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閱讀教學教案

小學閱讀教學教案

發布時間:2020-11-24 16:03:07

❶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我們一線教師的一項主要常規工作。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怎樣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設計,提高課程實施質量,是廣大一線教師需求不斷研究和解決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依據專家的教學理論,結合優秀教師的教學案例,針對老師們平時在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何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首先,我們在思想上明確什麼是教學設計?
一、如何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一堂好課猶如一段美好的旅程,老師是向導,學生是旅伴,教材是載體,教學目標就是我們要到達的驛站,是我們要去的地方。教學目標支配著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規定著教與學的方向。那麼怎樣確定的教學目標呢?
1. 依據課標、教材——把握方向
課程標準是開展教學活動綱領性的文件,是國家制定的某一學段的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它規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是一切教學行為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一般包括
基礎性目標,即核心的基礎知識,必須掌握和解決的障礙性知識。比如,語文課每課的字詞,要求背誦的段落,准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核心目標,即本節課重點要教學的內容,一般為單元所規定的知識與技能。為解決某類問題而開發的方法,往往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教學內容。
附屬性目標。一般而言,思想情感與價值觀或由本課知識所延伸出來的知識等屬於附屬性目標。
進行教學設計時,只有全面理解課標的內涵,准確把握各學科課程標准以及教材內容,才能制定出合適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說確定教學目標,一是要了解課程標准各年段目標,二是明白所在單元教學目標,三是清楚本節課教學目標。
二、如何科學合理的組織教學
教學內容是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的,它既包括教師對現成教材的沿用,又包括教師對教材的「重構」——加工、處理、改變以及增刪、更換。合適的教學內容建立在良好的學科知識,對課程標准和教材的正確理解,對學生學習狀態准確把握的基礎上,蘊含著教師參與課程研製、用教材教和教學為學生服務的理念。設計一課教案,除了熟悉課標要求之外,還要圍繞本課教學目標,以教材為抓手,優化教學內容,並選擇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學習鋪路搭橋。
(一) 正確合宜的研讀教材
研讀教材,是進行教學設計的前提,也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之本。研讀什麼呢?研讀文章主題思想,表達結構及重點字詞句意思。正確合宜的教材解讀,是教學中「教什麼」的抓手,也是教師用好教材恰當選擇教學內容的關鍵所在。那麼,如何進行正確合宜的教材解讀呢?
第一:恰當運用單元主題和閱讀提示
我們教師在教學時習慣於就一課教一課,就一節教一節,往往忽視了教材在編排上突出的特點———圍繞專題整合教材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就以「導讀」的形式點明每一個單元的學習主題,並且在每一篇略讀課文的前面也都有相關的閱讀提示。
單元導語部分既點明了本單元的主題內容,又提示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及單元訓練重點,既便於老師整體把握本單元的教學設計,又有利於學生整體感知本單元的學習任務和要求,做到教學單篇課文與單元主題相聯系,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相聯系,學生課前預習(搜集資料)與教師課上指導(交流展示單元主題內容)相聯系。
所以,對文本的解讀,教師要明確單元主題,同時要解讀單元導語,明確導語的指向,需要將導語作為一項教學內容來引讀。基於這一點,我們提倡,在教學單元新課前要利用單元導語進行「單元導讀」教學設計。「單元導讀」設計其實就是對學生學習本單元課文的預習指導,這樣做的好處是:第一,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單元學習的整體意識,便於學生更好地把握本單元的主題內容。第二,可以滿足學生先睹為快的心理,對課文先整體把握,引發閱讀期待,為單課學習做准備。第三,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可以指導學生收集有關本單元的學習資料,做到課內外相結合。
我們來看一位老師執教人教版四上四單元的「單元導讀」教學設計:
這樣的導讀設計,是在明確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整體把握教材,把教材放到單元和學生認知中去研讀,以一個單元的內容為背景,既體現了單元主題和單元訓練重點,又降低了教學難度,體現了知識間的鏈接。導讀課導出了單元主題和學法,指出了精讀課要緊緊圍繞主題,從品詞析句入手,突出學法指導和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進而整體把握和理解全文,在語言文字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及感染。略讀課則要從同一單元的精讀課文中引出課文內容,要體現出「放手」,運用在精讀課中習得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讀自悟,有所收獲,有所感悟。這是一種「既見樹木,又見森林」的研讀觀,也體現了教材研讀的廣度和深度。因此,恰當地運用單元主題和課前閱讀提示,能夠促使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第二:有效利用課後思考練習題
課後思考練習題凝聚著教材編寫者的集體智慧和汗水,它直接體現了編者意圖,反映了教學目的和要求,有助於教師對課文的解讀和把握。每一個教師都應該重視課後思考練習題,將每一道課後思考練習題落實到具體的教學中。
1.依託課後習題,引導自主感悟
課後練習是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既提示了教學的重點、難點,又給學生自主學習留下了極大的空間。因此,教師要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藉助課後思考練習,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
例如,《葡萄溝》的課後習題要求學生「讀讀想想」:為什麼說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在展開閱讀感悟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此為切入口,邊默讀邊思考。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學生通過廣泛交流和教師點撥,充分體會到葡萄溝不僅景色優美、物產豐富,葡萄和葡萄乾享譽盛名,而且當地老鄉熱情好客。這樣圍繞課後問題展開教學,既能使教學主線明晰、層層深入,又能在閱讀交流中提綱挈領、凸顯主題,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2.藉助課後習題,落實語言訓練
許多課後習題的設計體現了文本的語言特色,教師如果能在教學中結合文本閱讀進行語言訓練,並細化指導,落實到位,定能深化文本內涵,提高學生的言語能力。
例如,《畫家與牧童》課後的「讀讀寫寫」中有: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一_______,就_____________。教學時,我通過讓學生默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寫出了戴嵩是個著名的大畫家。當學生交流到「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時,趁機點撥文本中的「一……就……」寫出了戴嵩的畫很吸引人,他是個名副其實的大畫家。然後,讓學生聯系生活模仿說句子,嘗試運用文本特有的「語言點」寫句子。藉助課後習題,切合文本進行實時語言練習,不僅能扎實指導好習題,更能使課文的閱讀感悟和語言訓練有機地糅合在一起,達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第三:深入適度的文本細讀
直面文本,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文本細讀。教師直面文本,進行深入適度的文本細讀,首先要把教材當成一個「文質兼美」的讀本,靜心沉入文本,入境體悟,與文中人物、與作者同悲同喜,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獨特的體驗和感悟。其次是在反復閱讀和品味中,對文本的精彩語段、重點詞句甚至是細小的標點細細咀嚼,並通過深入思考,讀出每個空白處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韻外之旨,品出字里行間所蘊含的豐富的情味理趣,獲取獨特的體驗與感悟。再次是在深入研讀的基礎上,不局限於文本閱讀,廣泛搜集相關資料,獲取更多信息,在廣闊的背景資料中進行深層的思考與鑽研,准確把握文本的深度和寬度。所以說研讀教材的過程,也是教師與文本個性對話的過程。要以讀者之心與作者對話,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以教師之心與編者對話,思考編者的編寫意圖;以兒童之心與學生對話,了解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努力做到教者、作者、編者、學者四心相同,才能真正吃透教材,把握要點,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深入細致的文本細讀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是以讀者之心與作者對話,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
比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去年的樹》一文,它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蘊涵著「信守諾言,珍惜情誼」的思想。對課文蘊含的道理,學生的認識可能不太一致。教學中有學生談到要「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也有學生會提出要「愛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一感受和見解,那麼,教師就要及時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找出充分的理由來支撐,而不是相機拓展和展示有關破壞環境的資料,給學生滲透「保護環境」這的人文精神。教學中如果一味地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見解,就會沖淡了童話的主題——「諾言和情誼」,脫離了文本的本意,也就泛化了文本的價值取向,教學也就會避重就輕,失之偏頗。
二是以教師之心與編者對話,發掘文本的教學價值
語文教材不等同於教學內容,它是教師的教本,又是學生學習語言的範本。教材中的文本,作為一般性的閱讀文章,本身就具有閱讀價值——文章寫了什麼,讀者可以從中獲得信息,受到情感感染和人文熏陶。而一旦這些文章被選用到語文教材中,它的價值就發生了變化,除了保留原有的閱讀價值,同時又增加了一種教學價值——文章是怎樣寫的。也就是文本的教學價值就是使學生獲得言語的智慧——簡單地說就是獲得表達的方法與藝術。
