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四年級科學備課教案
http://..com/question/42232232.html?si=1
Ⅱ 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設計
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全套教案,共68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
第一單元 電
1.1 電和我們的生活
教學目標:
1、經歷調查家用電器的活動過程,並且科學文件夾記錄;
2、經歷一次收集並且處理數據的科學研究過程;
3、討論他們想知道的關於電的知識;
4、明確一些安全用電的常識,並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養成安全用電的習慣。
教學重點:知道安全用電的常識。
教學難點:關於電的知識。
教學准備:
准備一份科學調查記錄表,課前讓學生收集有關電的知識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課前我們做了一個調查記錄,調查了我們自己家裡的用電器,這節課我們就來做個統計,交流我們的調查結果。
二、探究過程
1、 調查家中的電器。
(1) 小組內互相交流調查記錄,同學之間相互說說。
(2) 個人統計:生活中常用的用電器有哪些?大的電器有哪些?小的用電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電器有哪些?這些用電器分別是用哪些電的?你統計的數量是多少?
(3) 全班交流。
(4) 在調查你們發現了哪些問題?
(5) 自己還有哪些想法?
(6) 要是沒有電的話,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2、交流我們知道的電的知識。
(1)小組討論,相互說說你在以前知道的關於電的知識。
A、靜電的知識
B、雷電的知識
C、富蘭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國費城郊區,烏雲密布,電閃雷鳴,在一塊寬闊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兩個人正興致勃勃地在那裡放風箏。突然,一道閃電劈開雲層,在天空劃了一個「之」字,接著嘎嘣一聲脆雷,那如銅錢般的雨點就瓢灑盆潑般地傾下來了。只見老者大聲喊道:「威廉,站到那邊的草房裡去,拉緊風箏線。這時,閃電一道亮過一道,雷鳴一聲高過一聲。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順著兒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見那拉緊的麻繩,本來是光溜溜的,突然怒發沖冠,那些細纖維一根一根都直豎起來了。他高興地喊道:「天電引來了!」他一邊囑咐兒子小心,一邊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繩上的那把銅鑰匙。突然他象被誰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渾身發麻。他顧不得疼痛,一骨碌從地上爬起來,將帶來的萊頓瓶接在銅鑰匙上。這萊頓瓶里果然有了電,而且還放出了電火花,原來天電和地電是一個樣子!他和兒子如獲至寶似地將萊頓瓶抱回了家。
這捕獲天電的人就是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富蘭克林於1706年4月17日生在美國,小時候家裡很窮,無錢上學,就在哥哥開的印刷廠中當學徒。然而,他憑借他的聰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一生中具有許多發明,而且是電學的開門鼻祖。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獨立宣言》的發起人之一,是美國第一任駐外大使。
風箏實驗之後,富蘭克林寫了一篇《論閃電和電氣的相同》的論文,闡述了雷電的本質,還提出了製造避雷針的設想,使建築物免遭雷擊。然而,當他的論文在英國皇家學會上宣讀的時候,有人卻報之以輕蔑和嘲諷。但是,科學終究會戰勝愚昧和無知,1756年英國皇家學會授予富蘭克林皇家學會正式會員的稱號。
富蘭克林發明的避雷針,一下子風靡一時,傳到英國、法國、德國、傳遍歐洲和美洲。但是傳到英國卻發生一段離奇的故事。
D、關與電的科學家
(愛迪生發明燈泡的故事等…)
3、知道安全用的重要性,養成安全用電的習慣。
(1)哪些地方存在觸電的危險。
• 在戶外,哪些地方存在觸電的危險?
• 在家裡與學校,哪些地方存在觸電的危險?
(2)我懂得怎樣安全用電?
