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全冊教案
一 我背上新書包
教學目標:1、能在老師的幫助下,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感受。
2、體會成為小學生角色的變化,感受成長與變化帶來的喜悅。
3、表現對小學生生活的美好憧憬。
教學重點和難點:
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都有什麼變化,這是本文重點。想想自己的願望並畫出來是課文的難點。
課前准備:
學生課前准備:准備一張自己在幼兒園時的活動照片;彩筆;畫紙;書包文具。
教學器材:歡迎新同學圖片 放大的課程表
教學課件:電腦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
錄音:開學了,我們背著書包走進了學校,和我們一樣,小兔貝貝也和我們一樣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了,電腦動畫,一隻小白兔背著書包,一蹦一跳的跑出來向大家招手。教師:聽,小兔貝貝和我們說話了:(電腦錄音)嘿!同學們,你們好!我是小兔貝貝:現在我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我的心裡特別高興,你們呢?
教師:同學們也是一年級的學生了,還記得開學第一天的情景嗎?(觀看新生入學的錄像)開學第一天,是誰把你送到學校的?當時你是什麼心情?爸爸媽媽或家裡的其他人對你說了什麼?學校的大哥哥大姐姐是怎樣歡迎你的?小組間說一說。請同學匯報自己第一天上學的情況。
看看現在自己都擁有些什麼?比比現在的生活和以前有什麼不同?自己的用品與以前有什麼不同?同桌互相展示自己的照片,看看現在的自己和以前有什麼變化?小組間互相交流,請同學到前邊匯報 匯報時要把他的照片放在實物投影上放大展示給全班。
工人做工,農民種田,解放軍保衛祖國。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他們的工作。(放錄像,解放軍邊防站崗,工廠工人做工,農民種田錄像。)我們是小學生,我們的工作是什麼呢?
我們來到新學校,有了新生活,那你對未來的學習與生活有什麼想法?小組間互相交流然後把未來自己的形象畫出來。畫完之後,全班互相展示。選出好的作品到前邊展示並貼在展板上。
讓我們以我們都喜歡的歌曲來結束我們的第一節課。(電腦放錄音同時配有動畫 《上學歌》)同學們跟著學唱。
小結:你們喜歡上學嗎?請把學校里的事情講給爸爸媽媽聽。
第二課 我們的校園
一、主題目標:
1、熟悉自己的校園,增進對學校的了解與親近感。
2、了解學校中與自己學習生活關系密切的設施、設備等。
3、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校園探密活動。
二、活動准備:
1、結伴參觀學校的各種功能室,猜一猜有什麼作用。
2、多媒體課件、校園相片。
3、各種設施名稱的小紙條。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
同學們,開學三個星期了喜歡我們的校園嗎?我們都要在這所學校里度過六年的時間,我們都要共同愛護我們的學校,你對我們學樣了解多少呢?你知道我們學校有哪些場室,這些場室各有什麼用處,你們想知道嗎?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認識:我們的校園(板書課題)
(二)「小小探密員」匯報,初步了解校園
師:課前老師布置了一項任務給大家,讓你們做一回「小小密探員」結伴去參觀各種功能室,下請大家匯報一下。
生:我到了電腦室,裡面有好多好多的電腦,我看見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在電腦里畫畫,可好看了,我想快點長大,好快點到電腦室上課去。
生:我去了圖書室,裡面有好多好多的書,可好多書名的字我都不認識,我要好好學習,識多一些字,好快點能看懂圖書室里的書。。。。。。。
師:這些小小的密探員真不錯,了解了我們學校的那麼的功能用室。不過我們學校大著呢,除了你們說到的這些,還有好多你們不知道的,想知道嗎?
(三)一起看看我們的校園,深入了解校園
你們想參觀我們的學校嗎?現在我們跟著攝影師的鏡頭一起去參觀我們的校園。然後分組討論。
(四)深化擴展,進一步了解校園各地方的作用
1、課件出示圖書室的圖片
(1)來到這個地方,我們要怎麼做?
(2)分組討論:要安靜,不能大聲說話,拿放東西要輕。。。
2、課件出示喝水處的圖片 (1)來到這個地方,我們要怎麼樣做?
