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进行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思路
现状分析:
1、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填鸭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机械式的重复作业根深蒂固,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填空计算选择判断”这种以试卷出现的形式作为作业的模式,机械重复,学生累,老师也累。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脱离社会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以“分数论英雄”根深蒂固,忽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目标就是考试得高分,熟不知孩子面对一个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就束手无策了,这样的教育违背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3、与国外教学相比,国外班级人数少,课堂不局限于教室,可以把课堂设在校外,我们是大班级,课堂只能局限于教室,很多知识点只能是走过场,不能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了也容易遗忘。
4、家长年轻化,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轻负担高质量”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水平,填鸭式的课堂,机械的作业已不适合时代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备好课,精心设计课后开放性实践作业。
5、中国独生子女多,动手能力弱,社会经验不足,与外国的孩子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数学教师要创设课堂让孩子走向社会,在实践中获得数学知识。
实施策略:
1、实践性作业设计实施要做到:
(1)作业设计应多样化 (2)作业设计应兴趣化
(3)作业设计应层次化 (4)作业设计应综合化
2、实施策略:
(1)依据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设计实践作业。
依据教材,但也不能受制于教材;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成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
(2)合理灵活布置学生实践作业。
数学实践性作业布置要注意:适时,在通常情况下受时间限制,一般在放学后布置;适量,确保质量,增加兴趣;分层,孩子能力有差异,让学生选择难易程度的作业。
(3)合作交流,评议作业
形式的开放,作业的结果也多样,教师不能用同样的眼光去评议,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共同评议,分层评价。
学生的主体性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合作的基础上实现的,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设计数学实践性作业,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目的、原则、类型、组织指导与评价建议等五个方面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目的
1、让学生在实践性作业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学习数学,要能积极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教师要选取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作为数学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经历操作实践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兴趣。
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测量”这一单元,教材安排了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的实践活动:测量铅笔、书、凳子以及自己的肘的长度再与同伴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量出自已的一拃、一步和一庹大约是多长。一拃大约长(
)厘米,一步大约( )厘米,一庹大约长( )米(
)厘米。让学生在以上实践性作业中体会到量物体需要选择相应的工具来测量,同时还很有兴趣地感受一种奇妙的现象:“身上有尺”。知道这样的尺在日常生活里可以用来估测。再如,三年级学习了“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知识后安排的实践活动:①收集一些图案,在小组内说一说。②用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形成,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在欣赏漂亮的图案时,与同伴分享“创造”美的愉悦。
2、让学生在实践性作业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体会和理解
数学学习是一个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学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如一年级上册在学生学习了“认识物体”以后,可安排“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摸一摸”、“滚一滚”、“堆一堆”“说一说”等活动,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平面与曲面的区别。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一些特征。再如“可能性”的教学,准备一些黄球、红球、白球等。通过摸球,来进行统计和验证自己的估计与猜测,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让学生在实践性作业中发展应用意识
数学在现实世界里有广泛的应用。数学教学就是要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结合现实生活场景安排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推理,在实际情境中主动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这一知识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①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设计精美的圆柱形的包装盒,开一次展览会,从中鉴赏几何形体及图形美;②找些圆柱体的食品盒,测量计算出它们贴一圈商标纸的面积;③找一些圆柱体实物,分别测量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或容积;④社会调查,收集生活中人们常用圆柱体容器的数据信息,并记录下来;⑤用一块长31.4厘米、宽15.7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制作一个高5厘米的圆柱体,请你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用图表示出来。通过以上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应用知识的能力。
4、让学生在实践性作业中感受研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其中包括用数学的方式和方法去研究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策略水平。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和体会数学策略和数学方法,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应用所学数学方法,探索和掌握一些研究问题的策略方法。如:在家或学校栽一盘蒜苗,每3天测量一次蒜苗的高度,并做好数据的记录。让学生感受“实验——统计——结论”的研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二、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数学活动的趣味性是指数学活动生动有趣,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练习能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实践性作业应该认真选择适量的、有代表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通过实践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如四年级学习了估算后安排实践作业:你所在地区的最高建筑物有多高?它的高度大约相当于几个教室的高度?大约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形象地描述这一高度?
