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科学课堂参与度
参与度;课堂教学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相当重视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程度,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也必须要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众所周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但当前的科学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不足、如何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仍是困扰很多教师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注重情感建立,保持学生主体性是参与的前提
新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所以,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加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师生感情的建立有利于知识传授过程的发生,也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保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令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注重情感建立,保持学生主体性,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1、营造民主氛围,活跃课堂气氛
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喜爱任教老师的情况下,在没有感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学生才会乐于去学习。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走进学生中间,蹲下身子,与他们沟通,跟他们交朋友,不仅在学习上关心学生,还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从而使他们爱老师,爱科学。同时,教师还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给每位学生同样的学习机会,不偏爱、不漠视,这样每一位学生才能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有充分实现民主,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才能保持活跃,学生学习效率才能更高。
2、树立榜样力量,科学激励学生
榜样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把人的优秀品质充分地展示出来,所以它不仅能影响人的外在行为,还影响人的情感认识。小学生做事情很容易受感情影响,树立一个榜样,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模仿愿望,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科学课家庭作业的布置与落实一直是个让我感觉头疼的问题,每次布置学生课下搜集资料或准备材料,结果却发现能够认真完成的人少之又少,这也使得课堂参与程度受到影响。后来,我决定实行榜样教育,上课前,我在班内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搜集榜样。我将定为榜样的学生的作业展示给全班学生看,指出他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很认真,同时请他来说一说作业是如何完成的。这样坚持几次以后,我发现能够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了,上课时学生也更加的积极主动了。课堂参与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好了。
3、正确评价学生,适时引导学生
师生之间良好感情的建立,要求教师能够正确评价学生,及时恰当的评价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心境。在科学课堂上,有许多学生都积极思考,争取发言,他们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反馈,特别是对其答案的肯定。当他们被肯定时,从他们的神情中就可以看到极强的满足感,接下来的学习也会更加积极认真。但如果答对了教师不及时肯定,或者答错了受到了冷落,都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会影响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评价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不随便说“错”字,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注意发现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给予鼓励。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会经常遭遇失败,他们往往会表现出烦躁不安,并失去探究的信心。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挫折,带领他们分析失败原因,鼓励他们持之以恒,直至成功。如,在《物体的沉浮》一课中,学生在尝试改变橡皮泥在水里的沉浮这一活动中遇到了问题,这时候老师启发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形状的物体比较容易浮在水面上呢?学生受到老师引导的启发后,改变方法进行尝试,终于获得了成功。
4、师生齐心协力,合作准备材料
实验材料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着科学课上的科学探究活动的效果,也影响着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程度。因此,实验材料是科学探究有效性的一个基本保证。但在实际教学中,科学材料的准备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资源,发挥才智,才能让科学探究之路走得更好。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师生可以齐心协力,合作准备,这样不仅增进师生之间合作信任关系,还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由于是自己准备的材料,学生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
在《校园里的小动物》一课中,有一项探究活动是观察蚂蚁,课前我和学生做了约定,他们负责捉蚂蚁带到教室,老师负责帮他们准备放大镜以供他们观察使用。上课时,我刚进教室,学生就围起我,争先恐后的给我展示他们带来的蚂蚁,还有学生着急的问我:“老师,你准备好放大镜了么?”出乎意料的,几乎每个同学都带来了蚂蚁。我给每个小组分发放大镜,布置好观察任务,他们就热火朝天地开始了。由于是学生自己动手捉来的蚂蚁,除观察任务之外,还有了一些意外的收获,他们积极汇报着捉蚂蚁过程中的发现:“我发现蚂蚁喜欢成群结对地住在一起,一般在地下建窝。”“我知道蚂蚁喜欢吃甜味食物,我把白糖放到它的附近,它闻到了甜味,就慢慢爬过来,先是用腿试探一下食物,看到没反应,它就想要把食物拖走。”……由于学生带来的蚂蚁是在不同的地方捉来的,下面观察不是“一家”的蚂蚁相处情况的探究活动就更容易进行了。这节课,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课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恰当运用教学方法,保持科学趣味性是参与的保障
以往把科学课定义为“知识性”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知识,而现在低年级科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事物的显著特征,为他们创设探究的情景,趣味性更浓了。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科学对他们来说充满神秘和诱惑。因此,只有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保持科学趣味性,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才能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参与度。
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教材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以确保调动起学生兴趣,使他们尽可能参与到学习中。如:
