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品德與社會公開課教案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版目的(或稱教學要權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Ⅱ 小學品德與社會:《規則是怎麼來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通過做游戲,讓學生明白規則存在的意義;了解與小學生相關的規則,明白生活中處處有規則,人人要自覺遵守;明確規則的重要性,積極探索規則的奧秘;自己遵守規則,見到有不遵守規則的行為要批評和勸阻。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懂得規則的意義,理解小學生相關的規則,遵守規則,按規則辦事;教育學生遵守規則,懂得規則的重要性。
課前准備:教學課件;布置學生收集有關遵守規則的圖片;活動用的氣球和學生辦報的紙張。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游戲體驗
師:我知道大家都愛玩游戲,對嗎?現在我們來玩一個「吹氣球」游戲,比比誰吹得大,誰願意參加?
(教師挑選男女同學各三名參加游戲。)
師:我們分組吹氣球,先請男同學,然後再請女同學,吹得最多的小組獲勝。沒有參加游戲的同學認真觀察游戲,看看你們能發現什麼?
(男生組老師給5秒鍾就叫停,女生組老師給10秒,結果女生組獲勝。)
師:不用數都知道,女生吹得又大,又多,女生獲勝。
(男生急得大聲說:不公平。)
討論:怎麼做才能讓這個游戲公平呢?
師:原來問題出在我們沒有給這個游戲制定游戲規則。那你們願意按游戲規則再玩一次嗎?能說說玩「吹氣球」時有哪些具體的游戲規則嗎?(生講規則,再重新玩游戲。)
師:沒有規則,我們連一個小小的游戲都無法進行。看來規則真挺重要的。剛才咱們通過游戲,知道了規則在我們的游戲中。那麼,規則在哪兒呢?這節課我們活動的主題就是一起來找找:規則在哪裡?(板書:規則在哪裡)
(評析:以學生感興趣的游戲作為切入點,在兒童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積極討論和探索,了解規則的重要性。從無規則的混亂到有規則的公平、合理,學生經歷了一個探索的過程,初步的「規則意識」和「規則概念」也在學生心目中悄然建立了。)
二、找一找,規則在哪裡
(一)尋找生活中的規則。
1.師:(課件出示教材內容)這是教材第46、47頁的內容,請大家仔細觀察,找找規則都在哪裡?都有哪些規則?
師:除了這些規則外,生活中還有很多規則。昨天,老師已經讓同學們去收集我們身邊的規則了,誰願意把自己收集的與大家交流一下。
2.調查,有哪些同學遵守了這些規則,有什麼感受。
(評析:「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社會的認識、體驗和感悟。」社會調查,作為一種學生主動了解、接觸社會的直接手段,可以讓學生在了解生活中處處有規則的基礎上,引發他們關注生活現象,思考不遵守規則的後果,促進其深入有效地理解規則的重要性。)
(二)尋找與學生緊密聯系的規則。
1.師:生活中處處有規則,那麼與我們小學生緊密聯系的規則有哪些呢?
2.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出示課件並相應補充。
與小學生相關的規則有:《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交通規則、社會行為規則……
3.師:規則在哪兒呢,你們發現了嗎,遵守了嗎?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這里有一些校園生活的圖片,看看誰最聰明,能馬上找到圖片中的規則。
(出示課件:進校門的規則、回答問題的規則、讀書的規則、小組討論的規則、寫字的規則、上下樓梯的規則、課間活動的規則等。)
4.師:你們能從圖片中發現這么多的規則,真是了不起。這些是在校園里、班級中隨處可見的規則,它幫助我們形成良好的文明舉止,幫助我們做一名懂文明、會學習的好學生。這些規則在咱們的學校生活中還真的少不了。
5.師(小結):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我們發現,規則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規則在家庭生活中,規則在學校生活中,規則在社會生活中,真是生活中處處有規則。(板書:生活中處處有規則)
(評析:以學校生活作為課程資源,用圖片的形式充分挖掘隱藏在校園里的規則,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找到規則,對比自己的行為,從而引導他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用實際行動做一個遵守規則、熱愛學校的孩子。)
三、延伸宣傳,遵守規則
師:為了更好地生活和學習,就要處處有規則,我們人人更要遵守規則。可是還有許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認為規則沒什麼,所以也出現了許多事故。你們願意當個「規則小宣傳員」,讓更多的人明白這個道理,和我們一起來遵守規則嗎?
