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今天天氣怎麼樣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由被動觀察變主動關注,體驗天氣對我們生活的重要。
●能夠設計個性的表達方式(語言、符號)來記錄天氣。
知識與技能
●知道天氣可以用氣溫、風向、風力、降水量、濕度等來描述。
●能用各種感官感知不同的天氣現象,並用語言或畫圖等方式描述天氣。
●知道通過什麼途徑來了解天氣預報,理解並收集天氣諺語。
●意識到天氣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具有天氣意識,學會主動關注天氣。
●想知道,愛提問,善思考。
●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並能體會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學會關愛他人。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懂得天氣影響人類的生產生活。
教學難點:認識氣象符號,用氣象符號記錄天氣變化。
三、教學准備:課件,相關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問題導入
1、談話: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你們一定計劃了那天怎麼過吧?誰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小計劃?(生說自己計劃。)我准備帶我的孩子去撫順的世博園看看。不管我們准備去哪遊玩,在出行的時候會很關心什麼呢?(生猜)是的,我們都會很關心天氣。(點擊課件 「天氣」)
2、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關心關心天氣,好不好?(好!)(板書:天氣)
3、師:誰能和大家說說你是怎麼知道每天的天氣情況的呢?
生回答。(師適時表揚)(上網查詢、看電視、聽廣播、看報紙、手機簡訊訂閱、詢問等)
4、你知道今天天氣怎麼樣嗎?(點擊課件)(板書:今天、怎麼樣)
生回答。
(二)感受不同天氣
1、師:每天的天氣都和今天一樣嗎?(生答)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會遇到像今天這樣的天氣狀況,我們還會經歷什麼樣的天氣情況呢?
生回答。
2、(1)那天氣預報員在做天氣預報時都是怎樣描述天氣的呢?下面啊,我們就開展小組活動,來解決這個問題,好不好?(好)
(2)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段天氣預報的視頻,讓這段視頻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哦,小灰灰也來了,還給同學們帶來了溫馨提示。(課件出示:溫馨提示)好,請同學們拿出活動記錄單1。用你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寫字、畫圖等來完成記錄都可以。准備好了嗎?(好了。)注意聽!天氣預報開始了!(播放視頻。)好,請同學們填寫活動記錄吧!
(3)生填寫記錄單。
(4)哪組來匯報一下你們的討論結果。(生匯報)(師適時提問,板書:氣溫、(降雨)(雲層)、風力、風向)
3、我們平時在觀看天氣預報的時候,天氣預報員都是從氣溫、風向、風力、降水量、雲層還有紫外線指數等方面來描述天氣的。
(三)獨立設計,認識氣象符號
1、(1)師:同學們在看天氣預報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除了氣溫外,不同的天氣都有自己的專屬符號。注意到了嗎?(學生回答)
(2)師:如果你是氣象員,你能不能設計一些簡潔、直觀的圖標來表示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天氣情況呢?(能)要相信自己能行!加油!好!我們就用畫一畫的方法來設計表示天氣的符號。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可愛的懶羊羊帶來的活動要求。(課件出示:懶羊羊提示)
(3)同學們看清要求了嗎?有疑問的孩子可以舉手發問。大家在畫得時候盡量畫得大一些。
㈡ 蘇教版小學科學《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教案及課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重量和體積都有關。
.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體積小的物體容易沉。
.潛水艇應用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過程與方法
.用控制變數的科學方法,探索物體沉浮的原因。
.學慣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響沉浮的因素。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實驗中理解控制變數的科學方法和思想的意義。
.感受科學原理應用於實際的巨大作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改變物體在水中沉浮的方法。
難點:控制變數,研究體積和重量對物體沉浮的影響 。
教學准備:水槽、浮標、注射器、空瓶子、橡皮、桔子、石塊、白蠟燭、泡沫、回形針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一、分析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規律:
1、導入:上一節課我們一起去研究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知道了有些物體在水中是會沉的,有些是會浮的。你還知道什麼?
學生回答:同種材料做成的物體,它的沉浮與它們的體積和輕重無關。
師:那不同的材料的物體他們的沉浮和它們的體積大小與輕重有關嗎?
