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的說課稿
要培養學生具有復日常口語交際的制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進讀寫能力的提高和發展。從現在的社會需要來看,「能說會道」也將成為人才所應具備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能說會道」並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從小就開始逐步培養,這就要求我們小學教師在從事教育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使學生想說 要讓學生說話,首先得讓他們想說。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懶得動口表達,那對他而言說話就可能成為一種累贅。古人雲「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為人。」(《春秋古梁傳》)話雖說得有點絕對,但從中可見說話即「能言」的重要性。因此要加強學生的說話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首要的一步就是使學生想說。
㈡ 求一篇原創小學語文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淺顯的知識性課文,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暢自然語言為基調,沒有華麗的詞藻,不見雕琢的痕跡,但是給人親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世界的描繪,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整個自然、對生命的熱愛。
教學中若只讓學生知道課本上的點滴動物、植物,在學生腦海中要形成廣而深,並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是有難度的,因此必須給學生設計了一個「研究」的機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廣博的海底世界。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探究課文第2~6自然段,通過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了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
2、通過多樣化的表達,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等綜合實踐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界奧秘的興趣。
二、設計理念
1、過程開放,體現探究性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探究性的閱讀教學中,倡導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開放。它突破傳統的限制,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創設探究的背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⑴情境的創設
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啟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
在廣闊的海洋里生活繁衍著無數的生物,神秘而又美麗的海底世界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為之贊嘆。學生樂於親近海底世界,因此創設「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產生撞擊,使兒童既有經驗與文本產生沖突,尋找到孩子心跳與文本心跳的合拍點,產生移情效應。他們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著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注、嚮往、投入。
⑵角色的轉換
《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也就是說,閱讀課堂是由這三者之間的互動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學中,課始情境的創設,教師是一個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己找到探究內容進行探究;當學生就「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小組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成果時,教師又是能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生成過程。
⑶資源的拓展
兒童的內心是最無拘無束的,他們渴望走向原野,親近自然,渴望在廣闊的天地間放飛夢想。這就要求閱讀教學要徹底走出「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的封閉性,充分拓展空間,增強活力。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學生在真實世界的際遇中學習,與現實對話,為學生創造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到社會上去觀察、調查、訪問。例如要求學生課外查詢有關海底世界的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如課外書籍、圖書館、網路等途徑獲得信息。另一方面,我們要把大世界引入課堂,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根據教育目標對資源進行重新組合與調整,溝通學生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橋梁,為學科課程提供廣泛的感性背景,為課本知識的運用提供實踐的平台。例如在教學中播放海底世界的錄像、出示海底世界的圖片等。
二、挖掘內涵,注重人文性
語文學科具有積淀豐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學生生命價值、尊重學生文化及其多樣性,是小學語文課程的應有之義。語文教學必須實現學科順
應學生,必須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生命的本性,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保持和加強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無限的生命力。
⑴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性
通過放錄像,把藍色的海水、兇猛怪誕的大魚、美麗的珊瑚……這些奇妙的東西盡情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優美音樂的解說詞,學生們彷彿置身於美麗神奇、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畫出一幅幅美麗的海底世界。另外如文中「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等的重點研讀。
⑵體現課堂交流中的人文性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價值,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心靈。
⑶滲透課堂作業中的人文性
現代閱讀教學觀需要我們以生活的理念構建起語文教學大課堂。在教學中,我們要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如: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像,請你寫一寫。」
「關於海底的奇異景色,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課外查尋、搜集相關的資料,你自己來寫寫《海底世界》。」
這種實踐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親近自然,很好得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界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三、感悟運用,突出個性化
《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1、個性化地體味語言
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自主體驗,讓學生逐步學會以語言文字為依託,分析語言現象,在字、詞、句、篇的聯系中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體會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學生對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理解;又如對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這個詞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研讀,強化個性體驗。
2、多樣化地語言表達
語文課是師生個性自由馳騁的舞台,所以要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地表達,展示學生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多樣化的表達,開闊學生的視野。
例如學生對「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匯報時,有的直接摘錄了書上描寫的原句來表達,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幾個關鍵詞語,有的用圖片等,學生在表達中思辨,在傾聽中評判,不僅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等綜合實踐能力。
小學語文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小學語文組____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_____》的第__課時,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
《______》是____(文章體裁),主要寫了______(主要內容),表達了_____________(中心思想),「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致充滿詩情」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這篇課文以形神兼備、靈活多變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______,課文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致,充滿感情,給人很深的啟迪。/這篇課文按_____順序,圍繞____,向我們展現了_____、_____、_____等幾個場面(情景),贊揚了_____的精神。表達了_____的感情。(歌頌了_____)。
根據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學內容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
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語句,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技能目標:通過研讀課文第______段,培養學生敢於質疑,解決問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學會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3、情感目標: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培養……,喜愛……。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
