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科學教育反思
孩子們真的在像科學家一樣探索嗎?------對當前小學科學教育的幾點反思(二)發布時間:2005-11-01 點擊:2594 作者:張明翔 來源:漢博網站
二、孩子是在享受探究的樂趣嗎?
(案例2)你們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這是三年級下冊的一節科學課《 感覺周圍的空氣》 ,要求學生用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收集空氣後用感官感覺空氣,並能夠用口頭語言把自己的感覺描述出來, 從而使學生感覺到空氣就在我們身邊。在學生匯報了想對空氣作哪些了解後,進入下面的教學環節。
師: 你還有什麼方法能把空氣放到課桌上進行研究呢?
生:用塑料袋裝一些空氣。
生:拿氣球吹一些空氣。
生:我們用玻璃杯扣住一些空氣。
師:好,同學們想了這么多辦法,課本上只介紹了一種方法,還不如我們想得多。我們就用這些辦法來收集空氣,然後大家一起來玩空氣,你們想怎麼玩就怎麼玩。開始。
學生一聽到「開始」就迫不及待地動手做起來,有的用塑料袋兜空氣,有的往塑料袋裡吹氣,有的用玻璃杯扣空氣,有的還在商量辦法。空氣採集到後,有的孩子在拋塑料袋, 有的相互扔來扔去, 當一個孩子用手猛按塑料袋發出很大的響聲後,教室里「啪」「 啪」的聲音不斷,此起彼伏,整個課堂充滿歡聲笑語,大家玩得非常開心。但教學再也無法延續。
(反思): 「玩」不是科學課的目的
在現在的科學課堂教學中, 我們經常聽到「 玩」這個詞。有的教師甚至把「玩」當成是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主體性的表現。一節課中總要玩幾次,並把觀察、實驗也全部叫做「玩」。 「玩中學」希望把孩子從沉悶的書本中解放出來,認為孩子只要通過玩就會學得更好。 但是把教學過程完全建立在學生帶有盲目性的 「玩」的基礎之上,並不是科學的。孩子們自己動手玩確實很重要,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也確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課堂參與率。但這種「玩」忽略了科學探究的復雜性,壓縮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學生只是處於動手操作的興奮之中,而認識不到科學研究的嚴謹性,復雜性,感受不到科學發現的興奮。在「玩」 的過程中,學生的活動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他們往往把復雜問題簡單化, 希望得出與自己的期望相符合的答案,而對於那些有礙於他們研究的「障礙」,往往不會追究。 學生僅僅是在享受動手操作的 「自由」所帶來的樂趣,而不是在感受探究所帶來的樂趣。所以我們也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在研究一個事物時,大多數學生首先會受材料的吸引,三四分鍾後新奇感逐漸消失,學生開始做小動作,甚至去捉弄別的孩子。
(對策)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
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長,才能各不相同,課堂作為一個學習載體,必須要為這些各具特色的個體提供學習活動的舞台,並讓他們盡情盡興。可這些學習個體的自控技能又不成熟,要讓課堂產生最大的效益,必須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現在我們很多教師認為,喚起孩子的學習慾望,更多的是靠學生喜歡的內容來吸引他們。但是要真正激發學生對探究活動的參與慾望,使他們發自內心地產生觀察,實驗的動機,最重要的還是來自學生對觀察,實驗的內心需求。雖然好奇心人皆有之,但是孩子的好奇心,只是對表面事物和感官現象做出反映,它是瞬間的和無意識的行為,通過現有的知識和簡單的行動就能夠得到滿足。 在教學中我們都能感受到,材料的吸引力遠遠大於教師。只有讓我們的孩子在動手之前能對活動作縝密的設計(在活動過程中,能將自己的所做所見與所想進行對比才會有一定的收獲。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創設條件,激發孩子真正的內心需求, 並保證孩子的探究慾望得到滿足。
⑵ 求小學科學教學反思
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反思
在近兩年的小學《科學》課堂教育教學中,深感《科學》科目教學的不容易,深知《科學》教育教學的艱難與困域。現對本人在《科學》科目的教育教學中的體會做一梳理與反思。
一、 觀念滯後
《科學》是一門較為綜合的對學生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是非常有益的學科,但是現在有些教師(包括本人及學校某些領導在內),對此學科都當作傳統中的副科目對待,導致諸多教師在《科學》教育教學中都有不嚴格、不規范、不認真對待態度,也導致了學生對學習《科學》此科目的馬虎應付態度。同時也致使學校對《科學》教育教學管理質量的低下,從而造成學生在整體素質的缺陷,誤人子弟,殃及社會,損於國家。這是何等的嚴重問題!頗值得教育界的重要人士及各基層的諸多教育工作者與各領導的熱切關注、支持與幫助。同時,也很值得相關的直屬管理領導的認真反思。制度是否健立健全了,制定的制度是否真正落實執行了,落實的程度如何,基層的某個角落是否存在有「被遺忘的角落」,是否有弄虛作假的行為,各學校各教師是否尚存在馬虎應付的心理,如何處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問題,等等。這都是需要教育直屬界的領導的認真、踏實、嚴肅對待與落實的嚴峻問題,否則一切都是空話一句,一切都是假工假做假應付假態度!總之,領導、教師的新課改的教育教學觀念必須要徹底、徹底的改變。
二、理念欠缺