• 討論:怎樣安全用電。
• 全班交流。
三、總結。
板書設計:
1.1 電和我們的生活
1、調查家中的電器
2、交流我們知道的電的知識
教學後記:
1.2 點亮我們的小燈泡
教學目標:
1、 經歷用一跟電線、一個電池,使一個小燈泡亮起來的活動過程;
2、 學會對發光小燈泡的連接裝置進行觀察和畫出電在小燈泡內的流動路線;
3、 學會畫一個發光小燈泡的連接裝置圖;
4、 經歷多種簡單電路的連接過程;
5、 學會檢查電路裝置,避免短路現象的發生。
教學重點:能讓小燈泡亮起來。
教學難點:畫一個發光小燈泡的連接裝置圖。
教學准備:
每個學生一份材料:1根導線、1個電池、1個小燈泡、科學文件夾。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課我們知道了電的很多知識,今天我們要來研究怎樣點亮小燈泡?
二、探究過程。
1、 讓小燈泡發光。
(1)觀察材料。
• 仔細觀察電線、干電池、燈泡,我們有什麼發現?
• 說說電線的特點;
• 說說干電池的特點;
• 說說小燈泡的特點。
(2)連接一個簡單的電路。
用這些材料能使小燈泡亮起來嗎?
(3)把發光燈泡的連接裝置畫在科學文件夾上。
(4)說出電在小燈泡里的流動路線。
• 猜一猜電在小燈泡里是怎樣流動的,在小組里指著說說電的流動路線。
• 在記錄本上畫出電流在燈泡里的流動路線。
2、 出示四種電路連接圖,讓學生判斷哪個小燈泡會亮、哪個燈泡不會亮?
• 說出判斷的理由。
• 分別試著連一連。
• 在科學文件夾里,分別畫出這四種電路圖。
• 為什麼不亮的原因,區別短路與斷路。
3、交流
• 今天我們學會了幾種使小燈泡亮起來的連接方法?
• 有什麼新的問題?
三、總結。
板書設計:
1.2 點亮我們的小燈泡
1、 讓小燈泡發光
2、哪個小燈泡會亮、哪個燈泡不會亮?
Ⅲ S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科學和思品教案
課 題 2.1 我們來養蠶
教學內容 教材P14—P15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1、提出有關養蠶的問題。2、觀察蠶卵和蟻蠶。3、能夠用語言和圖畫描述蠶卵和蟻蠶。4、能夠對蟻蠶的長度做定量測量,並記錄下來。
科學知識1、知道養蠶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項。2、知道蠶卵能孵出幼蟲,剛出殼的小蠶叫蟻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初步領略生命的神奇與偉大。2、 關注生命、親近生命、珍愛生命。
教學重點 知道養蠶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項。
教學難點 知道養蠶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項。
教法學法 觀察法、談話法、小組學習法、
教學准備 蠶卵,蟻蠶,放大鏡,羽毛,圖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備注
一、導入新課
1、師出示一塊絲綢,談話:這是什麼材料?絲綢是用什麼織成的?(蠶絲)蠶絲是從哪裡來的?(蠶吐的)
2、詢問:你們養過蠶嗎?
3、談話: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交流如何養蠶。
二、學習新課
1、師生談話
(1)、提問:關於養蠶你最想了解些什麼?
(2)、討論:蠶和我們人類一樣,也共同擁有寶貴的生命。那麼在蠶寶寶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備?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成為稱職的「蠶媽媽」?(引導學生從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為蠶寶寶做考慮)
教學過程 備注
(3)、提問: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研究?
2、認識蠶卵。
(1)、仔細觀察蠶卵(提示用尺子測量直徑,用放大鏡觀察蠶卵的形態)(提醒蠶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輕拿輕放)(2)、啟發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對蠶卵進行觀察,並用語言或圖畫的形式描述蠶卵。
(3)、談話:把我們剛才觀察蠶寶寶的過程記錄下來,就成為蠶寶寶的第一篇日記。
3、認識蟻蠶
(1)、提問:剛剛孵化出來的蠶是什麼樣的?
