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上好一節小學科學課
「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經成為科學一個基本教學特點。新教材不再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惟一依據,而是越來越成為一種教學資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範例。教師也不再是單純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教師正成為教材的開發者和創造者。教師對教學目標的關注將更加全面,把兒童的主體發展作為出發點和歸宿,更重要的是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之中來因此,科學課的教學必需真正貼近自然、貼近經驗、貼近生活、充滿生命的活力,那麼,如何上好小學科學課?以下談談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和最大的動力。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小學生最喜愛的學習方式。為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引領孩子步入科學學習殿堂。
教師要准確把握實驗教材所體現的幾點基本思想,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將教學建立在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努力建立新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現實的實例,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師生共同創設一個生動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情境。創設的情境必須具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滿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自然科學問題。教學《動物與環境》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們自己扮演小浣熊和爸爸,媽媽無家可歸、到處流浪躲藏的情景;緊接著,通過放錄像,讓孩子們看到亂捕亂獵、亂砍濫伐,野生動物紛紛倒下,學生們開始還議論紛紛,到最後全部默默無聲。見此情景,我對學生們說:「這一切是由於人類不善待我們的『朋友』造成的,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不能只有人類,我們、動物還有植物都生活在一個共同的大家園里。」在不知不覺中,既提高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又知道了要愛護環境,保護動物,關愛他人。如有段時間,三年級的學生對玩紙飛機成風,可多數人的紙飛機卻飛不高,飛不遠,熱情與日俱減,這時就需要幫助學生找到其中的原因,此時,我們恰好學習《紙飛翼》這一課,我給學生介紹了紙飛翼的常識,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如何讓紙飛機飛得又高又遠。學生們參與積極性非常高。通過實踐,每人手中的紙飛機試飛時,多數人眉飛色舞,熱情高漲,因為他們既能玩得痛快,又能得到一些科學知識,一舉兩得。
二、師生互動、合作 使課堂更精彩
新課程和新教材對教師角色的專業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並且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參與者和引導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中,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親密合作者,還應作到由「指導者」向「促進者」轉變, 要變「給學生壓力」為「給學生動力」,由「權威」向「非權威」轉變。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織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採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教師要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將課堂變成展示、交流的舞台,讓學生把課下研究的成果在課上充分的展示、交流,使課堂更精彩.可以說這樣是一種最優方法。
三、注重和加強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新的科學課程標准強調「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無疑,實驗是學科學的最有效的手段。動手實驗可以激發學生愛科學的興趣,有效地幫助學生發展智力,提高學生科學素質。但是任何一個實驗不是讓學生隨便動手做一做,看一看,說一說就行了,還需從中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態度。實驗時要做到:
(1)明確目的。每次實驗前都要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說的白一點,就是讓他們明白為了研究什麼做這個實驗。
(2)設計實驗。此環節是重中之重,因為做實驗每個學生都喜歡,但他們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盲目亂動,做了這一步不知下一步該做什麼,顛倒操作過程,少做漏做,導致實驗失敗,所以在實驗前就要設計好實驗。設計實驗的過程,要靠學生的猜想,學生會有很多創造性的想法和做法,這正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良好契機。
(3)明確任務。在做實驗時,教師要提醒學生動用一切感覺器官去全面觀察。一是用眼,科學地看,時刻提醒學生注意用眼觀察每一個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細小的變化。另外還可以直接給學生出示實驗記錄表,讓學生邊做邊認真填寫。這就是科學地聽,科學地做,它能幫助學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
(4)明確結果。從現象到分析比較、得出實驗結論。
(5)應用結論。學科學,關鍵是要用科學,如在教完"磁鐵的力量"這一課後,我設計了生活中的一個小例子「巧取縫衣針」,讓學生把自己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這樣,不僅聯系了生活實際,還培養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這時,再讓學生把課堂延伸到課外,找出生活中利用磁鐵的例子,也為後面學習「磁的應用」作了鋪墊。
所以,注重學生科學探究的過程,即通過「動手做實驗」來進行,通過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驗證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一次次實實在在的科學探究過程,會逐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使學生真正地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