國家對各課程的改革已實施幾年,可以說國家各教育培訓部門每年都進行了相關的各學科的課程項目的有計劃的有系列的教育培訓。但效果是不是很好,想必大家心裏面都有個底。實話實說,現在我們的諸多教師都是被傳統的教育教學的舊觀念嚴重束縛著,在小學都是把語文、數學當作主科目看待,其他的都是副科目。在接受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的培訓時,也存在著這樣的偏科嚴重心理,特別是某些學校的主管領導也同樣存在著這樣的偏科心理,致使在接受這樣的「副科」教育培訓時,教師馬虎應付,甚至有些學校領導明知有這樣的相關的「副科目」的教育培訓,而沒有派相關「副」科目的教師去進行相應的教育培訓,導致了教師在進行這樣的「副」科目的教育教學中,觀念難改,理念缺乏,教改無果,教育無望。譬如,某些教師在上《科學》的課時,只是把課文念一遍,學生在下面聽一下就算了事,至於其相關的實驗、活動或某種探索,一句話「學校的條件有限」就把本來是非常能引起學生興趣的事情給搪塞過去了。還有更甚者的是,有些教師為了省事,上課時,直接把本該是由學生課中或是課後去認真思考、探討、交流或查詢來解決的時事知識、地理基礎常識或是政治常識等問題的答案直接告訴了學生,致使學生都有了不愛思考、不想探討,不善交流等的不良習慣。學生在學習上的創新性思維、獨特的思考等能力都得不到應有的培養。這樣學生就習慣了「飯來張口,衣到伸手」,於是,教師教得多「死」,學生也就學得多「死」。另外,尚有部分年級的《科學》的任教教師,對所教學科只是蜻蜓點水般地隨便選了部分內容來教教而已,當然這也可能與學校安排的《科學》科目節數太少的原因有關(有的一周只一節),這樣,教師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不知「天南地北」,學生得到的只是零散的不系統的科學知識,怎能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怎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怎能促進新形勢新課改「更上一層樓」,跨上新台階。
因此,可以這樣說,作為新時期形勢下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有必要有責任認真學習新知識與新的課改理念,徹底擺脫舊的傳統教學觀念、方式的束縛,用新理念、新知識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綜合知識水平和整體素質素養。同時,在工作中要有認真、負責、踏實的工作態度,這樣才能適應新時期新課改的教育教學工作,才能辜負國家和人民付於我們的責任,才能對得起我們的後代的子子孫孫。
三、 資源缺乏
農村鄉鎮小學,特別是邊遠偏僻的農村小學,在各年級的《科學》教育教學中,由於教學資源的嚴重缺乏,在教學中有許多都涉及到實驗、活動或需要上網查詢才能解決的各種問題,教師只能照書讀書,把「復雜」的問題簡單的一筆帶過,把教學內容應付完畢就算「萬事大吉」了。於是都形成了領導不重視,教師不認真,學生不積極的惡的連鎖反應,造成了設了科目而又不重視科目的不良局面,浪費了課本、人才等資源,耽誤了學生的智力、能力等培養,影響了學生的一生。同時,也剝弱了教師的教學銳氣與消退了學生在學習中的興趣。因此,本人熱切呼籲上級直屬主管領導、學校的主要領導和廣大教師都要積極行動起來,為中小學的各科目教學,特別是所謂的「副」科目的教學,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於教育教學進行的硬體環境,為我們的新課改做好步步升高的鋪墊,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出整體素質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做好充分的准備。
總之,小學《科學》科目的教育教學,需要大家的共同熱切的努力與支持、配合與合作。同時,也特別需要《科學》科目的組織教學的領導與教師要努力切實轉變教學觀念,用上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去努力挖掘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與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盡可能地把《科學》科目教得更加科學與精彩。
⑶ 怎麼寫小學科學課後反思
課後反思的方法是差不多的。
一、本課在教學過程中取了哪些成功之處,取得這些成功之處的原因,運用了什麼方法,得出了什麼結論,今後在哪些方面能用得上。
二、本課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為什麼有這個不足,今後怎樣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三、這種分析應從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實施過程、教者方面、學生方面來考慮。
⑷ 小學科學課教學反思怎麼寫
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學。教中學,學中教。
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與大家探討:
(1)寫成功之處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光輝頂點。
(2)寫不足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後再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3)寫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創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後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5)寫"再教設計"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而言之,寫課後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⑸ 小學科學說課稿反思與評價怎麼寫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簡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自選課題口語交際《可愛的小動物》。本課有三幅圖,圖上分別畫著小男孩喂小兔子、小女孩喂雞、小男孩觀看金魚。圖下有兩個討論題,第一題要求學生回答有沒有養過小動物,最喜歡哪種小動物;第二題要求學生回答喜歡這種小動物的原因。2.學習目標 根據新課程目標和學生實際,本課學習目標如下: (1)能力目標: A.學習觀察畫面內容,培養觀察能力。 B.