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教學模

小學教學模

發布時間:2020-11-24 09:03:46

『壹』 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有哪些

一、討論式教學模式
這一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的過回程中,讓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去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在討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直至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學習的方向,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二、互動式教學模式
這一模式主要是在討論教學模式基礎上的改進與優化,增強了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交流。由於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使課堂教學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師可以在交流的過程中更加及時地了解課堂的動態,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實踐式教學模式
這一模式主要是針對一些實踐性較強而且具備必要條件的課型進行設計的。其主要的特點是:讓學生動手實踐,在實踐中探索知識,掌握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四、講座式教學模式
這一種模式主要是對學習方法與學習技巧方面的潛在因素進行專門的學習,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在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貳』 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有哪些

傳統的教學模式一般有: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課、鞏固新知識、布置作業五個環節,沿用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的五步教學法,雖然不斷有所變化,但仍離不開這一框框。這種教學模式,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提問,學生答,當學生的答案不是教案中預想的,教師就會不厭其煩地提問其它學生,直到滿意為止。這種「劇本式」的教學,學生不可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培養不出有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標准》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新課程的教學模式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根據實驗區教師不斷探索,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一般採用創設現實的、有趣的、有思考性的問題情境;然後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動獲取知識;最後拓展應用。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於實際,又應用到實際中去。這樣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自主意識,在參加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去感受和體驗,體現「以人為本」。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課堂上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了,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使不同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師要把數學活動組織得「有序」「有效」,有序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每個活動要有秩序,步驟明確,分工合理,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另一曾意思是活動之間有層次,逐步遞進。有效,就是要有實效,即多元化教學目標的實現。下面請看廣西柳州市公園路小學陳進老師組織數學活動的片斷,怎樣使二年級小朋友初步感受事物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必然性。

師生談話:

(1)小朋友們,想玩「剪刀、錘子、布」的游戲嗎?(游戲中停頓一次問學生:你猜老師下一次可能會出什麼?還有其它可能嗎?)

〔說明〕:從學生經常玩的游戲引入,這是非常符合低年級兒童特點的,使學生體會到在司空見慣的游戲中有可以研究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研究數學的興趣。

(2小朋友們,(老師舉出一枚硬幣)這是什麼?老師告訴大家在足球賽、排球賽、拔河比賽之前,經常可以看到裁判員手上拿著一枚硬幣往天空一拋,有人知道干什麼嗎?(給雙方隊員選場地。)等會兒我們也來玩一玩拋硬幣的游戲好嗎?

{說明}:教師適時地介紹拋硬幣在比賽中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活動1:拋硬幣

(1)識別硬幣的正反面(投影硬幣的正反面)

(2)合作拋硬幣

師:老師和大家先來玩一次,我拋,大家猜,猜硬幣落地後哪面朝上?

師:大家想來試試對吧!游戲規則是同桌兩人合作,一人拋幣,一人猜,輪流進行,每拋一次,都要先猜一猜,再看一看硬幣落地後哪面朝上?可以找空地進行,游戲開始。

(3)全班交流

師:游戲停止。同學們靜下來回憶一下,剛才我們拋了這么多次,你們看到的硬幣哪面朝上?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說硬幣落地後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請把硬幣收好。(板書:可能 也可能)

{說明}:陳老師組織數學活動是非常注重有序性和有效性。和同學說清楚要進行什麼活動,怎樣做。首先老師和同學一起做,起到示範的作用,然後同學之間做。每個環節注意有實效,這對低年級兒童來說是必要的,對幫助他們積累參加數學活動的經驗,是非常有好處的。

活動2:摸球

(1)師生摸球

師:同學們在公園里或商場里看到摸球抽獎活動嗎?我們也來玩玩這個游戲吧!老師先跟你們玩一次。我這里有一個空盒,把3個白球和3個黃球放進去。如果我從盒子里任意摸一個球,大家猜可能摸出什麼顏色的球?

(2)學生合作摸球

師:老師給每組同學都准備了一個裝著3個白球和3個黃球的紙盒。摸球之前。請聽清楚游戲規則:第一,摸的時候眼睛不能看,也別讓猜的同學看見;第二,每人連續摸四次,摸出來之前,小組其它成員先猜摸出來是什麼顏色的球,再出示給大家看,還要把球放回去,再攪一攪,接著摸第二次。最後想一想,每次你都猜對了嗎?為什麼?看哪個小組的同學最抓緊時間,游戲開始。

(3)全班交流

師:同學們摸了怎麼多次球。也猜了怎麼多次。我想請每次都猜對的同學舉手!每次都猜錯的同學舉手!怎麼這么多的同學都沒全猜對呢?什麼原因呢?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說給同伴聽。

{說明}:活動二是在活動一的基礎上進行的,活動一是拋一個硬幣,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活動二盒子里有3個黃球和3個白球,任意摸一個,可能是黃球,也可能是白球,體現了活動的層次性,加深學生對不確定現象的認識。

〔NextPage〕

活動三:摸獎游戲

師:小朋友們,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摸獎游戲。(盒子里都是白球,沒有給學生看)

老師這里有一顆小星星,誰從這個盒子里摸出黃球就獲獎,這顆小星星就送給他。看誰最有秩序。(在學生一個一個到前面摸獎的過程中,教師觀察學生有沒有不滿情緒)。

師:怎麼了,你們想說什麼?(裡面都是白球)

師:有的同學說穿了老師的把戲了,老師跟同學開了個小玩笑,盒子里放的都是白球,可能不可能摸到黃球?(板書:不可能)

同學們想一想,從這個盒子里可不可能摸出紅球?可不可能摸出黑球?可不可能摸出白球以外其它顏色的球?(不可能)

如果盒子里裝的是6個黃球,從中摸出一個,想一想,會出現什麼情況?(肯定、一定是黃球)(板書:一定)

{說明}通過摸獎游戲,老師給學生開一個小玩笑,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同時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陳老師通過組織三個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實驗、推想等活動,獲得一些數學思考的體驗,注意引導學生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數學活動,啟發學生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叄』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有哪些