四、運用當地資源,讓學生感知、體驗
在學習《觀察身體》時,教師首先讓同桌同學互相觀察對方的身體,了解身體由幾部分組成,各部分是什麼樣的,並把觀察到的畫下來,在對身體的外形有一定的了解之後,再讓孩子摸摸自己,發現身體里還有什麼,比如找心臟的的位置,找肋骨,並數數肋骨有幾根。
在學習《植物的一生》時,教師又讓孩子在觀察種子的基礎上,分小組親自種植,在種植的過程中進行觀察、記錄,並為植物的每個生長時期畫像。在這游戲,觀察、實驗、記錄、製作、畫畫等多種活動中,孩子不僅僅親身體驗了一次次科學發現,科學探究,科學創造,而且還有了極高的興趣。
在教學《青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弄清青蛙是怎麼跳躍、游泳的,教師就可自製課件,向學生播放青蛙跳躍、游泳時的慢動作畫面,讓學生與實物進行對比觀察,以讓他們了解青蛙是怎樣運動的。學生們一會兒低頭看看桌上水槽中的青蛙,一會兒抬頭看看電腦播放的青蛙跳躍、游泳的慢動作畫面。不一會兒,學生們就紛紛舉手請求匯報觀察結果。通過這種教學手段,學生們很快完成了教材上要求完成的觀察任務。
五、賞識教育更使學生學會學習
在課堂上,我總是鼓勵學生上台發表自己的意見,並且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表達。如學習《植物的根和莖》一課時,在完成猜想「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後,我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此時學生思維積極,設計方案也層出不窮,有的學生乾脆走上講台,像個小老師一樣在黑板上寫寫畫畫。台下的同學聽得很認真,不時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對設計得好,講得精彩的,還自發地報以熱烈的掌聲。我想這樣的課堂效果比一味的說教來的優勢吧。
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做有心人,細心觀察每一個學生,善於挖掘每一位學生的優勢潛能,用心走進學生的心裡,對一些學習困難的或甘於自暴自棄的學生,要堅持以鼓勵、表揚為主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賞,保護學生的自尊,重樹學生的自信,逐步培養學生的成功心理,形成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內部動力機制,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課堂里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學會選擇;課堂上學習是快樂的,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和感悟;課堂中是充滿挑戰的,給孩子一點點困難,讓他們自己去嘗試解決;課堂外是不斷延伸的,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給孩子每次成功的機會,就是給自己最成功的、最大的機遇!
總之,課程標准給我們留下了廣闊的創造空間,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出發,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就能做到對新教材的最有效的使用。
② 如何有效評價一節小學科學公開課
「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經成為科學一個基本教學特點。新教材不再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惟一依據,而是越來越成為一種教學資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範例。教師也不再是單純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教師正成為教材的開發者和創造者。教師對教學目標的關注將更加全面,把兒童的主體發展作為出發點和歸宿,更重要的是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之中來因此,科學課的教學必需真正貼近自然、貼近經驗、貼近生活、充滿生命的活力,那麼,如何上好小學科學課?以下談談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和最大的動力。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小學生最喜愛的學習方式。為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引領孩子步入科學學習殿堂。
教師要准確把握實驗教材所體現的幾點基本思想,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將教學建立在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努力建立新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現實的實例,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師生共同創設一個生動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情境。創設的情境必須具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滿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自然科學問題。教學《動物與環境》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們自己扮演小浣熊和爸爸,媽媽無家可歸、到處流浪躲藏的情景;緊接著,通過放錄像,讓孩子們看到亂捕亂獵、亂砍濫伐,野生動物紛紛倒下,學生們開始還議論紛紛,到最後全部默默無聲。見此情景,我對學生們說:「這一切是由於人類不善待我們的『朋友』造成的,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不能只有人類,我們、動物還有植物都生活在一個共同的大家園里。」在不知不覺中,既提高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又知道了要愛護環境,保護動物,關愛他人。如有段時間,三年級的學生對玩紙飛機成風,可多數人的紙飛機卻飛不高,飛不遠,熱情與日俱減,這時就需要幫助學生找到其中的原因,此時,我們恰好學習《紙飛翼》這一課,我給學生介紹了紙飛翼的常識,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如何讓紙飛機飛得又高又遠。學生們參與積極性非常高。通過實踐,每人手中的紙飛機試飛時,多數人眉飛色舞,熱情高漲,因為他們既能玩得痛快,又能得到一些科學知識,一舉兩得。
二、師生互動、合作 使課堂更精彩