(2)分組討論:要排隊喝水,要做到互相謙讓
(五)緊密聯系實際,深化認識
1、看看我們的教室里有什麼?出示寫有教室物品名稱的條子,先由學生對照實物貼一貼
2、玩游戲:把寫有校園設施名稱,使用情景的條子分給學生。由一名學生介紹他紙條上的內容,與情景或設施對應的學生起來做朋友。
3、集體評議。
(六)畫校園,表現自己對校園的愛
1、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個地方,用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2、多媒體上展示學生的畫,讓該生說說自己畫的內容。
(七)課外延伸:試著和同學一起找找學校里的這些地方。每找到一處給自己獎勵一朵小紅花。
教 師
辦公室 廁所 飲水處 少先隊室 門衛室 圖書室 電教室 音樂室
3、新朋友 新夥伴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學會怎樣向別人介紹自己,展現自我的能力。
2、 以學生最熟悉的《找朋友》這首歌為主題曲,通過組織學生說話、唱歌、跳舞、討論等活動,讓學生在娛樂中學會怎樣跟同學、朋友相處,知道怎樣交朋友,該交什麼樣的朋友。
【教具准備】
錄音機、掛圖、小紅旗等。
【教學過程】
一、 創設課堂情境(設紅旗台)。
二、 引導學生分析小兔貝貝自我介紹的內容。
1、 出示小兔貝貝的畫像。(放錄音:大家好,我叫小兔貝貝,今年七歲,是一年級學生,別看我年紀小,我會的事可多啦!我會畫畫、唱歌、跳舞、講故事、背古詩,下面我給大家唱一首我剛學會的歌——《找朋友》)。
2、 引導學生評析小兔貝貝的話。
問:(1)聽了小兔貝貝說的話,你覺得它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有禮貌、有本領)
(2)小兔貝貝唱的是什麼歌曲?(板書:找朋友)你們會唱這首歌嗎?大家一起來唱一唱。
(3)誰能猜一猜小兔貝貝今天為什麼要唱這首歌?它心裡想什麼?(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歌的內容,了解小兔貝貝的內心活動。明白它想找新朋友,新夥伴。板書課題:新朋友 新夥伴)
3、指導學生弄懂小兔貝貝自我介紹的格式。(問好 介紹自己的姓名 年齡 會什麼 喜歡什麼 還表演自己的特長)
三、 學生進行自我介紹及表演特長。
1、 激發學生說話的慾望:小兔貝貝這么有本領、有禮貌,你們願意和它交朋友嗎?誰願意上來向小兔貝貝介紹介紹自己。
2、 指名學生上台進行自我介紹並表演自己的特長。(教師及時組織學生對其發言進行評議。)
四、 輕松一刻,唱一唱歌曲《找朋友》,並邊唱邊做表演動作。(讓學生在快樂的音樂和舞蹈中,感悟到對朋友要友好、禮貌。)
1、 教師先做示範動作,講明每個動作的含義。(如:敬禮表示有禮貌、握手錶示友好、雙手放在胸前表示用心去愛。)(板書:你是我的好朋友)
2、 學生跟著老師邊唱邊表演動作。
五、 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的形式互相介紹自己,擴大交朋友的范圍。
1、 剛才大家認識了小兔貝貝,現在還想認識更多的朋友嗎?下面我們以四人為一個小組,互相介紹自己。(要求各小組的小組長主持發言。)
2、 通過剛才的交往,你們又認識了哪些新朋友?你能說出他的名字嗎?你最想跟誰成為好朋友?為什麼?(通過引導學生討論以上問題,讓學生知道該交怎樣的朋友,並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地對待同學的缺點,學習他們的優點。)
六、學讀一讀,唱一唱,跳一跳教材中的兒歌。
1、 你們認識的朋友真不少,班上的同學都成了好朋友。(板書:我們都是好朋友)
2、 指導學生讀兒歌,並教學生運用《找朋友》這首歌曲的旋律去唱一唱文中的兒歌。
3、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邊唱歌一邊編舞蹈。然後請一個小組來進行匯報表演。
七、 討論怎樣和朋友相處,怎樣交更多的朋友?
1、 今天我們認識了這么多新朋友、新夥伴。誰能說說和朋友在一起時應該注意些什麼?(讓學生明白和朋友、同學要和平、友好地相處。)
2、 我們今天在班上結識這么多的新朋友、新夥伴,我們還可以到哪裡?用什麼方法去交更多的朋友?(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
八、 休息一刻,跳一跳《找朋友》的舞。
九、 教師總結。
我們在幼兒園、學前班時老師要求我們在家裡要做個好孩子,在學校要做個好學生,今天我們和小兔貝貝共同學習了《新朋友 新夥伴》這一課,讓我們知道和同學、小夥伴之間要做個好朋友。(邊說邊板書:好孩子 好學生 好朋友)你們能做到這三個「好」,那一定是個很棒的孩子。
十、布置課後作業。
回家跟你的爸爸、媽媽說一說你今天認識了哪些新朋友,你想向他學些什麼?
附板書設計
新朋友 新夥伴
找朋友 我會 我喜歡
你是我的好朋友
我們都是好朋友
好孩子 好學生 好朋友
第四課 校園鈴聲
教學目標:
1、知道下課鈴聲響了以後該做些什麼。
2、能合理安排課間活動內容,知道課間該做哪些有益的活動。
3、初步懂得遵守學校生活的規則與紀律的重要性,形成規則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規則意識。
課前准備:
1、學生課前准備:提前讓學生找一找、看一看課間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們在做什麼?
2、教師課前准備:多媒體器材、課間不同安排的圖片(游戲、上廁所、准備下節課的學慣用具、飲水)小兔貝貝獎章、毽子、跳繩、皮球。
教學課件:課間活動錄像、老師向大家推薦的各種活動的課件(老鷹捉小雞、踢毽子、跳繩<加入跳繩的歌曲>、拍皮球<加入拍皮球的歌曲>)、以《哦,十分鍾》為背景音樂的各種有意活動課件。
流程圖: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意
1.下課鈴聲響了以後,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2.課間活動時應該注意什麼?
3.課間活動可以做哪些有意的活動?1.根據課間不同安排的圖片進行小組討論並匯報:下課鈴聲響了以後,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並說明原因。
2.根據課前找一找、看一看的結果和課間活動的錄像討論回答:什麼樣的課間好?在課間活動時應該注意什麼?
3.根據老師向大家推薦的活動進行表演和活動體驗。
4.根據學生推薦的活動進行體驗。1.出示課間不同安排的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下課鈴聲響了以後,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2.放課間活動的錄像,提出問題:什麼樣的課間好?在課間活動時應該注意什麼?讓學生進行討論。
3.老師向大家推薦游戲活動。
4.與學生一起進行活動游戲體驗。
教學過程:
一、由小兔貝貝引出:下課鈴響了以後,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出示課間不同活動的課件和圖片)小組討論、匯報結果。除了這四種還會做哪些活動?(鼓勵學生的個性思維)。老師小結:下課後不管先做什麼,只要將時間安排好,把該做的事情都做了就行了。但不要等到快上課時才想起來上廁所。
二、由小兔貝貝喜歡課間活動,利用課間活動的錄像和課前讓大家在找一找、看一看的結果進行討論:課間活動時應該注意些什麼?你認為什麼樣的課間好?引導學生得到:課間活動活動要守秩序!