師:這是上一節課我們研究過的材料以及它們在水中的沉浮情況。(課件展示上一堂課研究過的各種物體)
師:老師在課前把這些材料重量稱了一下,並按從重到輕的順序排列了一下:(點擊課件展示)
學生分析
師: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它們的沉浮與輕重有沒有關系。
學生回答
預設:學生:沒有關系
師:你有什麼依據?
生:因為我發現桔子是最重的,但是它卻是浮的,而石塊比它輕,卻是浮的。
師:那在這些數據中還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學生舉例
師:那在這七種才料中有沒有重量重的是沉的,而輕的是浮的。
生:有。比如。。。。。
師:那通過剛才的分析,你覺得這些材料的沉浮和它們的輕重有沒有關系?
生:沒有
體積的分析:
師:老師還把這七種材料按它們體積大小的順序排列了一下。我們來看看。(點擊課件)
師:在這組記錄中我們能不能看出它們的沉浮與它們的體積是否有關?
學生回答。
……
課件羅列兩次排序照片
師:通過剛才的討論,看來不同材料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們的輕重和體積似乎沒有關系!
生:嗯
師:我們想一想,假如我們想來研究物體的沉浮與它們的輕重是否有關,這組材料行嗎?
學生分析後得出:不行,因為這些材料不僅重量不同,它們的體積也是不一樣的?
師:那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材料去研究這個問題?我們大家分小組討論一下看!
學生分組討論。
預設匯報:我們在研究物體輕重對它沉浮影響時,應該保持它們的體積是一樣大的。
師:那你這個方法中,你改變了哪個條件?
生:它的輕重
師:哪個條件是不變的?
生:重量。
師:改變一個條件,其他條件必須相同, 這種研究方法我們叫什麼?
生:對比實驗。(教師板書記錄)
師:那如果我們要研究物體的沉浮與它們的體積是否有關。我們又該怎麼研究?
學生對比前一個方法回答。
二、控制其他因素進行研究:
師:(出示材料)老師這里有一組材料,它們的重量是一樣的,但是他們的體積是可以改變的。(演示改變方法)你能用它們來研究哪個問題?
生:研究體積。
師:(出示另一個材料)我這里還有一些小球,我們觀察一下,它們什麼是相同的?
生:體積。
師:是的。這些小球體積是一樣的,但它們的重量卻不相同。我們可以用來研究哪個問題。
生回答。
實驗要求講解。
師:現在我們有了符合要求的材料,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實驗的要求。(課件出示)
師強調完成第一個實驗後,拿第一份材料到講台前換取第二份材料。
學生領取材料並分組活動。
實驗結束匯報。
師:通過剛才的實驗,你有什麼收獲?
學生回答,課件輔助出示:
課件:在重量相同時,體積大的容易浮,體積小的容易沉。
在體積相同時,重的物體容易沉,輕的物體容易浮。
三、我們的挑戰:
師:剛才同學們很會思考,很快就知道了物體的沉浮與體積和重量之間的關系。老師這里有一個挑戰題,大家想不想來挑戰一下?(課件出示材料與試題)
學生小組討論一下。
師:好討論好的小組可以到老師這里來領取你的材料。
分組活動。
匯報,交流。
師:好大家很快就完成了這個挑戰,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展示一下大家研究的成果。(讓學生把製作完成的玻璃瓶放到講台上的水槽中)
師:誰來來介紹一下,你們是利用了什麼原理改變了這個玻璃瓶在水中的位置的?
學生介紹
師:在這個實驗中我們改變了什麼因素?什麼條件是不變的?
(課件備注)
學生回答。
機動按排:師:如果老師想讓這些玻璃瓶全沉到水底下去,我們該怎麼做?
學生回答。
難度提升,激發興趣。師:你能做一個停留在水中任意位置的水瓶不?
四、生活中的應用。
師:剛才的研究,在我們生活中已經得到了應用,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播放潛水艇的原理視頻)
師:通過剛才的視頻,你知道潛水艇是用了哪種方法來改變沉浮的?
