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有哪些
考試日期為2020年10月31日,各科目考試時間為120分鍾,全部為紙筆考試。具體時間安排如下:網頁鏈接
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對應教育部課程標准中相應層次學校課程。按教育部考試中心總體部署,初級中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科目分為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思想品德、英語、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歷史與社會、科學等15個學科; 高級中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科目分為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思想政治、英語、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等14個學科。其他學科暫不開考。
報考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人員,參加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科目一和科目二的考試,其科目三(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科目)的考試納入面試環節進行考察。
初中、高中、中職文化課類別「心理健康教育」、「日語」、「俄語」學科筆試僅開考科目一和科目二,其科目三(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科目)結合面試一並考核。
『貳』 34.在思想情感方面,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生物學教學大綱提出,應增強學生的_____________ 情感;使學生具有
在思想情感方面,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生物學教學大綱提出,應增強學生的____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形成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的意識,增強愛國主義_________ 情感;使學生具有 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生物學教學大綱
(試用修訂版)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它是農、林、牧、副、漁、醫葯衛生、環境保護及其他有關應用科學的基礎,與其他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與我國的新技術革命,與人類的生活,都有著密切的關系。生物學在我國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已經顯示出重要作用。
生物課是義務教育初中階段必修的一門基礎課。通過生物課的學習,使學生獲得生物學基礎知識,形成基本的生物學觀點,提高學習生命科學的興趣和能力,初步具有科學態度、創新精神和一定的實踐能力,掌握一般的科學方法,為他們以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一、 教學目的要求
生物課和應使學生在以下方面得到發展:
(一) 知識方面
1、 初步獲得生物的生活習性、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分類、遺傳、進化和生態等基礎知識,了解這些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 初步獲得人體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衛生保健的基礎知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二) 能力方面
1、 能夠對生命現象進行觀察、記錄、整理和報告。
2、 能夠正確使用生物實驗中常用工具和儀器,具備一定的生物實驗操作技能。
3、 初步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分析和解決一些身邊的生物學問題。
4、 初步具有進一步獲取課本以外的生物學信息的能力。
(三) 思想情感方面
1、 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形成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的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2、 樂於探索生命的奧秘,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3、 初步形成生物學的基本觀點,受到辨證唯物主義教育,能夠能科學的態度去認識生命的世界。
二、 確定教學內容的原則
(一) 從學生今後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社會生活和繼續學習的需要出發,選取必需的、學生能夠接受的生物學基礎知識。
1、 選取生物和人體的形態結構、生理知識,以生理知識為中心,著重闡明生物的生長、發育等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
2、 選取重要的生物類群及其主要特徵的知識,使學生初步學會辨認周圍環境中賞見的一些生物種類,了解生物界的概貌。
3、 選取一些初步的生物的遺傳、進化和生態的基礎知識,使學生初步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發展,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初步認識生物與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保持生態平衡,控制人口的發展和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二) 從理論聯系實際的要求出發、選取生物學基礎知識。
1、 密切聯系社會實際。使學生了解生物學是農、林、牧、副、漁和醫葯衛生等方面實踐的理論基礎,懂得合理利用和改造有益生物,防除有害生物的道理。
2、 密切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和經常遇到的生物學問題,以利於學生加深理生物學基礎知識,密切聯系有關人體防病、體育鍛煉、增進健康、保護環境等衛生保健知識,使學生懂得講究衛生的道理,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 密切聯系各地的自實實際。我國幅員廣大,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生物種類也有很大差別。編寫教材時所選取的主要門、綱的代表植物和代表動物,應力求既具有典型性,又是各地比較常見的種類。並且使學生了解本地的動植物資源,以及對動植物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
(三) 從「三個面向」的要求出發,適當選取反映現代生物科學水平的、基礎的、學生能夠接受的生物學知識。例如,植物組織培養、動物行為、免疫、生態平衡、環境保護等。
(四) 從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需要出發,選取有關有觀察、實驗、參觀、實踐活動等內容,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探究有力和自學能力。
(五) 從加強思想情感教育和建立生物學基本觀點的要求出發,重視選取有利於對學生進行這方面教育的生物學基礎知識。例如,有關生物科學發展史,我國古代和現代的生物科學成就,生物的進化,生物與環境,我國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以及我國有關人口、資源和保護方面的政策法規等內容。
(六) 選取生物學基礎知識,注意知識的縱同和橫向聯系。注意處理好本課程與其他相關課程知識之間的縱向和橫向聯系,例如生物課與小學自然,初中地理和勞動技術課等課程之間知識的分工和聯系。
三、 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
教師要做好教書育人。教學要緊密結合本學科教學內容的特點,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潛移默化地將思想和情感教育寓於知識傳授之中。教學中要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闡述生物個體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生殖、發育和生物界發生發展的規律,向學生進行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適應、進化觀點和生態觀點等生物學基本觀點的教育。結合我國國情,向學生進行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家鄉的教育,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要認真進行生物學基礎知識的教學
生物學基礎知識,是培養學生基本技能、各種能力和思想情感教育的基礎。教師備課時必須認真分析教材中生物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生物學與其他學科知識之間縱向和橫向聯系,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在課堂教學中,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富於啟發密切聯系生產、生活和自然實際,准確、生動地講述生物學基礎知識。
(三)要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
生物學是門實驗性很強的科學,觀察和實驗是生物科學基本的研究方法。通過觀察、實驗、參觀、討論,實踐活動等教學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形成實事求是和科學態度以及協作精神。因此,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主動精神,努力創造條件,完成教學大綱中所規定的觀察、實驗、實踐活動、演示等各項要求,從而培養學生觀察、實驗操作、探究和自學等能力。
(四) 要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和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
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採取相應的教學方法,進行啟發和討論式教學,不斷提教學質量。要合理地選擇、組合、使用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要積極地創造條件採集實驗材料和自製教具。 教師要研究學生知識基礎、生理和心理的特點及學習生物學的規律,在改革教學方法的同時,指導學生不斷地改進學習方法,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效果。
(五) 要堅持理論密切聯系
1、 要重視密切聯系當地生物種類的實際進行教學。還應該利用教學大綱所規定的鄉土教材的課時,補充講述發地常見的和對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的一物種類,以有關的生物學基礎知識。
2、 注意結全季節。生物課的教學內容,有的具有季節性。教師對這部分教材的安排,可以因時因地的靈活掌握,適當調整教學內容的講授順序。
3、 要密切結合學生的親身實際和對身心素質的要求進行人本生理衛生的教學。尤其要重視同青春期生理和心理衛生的教育,幫助學生理解青春期的發育特點初步學會基本的衛生保健技能,養成有關的衛生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人體生理衛生的教學要與體育課和學校衛生工作緊蜜結合,共同完成增強學生體質的任務。
(六) 積極組織和指導生物課外科技活動 教師要重視因材施教,積極地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生物科技活動。例如,做生物實驗,觀察、採集動植物和製作生物標本,培養植物、飼養小動物,建立生物園地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和生態觀察,有條件的學校要組織學生參觀自然博物館和動植物園等活動。開展這些活動,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知識、提高能力、發展特長和培養創新精神。