(2)、看書上第19頁)你認為這時候的蠶像什麼?你知道這時候的蠶叫什麼名字?
(3)、分組觀察蟻蠶(或看有關蟻蠶的圖片或音像資料)(4)、用語言描述蟻蠶。
(5)、養過蠶的同學介紹蟻蠶的有趣事情。
三、總結
1、討論:用哪些方法記錄蠶寶寶的成長過程?啟發學生可以通過畫像、拍照、錄像、文字記錄等方法為蠶寶寶做好成長記錄。
2、談話:鼓勵學生堅持為蠶寶寶記日記。
課 題 2.2 給蠶寶寶記日記
教學內容 教材P16—P20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1、學會養蠶。2、能夠較長時間觀察、描述蠶的生長和變化。3、能夠預測、比較和討論蠶的整個生長期的外觀變化。4、能通過圖畫和文字表述,交流觀察結果。5、能夠自主地探究關於蠶的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科學知識1、知道幼蟲期需要食物、空氣、空間等生活和成長的必要條件。2、知道幼蟲形成了蛹,蠶蛾是從蠶蛹里羽化出來的。3、知道蠶的成蟲——蠶蛾從蛹里孵化出來後,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長大。4、知道雌雄蠶蛾交尾後,雌蠶蛾產卵,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進一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偉大。2、更加關注生命、親近生命、珍愛生命。3、珍視在整個養蠶期搜集的科學信息。4、體驗養蠶及研究蠶的樂趣。5、養成把養蠶活動堅持到底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了解蠶在每一個階段的生長變化。
教學難點 養成把養蠶活動堅持到底的科學態度。
教法學法 觀察法、談話法、小組學習法、
教學准備 蠶的生長過程的教學碟片、蠶的一生標本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談話:你們的蠶寶寶怎麼樣了?我們在飼養蠶寶寶的同時還要為它們記好成長日記。(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交流觀察記錄
(1)了解蠶寶寶吃什麼提問:蠶寶寶吃什麼?如果沒有桑葉,你用什麼代替桑葉?
(2)實驗:比較吃桑葉和萵筍葉的蠶哪個長的好。預先布置學生開展此實驗。
(3)了解蠶是怎樣蛻皮的談話:蠶生長一段時間後,會有幾天不吃不喝,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呢?請了解的學生介紹:怎麼蛻,從哪裡開始蛻皮,一生蛻皮幾次皮?蛻皮後蠶寶寶有什麼變化?
(4)了解蠶吐絲談話:經過四次蛻皮以後蠶開始吐絲了,你見過嗎?
(5)觀察蠶繭和蛹觀察蠶繭是什麼樣的?稱一稱一隻繭有多重?量一量蠶繭的長度和寬度。剪開一個繭子觀察,再用手碰一碰
(6)觀察蠶蛾討論:剪開的繭子能活嗎?(做好觀察記錄(7)提問:蠶繭過幾天後又發生什麼變化?
(8)同學介紹蠶蛾及產卵。
(9)強調為保證交配成功可以將幾家的蛹放一起。
2、歸納蠶的一生
(1)蠶的一生分為幾個階段?
(2)小結並板書三、布置作業記好觀察日記,過段時間進行交流。
板書設計2、給蠶寶寶記日記卵——蠶——蛹——蠶蛾 (幼蟲) (成蟲)
課 題 2.3 我 們 來 抽 絲
教學內容 教材P21—P2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1、學會用多種方法了解我國養蠶抽絲的歷史及對人類的貢獻。2、學習抽絲的基本方法,掌握抽絲的一般技術。3、測量一根絲的長度。
科學知識1、知道我國養蠶抽絲的歷史及對人類服飾業的貢獻。2、學會繅絲的方法。
情感、價值觀、體驗1、感受生命創造的奇跡。2、為祖國燦爛的古代蠶業文明而自豪。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學會繅絲的方法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學會繅絲的方法
教法學法 觀察法、談話法、小組學習法、
教學准備 1、有關養蠶和真絲織物圖片(課件)。2、實驗器材:蠶繭、炊帚、小水槽、小鍋一隻、小蘇打、纏線板、直尺。3、學生收集種桑、養蠶、繅絲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欣賞真絲織物教師課件投影、學生欣賞。
2、學生展示。利用實物展台,學生展示自帶織物。
3、揭題:我們知道美觀大方、華麗高貴的真絲織品是用蠶絲紡織而成的,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得到蠶絲呢?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了解我國養蠶抽絲的歷史。
(1)提問在古代,只有中國是種桑、養蠶的國家,你知道我國養蠶抽絲的傳說和歷史嗎?