生:體積不變,改變重量。
五、激發興趣,課外延伸。
師:是的,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些現象也和潛水艇一樣應用了物體沉浮的原理。(課件:魚)
師:魚在水中也能自由的上浮下沉,它是又是如何實現的呢?有興趣的同學課後可以去查查資料了解一下。
2、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體積 輕重 有關
體積相同 輕重不同 重易沉
體積不同 輕重相同 小易沉
記錄表一
重量相同時,物體的沉浮與體積大小關系的研究記錄單
體積情況
最大
較大
較小
最小
在水中的位置
通過實驗我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記錄表二
體積相同時,物體的沉浮與輕重關系的研究記錄單
輕重情況
1號球
2號球
3號球
4號球
15克
13克
9克
5克
在水中的位置
通過實驗我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㈢ 蘇教版小學科學第三單元《它們是怎樣延續後代的》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本課是在學生了解了動植物一些基本的生殖方式之後,進一步了解關於克隆技術等無性繁殖方面的知識。屬於本單元拓展性的一課。我的設計理念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要求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獲得關於克隆羊多利的各種資料,形成對「克隆」這種科學技術的簡單理解。並提出思考討論的問題「對小羊多利的誕生你怎樣看」。這樣學生可以通過討論甚至辯論,使問題深化,從而對於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這樣一個事實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進而學會辯證地看待事物的發展,辯證地看待事物的兩面性。整節課通過了解克隆技術,感受克隆技術到體會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影響以及重大意義,環環緊扣,充分體現了讓學生自主探究、大膽質疑的教學理念,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活動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根據想要了解的克隆技術查找相關資料,通過不同途徑了解關於克隆的相關信息。
2.對資料進行處理和篩選,並能對搜集的信息進行分類。
科學知識
1.知道生物除了有性繁殖之外還有一些無性繁殖的方式。
2.知道克隆技術,初步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影響,並且意識到該影響是正反兩方面的,從而學會辯證地看待事物的發展和事物的兩面性。
2.產生由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准備
教師事先准備有關無性繁殖的圖片資料和有關克隆羊多利和克隆技術的光碟以及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入
談話:通過前面的學習大家知道,自然界中各種動物大多通過兩性的結合繁殖後代,這種繁殖方法被稱為有性繁殖。但是同時有些生物也會以另外的方式產生後代。
二、介紹無性繁殖
1.談話:植物界的扦插、嫁接、根繁殖、莖繁殖等都是無性繁殖,這些我們都已經學習過了。除此之外,在低等動物中還存在著如下的繁殖方式:
(1)講解出芽繁殖(出示水螅的圖片)
水螅在一定條件下會從母體的細胞壁上長出一個小芽,小芽長到一定程度後,就會從母體上脫落下來形成一個新個體。
(2)講解孤雌生殖(出示蚜蟲的圖片)
蚜蟲有一種生殖方式就是由雌性蚜蟲獨自產下後代,稱為孤雌生殖。特別的是經孤雌生殖的後代全都是雌性。
(3)講解斷裂生殖(出示海葵的圖片)
海葵生長到一定階段就會發生斷裂,斷裂後的不完整個體又會重新生長完全,各自成為新的海葵個體。
2.總結:以上三種生殖方式都不需要雌雄結合的過程,也不需要受精的過程,因此屬於無性生殖。自然界中的無性繁殖都發生在低等動物和植物中,從來沒有高等動物無性繁殖的例子,直到多利的誕生。(引出下一個話題)
三、了解克隆技術
1.談話:多利是誰?關於克隆羊多利你知道多少呢?請把你查閱到的資料和大家交流交流。(課前布置過查閱資料的作業)
2.學生分組交流相關信息。
(關於多利,學生們從各種媒體上查到了大量的資料,其中包括多利的出生時間,多利的製造者是誰,名字的由來,多利的三個「媽媽」以及人們對多利的誕生所產生的各種反映等等)
3.匯報:(教師要求有針對性地匯報有關多利是什麼時間出生,由誰製造,又是怎樣製造的)
由於小學生還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些專用名詞的含義,雖然他們所查的資料中有關於多利的製造過程,但是他們還是不能很好的理解,所以教師有必要對多利的誕生做簡單形象的講解。
4.教師簡要講解克隆羊多利的「製造」過程:
取綿羊A的一個卵細胞——去核,只留細胞的外殼。
取綿羊B的一個乳腺細胞——去殼,留細胞核。
將A、B兩羊經過處理的細胞融合成一個細胞,在實驗室將其培養成一個胚胎。然後植入綿羊C的子宮內,它發育長大出生後就是多利。
5.教師小結:小羊多利沒有爸爸和傳統意義上的媽媽,它不是精子和卵細胞結合發育而成的,它是科學家利用生物技術進行的無性復制,這種技術就叫克隆。
四、討論克隆技術對人類的意義
1.談話:大家對克隆技術有了一定的了解,對多利的誕生你怎樣看?你認為克隆技術對人類有什麼意義呢?