能用幾句話說出自己喜歡哪幾種小動物,為什麼喜歡,並通過問答、評議、補充等,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2)情感目標: A.培養喜愛小動物的感情。 B.與別人交談時注意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建立表達的自信心。 (3)知識目標: A.了解一些有關小動物的知識。 二、說教學方法、教具准備 1、教法、學法 針對學生和本課的特點,我認為應以形象思維為主,談話教學法貫穿始終,並輔以情境教學法、愉快教學法。引導學生主要採用提問法、小組交流法,鼓勵學生加強口語交際的雙向互動。 2.教學准備 根據兒童心理學的提示,低年級學生的無意注意佔優勢,為了刺激學生的無意注意,我在課前准備了CAI課件。 三、說教程 如果說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學法是教學成功的前提和基礎,那麼合理地安排教學過程則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一)動畫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小朋友,你們養過小動物嗎?喜歡它們嗎?你瞧,小哥哥、小姐姐和它們多親密啊! (播放由課本中三幅插圖製作的動畫片) 教師:這節課,你們就把自己喜歡的可愛的小動物介紹給其他小朋友聽,好嗎? 板書課題:可愛的小動物 (二)依據課件,指導說話 1.請小朋友看圖畫,畫面中的小動物你最喜歡哪一個?你為什麼喜歡? (學生說話時可播放相關的動畫) 2.指導學生說話 (學生可發散思維,從不同角度表達自己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如小動物可愛的外形、動作、叫聲、生活習性、與人的關系、為人類所作的貢獻等) (教師利用教學條件,再現學生喜歡的小動物形象) (三)小組交流,練習說話 小動物是多麼可愛呀!每個小朋友都想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說給別人聽,是嗎?請同學們按共同的愛好自願結合成小組,互相說一說。 (自由組合,靈活的練說形式加強了學生口語交際的雙向互動,每個小組的同學可以利用課件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四)集體交際,反饋說話 1.在黑板上貼「小動物展覽會」的字樣,請學生根據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圖片、照片、錄音、錄像)或者把沒有危險的小動物帶來,進行展示,自己擔當講解員。提醒學生注意說出介紹的是哪種小動物,為什麼喜歡它? 2.小朋友根據展出的小動物互相質疑(如:對小動物不了解的方面),展示的同學要做出回答。同學之間也可以針對討論互相質疑答疑。 (五)動物欣賞,擴展說話 1.「小動物展覽會」多熱鬧呀!你要評選誰做最佳講解員?為什麼? 2.說一說你又了解了哪些小動物呢? (六)趣味練習,鞏固說話 播放「動物世界」的生動錄像,學生以搶答競猜形式指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形象,並說明理由,教師獎勵表達優秀者小動物頭飾。 (七)擴展活動 請爸爸媽媽在節假日里帶你到動物園去參觀,並在參觀過程中向爸爸媽媽介紹一種你喜歡的小動物。
⑹ 小學科學教學目標達成的反思怎麼寫
實際抄上,在平時的教學中,襲上一節好課不容易,一節課要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一節課能有特色,能有個閃光點,能有一種值得借鑒的好做法,就算是成功。所以在教學反思中就可以把閃光點扼要地記上,寫下該節課之特點,有重點有選擇地採用教法,設計教學程序,做到一課一特色,課課有特色。
⑺ 小學科學教師如何撰寫教學反思(五)求解
五、提高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
教學反思是立足於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動及情境的能力。
與教學能力、研究能力一樣,反思能力更是新理念帶給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較高層次的能力,也是當今教師必備的重要能力之一。
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的反思能力決定著他們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和在工作中開展研究的能力。有關研究證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和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
為此,我概括為「四要」:(一)要提高個人的科學反思素質
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但要積極開展教學反思,而且還要進行科學的反思,提高教學反思能力。只有科學的教學反思,才能達到專業發展的目的。科學的反思素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要具有積極的情感素質。教師要具有科學而堅定的教育信念、不斷進取的時代精神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不自卑、不漂浮,工作扎扎實實;要具有強烈的職業道德感,對社會、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要具有合作精神,善於聽取同事甚至學生的意見。二是要具有教師應有的基本知識。主要是四大方面的知識:教育知識、普通文化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實踐性知識。此外,還要適當地擴大知識面。三是要具有科學的反思方法。這可以採用以下方法:找准參照目標;記反思日記(尤其是不足內容);與同事或學生交流;教育行動研究(主要是探索教學經驗,不斷吸取教訓,以指導自己的實踐);閱讀教育期刊。
(二)要形成超前反思的良好習慣
反思教學實踐不僅要求教師從教育教學技術上思考、質疑或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而且還要求教師運用反思的結果矯正其不良的教學行為,並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加以運用。美國教育家布魯巴赫(
