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考试分析 > 小学绿色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绿色课堂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0-12-28 13:12:31

① 如何围绕绿色课堂,进行小学科学教学主张的落实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回把学生从传答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像其它科目一样死背下来.数学有一个特点专,那就是‘‘举一反三”属.做会了一道题目,就可以总结这道题目所包含的方法和原理,再用总结的原理去解决这类题,收效就会更好.学习数学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从基本的下手,稳稳当当的去练,不求全部题都会做,只求做过的题不会忘,会用就行了.在做题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粗心大意.往往一道题目会做,却因粗心做错了,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在考数学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急,要条理清楚的去计算,思考;这样速度可能会稍慢,但却可以使你不丢分.相比之下,我会采取稍慢的计算方法来全面分析题目,尽量做到不漏.学习是一生的事情,不要过于着急,一步一个脚印的来,就一定会取得一想不到的效果.

③ 阿阳小学《中小学德育课堂》观看心得体会第四季第十八期英雄与榜样

那你就得写出当时观看的主要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或事件,你体会到什么,需要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等等

小学生 数学上课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的心得体会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学习。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与体验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正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他所未知的问题,通过数学手段来解决问题,且能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上。《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时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被教师不经意的注入式教学扼杀了。他们对数学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还怎么能更深入地进行创新呢?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呢?根据对本书的学习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3、重视再现知识过程。4、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多一份创造的信心。5、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小学生来说,能够独立解题并有独到见解,这就是科学研究的缩影,也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探究创新的初步尝试。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启发他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进行大胆尝试,提出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⑤ 中小学生德育课堂心得体会500字

认真学习了学校领导的讲座之后,我对什么是德育实践活动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实践活动并不神秘,德育实践活动课也没那么难上。关键是认识问题,定位问题,认识对了,定位准了,很多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德育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德育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所以要进行统筹规划。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德育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对社会、家长的宣传工作。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德育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设置德育实践活动的意图主要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特别是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更应该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