2.學生踴躍發言,表明自己的觀點。(有人表達了樂觀的態度,認為克隆技術將給人類帶來福音,但也有人擔心克隆技術如果用於人類,將出現倫理、法律等方面的混亂。由於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因此形成了兩種觀點的辯論,辯論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
3.教師談話:關於克隆技術對人類的影響,大家現在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那麼科學家們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下面請看一段紀錄片。(播放一段著名科學家對克隆技術的評論錄像)
4.教師小結:看來,關於克隆技術對人類的影響,至今仍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通過剛才的辯論可以看出,大家已經認識到了克隆技術給人類帶來的正負兩方面的影響。這就足以說明同學們已經能夠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了。的確,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關鍵在於人類的把握。任何技術,只要我們能夠利用它積極的一面為人類服務,有效地控制它的消極面,人類就將不斷取得進步!
五、克隆技術大事記
1.談話:多利作為體細胞克隆技術的代表吸引了全世界人們的目光,其實在它之前和之後還有許多成功的例子,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播放一段資料片,學生可以形象地看到世界各國科學家在多利之後製造的各種克隆動物,其中包括中國科學家的技術成果。同時還可以出示教師事先製作的幻燈片《克隆技術大事記》,讓學生對整個克隆技術的發展歷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2.總結:通過以上的資料大家可以看出,克隆技術正如雨後春筍般在科學界全面展開,我國科學家在這一領域也作出了非凡的成就,這是值得全體中國人驕傲的事情。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在我們的生活中就能體會到克隆技術帶來的好處。希望其中有你的貢獻哦!
[案例評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緊緊圍繞克隆技術展開的。當今的時代,資訊發達,學生思想活躍,考慮到學生對新事物充滿好奇的實際情況,設計本課時我不但沒有想降低難度,反而想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並且培養他們主動探究、大膽質疑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活動設計方面,首先以討論自然界中的無性繁殖引入新課,並且帶出「多利是誰?」這個話題。由於在課前已經布置學生查找關於克隆技術的相關資料,這時孩子們的表現欲被立即調動起來了,他們爭著舉手要求發言,課堂氣氛非常活躍。當然,學生所查閱的資料來源廣泛,內容也相當豐富,但是,課堂時間有限,在允許他們做短暫的交流之後,「匯報」這個環節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教師提出「多利是誰?它是由誰製造的?怎麼製造出來的?多利的誕生人們是怎樣看待的?」這實際上是培養學生對資料進行處理和篩選,並對所搜集的信息進行分類的一個做法。學生就老師提出的問題基本上都能一一作答,但是關於多利是怎樣製造出來的這個問題,由於小學生知識有限,他們不能清晰地表達。此時教師有必要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對多利的製造做出解釋。於是我採取了以A羊、B羊、C羊的簡單比喻方式對體細胞克隆的過程作出簡要的說明。這種方式使孩子們一下子理解了克隆的實質。關於克隆技術對人類的意義這一命題讓小學生來總結未免過於牽強了,於是我將這個命題改成「對克隆技術你怎樣看?你認為它會給人類帶來怎樣的影響?」這樣一來,孩子們就敢大膽發言了。由於兩種觀點的沖撞,教師引導他們展開了辯論。雖然不存在對與錯,但辯論本身讓學生學會了辯證地看待事物的兩面性。最後,通過錄像資料,孩子們了解了世界各國克隆技術方面的成就,尤其是我國科學家在克隆技術方面的成就,使孩子們進一步增強了民族自豪感,教師不失時機地對其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
㈣ 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上冊怎樣搭配食物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2課