三、利用課件向大家推薦各種有意的游戲和活動,在推薦活動游戲的同時,讓學生進行游戲活動的體驗。(為了更好的活躍課堂氣氛以及使課件更加形象生動,在課件中配以相應的音樂素材)
四、在《哦,十分鍾》的音樂伴奏和相應課件的播放下,幾個學生在前進行活動,其他同學拍手進行附和,老師總結:真心希望大家能擁有一個愉快的課間十分鍾!讓我們共同期待那愉快的十分鍾吧!老師帶領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做「開火車」的游戲,將學生帶出教室加入課間活動的隊伍中。
教案點評:
教學活動有一定的新理念,教學內容能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密切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通過學生的體驗、參與和實踐,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培養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避免簡單的說教;最重要的一點是活動性較強,通過學生親自體驗,得到正確行為的道德培養。課堂氣氛活躍、融洽,另外,短小精悍的有目的的歌曲的溶入,給這節課增色不少。但在講這節課時,由於「規則」是這節課的一個重點問題,在任何活動時,老師要加以引導。再有就是同學求異思維應多加鼓勵,促進他們個性的發展。
第五課 平安回家
教學目標
認識:1、知道社會上有傷害兒童的壞人,知道壞人欺騙兒童慣用的一些手段。
2、認識注意交通安全是一種自我保護,可以防止受到傷害。
3、學習有關的交通標志和交通規則。
4、了解不遵守交通規則會造成交通事故,給自己別人帶來痛苦麻煩。
情感:1、憎惡壞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護意識。
2、感受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願意遵守交通規則。
行為:1、不輕信陌生人的話;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
2、在馬路上自覺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地方靠右邊行走;橫穿馬路走人行橫道、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
教學重點:
知道壞人欺騙兒童慣用的一些手段。學習一些提防壞人、不上當受騙的方法。讓學生知道有關的交通標志和交通規則。
教學難點:
憎惡壞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護意識。使學生懂得不遵守交通規則會造成交通事故,給自己帶來痛苦,給別人帶來麻煩。
教學准備:教學課件及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教師播放:放學鈴聲。
2、談話:放學鈴聲響了,你該做什麼呢?
3、學生討論問題。(不要求回答)
4、揭示課題:平安回家
二、學習新課
(一)、放學檢查
1、談話:剛才,小朋友們討論了放學鈴聲響了後應該做什麼?現在,請幾位小朋友勇敢地舉手來說一說。
2、學生回答問題。
3、教師小結:放學鈴聲響了之後,首先應整理書包,把回家的東西帶全,別把東西落下了。養成整理東西的好習慣。
(二)、防止上當
1、播放視頻(防止上當)
2、問:假如你也遇到同錄像上的小朋友相同的情況,你會怎麼辦?
3、學生回答。
4、播放動畫。問:你認為這位小朋友做得對嗎?
5、教師小結:我們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要貪小便宜,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要跟陌生人走。
(三)、交通安全
1、江、河、湖邊的安全
(1)、播放兒歌:一隻小青蛙呀!河邊跳呀跳。小強看見它,飛快往邊兒跑。小朋友們齊聲叫:小心!危險!小強真聽話,趕快停住腳。
(2)、問:哪些小朋友回家途中要經過江(河、湖、塘)邊的?
(3)、講述:回家經過江(河、湖、塘)邊的同學,特別要注意安全,不要在江(河、湖、塘)邊上玩,做游戲,不要私自下江(河、湖、塘)游泳。
2、公路上的安全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上學是不是要經過一些街道或公路?(有的有,有的沒有。)那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在這些地方,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交通標志和設施。你們認識這些交通標志和設施嗎?它們都是什麼用途?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
(2)、認識交通標志和設施,並說說它們的用處。(課件演示)
人行道:供行人行走。人行橫道:供行人穿過馬路。護欄:保護行人的安全。機動車道:機動車行駛的道路。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走,黃燈表示車輛減速慢行。鐵路道口:表示前面有火車通過。提醒行人和車輛注意火車。過街天橋:行人穿過馬路。地鐵站口:地下列車的進出口
(3)、教師小結:剛才,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的交通標志和設施,它們呀,都是在保護我們不受到傷害,提醒我們要注意交通安全,把交通安全記在心中。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卻不把交通安全記在心中,從而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後果!
(4)、聯系生活進行活動(演一演:用准備好的交通標志圖片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模擬環境下邊演邊說交通規則。)
①注意交通安全對自己、對別人有這么大的好處!那麼注意交通安全又應該怎樣做呢?老師來考考你們!看看哪位同學最聰明!
②過程:
師:行人橫過馬路應該怎麼走?生:橫過馬路時走人行橫道、過街天橋、地下通道。
師:行人在街上走路應在哪兒走?沒有人行道應該靠哪一邊走?
生:上街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靠右邊走。
③師:注意交通安全的具體行為就是遵守交通規則。你還知道哪些交通規則?
④學生回答。
⑤小結:同學們知道的真多!看來我們真能做到自我保護,把交通安全記在心中!