為了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把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緊扣課文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著重體會
由於(本課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因為(學生的一些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 )教學內容,結合()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勤於思考。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通過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像」,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2、想像感悟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處,開啟學生想像的閘門。
3、情境教學法:有情有趣是教學。我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 圖畫、語言、音樂來再現、描繪、渲染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課文語言,享受審美情趣。
4、評價激勵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開放的閱讀思維空間,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給予認可與鼓勵。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課的教學中,還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等等。我力求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在品味語言中積累語言,在內容體會中掌握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五個教學環節:/(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依據教材本身的特點,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宗旨,讓學生邊學、邊悟、邊總結、邊創造,達到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出發,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一下五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激情導入,課件導入,圖片導入,分析題眼,質疑課題,實物觀察等方式,課前搜集資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
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展播……,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隨後揭開課題,簡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順勢進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
因此,在導入新課後我先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並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個別指導。同時可以提出問題:「你讀懂了什麼?告訴老師你怎樣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為接下來的研讀賞析,體驗情感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體驗情感。
葉聖陶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
鑒於此,在本環節中,我首先抽選幾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此時其他學生邊聽邊勾畫關鍵詞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朗讀完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歸納出本節課的生字、詞和重點詞句,並讓學生議一議:「這篇文章應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講了什麼?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事情發生的經過、結果清楚地說出來,既理清文章脈絡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力圖使學生在反復朗讀和討論交流中對課文有所思有所悟。
緊接著,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並藉助多媒體展示課前准備好的圖片,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課重點詞句。如讀到「____」 時,用多媒體展示____畫面。這一幅幅畫面,不僅講學生們帶入____之中,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____」、「____」、「____」等詞語,從而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
最後,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配樂的畫面,引讀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再次產生共鳴,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對……(如:草原的無限熱愛)。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新課標指出:學生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
因此在對課文做出總結和評價後,我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一想:______。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以「情」延伸課堂內容,使學生感到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習是無窮盡的。在學完課文後,我設置了讓孩子看生活中……的圖片,如……等,再啟發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_____。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
第五環節:安排作業,復習強化。
一課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應該以此為一個新的起點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
本節課計劃安排兩道課後作業:
作業1:請大家將本節課中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摘抄到專用小筆記本上;
作業2:根據課文內容,畫一幅____畫(或編排一個課本劇)。
這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面說說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四、說板書設計
根據課文內容和特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該板書力求讓學生抓住課文的內容主線,表現作者的寫作思路(或思想感情),簡單明了。
總之,本節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課堂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生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獲,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贈給你吧,祝你成功}
㈢ 小學語文優秀說課稿模式
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
大家上午好!我是語文教師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板書:課題、作者),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是人教版-年級下/上冊第-單元的第-篇課文,該單元以「 」為主題展開。
《》是(文章體裁),主要寫了(主要內容),表達了(中心思想),「寫作特點」(一般是: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致充滿詩情)」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了解本課寫作背景和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
2.整體理解文意,概括()提煉(),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要達到的』
3.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研讀賞析要掌握的』
由於(本課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因為(學生的一些實際),我……難……: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准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此外我准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准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 :導入新課,我設計的導語是(——)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節2 :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首先,教師請學生藉助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
這為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
接下來,教師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或者是聽范讀),教師請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根據學生板書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板書)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3 :研讀賞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教師以多媒體出示q1,q2,教師請學生先默讀在分組討論。
q1,q2的設置一脈相承,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環節4 :拓展延伸
好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等等之類
環節5 :課後作業
好處:鞏固知識點(知識類)
發揮學生想像力,理論-實踐,學以致用(作文類)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㈣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附帶說課稿
grbhf
㈤ 求小學語文原創說課稿一份!