(七) 重視生物課教學與勞動技術課教學的密切配合 生物課與勞動技術課既有密切的聯系,又有區別。生物課要積極地為學生學習勞動技術課打下必要基礎,從而有利於學生學會對當地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的一些動植物的養殖和栽培技術。
四、 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
1、 初中生物課教學內容,是根據初中學生基本上處於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階段,針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為安排的。初中主要學習感性的、側重生命現象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完成一些簡單易行的實驗、探究和實踐活動。 2、 大綱中教學內容的安排順序,不等於教材的編排順序。本著「教材多樣化」的精神,根據教學的內容和要求,可以編寫出適用於不同地區,具有同程度、不同體系、不同風格的教材。 3、 「五·四」制生物課共204課時,「六·三」制生物課共153課時,各留出地方教材和機動22課時,其餘課時分配給各部分的教學內容。
知識
學生實驗和實踐活動
演示
要點
教學要求
項目
教學要求
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生物課的內容和學習方法
A
A
細胞的結構
細胞的分裂和生長
細胞的分化和組織的形成 組織的概念
器官的概念
系統的概念
生物體
D
B
B
C
C
B
B
認識顯微鏡的結構和練習使用顯微鏡
製作臨時裝片,觀察植物細胞,畫細胞結構的簡圖
製作並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畫細胞結構圖。
III
III
III
用顯微鏡觀察四種基本組織
種子的結構和成分
種子的萌發
種子的知識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B
C
A
解剖並觀察雙子葉植物種子和單子葉植物種子驗證或探究種子成分
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
II
II或IV
IV
根系及其在土壤里的分布和意義
根尖的基本結構和主功能
根對水發和無機鹽的吸收
合理灌溉
氨、磷、鉀對植物生活的意義
合理施肥
無土栽培
A
D
C
A
A
A
A
觀察幼苗的根毛和根尖的縱切面
探究根的向性
實踐活動:灌溉、施肥、無土栽培
III
IV
細胞吸收水分實驗
根吸收收無機鹽的實驗
葉片的基本結構及其主要功能
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過程中的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
光合作用的意義
合理密植
呼吸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過程中有機物的分解能量的釋放
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區別和聯系
植物的呼吸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
蒸騰作用的概念和過程
蒸騰作用的意義
C
D
C
C
A
D
C
C
C
C
B
學習製作徒手切片
用顯微鏡觀察葉片的橫切面和葉片的表皮。畫葉片表皮細胞圖
綠色植物在不下製造澱粉的實驗
探究葉綠素的形成與光照的關系
I
II
II
IV
光合作用需要光和二氧化碳的實驗
光合作用產生氧的實驗
種子萌發時呼吸和熱的實驗
植物體進行呼吸作用的實驗
植物體蒸騰水分實驗
芽的種類
葉芽的基本結構和伸展
雙子植物木質莖的基本結構和主要功能
木質莖的生長和年輪的形成
單子葉植物草質莖的基本結構特點
導管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篩管對有機物的運輸
莖的貯藏作用
利用莖進行的營養繁殖
A
C
D
A
C
C
C
A
B
用放大鏡觀察葉芽 的結構
用顯微鏡觀察雙子葉植物木質莖和單子葉植物草質莖的橫切面
觀察樹木的年輪
探究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實踐活動:植物營養繁殖的方法
II
II
III
IV
花的結構
花序
開花和傳粉
人工授粉
雙受精的過程
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植物組織培養
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
植物生長物質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及期應用
D
A
A
A
C
C
B
A
A
解剖並觀察花的結構
實踐活動:植物組織培養
III
藻類、苔鮮和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徵
藻類、苔鮮和蕨類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對人類的經濟意義
種子植物的主要特徵
裸子植物的生活習性和形態結構特點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
裸子植物的經濟意義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徵
被子植物分類單位和分類方法
雙子葉植物綱和單子葉植物綱的主要區別
B
A
B
A
B
A
B
B
C
觀察幾種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組織學生採集植物,製作臘葉標本
實踐活動:校園或家鄉植物種類調查
III
細菌的基本形態
細菌的結構特點
細菌的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
放線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
細菌和放線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系
A
B
B
B
B
有條件的學校用高倍顯微鏡觀察三種形態的細菌
酵母菌和黴菌的形態結構
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點
蘑菇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點
真菌的主要特徵
真菌對自然界的意義與人類的關系
B
B
B
B
觀察酵母菌,青黴或麴黴
實踐活動:食用菌調查或養殖
III
病毒的形態結構
病毒的生命活動特點
病毒對植物、動物和人體的危害
細菌的病毒——噬菌體
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應用
A
B
A
B
A
原生動特的主要特徵
原生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B
A
用顯微鏡觀察原生動物探究原生動特的趨性
III
IV
腔腸胃動物的主要特徵
腔腸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B
A
常見的扁形支物及其與人類的關系
寄生、寄生蟲和突主的概念
絛蟲(或血吸蟲或包蟲)適於寄生生活的特點
B
B
B
實踐活動:調查本地常見的寄生蟲病
線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B
環節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B
觀察蚯蚓的形態、運動和對刺激的反應
III
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B
觀察當地常見的軟體動物
III
蝗蟲的形態結構、生理和發育的特點
昆蟲綱的主要特徵
昆蟲的多樣性
昆蟲與人類的關系
其他節肢動物
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
C
D
A
A
B
B
採集昆蟲,製作昆蟲標本
III
魚適於水中生活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生理特點
魚的生殖發育特點
魚類的主要特徵
主要的淡水魚類及其養殖
主要的海洋魚類及其養殖
魚類資源的利用和保護
C
C
D
A
A
A
觀察魚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的主要結構
III
變溫動物的概念和適冬眠
兩棲動物概述
B
C
觀察蛙類的外部形態
爬行動物的概述
古代爬行動物的繁盛和絕滅
C
A
鳥類概述
恆溫動物的概念
鳥類的主要特徵
保護鳥類的多樣性
C
B
C
A
觀察家鴿或其他鳥類的外部形態和內部主要結構。
實踐活動:教師組織學生參加「愛鳥周」活動,或參加保護和招引益鳥展覽
III
家兔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
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徵
保護哺乳動物的多樣性
C
D
B
觀察哺乳動物的心臟結構
II
觀察家兔或小型哺乳動物內部的主要結構
動物行為的類型和特點
先天性定型行為,後天性習得行為
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
B
B
A
探究一種動物的某種行為
IV
人體皮膚的結構和主要功能
皮膚的再生和衛生保健
C
A
人體骨骼的組成
人的骨骼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
骨的醞釀結構和功能
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青少年保持正確姿勢的意義
骨的生長
關節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骨骼肌與人體主要的骨骼肌群
骨骼肌在運動中的協作關系
體育鍛煉對骨、關節和肌肉的影響
脫白、骨折及其急救處理
B
B
C
C
A
B
C
B
D
A
A
觀察長骨的結構
骨的成分實驗
III
III
關節的結構
肌肉的收縮
人體內的血量
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輸血與血型
心臟和血管的結構、功能和保健
血液循環
動脈血和靜脈血
血壓
脈搏
出血的初步護理
淋巴
B
C
C
D
B
D
C
B
A
B
觀察血塗片
用顯微鏡觀察蛙躞(或蛙腸系膜、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現象
測量血壓和脈搏
了解血常規化驗數據
探究脈膊與運動的關系
III
II
III
II
IV
血漿、血清
和血細胞
消化道的組成
牙齒的結構和保健
胃和腸折結構特點
各種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消化酶
食品店物營養萬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飲食衛生和營養衛生
B
C
C
C
B
C
A
用放大鏡觀察豬(或羊、雞)的小腸絨毛
澱粉酶對澱粉的分解作用
II
III
呼吸道的組成和功能
肺的結構
呼吸運動
人工呼吸
呼吸系統的衛生保健,吸煙、吸毒的危害
煤氣中毒及其預防
B
C
C
A
A
A
測定胸圍差
驗證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
有條件的學校、學習測定肺活量的方法
練習人工呼吸的方法
III
III
I
I
用呼吸運動的模型,演示肋骨運動呼吸運動的關系,膈肌運動與呼吸運動的關系
排泄的概念、途徑和意義
泌尿系統的組成
腎臟的結構和尿的形成
泌尿系統的衛生
C
B
C
A
觀察剖開哺乳動物的腎臟
II
新陳代謝的概念和意義
人體內物質的轉化與能量的變化
食物的熱價
體溫
A
C
A
A
實踐活動:記錄三天內攝入食物的種類和數量,估算每天食物 總熱量
II
人體的主要內分泌腺激素
甲狀腺和甲狀腺素
地方性甲狀腺腫
胰島和胰島素
重體和生長激素
重體在內分泌腺中的重要作用
體液調節
B
C
C
A
C
C
B
C
實踐活動:有關糖尿病的調查或地方性甲狀腺腫的調查
神經系統的組成
神經細胞
脊髓和脊神經
腦和腦神經
反射和反射弧
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
人類神經活動的特徵
神經系統的衛生保健
眼球的結構和視覺的形成
眼的保健
耳的結構和聽覺的形成
耳的衛生
B
D
C
C
D
C
C
A
C
B
C
A
膝跳反射實驗
探究條件反射的形成
眼球成像的實驗
實踐活動:檢查視力
III
IV
III
男、女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精子和孵細胞,受精
胚胎的發育和營養
從嬰兒到成人的發育分期
青春期的發育特點
青春期的衛生
B
B
B
A
C
C
免疫的概念、免疫對人體的主要作用
胸腺、淋巴結,脾臟
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
計劃免疫
B
B
C
C
實踐活動:收集與交流有關艾滋病的資料
實踐活動:調查本地計劃免疫實施狀況
人類的傳染病
傳染病流行三個環節
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
A
C
A
用顯微鏡觀察病原體的裝片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