(2)小組內交流 學生把課前搜集到的相關資料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剪貼成一張學習小報。
(3)集體交流
(4)小結教師講評各組交流成果,說明華麗的真絲織物是用蠶絲織成的。
2、 指導學生進行抽絲活動
(1)談話通過本單元前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蠶吐絲結成繭,蠶繭又是怎樣加工成蠶絲的呢?
(2)閱讀26頁課文
(3)討論開展抽絲活動需要的材料、活動步驟、小組分工、結果預測、注意的問題等
(4)交流抽絲方法先把蠶繭表面的亂絲摘掉。接著把蠶繭放在開水浸泡10-15分鍾,同時加入配好的小蘇打再用小炊帚輕輕攪動,找出絲頭,接著抽絲、測量、纏繞在線板上。最後記錄測量結果。
(5)教師帶領學生分組活動
(6)匯報測量結果
(7)師生小結蠶絲是最長的天然動物性蛋白纖維,最長達3000米,是高級的紡織原料,被稱為「纖維皇後」。
三、鞏固總結
1、討論:
(1)我國養蠶抽絲的歷史及對人類服業的貢獻有哪些?(2)你是通過哪些方法知道的?
2、 說一說抽絲的方法,你認為抽絲技術的關鍵是什麼?四、布置作業
1、課後探究對蠶繭抽絲的最佳時機是什麼?
2、查閱資料:蠶和蠶絲的其他用途。
附活動記錄表:抽絲活動記錄表班級
第 小組 年 月 日活動材料 活動步驟 活動分工 注意事項 結果預測 實際長度(米)
課 題 2.4 養蠶經驗交流會
教學內容 教材P23—P24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1、討論蠶一生的變化;2、能通過圖畫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觀察結果。
知識與技能:1、知道蠶及其他昆蟲的一生要經過變態;2、知道昆蟲的外形特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珍視在整個養蠶期間的科學信息;2、體驗養蠶及研究蠶的樂趣;3、為自己長時間觀察研究獲得的成果而自豪;4、能正確看待昆蟲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重點 交流養蠶經驗,了解蠶及其他昆蟲的一生變化。
教學難點 能將自己的養蠶記錄進行整理、分析。
教法學法 觀察法、談話法、小組學習法、
教學准備 教師:有關蠶及其他昆蟲一生的標本、圖片或錄像。學生:各種養蠶的記錄。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談話:同學們,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你們養的蠶寶寶都變成什麼了呀?在這期間一定是收獲不小,積累了不少經驗吧?今天我們就來開個養蠶經驗交流會。
二、學習新課
1.共同交流蠶一生的變化過程。
(1)提問:在這一個多月的養蠶活動中,你們一定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誰能給大家說說蠶都經過了哪些變化?(2)學生翻看自己的觀察活動的記錄,分組討論。
(3)師生交流養蠶的發現。
(4)教師將學生的發現有重點的記錄。
(5)討論:通過大家這段時間的養蠶活動,你們發現蠶的一生要經過幾次變化?
2.指導學生把蠶的一生畫下來。
(1)談話:我們知道蠶的一生要經過多次的變化,在養蠶的過程中,我們很多同學也寫了養蠶日記,那麼誰能用個比較簡單明了的方式說明蠶的一生變化呢?