《北京的春節》說課稿
【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本篇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准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朴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里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學生並沒有聽說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說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學習能力和搜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查找有關老北京的各種習俗的資料。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要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學習本篇文章。課後,學生可以將家鄉的春節與老北京的春節習俗進行對比或了解更多有關春節習俗的信息,感受中華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說教法與學法】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精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說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 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 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
接著,我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並讓學生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然後教師做板書。
三、 深入詳寫片段,感受民俗,體會表達方法。
為了讓學生學習的更加有效,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我讓學生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選擇你最喜歡一天深入地讀文,讀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畫下來,並結合自己過年的感覺,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寫完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整個交流過程要注意讀悟結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節習俗的同時,感受過節的熱鬧氛圍,體會老舍語言的魅力。
四、 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學生學習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詳細說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為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五、 課後小練筆
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本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著美好的心願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說板書設計】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板書應該簡潔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本課板書如下:
臘八: 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除夕: 真熱鬧 1、從人們活動的角度
2、從味、色、音的角度
正月初一: 人們的活動
元宵節: 觀燈(總—分—總)
詳略得當 印象深刻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淺顯的知識性課文,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暢自然語言為基調,沒有華麗的詞藻,不見雕琢的痕跡,但是給人親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世界的描繪,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整個自然、對生命的熱愛。
教學中若只讓學生知道課本上的點滴動物、植物,在學生腦海中要形成廣而深,並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是有難度的,因此必須給學生設計了一個「研究」的機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廣博的海底世界。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探究課文第2~6自然段,通過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了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
2、通過多樣化的表達,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等綜合實踐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界奧秘的興趣。
二、設計理念
1、過程開放,體現探究性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探究性的閱讀教學中,倡導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開放。它突破傳統的限制,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創設探究的背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⑴情境的創設
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啟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
在廣闊的海洋里生活繁衍著無數的生物,神秘而又美麗的海底世界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為之贊嘆。學生樂於親近海底世界,因此創設「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產生撞擊,使兒童既有經驗與文本產生沖突,尋找到孩子心跳與文本心跳的合拍點,產生移情效應。他們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著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注、嚮往、投入。
⑵角色的轉換
《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也就是說,閱讀課堂是由這三者之間的互動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學中,課始情境的創設,教師是一個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己找到探究內容進行探究;當學生就「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小組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成果時,教師又是能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生成過程。
⑶資源的拓展
兒童的內心是最無拘無束的,他們渴望走向原野,親近自然,渴望在廣闊的天地間放飛夢想。這就要求閱讀教學要徹底走出「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的封閉性,充分拓展空間,增強活力。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學生在真實世界的際遇中學習,與現實對話,為學生創造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到社會上去觀察、調查、訪問。例如要求學生課外查詢有關海底世界的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如課外書籍、圖書館、網路等途徑獲得信息。另一方面,我們要把大世界引入課堂,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根據教育目標對資源進行重新組合與調整,溝通學生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橋梁,為學科課程提供廣泛的感性背景,為課本知識的運用提供實踐的平台。例如在教學中播放海底世界的錄像、出示海底世界的圖片等。
二、挖掘內涵,注重人文性
語文學科具有積淀豐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學生生命價值、尊重學生文化及其多樣性,是小學語文課程的應有之義。語文教學必須實現學科順
應學生,必須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生命的本性,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保持和加強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無限的生命力。
⑴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性
通過放錄像,把藍色的海水、兇猛怪誕的大魚、美麗的珊瑚……這些奇妙的東西盡情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優美音樂的解說詞,學生們彷彿置身於美麗神奇、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畫出一幅幅美麗的海底世界。另外如文中「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等的重點研讀。
⑵體現課堂交流中的人文性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價值,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心靈。
⑶滲透課堂作業中的人文性
現代閱讀教學觀需要我們以生活的理念構建起語文教學大課堂。在教學中,我們要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如: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像,請你寫一寫。」
「關於海底的奇異景色,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課外查尋、搜集相關的資料,你自己來寫寫《海底世界》。」
這種實踐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親近自然,很好得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界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三、感悟運用,突出個性化
《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1、個性化地體味語言
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自主體驗,讓學生逐步學會以語言文字為依託,分析語言現象,在字、詞、句、篇的聯系中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體會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學生對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理解;又如對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這個詞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研讀,強化個性體驗。
2、多樣化地語言表達
語文課是師生個性自由馳騁的舞台,所以要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地表達,展示學生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多樣化的表達,開闊學生的視野。
例如學生對「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匯報時,有的直接摘錄了書上描寫的原句來表達,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幾個關鍵詞語,有的用圖片等,學生在表達中思辨,在傾聽中評判,不僅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等綜合實踐能力。
小學語文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小學語文組____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_____》的第__課時,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