1、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堂一开始就新颖有趣,引人入胜,那么直接就能够迅速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在《神奇的水》一课中,我直接给学生出示了事先准备好的一朵花,它的一半是红色,另一半是蓝色。这与学生的原认知经验产生了冲突,激起学生想去弄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都想去揭开这个谜,所以,他们每个人都积极地投入到了下面的探究活动中。
对小孩子来说,爱玩是天性。我们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单调乏味的知识教学通过游戏活动变得有趣引人。在课前通过游戏来导入,无疑给课堂教学“注射”了“兴奋剂”,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光的折射》一课的导入:课前,我给学生设置了一个阳光打靶游戏,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光的反射来进行这个游戏。学生在玩游戏中,复习了旧知,探究新知的欲望也被激起了。
2、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是发展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如果学生能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克服困难而获得成功,那他们以后的学习就会更加积极,参与热情也就更加浓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为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提升其主动探究的热情。如:在《做一名小科学家》一课中,我首先向学生出示了一只剪好的纸鹦鹉,问学生谁能让纸鹦鹉立在手指上,学生一听,兴致就来了,同时信心满满地纷纷说能。我请了几位学生上来动手尝试,都失败了。看着他们气馁的样子,我便说:“其实,老师也不能,但借助一样东西可以做到。”我出示回形针,让学生思考回形针放在什么位置能够成功。然后在小组间开展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最快找到成功的方法。他们每个人都积极想办法,积极动手尝试,当有个小组使得纸鹦鹉站起来时,整个小组都欢呼了起来。我让这个小组的代表展示成功的方法给大家看,其他小组便迫不及待的去动手试一试了。接下来,我抛给学生更大的挑战,想办法让更多的物品站在指尖上。我准备了三角形纸片和纸龙虾等。学生们兴趣盎然地马上动起手来。他们个个开动脑筋,小组成员个个动手试一试,还积极地请教老师,认真思考发现其中奥秘。终于,有个小组成功了,又一个小组成功了……当全部小组都成功的时候,他们激动的欢呼着鼓起掌来,这掌声为别人,也为自己。在这节课中,学生充分地动手,充分地参与,充分地享受着成功的喜悦,这节课将使他们对以后的科学课充满着热情和期待。
3、生动直观的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刚刚开始发展。因此,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借助一些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能够主动去观察、体验。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加有兴趣去观察研究,更能认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往主要靠粉笔和黑板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无动于衷”,使得课堂参与程度很低。然而,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的应用却能够使抽象变为直观,化虚为实,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等的限制,将客观事实或过程再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如教学“昼夜的形成”时,知识内容较好掌握,但很多学生难以想象是怎么一回事。多媒体教学通过录像、制作等,将整个日地运行以视频和动画的形式完整演示出来,学生亲眼目睹后,就容易理解多了。
总之,学习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B.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时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的时效性已渗透入每位教师的精神世界,并积极地影响着他们的教学行为,改变着他们传统的教学结构设计和方式方法。科学这门科目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从生活中寻求科学,用科学来服务生活”这一直是每个科学教师的工作理念。通过科学课程的开展,提高学生们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切实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发挥科学课程的教育价值,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时效性,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得以真正体现。
C. 浅谈如何提高对小学科学课课堂有效控制策略的经验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为了实现科学课程的应有教学价值,回1、教师答应该把握课程标准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把握课程目标;2、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整体性认识;3、至少应该切实研讨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避免探究过程的无效重复。二、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教师要从建构主义出发,安排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把每一个环节都做细了,做透了,使学生真正高度地投入。三、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把从评价中得到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对学生的激励、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设计的调整上,以动态的发展历程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达成教学目标,从而取得更好的评价效果。
D.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是实现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攻坚战。如何通过有效的教与学的手段促进学生科学探究力发展的措施尤为重要:一是依据探究程序,明确课堂探究的重点。探究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交流评价。”虽然不必环环紧扣,或在一节课中让学生经历所有的步骤,但内在的程序不能颠倒;二是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探究时间。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时间提出问题、有时间作出各种猜想、预测、假设、需要有时间进行设计方案、计划、实验、需要有时间进行表达与交流、需要有时间相互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规划好小组学习、个别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的时间之比,策划好每一单位时间学生做什么、学生有什么问题、教师从哪里入手予以帮助和支持。三是把握好探究的开放度,实现由扶到放。实际上,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独立从事探究学习,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大量指导是分不开的,它的开展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另一方面,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问题进行探究、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把一堂课的重点定位于探究的某一环节上,教师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势利导,及时疏导学生思维盲点,促使学生的思维泛起层层涟漪,教学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最终达成理想的目标。