比如《慈母情深》中有一段話,跟我們習慣的表達方式很不相同: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雙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教師在解讀這段話時,就要想想,作者為什麼將「我的母親」放在句子的後面,為什麼要重復寫三次?作者為什麼不這樣寫:「我的母親背直起來了,轉過身來了,一雙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反復研讀課文,你就不難發現,這種「倒裝」和「反復」的寫法,強調的是母親的背、臉以及眼睛在惡劣的工作條件下的變化,這樣的描寫就像特寫鏡頭,就像電影中的慢鏡頭,突出的是母親的動作,對母親為全家操勞的艱辛就有了更深的體驗。文中還有類似的寫法,「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伏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通過理解「立刻」的連用,加深了對慈母情深的體悟。教師只有在研讀教材時發掘「倒裝」和「反復」這一表達方法的教學價值,教學中學生才有可能習得這種特殊的表達方法,也才能讓學生在感知文本思想美的同時,又能領悟到文本表達的形式美,進而才能遷移運用到自己的學習實踐中,體現了由學到悟、由悟向行遷移的學習過程。
(二)使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
如果說教學目標給我們指明了要去目的地的方向,教學內容可以看作是我們要去目的地的具體路線,那麼,教學方法就是我們在這條路線上要乘坐的交通工具。方向正確,路線清楚具體,要到達目的地,這就要涉及到我們選用哪個交通工具,也就是說選擇怎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這就需要教師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理解課文。
我們來看三個老師處理「飽經風霜」一詞的教學「我們走過去,看見他兩只手捧著腳,腳上沒穿鞋,地上淌了一攤血。他聽見腳步聲,抬起頭來,飽經風霜的臉上現出難以忍受的痛苦。」這是《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救助車夫」這件事中的一句話。抓「飽經風霜」這個語言訓練點進行教學,一是這個成語的意思學生容易誤解,二是這個成語能形象地反映出車夫的身份,進而幫助學生體會魯迅先生對處於社會最底層的老百性的同情。教師選擇的教學方法不同,教學效果就不同。
評:這兩個教學細節,充分挖掘了文本的教學價值——「飽經風霜」這個語言訓練點,既體現了文本由言到意的過程,讓學生理解了「飽經風霜」這個詞的字面意思,又體現了由意到言的融合,讓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飽經風霜」這個詞背後我們看不到的意象。兩個案例分別通過語言描述想像「飽經風霜」的畫面和讀寫結合想像「飽經風霜」的畫面,這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都是讓學生通過品析言語表象,體悟「飽經風霜」這四個字背後的種種不能直白,但是必須去意會的東西——那就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苦大眾飽受煎熬的生活狀況;魯迅的「俯首甘為孺子牛」,為誰俯首,為誰孺子牛呢?就是這些勞苦大眾。魯迅先生對處於社會最底層老百性的同情和關心,在學生在一次次地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如細雨滋潤般的熏陶和感染著學生,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也發自內心地領悟著和感動著,心靈也因為感動而變得豐盈了。這就是作者、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同生共構。
(三)、教學過程的設計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流程,即「初讀課文,暢談收獲——合作探究,解讀文本——鞏固梳理,拓展應用」,這是小學閱讀教學的一種常用流程。該流程可以用一課時完成也可以用二、三課時完成,具體講:篇幅短小語言精練優美的文章可用一課時完成;篇幅較長又難懂的課文可用二至三課時的時間進行教學,但原則上以兩課時為主。
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
激趣導課,揭示課題——初讀交流,整體感知——細讀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華,歸納總結。
1、激趣導課,揭示課題。
導課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間接導課,二是直接導課。間接導課,即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提出所要學習的課題,並板書課題。間接導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導入法、謎語導入法、預習導入法、歌曲導入法、畫面導入法、游戲導入法、疑問導入法等等。前六種導入法其導入要和教學內容有關,是對教學內容的一種鋪墊和襯托;游戲導入法可以和教學內容無關,目的是通過師生之間的游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達到快樂學習的境界。直接導課,即開門見山直接明確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提出學習要求,學習新課。。
2、初讀交流,整體感知。
初讀的目的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課文的內容能夠在學生腦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讀到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需要經歷以下幾個環節:
(1)讀課文,找生字,指導學生識字、寫字。
(2)讀課文,指導學生將課文讀正確、流利、通順。
(3)談收獲,提問題,初步把握課文要點及主要內容。
第一個環節中要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找出本課的生字、新詞,通過藉助拼音、查字典、問同學問老師等方式,正確認讀生字新詞,了解部分生字新詞的意思;還要根據課文篇幅的長短、生字新詞的多少適當設計組詞造句、記憶字型、指導寫字的環節;檢查學生識字情況的方式方法要靈活多樣。
第二個環節要體現出「過程性和指導性」地有機結合,讓學生按自然段去讀,在學生讀的過程中,發現問題隨時解決。遇到難讀的句子或長句子教師要通過范讀指導學生將句子讀通順流利。
第三個環節主要是驗證學生讀書的效果。這一環節重在鼓勵學生積極談收獲,敢於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學生的收獲,可以是對字詞句的理解,可以是對教學內容的感悟等,教師要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掌握課文的要點及主要內容;如果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則要板書出以待後續解決;該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傾聽學生的收獲和問題,以便順學而導,為下一步的教學做好鋪墊。
3、細讀理解,品味感悟。
該階段是教學的重點,包括以下4個環節:
(1)梳理初讀及整體感知情況。
(2)圍繞疑難問題,師生合作探究。
(3)體驗思想情感,積累語言材料。
(4)小結理解課文的情況。
第一個環節要緊扣第二階段中的第(3)環節,要在第(3)環節的基礎上總結讀書及感知課文的情況,以表揚激勵為主。
第二個環節是教學的重中之重,是閱讀教學的關鍵環節,是解決重點克服難點的環節,一是要進一步明確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二是要突出重點句段的學習;三是是要採取多種方法理解重點句段,譬如,可採取讀議法、讀畫法、表演法、以問促讀法、理解感悟法、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重點句段,進一步掌握課文的要點、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四是要注重朗讀的指導,要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在指導的過程中要看到學生由讀不好到讀好的過程,要看到學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過程,要看到學生由不會學到會學的過程;
第三個環節,是教師要根據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和課文的特點,讓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篇幅較長的文章可以讀重點段落,反之可讀全文,感情比較濃厚的課文可以配以音樂進行烘托渲染,朗讀要達到以情激情的效果。第四個環節:一是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二是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明確課文的要點、主要內容及文章主旨;要讓學生在讀好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並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4、拓展升華,歸納總結。
該階段要和第三階段中的第(4)環節相吻合,要體現出順接關系,低年級可安排一些表演性的活動,中高年級可安排一些閱讀拓展活動。第二,要做好歸納總結。三是布置作業,明確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
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復習導入,明確內容——鞏固梳理,遷移應用——歸納總結,拓展實踐。
1、復習導入,明確內容。
第二課時的教學導入主要是起到一個承接上課時連接下課時的過渡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兩個環節:(1)復習鞏固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2)明確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2、鞏固梳理,拓展應用。
本階段是引導學生從「思想內容中」走出來,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組織運用的,並形成語言積累。該階段是教學的重點,包括以下3個環節:
(1)梳理學習內容,提升價值觀念。
(2)適度拓展閱讀,擴大學生視野。
(3)進行綜合練習,開展實踐活動。
第一個環節的教學設計中,要注意以下四點:一是要在熟讀課文,形成積累的基礎上梳理學習內容,進一步明確課文的主旨,提升學生的價值觀;二要進一步突出重點句段,讓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通過語言文字表達主題思想的。第二個環節中閱讀的材料可以是學生搜集的也可以是教師搜集的,無論是誰收集的一定要和教學內容有關,通過以一篇帶多篇的閱讀形式,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第三個環節中的綜合練習和實踐活動以遷移運用為主,該環節可根據教學內容安排寫字練習、讀寫結合的片段練習以及辯論、表演等活動。
3、歸納總結,拓展實踐。
這是第二課時教學流程的最後一個環節,其主要任務:一是就學生對正篇文章學習情況進行總結,明確優點,提出努力方向;二是布置實踐性活動,向課外延伸。
以上闡述的是閱讀教學的基本步驟,一般流程。這些教學步驟具有一定的伸縮性和靈活性。各教學步驟常依據課文的不同特點及學情的差異而發生相應的變化。因此,這四個步驟不是刻板的公式或機械的流程,而只是基本的教學思路。語文教學本質上是一種極富創造性的工作。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因文而異,量體裁衣,針對不同類型的課文選擇最佳的流程,達到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之目的。
(四)板書的設計
教學設計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有人這樣形容教學設計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授人以魚,即教給知識,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形成能力;第二境界:授之以漁,即教給學習知識的方法,讓學生從模仿開始,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第三境界:悟其漁識,即能夠引領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形成新的思想。因此,教學既要授人以魚,又要授人以漁,更要悟其漁識,才能培養出有知識、有能力、有思想的創新人才。