(2)看書第28頁上圖,書上是用什麼方式來記錄的?
(3)討論:那你還能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說明蠶的一生?(4)學生分組討論。
(5)學生把蠶的一生用圖畫畫下來,要求標明哪個階段比較有代表性。
(6)展示學生有創意的記錄形式。
3.比較蠶蛾與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指出,形成昆蟲概念。
(1)談話:在我們養蠶的這段時間,全班有的同學是從蠶卵一直養到產卵結束,經歷了蠶的一生過程,有了很多發現,但有些同學沒能完整的飼養成功,誰能說說自己這段時間養蠶的一些心得和體會?
(2)學生自由討論,匯報。
(3)講解:我們在養蠶中發現蠶最有意思的是會結個繭,出繭後於之前完全兩樣,這種變化過程科學上叫做「變態」。
(4)提問:你還見過哪些動物有這樣的變化?
(5)對照書上28頁下圖說說蝴蝶一生有哪些變化?
(6)討論:蠶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蠶蛾和蝴蝶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7)小組討論,進行比較。
(8)根據學生對蠶蛾和蝴蝶的比較,總結昆蟲的特徵,形成昆蟲的概念。
三、鞏固應用出示各種蟲子的圖片,判斷:哪些蟲子屬於昆蟲?說說理由。
四、布置作業:查閱資料:昆蟲對人類有哪些作用?
附板書設計:4、養蠶經驗交流會卵——蠶——蛹——蠶蛾 (幼蟲) (成蟲)
Ⅳ 四年級科學教案
啟東市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基本要領
四年級 上冊·第三單元 7
課題
保護我們的聽力
授課策略
[√]常規[]合並[]拆分[]分時段
課型
[ ]探究[√]觀察[]製作[]講授
教學目標
1. 了解過高或過強的聲音會對我們的聽力產生傷害,知道保護聽力就是要避免我們的耳朵聽到過高或過強的聲音並控制雜訊。2. 認識到保護聽力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用耳習慣和在公共場所保持肅靜的習慣,使公共環境達到良好的程度。
課前准備
錄音準備(噪音和輕音樂)、發音罐、報紙、毛巾、棉花等
必須活動
觀察活動
教學重點
知道各種控制噪音的方法,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展示課件
a 放5秒鍾雜吵的聲音
b 放1分鍾優美的輕音樂
2. 請學生說說聽了之後有什麼感受?小組交流一下。
3. 小結:雜吵的聲音就是噪音,噪音會污染我們的環境。
二、遠離雜訊
1. 耳朵是我們的聽覺器官,需要精心呵護,那麼我們該怎樣避免我們的聽力受到傷害呢?----出示課題:保護我們的聽力
2. 小組討論:生活中有哪些聲音屬於噪音?噪音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對我們的環境有何影響?
3. 看課件
各色場景,各種聲音。
4. 給聲音分類(強弱之分、自然與人為之分)
讓學生辯證地看待聲音。
三、如何控制噪音
1. 小組討論
過高過強的聲音都會影響我們的聽力,那麼如何控制噪音呢?
2. 分組活動:
做一個發聲罐,使發聲罐發出聲音。
能利用桌上的材料(報紙、毛巾、棉花等)能想辦法使發聲罐的聲音變輕呢?
3. 小組討論
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減少噪音的方法?
4. 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場合需要我們控制音量?為什麼?
5. 假如你是個建築師,你在設計時首先想到什麼?是建築的美觀?實用?還是環境?
四、課後延伸
1. 經常使用耳塞聽音樂好嗎?為什麼?
2. 閱讀P42「呵護自己的聽覺器官」,從哪些地方需要我們注意保護聽力,如何保護聽力?
3. 觀看課件
a 介紹在國家建設過程中重視聲音控制的地方。
b 出示課堂、圖書館、電影院、醫院等地方,說說我們應該怎樣做?