2、探索性原则:儿童与生俱来就具有一种探索的欲望,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实践性作业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思考价值,要能够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后,设计实践性作业:小明家的厨房要铺地砖,有两种设计方案。方案一:每块5元,边长为2分米;方案二:每块7元,长为3分米,宽为2分米。①用第一种地砖铺需180块,你知道这个厨房的面积是多少吗?②用第二种地砖铺需要多少块?③用哪种地砖比较便宜?
3、应用性原则: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如: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计算后,可实地测量操场的面积或对生活用品进行估测;熟练了数的运算后可开展有关价格与购物的活动;学习了“小数乘除的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咨询、收集有关电话、手机话费等方面的信息,运用小数乘除法的有关知识及折扣知识解决有关话费的系列问题等。
三、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类型
1、调查类:调查可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训练学生应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有应用数学的意识,真正体验到数学是有用的。
如:①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会浪费
水。调查一下水价及你自己家每个月的用水量,计算一下按照这个滴水速度,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年浪费的水够你家用多久?
②调查你们组的同学每天睡多长时间
时间
不到10时
达到10时
人数
引导学生运用以前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调查,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如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为多少,睡眠时间与成绩、身体的好坏有没有关系等等。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让学生调查的素材很多,如:储蓄的利息、商品的价格、乘车的时间等都可组织或按排学生去调查,在调查中获取有关信息。
2、操作类:操作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把学生推向思维活动的前沿,使学生得到自主探索、主动发展的机会。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操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去思维、去探索、去学习。
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后,可设计“包装磁带盒”的实践题: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4个磁带盒,让学生解决包装问题:4盒磁带可以怎样包装?怎样包装更省包装纸?让学生通过现场操作,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认识和理解。
3、实验类: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自己动手的探究活动。通过实验可以巩固知识点,拓宽知识面。教师在课内外巧妙设置有一定难度而通过努力又能解决的实验课题,可以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求知的强烈欲望,促进他们知识向纵伸发展。
如:①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一天后将水倒掉,盖上一块湿布。②待黄豆发芽后,选择一颗豆芽测量长度并记录。③填入下表,并制成统计图。
豆芽生长情况统计表: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豆芽长度/毫米
统计图(略)
4、应用类: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开启心智、训练思维、发展能力。如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这一知识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一位农民伯伯有一张长方形的席子,准备把它卷成一个圆柱体放稻谷(接头处不算)。要使它放的稻谷最多,请你以这张长方形席子为例,为他设计一个方案。①底面周长为(
),高(
)(取整厘米数);②求一求它的容积;③从中你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应用性的实践题;可以从报纸、电视、广播、广告牌中发现数学信息,尽可能设计形式多样的实践题,可以是文字的、图表的、声音的;鼓励学生接触各种实际问题,参加课内外数学实践活动。
四、实践性作业的组织与指导
1、组织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行动中经历实践活动的过程。
数学实践性作业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综合应用数学思想、思维方法和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应该怎么做,怎样做得更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行动中经历实践活动的过程。
例如: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课前可布置学生到公路旁,要求他们记录5分钟内通过的机动车辆的次数、车辆的型号、牌照类型。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先谈谈前一天收集到的数据,再谈谈是如何记录这些数据的?接着,研究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这样,让学生在调查中获取真实的原始数据,由此分析现有公路能否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地开放的力度等方面的情况。通过以上的组织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行动中经历实践活动的过程,感受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十分必要的,从而在脑子里形成这样的意识: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制定策略,同时培养学生关注信息的意识。
2、组织指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提高应用能力
数学实践性作业和其他学习活动一样,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主,以学校、家庭、社区、社会、自然界为活动场地,让学生在实践性作业的活动过程中主动地去观察生活、独立思考问题、自主地应用数学知识、方法、思维去研究和解决问题。特别是一些需要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求学生围绕共同研究、解决的问题,明确具体要做的工作,学会分工负责;共同提供需要的资料和工具,学会资源共享,以促进合作成功,荣誉共享。
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后,可设计一道策略开放性的实验题:“设法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实验前先要求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将土豆放进盛有水的长方体容器中,间接测量;也可将土豆切成规则形体估计体积;也可将土豆煮熟再压成长方体来计算等。然后,再根据提出的方案进行实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样进行实验对比,每位学生不仅可以巩固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而且提高其思维水平,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能力的发展。