為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歸納、總結新課改以來課堂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構建了「小學新課程標准課堂教學模式」。為全面實施「小學新課程標准課堂教學基本模式」,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特製訂本教學模式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深化落實新課程理念為宗旨,構建和實施新課程標准課堂教學基本模式,扎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二、改革目標
1、目標多維
課堂教學目標不能只局限於學生認知方面的發展,還應包含學生意志、情感、性格特徵的形成,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等。因此,新型課堂教學的目標應包括:(1)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諸如情感、意志、興趣、需要、價值觀、品德、審美情趣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2)掌握學科思想方法與學習方法——過程方法目標;(3)掌握學科知識,培養學科能力——知識與能力目標。
2、多元互動
傳統的課堂教更多的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唱主角,學生當聽眾,缺乏和諧的師生雙向交流,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喪失,壓抑了學生的好奇心與創造力。新型的課堂教學倡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全過程,師生實現交流、互動,在共同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師生在教學中是合作的夥伴、交心的摯友。在新的課堂教學中,多元互動成為教學的亮點,只有多元互動才能產生教學的共鳴,才能讓學生全面發展,才能使課堂教學收到最大的教學益。
3、以學定教
學是教學活動的本源、基礎與條件,教必須建立在學的基礎上,教學的成功與失敗,完全取決於能否按照學的客觀規律而施教,因此,課堂教學必須「因學論教」。其一,課堂教學的內容、方法及結構模式,都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並以最終達到教學目的來籌劃。其二,課堂教學要滲透學科學習方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培養學生「會學」的能力。只有以學為本,因學論教,才能產生積極的整體效應。
4、方法優化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風格等就會有不同的教學方法。我們一方面倡導「合作」、「探究」等,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科學把握好和運用好傳統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演示法」等。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都應該遵循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實踐為主線能力為目標;育人為主旨。
三、基本原則
——主體性原則。充分尊重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其才能,發展其個性;要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色彩,形成充滿激情的課堂教學氛圍;要發揚教學民主,還學生一定的自主選擇的權力。
——開放性原則。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開放的教學空間。這種開放性表現在學生心理安全方面,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心態是開放的、自由的、不受壓抑的;表現在教學內容上,既不拘泥於教材,又也不局限於教師的知識視野;表現在思維空間上,重視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思維訓練,不能輕率地否定學生的探索;表現在教學結果上,不滿足於課本、權威、教師的所謂標准答案,鼓勵學生標新立異。
——過程性原則。要改變過去把現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的簡單做法,課堂教學的重心由教學生記憶現成結論為主轉到引導學生探求未知上來,重視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加強思維訓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挑戰性原則。教師要倡導和鼓勵學生開展三個方面的挑戰:一是敢於向教師挑戰,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允許學生發表與教師不同的意見和觀點;二是敢於向課本挑戰,鼓勵學生提出與課本不同的看法;三是敢於向權威挑戰,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質疑權威的結論等。
——差異性原則。學生是具有差異性的個體,這種差異性表現在學生的智慧類型、學習速度、個性特徵等方面。通過實施差異性教學,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個體差異發展的需要。
小學各學科課堂教學基本模式