《______》是____(文章體裁),主要寫了______(主要內容),表達了_____________(中心思想),「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致充滿詩情」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這篇課文以形神兼備、靈活多變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______,課文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致,充滿感情,給人很深的啟迪。/這篇課文按_____順序,圍繞____,向我們展現了_____、_____、_____等幾個場面(情景),贊揚了_____的精神。表達了_____的感情。(歌頌了_____)。
根據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學內容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
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語句,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技能目標:通過研讀課文第______段,培養學生敢於質疑,解決問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學會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3、情感目標: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培養……,喜愛……。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
為了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把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緊扣課文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著重體會
由於(本課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因為(學生的一些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 )教學內容,結合()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勤於思考。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通過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像」,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2、想像感悟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處,開啟學生想像的閘門。
3、情境教學法:有情有趣是教學。我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 圖畫、語言、音樂來再現、描繪、渲染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課文語言,享受審美情趣。
4、評價激勵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開放的閱讀思維空間,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給予認可與鼓勵。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課的教學中,還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等等。我力求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在品味語言中積累語言,在內容體會中掌握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五個教學環節:/(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依據教材本身的特點,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宗旨,讓學生邊學、邊悟、邊總結、邊創造,達到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出發,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一下五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激情導入,課件導入,圖片導入,分析題眼,質疑課題,實物觀察等方式,課前搜集資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
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展播……,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隨後揭開課題,簡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順勢進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
因此,在導入新課後我先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並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個別指導。同時可以提出問題:「你讀懂了什麼?告訴老師你怎樣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為接下來的研讀賞析,體驗情感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體驗情感。
葉聖陶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
鑒於此,在本環節中,我首先抽選幾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此時其他學生邊聽邊勾畫關鍵詞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朗讀完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歸納出本節課的生字、詞和重點詞句,並讓學生議一議:「這篇文章應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講了什麼?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事情發生的經過、結果清楚地說出來,既理清文章脈絡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力圖使學生在反復朗讀和討論交流中對課文有所思有所悟。
緊接著,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並藉助多媒體展示課前准備好的圖片,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課重點詞句。如讀到「____」 時,用多媒體展示____畫面。這一幅幅畫面,不僅講學生們帶入____之中,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____」、「____」、「____」等詞語,從而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
最後,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配樂的畫面,引讀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再次產生共鳴,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對……(如:草原的無限熱愛)。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新課標指出:學生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
因此在對課文做出總結和評價後,我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一想:______。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以「情」延伸課堂內容,使學生感到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習是無窮盡的。在學完課文後,我設置了讓孩子看生活中……的圖片,如……等,再啟發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_____。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
第五環節:安排作業,復習強化。
一課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應該以此為一個新的起點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
本節課計劃安排兩道課後作業:
作業1:請大家將本節課中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摘抄到專用小筆記本上;
作業2:根據課文內容,畫一幅____畫(或編排一個課本劇)。
這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面說說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四、說板書設計
根據課文內容和特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該板書力求讓學生抓住課文的內容主線,表現作者的寫作思路(或思想感情),簡單明了。
總之,本節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課堂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生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獲,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贈給你吧,祝你成功}
㈥ 小學語文說課稿怎麼寫
各位評委老師上(下)午好,我是語文 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 (板書:課題、作者),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是人教版-年級下/上冊第-單元的第-篇課文,該單元以「 」為主題展開。
《》是(文章體裁),主要寫了 (主要內容),表達了 (中心思想),「寫作特點」(一般是: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致充滿詩情)」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了解本課寫作背景和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
2.整體理解文意,概括( )提煉( ),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要達到的』
3.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研讀賞析要掌握的』
由於(本課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因為(學生的一些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准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此外我准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准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導入新課,我設計的導語是()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節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首先,教師請學生藉助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
這為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
接下來,教師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或者是聽范讀),教師請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根據學生板書文章脈絡。(教師板書)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3研讀賞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教師以多媒體出示Q1,Q2,教師請學生先默讀在分組討論。
Q1,Q2的設置一脈相承,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環節4拓展延伸
好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等等之類
環節5課後作業
好處:鞏固知識點(知識類)
發揮學生想像力,理論-實踐,學以致用(作文類)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㈦ 小學說課稿
小學語文《 》說課稿
各位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大家辛苦了!