備 注
Ⅳ 小學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
課 題 2.1 我們來養蠶
教學內容 教材P14—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1、提出有關養蠶的問題。2、觀察蠶卵和蟻蠶。3、能夠用語言和圖畫描述蠶卵和蟻蠶。4、能夠對蟻蠶的長度做定量測量,並記錄下來。
科學知識1、知道養蠶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項。2、知道蠶卵能孵出幼蟲,剛出殼的小蠶叫蟻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初步領略生命的神奇與偉大。2、 關注生命、親近生命、珍愛生命。
教學重點 知道養蠶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項。
教學難點 知道養蠶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項。
教法學法 觀察法、談話法、小組學習法、
教學准備 蠶卵,蟻蠶,放大鏡,羽毛,圖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備注
一、導入新課
1、師出示一塊絲綢,談話:這是什麼材料?絲綢是用什麼織成的?(蠶絲)蠶絲是從哪裡來的?(蠶吐的)
2、詢問:你們養過蠶嗎?
3、談話: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交流如何養蠶。
二、學習新課
1、師生談話
(1)、提問:關於養蠶你最想了解些什麼?
(2)、討論:蠶和我們人類一樣,也共同擁有寶貴的生命。那麼在蠶寶寶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備?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成為稱職的「蠶媽媽」?(引導學生從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為蠶寶寶做考慮)
教學過程 備注
(3)、提問: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研究?
2、認識蠶卵。
(1)、仔細觀察蠶卵(提示用尺子測量直徑,用放大鏡觀察蠶卵的形態)(提醒蠶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輕拿輕放)(2)、啟發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對蠶卵進行觀察,並用語言或圖畫的形式描述蠶卵。
(3)、談話:把我們剛才觀察蠶寶寶的過程記錄下來,就成為蠶寶寶的第一篇日記。
3、認識蟻蠶
(1)、提問:剛剛孵化出來的蠶是什麼樣的?
(2)、看書上第19頁)你認為這時候的蠶像什麼?你知道這時候的蠶叫什麼名字?
(3)、分組觀察蟻蠶(或看有關蟻蠶的圖片或音像資料)(4)、用語言描述蟻蠶。
(5)、養過蠶的同學介紹蟻蠶的有趣事情。
三、總結
1、討論:用哪些方法記錄蠶寶寶的成長過程?啟發學生可以通過畫像、拍照、錄像、文字記錄等方法為蠶寶寶做好成長記錄。
2、談話:鼓勵學生堅持為蠶寶寶記日記。
課 題 2.2 給蠶寶寶記日記
教學內容 教材P16—P20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1、學會養蠶。2、能夠較長時間觀察、描述蠶的生長和變化。3、能夠預測、比較和討論蠶的整個生長期的外觀變化。4、能通過圖畫和文字表述,交流觀察結果。5、能夠自主地探究關於蠶的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科學知識1、知道幼蟲期需要食物、空氣、空間等生活和成長的必要條件。2、知道幼蟲形成了蛹,蠶蛾是從蠶蛹里羽化出來的。3、知道蠶的成蟲——蠶蛾從蛹里孵化出來後,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長大。4、知道雌雄蠶蛾交尾後,雌蠶蛾產卵,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進一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偉大。2、更加關注生命、親近生命、珍愛生命。3、珍視在整個養蠶期搜集的科學信息。4、體驗養蠶及研究蠶的樂趣。5、養成把養蠶活動堅持到底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了解蠶在每一個階段的生長變化。
教學難點 養成把養蠶活動堅持到底的科學態度。
教法學法 觀察法、談話法、小組學習法、
教學准備 蠶的生長過程的教學碟片、蠶的一生標本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談話:你們的蠶寶寶怎麼樣了?我們在飼養蠶寶寶的同時還要為它們記好成長日記。(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交流觀察記錄
(1)了解蠶寶寶吃什麼提問:蠶寶寶吃什麼?如果沒有桑葉,你用什麼代替桑葉?