教材簡析:本單元共有四篇課文組成,分別是:《我們吃什麼 》、《怎樣搭配食物》、《食物的消化 》、《我們的食物安全嗎》。通過上節課「我們吃什麼」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食物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和作用,由於各類食物含有的營養成分不同,要保證營養全面合理,還必須懂得科學搭配食物,掌握搭配食物的基本方法。食物金字塔是指導我們合理搭配食物的重要指南,它形象直觀地顯示了我們每天應該吃的食物種類和數量,便於學生理解。本課主要內容有四個部分:第一,尋找「小胖墩」和「豆芽菜」的飲食問題,引導學生認識營養均衡、合理搭配食物的重要性。第二,認識食物金字塔,學習科學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則。第三,根據食物日記,繪制自己的食物金字塔,並評價自己的膳食結構。第四,模擬配餐和設計食譜。全課注重緊密聯系學生實際,圍繞食物搭配的話題來設計活動。
教學目標:
1、意識到營養均衡才能健康成長。
2、了解食物金字塔,知道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能設計科學合理的食譜。
3、願意用科學搭配食物的方法改善自己的飲食結構。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食物金字塔,設計科學合理的食譜。
難點:理解和運用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則和方法。
資料鏈接:小學生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科學合理的營養是其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誤認為講營養就是追求高檔食品的人越來越多,兒童中營養過剩和營養不良的現象日益嚴重,挑食、偏食、追求食物的適口性等不良習慣也很普遍。因此怎樣選擇食品、科學搭配食物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人們健康飲食的重要內容。
教學准備:
課件、食物卡片、塑料果盤、餐盤、小組活動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1、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兩位小朋友,請你們當回小醫生,診斷下,他們的身體健康嗎?你認為他們有哪些飲食方面的習慣?
出示課文「小胖墩」、「豆芽菜」插圖,指名說。
(由尋找「小胖墩」和「豆芽型」的飲食問題,引起學生對食物搭配的關注。)
2、 教師小結,揭示課題。
二、 播放《食物金字塔》視頻短片
1、談話:怎樣科學合理搭配食物健康飲食呢?科學家向我們作了一些介紹,他們是怎麼說的呢?一起看下短片。
2、播放視頻。
三、 學習《食物金字塔》
同學們看得很認真,下面我們再具體看下營養學家們向我們推薦的食物金字塔。
1、出示食物金字塔。
2、小組討論,自主探究:
① 食物金字塔分為幾層?
② 每層有哪些食物?各是哪類食物?
③ 一共有幾大類食物?(還有一類很重要,「水」)
④ 食物金字塔的結構有什麼特點?
⑤ 食物金字塔告訴我們什麼?
3、學生交流。相機板書
4、教師小結:食物金字塔告訴我們每天吃的食物種類要齊全,比例要恰當,這幾類食物每天都要吃,而且要注意攝入的量。
四、 趣味配餐活動
剛才我們學習了食物金字塔,了解了一些食物搭配的知識,下面請你們也來露一手,小組合作,進行一次有趣的配餐活動。
(一) 配餐活動之一:小組合作設計一日食譜。
1、 要求:早餐設計兩到三種食物,早餐、晚餐除主食外,按兩菜一湯來設計。
2、 小組討論設計,組長負責記錄填表。
(通常情況下,學生很少有機會自己做出重要的決定,這項「設計一日食譜」活動充分給學生自主權,不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更主要鞏固和運用剛學的食物金字塔知識,為下步模擬配餐作鋪墊)
(二) 配餐活動之二:用餐盤模擬配餐。
1、談話:我們根據設計好的食譜,小組合作進行有趣的配餐活動。
出示配餐步驟:
① 組長把裝有葷菜、蔬菜、主食、水果等食物卡片的四個信封發給四位同學,再請一個同學負責餐盤。
② 拿到信封的四個同學把裡面的食物卡片倒在自己桌上正面朝上攤開排放(注意不要和其他同學的卡片混淆)。
③ 組長對照食譜每報一個食物名,組員找出相應的卡片交給負責餐盤的同學放到餐盤上。(如果用到卡片上 沒有的食物,請組長在空白紙片上寫上食物名稱)
友情提醒:配餐完畢後,餐盤上配好的卡片不要動,其餘沒用到的卡片收拾好仍舊裝入信封放到塑料果盤里。
3、 學生配餐,教師巡視。
4、 交流配餐情況。
(小組合作運用食物卡片進行模擬配餐活動,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活躍,最後參照金字塔搭配食物原則,評價搭配的合理性,通過交流更明確科學搭配食物的方法。)
五、 課外延伸:
1、 出示食物搭配誤區圖片,簡單介紹。
2、 了解健康飲食諺語。
