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數學問題情境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思考是數學的核心。學生心中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明確的方版向,探索才有充足權的力量。一個貼切的數學問題情境,能夠打開學生情智的閘門,伸展學生聯想的翅膀,誘發學生獲取知識的勇氣,堅定學生解決問題的意志。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打開思維之門,進入到數學知識的探究中。
❷ 如何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你好
1
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設
摘要: 根據中外數學教育理論、數學課程標准和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總結在頂崗實習中的經驗,例舉了小學數學課堂中在創設問題情境時出現的問題,並闡述了該如何創設有效地問題情境。 關鍵詞: 新課改,小學數學課堂,數學問題情境
荷蘭著名的數學家、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提出了現實數學教育理論。該理論中的兩個重要的特徵是:情境問題是數學教學的平台,數學化是數學教育的目標。【1】
新課
程改革也大力提倡情境教學,把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而問題又是數學的心臟,故數學問題情境,一種由現實生活素材或故事情節抑或某個問題材料加工而成的,被賦予數學知識的教學素材,越來越廣泛地被運用到小學數學課堂中。
數學問題情境,可以是「商場購物問題」,也可以是「小猴子分桃」,也可以是「龜兔賽跑」這樣的童話故事。在小學階段,我們通俗地說,它就是小學生比較喜聞樂見的問題素材。但是問題情境也有優劣之分,恰當合適的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促使他們產生認知沖突,從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數學知識。而有些問題情境表面上看起來形式多樣,引人眼球,其實它的內容片面,或者是問題情境與數學內容聯系甚微,問題到數學知識的過渡生硬、匆忙。有的甚至讓人覺得一堂數學課怎麼看了一些圖片和視頻,做了一個游戲就算過去了,學生看起來積極活躍,真正需要掌握的知識卻沒記住多少。
不可否認,隨著新課改的鋪開,結合問題的情境教學已逐漸深入到小學教學中。但是在實際的數學課堂中,很多教師沒有準確地理解新課改的思想,在創設問題情境的時候,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
所以教師應遵循一定的原則,運用一些適合學生認知發展特點的方法創設有效地問題情境。
1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存在的問題
1.1創設情境過於形式化
情景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教材中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然而在如火如荼的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也出現了不少形式化的問題情境。這些問題情境,夾雜了過多的與數學無關的信息,教師過於追求活躍的課堂氣氛,表面上看起來學生學得很開心,
2
但我們不禁要問:這個情境是否有必要創設?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沒有提高?
例1 在二年級上冊《動物聚會》的教學中,教師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多媒體播放著小動物們拿著各自的水果來聚會的視頻,畫面生動活潑,栩栩如生。
師:「動物聚會說的是什麼事呀?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我們看看都有誰來參加聚會?」
生1:「有小鳥。」 生2:「有松鼠。」 生3:「還有小兔、小猴。」 „„
師:「森林裡的小動物們都來參加聚會了,那我們通過觀察,你能得到什麼數學信息,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4: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鳥。」(3個3相加,可以寫成33) 生5:小猴共拿來幾個桃子?」(3個6相加,可以寫成6)
„„
師:「我們從以上的問題中可以發現,生活中很多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同學們可一定要學好乘法呀。」
動物聚會視頻表面上看上去很引人入勝,但筆者認為設計這個情境沒多大必要。因為學生在上兩節課已接觸到在生活中幾個幾相加,就可以寫成幾乘以幾的例子,並且已基本掌握其演算法。《動物聚會》這一內容是對乘法意義的復習鞏固。教師再花很大心思創設跟前面類似的情境,學生的思維層次是得不到發展的。
1.2創設情境缺乏真實性,不合生活實際
有的教師創設的情境雖取自於生活,但是過於理論化,缺少必要的假設,拉大了數學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例2 在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的教學中,有位教師創設了這樣的一個情境:一個烤爐一次最多烤兩個餅,餅的兩面需要烤的時間一樣長,現怎樣用最短的時間烤3個餅?