三、鞏固
1、判斷以下行為是否正確。(播放課件)
2、師生齊唱兒歌:交通安全記心中
小朋友呀要知道,走路要走人行道。紅燈停來綠燈行,穿過馬路走「橫道」。
不翻護欄不猛跑,扒車攔車可不要。交通規則記得牢,自我保護要做到。
3、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在回家途中可能遇到的一些事情,要防止上當受騙,要注意交通安全等,我希望每位小朋友都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注意安全。
Ⅱ 四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是什麼
四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整體看學生還是很活潑。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本課程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其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其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彈性地嚴展,其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本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兒童更多的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構建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三、教學目的及要求: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構成以及家庭成員間的關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感謝。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冬天的美。
4、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
5、初步了解一些健康常識,學會自我保健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6、通過觀察感受寒冷的冬天,體會他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的利與弊。
7、學文明理,培養學生正確做人的意識及能力。
8、培養學生關心、愛護同學的品質,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四、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電教手段,以直觀的形象激發學生情感。
2、按照激情---明理---導行---反饋的思路教學。
3、適當補充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強化觀點形成。
4、採取跟蹤調查,聯系家長等措施,促進學生良好意識、習慣的形成。
五、教學進度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案(教學設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Ⅲ 品德與生活課程常用的教學活動形式有哪些
教師問卷尊敬的老師: 您好!小學品德教師是特殊的教師群體,在其成長與發展過程中有著特殊的發展規律與影響因素為了了解小學品德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現狀及影響因素,並能通過此調查了解品德教師的專業生存狀況,以便為小學品德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供必要的幫助,希望您能根據自己的經歷,如實填寫本問卷。此項調查只做研究之用,不涉及學校或個人,請你們實事求是地填寫調查問卷,反饋有關情況,謝謝! 1、您任教的學校: A、市區 B、城鄉結合地區 C、農村 2、您的性別: A、男 B、女 3.您的職稱:A、小學高級 B、小學一級 C、小學二級 D、小學三級 4、你的教齡是: A、 1-5年 B、 5-10年 C、10年以上 5、您的學歷:A、 師范類 (①中師 ②大專 ③本科 ④碩士) B、 非師范類 (①中師 ②大專 ③本科 ④碩士)在接受師范院校的教育時,有無選修過小學品德課程與教學這門課程。( ) A、有 B、沒有 6、在你的大學期間,你所學的專業是:() A、中文 B、數學 C、小學教育 D、心理學 E、歷史 F、地理 G、政法 H、其他 7、您現在從事品德課教學工作是:A、專職 B、兼職如果是兼職,那麼你主要教什麼科目:() A、 語文 B、數學 C、英語 D、體育 E、其他 8.在擔任品德與生活(社會)課教學,參加過學科培訓嗎?() A、參加過 B、沒有參加過 9.您主要接受的是哪些培訓方式() A、案例分析 B、主講教師深入講解 C、角色扮演 D、分組討論或兩兩討論 E、體驗式訓練 F、全體學員討論 G、主講教師多多提問和積極回答問題 H、錄像∕影片放映 I、小游戲 J 、聽報告 K、其他 10、您對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准 ( ) A、有一定的研究 B、比較熟悉 C、知道一點 D、不了解 11.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的性質是() A、以品德教育為核心的綜合課程 B、以人文社會科學為核心的綜合課程 C、以品德教育為核心的學科課程 D、以人文社會科學為核心的學科課程 12.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的綜合性主要體現在() (可多選) A、課程目標 B、課程內容 C、主題學習 D、 教學方式 E、教學策略 13.您覺得品德與生活(社會)課課程的內容包括()(可多選) A、歷史學 B、地理學 C、政治學 D、哲學 E、倫理學 F、法學 G、經濟學 H、其他 14、品德與生活(社會)課教學過程的本質()(可多選) A、師生交往 B、積極互動 C、共同發展 D、 貼近生活 15.您課前是否寫教案?寫教案的主要目的是() A、寫,為教學做准備 B、寫,為應付檢查 C、不寫,沒有太大作用 D、不寫,因為不檢查 16.您在備課過程中選擇教學內容的主要依據是() A、教科書 B、升學考試要求 C、課程標准 D、學生的生活 E、其他 17.您在備課中什麼環節用的時間最多?() A、設計教學方法 B、 製作課件 C、了解學生思想狀況 D、 研究教學目標 18.您在課堂教學中採用比較多的教學方式是() A、教師講授與小組活動相結合 B、以教師講為主 C、以小組活動為主 D、活動體驗探究為主 E、其他 19、您在課堂上是否經常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來講解與品德有關的問題()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20.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 A、經常使用 B、只在研究課、公開課時使用 C、缺乏設備和課件,很少使用 D、沒有用過,也不會操作 21.您教學策略的選用情況是:() A、活動式 B、體驗式 C、開放性 D、價值引導 E、對話式 F、其他 22.您在教學中是如何利用教材的() A、完全按教材組織形式 B、基本按教材組織形式 C、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 D、按自己的想法組織教學 E、其他 23.您主要通過何種渠道開發教材以外的課程資源? A、實例 B、網路媒體 C、報刊雜志 D、教學參考 24.您在布置課後作業時的做法是() A、全班統一要求 B、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分層次布置作業 C、偶爾考慮分層次布置作業 25.您布置作業一般採取什麼形式() A、課後相應作業 B、圍繞某一主題進行調查 C、無布置作業 D、小組合作完成 E、口頭作業 F、其他 26.一堂課結束後,您通常採取的後續做法是() A、在其他班以同樣的方式實施教學 B、以教後記的方式提出一些問題並思考 C、徵求學生對本堂課的意見 D、在反思的基本上對本堂課重新設計 27.您對學生的評價方式() A、只有考試評價 B、只有平時考核 C、有觀察、描述性評語,項目評價和考試等多種方式 28.您教學中主要的困難是什麼?( ) A、兼課負擔重 B、缺少配套教具 C、教材資源少 29.您培訓過的方式對您的影響() A、提供了良好的理論指導 B、提供了良好的實踐指導幫助 C、比較空洞,比較乏味 D、沒有任何影響 30.您所希望的品德教師的培訓方式是() A、觀察示範課 B、教材與教學案例分析 C、專家講座或報告 D、系統教授理論知識 E、名教師經驗交流 F、教研員或專家的聽課指導 G、進行教學策略和技能的培訓 H、 其他 31、作為一名品德教師,您希望急於提高和拓寬的方面還有哪些?(多項選擇)( ) A、 教育理論水平 B、文本解讀能力 C、教學設計能力 D、 教學語言表達能力 E、 課堂教學組織和協調能力 F、課堂教學應變能力 G、品德專業知識 H、其他學科綜合知識 I、 開闊的眼界 您認為目前品德教師專業化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哪些?相應的建議是? 【問卷填寫到此結束】 衷心感謝您的參與支持,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順利!
