学生扮演可爱的蝴蝶,其他学生扮演美丽的花朵。老师娓娓道来:“孩子们,你们看,可爱的小蝴蝶在花朵丛中快乐地飞来飞去,从这朵花前穿过,又从那朵花后绕过,多快乐啊!这样就是穿梭。”学生们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生活场景中领悟了词意。
二、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当然有效的参与不只是行动上的呼应,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同步、情感的共鸣,同时这里的“参与度”不仅仅是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和有效程度,也是学生参与的广度,真正自主高效的参与应该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真实参与。
三、鼓励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创新意识。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培养质疑问难能力。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从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这需要教师的一个引导过程。
1、审题激质疑:关键字句是题目的“窗户”,透过“窗户”才能领略内涵,引导学生读题、审题,围绕题目提出问题,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更能迅速地掌握题目的脉络和内容。比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可这样设问:“岛”是什么意思?“群岛”又是什么意思? “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富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对“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分析探究抓住了本文的中心线索或内容。
2、身边小事启质疑:除了课堂教学训练学生质疑能力之外,应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实际,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身边日常事务提高质疑问难的能力。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
⑺ 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
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
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
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
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
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
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
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
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
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
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
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
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
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
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
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
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
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
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
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
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
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
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
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
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
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
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
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
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
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
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
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
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
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入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
“学
起于思,思源于疑。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
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
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
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
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⑻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我很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一堂堂充满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我以为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的活力,就要给学生一个轻松、自由、开放、活泼、创新的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戏的氛围怎样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堂是教师教书,学生学习的场所,创设怎样的教学课堂,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感的教学课堂”,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充满热情地去学习?记得,教育学者顾泠沅曾在报告中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我注重把学生带入课文中所描绘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让他们仔细品味,受到熏陶和感染。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在每篇教学的开始,我都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给学生展现一个“充满激情的我”,从而引领孩子们度过那“激情燃烧的”课堂,如在教学《草原》一文时,我首先以腾格尔的一首《我的天堂》导入,让学生产生疑问:腾格尔所指的天堂在哪里?为什么称之为天堂?学生在音乐中想像了草原的风光,我便自然地提出“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然后,演示了大量的蒙古草原风景图。学生对这些图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都全神贯注地欣赏着。虽然我们的学生没有机会去实地参观蒙古草原,但通过教学课件的演示,学生仿佛真的置身于茫茫草原之中了。当学生陶醉于美景之中时,他们便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钻研课文。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学生的激情,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老师与文本之间进行真正的对话。
二、创设“对话的教学课堂”, 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
1、让学生“多说”。
在课堂上,教师应少“说”,做到精讲,能不讲就不讲,把说的时间多留给学生。在设计问题时,易“大”不易“小”。问题“大”,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多,辗转的余地大,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也避免了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还充分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我们可设计如下问题:你读懂了什么?此问看似简单,实则内容丰富。学生可以谈读懂的词句段落,也可以谈读懂的思想内容,便能训练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此外,教学中,当学生出现了疑问,却凭借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的时,教师应恰当地让学生互相议一议;当学生的意见出现了明显的分歧的时候,教师应恰当地组织学生辩一辩,这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答案掌握在学生手里,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让学生“多做”。
有一位低年级老师在教学“攀着”一词时,不是让学生说它的意思,而是直接让一个学生到讲台上去表演一下这个动作,形象直观。当我们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传世名句时,学生的头脑中早已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时不妨让学生用自己的彩笔画出这幅画来,再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岂不胜过那枯燥无味的串讲诗意?学完《负荆请罪》后,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孩子们的表演欲望得到了最大的满足。让学生“多做”,在实践中,在运动中,在活动中边干边学,让学生的直接经验与书本知识合二为一,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啊!
3、让学生“多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堂教学,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要避免繁琐的分析。我们知道,前人在语言文字方面的造诣,与今人相比,真可谓天上地下啊!是因为前人重视积累感悟的缘故。写文章好比用砖垒墙,心中无千万砖石,怎能垒成万丈高墙?现行苏教版语文教材练习中的“诵读与积累”,便只要求学生只熟读成诵,而不必释其义,已能很好体现这种精神。
三、创设“言语的教学课堂”, 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 。