3、组织指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要精心设计具有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的数学实践性作业,组织指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元、角、分”之后,给学生设计一份作业:①请你调查下列物品的单价,并记录: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②班级用100元买以上体育用品,你准备怎么买?这种问题答案开放的实践题,学生可根据需要,钱数的可能性,作出各种不同的合理选择,老师只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评价,就能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促使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培养创新应用能力。
4、组织指导学生在操作中探索知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操作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把学生推向思维活动的前沿,使学生得到自主探索、主动发展的机会。教师要组织指导学生在完成数学实践性作业中加强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知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例如,教学“克的初步认识”一节课,可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活动:(1)用弹簧称或电子称称一称2分的硬币(约1克),然后亲手掂一掂,感受1克实物的重量;(2)要求学生称出1克黄豆,数数约有几粒(4—5粒);再要求数出4—5粒黄豆用手掂一掂。充分感知“克”,反复体验1克的重量后,让学生扩展到几克、几十克重量的认识操作中去。课后要求学生找一些物体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反复体验,正确理解度量单位。再如,教学面积单位时,可要求学生动手去量一量,比一比单位面积的大小,或用纸剪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纸片,在地上画出1平方米的地面,反复对课桌面、黑板、教室的墙或地面面积进行测量或估算,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知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五、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建议:
评价是数学实践性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实践性作业起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是达成作业目标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实践性作业的评价要明确目的,落实内容,要考虑方法手段。
1、要明确实践性作业的评价目的。
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评价,是全面了解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学习状态,激励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包括:(1)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综合应用数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和现象,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进对数学的理解,体验实践的价值。(2)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人合作、交往,学会理解,学会与人共同生活。(3)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划能力,学会做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促进学生对学习与生活关系的理解,体验生活世界处处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拓展学习数学的视野和获取知识的空间,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2、要落实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内容。
数学实践作业的评价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进步与发展。具体包括:(1)学生完成作业的情感态度。(2)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与方式。(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观察、分析、实验、研究中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程度。(4)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5)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自身体验。(6)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计划性。
3、要把握实践性作业的评价手段和方式。
实践性作业的评价手段和方式主要有:①观察;②收集;③展示;④访谈;⑤问卷等。
4、实践性作业评价要注意的问题。
(1)评价要注意导向性。导向性是指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兴趣性,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参与活动的计划性、操作性、监控性和参与活动的创造性。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性作业,使自已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2)评价要注意差异性。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客观地存在差异,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实践性作业也同样具有差异性。因此,要用不同的要求去评价不同的学生,才能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变化,才能更好地激励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实践性作业。
(3)评价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评价,教师采用定性或定量描述的形式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感态度,实践活动的过程,参与实践活动的方式,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程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我体验和计划进行评价。定性描述的语言,应以肯定鼓励为主,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之,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以活动、探索为主线,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让学生通过实践性作业,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通过数学实践性作业,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通过实践性作业,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能复习巩固知识,更能探究实践、体验过程、培养情感、发展能力。
Ⅱ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学期实践性作业
先实践 在总结
Ⅲ 小学数学6年级实践性作业(通过学习圆柱,而自己动手实践算出圆锥的体积)
等底等高的圆柱是圆锥的1/3用公式表示为 V圆柱x1/3=V圆锥 把一杯水用圆柱盛满,可以往等底等高的圆锥容器中倒上3次
Ⅳ 小学生寒假数学实践作业:小小理财家
理财本身就来有一定很源小的风险,建议还是买大银行或者大证券公司的产品靠谱,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同风险级别的产品收益一般差不多。所以建议还是买大银行或者证券公司的产品
总看电视上老人被骗,那么相信不合理的收益理财,不和老人被骗一样么?