E.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结
当前,我们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学受教师专业素质和实验条件的制约,状况颇为尴尬。一些教师主要采用课堂讲述的方法,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忽略科学过程,在教学中明显表现为“过程缺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成为核心理念。因此,我们要让“动手做”、“做中学”为特征的探究学习形式日渐成为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亲历以探究方式进行的科学实践活动和过程。做起来、动起来,我们的科学课才会精彩纷呈。
一、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或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诚产生。”这都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重要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每一节科学课成败的关键。对此,新课的导入必须创设一个愉快、乐学、善思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乐于参与到科学学习中来,对科学知识产生悬念、渴求。同时学生又在情景活动中进行发散思维,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本课的学习中心,使学生在短短的时间里沉浸在渴求知识,探索未知,乐于实验观察的氛围之中。
好的科学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注重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就会积极主动、专心致志而且津津有味地去认识事物和现象,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每节优质科学课,都有一个好的开头。一个引入入胜的开头,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例如,教学《加热和冷却》一课,上课时,教师在玻璃黑板上用酒精写上“水飞了”三个字,在短短的十几秒钟内,“水飞了”三个字就“不翼而飞”了。正是由于所写的三个字“不翼而飞”而在学生脑海中造成悬念,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由此他们会提出:“水”为什么会“飞”了的问题?这样,就驱使他们去探究“水”是如何“飞”了的。
再如,教学《摩擦力》一课,先让学生做两个实验,一是在光滑的平整的桌面上拉动木块,二是在粗糙不平的桌面上拉动木块,让学生观察其结果,并立即提问“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比较。
又如,教学《简单电路》一课,教师对学生说:“你能利用桌上的材料使小电珠亮起来吗?把你每次实验的方法和结果用画画或文字表达在白纸上,看谁试验的方法多,失败的次数少!”这样,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激起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因此,我们感受到,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采取不同导入方法,可以使每一节科学课的“起调”有新意、有趣味,引人入胜。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科学课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谈话交流、创设情境等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起探究的欲望,引领学生主动而积极地走向预期的学习目标。
反思我们的教学实际,我们感到:提出问题是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和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担负着发展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的任务,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同时也是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激发孩子求知欲的关键环节。一个好的问题,不管教师提出还是学生提出,重要的在于提出问题的环节能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能不能使他们有好奇心,能不能产生探究的欲望。还要重视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问题统领教学全程。
二、大胆猜想,蓄力待发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低估学生学习的潜能,总不放心学生,认为这样学生可能不行,那样学生可能做不好。这种低估学生潜能的做法当然是不可取的,因为学生的好奇心正是探究的起点,而猜想、假设就是解决问题的侦察兵。猜想、假设无论被证实,还是被证伪,都具有推动认识发展的作用。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并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争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进步。
如:在教学《电磁铁》时,教师提出了“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会和谁有关呢?”这一问题让学生解决,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可能与铁钉的粗细有关,有的说可能与导线的圈数有关,有的说可能与电池的电量有关……,对学生的种种猜想,教师并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对学生积极思维、敢于猜想予以表扬,并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很自然地过渡到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这一科学课的重要环节。
又如,《摩擦力》一课,为了解决“在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的问题,教师又让学生进行多次实验、观察,学生提出这样的假设:①光滑的台面容易拉动,粗糙的台面不易拉动,因为阻力不同;②光滑的台面拉动时橡皮筋短,粗糙的台面拉动时橡皮筋长,因为阻力不同;③拉动时力有大小,因为手中的力有大小等。学生提出的这些假设说明对问题的答案有了一个比较肤浅的认识,虽然正确与否心中无数,但从感性认识上升为初步的理性认识的过程中有了一个比较大的飞跃。这是科学课所显示的优美“旋律”,扣人心弦,保持兴趣,探求知识的作用,学生也乐于实验,乐于观察,乐于思考。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提出问题后,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面学过的内容,学生还是能作出有“根据”的预测的。对有些假设,教师可以作指导性提问,包括一系列可以预想到的,用来指导学生思维过程的教师提问。学生在教师指导性提问的帮助下,在讨论结果的基础上,生成的假设,会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假设,而不是科学性不强的臆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即使有时学生的假设看起来相当幼稚。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环境,以避免抑制学生的讨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的注意偏离了问题本身,教师不妨给予简单的提醒,但这种提醒决不能干涉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如何从过去的知识经验中找出着眼点,找出思考问题的路径,使假设尽可能清晰地表达对现象的解释。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众多的假设进行筛选。
F.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趣味性