六、 全課總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一些健康飲食的方法,知道我們每天吃的食物要合理搭配,種類要齊全,比例要恰當。希望你們能把學到的飲食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人人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七、 作業:
對家裡的食物搭配情況進行調查統計,並進行分析,向父母提出一些意見或建議。
( 本課板書採用圖片式,將本課的難點突現出來,更利於學生掌握食物金字塔原則。)
㈤ 蘇教版三年級科學 關心天氣 雨下得有多大教案
蘇教版三年級科學 關心天氣 雨下得有多大教案
設計依據
動物對於幼兒來說很有親切感,他們平時就很喜歡模仿各種動物。由於幼兒受到直接經驗的影響,因此特別樂於扮演身邊的小動物,如小兔、小狗、小貓等。為了幫助幼兒做進一步知識經驗的拓展,選擇了一個離幼兒生活較遠但又很有特點的動物,藉助音樂游戲為工具,結合幼兒喜歡聽故事的特點,將故事形象地用樂器展現。
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標
1、在聽聽、說說中感知大象和小兔的不同音色,並嘗試創編簡單節奏,選擇樂器為故事
2.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想法,體驗樂器故事的樂趣。
二、活動准備
1.小兔和大象的圖片及春天景色圖。
2.對大象和小兔的外形特徵有初步了解,如笨重的或靈巧的,為創編簡單節奏鋪墊。
3.對樂器有一定的操作經驗。
4.鼓、小鈴。
三、活動過程
(一)故事《大象和小兔》
1.出示圖片,講述故事
T: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蘇醒了,森林裡又變得熱鬧起來。大象和小兔約好了一起來找春天。小兔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它看見樹枝上冒出了嫩芽,草地上開出了五顏六色的小花。大象也甩著長長的鼻子來到草地上,看見小溪的冰融化了,覺得春天的太陽暖洋洋。春天真美呀,兩個朋友在草地上曬太陽做游戲,不知不覺太陽落山了,該回家了。大象走在前面,小兔走在後面,他們約好明天再來找春天。
2.理解故事
T:故事裡有誰?他們在干什麼?看到了哪些春天的美景?
(二)為故事配器
1.為小兔配器
T:今天請來了小樂器為故事配音,小兔怎麼走路? (引導幼兒動作表現,感受小兔的形象。)
T:什麼小樂器代表小兔?為什麼? (引導幼兒選擇小鈴為小兔配音)
2.為大象配器
T:大象怎樣走路?發出什麼聲音? (引導幼兒用動作和聲音表現。),
T:什麼樂器代表大象?為什麼? (引導幼兒選擇大鼓為大象配音)
3.初步為故事配音
㈥ 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蘋果為什麼會落地》教案設計與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舉例說明重力的普遍存在,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
2、過程與方法:經歷實驗、觀察、搜集資料的過程,能夠運用多種方法認識和研究重力問題。會描述和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能夠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牛頓的貢獻,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敢於大膽想像,學習像牛頓一樣思考。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內容選自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中的第三課「蘋果為什麼會落地」。
教材的設計意圖是通過組織學生研究「大科學家牛頓曾經研究的蘋果落地現象」,使學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勇於探索,我們也能像牛頓那樣成為「科學家」。由此實現課程標准上制定的目標——通過科學教育使小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於探索,熱愛科學,樹立初步的社會責任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准備:
分組材料:直尺,裝大半瓶水的大可樂瓶(瓶口穿好繩)
演示材料:神六發射及衛星繞地飛行的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問號提問題
師:同學們,老師精心准備了一份禮物,想送給大家,猜猜它是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都沒有猜對,到底是什麼呢?看!(出示問號標志)喜歡不喜歡?