我是語文組2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 》,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時間控制3分鍾)
《 》是人教版小學語文( )年級( )冊第( )組中的第()篇精讀(講讀)課文。從整組教材來看,本組教材主要是以「 」為專題來組合課文。共 篇課文,篇篇都情真意切,文質兼美,從不同角度折射出各地人文景觀的魅力(或從不同角度抒發人民 的深厚感情)。對這篇課文而言,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以形神兼備、靈活多變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 ),課文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致,充滿感情,給人很深的啟迪。本課教學,無論是目標的確立還是教學環節的設計,要求結合整組教材這一大背景來編排實施,做到有的放矢。
根據新課標的階段目標要求和本文的教學內容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預設本課的教學目標為:1.能夠認讀本課生字、詞。2.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能夠理解課文,抓住重點語句,了解重點語句所隱含的情感色彩。
本節課的重點為:
難點為:
課時安排:1課時(或2課時等)
課前准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和學法(時間控制1分鍾)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 )教學內容,結合()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勤於思考。
在學法上,新課程標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力求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所,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
三、說教學過程(時間控制5分鍾)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展播() ,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隨後揭開課題,簡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順勢進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後我先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並要求一邊讀一邊想像( )畫面,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教師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個別指導。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為接下來的研讀賞析,體驗情感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體驗情感。葉聖陶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鑒於此,在本環節中,我首先抽選幾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此時其他學生邊聽邊勾畫關鍵詞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朗讀完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歸納出本節課的生字、詞和重點詞句,並讓學生議一議( )。力圖使學生在反復朗讀和討論交流中對課文有所思有所悟。
緊接著,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並藉助多媒體展示課前准備好的圖片,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課重點詞句。如讀到「」 時,用多媒體展示「( )」畫面。這一幅幅畫面,不僅講學生們帶入( )之中,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 )」、「( )」、「( )」等詞語,從而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
最後,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配樂( )的畫面,引讀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再次產生共鳴,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對( )(如:草原的無限熱愛)。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總結評價,拓展延伸。新課標指出:學生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因此在對課文做出總結和評價後,我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 )。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最後一個環節是:安排作業,復習強化。為了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再次體驗課文。本節課計劃安排兩道課後作業:作業1:請大家將本節課中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摘抄到專用小筆記本上;作業2:根據課文內容,畫一幅 畫(或編排一個課本劇,由第一組同學來扮演課文中 楊白勞,第二組扮演白毛女,安排在下節課前表演)。這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面說說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四、說板書設計(時間控制1分鍾)
根據課文內容和特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該板書力求讓學生抓住課文的內容主線,表現作者的寫作思路(或思想感情),簡單明了。
總之,本節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課堂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生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獲,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㈧ 小學語文說課稿範文
一。先從大的方面著手
寫說課稿離不開課程標准即教學大綱,如四年級的,你首先要認真閱讀課程標准,知道課程標准對這一年級段的教學提出怎樣的要求,知道這一點有什麼好處呢?教學目標可離不開它。其次還需要認真閱讀的是對應的教師教學用書。了解本冊課文在整個年級當中的地位和作用,具體有哪些要求。對於精讀課文的教學有什麼要求。這一點很重要。所定的教學目標必須要緊緊地圍繞著它。
二。明確知識點
所謂知識點就是說在這篇課文當中你重點要教給學生什麼知識。也就是你要定的知識目標。這一點還可以定為教學重點。就比如《中彩那天》這篇課文,知識點應該是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為什麼父親中獎時他的神情是嚴肅的,那是他正處於思想矛盾之中。他在面臨著道德的難題,所以他高興不起來。為什麼要把這個定為知識點呢?那是因為新課標對於中年段的學生提出的習作要求是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去描寫人物。有些老師往往會混淆這一點,有可能會把情感目標錯當成知識點來講,比如也可能會認為這一課的知識點在於教學生懂得誠實守信是一筆財富這一道理。其實不是,這只是情感目標,而不是真正的知識點。那麼既然是知識點我們就要把它滲透到教學過程當中去.