Ⅳ 如何實現小學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學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起源於人類的生產勞動,也即是人類最基本的生活活動,在這中生活活動中,人與人發生各種關系,也產生各種矛盾和沖突,為協調各種關系,解決各種矛盾,才有道德的產生。最初道德表現為與生活融合一體的風俗習慣,在風俗習慣中人們感受到好的生活應該是什麼樣的。最初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生活來示人以德,以生活自身來規范人的行為,而不是道德的說教,灌輸道德的戒律。我們的課程理念是:課程源於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課程所要學習的道德規范、社會知識、生活常識等等都是從生活中來的,它們既不是神喻,也不是人們憑空構架,製造出來的,它們都是處於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我們的教學應該從生活出發,從生活中的現實,生活中的需要,生活中的問題、困惑出發。下面我就自己平時的實際教學,關於新課程的生活化方面談幾點淺顯的看法。
一、優化教學關系,讓學生投入生活。
現代生活教育的本質是讓學生真正成為生活和自我發展的主體。而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發展,首先決定於教學關系。
要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會主動和學生交朋友。要充分相信他們具有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潛能和積極性;要學會容納一些缺點、錯誤的孩子,善於與他們交朋友;要深入孩子的心靈,感悟和學生們交往中的樂趣。教師在課堂上,要把自己當作是孩子中的一員,在和學生們共同地討論、實踐、操練中形成凝聚出師生認同一致的觀念。要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並虛心地接受學生們提出的一些富有時代精神和現實意義的見解,實事求是地分析教材本身內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通過這些切實可行的教學環節,來促進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形成和建立。
要有交流協作的生生關系。學生間良好的合作與交流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環節,而這種關系的形成又十分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指導與協調。首先,教師要善於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相互傳遞和交流信息。其次,要注意引導大家從小就懂得關心他人,學會在學習、思維、實踐中體會和理解別人、尊重和欣賞別人,能有利於學生間相互協作的人際關系的形成,也直接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產生積極影響。
二、優化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生活。
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改變以課本為中心和唯一教學內容的陳舊的傳統做法,建立以課本教學內容為中介,聯系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開放的教學內容。利用思品教材,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學習知識。從學生的生活中找教材,解決實際問題。關注學生的需求,以此作為教材,才更具有教育意義。
結合小學生的成長規律,自覺增加或補充與小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或對小學生人格形成有積極促進作用的內容,例如教學《新學期,你好》這一單元的第一個主題活動時,我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場所「寒假生活交流會」,讓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暢談自己在寒假裡的故事,說一說自己的寒假之最,交流一下自己在寒假裡學到的本領。在活動中,我注意收集從學生那裡反饋過來的信息並將它們進行分類如:快樂、煩惱、有趣、得意等,並根據這些信息深入展開討論,讓學生共同分享寒假生活的各種體驗,幫助學生養成講文明懂禮貌,互相尊重他人的好品德,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也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對新學期滿懷希望。
三、優化教學活動,讓學生創造生活。
有了較好的教學內容後,實施教學活動就成了關鍵。生活化的小學思品課課堂教學可分為生活指導式的教學和生活實踐式的教學方式。生活指導式的教學以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參與、體驗,把生活的知識、做人的道理等寓於其中,重在培養學生的生活觀念、生活態度。生活實踐式的教學讓學生直接參與實踐,提高生活的技能,重在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也可把生活指導和生活實踐結合在一堂課中使用。例如教學《春天在哪裡》這一活動時,我首先帶領學生親自到大自然中尋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把學生的目光引到課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去。其次,通過學生親自體驗春天、觀察春天,讓學生了解春天不僅美而且是個充滿生機的季節,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樂趣。最後,通過學生自己的尋找、觀察、感受體驗到的春天再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和春天玩。在玩中,學生真正感受到春天帶給他們的快樂,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因此,內心深處就有了一種想去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又例如教學《和春風一起玩》這一活動,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春天的美好和春天生活的樂趣,在教學中我就組織學生通過自己動手製作風力小玩具親身參與各種春天的游戲活動。在整個游戲活動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和直接體驗感悟到春天的美好和春天生活的樂趣,同時他們也發現了風和風箏、風車、紙飛機等的關系,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利用風的力量,這就是學生感悟後的創造。可見,體驗在品德與生活的教學過程中是多麼重要,只有強化重視體驗,才能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創造。
四、優化教學評價,讓學生熱愛生活。
課程評價對課程的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控作用。
小學思品課課堂教學中,必定涉及到對學生的評價問題。評價的內容主要包含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和完成學習任務的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即學習中觀察、探究、思考、表達的能力;搜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與人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等)及學習結果(即完成學習任務的質量和進步程度)三方面。這種評價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科學的探究精神和正確的情感體驗與價值觀。主要應採用定性的評價方法,通過競賽、組織活動、同學間互評、自評、個人成果展示等進行評價,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上好思品課,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注重個性化人格的塑造。