新課程和新教材對教師角色的專業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並且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參與者和引導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中,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親密合作者,還應作到由「指導者」向「促進者」轉變, 要變「給學生壓力」為「給學生動力」,由「權威」向「非權威」轉變。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織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採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教師要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將課堂變成展示、交流的舞台,讓學生把課下研究的成果在課上充分的展示、交流,使課堂更精彩.可以說這樣是一種最優方法。
三、注重和加強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新的科學課程標准強調「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無疑,實驗是學科學的最有效的手段。動手實驗可以激發學生愛科學的興趣,有效地幫助學生發展智力,提高學生科學素質。但是任何一個實驗不是讓學生隨便動手做一做,看一看,說一說就行了,還需從中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態度。實驗時要做到:
(1)明確目的。每次實驗前都要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說的白一點,就是讓他們明白為了研究什麼做這個實驗。
(2)設計實驗。此環節是重中之重,因為做實驗每個學生都喜歡,但他們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盲目亂動,做了這一步不知下一步該做什麼,顛倒操作過程,少做漏做,導致實驗失敗,所以在實驗前就要設計好實驗。設計實驗的過程,要靠學生的猜想,學生會有很多創造性的想法和做法,這正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良好契機。
(3)明確任務。在做實驗時,教師要提醒學生動用一切感覺器官去全面觀察。一是用眼,科學地看,時刻提醒學生注意用眼觀察每一個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細小的變化。另外還可以直接給學生出示實驗記錄表,讓學生邊做邊認真填寫。這就是科學地聽,科學地做,它能幫助學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
(4)明確結果。從現象到分析比較、得出實驗結論。
(5)應用結論。學科學,關鍵是要用科學,如在教完"磁鐵的力量"這一課後,我設計了生活中的一個小例子「巧取縫衣針」,讓學生把自己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這樣,不僅聯系了生活實際,還培養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這時,再讓學生把課堂延伸到課外,找出生活中利用磁鐵的例子,也為後面學習「磁的應用」作了鋪墊。
所
③ 如何使小學科學課"精彩"起來
在科學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創造能力,就會為以後培養出創造性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科學教育更注重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提高科學研究和創新能力.而小學科學學科擔負著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小學生創新意識 、創造能力的一個重要陣地.所以,科學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指導學生初步認識科學界,初步了解人類對自然界的探索、利用、改造和保護,從而使他們獲得基本的科學常識,發展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受到科學自然觀、愛家鄉愛社會主義祖國等思想的熏陶,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在科學教學中,為了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不妨採用一些富有創意的教學形式來進行教學.如教學《觀察蠶的一生》中,常規方法是按照書上的模擬實驗進行分析,讓學生得出實驗結論—蠶的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養蠶,這樣更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自己動手獲取的知識也更加牢固.在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教師可以不受課堂教學的小范圍限制,可以帶領學生到科學中去觀察、參觀、採集等.這樣通過多形式的活動,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學的效果.
有些科學教師,往往要到上科學課時,才帶著准備好的教具、材料走進教室,上完課就又帶著教具、材料離開了.學生在課前和課後就不能進行觀察,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慾.為了解決這方面的矛盾,我們開辟「科學角」把大自然引入課堂,供學生觀察學習.在室內放置動物、植物或它們的標本.如飼養蠶、蚯蚓等,也可以種植一些花草,讓學生能經常觀察、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了解植物的根、莖、葉、花的形態及其生長規律.這樣既培養了他們的勞動習慣,又培養了愛心,使他們學到了科學知識.
當前的教育、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恰當運用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好的幫助.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即多種媒體的綜合運用能更好地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在利用計算機輔助自然教學的過程中,我認為:利用計算機輔助自然教學,不能忽視實物.計算機輔助自然教學有很多優點,兒童非常感興趣.但兒童學習科學的第一教材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大自然,是自然界里的實物.所以,要上好科學課,老師、學生都要在課前去找實物,帶到課堂上看.另外,有時電腦中的實物不能完全突出教學重點,看屏幕與拿在手中看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因此,把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學生動手實驗相結合,在科學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要真正做到「該動手時就動手」.利用計算機輔助科學教學,已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把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常規電教手段結合,勢必將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充分體現計算機輔助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功效.