❷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

機構動向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我很詫異。雖然我腰腹還沒練平坦,但也能夠心比天高嘛!

小學二年級上冊閱讀課怎麼閱讀教案

閱讀的對象是文章,閱讀的主要目標是讀懂,這里的讀懂是層次分明的能力系統。它包括閱讀主體對語言的認知,對文本負載的重要信息的提取與整合,對文章內容與表達方式准確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簡單的說就是認讀與解讀這兩個環節。作為文學作品,還要進行鑒賞和評價。 認讀雖簡單,但也會受學生選擇不一的干擾,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歸納,將學生的疑惑歸結到一個焦點上,然後順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層次的問題,並加以解決。這個被認准了得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大眾化」的。解讀,必須做到准確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達的內容。就像寫文章一樣,閱讀也該有一個整體思路,這個思路即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在這一輪回環中,教學要從學生的差異性出發,設計不同層次的活動內容,由認讀到鑒賞,甚至到評價與創新,應體現出梯度。每一個閱讀者都可以在其中發揮盡可能多的專長:善於組織的就去組織,善於觀察的多談觀察所得,善於思考的積極表述思想,善於辯論的要讓他暢所欲言,善於表演的要鼓勵他表現自我每個閱讀者都能懷有奮發向上的情緒的話,最終會產生強大的整合效應。

❹ 如何通過閱讀教學促進小學生的言語發展教案

教師作為語言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有效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有四種有效方法:

一、反復讀書,感受語言
反復讀書是促進小學生語言發展的最基本策略。「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蘇霍姆林斯基)。小學生內部語言尚未很好地發展起來,所以需要依靠反復地讀來感受語言的節奏,情緒的色彩,內在韻律和氣勢,把「寫在紙上的語言變成活的語氣」,把「原汁原味」的氣韻聲調、思想感情傳達出來,「得他滋味」。反復讀書,不僅指讀書的時間要充分,讀書的方式要多樣,還包括讀的內容要有一定的容量。至於讀什麼,讀多少,讀到什麼程度,這就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來確定,做到讀有指導、讀有目標、讀有層次、讀有質量。
二、揣摩掂量,品味語言
揣摩掂量,這是一種在反復讀書基礎上潛心專注策略。在教學中,我們往往發現課文中的有些詞句並不深奧,表層意思也不難理解。但用得精妙傳神,耐人尋味,體現作家藝術匠心。面對這些寶貴的教學資源,我們不可以棄之不顧或置之不理,而是要引導學生從煉字的角度去品味語言,體會這些言語的表達效果。
比如對遣詞煉句富有特色的語言加以揣摩推敲。《燕子》中的一句話:「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了一個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那樣活潑可愛的小燕子。」的「湊」,它有「聚集,組成」的意思,但「聚集,組成」有人為加工之意,「湊」卻給人自然天成之感。
當然,我們也絕對不是要求教師去給學生大講什麼語言運用的理論,而是要求教師結合具體的語言情況,採用比較、增刪補換等方法,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語詞、不同的句式、不同的語序的揣摩掂量中,品評語言的獨特魅力,懂得這樣運用語言的所以然。
三、背誦復述,積累語言
先說背誦。學習任何一種語言,必須輸入一定量的語言材料。沒有輸入就根本談不上語言學習。對小學生來說,背誦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學習,它不僅能提高理解和表達能力,更有助於積累大量的詞彙和句式、學習寫作方法。可以說,背誦是大量積累語言材料最有效的策略。因此,教師在閱讀課上要盡可能地精講,擠出時間指導學生背誦一定數量的典型語言實例。比如,對表現人物特點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的工筆細描處,對環境的鳥瞰式的掃描處,蘊含節奏美、音律美、色彩美的語段等等,都可以讓學生去記憶,去背誦。特別要強調的是,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背誦方法和背誦情況的檢查,天天堅持背誦練習,讓學生在背誦中積累大量的佳詞妙句,精美篇章,使藍本中的語言珍品在記憶里生根。
再來談談復述。如果說背誦是小學生積累語言的有效途徑,那麼,隨著年級的升高,復述同樣是積累語言材料的重要手段,並且是更高形態的一種學習語言策略。小學語文閱讀教材中的不少課文有要求對學生進行復述訓練。復述的方式很多,要根據年級實際和教材特點適當選用。如中低年級可採用模仿復述性質的段落復述、看圖復述、師生合作復述、表演復述等形式;中高年級則除上述形式外,對篇幅長的課文可採用抓主要內容或關鍵詞語的概括復述法,對其它有某些特點的課文,可有針對性地調整結構、變換文體、轉換人稱等變式復述法。
背誦和復述是積累語言,促進小學生語言發展最直接的策略。經常性對學生進行背誦和復述訓練,可以有效地充實學生的語言庫存,並及時將課文中表現力強的語言化為自己的內部語言。當然,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的策略遠不止這兩種,像摘抄富有表現力的詞句、反反復復地誦讀、寫讀書筆記,交流心得體會等都是語言積累的好方法。在教學中,我們也要根據需要選擇有效的積累方法。
四、嘗試運用,發展語言
學習語言是為使用語言,嘗試運用是學習語言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它可以將學生積累的消極語言轉化為極積語言,是促進小學生語言發展重要策略。嘗試運用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是仿寫、縮寫、續寫、補白,也可以寫讀後感,導游詞,采訪記,還可以改寫課本劇等;可以是直接運用課文中的語言,也可以模仿課文中的語言,還可以模仿課文中的寫作方法等。

❺ 小學閱讀課教案

閱讀童話《雞媽媽的新房子》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本同步拓展第五課《雞媽媽的新房子》 閱讀目標:

1、激發學生閱讀童話的興趣交流閱讀感受,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

2、通過指導童話《雞媽媽的新房子》,獲得課外閱讀的學習方法。

3、讓學生了解閱讀途徑,感受語言文字的美,積累語言,從而達到教學延伸的目的。

閱讀重點:

指導課外閱讀的方法。

課前准備:

多媒體課件、兒童歌曲唱片、學生讀書筆記。

課前預習:

課前閱讀童話《雞媽媽的新房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播放《老鷹抓小雞》歌曲。會唱的同學拍手跟著唱。

老師問:這首歌寫了什麼動物?(老鷹抓小雞)

對你們真棒,這節課讓我們走進童話,閱讀描寫雞媽媽的文章。

二、學習童話《雞媽媽的新房子》

1、談話導入:

這節課,老師帶大家走進童話城堡:出示課題:走進童話故事。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介紹前言、目錄。

出示故事書,打開前言。老師講解:從前言可以知道書的大致內容。你們接著看目錄,目錄下面是故事的題目。目錄里的故事在幾頁,我們一看就會知道。

3、推薦童話作品:《雞媽媽的新房子》

這節課老師就帶同學們走進童話故事《雞媽媽的新房子》板書課題。

(5)小學閱讀教學教案擴展閱讀

低年級閱讀教學課堂,「一問一答」 的碎片化教學方式仍占較大比例。學生在教師的細碎問題里亦步亦趨,學的時間和空間緊促、狹窄,這樣的教學不僅不利於學生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也不利於他們思維、情感、審美等的發展。採用問題化教學,則把「學」的責任和任務都移交回學生讓「學」真正地在課堂里發生。

問題化教學是指以一系列精心設計的類型豐富、質量優良的有效教學問題(教學問題集) 來貫穿教學過程,培養學習者解決問題的認知能力,發展高級思維技能,實現其對課程內容持久深入理解的一種教學模式。