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游戲為載體,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這是品德與生活課程最顯著的特點。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必須清晰的知道我們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我們必須做到統籌把握,綜合、動態地實現對兒童及其活動的支持、合作與指導。注重讓學生課前收集信息,課上展示、交流信息,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討論,並結合游戲、情景表演等形式豐富兒童的感知世界。強化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創造。轉變教學觀念,盡量把學生的目光引到課本以外的、無邊無際的生活世界中去,把道德寓於兒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中形成。
1.教學內容生活化,喚起學生的道德良知:
北京市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內容豐富、生動,尤其是貼近學生的生活,體現首都特色。但是,教材有著共性,但缺乏個性,同時還有一定的滯後性。因此教材只是教學的憑借,教學中要把鮮活的生活呈現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生活中需要道德,從而喚起學生的道德良知。
例如:教材中安排了《我愛爸爸媽媽》、《老師 您好》、《讓爺爺奶奶高興》等敬師長的內容,教材內容已經很豐富,與學生的聯系十分緊密,學生已經有這方面的體驗,然而對於為什麼要尊敬師長的道德意義學生還不十分明白的現狀,在教學時,教師嘗試讓家長參與到課堂中來,請他們把自己撫養孩子的艱辛講給學生聽,尤其是家長講到孩子生病了家長的焦急,講到孩子長大了家長的心喜時,讓學生們說自己的感受。有的說:沒想到我一個人病了,全家人都那麼著急,尤其是媽媽整夜地看護著我,我真感謝媽媽。有的說:其實我把作業寫認真些也沒覺得怎樣,沒想到爸爸媽媽竟然那麼高興。是呀,一個又一個「沒想到」像一顆顆石子投入了平靜的湖中,立刻激起了學生的道德良知。
生活就是一個個平凡的鏡頭,學生在生活化的內容中感受到了親人的關懷。在情感共鳴中,家長聽到了孩子最真實的感受,孩子們體會到了親情,也喚起了孩子要為家人著想,要為家人付出的願望。孩子理解了家長,在理解的基礎上,尊敬父母長輩的道德行為將自然地展現出來。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很多教育內容都可以嘗試生活化,通過生活的真實感受喚起學生的道德良知,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過程,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2.教學情境生活化,增強學生的道德體驗:
四十分鍾的課堂學習是學生的一段生命歷程,作為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道德形成規律,在教學時注重採用多種具有生活化的情境,增強學生的道德體驗,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生命歷程中的重要一段。小學生上課是在過生活,作為教師不應該和學生過不去,尤其是對於學生常見的道德問題,教師不應該揪住學生的問題不放,而是應該以生活化的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去感受,通過「移情」使學生有所體驗和感悟,這樣更利於學生澄清是非,形成良好的道德價值取向,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鏡頭A在《說話有禮貌》一課的課堂上,教師戴著老牛的頭飾,與學生共同表演「小牛問路」的故事。當小牛有禮貌地問到:「老牛伯伯您好,請問小鹿家在哪兒?」時,教師扮演的小牛卻嚴肅生硬地說:「順著這條路走就到了!」「老牛」的話音剛落,學生的小手就紛紛舉了起來,說:「老師,您剛才說話太橫了,那樣說多沒禮貌呀?」在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後,教師請學生再來表演,通過對比,通過教師不露聲色的引導,學生自然感受到了「對人說話有禮貌,不僅要說禮貌用語,還要注意態度要和氣」。
這一教學環節是在師生共同學習的情境中,學生自主得出了行為要求。教材設計為教師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提供了空間,課堂上教師成為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在教學情境中與學生一起感受生活,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感悟,摒棄了傳統的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接納的局面,這樣的課堂是師生雙邊活動的較好體現。
現在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很好的張揚,體現了學生是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能夠從學生學的角度創設問題情境,學生通過教師的暗示,結合自己的體驗,感悟出道理,學生整個的學習過程是身心的全面參與,這樣的教學利於學生內化所學的道德知識及行為要求。
鏡頭B在教學《不亂放東西》一課時,教師嘗試了這樣的設計:
(1) 現場活動得出體驗:試試:找出教室里常用的東西。
(2) 初步感受不亂放東西的好處:說說:這些東西為什麼好找?
(3) 自主創編故事:小組活動:編《小芳亂放東西的故事》。
(4) 動腦動口動手,助人實現自助:看課件:收拾屋子(討論、操作)
(5) 課件設疑,自悟「放回原處」的要求:演示「收拾好過幾天又亂了」
(6) 現場實踐,自我評價:小競賽:整理學慣用品
(7) 習慣養成,多方配合:課後要求:堅持做(自評,家長寫評語)
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一直處於一種積極的狀態,他們在活動、在體驗、在感悟、在自我評價,無論是亂放東西的害處還是不亂放東西的好處,都不是教師灌輸的,而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真心參加活動後得出的結論。
現代教育技術與思想品德課整合,使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更活躍了,效果更實在了。我區在進行「課改」時,同時進行「現代教育技術與思想品德學科課堂教學整合的研究」。因此,教師抓住這一契機,積極參與到教學改革中來,設計出情境生動、畫面清晰、目的明確、便於交互的課件,較好地提高了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
鏡頭C⑴創設探究的情境
在講《保持環境衛生》一課時,教師在導入環節設計了這樣的課件:出示對比照片,並配有不同風格的音樂,一張環境優美的畫面配上輕柔美妙的音樂,一張遍地垃圾的照片配上刺耳的噪音,學生通過滑鼠點擊,選擇自己喜歡的環境,並說出為什麼?課件設計得情境直觀生動,易於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⑵創設交互的情境
在講《不亂放東西》一課時,課件設計方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較為真實的感受。學生自己在屏幕上拖動滑鼠幫助小主人公收拾屋子,在人機交互中動手、動腦、動口,自覺得出正確的行為要求,便於學生自主學習。現代教育理念使課堂教學充滿新意,現代教育技術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教學情境生活化,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活動中,增強了學生的道德體驗,提高了解決道德問題的針對性。
3.教學任務生活化,促進學生的道德實踐:
英國學者邁克菲爾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課程如果局限於教室里,不指向社會現實,實質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囿於小課堂一隅,是思想品德教育長期的一個缺陷。陶行知指出「社會即學校」,要求學校與社會打成一片,強調活動的多樣性,強調走向社會的實踐活動,注重加強學校德育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的聯系,講究實際效果。課堂是提升學生道德認知的舞台,課後的真實生活是促進學生道德實踐的真正天地,是檢驗德育實效的試金石。因此,我們的道德教育不能僅停留於課堂上的講授和模擬實踐,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課後的生活,使思想品德課教學從封閉性轉向實施開放性教學,與社會鮮活的現實緊密聯系起來。
現代教育理念提倡學生應該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作為品德課有很多內容需要學生課前進行調查,教師應相信學生放手讓他們深入生活,搜集相關的材料。例如:《節約每一滴水》一課,可以讓學生課前調查「水的用途、水資源現狀及人們用水的情況」。上課時學生交流資料,可以產生很好的觸動作用。再如:《我愛首都北京》通過學生進行資料搜集,帶著任務進行課前活動,豐富了學生的感知,對於增強學生的道德情感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通過研究感受到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課後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帶著任務走進生活,他們將在活動中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例如:讓學生參與向社會獻愛心的活動,讓學生行動起來做合格的小公民,讓學生真正幫助小區中有困難的老人,讓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關心父母,用自己的行動溫暖同學……學生通過實踐感受到「愛和責任無處不在」。相信學生,他們在社會實踐的浪潮中摸爬滾打,才能經受住風浪,才能使課上學到的、悟到的道德行為規范落實到行動中,從而形成良好的實踐能力。