總之, 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真正讓學生展開「探究大自然奧秘」的思維過程,使學生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學會自行獲取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在科學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創造能力,就會為以後培養出創造性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④ 小學科學視頻課在哪裡可以學
可以的話,在小象科學的公眾號裡面找到相關課程,他們全是優質課程,性價比也算是高的。
⑤ 小學科學課該怎麼上
一是鼓勵質疑
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範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提問,由易到難,逐步上升.比如在講授火山爆發和地震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從課題入手提出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但是無論學生提出什麼樣的問題,老師都要給予必要的肯定,鼓勵學生始終保持一顆質疑的心.然後,經過老師的總結,可以得到許多課上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就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老師引導學生帶著質疑產生的好奇心進入課程學習,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學習的效果也會大幅提高。
二是鼓勵合作
科學課的知識傳授大多是通過科學探究和實驗操作來完成的,因此,教師在授課時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踴躍發言及合作交流的習慣,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究新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如分一分、擺一擺、畫一畫、測一測活動,我們都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來完成.再如,在講授《拯救野生動物》一課時,我們可以針對課程內容,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編一些保護野生動物的小品,即時表演,學生們參與性就很強.學生們在合作中觀察事物,在合作中分析現象,在合作中思考問題,動手做、動口說、動腦想,學生的學習合作意識得到了鍛煉,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是鼓勵體驗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在這一宗旨下,《科學》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即定為:以探究為核心,鼓勵和組織學生像科學家那樣探究.通過探究既讓學生獲得准確的科學知識,又讓他們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發展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既讓學生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又培養他們科學的自然觀.根據這一宗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實驗等體驗活動得出結論,達到認識周圍自然現象的目的.比如在講授《植物的成長與變化》一課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培植幾顆植物種子,進行觀察,讓學生親身體驗植物的生長,領略動手試驗的快樂。
四是鼓勵性評價
小學科學教學的評價是一種多元的激勵性評價,通過評價,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的好奇與探索精神,使學生對科學學習始終保有愉悅的情感體驗.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齡階段,由於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樣,所表現的每個側面程度也不一樣.只有評價內容適合小學生的實際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在教學中往往重視指出學生的缺點,而忽視了表揚學生的優點.其實,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更多地發現學生的優點,並加以鼓勵.比如,一個學生提出的問題很荒謬,但是作為老師,我們卻可以鼓勵他敢於質疑的精神;一些學生上課時坐得歪歪扭扭,我們可以表揚那些坐姿好的同學,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在課堂上,對於學生的每一個表現,教師都應及時做出評價,一個充滿贊揚的眼神,一個表揚的輕輕的手勢,一句鼓勵的話語,每一個激勵性評價都能使學生心潮澎湃,甚至對他們一生都會產生重要影響.總之,作為一名小學科學課教師,必須堅持從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著眼於學生基本科學素養的提高,不斷轉變觀念,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索,真正擔負起培養下一代的重要任務。
⑥ 如何評小學科學課的課堂教學過程進行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素養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更好地落實科學課程標准要求,我們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進行了單元前置探究課、探究發現課、單元生活探究課三段式課堂教學流程的構建。
單元前置探究課——授之以漁
單元前置探究課是進行一個新的單元學習之前的一種課型。這個課型產生的原因首先是實驗材料不足,「做中學」是學習科學最顯著的特徵,但由於實驗材料不足,經常無法進行實驗。材料不足不是常規儀器不足,更多的是生活材料不足,比如學習溶解時,常規的材料高錳酸鉀、燒杯實驗室都有,而像食鹽、白糖、麵粉、奶粉、洗衣粉、葯的沖劑等如果准備不足,就會影響實驗。考慮到節約成本,不少分組實驗變成了教師演示實驗,回到了以前的學生聽科學、看科學的老路。其次是實驗活動效率不高,學生沒有掌握相關的實驗技能與方法,即使做實驗,表面看去很熱鬧,吵吵嚷嚷,只是為活動而活動,活動成了一種形式,學生沒有真正做到三動——動手、動腦、動口。針對以上問題,我們開發了單元前置探究課這一課型。