師:請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動手,將自己收集到的規則分類整理,並製作成剪貼報。課下我們把它貼到學校的校園文化宣傳欄里,並義務地當回小解說員好嗎?(學生活動。)
(評析:在處理資料的同時,由身處其外的觀察與調查,變為主動地參與和宣傳,學生體驗到了規則的重要性,把規則貼到卡紙上的過程,也印到學生的內心深處。)
四、結束教學,實踐規則
師:同學們可真棒,剛才我們交流了很多規則,那麼下課時有些什麼規則呢?比比看,誰做得最好。
(評析:細節決定成敗,行動是關鍵。課堂上處處是教育,教師關注到了每一次培養和教育的機會,給學生一個從現在做起的實踐空間。)
總評:
教師在組織教學時,經歷「游戲引規則——生活中找規則——宣傳遵守規則——實踐應用規則」的過程。各個環節圍繞規則,從開課游戲的混亂到慢慢建立規則概念,到通過活動理解規則,再到最後的按規則做事,順理成章地按照兒童思維理解的順序完成了對規則的體驗、了解和內化。各項活動,緊緊抓住兒童的現實生活,採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與兒童的現實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孩子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會。使學生經歷了體驗探究的全過程,從而懂得生活處處有規則,我們要遵守規則的道理。
Ⅲ 怎樣進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分析
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設計就是對你將要上的那一堂課的教與學的活動進行設計.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即在上品德與社會課之前,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的活動規律,強調研究教對學的指導,重視教學活動整體功能而形成的課堂教學方案.它有別於教學實錄,教學反思和教學案例.教學設計必須是課前的. 進行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首先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主動發展」,這里的「發展」是指以良好品德形成為核心的社會性發展;其次是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一份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第二部分是學情分析,第三部分是教學目標制定,最後部分是教學過程及說明.四個環節解決兩大問題:一,發展什麼,就是教學目標的制定,這是教學設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二,怎樣發展,通過教學過程及說明來解決. 下面我以一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去同學家玩》一課的教學設計來具體體現以下三點. 《去同學家玩》教材分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文明最精細的表現在情感里」.我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認識到,沒有情感作為人行動的動力機制,缺乏情感在人的行為系統中的調控作用,忽略情感在建立道德信念過程中的本源性基礎,個體的道德人格大廈將無從矗立.《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指出:「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其本質就是將學生的學習過程作為一個情感的體驗過程,使外部的文化結構、社會需求、道德意識等深入到學生的內心深處,激發其內在需要,從而內化為良好的品格.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去同學家玩》這一活動主題,它強調了小學生在家裡要行為文明,注意安全,玩有意義的游戲.然而現代家庭的孩子在父母長輩的關愛下,養成了「小皇帝」
Ⅳ 小學品德課的課堂教學設計大致可以分為幾個步驟
以前老教材一般按明理——導行之類的來分,現在新教材不講究了回,都是以活動形式來劃分答。但總的來說,一般都要按照以下規律,即:什麼?為什麼?怎麼樣?比如說四年級的「和為貴」一課,就是活動一:搞清楚什麼是「和」?活動二:為什麼要「和」;活動三:怎樣去「和」。大致就是這樣,具體課文要看具體內容的,但過程不外乎如此。
Ⅳ 教案精選:小學思想品德《美好生活哪裡來》教學設計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樣,內容詳略也不一,有經驗的教師可以寫簡案,新教師要寫詳案.一般說內來,教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容課題(2)教學目的(3)課時分配(4)授課類型(5)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關鍵(6)教學手段、教具(7)教學主要方法(8)教學過程(9)板書和板畫的設計(10)課後分析及教學參考資料.