Ⅳ 如何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學生課堂學習參與度
課堂教學的師生地位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雙邊互動關系。學生主動參與的實現,需要其自身發展具備一定條件。其中一個主要條件是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的發展水平。而主體參與意識的最終形成又以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水平、理性思維能力等為制約條件。處於兒童期的初中生,這些條件尚未成熟,還處在自我主動參與意識的感性理解階段。這就要求教師對如何實現初中生的主動參與性,進行特殊研究。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度的提高正是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藉助於參與各項活動這種更直觀、更具體的方式,使他們從感性上形象地去體會其自身的主體參與地位及意義,以達到主體的感性實現,「參與」成了實現學生主體性操作上的有效落腳點。使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參與越多越積極,主體地位感性體驗越強烈,主體意識越得以增強,從而越促使其向理性理解的方向發展,反過來又進一步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教師的主導作用或者說是主體地位實現的標志,就是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為學生實現主體地位創造條件。而這同樣需要有操作上的具體落腳點,如果沒有操作上的保證,對教師如果沒有明確的規范的操作上的要求,教師的主導作用往往會流於空泛而得不到實在的體現,參與是非常具體可見的 。
一、精心策劃教學設計,切實達成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是一個分析教學問題、設計解決方法、對解決方法進行試行、評價實施結果,並在評價基礎上修改方法的過程。首先,教師要分析教學對象,即分析學生目前的學習水平處於什麼樣的層次。有些班級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運用不同的方法。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他們的情感需要設計教學,教師設計的活動過於簡單或者繁瑣,過分強調知識的內容而忽視活動的實踐性和趣味性,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直接影響學習效率。
二、重視布置課前任務,適當分散教學難點。
新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課前向學生布置任務,為下一堂課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提供保障,這點至關重要。學生圓滿地完成課前任務,有時會給課堂帶來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教師要力求合理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志、網路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三、精心設計活動內容,努力營造課堂氣氛。
新課程標准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與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改進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是當前課堂常見的方式。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話題,引發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的慾望。在小組討論中,教師應走下講台,在各組之間穿梭,解惑釋疑。與此同時,還應該注意觀察小組中的那些弱勢群體,給予他們特殊的關懷和指導。在展示成果時,根據話題的難易度,讓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都能有表現的機會。 四、注重教學過程評價,激發學生參與意識。
學生的學習動機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師的情感激發,這種清感激發就是一種對學生的評價。教師應該從知識、情感、意念三個方麵塑造學生。語言本身就具備表情達意的工具性特徵,因此,在課堂中,師生之間不僅僅有知識的交流,同時也有情感的溝通。對學生出現的與教師所提問題無關的回答或者想法不能簡單地用對錯來評判,教師應注重保護學生思維的創新性和獨立性。教師對學生所表現出的每一個反應都對學生的學習情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提高課堂學生的參與度不僅是教學效果的保證,而且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應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模式,最終實現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總體目標。
Ⅵ 七年級下冊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悄悄變化的我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青春期的一些基本的生理和心理常識;了解青春期特有的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特徵。
過程與方法
能從容面對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正確對待自己的心理變化,自覺減少心理上的混亂與恐慌,增強自我調節能力,促進生理和心理協調發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正確認識人的身體和心理發展變化的規律,擺脫不必要的煩惱和憂慮,正確處理自己的心理矛盾,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青春期的到來。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體驗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變化。
教學難點:讓學生能正視自身存在心理衛生問題,學會解決矛盾,保持心理健康。
❷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心理測試內容)
心理測試:寫序號,把符合自己的內容的序號寫下了。
1.身體變化,使人騷動不安。
2.喜歡看武俠小說、電影、電視劇等。
3.變得愛頂撞家長。
4.對新鮮事物特別感興趣。
5.對異性產生異常的好奇和興趣。
6.有心裡話不愛跟大人說了,但與好朋友談起來卻沒玩沒了。
7.在和他人爭論時,明知自己錯了,還是要撐下去。
8.喜歡模仿自己崇拜的人。
9.對自己的身體變化已經了解。
10.喜歡在家裡或班級、需要表現自己
想一想:為什麼變得愛頂撞家長、身體變化使人騷動不安、對異性產生異常的好奇和興趣……?
教師總結:青春,帶著一份特殊的邀約,款款而來。在這個時期,我們的身體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我們的內心會面對一些新的問題,我們看待自然和社會的觀點也會有所改變。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來探討悄悄變化的我這個的話題。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悅納生理變化
(一)身體變化
活動一:各組同學欣賞自己組員從小到現在不同時期的照片,關注他(她)變化。
比一比:
(1)不同時期的我們有不同嗎?這說明什麼?
提示:伴隨著身體外形的明顯變化,我們的內心世界也發生著變化。我們開始進入青春期。
(2)除了照片體現了身體外形的變化,閱讀教材,這一時期,我們的身體變化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提示:學生閱讀課本p3內容
身體迅速長高、長壯;運動能力、消化系統等器官不斷成熟;性器官發育和成熟。
(3)青春期是指哪個年齡階段呢?在這一階段身體發生哪些變化?