⑥ 怎样有效激励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积极发言的心得体会

“你不爱什么,什么就枯萎!”
——澧南镇中学二○○八年度育人经验交流会侧记

二○○八年十二月十七日,一个晴朗明媚的冬日,澧南镇中学育人经验交流会在一种轻松爽朗的氛围中召开,全体班主任和一室三处负责人共一十九位代表与会,任其登校长主持会议。会上,各位班主任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留守儿童管理、通学生管理提出了许许多多可资借鉴的宝贵意见。最后,学校龚宏杰书记做了大会小结,号召全体教职员工创新教育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为我校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两年稳中有升,三年名列前茅”的工作目标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一、 真爱,师生共同成长的原动力
“凡是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力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
——罗 素
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争名夺利,物欲横流!我们很多时候在抱怨,抱怨社会的不公,抱怨待遇的低下,抱怨怀才不遇,抱怨被人误解!于是不自觉中我们多了一份冷漠,少了一份热情;多了一份虚伪,少了一份坦诚;多了一份牢骚,少了一份勤奋!在浮躁中,我们丢掉了一份事业的情怀,丢掉了工作的激情,更丢掉了对孩子们应有的那份爱心!
在今天的交流会上,绝大部分老师都提到了爱心育人,的确,我们一辈子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别人认为“没出息”的“孩子王”的岗位上,讲的是奉献,而不是索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孩子。“一个人的理想多得胜过了天上的星星,即便是让海棠花开得更加红艳也是一种理想。然而所有的理想,都必须有一种肥料,那就是爱。真的,就是爱。你不爱什么,什么就枯萎!”比如,留守学生需要你的爱。在留守学生心中,他们希望能够多得到一点父母的爱,可他们的父母离得很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心愿,这就只有靠我们教师来完成了。问题学生也需要你的爱……
老师把爱灌注在他的全部教育过程中时,用爱去关心学生、引导学生、感化学生,用全身心的爱去教育学生。由于爱的倾注,再难教的课文也变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再顽皮的孩子也变得活泼可爱、聪明好学。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我们沉迷于斤斤计较、勾心斗角的时候,李镇西老师知道“短暂的成功靠的是机遇,而终生的成功靠的是实力”,所以他没有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相比,而是以一种宽容之心,进行自我反思,于是他开始潜心读着书;当我们在为自己的遭遇深感不公而耿耿于怀时,斯霞老师在三尺讲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带着一份宽容与淡泊,播洒爱心,用心教书……他们或者似显微镜,在文本细处演绎课堂的精彩,或者似望远镜,在心灵深处播洒爱的火种,以博爱的情怀观照教育人生。
会上,与会代表向全体教师呼吁:请重拾那份冰封的爱心吧,去爱你的孩子,去爱你的学生,更要去爱你身边所有的人!因为“爱心之火,可以燎原”!
二、表扬总比批评批评好
“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的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 ——陈 鹤 琴
表扬和批评都是教育艺术,在育人经验交流会上,参会代表一致认为:表扬总比批评好。
表扬能使受表扬者产生一种愉快情绪,从而引发为动机,强化其正确的思想行为。表扬要考虑到在学生中的参照性,受表扬的学生实际表现确实比班里一般同学突出得多,或是带有某些需要肯定的特点,这样才能做到典范带路,学有榜样,既教育个别,又教育集体。表扬要及时,班主任若发现先进事迹时,应抓住时机,马上行动,及时给予肯定。这样不仅能维护被表扬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促进班集体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产生。班主任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注重观察每个学生的变化。如对待学困生,他们在班上学习也许最差,就连写字也最潦草。但某位同学的作业与上次比较,有明显进步,就需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一个人的转变也许能带动其他后进生的进步。
批评是班主任在工作中为了禁止和纠正学生中的不良思想和行为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但运用不慎,常会使学生产生防范心理,表现为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不求上进的消极情绪,造成心理抵触,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班主任对学生批评时,应特别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过分,力求批评恰如其分。我认为批评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注意场合。能单独批评的不能当众批评,以免影响学生的自尊,产生逆反心理。实践证明,单独进行和风细雨的说服教育和批评,学生往往会乐意接受并能改正。批评时应注意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避免出现明知错了,也不敢认错的“直对”现象。二要注意语言。班主任在批评时,本着语言文明、健康的原则,既准确又通情达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注意针对性,就事论事,不夸大不缩小,不要讽刺挖苦、破口大骂。这样会使学生心服口服,知错改错。三要注意时机。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批评也要用到点子上,不能错过时机,早了晚了都不好。批评早了条件不成熟,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还可能出现僵局;批评迟了问题过时,失去了批评的意义,使错误发展,危害较大。批评及时得当,动人心弦,就能促其改正;时机把握不当,即使千言万语也解决不了问题。