Ⅵ 怎樣進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分析
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設計就是對你將要上的那一堂課的教與學的活動進行設計.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即在上品德與社會課之前,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的活動規律,強調研究教對學的指導,重視教學活動整體功能而形成的課堂教學方案.它有別於教學實錄,教學反思和教學案例.教學設計必須是課前的. 進行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首先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主動發展」,這里的「發展」是指以良好品德形成為核心的社會性發展;其次是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一份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第二部分是學情分析,第三部分是教學目標制定,最後部分是教學過程及說明.四個環節解決兩大問題:一,發展什麼,就是教學目標的制定,這是教學設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二,怎樣發展,通過教學過程及說明來解決. 下面我以一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去同學家玩》一課的教學設計來具體體現以下三點. 《去同學家玩》教材分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文明最精細的表現在情感里」.我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認識到,沒有情感作為人行動的動力機制,缺乏情感在人的行為系統中的調控作用,忽略情感在建立道德信念過程中的本源性基礎,個體的道德人格大廈將無從矗立.《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指出:「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其本質就是將學生的學習過程作為一個情感的體驗過程,使外部的文化結構、社會需求、道德意識等深入到學生的內心深處,激發其內在需要,從而內化為良好的品格.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去同學家玩》這一活動主題,它強調了小學生在家裡要行為文明,注意安全,玩有意義的游戲.然而現代家庭的孩子在父母長輩的關愛下,養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很多不好的習慣,如驕橫,霸道,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只知道享受的舒心,而不懂得給予的快樂.故而我在教學活動時用情感去喚醒學生,用知識去啟迪學生,用技能去武裝學生,讓他們真正學會與人交往.這樣,我根據新課標提出 「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的要求,努力使教學進入生活,貼近生活,創設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自由、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給學生充分參與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去觀察、去探索、去得出結論.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只是指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讓學生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學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教育學生明白和夥伴玩要有禮貌,講文明,注意安全,並通過活動體驗和夥伴玩的愉快. 2、能力目標:學生在自主活動中文明的解決玩中出現的矛盾,學會與人交往.教學方法: 「興趣是步入創造大門的台階.」對於剛踏進小學一年級的兒童,他們對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為了使他們盡快適應學校生活,學會與人交往.本節課中,主要運用交談、情境模擬、角色扮演、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自我體驗、感悟、建構,使學生掌握初步的人際交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法: 一年級學生年齡尚小,天真活潑、喜歡好動是他們的特點.所以在課堂上,以學生參與活動為主,盡量營造一個趣味盎然、輕松和諧而又積極主動的情境,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良好習慣的養成.教學過程: 根據一年級兒童特點和本教材特色,圍繞「在生活中進行情感體驗」的主旨我設計了和同學聯系、高興地玩、安全地玩、有創意地玩四個教學環節.(一)活動一 和同學聯系 上課的開始我就用樂樂小朋友與媽媽的談話錄音引入課題.