你就这么想吧,你现在房贷利息才多一点,你存个理财给你收益百分之十几你相信没风险么?就算有也就是给你一点甜头就一次两次或者很短期限,要么就骗你让你投钱然后一下子跑路
实业的平均收益率还没有10%收益多少合理你自己想一下。
合理的没有什么风险的理财产品收益应该是在银行贷款利率之下的,否者这么麻烦发理财还不如直接去银行借钱,否者连银行的风控都通过不了,还谈什么安全
Ⅳ 小学四年级实践作业人体中的数学
成人骨头共有206块,分为头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四个部分。但儿童的骨头却比大众多,因为:儿童的骶骨有5 块,长大成人后合为1块了。儿童尾骨有4~5块,长大事也合成了1块。儿童有2块髂骨、2块坐骨和2 块耻骨,到成人就合并成为2块髋骨了。这样加起来,儿童的骨头要比大人多11~12块,实际上应是217~218块。医学书上说,初生婴儿的骨头多达305块。
不过,随着现代解剖学的进展和X线等检查技术的进步,发现某些骨头会额外再生出“副骨”或“子骨”来,如果想“副骨”或“子骨”算进去,成人的骨头就远不止206块了。例如,有些人每只手和腕部有“副骨”及“子骨”24块,每只脚有26块。在身体的膝、肘、脊椎部位,有时也会另外长出小骨来。而且,各人额外长出的骨头并不一样多。
这些“额外的小骨”的意义不大,我们只要知道成人有206块骨头就行了。
当然,说成人有206块骨头也不是绝对的,这是就全球人类的“总体”而言的。人群中存在差异。我国科学工作者1985年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中国人的骨头要比欧美人少。我国大多数人只有204块骨头。日本调查的情况也是如此。而在欧美,绝大多数有206块骨头,仅少数人为204块。
我国和日本人比欧美人少了哪两块骨头呢?原来,通常认为第5趾骨有3块骨头,现在发现中日两国人大多为2块。由于每只脚少1块骨头,因而只有204块。 其他回答共 10 条 206 206 成人骨头共有206块,分为头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四个部分。但儿童的骨头却比大众多,因为:儿童的骶骨有5 块,长大成人后合为1块了。儿童尾骨有4~5块,长大事也合成了1块。儿童有2块髂骨、2块坐骨和2 块耻骨,到成人就合并成为2块髋骨了。这样加起来,儿童的骨头要比大人多11~12块,实际上应是217~218块。医学书上说,初生婴儿的骨头多达305块。
不过,随着现代解剖学的进展和X线等检查技术的进步,发现某些骨头会额外再生出“副骨”或“子骨”来,如果想“副骨”或“子骨”算进去,成人的骨头就远不止206块了。例如,有些人每只手和腕部有“副骨”及“子骨”24块,每只脚有26块。在身体的膝、肘、脊椎部位,有时也会另外长出小骨来。而且,各人额外长出的骨头并不一样多。
这些“额外的小骨”的意义不大,我们只要知道成人有206块骨头就行了。
当然,说成人有206块骨头也不是绝对的,这是就全球人类的“总体”而言的。人群中存在差异。我国科学工作者1985年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中国人的骨头要比欧美人少。我国大多数人只有204块骨头。日本调查的情况也是如此。而在欧美,绝大多数有206块骨头,仅少数人为204块。
我国和日本人比欧美人少了哪两块骨头呢?原来,通常认为第5趾骨有3块骨头,现在发现中日两国人大多为2块。由于每只脚少1块骨头,因而只有204块
Ⅵ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上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视。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繁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作业题型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比如在学习“数的整除”这单元后,我利用这单元的知识设计一道让学生猜猜老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的作业,猜出后,拔个电话给老师。( ) 一位数中最大的偶数。( )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2和3的最小公倍数。( )既不是指数也不是合数( )最大的一位数。( )8的最小倍数。 ( )6和9的最大公约数。( )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积。学生根据这些条件,猜出号码拨出去,接电话的果然是自己的老师,学生就觉得十分有趣。这样把作业寓于猜谜之中,有趣的猜谜活动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吃”得津津有味。
二、设计生活性作业,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作业内容是否新鲜、有趣,很大程度上就能吸引学生对作业是否敢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作业,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的一道作业:《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请改正。这样原本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情趣的《小马虎的日记》。包装后的作业形式活泼、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学生觉得兴味盎然。
三、设计层次性作业,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所以,面对全体,就要考虑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我们针对学生差异,将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A、B、C等组别,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的、形式多样的“自选超市”式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有余力的可以做难度较大的练习。这样设计练习能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如我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把作业设计成一个学生喜欢的肯德基的儿童自助套餐的形式,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数学能力。
A餐: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
4×8=( ) 8×7=( )
口诀:( ) 口诀:( )
5×8=( ) 8×3=( )
口诀:( ) 口诀:( )
B餐:填上合适的数。
( )×8=40 8×( )=56
( )×4=32 8×( )=64
C餐:想一想,括号里能填几?