單元前置探究課的內容包括:一是探究點的培養,根據本單元各課內容的特點或學生的能力水平、年齡特點,確定要培養的點,可以是方法、能力或知識技能方面的,也可以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還可以是習慣養成方面的。單元前置探究課相當於自編教材上課,探究點是培養目標之一,依託點即是達成目標的載體。二是預習本單元的內容,提出想研究的問題。分小組讓學生簡單預習本單元的內容,提出想研究的問題。如果是與本單元的內容有關且很簡單的問題,可現場解決;如果是與本單元內容無關,但有一定研究價值且適合學生研究的,可給予學生恰當引導;如果是本單元將要學習的內容,則不予解答,留作懸念,到學習新課時再研究,並引導學生對相關問題作好材料、資料、行動上的准備。如果學生的問題過多,來不及交流,可把問題課後交給老師,以便於老師備課。三是分組准備每課的活動材料。教師以表格的形式列清本單元每課所需學生准備的活動材料的名稱、數量、帶來的時間及何人准備等,小組長負責督促落實。老師在課前要了解學生帶來的材料,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以保證實驗課及所有的探究活動優質高效正常開展。
單元前置探究課的目的首先是讓學生做到會學習。具備學習的能力,掌握學習的方法,具備學習科學的品質,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讓學生主動學習,通過讓學生預習本單元的內容,從心理上和行動上對相關問題作準備,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再其次就是讓學生做到能學習,具備學習科學的物質基礎,使學生能有條件學習,不再是紙上談兵。
探究發現課——收之以魚
探究發現課是學習教科書的內容。由於在學習新單元之前已經進行了單元前置探究課的學習,所以學習教科書就顯得比較輕松。雖然我們增加了單元前置探究課和單元生活探究課,但總課時數不會因為增加這兩類課型而完成不了教科書內容,因為我們對教科書進行了改編和重組,可以節省課時。比如像「動物王國」單元包括《螞蟻》、《它們都是鳥》、《貓和兔》、《多樣的動物》,「生活中的材料」單元包括《木材》、《紙》、《陶瓷》、《金屬》、《玻璃與塑料》,每個單元經過整合只需3個課時就可以完成。單元前置探究課掌握了研究某一動物或材料的方法,在第二課時,每個小組自主選擇一個專題進行研究,通過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再加上單元生活探究課就可以了。還有像春夏秋冬四季星座,教科書用了4課,我們只需兩課時就能完成。單元前置探究課掌握方法,課下觀察完四季星空後進行一個匯報交流就可以了。
在探究發現課上,老師要注意好「三動」。一是自動,即提出問題、猜想假設環節,體現學生的自主發現問題,調動他們已有經驗進行有根據的猜想。二是互動,即設計方案、動手操作、匯報交流、獲得結論環節,體現自主基礎上的合作探究原則。做之前要做到先動腦,即明確做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分工、時間等,做之後要學會根據實驗現象推導出結論。三是助動,老師的「助動」要貫穿在教學的始終,並在適當時候進行。做到巧妙地引導,恰當評價,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單元生活探究課——用之以魚
單元生活探究課是學習完一個單元後所進行的一種課型。受學生的年齡特徵和遺忘規律的影響,在探究發現課上,「科學與生活」這一環節處理不夠、不到位,沒有充分展現科學課的獨特魅力,沒有很好地發揮科學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獨特優勢。
單元生活探究課的內容包括:一是梳理歸納,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整理歸納本單元的收獲。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掌握總結的一些方法,比如三維式、表格式、示意圖、知識樹、韋恩圖等。首先是自主整理,可以是課前也可以是課上,可以是分小組、分課題,也可以就整個單元進行梳理,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形成書面的、系統的、完整的體系。其次是交流評議,不僅要關注內容的完整,還要關注形式的靈活,做到簡明扼要、條理清楚,教師的指導是由扶到放。最後是自我補充完善,在評議的基礎上自我修改,不斷提高歸納概括的能力。二是學以致用,運用自己的收獲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或解釋生活現象。問題要做到生活化,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解釋生活中的自然現象。三是心中疑惑,提出自己想繼續研究的問題。
單元生活探究課的目的首先是達到使學生樂學的目的。因為整理本單元的收獲時,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體驗到收獲的樂趣。其次是達到使學生好學的目的,通過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科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體驗到學習的實用性。再其次是達到使學生善學的目的,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一個單元的學習並不代表著學生所有問題的解決,給學生一個提出自己問題的機會,能讓學生的研究向縱深發展。
經過幾年的研究與實踐,我區廣大科學教師在課程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真正做到了通過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進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都得到了較大提升。同時,也使教師克服課堂教學中容易存在的定式,不再拘泥於自己過去習慣採用的某種教學方式,因而有利於不斷改進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精益求精,教學活動以及教學過程更加豐富充實。
⑦ 小學科學說課視頻,以及小學科學說課要注意的地方
小學科學課說課時要注意:1多使用書面語言。2說課稿要注意環節清楚,教學亮點要註明。3教學環節之間不要使用使用過渡語言,要用談話法。4說課稿要圖文並茂,。5說課稿要有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