一、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意义在目前的小学科学课程的开展中,实验教学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小学科学知识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路。从当前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情况来看,老师已经对实验教学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利用了多种手段来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其目的和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课程内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对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但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还可以为学生学习小学科学做出有益的指导。(二)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该学科的成绩。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也是如此,所以,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具有重要意义。(三)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对提高小学科学整体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得到了有效开展,整体教学水平也随之提高,对小学科学整体教学是一个有利的促进。二、如何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从目前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情况来看,多媒体手段能够极大的促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具体做法如下:(一)利用多媒体的技术优势,模拟科学实验过程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在于:图文并茂,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对于关键的科学实验过程,可以做到全程模拟。利用多媒体手段之后,科学实验省去了实际操作的麻烦,能够实现对关键的科学实验过程和科学实验效果进行模拟,使实验的趣味性大大加强,使实验结果一目了然。(二)发挥多媒体的直观特点,为学生展现科学实验的最终效果多媒体较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加直观,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和实验经费的限制,在课堂上只能进行小规模的实验,甚至有些实验无法看到最终效果。利用了多媒体手段之后,学生可以看到更多的实验效果,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大大增加。(三)利用多媒体内容的丰富性,增加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机会利用多媒体手段,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更多的实验实例给学生观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过程,并剖析实验原理,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机会增多,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一个有利的促进。三、多媒体手段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分析基于多媒体手段的诸多优点,多媒体手段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多媒体手段提高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效性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点是要有实效性,要让学生感受并理解科学现象,从而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多媒体手段的突出作用就是提高了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能够更直观的展示出科学实验的结果,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科学实验的全过程。(二)多媒体手段拓宽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知识面多媒体手段有效模拟了多种科学实验场景,模拟了多种科学实验过程,展示了科学实验的结果,打破了课堂时间的局限,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了解更多的科学实验知识,有效拓宽了小学生的科学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三)多媒体手段丰富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内涵多媒体手段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原有教学手段的有益补充,为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作出了突出贡献,使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内涵得以丰富,使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取得了积极成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多加应用。四、结论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介绍了多媒体手段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作用,分析了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多媒体手段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一)要想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就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作用十分有限,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来达到这一目标,多媒体手段就是我们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新教学手段。(二)趣味性对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坚持提高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而言,趣味性是第一位的,没有了趣味性,就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做好教学创新工作。(三)多媒体手段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将这一手段更多应用在小写科学教学中在本文的讨论中,多媒体手段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我们不但要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有效利用,还要再其他教学领域对其进行有效利用。
G.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
小学科学实验课是小学生的科学启蒙课程,它对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内、观察能力、思维能容力以及表达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鉴于班级容量大的实际情况,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的课堂效率就成为了一个及待解决的问题了。而我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也在默默的探索着进行各种有效的尝试,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有了一些体会。