染色體,基因
基因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
人類主要的遺傳疾病
禁止近親結婚
遺傳和變異在實踐上的意義
A
B
C
A
C
A
生命起源於非生命物質
生物進化的證據和歷程
人工選擇及其意義
達爾文和自然選擇學說
人類和動物園親緣關系
某種古猿進化發展成現代人類
A
A
A
B
A
A
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生態系統的組成
食物鏈和食物網
保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
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生態農業
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建立自然保護區的意義
保護植被的意義
控制人口的意義
B
C
C
C
B
A
A
A
C
實踐活動:到學校附近的樹林、草地或池塘、農田進行襯在地考察,了解其中各種生物之間的聯系
實踐活動:調查學校附近的環境保護情況,進行分析和評價,並且提出保護環境的書面建議
生物科學發展的現狀和前景
A
附錄:關於教學要求層次的說明
一、 知識方面
從認識水平和該知識點在本學科教學內容中的地位和作用考慮,將對知識點的教學要求,從低到高依次劃分為A、B、C、D四個層次。
A:知道。對所學知識有大致的印象。
B:識記。記住所學知識的要點,能夠說出它們的大意,能夠在有關情境中識別它們。
C:理解。在「B」的基礎上,能夠解釋和說明所學知識的含義,能夠對不同知識採用適當的形式(文字、圖、表等)予以表達。
D:應用。在「C」的基礎上,能夠分析知識的聯系和區別,能夠在新的情境中初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和生物學有關的實際問題。
二、 學生實驗方面
學生實驗的教學要求,分為練習、初步練習、學會和探究四個層次,其內涵是:
1. 練習: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對生物實驗的方法、步驟、觀察、記錄、繪圖等進行初步的訓練。
2. 初步學會: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初步學會的基礎上,能夠按照要求完成實驗任務
3. 學會: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初步學會的基礎上,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實驗,取得良好的實驗效果。
4. 探究;在教師指導下,親自參與設計實驗,練習確定實驗目的、材料和方法;能觀察現象、記錄和整理數據及報告實驗結果。
『叄』 求一小學生物或者科學的一畢業論文題目或者提綱。。師范類別的
一、綜合實踐活動與初中生物教學的聯系: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和初中生物的新課程改革對初中生物教學的影響是巨大的,但它們之間的聯系是緊密的。例如:綜合實踐的指導思想與新生物大綱的指導思想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是一致的,教育部規定,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等。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號)。所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對生物教學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傳統初中生物教學在培養學生的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初中生物課是學生喜歡學習的課程之一。原因是由於這門課程講到的內容有很多與學生自身有關,與生活實際聯系得很緊密,而且是學生最早接觸到實驗的課程。但是我們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來講的話,學生會很快失去了興趣。為什麼呢?1、由於初一的學生中有些還沒有從小學的學習習慣中轉變過來,因而當學習量突然加大時,不適應。再加上生物知識需要理解,死記硬背的同學考試成績肯定會較差。當第一次或第二次的成績不理想時,學生會有畏難的情緒。這就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教師上課時照本宣科的話,學生如果提前看了課本的內容,則課堂上容易走神。3、上實驗課時,如果教師提前演示實驗的過程,學生去重復,要得到與教師的一致的結論的話,學生的許多行為必然受到限制,因而有趣的實驗課也會變得味同嚼蠟了。4、學生在學習時具有間接性,通過教師來掌握人類長期積累起來的科學文化知識。雖然有教師在引導,但與學生獨立完成的效果還是不可相比的。學生走的是一條認識的捷徑, 他們主要是掌握而不是發現,缺乏了體驗。因而,生物課程的改革是必然要進行的。
新課改與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改善目前教學現狀的好辦法:
新課改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系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初中生物是非中考科目,在有的人的眼裡這是一件壞事,因為這會直接導致學校領導和學生對生物教學的輕視。但在落實新課改的精神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方面則具有優勢。因為,一方面,我們生物教師在進行研究時如果失敗了則壓力沒有那麼大。另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特點就是時間的不可控制性。對於中考科目來說,在目前的現狀下,中考成績可以說是一個學校或一個教師的命脈,所以時間不可控制性是一個大問題,但初中生物老師則不存在這個問題。所以,生物教師在這方面多作嘗試,還可為其它學科的教學探明道路。
二、生物學科中有較多的內容適於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生物課中可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十分豐富,它包括教材中生物學所輻射的絕大多數范圍,例如:
1、動植物標本製作:大型標本製作方面:植物的標本可以製作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動物標本則主要選擇節肢動物門中的動物,例如用魚、蛙、龜、蛇等脊椎動物做透明骨骼標本;微觀標本製作方面:植物的可以考慮「洋蔥根尖的縱切面結構」、 「蠶豆葉的橫切面結構」等永久切片,既教會了學生一定的製作技術,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又可以通過觀察更進一步掌握根、莖、葉的結構知識。動物的可以考慮草履蟲、神經纖維、血液塗片等。這些小製作只要告訴學生基本原理後,學生就可以自主探索。相信學生,往往會取得好的成果。例如,我在2003年組織的興趣班中,有學生交上來了玻璃製作的標本,還有琥珀標本、蠟制標本等,這些製作在老師的估計范圍之外。
2、植物栽培:在我校的植物生態園中,可在不同的季節栽種不同的植物,既美化了校園,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另外,還可以將嫁接、扦插、壓條等技術讓學生掌握。無土栽培技術還可以用來裝扮教室或家庭的書房。至於組織培養則要看學校的條件,如果消毒的水平過關的話,也是可以作一下嘗試。
3、探究性實驗:生物課本中的探究式實驗非常多,由於上課時間限制,書本上一些無法完成的探究性實驗就可以放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來安排、落實和完成。只要遵從探究活動的規律,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先進行一些有趣的小實驗。在完成一些小實驗的基礎上,也會得出深刻的生物學規律。例如:七年級上冊的《探究種子的發芽率》、八年級上冊的《探究菜青蟲的取食行為》等。
4、調查研究: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也是學習生物學的重要手段。現在的學生所必備的素質不僅僅是能夠學習,還需要有和社會交流、融入社會的能力。所以在實踐活動中,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到課堂外去,到大自然和社會環境里,通過訪問(個別談話法)、座談、問卷、測驗(如智力、能力、個性等測試,書面資料分析)等手段收集各種資料,並對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得出規律性的認識。例如,我在2003年9-11月間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江門市垃圾處理情況調查活動》,在我校取得了良好的示範性效果。我將我指導的這次活動教案附於後面,以供參考。
5.舉辦展覽:利用生物攝影,把各種各樣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行為方式展示出來。作品題材包括動物、植物、細菌、真菌和病毒。可用普通相機、顯微鏡、掃描電鏡等根據實物拍攝的生物題材用來展覽:大到生物景觀、生態系統,小到一隻昆蟲、一片蝴蝶的翅、一朵花、一片花瓣、甚至於細胞組織的超微結構等都可以。此外還可將學生的小製作用來展覽,如 「葉脈書簽拼畫」展、「插花藝術展」等小展示。還有,我組織了學生對青春痘、近視眼等調查,將這些調查的圖片、成果等在校園的櫥窗中展示出來。這樣把科學性、知識性、技術性和藝術性結合起來,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像力,對其他同學參加綜合實踐活動也是一個促進和示範的作用。
三、生物教師開展綜合實踐的意義:
1、綜合實踐活動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內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才能產生質的變化。內因是變化的根本,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因此,由於綜合實踐活動是由學生主動報名參加的,積極性能得到保證。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就能主動地參與探究活動。老師提供綜合實踐活動的平台,相當於外因,促使學生獲取知識,從而發生質變。學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學習生物和其它學科自然容易一些。學生能否持續發展是我們當教師的必須時時刻刻關注的問題,如果透支了學生的興趣和活力,活動開展還不如不開展。
2、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 :在生活的任何方面,每個人對待事物的態度、認識、理解都是不盡相同的。在對江門市垃圾處理情況的調查活動中,通過學生設計、選擇活動的形式,體驗活動的過程,檢驗活動的效果,能使學生的主體性充分體現。通過參與活動,使學生在相互溝通和碰撞中,增強自信心。由於我對垃圾的處理也不是很清楚,一切問題的答案要學生們自己去調查和探索,這讓初一和初二的學生有一個機會去充分了解自我、展示自我和發展自我的機會。
3、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認知
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要關心學生是否獲得知識,而且要關心學生是否獲得體驗,增長了智慧。過程比結果重要,智慧比知識重要。建構主義認為:應建立在富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讓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從而獲得知識。我們的實踐活動就是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體驗生活、感受經歷、獲取知識。活動本身的結果不一定重要,起碼它讓學生在過程中經歷了成功與失敗,感受到了愉快與沮喪,在過程中習得了課堂中沒有的知識,並在過程中將一些理論知識應用並鞏固。
4、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我們的學生中有些人的依懶性強、任性、嬌氣、缺乏合作精神。而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的參與度較少,只是給學生提供一個活動的平台和有限的資源。因而學生要搞清楚他所研究的問題,必然要與同學和老師及社會上的人士交流和合作。要適應這樣一個小環境,他們就必須克服不良的性格,讓學生學會相處、謙讓、容忍,逐步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5、綜合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踐是創新的源泉。只有在生活中、在活動過程中出現了問題才會想辦法去解決。我們每個普通人都是需要些壓力才會去思考和改變,學生在這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例如,不到垃圾場就不知道垃圾集中在一起的味道是如何的臭,學生們也就不會想到用什麼植物或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四、生物教師組織綜合實踐活動成果的評價