低年級閱讀課,識字寫字、流暢朗讀、理解積累、語言運用等涉及的知識點會比較多。因而,低年級閱讀的問題化教學,我們可以定位為圍繞兩三個主問題,引導學生和文本、教師、編者之間開展真正意義上的對話。這兩三個主問題的設計,必須是優質的、具有統領性的,讓教學環節簡明又富有張力。



❻ 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設計包括哪些內容

一、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教育的關系學生在閱讀課上所讀的任何一篇課文都是語言形式和思想內容的統一體。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扎扎實實的理解課文中的詞語、句子、段落,確切的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同時,運用課文內在的思想性並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思想實際,有意識的滲透思想教育,把語言文字訓練和進行思想教育統一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防止顧此失彼。如果認為只抓住了語言文字訓練,思想教育就在其中,或者脫離語言文字訓練,只進行思想教育,都是錯誤的。二、閱讀數量與內容目前的閱讀教學還存在著一哄而上、閱讀無度的現象。有些課堂上,忽視對課文的閱讀理解而過多過早補充內容,結果導致一堂課下來,學生連課文中的句子都沒有讀熟;有的教師沒有很好地理解與應用文本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卻任意拓展延伸。近日聽到一位教師上《爬山虎的腳》一課,只花20分鍾的教學時間,要學生讀課文並總結出爬山虎的腳和葉子各有什麼特點,而後就補充了顯然是未經剪裁的近2000字的有關爬山虎的介紹等等,對於文質兼美的原教材是如何用簡練的文字刻畫出如畫美景的,則不再研讀、品味,課文的語言特色幾乎完全被忽略,這顯然有悖於課文初衷的。再如有的教師上《荷花》一課,講到「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大」一句時,說這個畫家就是大自然,然後開始拓展問「大自然還畫了哪些美麗的圖畫」……凡此種種,都沒有很好地發揮課文這個「例子」的作用,長此以往,語文教學的基礎就會動搖。我認為,教學時間是恆數,一方面的過度,必然導致另一方面的不足。在小學階段,課文依然應該是語文教學的首要憑借。應該說,目前使用的教材選文大多為文質兼美之作,教師應充分發揮其示範作用,讓學生通過課文品讀,了解掌握基本的閱讀過程、閱讀技能。語文教學的一個成功經驗就是必須把精讀和略讀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閱讀是必要的,但必須在用足用透教材的基礎上開展;閱讀固然要重視量的擴張,但更應重視質的提升,要慧目識真,把一些真正的經典性的材料引進語文教學中來。三、教與學的關系閱讀教學要達到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目的,關鍵在於處理教與學的關系。這就要求教師牢固樹立教師的教是為學生學服務的思想。教師上課不能單純著眼於完成教案中既定的教學環節、步驟。而忽視學生有不懂到懂、有不會到會的學習過程。如果教師用一連串瑣碎的提問「牽」著學生走,只顧追求「正確的答案」,忽視學生的理解過程,使學生處於被動的狀態之中,就顛倒了教與學的關系,變成了學生的學為教師的教服務。要切實做到教為學服務,首先在備課的時候要「心裡想著學生」,圍繞著學生如何學會去設計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眼裡有學生」,善於揣摩學生的心思,圍繞學生會怎樣想、怎樣說,去啟發、點撥、引導;當學生提出教案中未考慮到的、卻是必須解決的問題時,教師應及時調整教案,切實體現教為學服務。其次,要引導學生參與到閱讀的實際過程中,盡力促使他們自己去閱讀、思考、自行探索、自求了解。在指導學生思考問題的時候,不但要重視結論正確與否,更重要要重視結論形成的思維發展過程,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當前,閱讀材料的選擇、時間的安排,基本上還是由教師說了算,學生還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而且教師在確定拓展閱讀材料時,很少考慮到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因而出現了像上文所說的等等現象,使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受到了影響。另一方面,教材中有些課文的分量較重,對學生來說,學好課文已經消費了很多精力,但有些教師為了進行拓展,又從教材之外引來了新內容。這樣一來,由於閱讀只使用了簡單的「加法」,從而使學生的負擔明顯加重,引起了一部分學生的反感。我們認為,閱讀同樣要遵循因材施教和學生主體原則。教師要面對學生,研究學生,尊重他們的閱讀習慣、喜好,抓住他們的興趣,和他們一起選擇與實際生活貼近或最受關注的文章來學習,「要我讀」變成「我要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還要嚴格要求持之以恆。例如,教師提出了某項要求,就要抓住不放,不能時緊時松。尤其是在良好的閱讀習慣尚未養成的時候,在有的學生身上表現出某種不良的閱讀習慣時,更需要嚴格要求,絲毫不能放鬆,嚴格訓練,應該以正面誘導為主,對於學生表現出來的良好閱讀習慣,要給於積極的評價,還將會對其他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此外,與任何教學活動一樣,對於閱讀教學同樣要及時檢查反饋,要適當的評價。只是在評價中,更應該傾向於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生生互評,評價的內容要以閱讀的興趣和主動性為主,使我們的學生通過閱讀教學愛上閱讀,使閱讀成為每個學生的愛好。總之,與所有的教學研究一樣,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同樣應該避免盲目性、隨意性,要講求有序、適度、高效,從而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發揮最大的作用。