新課程標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基本模式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基本模式:
1、「精讀課文」的教學基本模式:「初讀課文,暢談收獲——合作探究,解讀文本——鞏固梳理,拓展應用」。
2、「略讀課文」的教學基本模式:「自讀—交流—積累(拓展)」。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基本模式解讀:
(一)「精讀課文」的教學基本模式解讀:
精讀課文的教學基本式(常式),即「初讀課文,暢談收獲——合作探究,解讀文本——鞏固梳理,拓展應用」,這是小學精讀課文教學的一種常用流程。該流程可以用一課時完成也可以用二、三課時完成,具體講:篇幅短小語言精練優美的文章可用一課時完成(一課時即能體現出精讀課文的教學基本式);篇幅較長又難懂的課文可用二至三課時的時間進行教學,但原則上以兩課時為主,在兩課時的教學中基本式的後兩個流程可以有機地分散到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中,為保持結構的完整性最後一個流程也有可能在第一課時中體現,這要視情況而定。
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激趣導課,揭示課題——初讀交流,整體感知——細讀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華,歸納總結。
1、激趣導課,揭示課題。
導課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間接導課,二是直接導課。間接導課,即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提出所要學習的課題,並板書課題。間接導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導入法、謎語導入法、預習導入法、歌曲導入法、畫面導入法、游戲導入法、疑問導入法等等。前六種導入法其導入要和教學內容有關,是對教學內容的一種鋪墊和襯托;游戲導入法可以和教學內容無關,目的是通過師生之間的游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達到快樂學習的境界。直接導課,即開門見山直接明確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提出學習要求,學習新課。
說明:教學中採用哪種導入方式,要結合教學內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初讀交流,整體感知。
該階段為閱讀教學基本式中的「初讀課文,暢談收獲」環節,初讀的目的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課文的內容能夠在學生腦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讀到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需要經歷以下幾個環節:
(1)讀課文,找生字,指導學生識字、寫字。
(2)讀課文,指導學生將課文讀正確、流利、通順。
(3)談收獲,提問題,初步把握課文要點及主要內容。
說明:第一,(1)環節中要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找出本課的生字、新詞,通過藉助拼音、查字典、問同學問老師等方式,正確認讀生字新詞,了解部分生字新詞的意思;還要根據課文篇幅的長短、生字新詞的多少適當設計組詞造句、記憶字型、指導寫字的環節;檢查學生識字情況的方式方法要靈活多樣。第二,(2)環節要體現出「過程性和指導性」地有機結合,教師在檢查學生讀書時不能停留在學生讀完全文後糾正「字音對錯和通順不通順」上,應讓學生按自然段去讀,在學生讀地過程中,教師以及學生應注意傾聽讀者的讀書情況,發現問題隨時解決。遇到難讀的句子或長句子教師要通過范讀指導學生將句子讀通順流利。第三,(3)環節主要是驗證學生讀書的效果。這一環節重在鼓勵學生積極談收獲,敢於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學生的收獲,可以是對字詞句的理解,可以是對教學內容的感悟等:低年級學生談收獲可以讓學生說說認識的生字新詞,並且說說自己是用什麼方法了解的,對一些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學生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可以讓他們交流自己感受和想法;中年級可以交流對詞句的理解及方法,交流對課文內容的初步把握;高年級可交流對詞句的正確理解,掌握文本的主要內容。教師要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掌握課文的要點及主要內容。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是不懂的詞句,可以是對內容的困惑等等。學生的收獲如果能觸及到課文的主旨教師要及時進行提煉板書;學生的問題如果非常簡單可當時解決,如果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則要板書出以待後續解決;如果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則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該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傾聽學生的收獲和問題,以便順學而導,為下一步的教學做好鋪墊。此外才該環節還要注意年級特點:低年級側重引導學生有提出問題的興趣、能夠發現問題和敢於提出問題;中、高年級重在引導學生善於提問,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第四,(1)、(2)、(3)三環節還可以進行整體教學,即,讀書——識字——感知內容一體化,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隨文識字隨文感知內容。第五,低年級暫不安排把握課文要點及主要內容;進入中高年級後,對(1)、(2)兩項要求主要通過課前預習及課堂反饋予以落實。
3、細讀理解,品味感悟。
該階段為閱讀教學基本式中的「合作探究,解讀文本」環節,細讀理解的目的是在學生初讀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文章的重點章節,進一步品讀語言文字,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該階段是教學的重點,包括以下3個環節:
(1)梳理初讀情況,根據實際情況,找准「切入點」。
(2)師生合作探究,理解重點內容,解決疑難問題。
(3)品讀語言文字,體驗思想情感,積累語言材料。
說明:第一,(1)環節的主要任務是找到導入細讀理解階段的切入點,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要順承第二階段中的第(3)環節,要在第(3)環節的基礎上梳理學生讀書的收獲和不明白的問題;二是根據學生的收獲和不明白的問題梳理出導入學習重點章節的切入點。第二,(2)環節是解決重點克服難點的關鍵環節,該環節的設計要注意以下四點:一是要進一步明確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二是要突出重點句段的學習;三是要設計語言文字的訓練項目,達到文意兼得;四是要採取多種方法理解重點句段,譬如,可採取讀議法、讀畫法、表演法、以問促讀法、理解感悟法、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重點句段,進一步掌握課文的要點、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三,五是要注重朗讀的指導,要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在指導的過程中要看到學生由讀不好到讀好的過程,要看到學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過程,要看到學生由不會學到會學的過程;六是在該環節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時適度補充教學內容,擴充教學資源。第三,第(3)環節是對第(2)環節的效果驗證,看學生是否能通過朗讀,感悟品味到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篇幅較長的文章可以讀重點段落,反之可讀全文,感情比較濃厚的課文可以配以音樂進行烘托渲染,朗讀要達到以情激情的效果。第四,在(2)(3)環節的教學中,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要根據文本和年級特點,將默讀、小聲讀、有感情的朗讀、分角色讀、速讀、略讀、瀏覽等讀的不同方式分散到教學的各個環節,讓讀貫穿教學的始終;二是要根據讀書的主體及文本內容,將個人讀、小組讀、全班起讀、師生領讀、范讀等讀的不同形式,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三是(2)環節在低年級教學中不必突出重點段落的學習,也不要安排讓學生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要讓學生在讀好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並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4、拓展升華,歸納總結。
說明:該環節的主要任務是歸納總結,教學時注意以下兩點:第一,要根據實際情況在第三階段(3)環節的基礎上,進行適當拓展,低年級可安排一些表演性的活動,中高年級可安排一些閱讀拓展活動。第二,要做好歸納總結。一是進一步總結學生的學習情況,重在表揚激勵;二是進一步梳理學習內容,提升主題;三是布置作業,明確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
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復習導入,明確內容——領悟表達,積累運用——歸納總結,課外延伸。
1、復習導入,明確內容。
第二課時的教學導入主要是起到一個承接上課時連接下課時的過渡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兩個環節:
(1)復習鞏固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
(2)明確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說明:第一,在(1)環節的教學設計中,要注意以下四點:一是檢查學生對課文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二是檢查學生的讀書背誦情況;三是提問上節課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四是檢查上節課所布置的作業。導入時要選取一至兩個方面作為導入的內容,不可面面俱到。第二,要根據第一課時學生學習掌握的情況及教材中的教學內容確定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2、領悟表達,積累運用。
本階段是基本式「合作探究,解讀文本」階段的繼續和補充,是繼引導學生把握課文要點、主要內容及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的一次提升,其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從「思想內容中」走出來,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組織運用的,並形成語言積累。該階段是教學的重點,包括以下3個環節:
(1)學習表達,鞏固積累。
(2)適度拓展閱讀,擴大學生視野。
(3)進行綜合練習,開展實踐活動。
說明:第一,在(1)環節的教學設計中,要注意以下四點:一是要在熟讀(背誦)課文形成積累的基礎上,梳理學習內容,進一步明確課文的主旨,提升學生的價值觀;二要進一步突出重點句段,讓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通過語言文字表達主題思想的。第二,(2)環節中閱讀的材料可以是學生搜集的也可以是教師搜集的,無論是誰收集的一定要和教學內容有關,通過以一篇帶多篇的閱讀形式,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第三,(3)環節中的綜合練習和實踐活動以遷移運用為主,該環節可根據教學內容安排寫字練習、讀寫結合的片段練習以及辯論、表演等活動。第四,在該階段要注意把握各年級段的特點:低年級以了解詞句的意思和感受課文內容為主;中年級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為主;高年級主要從文體、表達順序、關鍵詞句去體悟課文的思想感情,把握表達的方式和方法,體會表達效果。
3、歸納總結,課外延伸。
說明:該階段為第二課時教學流程的最後一個環節,其主要任務:一是就學生對正篇文章學習情況進行總結,明確優點,提出努力方向;二是布置實踐性活動,向課外延伸(即,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譬如,搜集閱讀和文本相關的學習資料、編演課本劇等)。
(二)「略讀課文」的教學基本模式解讀:
「略讀課文」的教學基本式(常式),即「自讀—交流—積累(擴展)」。在此基礎上,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及學生的實際,還可採用若干個便於操作的具體的教學模式(變式),如自主選擇式、質疑解疑式、重點閱讀式、自測互評式等。提倡用一課時的時間進行教學。
基本式:自讀—交流—積累(擴展)
即先由學生充分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然後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或交流自讀體會,或就課文的內容、寫法展開討論;最後視課文的特點安排積累、擴展、延伸方面的練習或實踐活動。通過這三個階段的學習,使略讀課文的教學達到以下基本教學要求:第一,概覽全文,了解大意;第二,捕捉、交流重要信息;第三,有針對性地積累語言,或向課外擴展延伸。
自讀階段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我們對略讀課文理解的要求不宜過高,但對默讀速度的培養應予以重視。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略讀、瀏覽能力,培養學生在閱讀中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
交流階段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的合作學習。這個階段,重在交流自讀的收獲,討論自學中遇到的某些問題,從中既可以展示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又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積累、擴展階段既可以側重對課文語言的積累,又可側重向課外擴展、延伸。側重什麼,應視文章內容和特點而定。由於略讀課文的教學時間有限,對積累或擴展延伸的內容應有所選擇,不宜貪多求全。
變式一:自主選擇式
即在自讀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學生自主選擇進一步學習的內容、方法,並根據自己的選擇閱讀思考,然後交流。其基本教學步驟是:
1.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2.自主選擇進一步學習的內容和方法,閱讀思考。
3.交流學習收獲。
4.視課文特點安排積累練習或向外擴展延伸。
說明:第一,該模式一般適合於篇幅較長的課文,若干內容屬於並列關系的課文,可以多角度體會、理解的課文。第二,教師要切實讓學生自主選擇。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選擇,又要指導、幫助學生選擇。第三,該模式適用於閱讀能力較強的班級。
變式二:質疑解惑式
即在學生自讀課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大家互相幫助解決。其基本的教學步驟是:
1.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2.提出不懂的問題,交流解決。
3.積累或向課外擴展延伸(視課文特點而定)
說明:第一,該模式一般適合於含有難理解的句段的課文,學生初讀後易產生疑問的課文。第二,學生要有一定的質疑解疑水平。教師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幫助學生提高質疑解疑的能力。第三,解決的疑難問題不宜過多,避免在細枝末節的問題上過多的佔用教學時間。
變式三:重點閱讀式
即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明確文章的重點內容,然後圍繞重點內容合作學習,交流收獲。其基本的教學步驟如下:
1.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2.明確文章的重點內容。
3.圍繞重點合作學習,匯報收獲。
4.積累或向課外擴展延伸(視課文特點安排)。
說明:第一,該模式適合於重點內容比較明確的課文。第二,教師要對如何抓課文重點進行指導。第三,明確重點內容後,應就重點內容提出一兩項比較明確的學習任務。如:了解重點內容的意思,圍繞重點向課外延伸,體會寫法等。
變式四:自測互評式
即在學生自讀課文、了解內容的基礎上,圍繞教材安排的課後習題或教學是設計的習題自讀思考、做答(即進行自測)。可安排筆答,也可默讀思考、口頭回答。然後師生共同訂正答案,並解決閱讀教學中遇到的其他問題。其基本的教學步驟如下:
1.出示自測題,明確任務、要求。
2.學生自讀課文、完成自測題。
3.在教師的帶領下訂正答案、討論交流。
4.解決閱讀中的其他問題。
說明:第一,該模式適合於內容比較淺顯、語言通俗易懂、全班絕大多數學生能夠自己讀懂的課文。第二,教師要精心設計測試題。要把握好測試題的難易度,題量也不易過多,一般多數學生在15分鍾內能夠獨立完成為宜。第三,在訂正自測題時,不能局限於答案是否正確,應針對學生答題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讀書思考。第四,此種模式不宜頻繁使用。
此外,我們還可以根據課文特點及學生實際,進行合作表演式(即在自學後分組表演課文或課文的一部分)、欣賞評價式(即欣賞課文的精彩片段,或從某個角度評價課文寫得好不好)等變式的教學。
在使用閱讀教學的基本式時,要把握好各個環節的過渡,要精心設計過渡語,要使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緊密相連,絲絲入扣,課堂教學才能給人一種渾然天成的感覺,才能讓學生在課堂教學的藝術殿堂中,獲得知識,增長智慧。
三、基本模式的變通方法
課堂教學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動,俗話說「教無定法,萬變不離其宗」,為此我們要依據學生認識事物和學習語文的基本規律,按照「整體——部分——整體」閱讀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靈活使用基本式。第一,基本式中各階段的具體操作內容和方式,可隨學生年級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學自悟表達和質疑、討論的獨立性。對低年級學生,教師可適當增加自讀提示和表達指導,選擇或增加有關的字、詞、句以及看圖、觀察、朗讀、說話、表演等教學操作內容;中年級著重選擇和增加有關自然段、簡單的結構段,以及背誦、復述、深入理解、讀寫結合、質疑問難、小組討論、有序表達等項目;高年級則著力於較復雜的結構段和篇,以及理解語句內含和表現手法,把握結構,領悟中心,體會情感,認識事物,質疑爭辯,美讀鑒賞等教學操作內容。第二,基本式中各階段的具體操作內容和方式,還可根據具體課文的教學目的進行調節、變通。一般來說,側重體會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語句內涵、朗讀欣賞、背誦復述等練習;側重提高認識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內容、體會情感,質疑問難、把握中心等練習;側重結構聯系、表現手法和讀寫結合的,要增加認識段、篇層次關系、理解語句含義、學習寫作技巧、體會表達效果、讀後寫練等練習。 第三,特殊類型的課文,可以進行較大的改動或調整,甚至打破三個階段的布局。
教師在使用教學的基本式時,首先要熟悉好教材,通讀課文、熟讀課文、背誦課文,披文以入情,才能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模式,才能展現課堂教學的藝術魅力。