活動過程的設計是否合理,其實際效果如何?它的功能是否得到發揮?評價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不但關繫到這次活動的成敗,還關繫到下一次活動是否能順利地開展。評價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起著對學生在情感、能力、知識諸方面發展變化的評估作用。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在評價活動中教師更要優先思考的是評價是否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是否與課程實施的全過程並行,是否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它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關注每一學習個體的處境和需要,尊重和體現個體的差異。激發個體的主體精神,以促使每一個體最大可能地實現其自身價值。對學生的評價可以採用如下方法:
對學生採用形成性激勵評價方式為主。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主體是多元的,學生、教師、家長都可以作為評價者,評價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在實踐中,我們將主要採用自我評價、檔案袋評價、他人評價這三種主要的形式。
(1)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是以學生自身作為評價主體的一種評價方式,據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學生可以設計了一張自我評價表。對於自身獲得的學習結果、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心理變化等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以促進自身向好的方向發展。
例如:我在學生參加垃圾調查活動時參考其他人士成功案例後設計的量規:
『肆』 2015年福建漳州教師招聘考試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考試大綱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2015年福建漳州教師招聘考試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考試大綱已經出來了:
一、考試性質
福建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是符合招聘條件的考生參加的全省統一的選拔性考試。考試結果將作為福建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面試的依據。招聘考試應從教師應有的專業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等方面對考生進行全面考核,擇優錄取。招聘考試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二、考試目標與要求
1.考查考生對教育部頒布的《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試行)》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考查考生對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關理論知識以及實施綜合實踐活動一般程序及策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考查考生對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規劃、組織、實施、協調與管理的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具備從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持續發展自身專業素養的能力。
三、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基礎知識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理念與功能。
2.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段目標。
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習領域。
4.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與組織。
5.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習評價。
6.不同內容領域的主要評價要素與內容。
7.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的原則與策略。
8.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原則與策略。
9.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主題活動設計的原則與方法。
(二)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基本技能與能力
1.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能力
(1)理解課程資源的多樣性;
(2)了解校內外課程資源開發的途徑和原則;
(3)掌握實施方案設計與案例編寫;
(4)掌握多種課程資源整合利用。
2.掌握實踐活動有關的各種文體材料的撰寫和活動過程性記錄評價表格的設計製作
3.掌握科研方法
(1)科研選題和過程設計:了解科研選題的依據和途徑,懂得確定研究的技術路線,對活動形式、內容及過程進行規劃,熟練掌握研究類和項目設計類實踐活動的設計流程與方法,掌握活動方案設計、撰寫內容與要求;
(2)文獻研究:懂得收集資料,分類整理,發現問題,提出觀點;
(3)調查研究:懂得抽樣方法,編制問卷,訪談調查;
(4)觀察記錄:懂得選擇對象,抓住重點,記錄過程;
(5)實驗探索:懂得選擇變數,控制無關因子,檢驗分析;
(6)資料檢索:了解圖書目錄組織,熟悉檢索工具,掌握文獻資料檢索。
4.熟練應用信息技術基本手段和工具
(1)文字處理;
(2)電子表格簡單統計和各種圖表的製作;
(3)電子演示製作與應用;
(4)能應用各種信息表達的交流方式:收發電子郵件,即時和非即時在線交流工具、在線研討、網路日誌等;
(5)掌握搜索引擎的應用、網路信息精確查詢、模糊查詢的方法。
(三)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指導能力
1.目標確立:確立合理的活動目標並規范地加以表述。
2.內容指導:分析活動相關資料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指導重點與難點。
3.方法指導:了解並能在指導中應用討論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基於問題的學習、範例教學法等方法,選用合適的教學媒體與指導手段。
4.過程指導:根據活動環節,適時、適當、適度指導,及時反饋處理,提高指導有效性。
5.媒體選用:課件的設計與應用,網路應用等。
(四)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管理與評價能力
1.能准確把握活動主題的可行性、適宜性和科學性要求,指導學生明確學習活動主題、項目或課題,制定活動方案。
2.能全面、客觀地分析學校和學生實際,設計活動過程的管理與指導方案。
3.了解不同學段、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的身心特徵、興趣愛好、能力特長,以此為根據指導學生組建並實現活動小組的管理與自我管理。
4.掌握提高學生研究興趣、強化信心的手段方法,及時根據活動變化情況,激發、引導學生努力提高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與體驗的深度與廣度。
5.掌握資料篩選、整理的要素、方法,指導學生加工處理活動信息,撰寫活動報告。
6.掌握適當的評價標准,對學生研討、交流和總結活動進行過程和效用評估。
7.能設計表格、檔案袋、活動記錄單、評價量表等,並依據不同的反饋形式,對活動過程與結果進行質量分析與講評。
8.能根據針對性、全面性、發展性、鼓勵性原則,撰寫學生活動評語。
四、考試形式
1.答卷方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20分鍾。
3.試卷分值:150分。
五、試卷結構
1.主要題型:選擇題,非選擇題,如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案例題等。
2.內容比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基礎知識約佔40%,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基本技能與指導、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管理與評價約佔60%。
3.試題難易比例:容易題約佔40%,中等難度題約佔40%,較難題約佔20%。
更多中小學的教師招聘考試大綱請進入:2015年福建省中小學幼兒教師招聘考試考試大綱匯總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伍』 幼教大綱內容有哪些
第一章 幼兒教育的產生和發展
實踐目標:
1、識記和理解幼兒教育學的概念和學習幼兒教育學的意義。
2、了解幼兒教育事業的產生和發展歷史和歷史上著名的幼兒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實踐內容:
1、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知識競賽活動的形式讓學生識記了解幼兒教育學的相關知識及幼兒教育發展的歷史和歷史上著名的幼兒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2、針對知識競賽存在問題做課後作業:對緒論和第一章學習的內容進行提問設計。
第二章 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目標、任務和原則
實踐目標:
在學習我國幼兒園教育目標、任務和原則的基礎上,初步學習運用理論分析幼兒園教育現象,加深對教育目標和原則的理解。
實踐內容
1、觀摩幼兒園半日活動,了解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的內容,分析教師運用了哪些教育活動的原則,並寫下見習報告。
2、小調查:向幼兒園教師了解幼兒園為家長服務有哪些項目,形成見習報告。
第三章 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
實踐目標:
了解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的內容和具體實施情況,並能運用理論分析幼兒園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情況。
實踐內容:
1、小調查:走訪幼兒園相關部門和教師,了解幼兒園體育工作的開展狀況,包括幼兒園的衛生保健工作、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開展情況,形成見習報告。
2、觀摩幼兒園的各項活動在實施全面發展教育中的情況。形成見習報告。
3、了解各班周計劃表,分析其全面發展教育的目標、內容和實施情況。並形成習見報告。
第四章 幼兒園教育的基本要素
實踐目標:
1、在了解幼兒園教育基本要素各內涵的基礎上,能通過教育實踐活動的觀察,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兒童觀、幼兒園環境觀。
2、通過見習體會幼兒教師應具備的教育能力,並能在專業學習中明確努力方向,自覺塑造自己,提高專業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實踐內容:
1、觀摩教師在各種教育情景中的教育行為,分析和判斷該幼兒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教育能力和技巧是否恰當,寫下對幼兒教師教育素質要求的心得體會。
2、制訂觀察計劃,選擇個別孩子進行觀察,並形成觀察報告。
3、觀摩幼兒園環境,並請園長介紹幼兒園的做法和經驗,用環境創設理論分析、評價
一個幼兒園或某個班級的環境是否符合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原則?