H. 如何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但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 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即通过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 掌握科学知识, 学习科学方法, 发展科学精神, 培养科学态度.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 这就要对其进行理性思考, 采取一些措施对策, 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水平.\x0d〔关键词〕小学科学 有效性\x0d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以及社会、 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值不断提高, 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 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 我发现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结果, 这种现象引发了我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科学教育怎样才能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 乐于探究, 热爱科学, 形成尊重事实、 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科学课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实现向 40 分钟要质量这一目标?大量的成功教学案例已经证明, 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 呢?\x0d1 制定切实可行的三维目标,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x0d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约, 既是教学的出发点, 又是教学的归宿.因此,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 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如在教学三下册《磁铁》 这一单元时, 从第一课时 “我们知道的磁铁” 的教学中发现, 有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兴趣课里已经接触过了磁铁, 对磁铁的相关知识有了比较多的了解.因此, 在接下来的的“磁铁的两极” 、 “磁极的相互作用” 等教学中, 我及时修正了各课的教学目标, 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有计划地做实验、 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等逻辑思维能力和体验认真实验、 收集证据, 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从整个单元的教学的效果看, 正是由于目标的制定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主体性和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热情,较好地完成了本单元三维目标的达成.\x0d2 通过有结构的教学材料,引领探究活动紧扣教学的重、 难点\x0d材料是科学课探究活动的依托, 有结构材料的组合, 既要揭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 体现教材的科学性, 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还应从趣味性、 基础性、 实践性原则出发, 同时要尽量排除无关的干扰因素, 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使他们能发现问题, 形成合理的假设, 明确研究活动的目的, 确定研究活动的程序与方法.例如教学 《比较水的多少》,有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能用更多的方法去比较水的多少, 给学生的探究活动准备了大量的实验材料, 包括天平、 秒表和漏斗.但由于教师忽视了对材料结构性的研究, 上课时, 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用天平和用秒表、 漏斗来比较少了多少了, 不但费时费力, 还完全偏离了目标要求; 而在另一次的研究课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材料,除了盛水的容器外,只准备了几个果冻壳、一个圆柱形杯子和一支签字笔.这组材料的出现, 不但马上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问题的核心即同一标准上, 引发学生去积极思考, 而且为第二部分内容 “量筒的认识” 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和迁移的作用, 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因此, 教师通过呈现有结构的材料, 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本次探究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要用到哪些材料,如何使用这些材料,实验过程中要重视对哪些现象的观察, 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实验的兴趣, 更能提高探究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x0d3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完成对科学概念的自我建构科学课的学习过程, 一般是先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再进行实验取证, 经过分析、 归纳等抽象思维形成概念和规律, 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的“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的过程.其中分析、 归纳过程是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 也是提升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关键, 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与培养.通过教师引导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等方法, 使每个学有所得的感性认识更加丰富和完整,并将此提升为理性认识,形成对科学知识的自我建构.如六上科学《增强抗弯曲能力》 一课的教学, 在对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研究中,教师通过:“同学们,通过推测形状改变可以增强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下一步你们准备怎样研究?可以折哪些形状?估计哪些形状有较好的抗弯曲能力呢? 怎样进行测试? ” 等一系列问题的交流与讨论, 可以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实验操作中更好地把握住观察的重点, 更好地控制相关变量,使实验方案更具有科学性、 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实验操作结束后, 又通过 “观察测试的数据, 与没有折的纸进行比较, 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的研讨与交流, 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 深层次的思考, 从收集、 整理、 分析数据的过程中, 把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成抽象思维, 从现象到本质, 从感性到理性, 让学生切切实实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和教学的有效性.\x0d总而言之, 有效的科学课堂应该是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 开启了学生幽闭的新智,
I.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游戏的教学。老师要多笑,与学生们多亲近,免得发版生尴尬。多权找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避免死板教条。给学生以自由畅想的空间。通过生活中实际的例子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学会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我是个学生,只归纳出这么多,你可以跟你的学生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