『肆』 小學開放式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哪個更好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當今中國的發展離不開教育的發展,而中國的教育發展問題自孔子辦學以來,教育者們都一直在探討和研究這一問題。而中國古代以提高學生自身能力為主。隨著考試制度的融入,教學的目的之一又增加了考試分數的標准,這就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育的發展與否,最終又體現在教育活動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課堂教學。那麼課堂教學的效率是否高效,就成為教育是否成功的核心問題了。而打造高效課堂就成為所有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去探索和實踐的問題。由於學科不同、教學內容不同、教學對象不同,決定了高效課堂教學的多樣性和可變性。高效課堂是以學生終身發展為導向、為學生終身發展是高效課堂教學所遵循的理念。高效課堂教學就應該著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培養「以學生為主」,「以學習為主」,「以學力為主」的高效課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學校和教師都在不斷的努力探索改革道路,同時也希望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來提高課堂效率,學校為了使我們實驗教師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學習和運用高效課堂的理念,曾分批派遣實驗教師去其他兄弟學校觀摩學習,收獲不匪,效果顯而易見。
我認為,高效課堂的要點我最初以為無非就是以下簡短的六個字,即 「自主型,開放式」,而經過一年的課堂體驗,才真正明白課改的真正核心所在。下面我將一一分析,正確與否,請予指正。
1. 課堂主體性的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均為老師講台講,學生下面聽。教師成為一節課的主要演員了,這種講課模式自有學校教育之日就一直使用。當然,這種模式很大程度上可以將老師所掌握的知識系統的,全面的講解給學生。但是,在老師講的過程中往往會忽略一個問題,學生在老師講解的過程中,是否其注意力能完全集中,學生是否能主動積極思考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課堂效率無法提高,而課改的目標,就是改變課堂中學生的地位,過去的課堂主體是教師,而課改後的課堂主體是學生。課改要求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應是主導地位。教師則要從原來的「主演」轉變角色為「導演」。即現在是學生講解問題,教師從旁指導。角色的轉變將學生推向講台,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會主動的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總結答案,解決問題。而且會考慮怎樣在課堂中向其他同學去展示並解釋這些問題,這樣學生會主導查閱課本和資料。主動去總結知識點,這樣其實就像老師備課一樣,也記憶和總結了重點和難點。而由於學生成為了教育教學的主體,他們更容易去集中注意力,去討論和探究,去補充和完善。這樣課堂也活躍起來了,知識點也掌握了,學生也願意主動去思考問題了。同時學生的勇氣和語言組織能力也有所提高了。課堂效率自然也就高了。而教師的主導地位轉變為引導地位,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這樣的課堂真正鍛煉和提升了學生的能力。體現了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理念,課堂真正成為了學生的課堂,老師退出了展示的舞台。把舞台真正讓給了學生。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導演作用」。
2. 座位編排和小組劃分的變化。傳統課堂上座位編排和小組劃分大致有三種模式。一是以成績高低劃分編排座位。二是以身高來劃分小組和編排座位,三是按整體班級紀律考慮來劃分小組編排座位。這樣的方式或多或少的會照顧不到一部分或個別學生。坐在後邊的學生或周圍沒有優秀學生自然會有消極情緒,產生厭學思想,這樣就在課堂教學中就很容易照顧不到他們。而高效課堂就打破了常規的座位編排方法和小組劃分模式。將各小組圍起來。面對面坐。這樣就打破了前後座的限制。每個學生都是小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因為周圍都是黑板,學生隨時可以站起來就近展示。小組中的優差生平均分配。優生帶差生。這樣便可幫助同學共同提高了!
3. 預習很重要,練習是保證。傳統教學一般為學生課上聽老師講,下課寫作業。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就不能體現,有被動學習。而高效課堂因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角,上課必須由學生展示和講解內容。為了將展示做到更好,必須課前通過預習做足充分准備,那麼預習的地位便重要很多。而在學生展示完後,馬上進行練習。這可以做到趁熱打鐵,鞏固所學知識,課堂效率也就體現出來了。這也大大減輕了學生課後作業的壓力。
4、參與展示的學生多,機會多,能讓更多的孩子得到鍛煉。同時也便於老師更好的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5、按導學案來分組進行學習,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分組展示,體現了展示內容和展示形式的多樣性,同樣,學生經常黑板展示,學生的書寫水平得到了一定的鍛煉和提高。
高效課堂要以教學內容為主導。高效課堂教學並不是教學內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難」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和特點的基礎上,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重點。因此,課堂上教師要以「精講多練」方式落實教學重點,要讓學生扎實掌握基礎知識,發展熟練的基本技能。課堂上學生可以採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前提,引導他們在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才能達到高效課堂教學的效果。我認為提高高效課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設計好教學方案。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過程時,一定要針對學生知識水平,能力層次,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做不同層次的題型。這樣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才切合實際,才具有可操作性。(2)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學習氛圍。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學生才能愉悅地學習,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也只有這種氛圍才能激勵學生的自主意識,創造性意識,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在這和諧氛圍中教師才能聽到學生對於本學科學習的建議,並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來改善教學方法。從而使課堂高效起來。(3)當堂檢測要精講細練。練習的目的有三個: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鞏固學習成果;將學生的知識轉化為能力。課堂練習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最佳途徑,因此課堂作業要緊扣當堂教學內容。在講解時要做到」精講」:重點點播,難點突破,不要拖泥帶水。
高效課堂改變了我的教學方法,改變了教師原有的教學思路,使教師的個性化教學更加有特色。同時也給學生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可以說高效課堂挑戰了學生更挑戰了教師。
1、挑戰學生的學習習慣。
剛開始高效課堂實行的時候,孩子們很茫然,摸不到頭去。孩子們習慣了過去的學習方式顯得很棘手,有些不適應。高效課堂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生從過去的「聽」要變成到現在的「說」和「論」,從被動到主動這種質上的根本轉變。
2、挑戰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
過去的孩子們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最多也只是有個同桌,課堂環境很靜,而高效課堂卻把孩子們分成一小組一小組的,每個成員已經不再是獨立的個體了,而是這個團隊的一份子。高效課堂提倡小組一起學習,一起探討,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職責自己的任務給這個團隊帶來榮譽。各小組學習要有規律,成員之間互相平等,不排擠差生,要是這個團隊有很大的進步,小組之間各成員的團結合作至關重要。俗話說:「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斷,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團。」想斷都難啊!這也說明了同樣的道理,無論何時團結合作是很有必要的。
3、挑戰學生的創新能力。
高效課堂提倡學生主動預習,自主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知識的創新。小組團隊在一起對於一個問題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探討,一人一個看法,一人一個主意加在一起解決問題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真可謂「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高效課堂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知識創新的平台。
上述所講高效課堂給學生帶來的挑戰,現在傳統的教學變了,學生「變」了,當然教師也不能原地踏不走了也要跟著改變了。其實高效課堂不但挑戰了學生,更挑戰了教師。
1、挑戰教師的抉擇,傳統與高效選擇哪一個?
其實在高效課堂實施時,教師也很茫然,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也培養出不少人才,為什麼還要實行高效課堂呢?在教師的心中難免會出現這樣的疑問。在很多地方的學校里都出現過這樣的情況,那就是孩子們的課桌雖然拉到了一起了,但是教還是以前的教法。也就是說從表面上看,形式上是高效的,其實本質上還是沒有變化,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因為在老師的心目中,他們還未能接受新的教育模式,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也有可能他們也努力了,但是還是未能走出傳統教育的陰影。那麼面對傳統和高效我們到底該怎麼辦?我們不能全盤的就否定傳統的教學模式,必定傳統教學方法也有可取之處。我覺得高效課堂意在「高效」,如何對待傳統?那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二者相結合,實為高效。
2、挑戰教師隨機應變的能力。
在高效課堂中會發生令教師出乎意料的事情,在小組加分過程中孩子們是很在乎分數的,這組加了,那組沒加,孩子們叫喊著。稍微處理的不當,課堂頓時不像我們預想的那樣了。這就考察教師的隨機應變能力了。在獎勵過程中,可以組長自己加分也可以換種獎勵的方法可靈活多變。
3、挑戰教師的組織能力。
高效課堂在小組的成立上也會存在一定的問題。有時候差生會受到成員的排擠,一不注意甚至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這並不是高效課堂的目的所在。高效課堂本著讓每個學生都學好的原則,告訴老師一個道理,組建好小組是高效課堂成功的首要任務。可見教師的組織能力何等重要!
4、挑戰教師的教育智慧。
高效課堂要取得高效,還需要老師在教學中充分的展示教育智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遇到突發問題時,教師需急中生智完美的解決問題,這樣高效課堂才能真正的高效,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贊同。
因此高效課堂挑戰的不僅是學生,更是挑戰教師,我認為只要師生協力共同努力定能達到高效!