4、模擬教育情景,學習與幼兒、家長溝通的技巧。
第五章 幼兒園課程
實踐目標:
了解幼兒園課程要素的基礎上,能對各個不同的幼兒園課程方案進行分析比較,並初步積累相關的課程方案和經驗。
實踐內容:
1、小調查:走訪幼兒園教師,了解幼兒園課程內容的選擇與中小學課程內容有何不同?
2、通過參觀幼兒園或網上搜索,搜集幼兒園班級的學期計劃、月計劃、周計劃、具體活動計劃,並分析各活動計劃之間的關系。
3、搜集和閱讀不同的課程方案,並進行初步的分析比較。
第六章 幼兒園教學活動
實踐目標:
通過觀摩和親身實踐等方式,掌握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基本方法和組織形式,初步形成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
實踐內容:
1、 觀摩幼兒園教學活動或觀看錄像,分析其活動是否貫徹了幼兒園教學原則?在活動中教師採用了哪些教學形式、手段、方法、途徑,對幼兒的學習活動有何影響?
2、 作業:教師提供傳統教學案例和幼兒園教改案例,要求進行分析比較,研討活動目標、活動策略、教學方法、組織形式等是否得當?為什麼?可以採取哪些教學策略和何種組織形式?
3、 嘗試設計各領域教育活動計劃,並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模擬教學。
七章 幼兒園游戲
實踐目標:
在學習幼兒園游戲理論的基礎上,以觀摩、設計、實踐的形式進行游戲活動的組織學習,初步感知教學游戲與創造性游戲的區別及組織要點,初步掌握幼兒游戲活動的組織方法。
實踐內容:
1、觀摩幼兒園各類游戲活動,初步感知教學游戲與創造性游戲的區別及組織要點。
2、按照觀察項目的要求,觀察、記錄一個或一組幼兒在區角游戲活動中的表現,並分析:幼兒在活動中的行為有何意義?分析幼兒游戲的心理發展水平,形成見習報告。
3、選擇一個幼兒文學作品,並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游戲活動。
4、在幼教實驗室使用物體結構的材料,學習結構物體的技能。
5、設計一個教學游戲活動計劃,並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模擬游戲教學活動。
第八章 幼兒園的日常生活、勞動和節日娛樂活動
實踐目標:
1、學習運用理論分析幼兒園日常活動的工作內容,並加強對幼兒園一日活動工作的方法和要求的認識。
2、初步形成幼兒園節日娛樂活動的組織能力。
實踐內容:
1、觀摩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分析在各個環節的活動中對教師的工作有哪些要求。
2、通過網路或圖書資料搜集一個幼兒園節日娛樂活動的案例。
3、設計六·一兒童節的全園性活動的計劃。
第九章 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
實踐目標:
關注幼小銜接問題,注重收集和分析相關資料。初步形成幼小銜接工作的實踐認知。
實踐內容:
1、小調查;走訪幼兒園大班教師,了解幼兒園在幼小銜接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做法?並進行評價。
2、擬訂一份大班幼兒參觀小學的計劃。
第十章 幼兒園教育評價
實踐目標:
了解幼兒園教育評價的基本評價內容和方法,初步形成評價能力。
實踐內容:
1、搜集幼兒園教育評價方案,分析其評價標准與評價項目之間的關系。
2、根據評價內容和評價項目,參觀、評價幼兒園某方面的工作,並形成見習報告。
『陸』 求《江西省中小學教師統一招聘考試大綱(試行)》內容!