師:老師就把這份禮物送給大家。(貼黑板上)想一想,老師為什麼要給大家這份禮物?(生答略。)
師:真不錯,我們想到一塊了。我希望你們大膽想像,積極思考。因為提出疑問,解決疑問就是科學探究。許多科學家的科學探究就是從問號開始的。
(出示牛頓像)你們認識這位科學家嗎?牛頓從小就注意認真觀察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他非常善於問問題。
(出示牛頓樹下思考圖)同學們猜一猜,他想到了什麼問題?
師:同學們,老師要恭喜你們邁出了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提出了一個非常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知道嗎,你們的問題和牛頓的問題背後蘊涵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們這節課就重點研究蘋果為什麼會落地。(板書課題)
2、聯系生活談現象。
你們能說出生活中一些類似蘋果落地的現象嗎?為什麼所有的物體都要落到地上?
學生討論、交流。
二、認識重力,解釋蘋果為什麼會落地
想知道大科學家牛頓是怎麼解釋蘋果落地的現象嗎?出示牛頓的第一個解釋:是某種看不見的力把蘋果拉向地面,這種力使其他東西掉下來時,也都落向地面,這個力來自地球。它使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豎直向下的重力。
我們來做個小游戲好嗎?出示游戲方法:一個同學拿著一根長尺,從高處往下丟落,另一個同學在下面接住。
同座位相互合作來玩這個游戲,比比看誰抓住尺子的次數多。但要怎樣才能保證比賽公平呢?
學生交流後提出:丟尺子的同學,拿尺子的位置要一致,否則不公平。 老師補充:玩的時候還要思考,尺子怎麼運動的,你玩的過程中有什麼體會?
同坐學生進行游戲,並注意觀察尺子的運動。
交流:尺子是怎樣運動的?你能用簡單的示意圖畫畫嗎?(引導學生學畫尺子重力的方向示意圖)在游戲的過程中,你有怎樣的體會呢?(引導學生感受到重力使物體下落的速度)那麼使尺子下落的力是誰給的呢?(地球)其實尺子下落的原因來源於地球對尺子的引力,這種力使尺子豎直向下運動直落地面
是不是只有尺子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呢?(地球上的萬物都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使它們形成了豎直向下的重力)我們把物體受到地球吸引而產生的力叫重力。板書:重力
你們現在能解釋為什麼所有的物體都要落到地上了嗎?
三、解釋月亮為什麼不掉下來(認識離心力)
1、牛頓想:如果月亮就是一個大蘋果,它為什麼不落下來呢?難道它不受地球引力的影響嗎?
2、大家都知道,將大瓶傾斜,裡面的水會潑灑到地面上,說明水也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了,產生了豎直向下的重力。可是有沒有辦法能讓大瓶在傾斜的情況下,水仍然不潑灑出來呢?
3、想做這個實驗嗎?好,大家來看看究竟是怎麼做的?(出示實驗方法)
4、學生動手實驗。
5、交流發現。思考:為什麼水沒有潑灑出來呢?
A、有繩子拉著大瓶,所以大瓶不會甩飛。
B、在大瓶飛速旋轉的情況下,水沒有潑灑出來。
6、這個游戲的道理就是牛頓的第二個解釋,你能試著說一說這個道理是什麼,並解釋月亮不掉下來的原因嗎?月球圍繞地球轉動和剛才的旋轉小桶有什麼聯系呢?小組討論討論,並進行交流。
(揭示:大瓶在飛速旋轉時有一種向外甩出去的力,我們能感覺到拉住大瓶的繩子綳得緊緊的,只要一鬆手大瓶就肯定飛出去。這種使大瓶向外甩出去的力,叫離心力。)
那麼月球在圍繞地球旋轉時,會產生離心力,使月球不會落到地球上。而地球的引力也象根看不見的繩子緊緊拉住月球,不讓月球甩出運轉軌道。
今天的航天事業離不開這個解釋。
7、播放神六發射成功的錄像。
提問:為什麼宇宙飛船可以飛出地球到太空遨遊呢?