以上是我對於高效課堂的一些淺見,而在理解高效課堂模式時,是還有一些疑問沒有解決的。就此提出希望指點。
1. 座位編排方面。圍成一圈的座位編排方式雖然便於學生交流,但在學生自習時,紀律問題就無法保證,難免會有說話,玩鬧現象,分散注意力!
2. 高效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培養。在高效課堂中,學生預習和課上展示都是本節課的重難點,說白了就是考試內容,而像具有美感和趣味性的科目,他們的美感和趣味性就會大打折扣,專家老師曾這樣講過:這種教學模式叫做「放養式」,是指讓學生自由的學習和思考。但很難聞到知識的香氣,只是必須要吃,不是因為知識有味才吃的。而我則認為,最好的是在放養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聞到知識的香氣,培養學生的興趣。讓他們主動的去吸收,也就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像文科性的知識,還要培養他們的美感和興趣,讓他們不是為考試而學,而是真正因喜歡而學。這樣做效果是否會好些?而興趣是什麼?不是課本上那些沒有生氣的文字和重難點。而是他們希望從老師或其它方面獲得書本上沒有的具有美感的和趣味性的知識。那麼這就需要考慮在高效課堂中怎樣去協調這些問題了!
3. 展示環節,在展示過程中,在台上展示的只有個別同學。而大部分同學還必須在台下聽,這樣是否能保證這部分同學也能理解這些知識。而展示同學除需要展示的問題外,其它問題是否也能學會?這些問題都學要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去探索,去解決。
總之,這次的高效課堂實驗然我收獲頗豐,對我們的教學工作幫助很大,我也要結合本班具體情況來進行研究,所以課改之路還是很漫長的。最後我用幾句話來總結我的感受:
七律 談課改
課改路遙需求索,殊途同歸為學生,一江修水流不盡,半山青草促前行。而今登壇祭孔子,後世定留改革名。江南長袖能起舞,江北亦可繪丹青。要識廬山真面目,絕知此事需躬行。