教育綜合基礎知識主要涵蓋教育學、教育心理德育和師德教育、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理論與實踐、班作常識、現代教育技術基礎與應用、時事政治等8個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 教育學原理
(一)教育的概念和教育的歷史發展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起源和學校教育的產生。
4.教育發展的歷史形態。
(二)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1.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2.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
3.教育學的學科特點和發展趨勢。
(三)教師與教育學
1.教育學的價值。
2.教師如何學習教育學。
二、教育與社會的關系
1.教育與社會經濟。
2.教育與政治制度。
3.教育與社會文化。
4.教育與社會人口。
5.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三、教育與個體發展的關系
(一)人的發展概述
(二)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主要因素
1.幾種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觀。
2.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因素。
(三)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與教育
四、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凄
(一)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內涵和層次結構。
2.教育目的的功能。
(二)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1.不同價值取向的基本觀點。
2.在確立價值取向中應注意的問題。
(三)我國的教育目的
1.我國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實質。
2.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 」
3.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內容。
(四)教育目的與當代素質教育
1.素質教育提出的背景與特徵。
:2.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比較。
3.創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五、學校教育制度
(一)學校教育制度概述
1。學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2.影響學制的因素及當代學制發展的特徵。
(二)學制的形成與發展
1.歐美現代學制的建立。
2.我國學制的形成與發展。
3.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二—(三,義務教育
(四)終身教育
六、學生與教師
(一)學生
1.學生的本質屬性。
2.學生的地位。
3.當代學生的特點。
(二)教師
l。教師職業的產生與發展。
2.教師角色和教師勞動的特點。
3.教師的職業素養。
4.教師專業發展。
(三)師生關系
1.師生關系的概念及其作用。
2.師生關系的構成。
/3.師生關系的模式。
4.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七、教育途徑與課外教育活動
{一)教育途徑概述
(二)學校課外活動
1.課外活動的概念、特點與意義。
,2.學校課外活動的基本內容。
3.學校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
4.學校課外活動的實施要求。
(三)綜合實踐活動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界定。
2.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
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點。
4.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及其開發。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學
一、教育心理學與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教育心理學概述
1.教育心理學的定義。
2.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任務。
3.教育心理學的學科體系。
(二)教師的專業成長
1.從新教師到專家教師:新教師的特點、教師專業發展階段。
2.專家教師的特點:專家教師與新教師的差異、教學專長、心理品質。
3.教師的成長及培養:影響因素、教師發展中的刻意訓練、塑造完整的教學人格。
、學生心理發展與教育
(一)認知發展與教育
1.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基本觀點、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在教育上的意義。
2.維果茨基的認知發展理論:基本觀點、在教育上的意義。
(二)社會化發展與教育
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含義、教育意義。
2.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含義、教育意義。
3.影響個體社會化的因素:父母教養方式、同伴關系。
,三、學生個體差異與教育
—)學生的認知差異
1.認知方式差異。
2.認知能力差異。
3.認知結構差異。
4.認知差異的教育含義,
(二)學生的性格差異
1.性格的概念。
.2.性格的個別差異。
3.性格差異的鑒定。
.性格差異的教育含義。
(三)特殊兒童的心理與教育1.特殊兒童的概念。
2.特殊兒童的類型。
3。特殊兒童的教育。
四、學習與學習理論
(一)學習的概述
1.學習的定義。 遺
2.學習的生物與社會意義。
3.學習的分類:我國流行的學習分類、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奧蘇伯爾的有意義言語學習分類、廣義知識觀的分類。
(二)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
1.經典條件作用。
2.操作條件作用。
3.社會學習論。
4.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
(三)認知主義的學習觀
1.早期的認知學習研究:格式塔心理學家的頓悟說、托爾曼認知地圖論。
2.現代認知學習觀:布魯納的發現學習論;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信息加工理論。
(四)建構主義的學習觀
1.建構主義的不同傾向。 『
2.不同建)f義學習觀的主要分歧。
. 2.不同建構主義學習觀的主要分歧。
3.建構主義學習觀的共同點。
4.建構主義學習觀的教學含義。
(五)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
1.人本主義心理學概述。
2.馬斯洛與康布斯的學習理論:馬斯洛的學習理論、康布斯的學習理論。
,.羅傑斯的學習理論: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自由為基礎的學習L原則。
4.人本主義思想在教育上的實驗。
五、廣義知識的學習
一)陳述性知識的學習
1.陳述性知識的表徵。
2.陳述性知識的學習過程和條件(六步三段兩分支)。
—』3.促進陳述性知識學習與保持的策略。
(二)智慧技能的學習
1.知識與技能的關系。
2.程序性知識的表徵。
3.智慧技能的習得過程和條件:智慧技能的層次、辨別技能的形成、概念學習、規則學習。
(三)認知策略的學習
1.認知策略的性質。
2.認知策略的分類。
3.認知策略學習的一般過程和特點。
4.認知饞傘學習的條件。
。六、動作技能的學習
(一)動作技能的性質
1.動作技能的含義。
2.動作技能的分類。
3.熟練操作的特徵。
(二)動作技能的習得與保持
1.動作技能學習的理論。
2.動作技能形成的階段與習得的指標。豳匡
3.動作技能的保持。
(三)影響動作技能學習的因素
1.有效的指導與示範:指導與發現的比較、指導內容的影響、指導方法的影響、示範。
2.練習:練習的分布、練習中的整體與局部;心理練習、練習中的情
婪干擾效應。
3.反饋:反饋的含義與分類、反饋在動作技能學習中的作用。
七、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與改變日醫
(一)態度的形成與改變
1.態度的含義。
2.態度的學習的過程與理論。
3.促使態度改變的方法。
4.鞏固態度的方法。
(二)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
1.價值觀概述。
2.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
八、問題解決與遷移
(一)問題解
決
1.問題及問題解決。
2.問題解決的心理過程。
3.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4.問題解決的策略。
5.問題解決與創造。
(二)為遷移而教
1.學習遷移概述。
2.傳統遷移理論。
3.當代的遷移理論及其教學含義。
4.為遷移而教的一般建議。
辦、學習動機
(一)學習動機概述
;1.動機與學習動機。
2.動機與需要、誘因的關系。
3.學習動機對學習的影響。
4.學習動機的分類。
(二)學習動機理論
1.強化論。
2.需要層次說。
3.自我效能感理論。
4.成敗歸因理論。
5.成就動機理論。
(三)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
1.內部條件:學生的自身需要與目標結構、成就與年齡特點、學生的性格特徵和個別差異、學生的志向水平和價值觀、學生的焦慮程度。
2.外部條件:家庭環境與社會輿論、教師的榜樣作用。
3.學習動機的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的培養、學習動機的激發。
十、學習的測評
(一)測評理論概述
1.測評中的基本概念。
2.測量與評價的功能。
3.測量與評價的主要類型。
4.有效測評的必要條件。
(二)教師自編成就測驗的技術
1.教師自編成就測驗的步驟。
2.常見題型的編制技術。
第三部分 教育政策法規
一、教育法基本理論
(一)教育法概述
1.教育法的含義。
2.教育法的特點:教育法作為一般社會規范和法律所具有的特點、;教育法區別於其他社會規范和法律的特點。』教育法區別於其他社會規范和法律的特點。/.::
3.教育法的功能。 :
(二)教育法律關系
1.教育法律關系概述:概念、特徵、類型。
2.教育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教育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內容:
3.教育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
(三)教育法的淵源
1.憲法:規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導思想和立法依據、規定了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法律規范。
2.教育法律。
3.教育行政法規。
4.地方性教育法規。
5.自主性教育法規。
6.教育行政規章。
二、教育法的制定、實施與監督
(一)教育法的制定
1.教育法制定的含義。
2.教育法制定的程序:教育法律議案的提出、審議、通過、公布。
(二)教育法的實施
1.教育法實施的含義。
2.教育法實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教育法的遵守。
.4.教育法的適用。
5.教育法效力:時間效力、空間效力、對人的效力。
(三)教育法的監督 …
1.教育法監督的含義。
2.教育法監督的類型: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中國共產黨的監督、社會的監督。
三、教育法律責任與教育法律救濟
(一)教育法律責任
1.教育法律責任的含義。
2.教育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有損害事實的存在、損害行為違反教育法律、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3.教育法律責任的類型:行政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刑事法律責任。
(二)教育法律救濟
1.教育法律救濟:教育法律救濟的含義、特徵。 ,:, :
2.教育法律救濟的途徑:行政渠道、司法渠道、仲裁渠道、調解渠道。
3.教育申訴制度:教師申訴制度、學生申訴制度。 …,、一
4.教育行政復議:教育行政復議的含義和特徵、受案范圍、程序。
5.教育行政訴訟:概念和特徵、受案范圍、管轄、程序。
四、學校、教師和學生
1.學校:學校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違法行為與預防、學校安全教育。
2.教師:教師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國家教師制度、教師違法與,,預防。
3.學生:學生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未成年人保護與犯罪預防。
4.學校安全教育。
五、教育政策的基本理論
(一)教育政策概述
1.教育政策的含義:教育政策的概念及其與相關概念的區別、教育政策的功能。
2.教育政策的類型和體系結構。
(二)教育政劈的制定、執行、評價與監控
1.教育政策的制定。
2.教育政策的執行。
3.教育政策的評估。
4.教育政策的監控。
附: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5.《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
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7.《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lO-2020年)》(摘要)
第四部分 德育和師德教育
一、德育范疇、功能、目標與內容
(一)德育范疇
1.小德育與大德育。
2。我國「大德育」形成的歷程。
3.我國大德育出現的原因。
(二)德育功能
1.德育的個體性功能。
2.德育的社會性功能。
三,德育目標
1.德育目標及其分類。
2.新時期我國中小學的德育目標。
乙(四)德育內容
1.愛國主義教育。
2.集體主義教育。
3.德目教育。
4.民主與法制教育。
5.理想教育。
6.心理品質教育。
二、學生品德的形成與發展
(一)品德要素的發展
1.道德認識的發展。
2.道德情感的發展。
3.道德行為的發展。
(二)品德發展的一般規律
1.個體品德發展是諸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2.品德發展是個體在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實現的。
3.心理內部矛盾是個體品德發展的動力。
4.個體品德的發展與形成具有長期性與反復性。
三、德育的原則與方法
(一)德育原則
1.課堂與生活相結合原則。
2.疏導性原則。
3.長善救失原則。
4.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原則。
5.靈活施教原則。
6.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7.教育影響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二)德育方法
1.說服法。
2.陶冶法。
3.榜樣法。
4.鍛煉法。
,5.獎懲法。
四、師德與師德規范
(一)師德概念
.1.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
2.師德與教師道德之間的區別。
(二)師德規范
1.師德規范的基本范疇。
2.師德規范的核心內容及其解析。
3.我國師德規范存在的問題。
『五、師德教育
(一)加強師德教育的必要性
1.教師職業特性的要求。
2.教師勞動特點的要求。
3.當代教育變革的要求。
4.來自師德現狀的要求。
(二)師德教育的方式與途徑
1.職前教育中的師德教育。
2.職後教育中的師德教育。
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部2008年9月1日頒布)
第五部分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理論與實踐
一、課程理論與實踐
(一)課程概述
1.課程的概念。
果程類型。.3.制約課程的主要因素。
4.課程理論流派。
(二)課程目標
1.課程目標的內涵。
2.課程目標制定的因素。
3.課程標准和課程內容。
f三,課程資源 ……:上-
1.課程資源的內涵與類型。
2.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四)課程設計
1.課程內容的選擇。
2.課程組織。
3。課程設計模式。
(五)課程實施
1.課程實施的內涵。
2.課程實施的基本取向。
3.課程實施的影響因素。
4.邁向成功的課程實施。
(六)課程評價 !.-
1.課程評價。
2.課程評價的主要模式。
3.課程管理。
二、新課程改革的目標與內容
1.新課程改革的背景。
2.新課程改革的目標。
3.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理論與實踐
(一)教學概述
1.教學的概念。
2.教學的基本任務。
3.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二)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
(三)教學過程
1.教學過程的基本概念。
2.教學過程的本質。
3.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4.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
(四)教學組織形式
1.班級授課制。
2.個別教學。
3.分組教學。
(五)教學模式
1.教學模式的內涵。
2.常見的教學模式。
(六)教學評價
1.教學評價的概念。
2.教學評價的功能與意義。
3.教學評價的類型。
4.教學評價的原則p
四、教學技能與教學智慧
(一)課堂教學基本技能
1.導入技能。 —-一…
2.提問技能。
3.講授技能。
4.板書技能。
5.結課技能。
6.「三筆字」技能。
(二)說課
1.說課的類型。
2.說課的內容。
3.說課的評價。
(三)教學智慧
五、課程與教學研究
(一)教育論文的寫作。
1.教育論文的含義。
2.教育論文的結構要求。
3.撰寫教育論文的一般步驟。
(二)教育敘事的寫作
1.教育敘事的概念。
2.教育敘事的特點。
3。教育敘事的分類。
4.教育敘事的標准。
5.教育敘事的寫作。
(三)教育隨筆的寫作
1.什麼是教育隨筆。
2.教育隨筆的特點。
3.教育隨筆的結構。
4.教育隨筆的寫作。
—(四)教育劉》叫」
(四)教育案例的寫作
1.什麼是教育案例。
2.寫教育案例的作用。
3.教育案例的結構要素。
4.教育案例寫作應注意的事項。
(五)教學反思的寫作
1.什麼是教學反思。
鸞。移什麼。
2.「教學反思」思什麼。
3.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4.教學反思的內容。
5.寫好教學嚴/6l:
5.寫好教學反思的方法。
6.寫教學反思的注意點。
(六)教學工作計劃的寫作
1.教學工作計劃的概念。
2.教學工作計劃的分類。
3.教學工作計劃的特點。
4.教學工作計劃的結構。
(七)教學工作總結的寫作
1.教學工作總結的概念。
2.教學工作總結的結構。
3.教學工作總結的撰寫要點。
第六部分 班主任工作常識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一)班主任工作的歷史和現狀
(二)班主任工作的意義與任務
(三)班主任的角色期待與角色沖突
1.班主任是學歲產—.山
1.班主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守護者。
2.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領導者。
3.班主任是學校教育計劃的貫徹者。
4.班主任是各任課教師的協調者。
(四)班主任的素質與要求
(五)班主任的教育幸福
二、班主任主要工作內容
(一)了解學生
(二)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1.班集體的教育價值。
2.班集體的形成與培養。
(三)班級日常管理
1.個別教育。
2.建立學生檔案。
3.操行評定。 +一
4.班主任工作計劃與總結。
(四)班級危機管理
三、班主任工作的原則、方法與藝術
(一)班主任工作的原則
1.學生主體原則。
2.因材施教原則。
3.集體教育原則。
4.民主公正原則。
5.嚴慈相濟原則。
6.以身作則的原則。
二,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說理教育法。
2.激勵法。
3.榜樣示範法。
4.角色模擬法。
5.暗示法。
6.契約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藝術
四、班級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一)班級活動內涵
(二)班級活動的類型
1.思想道德引領類班級活動。
2.學習提高類班級活動。
3.個性發展類班級活動。
4.社會適應類班級活動。
(三)班級活動設計與組織的原則
1.生命化原則。
2.民主化原則。
3.個性化原則。
4.開放化原則-
(四)班級活動設計與組織的過程
(五)班級活動的評估與拓展
第七部分 現代教育技術基礎與應用
一、現代教育技術基礎
1.教育技術內涵。
.2.教育技術發展。
3.教育技術與教育教學改革。
4.教育技術應用。
二、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基礎
—-(一)教學設計
1.需求分析。
2.學習者分析。
3.內容分析。
4.目標分析。
5.教學策略制定。
(二)教育技術基礎理論
1.教育技術基本觀念。
2.教育技術基本要素與過程。『
3.教育技術中的教師。
4。教育技術中的學生。
5.教育技術中的知識與資源。
6.教育技術應用與角色。
(三)教學媒體理論
1.媒體與教學媒體。