三。教法要與學法統一起來
有些教師在寫說課稿時往往會忽略這一點,即把教法和學法分開來寫,兩者走不到一塊兒來。也就是講一套做一套。比如這篇課文你明明是想通過創設情境法進行講解,以講解為主,而你說的學法卻是自主學習法。這就自相矛盾了。除此之外,還必須注意無論是教法還是學法都必須要滲透到整個教學流程當中。不要讓人感覺到你在說一套做一套。
總之,寫說課稿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精透的過程,要寫好它,就必須要先把課文熟個透。
㈨ 小學語文說課稿
《北京的春節》說課稿
【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本篇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准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朴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里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學生並沒有聽說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說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學習能力和搜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查找有關老北京的各種習俗的資料。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要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學習本篇文章。課後,學生可以將家鄉的春節與老北京的春節習俗進行對比或了解更多有關春節習俗的信息,感受中華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說教法與學法】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精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說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 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 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
接著,我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並讓學生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然後教師做板書。
三、 深入詳寫片段,感受民俗,體會表達方法。
為了讓學生學習的更加有效,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我讓學生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選擇你最喜歡一天深入地讀文,讀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畫下來,並結合自己過年的感覺,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寫完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整個交流過程要注意讀悟結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節習俗的同時,感受過節的熱鬧氛圍,體會老舍語言的魅力。
四、 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學生學習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詳細說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為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五、 課後小練筆
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本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著美好的心願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說板書設計】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板書應該簡潔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本課板書如下:
臘八: 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除夕: 真熱鬧 1、從人們活動的角度
2、從味、色、音的角度
正月初一: 人們的活動
元宵節: 觀燈(總—分—總)
詳略得當 印象深刻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淺顯的知識性課文,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暢自然語言為基調,沒有華麗的詞藻,不見雕琢的痕跡,但是給人親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世界的描繪,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整個自然、對生命的熱愛。
教學中若只讓學生知道課本上的點滴動物、植物,在學生腦海中要形成廣而深,並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是有難度的,因此必須給學生設計了一個「研究」的機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廣博的海底世界。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探究課文第2~6自然段,通過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了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
2、通過多樣化的表達,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等綜合實踐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界奧秘的興趣。
二、設計理念
1、過程開放,體現探究性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探究性的閱讀教學中,倡導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開放。它突破傳統的限制,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創設探究的背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⑴情境的創設