提示:青春期一般指人的發育過程中,介於兒童期和成年期之間的過渡期。它是繼嬰兒期後,人生第二個生長發育的高峰期。具體表現在:
a、身體外形的變化:身高,體重等;b、身體內部器官的完善:心臟,肺臟,腦;c性機能的成熟。
(二)青春帶來旺盛的精力
活動二:分享青春期
(多媒體顯示圖片)
說一說:
學生說出體驗每種場景的感受。
提示:結合實際場景回答
教師講述:生理變化帶給我們旺盛的生命力,使我們的身體充滿能量。我們擁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維,對成長充滿強烈的渴望,感覺生活擁有無限可能。
(三)正確對待生理變化
(多媒體顯示問題)在青春期部分同學生理變化帶來的一些煩惱:
如:①我的個子怎麼沒有別人高。
Ⅶ 如何在小學品德課教學中對學生滲透法制教育
學校是法制教育的主陣地,它的教育作用不容忽視,其法制教育資源廣泛,尤其是在學科教材中編入了全面系統的法制素材,如何將這些法制教育素材按課標要求充分挖掘,教育好學生,達到教育的目的,作為教師的教育責任重大。現結合本人的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實踐,談談如何在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內容。
一、緊密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實際,充分發揮學科教材中法制教育資源的實效性
品德與生活(社會)教材安排了相當多的法制教育內容,按學生的年齡、心理、知識現狀、認知規律等等進行編排,其內容貼近學生,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操作性較強。教師一定要遵循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教學的規律,根據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充分挖掘、開發教材中的法制素材,以點帶面,全方位拓展,對學生因勢利導,潛移默化地進行法制教育滲透,使學科教學與法制教育相融統一,為學生的終身成長打根基。如:在《我和規則交朋友》一課中,聯系學生實實在在的事例,學生排隊打飯、走斑馬線、上下樓梯靠右走、主動讓座,車輛按道行駛等實例交流,讓學生知道什麼是規則,規則具有法律性。學生會深深地感悟到法可以方便、規范人們的行為,有利於正常的生活秩序,進一步增強法制的意義和有效性,從小必須遵守規則。並要求學生自己給自己定規則,並相互交流規則,如:上課不遲到、獨立完成作業、認真聽課、遵守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等,教學內容與法制教育得到有機結合。恰當的把握尺寸,深化法制教育內容,創設教育情境,充分發揮了學科教材中法制教育內容的實效性。
二、貼近學生生活實踐,挖掘和拓展教材中的法制內容,激發學生學法的興趣
教育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創造,在創造中生活。「法制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關注身邊的新鮮事,直面社會的熱點問題,根據時代的發展,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收集法制教育素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回歸現實,活用教材。這樣直面各種社會信息,立足社會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讓教材適應生活,潤物細無聲地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從而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活。如:教學《誠信是金》一課,要求學生課前收集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誠信(誠信名言、誠信事例、誠信活動、誠信學習、誠信考試、誠信故事、信得過的人等)資源,並要求學生想像生活在「人人講誠信的社會」會是什麼樣;怎樣才是講誠信;反思自己的行為是不是講誠信。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和活動,讓學生通過調查、交流、回憶、體驗、觀察等,來感受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同時還注意通過學生對具體事例的感受和認識,提高道德榮辱觀,樹立守信為榮、失信為恥的道德觀念,喚起學生對誠信的需求和願望。懂得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則,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是國家法律法規賦予的責任,在待人處世中的重要性,讓學生從小懂得要做一個講誠信、講道德的人。在學科教學中較好地滲透了誠信觀念,達到了適應未來社會的基本素質,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終身受益。
三、理論聯系實際,在學科教學活動中滲透法制教育的內容
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針對問題學生品行,創設富有情趣、形式多樣、內容真實豐富的活動。從最接近、最常見的事入手,讓學生在快樂中學法,在快樂中知法。教師可以把學校活動、社會的某一法制教育場景、問題學生的案例搬到法制教育活動中來,讓學生在所設的情境中有所感悟,有所理解,從而知道什麼可做,什麼是不可做,應該怎樣做。如:學生通過學習《我們的民主生活》單元後。貼近本班「班幹部選舉、優秀學生選舉」的生活實際,通過參與、討論、比較等,懂得選舉是學生的神聖權利,學會民主選舉方法,在真切的生活體驗中體會民主選舉的意義,增強民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同時為他們將來參與社會民主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礎;針對當今社會假冒偽劣商品,我組織開展主題為「從我做起,遠離假劣」的少隊活動,通過富有意義的真實活動,樹立了保護產權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學習,在活動中不斷進步;針對學生間相互取「綽號」的不道德行為,我組織召開主題班會,拋出思考問題,學生相互交流,在活動中懂得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己的道理。同時,使學生逐步了解道德與法律的關系,從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良好的品德到遵紀守法、做合格的公民,逐漸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四、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讓學生參與討論焦點問題,使學生從小樹立愛法、學法、、懂法、守法的自覺性
現實是活生生的教材,引導學生關注時事,關注社會生活中普遍關心的問題,特別是近期焦點訪談內容,要合理引導學生多收看中央電視台法律頻道的法律講堂、議案說法等節目,組織學生以多種學習方式,討論分析,明辨是非,做到遵紀守法。新聞上連續報道坍塌、爆炸事故、車災、打架斗毆等,血淋淋的場景、教訓令人觸目驚心,走上了犯罪的不歸路。組織學生談談災難的源頭,並說說各自預防的措施,學生想出了許多好的策略,通過一系列的事件探究活動,進一步教育學生一定要清正廉潔,廉潔奉公,自覺主動遵守,嚴格要求自己,加強自身修養,對國家和人民負責,避免悲劇重演,通過學生對現實事件的討論和發言,使學生明辨是非,初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總之,在學科教學中對學生滲透法制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教書育人,育人優先。作為教師不能只注重知識的灌輸,要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在學生思考和探究的學科學習過程中滲透法制教育,讓法制教育走進課堂,在這一時期有針對性地進行法制教育活動,對其今後成長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當然,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程,還需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讓我們依靠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合力,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共撐起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