❼ 小學語文閱讀的教案怎麼寫

望月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1、 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4、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應世界。 教學重點、難點 品讀課文,體會感情,激發興趣。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背詩導入,板書揭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請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學生背詩句。 2、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關月亮的課文,中間也有不少寫月亮的詩句,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1、明確要求:藉助漢語拼音讀准字音,讀順句子,讀通全文。一邊讀一邊圈畫出不理解的字詞和句子,藉助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和同桌小聲討論解決字詞障礙。 2、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檢查生字讀音。結合學生讀情況,提醒易讀錯的生字讀音: 「甥」是翹舌音,後鼻音;「仁」是前鼻音,聲母是「r」不是「l」;「偷」和「崐幽」的韻母是「ou」和「iu」;「欠」的韻母是「ian」;「眨」念「zha」,不念崐「zha」,不念「zha」;「挑戰」的「挑」是多音字,在這里讀「tiao」。 4、學生質疑詞義,理解詞義。 通過聯繫上下理解「清輝、凝望、瞳仁、繪聲繪色」。 清輝:淡雅清純的光輝。 凝望:出神地看。 瞳仁:黑眼珠。 繪聲繪色:形容敘述、描寫生動逼真。 通過工具書理解「雲絮、剪影、不假思索」。 雲絮:絮,像棉絮的東西。淡淡的雲朵。 剪影:照人臉或人體輪廓剪紙成形。這里指事物的輪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通過討論理解「晶瑩、隱隱約約」。 晶瑩:光亮而透明。 隱隱約約:看起來不很清楚。 5、存疑。 學生畫出的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留待學習課文時解決。 三、再讀課文,理解文章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不是單單寫月亮的?除了寫月亮還寫了什麼? 2、指名回答,明確: 課文除了描寫月光下的景色,還寫了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的事,以及小外甥對月亮奇特的想像。 3、我們應該怎樣給課文分段?段意怎麼概括? 四、課堂練習 1、進行寫字指導。 5個左右結構的字「甥、瞳仁、偷、鎖」應該寫得左窄右寬,安排好比例。 2、用鋼筆字描紅、臨寫。 3、寫近義詞 光點( ) 凝望( ) 驚奇( ) 封鎖( ) 4、讀一讀,再抄寫。 清輝 流動 封鎖 不假思索 隱約 挑戰 剪影 繪聲繪色 第二課時 一、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1、學生在小黑板上練習。 2、齊讀這些詞語。 二、學習第一段。 1、自由朗讀課文第一段,注意捕捉讀時內心的感受。 2、學生交流感受。引導學生說出:作者描寫的月下江景太美了,在我們面前展示了一幅動人的圖畫。 3、同學們,想不想把這幅圖畫畫出來?沒關系,老師是「畫家」,我來幫你畫。不過你得告訴我,畫什麼,怎麼畫。 學生細讀課文,思考作者描繪的「圖畫」上有哪些景物以及這些景物是什麼樣子的? 交流。 「圖畫」中的景物有月光、江面、蘆盪、樹林、山峰。 景物的特點: 月光---淡雅清純 江面---浮光躍金 蘆盪、樹林、山峰---鍍上花邊 4、出示事先繪制好的國畫或水彩筆。 請同學們看看,是不是你們腦海中浮現的畫面。 播放課文第一段錄音,學生邊看圖,邊聽錄音,感受圖畫的整體意蘊。 6、指圖讓學生回憶課文,嘗試背誦。 三、學習第二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調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著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師質疑:月亮怎麼會把小外甥叫醒呢? 學生回答。 從這句花中你看出小外甥的什麼特點?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交談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那麼,小外甥的聰明好學又體現在哪裡? 分角色朗讀第5~11自然段。 4、了解詩句的意思。 學生解釋一、三兩句。 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繼續解二、四、五、六句。 「明日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把酒,端著酒杯。此句為倒裝句。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低,比---低。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烏啼,烏鴉叫。眠。入睡。解釋時補上誰「對愁眠」。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秋,解釋時放在句首。平羌,平羌江。 5、指導讀詩,背詩。 我們在讀古詩時,可以不必過多地考察它的意思,重要的是根據詩句在頭腦中形成畫面,以畫面幫助理解和背誦。 學生讀背,背詩。 6、教師口述,引人情境:詩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這兩種美妙的東西一起滋潤著「我們」的心田,使我們無比舒暢,沉醉在美麗而幽靜、空曠而遼遠的氣氛中。 出示句子:詩,和月光在一起,沐浴著我們,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學生反復有感情地朗讀句子,會詞義、意,會當時的意境。 7、談話,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 學習了第二段課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麼? 正是由於小外甥聰明好學,積累了數不清的美妙詩句,因為這美妙詩句的熏陶。小外甥變得更加聰明、幻想。國古代優美的詩句多如天上的繁星,要你勤於積累,有豐厚的回報。 四 、作業 1、復習文後練習3中的詞語。 2、課外收集有關山水的古詩,背一背,准備參加班上的小型「賽詩會」。 第三課時 一、聽寫詞語 清輝 流動 封鎖 不假思索 隱約 挑戰 繪聲繪色 二、過渡。 小外甥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他的聰明好學體現在哪裡?愛幻想又體現在哪裡?讓我們來繼續學課文。 三、學習第三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提問。 這一段寫的是什麼? 小外甥是怎樣想像月亮的?劃出有關句子,連起來說一說。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 你覺得小外甥的想像怎麼樣?請聯系你的生活經驗去感受一下。 自由讀句子,指名讀。 3、討論交流。 4、繼續讀課文,找出描寫小外甥說話時的動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里,各有一個亮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 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繪聲繪色司說著,彷彿在講一個現成的童話故事。 小外甥打了個呵欠,搖搖晃晃走回艙里去了。 圈出你認為應該重讀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細細品味。 學生交流感受。引導學生說出:小外甥活潑可愛,天真好奇,愛幻想,而且善於幻想,頭腦里裝滿了奇妙有趣的東西。 5、分角色朗讀這一段。 四、學習第四段 1、齊讀課文。 2、提問:這一段寫什麼? 3、啟發談話: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你們想不想隨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請你閉上眼睛。 五、聽錄音,展開幻想 1、播放課文完整的錄音,學生閉目靜聽,感受文章的整體意蘊美。 2、引導學生幻想。 請不要睜開你的眼睛。現在,你變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個人。你久久地凝視著月亮消失的地方。 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陽,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風雨......你展開了幻想,在廣闊的天空中盡情地飛啊,飛...... 學生閉目遐思、幻想。 3、引導學生把幻想到的東西說出來。 六、作業 1、抄寫你喜歡的描寫月光的句子。 2、背誦課文 2、 課外活動課上舉行一次小型「賽詩會」。 附板書: 21、望 月 月下江景 美麗如畫 比背詩句 聰明好學 想像月亮 愛幻想 獨坐甲板 展開幻想