2.演示型教學媒體。
3.交互型教學媒體。
4.過程型教學媒體。
5.評價型教學媒體。
6.教學媒體發展。
三、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
(一)演示型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
1.演示型多媒體課件特徵。
2.演示型多媒體課件設計。
3.Powerpoint多媒體課件開發。
4.演示型多媒體課件應用。
4.演示型多媒體課件應用。
(二)交互型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
1.交互型多媒體課件特徵。
2.交互型多媒體課件設計。
3.交互型多媒體課件應用。
(三)社會性支持軟體教育應用
1.社會性支持軟體類型及教育應用特徵。
2.社會性支持軟體教育應用。
.四、教育技術應用
1.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2.教育技術在自主學習中的應用。
3.教育技術在研究性學習中的應用。
4.教育技術在知識管理中的應用。
h改育技術在學習評價中的應用。
第八部分 時事政冶
『柒』 家長對學校教學管理好的建議
先說來教學。針對風行多年的應試自教育弊端,強烈建議學校實踐減負教育。完成大綱要求,開足開全所有課程,依據教學大綱設計好每節課,課堂內教完、練完所有內容,不安排或少安排家庭作業,真正做到給學生減負。把課外活動還給學生,把音美術體育勞動還給學生。
再說管理。頂層計劃,起著指導作用,政策法規的設定都應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慎重製作,不要朝令夕改。應試教育盛行,是因為考試才能上大學,上大學才可能找好工作,有其合理性,體現了社會公平,但也導致教和學的目的過於單一,學生苦於學業,荒廢其他。建議,把小學、中學、大學近視率、戶外活動、公益活動、小製作小發明、演出、創作、競技等等也納入評估范圍,加大公德品質的權重,通過認真有效的督導、視察、抽檢、民調丶師生問卷、家長問卷得到評估結果,可抑制或糾正應試教育的某些偏頗。
『捌』 教育專業指導委員會發布的考試大綱怎麼找2017年的333綜合實踐有哪些參考書請知道的大神分享一下謝謝
你好
2011333教育綜合主要參考書:王道俊、郭文安主編:《教育》民教育版社2009
、考查目標
全制攻讀教育碩士專業位入考試教育綜合科目考試內容包括教育原理、教育史、外教育史教育理四門教育科基礎課程要求考系統掌握相關科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基本並能運用相關理論析、解決教育實際問題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試卷績及考試間
本試卷滿150考試間180鍾
(二)答題式
答題式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各部內容所佔值:
教育原理約60
教育史約30
外教育史約30
教育理約30
(四)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6題每題5共30
簡答題:4題每題10共40
析論述題:4題每題 20共80
三、考查范圍
教育原理
、考查目標
1、系統掌握教育原理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現代教育觀念
2、理解教、德育、管理等教育任務、程、原則
3、能運用教育基本理論現代教育理念析解決教育現實問題
二、考查內容
、教育概述
()教育象任務
教育研究象教育現象教育問題;教育任務揭示教育規律探討教育價值觀念教育藝術指導教育實踐
(二)教育產發展
教育萌芽、教育獨立、教育發展化、教育理論深化等階段代表性、影響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教育理論
二、教育概念
()教育質規定性
教育目培養社目培養教育社現象與其社現象根本區別教育本質特點
(二)教育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系統等要素涵義、位作用
(三)教育歷史發展
古代教育特點;現代教育特點
(四)教育概念界定
廣義教育;狹義教育
三、教育與發展
()發展概述
發展涵義;發展特點;發展規律性
(二)影響發展基本素
遺傳發展作用;環境發展作用;體能性發展作用
(三)教育發展重作用
教育種目培養社;教育主要通文化知識傳遞培養;教育發展作用越越
四、教育與社發展
()教育社制約性
產力教育制約;社經濟政治制度教育制約;文化教育制約與影響
(二)教育社功能
1、教育社變遷功能
教育經濟功能;教育政治功能;教育文化功能;教育態功能
2、教育社流功能
教育社流功能涵義;教育社流功能代重要意義
3、教育社功能與教育相獨立性
(三)教育與我社主義建設
教育我社主義建設位作用;科教興與興科教
五、教育目
()教育目概述
教育目概念;教育目層結構內容結構
(二)教育目理論基礎
教育目社制約性;教育目價值取向;馬克思主義全面發展說
(三)我教育目
1、我教育目基本精神
培養勞者或社主義建設才;堅持全面發展;培養獨立性
2、我教育目實現
普通性質與任務;普通教育組部;體育、智育、德育、美育綜合實踐等概念及其相互關系
六、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含義特點;教育制度歷史發展
(二)現代校教育制度
校教育制度概念;雙軌制;單軌制;支型制;現代校教育制度變革
(三)我現行校教育制度
我現行校教育制度演變;我現行校教育制度形態;我現行校教育制度改革
七、課程
()課程概述
課程及課程案、課程標准、教科書等概念;課程理論發展;課程發展論爭幾主要問題
(二)課程設計
課程目標設計;課程內容設計
(三)課程改革
世界各課程改革發展趨勢;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八、教()
()教概述
教概念;教意義;教任務
(二)教程
1、教程性質
教程種特殊認識程;教程必須交往背景手段;教程促進身發展、追尋與實現價值目標程
2、掌握知識基本階段
傳授/接受教掌握知識基本階段;問題/探究教獲取知識基本階段
3、教程應處理幾種關系
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關系;掌握知識發展智力關系;智力與非智力關系;教師主導作用與主性關系
(三)教原則
科性思想性統、理論聯系實際、直觀性、啟發性、循序漸進、鞏固性、發展性、材施教等教原則涵義要求
九、教()
(四)教
1、教概述
教及教式、教手段、教模式、教策略等概念;教選擇
2、用教
講授、談、讀書指導、練習、演示、實驗、實習作業、討論、研究等教涵義要求
(五)教組織形式
1、教組織形式概述
別教制;班級課制;組教制
2、教基本組織形式與輔助組織形式
3、教工作基本環節
備課;課;課教導工作;教評價
(六)教評價
1、教評價概述
教評價概念;教評價意義;教評價種類
2、教評價原則與
3、業績評價
4、教師教工作評價
十、德育
()德育概述
德育概念;德育特點;德育功能;德育任務內容
(二)德育程
德育程教師引導能道德程;德育程培養知情信意行程;德育程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程
(三)德育原則
理論相結合、疏導、善救失、嚴格要求與尊重相結合、材施教、集體教育、教育影響致性連貫性等德育原則涵義要求
(四)德育途徑與
1、德育途徑
思想政治課與其科教、勞與其社實踐、課外校外、校共青團少先隊、理咨詢、班主任工作等途徑
2、德育
說服、榜、鍛煉、修養、陶冶、獎懲等涵義要求
十、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概述
班主任工作意義與任務;班主任素質要求
(二)班集體培養
班集體教育功能;班集體與群體;集體發展階段;培養集體
(三)班主任工作內容
解研究;教導功課;組織班;組織課外、校外指導課余;組織勞;通家訪建立家校聯系;協調各面要求;評定操行;做班主任工作計劃與總結
十二、教師
()教師勞特點、價值與角色扮演
1、教師勞特點
教師勞復雜性;教師勞示範性;教師勞創造性;教師勞專業性
2、教師勞價值
教師勞社價值;教師勞價值;確認識評價教師勞
3、教師權利與義務
4、教師職業角色扮演
教師角色叢;教師角色沖突及其解決;社變遷教師角色發展趨勢
(二)教師素養
高尚師德;寬厚文化素養;專門教育素養;健康理素質
(三)教師培養與提高
教師培養提高緊迫性;教師體專業性發展程;培養提高教師素養主要途徑
十三、校管理
()校管理概述
校管理概念;校管理構要素;校管理體制;校負責制
(二)校管理目標與程
校管理目標;校管理程基本環節及其相互關系
(三)校管理內容要求
教管理;教師管理;管理;總務管理
(四)校管理發展趨勢
校管理治化;校管理性化;校管理校本化;校管理信息化
『玖』 小學教師資格證都有哪些科目可以選
小學科目分為語文、英語、社會、數學、科學、音樂、體育、美術。小學教師資格證的筆試是沒有分科的,到了面試才有這些分科。
所以小學的筆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都是一樣的,面試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考試內容才會根據考生選擇的科目決定。考生只有通過了小學教師資格證的筆試,才能報考面試,所以考生通過筆試之後,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個人能力水平,再決定面試報考科目。面試報考了某一個科目並且通過考試,最終認定成功可以拿到相對應科目的小學教師資格證。
對於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而言,筆試的考試題型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選擇題是得分點,難度相對來說較小,所以考生切不可在選擇題上丟分過多。非選擇題包括簡答題、論述題、解答題、材料分析題、課例點評題、診斷題、辨析題、教學設計題、活動設計題。在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考生應該以細心、耐心為主,多展現正能量,多角度思考。先做自己會做的題目,確保不會因為粗心而失分。
面試採用結構化面試、情景模擬等方法,通過備課、試講、答辯等方式進行。考生著裝正式一些,在整個講課過程,都已經注重自己的儀容儀態,講課思路保持清晰,講課過程流暢,語音語調、語速保持最舒服的狀態。
需要提醒的是,報考小學教師資格證,需要有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筆試成績可以保留兩年,面試成績可以保留三年。
教師資格分(自上而下兼容):
(一)幼兒園教師資格;
(二)小學教師資格;
(三)初級中學教師和初級職業學校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資格(以下統稱初級中學教師資格);
(四)高級中學教師資格;
(五)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級中學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資格(以下統稱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
(六)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級中學實習指導教師資格(以下統稱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
(七)高等學校教師資格。
(八)成人/大學教育的教師資格,按照成人教育的層次,依照上款規定確定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