J.W.Brubacher
)等人認為反思性教學實踐可分為三類:一是「對實踐的反思」;二是「實踐中反思」;三是「為實踐反思」。「對實踐的反思」是指反思發生在教學實踐之後,「實踐中反思」指的是反思發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而「為實踐反思」則是前兩種反思的預期結果,即「實踐後反思」與「實踐中反思」的目的,最終是要形成超前性反思的良好習慣。
(三)要在研討教學反思中得到提高
對於教師來說,反思教學是一種提高自身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可進一步充實自己、優化教學,並使自己逐漸成長為一名稱職的人類靈魂工程師。要提高教學反思能力,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課後備課課後,教師要主動徵求學生的意見,反饋自己的教學情況,然後進一步修改、完善教案,提煉、升華自己的經驗,不斷增強教學效果。2、寫反思日記
在一天繁忙的教學工作結束後,教師要寫下自己的經驗,並與教研組成員共同分析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缺點。另外,教師也可在上課和作業批改後主動徵求、了解學生的意見,並詳細記錄教育教學的背景、效果、上課的具體感受、存在的問題以及通過反思後得出的解決辦法等。寫反思日記為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的改進計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對新教師而言,有許多方式可以幫助他們學習自我反省,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錄下自己的一部分課堂教學內容,看完錄制的授課情況後寫下自己的看法,指出優點與改進之處,並提出改進計劃。指導教師應當在相應的訓練過程中培養新教師的反省和探究的習慣。3、課堂觀摩學科組(包括校內和校際)教師之間相互觀摩彼此的課堂教學,詳細描述他們所觀察到的情景,並就有關問題進行討論分析,最終形成一個最佳解決方案。參加研討的教師把研討的方案帶回各自的課堂或學校,應用於實際的教育教學情景中。有助於在整個學校教師集體中形成一種調查和反思研究的良好氛圍。(四)要提高教師教學反思的寫作水平
通過反思,促使教師主動地將與教育教學行為有關的因素納入到自己教學活動的設計中來,慎重審視自己教學活動所依據的思想,並積極尋找新思維、新策略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教師將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自覺而有效的反思者,從而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教學反思的寫作也應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規律。「課後反思——研究性反思——專題性反思報告」,這三個類型是教師寫作教學反思的發展過程。1、課後反思寫課後教學反思,雖然內容較為淺顯,主觀性強,但也要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如教學後記、教學心得、教學體會、教學小結、教學日記等,這就是前面提到的自發性反思、前反思水平的反思。這種教學反思,如果
·寫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還可以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寫不足之處
這是教學反思最常見、最有效的形式。只有反思教學的不足之處,教師才能得到提升。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為今後再教學積累經驗,吃一塹,長一智。
·寫教學機智
隨著課堂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迸出「智慧的火花」。這些不由自主、不期而至的靈光,急需課後捕捉,以反思的形式去提煉。否則,就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俯首長嘆不已。教學機智是師生共同體驗、感悟後創造出的「奇思妙想」,為以後的教學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寫學生創新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讓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更讓學生從中獲得一定的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豐富今後教學材料養分。
·寫「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教師要靜心沉思:摸索出了什麼教學規律;教法上有無創新;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重新整合,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2、研究性反思
這種教學反思屬於理性式反思、准反思水平的反思。教師可圍繞著某一教學問題進行探索、研究,分析教學的症結以及產生的背景和原因。試圖解決存在的教學問題,澄清個人的理解。這類教學反思比較客觀,帶有一定的探究性。它積淀的時間要長,非「厚積薄發」不可。3、專題性反思報告
此類型的教學反思屬於發展性反思、反思水平的反思。它是以報告的形式撰寫的教學反思,理論性要強,含金量要高。這是最富有創建性的教學反思。實驗學校的教師、承擔國家級、省級、市級等課題的教師都應運用這種類型的反思。既要結合學校實際,也要站在宏觀的高度來認識、研究。要努力嘗試著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背景下審視並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能夠揭露潛在這些問題中的意識形態,為教學改革呼籲,從教學理論上支撐教育的發展。
教師個人情況的不同,寫作教學反思的形式必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