學生經過探究得到的最好辦法是:先烤第一和第二張餅的正
滿意請採納
❸ 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幾點思考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 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 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創新。
❹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
一、問題情境的創設及其創設的依據
問題情境的創設,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已有知識及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不協調」,通過立障設疑、創設「不平衡」,使學生產生認知失調,把他們引入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使學生在高漲的情緒推動下思考和體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依據教學內容、學生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把學生的認知過程適時置於特定的環境中,創設悅目、悅耳、悅心的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從而激發學習興趣,促進思維和認知的發展。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立足於學生的知識基礎。教育心理學理論認為,學生能否得到新的信息與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知識經驗有很大關系。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大部分新知都是建立在前期的知識基礎之上。因此,充分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是教師在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調動學生主動、持久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實現知識遷移,最終獲得良好學習效果的重要條件。每當學生在學習進程中,觸及到新的知識時,已有的知識經驗、思維方法一時不能派上用場,於是就產生一種急於探究問題的症結而又無從下手的心理狀態。比如,在學習異分母分數減法時,先復習同分母分數減法法則——分子相減,分母不變,然後,讓學生試算1\3—1\4,學生根據已有的計算經驗(同分母分數相減)不能計算異分母分數減法了,於是創造了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碰壁了,引發了學生激烈的認知困惑,這懸而未決的疑難問題驅動學生不得不從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喚起.所以充分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是必要的。
2.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兒童喜歡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學習,情緒狀態越好,學習效果就越佳。學生的心理因素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的提高。教師如果不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不針對這些特點創設問題情境,不能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漲的心理狀態,就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提高教學效果。因為,數學教學不僅僅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進行心理活動的過程;不僅僅是學生認知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意志磨練、個性心理形成的過程。
3.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問題情境的內容、形式要根據學生所處的不同年齡階段而有所變化。對低年級兒童而言,顏色、聲音、動畫等有極大的吸引力,教師可運用故事、游戲、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對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側重創設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盡量讓他們因內心的成功體驗產生情感的滿足,進而成為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
❺ 小學數學教學為什麼要創設問題情境
主要考慮問題情境的創設,實施啟發式教學。 教師給定一個問題,讓學生各自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如果實在想不出,可以考慮給學生們一點點問題的啟示,這也是教學中不可少的。
❻ 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激疑引趣設情境。興趣激發靈感,興趣是發現的先導。在學習一個新知識時,教師要善於設專置一些屬新穎別致、妙趣橫生、喚起學生求知慾的問題,從而使他們帶著濃厚的興趣去積極思考,探求新知。設置這種問題,在於從興趣入手組織注意,使學生進入情境,產生對學習內容的關注。例如,在教學「同樣多」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小明很喜歡小兔子,他家養了4隻小兔子(出示小兔圖)。今天,他到菜園里拔了4個紅蘿卜(出示蘿卜圖)給小兔子吃,一隻兔子吃一個蘿卜(邊說邊用線將小兔和蘿卜一對一的連起來)。小朋友們看看,有沒有多餘的蘿卜?有沒有還沒分到蘿卜的兔子?兔子的只數和蘿卜的個數有什麼關系呢?這樣,根據教學內容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充滿童趣的問題情境,及其學生學習新知的濃厚興趣。同時激發了學生研究性問題的濃厚興趣,產生了「我要學」的動力,給課堂教學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❼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
只要你能站在學生的角度看事物,這種情境可信手拈來!
❽ 如何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有效教學不是指教師教學認真與否,付出多少,應是引導學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獲的教學。而情景對理解和學習都非常重要,情景賦予學習以意義,學生只有置身在與知識相關的接近真實的情景中學習,才能理解知識的產生過程,體會知識的價值所在.根據物理教學的特殊情況及教學的基本要求,物理課堂的情景創設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實現。
通過趣味實驗創設學習情景。
實施開放性實驗創設學習情景。
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學習情景。
展開豐富聯想創設學習情景。
運用問題探究創設學習情景。
通過生活中現象創設學習情景。
製造認知沖突創設學習情景。
通過物理史實創設學習情景。
對於教學中情景創設的策略和方法如下:
一、多方面的發掘課程資源,拓寬教育空間。除了課本信息鏈接外,我們可以列舉物理故事以及新聞報道物理事件和中央10套的探索與發現欄目涉及到的物理有關問題。利用新聞媒體所報道的與物理有關的社會事件。
二、情景素材的選擇要體現時代性和新鮮感。情景素材來源於生活,我每天都很關注新聞報道,以物理視角充分利用新聞資源來創設學習情景,也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例如以神七、嫦娥發射成功的新聞報道創設燃料和熱量課題的學習情景。鳥巢的鋼結構可以創設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課題的問題情景,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文化修養。
三、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成為進行物理活動、處理物理事件的主體或主角。新課程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實踐情景中觀察、發現問題、引入學習主題。
四、設置懸念或矛盾、激發爭論或辯論,引起不同看法的沖突,不同觀點的交鋒。
五、發揮多種媒體和網路資源優勢。
物理教學就充分藉助多媒體的教學功能,可以宏觀模擬微觀,將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變靜態為動態或對瞬間定格分析;模擬實驗室中不能或不易完成的實驗,使實驗更加完整;各種場面模擬,展示感性材料,縮短時空距離。教師要充分利用新教材開辟的網上游一欄,讓學生感受物理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培養他們學習物理的自覺性。