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啟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
在廣闊的海洋里生活繁衍著無數的生物,神秘而又美麗的海底世界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為之贊嘆。學生樂於親近海底世界,因此創設「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產生撞擊,使兒童既有經驗與文本產生沖突,尋找到孩子心跳與文本心跳的合拍點,產生移情效應。他們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著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注、嚮往、投入。
⑵角色的轉換
《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也就是說,閱讀課堂是由這三者之間的互動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學中,課始情境的創設,教師是一個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己找到探究內容進行探究;當學生就「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小組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成果時,教師又是能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生成過程。
⑶資源的拓展
兒童的內心是最無拘無束的,他們渴望走向原野,親近自然,渴望在廣闊的天地間放飛夢想。這就要求閱讀教學要徹底走出「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的封閉性,充分拓展空間,增強活力。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學生在真實世界的際遇中學習,與現實對話,為學生創造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到社會上去觀察、調查、訪問。例如要求學生課外查詢有關海底世界的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如課外書籍、圖書館、網路等途徑獲得信息。另一方面,我們要把大世界引入課堂,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根據教育目標對資源進行重新組合與調整,溝通學生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橋梁,為學科課程提供廣泛的感性背景,為課本知識的運用提供實踐的平台。例如在教學中播放海底世界的錄像、出示海底世界的圖片等。
二、挖掘內涵,注重人文性
語文學科具有積淀豐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學生生命價值、尊重學生文化及其多樣性,是小學語文課程的應有之義。語文教學必須實現學科順
應學生,必須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生命的本性,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保持和加強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無限的生命力。
⑴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性
通過放錄像,把藍色的海水、兇猛怪誕的大魚、美麗的珊瑚……這些奇妙的東西盡情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優美音樂的解說詞,學生們彷彿置身於美麗神奇、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畫出一幅幅美麗的海底世界。另外如文中「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等的重點研讀。
⑵體現課堂交流中的人文性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價值,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心靈。
⑶滲透課堂作業中的人文性
現代閱讀教學觀需要我們以生活的理念構建起語文教學大課堂。在教學中,我們要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如: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像,請你寫一寫。」
「關於海底的奇異景色,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課外查尋、搜集相關的資料,你自己來寫寫《海底世界》。」
這種實踐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親近自然,很好得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界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三、感悟運用,突出個性化
《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1、個性化地體味語言
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自主體驗,讓學生逐步學會以語言文字為依託,分析語言現象,在字、詞、句、篇的聯系中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體會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學生對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理解;又如對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這個詞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研讀,強化個性體驗。
2、多樣化地語言表達
語文課是師生個性自由馳騁的舞台,所以要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地表達,展示學生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多樣化的表達,開闊學生的視野。
例如學生對「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匯報時,有的直接摘錄了書上描寫的原句來表達,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幾個關鍵詞語,有的用圖片等,學生在表達中思辨,在傾聽中評判,不僅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等綜合實踐能力。
㈩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說課稿
《游園不值》說課稿