❽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選擇和寫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我們一線教師的一項主要常規工作。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怎樣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設計,提高課程實施質量,是廣大一線教師需求不斷研究和解決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依據專家的教學理論,結合優秀教師的教學案例,針對老師們平時在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何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
首先,我們在思想上明確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依據專家理論,我們按照以下的思路與大家交流:
一、明確要去哪裡——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一堂好課猶如一段美好的旅程,老師是向導,學生是旅伴,教材是載體,教學目標就是我們要到達的驛站,是我們要去的地方。用馬傑的話說,「假如你對要去的目的地不清楚的話,那麼你很可能會抵達另一個地點,而不知道自己走錯了目的地。」因此,教學目標支配著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規定著教與學的方向。那麼怎樣確定的教學目標呢?
1. 依據課標、教材——把握方向
課程標準是開展教學活動綱領性的文件,是國家制定的某一學段的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它規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是一切教學行為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因此,進行教學設計時,只有全面理解課標的內涵,准確把握各學科課程標准以及教材內容,才能制定出合適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說確定教學目標,一是要了解課程標准各年段目標,二是明白所在單元教學目標,三是清楚本節課教學目標。
例如,課標對第一學段學生口語交際的要求有以下五點: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課程目標的范圍涉及三個領域:認知、情感與技能,而不僅僅是知識方面的要求。所以不論是城市教師還是農村的教師,青年教師還是老教師,我覺得每個人手頭都應該有一份語文課程標准,隨時翻看,經常學習研究。建議老師們在每個新學期開始教學前,將本學段的課程目標工工整整地抄寫在自己備課本的首頁,這樣,設計某一課的教學時,心中對本學科、本學段、本單元、本節課的課標要求都很清楚,教學就能做到目標明晰,方向正確。
新教育課題實驗者提倡,在具體操作上可以將教學目標分細化為層次井然的三類:
A類: 基礎性目標,即核心的基礎知識,必須掌握和解決的障礙性知識。比如,語文課每課的字詞,要求背誦的段落,准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B類: 教學核心目標,即本節課重點要教學的內容,一般為單元所規定的知識與技能。為解決某類問題而開發的方法,與知識一樣,往往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教學內容。
C類: 附屬性目標。一般而言,思想情感與價值觀或由本課知識所延伸出來的知識等屬於附屬性目標。(課件9)
這一細化後的教學目標,既是為了突出B類核心教學目標,又是為了把與文本及教學過程相關的基礎知識及思想情感類的A、C目標,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B類教學目標是課堂上要凸顯的核心教學目標,是重中之重,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花大力氣,用足時間,確保完成的目標。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看待與運用教師參考用書上的教學目標呢?教參是一線教師教學時很重要的一個工具,應該把教學用書上的教學目標作為自己制定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作為教學的主導方向,並且能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作出適當的調整。很多老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在多數情況是不加思考地照搬教參中設定的教學目標。老師們可以細想一下教參確定的目標,大多數除了基礎知識目標外,更多的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也就說教參上的目標大多關注了文本的閱讀價值,不能明顯體現文本的教學價值。王榮生教授所制定的一堂好課的最低標准中有這樣一條是:「所教的應該是『語文』的東西。」這里所說的語文的東西是指要體現語文的學科不同於其他學科的特點。這就在提醒我們,語文教學尤其是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要有更為具體的核心的語文教學目標,即課堂重點要教學的內容,一般為單元所規定的知識與技能。
2. 了解學生——明確起點
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對於一個教學內容,關鍵要考慮學生在什麼起點上學習,如何學習,要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學習的興奮點,興趣點,認識的盲點難點等在哪裡,要考慮知識以外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習慣等養成。教學要在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教學目標之間搭梯子,不管要搭多少梯子,要搭多高,梯子的起點始終是學生的認知水平。如果教師心中無學生或不了解學生,很難設計出一節好課來。
設計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側重點,需要教師對一篇課文的特點作深入的理解,對一組教材作周密的思考,就一篇課文教學而言,應清楚讓學生經過怎樣的學習過程,運用哪些學習方法來學習,最終弄清楚讓學生理解、感悟什麼(思想內容),學習領悟什麼(表達方法),掌握、運用什麼(學習方法、習慣)。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深入鑽研教材,充分了解學生,反復琢磨的基礎上來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