總之,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准確掌握創設情景的目的,努力挖掘學習內容所蘊涵的創造性因素,把握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和水平,創造富有變化,能激發新異感的情景,以便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學生的內心深處感受到學習得有趣、有用,而且更有效。
❾ 如何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是教師為了發展學生的心理機能,通過調動「情商」增強教學效果,而有目的創設的教學環境。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同化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便於保存,而且容易遷移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去。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教學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數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來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說,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新教材卡通畫很多,數學知識一般與圖畫相結合,並且有較明顯的故事情節。上課時我們老師只是問圖上有誰美麗請你來說說這個故事。形容詞一大堆,讓學生一個一個說過去,這樣幾分鍾過去了,還沒進入主題,這種情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是實在無益,這只是表面的熱鬧、花俏,因此,我們必須真實的創設一種激發學生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情境。教學的美是內在的、隱性的,數學教學一般不能像語文那樣繪聲繪色,直接描繪。當然,數學有時候是枯燥的,我們需要創設一些情境,讓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也是看得到摸得到的。數學課的情境創設必須講究實效性,一個短小的故事、幾個有思考性的問題、一次操作、一次實踐活動、一次小比賽甚至開門見山的做幾道數學題等都會激發興趣,喚起他們的參與情感,激活他們的思維,目的是為了他們更好的學習,而不是為營造表面的情境而「作秀」。
數學課的情境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1、 目的性原則。 就相關內容的教學而言,特定情境的設臵不應僅僅起到「敲門磚」的作用,情境的創設不僅僅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應當在後面的教學中發揮一定的導向作用。教師對為什麼要設臵情境,設臵了情境後應該達到什麼,教學目標應做到心中有數。 2、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問題情境的創設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 和認 識規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教師應根據當地的教學資源,將數學問題融於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之中,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 3、 現實性原則。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因此,情境的創設要注意結合學生實際,貼進學生生活,教師要將教材上的內容通過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以此拉進數學和生活的距離,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4、 思考性原則。 問題情境要有一定的數學內涵,要有足夠的數學信息,要有利於學生的思考。問題情境不要只是求一時熱鬧、好玩,只考慮到觀賞性,而失去應有的「數學味」。要能夠使學生通過教師創設的情境發現其中所蘊含的數學信息,進而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 那麼究竟如何提高數學課情境創設的有效性在教學實踐中,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
淡化「生活味」,強化「數學味」 我們常說數學在生活中,但生活卻不全是數學,數學與生活還是有區別的,不能混為一談。生活是感性的、具體的,數學卻是理性的、抽象的。生活中的具體事物只有在被抽象成數學符號時,才可能被稱之為數學。在倡導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的今天,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區別。不認識到這種區別,一味把數學生活化,一定程度上會不利於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也會影響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程的正確認識。為此,我們應當注意防止用「生活味」去完全取代數學課所應該有的「數學味」。 如一位老師在上《有餘數的除法》一課時問學生:喜歡體育運動學生都會回答:喜歡,老師再說:看來,每個小朋友都很喜歡。瞧,我們學校的小朋友正在開運動會呢!(課件出示主題圖),操場上多熱鬧!你從圖上都看到了那你能根據這幅圖提出一些用除法計算的問題這樣,就很快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
❿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一、注重現實生活情境,提取有效數學信息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永遠是由問題開始。」發問總是以積極思考為前提的,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所創設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不斷提高獲取數學信息的能力,進而解決數學問題。對於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讓他們學會觀察情境圖,提取數學信息尤為重要。
一年級多學一些圖畫情境題,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促使他們身臨其境地進入角色,進而理解題意,但是我們不能只停留於此,也不能過分留戀,應注意引導學生會讀圖,讀懂圖,然後再去提取有效的數學信息解決問題。
二、合理運用圖表文字,提取有效數學信息
《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的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是新課程的一個特色,新課程對這一領域的安排已經從純文字標准格式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呈現方式除了文字的、還有情景性的、拓寬了問題的結構空間。題目不一定是結構良好的,情景可能是復雜的,數據需要取捨,學生對有效數學信息材料的提取顯得尤為重要。以前應用題的傳統的教學方法圖形法、分析法、綜合法、假設法、推理法等,我覺得仍需繼承,仍有其價值所在,在具體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各種方法是相互滲透的,相輔相成的。
只要學生學會了從真正意義上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會了如何利用各種手段(圖、表、文字、實物等)收集和處理問題中隱含的信息,學會了如何從問題中發現隱含的數量關系,學會了如何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學會了分析信息與信息之間,信息與問題之間的關系,也就學會了舉一反三,獲得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運用四則運算意義,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新課程改革將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數與運算學習的自然組成部分,數的認識和運算內容的引入與展開,都力求來源於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接觸數學起就建立起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天然聯系,發展學生根據實際情景和運算意義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一年級教學的「加減混合計算式題」時,通過創設接近學生生活的「公共汽車上的上、下乘客」現象來導入,學生學起來就不覺得計算乏味,由於情景接近學生生活實際,通俗易懂,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運算順序掌握的也較好。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提取有效數學信息,培養解決問題能力是一個長期堅持不懈的過程,通過溝通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不僅有助於體現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還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