然後出示小朋友和同學通電話的情景,(播放課件)愛恩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而生動有趣的聲音和圖片滿足了兒童精神需要,深受學生的喜愛.我藉助富有表現力的電教媒體,激發學生的情感.這樣從知、情兩方面為教學的展開作好了鋪墊.緊接著我利用「大嘴鳥」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猜一猜,他們會怎麼說呢?然後我又設計了一個情境表演,這樣自然地將學生帶進生活中來,讓學生去發現生活、感悟生活.(二)活動二 高興地玩 兒童是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並得到各方面的發展.活動中我們必須讓孩子進入生活,讓他們在生活中構建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因此我設計了兩個讓孩子進入生活的活動情景:①說一說、評一評,②我們去做客.在整個活動中注重學生、教師的共同參與.在說一說中,我利用大嘴鳥提出一個問題:「你和同學最喜歡玩什麼游戲?」然後組織學生同桌互相說.在評一評的時候,我先要學生讓學生看錄像,找出錄像中到同學家玩的學生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應改正,從而調動學生思維,讓學生討論分析,從中得出結論:到同學家做客應講禮貌,再設計「我們去做客」這一課堂活動,再讓每個小組的同學互相到別的小組那裡做客,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學會如何接待客人,如何當一名受歡迎的客人. 低年級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僅處在萌芽狀態.他們活動的每一環節都需要具體形象相輔助才能順利進行.據此,我在小結時屏棄了老套的言語式表達方式,而是採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電教設備,這樣學生在樂意接受中觸發情感的升華.(三)活動三 安全地玩 明白事理並不等於掌握,「臨岸羨魚,不如歸而織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指出,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教學中只有密切聯系兒童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將生活中的情景讓學生在課堂上再現,從而使學生在心靈深處明白哪些是可以玩的,哪些是不能玩的,明白其中的道理.我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本中的一些危險的游戲,並說出一些生活中學生玩過的危險游戲,讓學生感觀,然後讓學生判斷這樣做對不對,為什麼?(四)活動四 有創意地玩 學生在明白了玩的時候要講禮貌,注意安全這個道理後,我要學生說說圖片列舉的一些游戲,並說說還有什麼好玩的,然後安排了學生玩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孩子們在游戲中鞏固今天學生的內容.教學效果預測: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在本課教學中我以「活動」為主線,貫穿於兒童生活中,讓兒童在活動中感悟生活、體驗生活,從而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然而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朝夕可就的,他必須持之以恆.
Ⅶ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200字
一、學習禮貌用語
教學目的和要求
使學生知道「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日常禮貌用語。教育學生正確使用日常禮貌用語。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導入 課題。1.師:小朋友們每天米上學,是怎樣跟爸爸媽媽道別的呢?2.即興表演:上學的情景,(老師扮家長,學生與家長告別)3.師:去上學時,對爸爸媽媽說「再見」,真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4.導入 新課:會使用禮貌用語的孩子才是懂禮貌的好孩子,那麼除了「再見」還有哪些常用的禮貌用語呢?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來學習第一課《學習禮貌用語》二、自學課文,初步明理。1.生自由看課文中的插圖。2.提問:通過看圖,你知道r還有哪些常用的禮貌用語?