下面從本課的教材、教學目標、教學設計的特色、教學程序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游園不值》這是一首贊美春天的著名詩篇,為宋代詩人葉紹翁所作。這首詩根據注釋,對於學生來講可以說很容易理解。春天來了,葉紹翁想到了老朋友,於是去訪,去賞春。正當葉紹翁"扣柴扉不開"掃興之時,猛然間見到了一枝伸出牆外的紅杏,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靈感突至,"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便脫口而出。感受到了這一枝伸出牆的紅杏安撫了作者掃興失望的心情,一枝紅杏也讓作者感受到了滿園的春色。 二、教學目標以及重點、難點的確定。 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我根據自己對教材的分析及大綱的要求,在教學設計上,我試圖煥發起學生對古典詩歌含蓄凝煉之美的淺淺感悟和深深喜愛,也力求使學生自學自得,自讀自悟。因此,我特別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古詩,入情入境學習古詩,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 三、教學設計的特色。 我認為我在引導學生入詩境、悟詩情這一環節中,我運用了引探法引導學生理解詩句,品詞,進入詩境這一點自我感覺學生較容易理解,根據老師的引導展開想像,從而進入詩境中。 四、說教學程序。 我本課一共設計了七個環節:分別是: 一、 激情導入、以舊引新。 二、 范讀激趣,初讀正音。 三、 自讀自悟。 四、 入詩境、悟詩情。 五、 讀誦深化,談感受。 六、 拓展閱讀。 七、 作業。 下面我重點講講激情導入、以舊引新和范讀激趣 為了讓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並"逐漸培植其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在上課伊始,我飽含深情地介紹:"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中國是詩的國度,我國詩歌的起源比文字還早,差不多和語言同齡。千百年來,形成了輝煌燦爛,博大精深的詩文化,其中詩歌的形式題材還是多種多樣。"老師的語言渲染煥起了學生求知的慾望,激起了他們學習熱情。接著我出示春景圖說:"春色一直以來都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筆下不息的主題,你們看,春天,以她那五彩斑斕、光彩奪目而著稱,萬物蘇醒,百花齊放,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使得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為她歌頌、贊美,也因此留下了許多名詞佳句。誰能背誦一些?" 這一環節,將其頭腦中原有的知識與新知識建立鏈接,從而很自然引出新課。 學生背完詩後,我緊接著說:"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首葉紹翁所寫的描寫春天的詩:《游園不值》(同時板書)介紹葉紹翁的資料。讓我們一起跟著這一位宋朝的詩人葉紹翁一起去游園吧。" (二)范讀激趣,初讀正音 學生對詩歌語言的品味通過教師的范讀去領會、感悟、傳神。教師不僅要導疑、導法,也要導情、導悟。而教師的情感就會激發、影響學生的情感。所以我先在大屏幕展示全詩後,接著在古典樂曲的伴奏下深情吟詠,以詩所特有的韻美,將學生帶入雅緻悠遠的古詩文情境。(放音樂)接著就順勢問:"喜歡嗎?喜歡就大聲地讀讀吧!"在充分的自讀之後,再問:"誰願意讀給大家聽呢?"指名請學生讀,隨即正音。 還有第四環節:入詩境、悟詩情。 古詩詞語言的精煉、意境的深遠往往留下非常廣闊的想像空間。古詩詞教學沒有想像,就沒有品味。因此我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在品讀詩詞語言過程中展開想像,通過想像深化語言的感悟。 在這個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入詩境時,運用了引探法、導讀法和想像法。就是在教學中加入一些說明、描述、想像性的語言,用以填補課文內容跳躍中情與景的空白,然後引出學生對詩歌前後的接續,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入古詩的意境,並有感情地誦讀,教師隨時啟發點撥,相機指導。 我先引導學生說:"有一天,春光明媚,鳥語花香,南宋詩人葉紹翁禁不住春色誘惑,終於合上書,想到一位朋友家中去欣賞他家園子里的春景。他獨自緩緩而行,來到朋友家的門前。可是"理解小扣柴扉久不開。接著我問:"這是怎麼回事?扣了這么久還不來開門,是主人不在家嗎?想像一下,作者會怎樣想?哦,主人大概--"從而深化理解:應憐屐齒印蒼苔。 接著我又引導學生理解說:"也就是說作者一心到朋友家賞春,卻沒有遇上什麼?"學生很容易回答出沒有遇到要訪的朋友。於是我緊接點題理解"不值"說:"游園不值就是作者去游園沒有遇到要訪的朋友。那他的心情怎樣?(板書:失望)誰來試試讀讀這兩句?" 這樣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引入了詩境中,領悟了作者的感情。 接著我又問:"難道就要盡興而來,掃興而歸?正當他掃興想回時,他遇到了什麼?(理解:一枝紅杏出牆來。)一株粉紅色的杏花,開的是那樣鮮艷,那樣旺盛,此時詩人的心情怎樣?(誰能讀出作者的感受?)作者又會想到些什麼?(理解:春色滿園關不住。 在這一番再造想像之後,師生漸漸步入了詩所描畫的意境之中,並生出熱愛春天的美好情感。我再進一步的驅遣想像,"滿園的春色是什麼樣的?"學生又是一番奇思妙想。在想像中領悟到大自然和祖國河山的美好,從而萌生出對它們的熱愛之情。 還有最後一個環節:作業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作業: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想像,發揮各自的特長,學了這節課,你回家最想做的是什麼?能想的想,能畫的畫,能說的說,能演的演。 通過這一作業的設計,每位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得到了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能力、繪畫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發揮了特長。
反思: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然而,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只能通過教師的講解這種單一的方式來學習古詩。由於學生對書面語言理解的差異,難以深切體會詩中的意境。這種單一的教學刺激方式,不利於全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因此,也就無法引導學生建立起學習體驗。 在這節古詩教學中,我巧妙地創設一些學習情境,利用創設的學習情境與古詩內容相機呈現,給學生提供一些學習古詩的刺激物,可以把學生帶到一種真切、生動的學習情境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之在學習中受到熏陶、感染,提高學習古詩的效率。 這個給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