『伍』 小學英語教學模式是什麼

英語教學的主要是聽說讀寫,小學側重在聽說兩個方面。主要表現在培養小孩的英語聽力和說話能力。

『陸』 小學教學中常見的教學問題有哪些

小學英語教學已經成為當今教育的一大熱門,也是學校和家長認為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追求高質量的英語課堂的同時,不免也有許多老師在自己的教學中曾經困惑過,也提出疑問過,下面我就將自己在英語教學中我發現的一些問題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一起和大家討論和分享一下.
一、杜絕流於形式,注重實際水平提高
眾所周知,小學英語教學要充分考慮兒童的心理特點,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學到英語.因此,就有很多英語教師想盡一切辦法創造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例如唱英語歌曲、學英語兒歌、跳舞等,想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認為在小學英語課上應該更加註重學生英語實際水平的提高,不要過分強調跳跳唱唱的作用.
英語教學的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跳跳唱唱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在英語教學中為了唱歌而學唱歌,為了表演而學表演.有的老師很盲目的設計一些唱歌、跳舞的課堂活動,想以次來吸引學生,讓孩子想學英語,想上英語課,我認為這樣做是不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也不符合英語學習的規律.一名好的英語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要確實能夠提高小學的英語水平為出發點,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實效,不要過多地搞一些形式化的東西.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以確保教學的生動有趣為前提,同時把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與聽、說、讀、寫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達到英語學習的目的.總之作為老師,在自己的教學中要時時刻刻要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並積極倡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讓學生切實做到再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英語,真正學好英語.
二、杜絕死記硬背,注重能力培養
在英語教學中過分的強調模仿,死記硬背,機械操練是非常不可取的.部分教師,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讓學生死記硬背,機械操練,似乎這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他們卻全然不知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早已喪失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也阻礙了他們創新思維的發展.我認為英語教學應該注重學生以下幾方面能力的培養.
三、避免教法單一,優化教學方法.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總是要求:學生們端端正正地坐著,目不斜視;教師們則神情嚴肅.這種課堂教學形式,看起來課堂紀律良好,卻束縛了孩子們的個性發展,不適應新型的課堂教學形式,所以老師要做的就是不斷優化教法.可採取以下教學方法:轉四、恰到好處的使用多媒體.
多媒體在教學中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它能使課堂教學更生動,直觀,形象新穎.為了給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環境,很多老師在教學中使用了多媒體,都想有效地增大兒童英語的接觸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還是有部分老師在自己的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暴露出許多問題了.如何更好的運用多媒體呢?避免盲目的使用並確保孩子英語效果的提高,老師的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合理的、科學的、恰當的使用
(1)自己製作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是集文字,圖象,影像,聲音及動畫等各個信息功能與一體的教學方法,製作人必須花費很多的精力與時間去完成,但有些老師為了省時省力,不願去親自設計考慮多媒體的製作,總是請別人幫忙製作.上課操作時就顯得比較機械,學生也只是圖個新鮮,好玩,這樣課堂只是流與形式,也是失敗的.所以老師親自設計製作是上好多媒體課的前提,是開展多媒體課堂教學的基礎.可以和電教老師來共同設計製作,同時要不斷練習.熟練後,就可以自己單獨設計製作,這樣的話操作起來才能游刃有餘,得心應手,才能更好的去積極引導學生.
(2)提高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質量
小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多媒體課件質量的好懷,將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多媒體設計製作的關鍵.所以,在設計製作時從各個方面來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要生動,活潑,富有情趣.在認為必要時,可以用電腦設計一些小朋友自己喜歡的卡通動畫,卡通游戲,音樂小場景等具有生活氣息的內容穿插進多媒體的課件中去.以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時,要合理安排,精心設計,符合小學生自己的口味.讓小學生學的有趣,學的快樂,學的有意義.
總而言之,在教學中教師在確保教學生動、有趣的同時,也要把聽、說、讀、寫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要讓學生學好英語,又要讓學生知道怎樣學好英語,學生會學了,自然能主動參與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相信在所有老師的努力下我們的小學英語教學會開展的更好.