三、后进生转化,班级管理工作的“牛鼻子”
“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和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 ——乔治•敦
我们认为.后进生主要有智力因素后进生、学习习惯后进生、行为习惯后进生和思想品德后进生。后进生的存在是客观的,用心走近他们,用真诚走进他们,他们是可以改变的。在任何学校、任何班级都存在着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人数虽然不多,可其影响力却不容低估:上课基本不听讲,作业基本不完成,纪律基本不遵守,教育基本无效果。而且和校内外不良青少年过从甚密,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极差,这就是后进生,让每个教育工作者头疼的后进生。然而,正是这个人数不多的特殊群体,如果管理不善,将可能影响整个班级的健康成长,甚至将左右整个班级的发展方向。我想,不是哪个学生愿意成为后进生,更不是哪位学生都愿意永远成为后进生。他们成为后进生,一定有他们的特殊原因。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深入分析,就一定能找准病因,然后再对症下药,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认为这个特殊群体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智力因素后进生。这部分学生,由于多种原因,其智力发展弱于其他同龄人。在学习上感到吃力或明显赶不上。尽管学习态度也还算端正,但多次努力而成绩却不见起色后,仅有的学习信心最终彻底丧失。因此,这类后进生的最大特点普遍存在学习上的自卑感。二是学习习惯后进生。这类学生尽管学习态度也比较端正,也比较用功,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因而学习效果并不明显。这类后进生的最大特点是普遍存在学习上的焦虑感。三是行为习惯后进生。这部分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行为习惯差,缺乏自控能力,不能有效地约束自己的言行,经常在班上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由于心有旁骛。精力不能集中,其成为后进生是必然。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主观愿望上的自觉和实际行为上的放任的矛盾心理。四是思想品德后进生。这类学生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缺乏兴趣,因而产生兴趣错位,游戏、上网、打架、斗殴是其乐事。这类后进生具有较强的破坏性与攻击性,是后进生中最让人头疼也是最容易被遗弃的群体。
勿庸讳言,受升学率和教学质量的影响,教师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优等生的巩固和中等人群的提高上,对后进生重视不够。在找准了后进生的形成原因之后,如何有效地转化这些后进生,便找到了突破口。
后进生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从根本上转化这些后进生则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公正,给予后进生应有的尊重。在接手新的班级时,必须让全体班级成员明白:不管自己以前多么辉煌,都已经是历史,只看现在;不管以前犯有多大的过错,都已经成为过去,既往不咎,希望全体班级成员在新的集体中重塑自我。这样,在给那些优等生和中等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的同时,很明显也给予了那些后进生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在班级活动中,尽量为每一个班级成员尤其是为那些后进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对有突出表现的后进生必须及时给予奖励,在班级生活中找到自尊,让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二是沟通,给予后进生倾诉的机会。做到与学生平等相处,尽量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尽可能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关心他们,深入他们,走近他们,走进他们,了解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烦恼,力能所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在做好他们良师的同时,也做好他们的益友,让他们觉得他们的老师可亲、可敬、可信。三是关注,给予后进生以发展空间。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一个伟人都有他的缺点,同样,任何一个后进生都会有他的长处。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后进生一样有其闪光之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用心去寻找、发现那些隐藏在斑斑劣迹下的闪光点。对于体育有特长的后进生,运动会便是让他展示自我的最佳时机;对于有文艺特长的后进生,校内外各种庆祝活动肯定不失为一个展示自我的绝佳平台。即使没有特长,责任心强又何尝不是闪光之处?没有特长,责任心也不强,守纪律又为何不可以表扬?抓住他们学习、生活中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或表彰,使他们明白,为班级争光同样会赢得大家的尊重。重要的是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给这些后进生以关注吧,他们一样可以做得更好。