四、總結提升。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麼收獲?(學生自由發言)
師:在今天這節課中,老師也有收獲,同學們送給我一份珍貴的禮物,那就是大膽猜想,積極動腦。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保持與發展這種良好的研究狀態,努力學習探究,大膽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
教學反思
《蘋果為什麼會落地》教學反思
紅旗小學 崔方圓
伴著新課程的推進,課堂較多地出現了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傳統的「教師問、學生答」的課堂教學模式得到了很大的轉變。學生由被動地學到主動地學,由不敢發 問到善於質疑,課堂也由寂靜無「聲」變為生動有「聲」。這節課充分體現了科學課「做、中、學」的思想,設計思路簡潔明了、教材重組適當合理,充分體現了「用教材教」的新理念。教學中,老師很關注學生,尊重學生,並精心設計富有情趣的兒童語言及肢體語言,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求知慾極高的學習狀態中,同時注重為學生提供豐富而有結構的事實性材料,重視創設符合學生生活經驗的情景、小游戲,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得到提高。在學生匯報時適時地進行質疑問難,在這種「質疑問難」的情境下, 我們感受到「經常有驚喜」,「經常會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經常被難住」。
因此,我想作為教師,不僅要滿腔熱情地積極引導學生思考,還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質疑 問難,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思辨能力。如何引導學生質疑呢?
首先要培養良好質疑的習慣。教學是師生信息相互傳遞的可控雙邊活動,在教學中,教師啟發學生隨時把自己的疑難 問題提出來,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根據學生的質疑,教師有針對性地給予疏導、釋疑、 解惑,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1.可以通過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給學生講清質疑的重要性。如:牛頓從質疑蘋果為 什麼會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等等。另外還可舉些身邊的例子說明,為學生提供榜樣。 2.認真對待學生的質疑。對於學生的質疑,把哪怕問的問題再簡單、再奇怪,教師 都要根據情況認真作答或是課後給予作答,並抓住這一關鍵時機進行引導,指導學生應該怎 樣分析題意,怎樣問才有意義。3.學生質疑,學生析疑。讓學生質疑成為教學的引線,教師因勢利導及時組織討論。 如張健老師在學生活動回報並畫出物體運動軌跡圖後,讓學生觀察,看看發現了什麼,此時就有學生提出,這些物體為什麼都是最終往下落的?這個問題提得非常有意義,正好引起了下文地球引力和物體重力的問題的研究。然後張老師抓住這個珍貴的教育契機,將問題留給學生小小組討論。最後學生得出結論:「正是因為地球有吸引力,使物體具有重力。」這位學生得到了滿意的答案和老師的肯定。如此一來,極大地誘發了同學們的質疑意識。
其次要營造良好的質疑氛圍。教師要教態親切和藹、面帶微笑,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在 課堂教學中敢於質疑的往往是那些成績好的學生,而大多數學生卻保持沉默,不是他們不善於發現問題,而是沒有提問的勇氣。為此,我經常在課堂中有意識地開展「我來當小老師」 的活動,讓課堂提問由教師過渡到學生。實踐證明學生對於解答同伴提出的問題遠比教師提 出的問題來得積極和喜悅的多。在活動中我把更多的關注給了平時不善於發言提問的學生, 只要他們能簡單的提問,就毫不吝嗇地給予熱情洋溢的表揚,此時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了 起來,同學們也情不自禁地為他們驕傲、鼓掌。像這樣成功的體驗,不僅讓他們有了質疑的 勇氣,更樹立了對學習的信心。
最後要創設巧妙的質疑情境,教會學生質疑的方法。 學生不善於發現並提出問題,這是他們不會或不善於利用教材中的有關因素去構設問題。這時,教師應當巧妙地設置質疑的情景,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讓他們善於質疑。疑是思之始,學之源。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思維是從問題驚訝開始的。」「質疑」閃爍著孩子智慧的火花。「質疑」作為課堂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應該說是課堂的閃光點。人常說:「此時無聲勝有聲」,但是我相信,只要正確地面對學生的「質疑」,定會讓課堂「此時有聲勝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