『柒』 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有哪些

(一)設置適宜情境,創設主動參與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因教材和學生的不同,創設實際的教學情境,安排教學活動,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動手、動腦、交流、表演等多種途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語文課本中,不乏深受學生喜愛的作品。音樂性和節奏性很強的篇幅,教師可以為學生配樂或讓學生自由朗讀,使更多的學生享受參與的快樂。故事性很強的課文,除了讓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感受參與的快樂外,還可以組織學生表演課文中的故事情節。如五年級《中彩那天》一課,教師在教學時,要學生理解課文中一句話「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那貧困的家最富有的時刻。」當學生通過文字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後,為了進一步讓學生體會父親誠實、正直的品質,讓學生表演父親與庫伯先生打電話這一段內容,學生在教師為他們創設的情境中表演打電話的情節,學習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通過「電話交談」使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父親的好品質,同時產生了學好課文的強烈願望。
(二)鼓勵質疑問難,培養主動參與意識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和善於質疑問難,要創設讓學生質疑問難的機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他們好學深思、學習主動性充分調動的表現。」教師應允許和鼓勵學生對課文有自己獨特的更多理解,對疑問有與眾不同的解釋。愛護和培育學生的好奇心、質疑習慣,是培養他們創新意識的起點。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讓學生多問、多想、多說,從不輕易給學生一個標准答案,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獨樹一幟的觀點,培養敢想、敢說、敢做、敢爭論的精神,使學生產生創新的慾望和激情。如在教《草船借箭》一課時,一位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老師,課文中寫曹操調了很多弓弩手來射箭,那他們為什麼不射『火』箭呢?用「火」箭不就可以把諸葛亮的草船燒掉了嗎?」聽了學生的問題,教師大吃一驚,作者的寫作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詞句的理解,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知天文識地理的傑出才能。這個問題完全出乎教師的意料,所以覺得特別尷尬,但是當看到孩子充滿疑惑的眼神時,教師毫無猶豫地表揚了他:「你確實是一位很會思考的同學,這個問題問得挺好,老師都沒考慮到,看來課後我們可得好好討論一下。」後來,這個問題不但引起了學生的討論,也成了老師討論的焦點。因此,教師不可抑制孩子的提問,應鼓勵學生多疑多問,激活思維,培養學生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誘發創新意識。
(三)優化教學形式,創造主動參與機會
在課堂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參與,通過獨立學習、小組討論、集體評議、師生交流等多種教學形式,使自己在整個環節中起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多讓學生各抒己見,多聽學生意見,與學生默契配合,達成思維共振與感情共鳴,努力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如第七冊教材中《燕子》一文,教師在教學最後一段時,先讓學生自由朗讀,接著請學生談談「讀了這段你有什麼感受?」使學生初步感受燕子停歇的優美姿態,然後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你認為哪些詞句美?為什麼?」這時,課堂氣氛立即活躍起來,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賽,最後經過交流、評議,深深體會到了文章的意境美——「落」,寫出了小燕子飛倦了,停歇時動作輕盈、靈巧;「痕」——痕跡,若有若無,因此,從遠處看,燕子就像正待演奏的樂譜。「多麼美的燕子停歇圖啊!」學生從內心發出了由衷的贊嘆,可見,課堂上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真正發揮。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採用多種教學形式,給學生營造了主動參與氛圍,點燃學生的心靈之火,給他們創造展現個性的機會,達到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
(四)採用積極評價,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
評價是端正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看到自己學習成果的重要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積極、適當的鼓勵性評價,能有效地促進學習者的主動學習行為。例如, 可以積極鼓勵創新, 正面肯定, 使學生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可以客觀公正、熱情誠懇地對待學生,使學生體驗評價的嚴肅性,以及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張揚個性,因人施評,從學生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的自豪感、自信心; 評點結合, 鼓勵參與,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如在教《魯迅與時間》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明白此文是通過一系列數字表現了魯迅珍惜時間,善於利用時間的品質,教師讓學生列出魯迅工作的時間及寫作量的一系列數字。有一位學生,他在課文內容所提供的數字上又進行了換算,算出魯迅一天就要寫作近1萬字,從而更直觀地說明魯迅珍惜時間,善於利用時間。在學生的回答之後教師立刻進行正面激勵性評價「 說得好,真肯動腦筋!大家聽了你說的話,都在佩服你說得好!」接著又趁熱打鐵,讓學生展開想像,創造結尾,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五)重視小結歸納,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
小結歸納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一環,通過師生的小結歸納可以幫助學生將獲取的知識進行整理,使之系統化,從而鞏固學習成果,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要做到注意知識歸類,重視鞏固積累,提高學習效率;啟發學生聯想,組成知識網路,形成知識正遷移;設計目標練習,提高運用能力,鞏固參與成果;織游戲活動,形成教學高潮,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設置新的懸念,潛伏新授內容,引起學生新的學習興趣。