8×6+8=8×( ) 8×6-8=8×( )
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学困生和中等学生要求完成A餐的两道题目和B餐中的两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A餐中的两道题目、B餐的一道题目和C餐中的题目。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优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给学生,要求他们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多渠道地解决问题,那么无疑可以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教学了《长、正方形的面积》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要给教室里二扇向阳的窗户做窗帘,每扇窗户高2米,宽1米,至少需要买多少米布?在作业交流时,学生很快解答如下:2×1×2=4(平方米)。这时一位学生提出质疑:这样买布太少,会遮不住太阳,应多买些。自由议论后,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为了便于拉开(透光)和关闭(遮光),还需把窗帘做成两幅,两幅之间要重叠一定的宽度,有的学生认为:市场上卖的布宽度和窗户宽度不一定一致,还需要根据布幅的宽度和窗户的宽度进行计算,才能确定应买布的长度。还有的学生说:质量好的布要尽量精确些,质量差些的可以适当放长些,这也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经济条件。
注重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开放性,能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创新的翅膀,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知识运用也更灵活,更有创意,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才能。
五、设计自主性、合作性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开发自主性、合作性作业业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为学生达到学习目的提供了问题情境和活动方式,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数学素养,塑造健全人格。
如:在学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之后,可以设计“包装礼盒”的实践题: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4个礼盒,让学生解决包装问题:4盒礼盒可以怎样包装?怎样包装可更省包装纸?让学生通过现场操作,加深乐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师驻足观赏、频频点头之际,已有一股春风吹进了学生的心田。在这一作业中学生会根据各自的特长合理进行分工,这种分工,其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分层,也是学生自主的布置的分层作业。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布置数学作业,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精心设计合理有效的数学作业。让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就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并能真正减轻了孩子的课业负担,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素质,为新课标下的数学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Ⅶ 浅析如何有效布置小学数学家庭作业
一、寓学于玩,富有趣味性,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家庭作业要富有趣味性,这是由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决定的。如学习分数的四则计算后,可留下《涂颜色》的课外作业,要求通过计算,把图中计算正确的式子在空白处图上颜色,图后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为了找到图中是什么。当学生全部算好涂好后,发现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出现了,学生脸上定会露出喜悦的笑容,而不是计算后的辛苦。布置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二、变换形式、切忌老一套,适应孩子的年龄特征
老一套的书面作业,学生做起来枯燥无味。教师要赋予家庭作业新内容,新形式,这样学生做起来才会乐此不疲。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之后,可以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
1、 做一做:用萝卜或泥巴做一个长方体。
2、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3、 说一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4、 涂一涂:在它的外表涂上不同颜色。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做、说、涂形成了面、棱、顶点以及表面的深刻认识。
教师应从优化作业布置入手,真正使家庭作业发挥它应有的效能,使家庭作业成为学生业余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堆中解放出来。
Ⅷ 小学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我的一天
今天早上妈妈买了五个包子,我吃了一个,留了四个给爸爸妈妈。(5-1=4)九点的时候,朋版友邀请我出权去玩,我们整整玩了两个小时的老鹰捉小鸡,太有意思了。(9+2=11)唉呀,11:00了,到饭点了,我依依不舍的和朋友们分别了。吃完饭,午睡了一会儿,我开始写作业。总共100道数学题,老师太坑爹了。做完后,妈妈帮我批改,竟然错了五分之四。(100×4/5=80)不过我好歹没错完呢。妈妈说我有进步,批准我出去玩了。我从家带了十颗糖果,和小伙伴们分着吃。哎呀呀,我们五个人怎么分呢?(10÷5=2)我们算了一下,一人两个正正好呢。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转眼六点了,我得回家看动画片喽。拜拜!这就是我的一天!