(2)實驗:比較吃桑葉和萵筍葉的蠶哪個長的好。預先布置學生開展此實驗。
(3)了解蠶是怎樣蛻皮的談話:蠶生長一段時間後,會有幾天不吃不喝,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呢?請了解的學生介紹:怎麼蛻,從哪裡開始蛻皮,一生蛻皮幾次皮?蛻皮後蠶寶寶有什麼變化?
(4)了解蠶吐絲談話:經過四次蛻皮以後蠶開始吐絲了,你見過嗎?
(5)觀察蠶繭和蛹觀察蠶繭是什麼樣的?稱一稱一隻繭有多重?量一量蠶繭的長度和寬度。剪開一個繭子觀察,再用手碰一碰
(6)觀察蠶蛾討論:剪開的繭子能活嗎?(做好觀察記錄(7)提問:蠶繭過幾天後又發生什麼變化?
(8)同學介紹蠶蛾及產卵。
(9)強調為保證交配成功可以將幾家的蛹放一起。
2、歸納蠶的一生
(1)蠶的一生分為幾個階段?
(2)小結並板書三、布置作業記好觀察日記,過段時間進行交流。
板書設計2、給蠶寶寶記日記卵——蠶——蛹——蠶蛾 (幼蟲) (成蟲)
課 題 2.3 我 們 來 抽 絲
教學內容 教材P21—P2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1、學會用多種方法了解我國養蠶抽絲的歷史及對人類的貢獻。2、學習抽絲的基本方法,掌握抽絲的一般技術。3、測量一根絲的長度。
科學知識1、知道我國養蠶抽絲的歷史及對人類服飾業的貢獻。2、學會繅絲的方法。
情感、價值觀、體驗1、感受生命創造的奇跡。2、為祖國燦爛的古代蠶業文明而自豪。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學會繅絲的方法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學會繅絲的方法
教法學法 觀察法、談話法、小組學習法、
教學准備 1、有關養蠶和真絲織物圖片(課件)。2、實驗器材:蠶繭、炊帚、小水槽、小鍋一隻、小蘇打、纏線板、直尺。3、學生收集種桑、養蠶、繅絲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欣賞真絲織物教師課件投影、學生欣賞。
2、學生展示。利用實物展台,學生展示自帶織物。
3、揭題:我們知道美觀大方、華麗高貴的真絲織品是用蠶絲紡織而成的,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得到蠶絲呢?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了解我國養蠶抽絲的歷史。
(1)提問在古代,只有中國是種桑、養蠶的國家,你知道我國養蠶抽絲的傳說和歷史嗎?
(2)小組內交流 學生把課前搜集到的相關資料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剪貼成一張學習小報。
(3)集體交流
(4)小結教師講評各組交流成果,說明華麗的真絲織物是用蠶絲織成的。
2、 指導學生進行抽絲活動
(1)談話通過本單元前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蠶吐絲結成繭,蠶繭又是怎樣加工成蠶絲的呢?
(2)閱讀26頁課文
(3)討論開展抽絲活動需要的材料、活動步驟、小組分工、結果預測、注意的問題等
(4)交流抽絲方法先把蠶繭表面的亂絲摘掉。接著把蠶繭放在開水浸泡10-15分鍾,同時加入配好的小蘇打再用小炊帚輕輕攪動,找出絲頭,接著抽絲、測量、纏繞在線板上。最後記錄測量結果。
(5)教師帶領學生分組活動
(6)匯報測量結果
(7)師生小結蠶絲是最長的天然動物性蛋白纖維,最長達3000米,是高級的紡織原料,被稱為「纖維皇後」。
三、鞏固總結
1、討論:
(1)我國養蠶抽絲的歷史及對人類服業的貢獻有哪些?(2)你是通過哪些方法知道的?