古人云:“有教无类。”对不同的后进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因势利导,必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智力后进生,我认为,指头有长短,能力有高低,我们没有必要在成绩、能力上将他们与其他学生同等要求,对他们,“不求战功卓越,但求问心无愧”,成绩高低在其次,只要他们用了心、尽了力就行。“三好学生”他们无望,但“特长学生”他们却并非无缘。只要有一点进步,便及时予以鼓励,以增强他们学习上的自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通过努力,班级内所谓的“金刚”一般会“皈依我佛”。智力后进生学习努力,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后进生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找到各自特色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也会更加端正,学习成绩也会有明显改观。思想后进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下,他们在家庭、学校中也会不同程度地找回自尊,行为习惯与思想面貌也会有较大的改变。
四、学生干部,你为谁努力?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织你们 用明亮的丝线和幸福的璎珞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去吧 让我锤打你们 用青春的痛苦和成长的渴望 ” ——佚 名
一个纪律严明、健康向上的优秀班集体,不仅要有良好的班风班貌,更要有一支素良好、能独立工作的班干队伍。因为,班干部是一个班集体的骨干和核心,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有了这样的班干队伍,班级才会有活力,才会有发展。但作为班主任该如何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呢?
一、临时指定:让临时班干部展示自己的才能。新接手一个班级,在与他们互不了解,互不相识的情况下,通过平时的表现,再加上考察,就临时点一员“大将”,同时也临时指定其他的“临时班干部”,意为班干部人选。之后,就让他们开展工作,班主任与其他同学要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观察、监督,以进一步了解。经过一段时间,再由民主选举产生班干部。
二、竞争上岗:让优秀者脱颖而出。当今的社会,充满了激烈地竞争,我们在班干部的选拔上,引进竞争机制,有意识地创造一种生机勃勃的竞争环境,刺激学生的竞争心理,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在竞争中得到锻炼。经过同学们的认可,有一颗为同学们服务的心,还要自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在同学中形成很高的威望,有着教高的领导力,才能带动全班同学齐前进,共进步,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
三、放手使用:让每个班干部各尽其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且“疑”是管理之大忌。对于竞选产生的班干部,既然班主任已经同意,同学已经通过,那就应当放手使用。作为班主任,引导他们工作,但也要相信他们的能力,尊重他们的人品,使他们感到受到信任和尊重,从而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潜在的管理意识,创造性地完成管理工作。同时,也要让全班同学了解,班干部是班级的财富,他们在学习之余为班级服务很辛苦,引导大家去关心他们、支持他们、理解他们。为他们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优中选优:不断以新鲜血液充实班干队伍。班干部是班集体的骨干力量、先锋队。他们不仅是日常管理的执法者,同时也是学生的楷模、榜样、标兵。这就是班干部队伍在班内存在的实质。班干部若起不到这样的作用,就不可以再做班干部。所以,班主任一定要注意这支队伍的成员是否有落伍者,并且要不断选拔后起之秀,充实班干队伍,使之“其身正,有令必从”。这样,班主任就可以从繁杂的日常管理中解脱出来,成为班级的宏观调控者,各项活动的策划者。
五、齐抓共管,校园盛开文明花
“一朵孤芳自赏的花只是美丽,一片互相依持着怒放的锦绣那才是灿烂。”
——席 慕 蓉
确实,学校对学生有教育的责任,但学生变成什么样子,学校不见得起决定作用,还有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社会教育的耳濡目染。这里不是推卸责任或为学校辩解,目的在于告诉大家,应该解放思想,站得更高一点,将这个问题看得更透彻一点,只有大家都意识到这个问题,才能大家联起手来,齐抓共管,构成一个立体的教育网络,才能搞好孩子的教育。
在社会大背景下,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学校要求,全校教师要切实加大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力度。家访,是一种很好的沟通家校关系的途径。但家访的效果要视家访的时间和时机而定,尤其是对后进生进行家访更要慎之又慎,尽量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多报喜,少报忧,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一般来说,后进生及家长对老师家访有一种戒备心理,对他们和他们家长而言,家访就等于告状或者传讯。在班级管理中,一般说来,家访最好选择在这些后进生有突出贡献或突出进步等时机进行。在家访的时候,尽量让学生在场,多谈其子女的优点和进步,让家长看到希望,让学生感到光明,感受到老师的真诚,然后,再委婉地指点家教的方法并适时地提出小小的希望和建议。这样既有利于消除家长及学生的戒备心理,又能有效地加强家校联系,为其子女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学校小环境内,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各处室、各科任教师的齐抓共管。科任教师是一种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也是各科任教师的协调者,经常对学生谈心、调查,并把信息反馈给各科任教师,以形成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合力,让学生感到“你的狡猾逃不过我的眼睛。”这里的“我”当然是指我们所有老师。