Ⅸ 济南出版社小学数学课外作业三年级下册44页实践乐园题得答案
30加2乘15等于480元
Ⅹ 如何设计小学数学多样化的作业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师们的极其重视下异彩纷呈,但数学作业的改革步伐似乎不大,就连教材上出现的少数操作实践题,有些教师也嫌麻烦而弃之不用,导致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的情绪。为了凸显新课程理念,赋予作业新的生命,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笔者在班里进行了小范围的试验和研究。
一、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情趣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润滑剂。教育心理学证明,小学生好奇心强,求胜心切。所以抓住这一特点,投其所好,设计出具有童趣的、亲近的数学作业,吸引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描绘小图画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根据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用美术作品的方式表现一些作业,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应用了所学知识。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或花边;学完《辨认方向》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画一个可爱的“方向板”。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2.互玩小游戏
“玩”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玩”中作业,可以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知识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如学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又如为了改变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如“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山”等带有童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二、实践性作业——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要赋予学生生活中的“角色”,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社会。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实践性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生活实践的“向导”,使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实践者、探索者、研究者。
1.研究小课题
以“小小研究员”的身份回归到生活“大课堂”,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收集、整理各种所需的数据,然后完成课题式作业,既学到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例如:教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布置小课题“有趣的包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把研究的过程、结果、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再集体交流。
2.操作小实验
操作实验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要求学生根据家中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药水给厨房用品消毒。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可以布置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一个“灯笼”。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不仅巩固了知识,创新精神、应用意识也得到培养。如果只让学生做一些机械重复的书面作业,就失去了作业“再学习、再创造、再发展”的作用。
三、自主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主性作业是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主编创的巩固所学知识方法而形成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它重在学生的自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以求达到学会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提高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1.编拟小习题
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目标要求我们赋予学生一定的设计权,让学生别出心裁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编创出别具一格的作业。如学习了统计图表的知识,可以布置学生设计一份统计图表,要求自定研究主题,自己收集数据、汇总数据并用统计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说说学生对这次作业的体会。
2.自撰小作文
作业设计应当注意学科之间的整合,体现多种知识、方法与能力的综合运用,增强探索性,注重思考性,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如: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撰写学习小结或体会;可以在某章节或模块内容学完后,让学生撰写一篇数学小论文;也可以让学生把身边的数学知识、发现的数学规律、新的解题方法、某些运算法则等撰写成数学日记,这些都是很好的作业形式。这种形式的作业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能唤醒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阅读性作业——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阅读是积累知识的手段,是活跃智慧的途径。一提及阅读,人们联想到的往往是语文。其实不然,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数学化程度的提高,阅读已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如果有计划、有目的地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性数学作业,对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作业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外读物,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如结合年段教学内容我编辑了数学阅读书目,在教室开辟“数学广角”,定期开展“数学名人欣赏”、“畅游数学史”等专项数学阅读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积极阅读相关的书籍,采集书中的精华,展现阅读成果,并展开交流与评比,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阅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