『捌』 小學教學模式有哪些

講解接受教學模式是我國中小學教學實踐中長期普遍採用的教學模式,它主要適用於系統知識和技能的講授與學習。它源於赫爾巴特(Herbert)的四段教學,後經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凱洛夫(Кайров)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辯證法、認識論,以列寧提出的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再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個人類認識的一般規律,對四段教學進行系統改造後傳人我國。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教育界曾對凱洛夫教學理論進行過系統的學習,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體現該教學理論的教學模式,即講解接受教學模式。 廣義的自學輔導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自學,教師傅到,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發展智力,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各種教學形式。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的自學輔導教學模式是根據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及數學學科特點而形成的 「在教師輔導下的學生自學」模式。 討論式課堂教學模式以數學問題為主線,以現代教學論和心理學為依據,遵循兒童的認識規律,以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為重點,創設教師創造性地教、學生合作探索式學習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數學素養得到同步提高 小組合作學習是合作學習的一種形式,是在承認班級授課制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以學生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小組成員合作活動為主體,以小組目標達成為標准,以小組總體表現為評價和獎勵依據的教學程序與策略體系。 探究發現教學模式是指在探究教學和發現學習等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在教學中為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發現能力,培養其創新精神,以學生自主探究、自行發現為主要特徵,按模式分析等方法建構起來的一種教學活動結構和程序。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簡稱CAI)是由通用計算機系統和具有實現教學功能的軟體組成的。在CAI中,計算機作為教學媒體,可以完成教學過程中對教學信息的處理和傳遞。由於計算機在程序的控制下可以通過輸出設備向人們呈現各種信息,通過輸入設備接受使用者輸入的各種信息,並能對其進行判斷處理,根據判斷結果進行轉移和提供有針對性的提示信息。因此,把具有教學功能的軟體(通常稱為課件)配置到計算機之後,計算機就能像人類教師那樣,與學生構成人機交互教學系統,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基本模式主要反映了利用計算機進行教學活動的交互方式。在CAI的長期發展中,形成了多種教學模式,傳統的模式主要有練習、個別指導、咨詢、發現學習、游戲和問題求解等。隨著多媒體網路技術的教育應用, CAI又發展了許多新型教學模式,如虛擬實驗室、計算機支持合作學習、案例研習等。在CAI軟體的設計製作和具體的數學教學中,常常需要幾種模式的綜合運用。

『玖』 小學游戲教學模式的特點以及提出者是誰

但比較貼近小學數學教學的游戲大致分為以下幾類。學生在參與游戲時。通過參與游戲、活動和競賽、突出遊戲教學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開展游戲教學 課程目標是進行游戲教學設計的重要依據、愛探索的特點,並且把這些物品分成三類、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因此教師可以設計「小小調查」游戲,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思維習慣,教師開始給同學們講游戲的規則,培養和加強對數學的數學感知能力。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加游戲,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對組內成員的晚上上睡覺時間進行調查和記錄。在對學生感到理解比較困難的課時進行教學設計時。 2,用已經學過的圖形知識來探索「七巧板」中蘊含的數學知識:講故事,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通過參與這個游戲。長期以來,一類是文具,一類是服裝鞋帽,是否有助於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和理解,並強調通過課程內容,從1到12號,教師指出一個物品。讓學生通過觀察數學現象、數學思考。例如在小學低年級學習加法運算時、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增強應用意識、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數學課程標准》要求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很容易上課時走神,並通過游戲體現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根據數學教學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在課堂游戲教學中,是比較抽象的知識,教師說「舉牌」同學們把屬於哪一類的牌子舉起來。運算能力是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必須要熟練掌握的一項數學技能。 二,數學課程還要特別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並讓同學們自己動手拼出各種圖形、培養數學意識與敏銳的觀察力、幾何直觀,教學目標的制定應該說是比較寬泛的,來幫助學生體會到數字代表的意義。游戲不僅對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有幫助,在玩游戲之前告訴學生游戲規則,要充分考慮到游戲設計是否具有科學性,是否能反映出數學內容的本質。而游戲教學非常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吸引學生主動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來完成整個游戲過程,並且為學生拓寬思維活動提供空間,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1,為了適應時代發展對人才培養的培養需要,理解並參與了統計的過程,這導致了課堂游戲教學產生了混亂的局面,組織游戲才能更加得力,經歷了分類過程,要讓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服裝鞋帽,應當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要達到的效果,帶領同學們玩兒「七巧板拼圖游戲」,探索數學的奧秘。游戲的形式是多樣的,並排除「講解員」進行講解。 1、空間觀念。教師應當對自己的教學有一個基本的目標規劃,並學習了有關分類的標准,為了讓學生在元認知的基礎上,並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同學們很快想一想它屬於哪一類,是我們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安排了四個部分的課程內容,學生經歷了分類的過程,在選取數學游戲時。數學游戲的選擇要體現數學學習的思想方法和應用價值,一類是玩具,懂得要按照分類的標准來整理事物,三個牌子上分別寫著玩具,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根據學生愛游戲。教師給通過課件演示物品,並用它來指導游戲教學,教學才能更有效,並且有利於增加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觀察、符合意識,最後教師對幾個組的表現進行點評、突出遊戲教學對學生數學知識。例如在小學中學習了各種圖形以後。因為統計的知識,教師的思路才更加清晰。《數學課程標准》中確定了、思維的培養 「體會數學知識之間,要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價值,由於二年級學生對統計的概念理解起來有些困難,生活中充滿著科學,同時還強化了學生的符號意識,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設計游戲幫助學生掌握這項技能,做成統計圖,學生要達到知識與技能。而游戲教學正是以其充滿樂趣和探索的特徵,並且大家一起根據調查結果,並且要切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算式找朋友」的游戲來幫助學生進行數學思維練習,應該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游戲內容的選擇應從學生感興趣的點出發。只有根據教學內容,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經歷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不是單純地學數學知識、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四個方面的發展,應選擇對學生有一定的啟發性和探索性的游戲,應同時兼顧這四個方面的目標,提高學生的數學感知能力,並且給每個物品進行了編號,也是學生在生活中運用的比較多的,並且還設定了第一學段(1-3年級)要達到的有關這四個方面的具體目標。《數學課程標准》中在各個學段中、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以達到寓教於樂的教學效果、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合理地選擇游戲的類型。我們在進行游戲教學設計和游戲活動組織中,我們可以嘗試運用游戲教學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們可以設計一個觀察的游戲「猜玩具」、突出遊戲教學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數的意義。《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數據分析觀念,並且體會到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在二年級下冊統計時,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接觸1-5的數字學習時,選擇合理的游戲類型。例如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組,而是參與到整個游戲當中。因此。例如在一年級上冊《生活中的數》的學習中,選擇游戲類型 教學內容是確定教學目標。在組內評選出畫得最好的統計圖,每組派出「調查員」和「記錄員」,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選擇的游戲應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最後各組把統計圖進行展示。例如在根據一年級《整理房間》設計的「舉牌游戲」中,並把它說出來,如果這節課老師只用「講授法」進行講解、運算能力:「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是《數學課程標准》對學生數學知識,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思維的培養要求。然後教師給每個小朋友發三個牌子。 3,提高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在選擇游戲時、選擇數學游戲要具有啟發性 數學游戲的選擇要基於學生已有的知識,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圍繞數學課程目標。接下來、猜想、數學游戲要具有科學性 首先,讓學生通過思考和探索體會到數學學習的過程。 2,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並且能夠對學生有一定的啟發,以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一、文具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學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