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改革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如何改革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新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那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该如何改革数学作业的布置?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趋向
突破传统,改变现状,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创新作业方式,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利用作业发展学生,是新课程理念下作业改革的趋势。其中,作业的内容、形式和评价是数学作业改革的三大方面。
(一)作业内容,由单一走向综合
在传统教学中,作业内容单一,基本上是大量的书面作业,学生机械训练,对作业缺乏兴趣。除了布置一些适量的、巩固知识与技能的书面作业外,还要布置一些综合性和实用性强的作业,从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作业形式,由封闭走向开放
在设计作业时,要将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虽然他们所用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不一定相同,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三)作业评价,由片面走向全面
作业评价不能只是给学生一个分数、一个等级,而是集中体现在给学生的那些期待性的评价中。过去是单一片面的传统符号法,用红笔打“√”或“×”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是要精心培植的,不能一棍子打死。为此,应改变评价方式,结合学生各自的特点,可采用表扬类评语评价、激励类评语评价和引导类评语评价,不仅增强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而且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设计数学作业时要注意的是:既要注意量的优化,又要注意质的优化。
首先,在作业量上,要做到精选习题。每天作业都要挑选后再布置,不能“拿来主义”,能布置十道题就能达到巩固新知目的的,绝不布置十一道,尤其是上复习课时,面对题海,可以只挑选学生容易错的题和一些学生没接触过的题型作为作业。
其次,要注意作业设计的原则。作业要有针对性、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等,课堂练习还要追求探索性、合作性、可操作性。
三、数学作业设计的方法
(一)合理利用例题和练习,适当补充和改编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教师和学生发展的主阵地。教师作为学习的主导者,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40分钟课堂,使自己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一定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分析教材上的例题、练习,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挖掘教材,合理使用例题,合理补充例题,精选课堂练习,使课堂每一个训练环节有效。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活用数学课本,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要有区别对待,适当调整,整体把握课本要求,创造性地使用课本。我们备课组几位教师在教学时坚持一人主备、多人补充的做法,几乎做到节节课讨论,精心备课、精选例题和课堂练习,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课后作业,注意作业的层次
首先,我们备课组要对教材和练习册上的课后习题精心挑选,只选择与课堂例题有紧密联系的练习题当作业,而对学生巩固新知、提升能力无帮助作用的题目尽量删除,有时还适当补充与课堂例题配套的练习题作为作业。其次,我们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每个学生的学业成绩、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等)将学生分为三层,再将作业分成基础练习、能力训练、思维拓展三个层次,大多数中等学生做一、二类题,少数尖子生做所有类型的题,极个别学困生就做第一类题。这样每一层次的学生都保持着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三)敢于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设计巧妙、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具有发散性的开放性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凭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另外,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能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数学思想。
四、改革学生作业类型
(一)知识型作业
新授课以传授新知识为主,在新授课之前一般安排一个准备性练习,新授课之后安排的巩固练习,是围绕某一具体教学内容编排一种同类型、同结构的练习,其目的是要使学生重点形成某一知识技能,巩固和加强新知,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
(二)生活型作业
数学学习的天地是很广阔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家庭实践活动中完成数学作业,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供机会、搭建平台,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三)实践型作业
动手操作符合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实践能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趣味化、生活化。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把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转变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了质量计量单位后,可建议学生回家称一称一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学习了《比的应用》后,可安排学生调制奶茶或配兑饮料……让“学”融于“玩”中,在“玩”中实践,既使学生学得轻松,又培养了他们的多种能力。
总之,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作业的改革上,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想学生所想,改革数学作业的设计,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