如何学好语文?《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我问学生:“三十年后是否能喝到老人的这杯浓茶”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三十年后,我们能喝到老人的这杯浓茶。因为老人豁达开朗,加上天天坚持锻炼,他的身体非常健康,再说,现在我们国家的百岁老人也越来越多。”有的说:“我认为喝不到。因为老人生活艰苦,加上他本来就瘦,可能营养不良,况且七十岁了,还要干这么重的体力活,他能吃得消吗?”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理解,不仅是他们对课文内容的不同感悟,也是他们不同生活经验的积累。我们要充分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为他们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创设“开放的教学课堂”, 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们的一切!让他们尽情地去体验、探索、感悟,去展示自己吧!在课堂上孩子们往往期望老师让自己展示收集的资料,这样,无论课内或课外,他们都有极大的热情去学习。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教师应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生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源泉,是课室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为生活中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所以,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让学生观察生活,再现生活,体验生活,生活中孕育语文教学,应让学生联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来学习语文。如“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很好地证明了这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应该眼里有资源,心中有教育。
五、创设“感悟的教学课堂”, 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学习。
教学中,引导孩子把作者的情感变为自己的情感,把书中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且儿童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的认识会更丰富,体验会更深刻。文学作品负载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双重情感交流。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与作者、作品中人物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引起情感共鸣。因此,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叩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深刻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我设计了几个环节:1、与课题对话,阅读预测;2、与文本对话,突出教学重点;3、与天游峰对话,感受它的险;4、与人物对话,对比游人与扫路人;5、与扫路人对话,突破教学难点;6、读写结合,真情告白。积极引导学生进入语言的“藕花深处”,踏上与作者心灵对话的“通幽曲径”,让学生潜入语言营造的精神氛围、积极主动地进行体验和感悟。
虽然改革很艰难,但它仍然可以成为一种享受,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就能找到快乐的理由,我们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语文课堂,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⑼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有趣
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小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爱玩、好动以及强烈的好奇心。而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由于教师应试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枯燥乏味,让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老师必须与时俱进的拓展自己的眼界,改善古板的教学方法,学习新的课堂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成为一个爱学习、会学习、懂创新的新时代少年。而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变的更有趣,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兴趣、老师的教学风格、多媒体的运用以及实行奖励制度等一些手段来让整个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
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
一、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语言魅力来粘住学生.\x0d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那为什么一部分学生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原因之一在于教师的课堂语言.高尔基曾引用过一个谜语:'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很形象地说明了语言这一特征.所以能够驾驭语文课的教师是凭借其特有的语言魅力来紧紧扣住每个学生的心灵,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语言,引导学生学得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的.\x0d1、鲜明、风趣、亲切的有声语言.\x0d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有鲜明性.有些教师在教学中重复哆嗦,讲得过多,但观点、概念又不鲜明,用词褒贬义不分,缺乏对比,这样讲课,必然失败.生理学规律表明,'对大脑半球的某一区域所进行的孤立的、持久的刺激,必然会使人处于昏迷和睡眠的状态'.由此看来,教师语言的鲜明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中,凡是成功的语文教学,都是要言不繁,重点鲜明,突出规律性知识,这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x0d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必须生动有趣.笑是感情激流的浪花,课堂里常有笑的细流在潜动,师生感情就会融洽,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教师不应该扳着面孔上课,满口严肃的话,如果这样,学生就会如芒刺在背,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教师要善于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讲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讲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的语言寓庄于谐,以情寓理,效果往往比直说、比严厉批评好得多.一次,学生抄袭作业,怎么教育呢?课上我说了这们一段话:人们不是说,天底下绝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吗?连双胞胎也不可能长得一模一样.可这一次我们班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批改作业时我发现不少人的面孔一模一样,比如这个嘴角往下歪,那个嘴角也往下歪,比双胞胎还要厉害.请你们帮助我解答解答这个问题.学生先是煞有兴趣地听,接着表情有点紧张,最后大声笑着说:'抄'.毛病由学生自己诊断,教师只要顺势而下,指点良药就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回答问题、分析问题乃至质疑问难,常有这样那样的差错,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此时此刻,指责、批评,定然把事情搞砸,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一两句风趣的、富于幽默感的话,是安慰剂,定心丸,能消除学生的窘态,帮助他们跳出困境.例如学生回答偏离题意,教师如果说:'你全错了.'那无疑是往他头上浇一盆冷水,使他在同学面前难堪.当然风趣、幽默,不可滥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运用,可催化感情,深化理智,达到教育的目的,与油嘴滑舌截然不同.\x0d2、自然、得体,富有启发性的体态语言\x0d我们知道,低段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不够强,只有对一些具体的、活动的、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才容易集中和稳定.这些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用较多的体态语言来配合有声语言.\x0d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伴随说话的表情、手势及其他动作等.这些有形而无声的体态语言,有时能够直接表示某种意义,有时能够起到加强有声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x0d体态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根据实验指出,人们获得的信息量7%来自文字,38%来自语气,55%来自面部表情.由此可见,体态语言在传递信息中的作用多么重要!丰富的富有表现力的面部表情,恰当、自然的动作,都可以创造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给小学生以深刻的感染和教育.\x0d'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一次,我提问以后,一个平时成绩不好的学生想举手又未敢举手.这时,我立即向他投去热情、信任的目光,从这目光中,学生获得了信心和勇气,大胆地站了起来.他回答时稍有犹豫,我又投以鼓励的目光,暗示他:'别紧张,你说对了.'学生的紧张感消除了,思维的闸门豁然打开了,继续回答了下去.\x0d二 让语文课堂成为互动、交流的平台\x0d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其过程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语文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地让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如同鱼儿在水中奔跑、跳跃、呼吸新鲜空气.\x0d比如:复习汉语拼音(声母23个、韵母24个、整体认读音节16个).如果让学生背,再默写,他们会厌烦的,怎么办?我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声母,若不完整,补充,再按顺序读、打乱读、开火车读、指名读,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如果韵母也这样做,那多枯燥呀,顿时,我想到让一个学生念,我和学生们比赛,其中四人上来板演,看谁写得又对又快.我在黑板上故意写错几个,结果我只得了及格,全班学生只有一人不及格,三人占错格子,其余全对.大家哈哈大笑,有的还情不自禁地说:'嘿嘿,我真棒,超过了严老师'!'哎呀,你们真了不起,告诉我,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却掌握得如此好,有什么法宝吗'?学生们各抒已见,有的说:'我把每个汉语拼音写在小卡片上,下了课就和好朋友一起玩游戏.'有的说:'我发现了规律,前鼻韵母有两个口袋,其中有一个相同,是 ‘n’口袋,后鼻韵母却有三个口袋,其中有两个都相同'.有的说------我当时傻了,学生们竟然有那么多好的方法,真是出乎意料.\x0d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语文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地让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如同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跳跃、呼吸新鲜空气,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