(生:您好、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三、聯系實際,加深明理。(一)出示幻燈:學習第一幅插圖。1.畫山的小朋友使用了什麼禮貌用語?(板書:您好、你好)2.他們是在什麼時候使用「您好」的?(板書:見面)3.你過去在什麼時候用過「你好、您好」?4.教師小結:每天與老師、同學、朋友、客人等第一次見面時嬰主動打招呼,問候對方。(二)出示幻燈:學習第二幅插圖1.畫中的小朋友使用什麼禮貌用語?(板書:再見)2.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再見」的?(板書:分別)3.你過去在什麼時候用過,「再見」?4.教師小結:每大上學與家人分別時,放學與老師、同學分別時,與客人道別時都要說「再見」。(三)出示幻燈,學習第三幅圖1.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麼?2.他們使用了什麼禮貌用語?(板書:請、謝謝)3.什麼時候用「請」?什麼時候用「謝謝」?(板書:有求別人,得到幫助)4.小表演: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清、謝謝」這兩個禮貌用語。a.向同學借鉛筆;b.邀請同學參加生日晚會。5.教師小結:在要求別人或請求別人時,要說「請」,在受到別人關心,得到別人幫助,接受獎勵或禮物時,都要說「謝謝」。(四)出示幻燈:學習第四幅圖1.圖中發生了什麼事?小朋友們使用什麼禮貌用語?(板書:對不起、沒關系)2.什麼時候使用「對不起」和「沒關系」呢?(板:打擾別人,別人道歉)3.你過去用過「對不起」和「沒關系」嗎?4.教師小結:給別人添了麻煩的時候,如妨礙丁別人,打擾了別人或損害了別人的利益,都要誠懇地表示歉意,說聲「對不起」。當別人道歉時,應該說聲「沒關系」,表示原涼。四、聯系實際,導之以行。1. 想一想。(見課後練習)2. 演一演。①小玲有—·道數學題不會做,她去辦公室清教老師。②小剛被評為班上的「三好學生」,他很高興,他打電話把這事告訴外地工作的姑媽。3. 玩一玩。(見課後練習)五、總結全文,提出要求。1. 學習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禮貌用浯記心裡;你拍二、我拍二,得到幫助說「謝謝」;你拍三、我拍三,提出要求「請」在先;你拍四、我拍四,打擾別人賠不是;你拍五、我拍五,見面問好真和睦;你拍六、我拍六,分別說聲「再見」了;你拍七、我拍七,禮貌孩子笑嘻嘻。2.今天我們學習了「你好、您好、再見、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這幾個禮貌用語,並且知道了怎樣恰當地使用這些禮貌語言,希望同學們從今以後,把禮貌語言記在心裡,掛在嘴邊,做一個講禮貌的孩子。板書設計 一 學習禮貌用語
見面:「您好!」「你好!」
分別:「再見」
有求別人:「請」
得到幫助:「謝謝」
打擾別人:「對不起」
別人道歉:「沒關系」
教學後記:
本課旨在教育學生學會「請、您好、謝謝、再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教材選用了「與人見面」 「與人分別」 「借書」「踢球」這四個生活場景,深入淺出地教育了學生怎樣恰當地使用這些禮貌用語。我在上課時對教材作了兩處修補。第一,我認為即興表演「上學的情景」比教材上《大山的迴音》更能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切入課題。第二,本課道理淺顯,重點應放在導行上,我另增設了借鉛筆、打電話等即興表演,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禮貌用語恰當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Ⅷ 小學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我的手兒巧公開課教案
一)課堂教學要求
【教材分析】
「我有兩件寶」由總起頁、「神奇的手」和「人體司令部——腦」三部分組成。三部分內容分別從兒童的生活出發,從不同角度選取與兒童生活關系密切的內容,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充分感受雙手和大腦對人學習、生活和發展的重要意義,它們是多麼的神奇,正是有了靈巧的雙手和發達的大腦,人才不同於其他動物,才使得人能夠勞動和創造。本活動主題目標就在於讓學生通過事例、一些有趣的活動體驗人的手腦的神奇,感受多動腦、勤動手的樂趣。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自己的雙手,為自己有一雙靈巧的雙手而高興。
2.初步感知動手與動腦的關系,感受勤動手的樂趣。
【教學重點】
感受勤動手的樂趣。
【教學准備】
1.一些常見的學慣用品、生活用品、玩具、水果等;面具1個;
2.製作含有視頻《孔雀舞》等資源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建議】
一、課前體驗,初步感悟
畫一張自己的手的圖畫。想一想自己的小手可以做哪些事。
二、課中體驗,深化感悟
課的開始,採用一個有趣的謎語導入「兩棵樹,十個杈,不長葉,不開花,吃飯勞動全靠它。」來激發學生對手的興趣,對本課的教學充滿好奇心。並自然地引出課題。緊接著提出問題:你的小手會干什麼?用這個自身生活體驗的問題讓學生馬上就有表達的慾望。課件出示 「手的用處多」這一內容,讓學生觀察和認識:手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勞動,而且還能幫助我們做許多其他的事情。通過拉拉勾、再見等手勢展示「會說話的手」;通過「摸一摸,猜一猜」的小游戲感受「會認東西的手」;通過對《孔雀舞》舞蹈的欣賞認識「會表演的手」。通過「動手健腦——『反舉手』游戲」,引導學生認識到「手的活動聽大腦的指揮」。讓學生感受到人手的奇妙,認識到手是多麼的重要,從而產生勤用雙手的願望。最後小結:我們的小手如此神奇如此重要,我們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自己的雙手。
三、課後踐行,內化感悟
晚上和家長在燈下玩「手影」的游戲。通過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動手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