2、 說一說抽絲的方法,你認為抽絲技術的關鍵是什麼?四、布置作業
1、課後探究對蠶繭抽絲的最佳時機是什麼?
2、查閱資料:蠶和蠶絲的其他用途。
附活動記錄表:抽絲活動記錄表班級
第 小組 年 月 日活動材料 活動步驟 活動分工 注意事項 結果預測 實際長度(米)
課 題 2.4 養蠶經驗交流會
教學內容 教材P23—P24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1、討論蠶一生的變化;2、能通過圖畫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觀察結果。
知識與技能:1、知道蠶及其他昆蟲的一生要經過變態;2、知道昆蟲的外形特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珍視在整個養蠶期間的科學信息;2、體驗養蠶及研究蠶的樂趣;3、為自己長時間觀察研究獲得的成果而自豪;4、能正確看待昆蟲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重點 交流養蠶經驗,了解蠶及其他昆蟲的一生變化。
教學難點 能將自己的養蠶記錄進行整理、分析。
教法學法 觀察法、談話法、小組學習法、
教學准備 教師:有關蠶及其他昆蟲一生的標本、圖片或錄像。學生:各種養蠶的記錄。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談話:同學們,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你們養的蠶寶寶都變成什麼了呀?在這期間一定是收獲不小,積累了不少經驗吧?今天我們就來開個養蠶經驗交流會。
二、學習新課
1.共同交流蠶一生的變化過程。
(1)提問:在這一個多月的養蠶活動中,你們一定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誰能給大家說說蠶都經過了哪些變化?(2)學生翻看自己的觀察活動的記錄,分組討論。
(3)師生交流養蠶的發現。
(4)教師將學生的發現有重點的記錄。
(5)討論:通過大家這段時間的養蠶活動,你們發現蠶的一生要經過幾次變化?
2.指導學生把蠶的一生畫下來。
(1)談話:我們知道蠶的一生要經過多次的變化,在養蠶的過程中,我們很多同學也寫了養蠶日記,那麼誰能用個比較簡單明了的方式說明蠶的一生變化呢?
(2)看書第28頁上圖,書上是用什麼方式來記錄的?
(3)討論:那你還能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說明蠶的一生?(4)學生分組討論。
(5)學生把蠶的一生用圖畫畫下來,要求標明哪個階段比較有代表性。
(6)展示學生有創意的記錄形式。
3.比較蠶蛾與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指出,形成昆蟲概念。
(1)談話:在我們養蠶的這段時間,全班有的同學是從蠶卵一直養到產卵結束,經歷了蠶的一生過程,有了很多發現,但有些同學沒能完整的飼養成功,誰能說說自己這段時間養蠶的一些心得和體會?
(2)學生自由討論,匯報。
(3)講解:我們在養蠶中發現蠶最有意思的是會結個繭,出繭後於之前完全兩樣,這種變化過程科學上叫做「變態」。
(4)提問:你還見過哪些動物有這樣的變化?
(5)對照書上28頁下圖說說蝴蝶一生有哪些變化?
(6)討論:蠶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蠶蛾和蝴蝶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7)小組討論,進行比較。
(8)根據學生對蠶蛾和蝴蝶的比較,總結昆蟲的特徵,形成昆蟲的概念。
三、鞏固應用出示各種蟲子的圖片,判斷:哪些蟲子屬於昆蟲?說說理由。
四、布置作業:查閱資料:昆蟲對人類有哪些作用?
附板書設計:4、養蠶經驗交流會卵——蠶——蛹——蠶蛾 (幼蟲) (成蟲)
Ⅵ 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地球上有什麼》教案
地球上有什麼》教案
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版包含有一個或多個權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的方法。
2.「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
3.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這類案例的搜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並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擇取有關信息,在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4.教學案例是指「由教師撰寫,或由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撰寫的敘述性的教學實踐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