二、明晰如何去那裡(合理分析與組織教學)
教學內容是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的,它既包括教師對現成教材的沿用,又包括教師對教材的「重構」——加工、處理、改變以及增刪、更換。合適的教學內容建立在良好的學科知識,對課程標准和教材的正確理解,對學生學習狀態准確把握的基礎上,蘊含著教師參與課程研製、用教材教和教學為學生服務的理念。設計一課,除了熟悉課標要求之外,還要圍繞本課教學目標,以教材為抓手,優化教學內容,並選擇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學習鋪路搭橋。
(一) 正確合宜的教材解讀——找到抓手
研讀教材,是進行教學設計的前提,也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之本。研讀什麼呢?研讀文章主題思想,表達結構及重點字詞句意思。正確合宜的教材解讀,是教學中「教什麼」的抓手,也是教師用好教材恰當選擇教學內容的關鍵所在。那麼,如何進行正確合宜的教材解讀呢?
第一:恰當運用單元主題和閱讀提示
我們教師在教學時習慣於就一課教一課,就一節教一節,往往忽視了教材在編排上突出的特點———圍繞專題整合教材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就以「導讀」的形式點明每一個單元的學習主題,並且在每一篇略讀課文的前面也都有相關的閱讀提示。
單元導語部分既點明了本單元的主題內容,又提示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及單元訓練重點,既便於老師整體把握本單元的教學設計,又有利於學生整體感知本單元的學習任務和要求,做到教學單篇課文與單元主題相聯系,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相聯系,學生課前預習(搜集資料)與教師課上指導(交流展示單元主題內容)相聯系。
所以,對文本的解讀,教師要明確單元主題,同時要解讀單元導語,明確導語的指向,需要將導語作為一項教學內容來引讀。基於這一點,我們提倡,在教學單元新課前要利用單元導語進行「單元導讀」教學設計。「單元導讀」設計其實就是對學生學習本單元課文的預習指導,這樣做的好處是:第一,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單元學習的整體意識,便於學生更好地把握本單元的主題內容。第二,可以滿足學生先睹為快的心理,對課文先整體把握,引發閱讀期待,為單課學習做准備。第三,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可以指導學生收集有關本單元的學習資料,做到課內外相結合。
第二:有效利用課後思考練習題
課後思考練習題凝聚著教材編寫者的集體智慧和汗水,它直接體現了編者意圖,反映了教學目的和要求,有助於教師對課文的解讀和把握。每一個教師都應該重視課後思考練習題,將每一道課後思考練習題落實到具體的教學中。
課後思考練習題分為練習題和思考題。在教學實踐中,完成得比較好的練習題有兩類:一類為朗讀理解課文,一類為詞語類,所謂完成得比較好,是指這些練習題基本能在課堂內完成;能完成的練習題為背誦課文以及造句等,所謂能完成,是指受到了老師的重視,但往往不能在課內完成,而是借用課余時間完成;被忽視的練習題有「復述課文、與文本相連的習作訓練」,這種忽視在教學中一是體現為草草過場,二是體現為完全放棄,而恰恰是這類練習題在明確地告訴我們,在教學中要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告訴我們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的習作訓練是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教師不重視課後思考題,往往表現在舍棄教材精彩的課後問題不用,而用一些零零碎碎地問題來設計教學,實際的教學效果卻不太好。這一現象應當引起重視。
第三:深入適度的文本細讀
直面文本,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文本細讀。我們不少老師在平時備課時,首先不是看教材,而是看教參。看教參是怎樣分析教材,怎樣確定目標,提供了哪些教學建議,安排了哪些課堂練習,然後還會去查有哪些老師上過這一課,有哪些現成的教案、教學設計,最後才匆匆地去看教材,進行教學設計,這樣就很難形成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也就沒有自己對文本的獨創見解。教師直面文本,進行深入適度的文本細讀,首先要把教材當成一個「文質兼美」的讀本,靜心沉入文本,入境體悟,與文中人物、與作者同悲同喜,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獨特的體驗和感悟。其次是在反復閱讀和品味中,對文本的精彩語段、重點詞句甚至是細小的標點細細咀嚼,並通過深入思考,讀出每個空白處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韻外之旨,品出字里行間所蘊含的豐富的情味理趣,獲取獨特的體驗與感悟。再次是在深入研讀的基礎上,不局限於文本閱讀,廣泛搜集相關資料,獲取更多信息,在廣闊的背景資料中進行深層的思考與鑽研,准確把握文本的深度和寬度。所以說研讀教材的過程,也是教師與文本個性對話的過程。要以讀者之心與作者對話,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以教師之心與編者對話,思考編者的編寫意圖;以兒童之心與學生對話,了解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努力做到教者、作者、編者、學者四心相同,才能真正吃透教材,把握要點,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二)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鋪路搭橋
如果說教學目標給我們指明了要去目的地的方向,教學內容可以看作是我們要去目的地的具體路線,那麼,教學方法就是我們在這條路線上要乘坐的交通工具。當然,路線的選擇應當優先於工具的選擇,否則工具再先進,也可能會南轅北轍。所以,方向正確,路線清楚具體,要到達目的地,這就要涉及到我們選用哪個交通工具,也就是說選擇怎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這就需要教師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學習鋪路搭橋,能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盡可能用最少的時間,捕捉到最多的信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文本的價值取向和教學價值,在正確合宜的教材解讀中已經詳細闡述了。在平時教學實踐中,我覺得老師們大都注重了學生讀書的指導,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默讀、指導讀和自由讀來理解課文,訓練語感,但語言文字訓練相對較少,對文本的語言表達形式和結構形式研讀更少,影響學生語文學習的收獲,也就是說對文本教學價值(語言因素)的發掘和運用不夠好。因此,教學時我們除了完成課後設計的語言文字練習之外,還要充分挖掘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訓練點,訓練學生分析概括能力、想像能力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基本保障
教師良好的語文素養是准確把握教學內容和有效實施教學的基本保障。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面對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有著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能犀利而敏捷地抓住文章的核心,理清文章的脈絡,挖出文章中常人難以捕捉到的信息。這類教師的教學設計常常會使人眼前一亮,會使人欽佩其敏銳的視角與思維的深度。而有的教師則人雲亦雲,做了教學參考書的代言人,更有甚者自身的語文功底不過關,對教學內容理解有誤,誤人子弟也就在所難免了。所以有人說,課程改革推到一定程度,教師的專業水準就成了「瓶頸」。教材做得再漂亮,環境再寬松,教師建造的「高速公路」不合格,課堂的車子還是跑不起來。所以一線教師要真正做到合理地把握教材和有效地實施教學,就需要我們老師要有自省的能力,能發現自己的優點所在、問題所在,並找到突破口,一點一點地改進,針對每天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要有自省能力和有針對性的學習);要堅持讀書,讀初高中語文教材,讀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學作品等本體性知識方面的書,讀教育心理學、教育理論專著等專業知識方面的書,扎實自己的文學功底,同時,廣泛涉獵政治、經濟、哲學、影視等方方面面的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豐富自己知識體系,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這樣才能深入淺出地處理教材、設計教學(讀本體性和專業性方面的書);要始終以一種研究和探索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工作,把不斷學習與同伴互助結合起來,並通過有效的「集體備課」的方式進行校本教研,利用集體的智慧彌補專業知識上的缺陷(傾情投入和同伴互助)。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專業提升,才能真正經營好自己的教師人生。
三、判斷是否到達那裡(正確評價教學效果)
人們常說,實踐出真知。精心設計的一節課到底怎麼樣呢?需要到課堂上去檢驗,需要用課堂評價來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以達成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許多成功的課例,都是在反復的試講中,在不斷修改完善中得到大家認可的。因為有了「公開」課這面鏡子,你才知道怎樣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自己的平常課也會因此越上越好。很多公開課上的優秀也成就了日常教學的優秀。所以,建議老師們要有兩個意識:一是要有「即便沒人聽課,也要讓自己彷彿站在公開課的講台上,讓自己教室的門永遠向別人敞開」的意識;二是應該有一個一以貫之的教學反思意識,要養成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的習慣,以檢驗自己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設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當然,我們一線語文教師的工作量非常大,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不可能經常進行這樣的二度設計,沒有時間,也沒有那麼多的精力。但是我們可以在課後做批註式的標記修改,簡單理出教學中的成功和不足,以備下次教學設計借鑒再用。如果我們是兼任平行班的教學,或是要進行公開示範教學,上面的做法,即有利於課堂效率的提高,也有助於個人專業成長。
教學設計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有人這樣形容教學設計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授人以魚,即教給知識,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形成能力;第二境界:授之以漁,即教給學習知識的方法,讓學生從模仿開始,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第三境界:悟其漁識,即能夠引領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形成新的思想。因此,教學既要授人以魚,又要授人以漁,更要悟其漁識,才能培養出有知識、有能力、有思想的創新人才。

閱讀全文

與小學閱讀教學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