⑦ 小学家长学校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相信每位家长都积累了一些经验,把孩子教育好是我们共同的目的,在此很愿意把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点心得和体会与大家交流和分享,抛砖引玉,以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每个孩子都会有他的长处。我的孩子胡其骁在学校近两年的教育中,学科成绩优秀,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此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感谢同学们对他的帮助、和良好的影响。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我们认为,给孩子鼓励、引导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

1、给孩子鼓励,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同时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我的孩子智力很一般,有时会听他说:这么难、我学不会、我不参加、我做不好、别人会笑话我等消极的语言。我们给他讲了很多名人成长的故事,问他长大想做什么,他说:当考古学家、探险家,想去看埃及金字塔,到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我们告诉他考古学家、探险家是需要很多知识的,语文、数学都是基础,去国外语言不通,怎么办呢?于是他觉得必须学习才能实现愿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尽量把学习的内容应用到生活和游戏中,让他感到了很多的乐趣。他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们都会表扬他:表现不错!很有进步!这个主意太好了!想像力真棒!你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了!等等,让他很高兴

⑧ 德育实践活动课小学生有哪些体验活动 课堂上 关于感恩的情境体验

一、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关注课程动态生成的研究
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核心理念是“动态生成”。强调的是课程的现实生成,直接生成。教师的主体作用是开启学生思想上的闸门,点燃学生思想的火炬,让学生真正“读进德育”读出自己来。在学生的思想障碍过不去的时候,轻轻点化,起一个逢山开道,遇水搭桥的作用。面对生成的德育资源,师生及时捕捉,让它成为德育的契机。
1.朴实真诚的平等对话,自然动态生成
用心捕捉鲜活的德育课程资源,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说真话,表达发自内心的真实体验、感悟,将学生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等调动起来参与活动。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与空间,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使课程自然“动态生成”丰富多样。
2.主动周密的精心预设,随机调控生成
关注生成,并非摒弃预设。师生主动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才能在德育活动过程中捕捉到生成的契机。师生精心预设,关注深层次的活动结构,德育本质,是课程实施的一个起点。用心捕捉活动过程中的“即使生成”,根据鲜活的“体验感受”作现场处理,变“程序”上课为“随机调控”,使课程实施由“执行教案”走向“互动生成”,使德育活动课程成为师生个性张扬的天空。师生在互动中即兴创造、实现超越延伸预之目标。
3.反思内省中关注生成、贵在有效生成
德育综合实践课程不仅是德育知识的课程,还是生命的课程,师生在反思内省的过程中,经历着生命成长的过程。对教师家长来讲,重要的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关爱。尊重的是对学生、生命的独立本性,体贴生命成长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善于挖掘非预期性因素的教育价值,发现生成性教育资源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逐步完成从外显到内隐,从行为到心理的转变。将生活经验理性化,成为指导生活实践,提升生活理念的“生长点”。使课程研究充满着智慧的灵动和生长的气息,使德育有效“生成”,让德育焕发出勃勃生命力。
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从课程的内容选择、到形式设计(方法和手段的使用)都进行了重大改革,给人耳目一新,脱胎换骨的感觉,上出了自己、上出了特色。具体表现在“四突出”
二、突出新,即新在教育理念上、环境设计上、师生关系上、创设情境上、教育评价上。
1.新在教育理念上,允许质疑求异,尽显个性魅力。
首先,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贯穿于活动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如:5年2班《和“诚信”交朋友》一课的内容,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深入社区,去观察、践行、体验。自编快板“假如”,歌曲“企鹅特别行动”,“公民道德四字歌”,设计手抄报,自制形式新颖的教具。在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2.新在环境设计上,让教育环境给学生以精神享受。
教育环境在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起着促进或延缓作用。合理安排教育环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引起师生心灵的共鸣。如:《我们是绿色小天使》一课,在精彩舒适,特别具有情趣的个性化环保教室里,置身于鸟语花香的环境中,师生身心感到轻松愉快,思维也异常活跃。特别是美观科学会说话的楼内布置,既给学生以精神享受,又使学生的精神生活得以升华。
3.新在师生关系上,师生成为互促互进的合作伙伴。
教师与学生,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活动中具有一种激励作用。如:四年一班《我爱我的班集体》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心灵,倾听学生的心声,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教师与学生朋友式的互动过程,体现了师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心理上完全没有隔阂,师生平等的对话,真实、亲切、自然、实实在在。在这样宽松和谐的人际交流环境中,学生的个人爱好与个性品质得到自由的发展,既保障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利”,又满足了个体学生的个别需要,积极的情感和精神氛围也影响着师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与进步。
4.新在创设情境上,从情境中唤醒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研究活动中,班主任和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创设情境,把教育内容趣味化、丰富化、具体化。表现在:以生活感悟情境,以欣赏感受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以表演体验情境,以设计享受情境。如:三年一班的《半个汉堡》一课,班主任引导学生看录像,在生活中体验,由特殊情境唤醒学生爱惜粮食等。
学生在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活动、体验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真正基础,是实现道德之个体意义的根本途径。教师在课堂上多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体验,使学生体验到活生生的社会,明白自己是和别人联系着的个体,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关心所在地区的发展,进而养成真正能在生活中起作用的道德品行。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我校教师在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开展上,不仅追求形式的创新和完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美的追求,更要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感悟其价值所在,内化为学生素养,每一次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都让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正像 刘惊铎教授在其博士论文《道德体验论》中揭示:一切道德教育只有以体验为基础时才是有意义的,“体验是道德教育本体”。

阅读全文

与小学绿色课堂心得体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