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錢該怎麼花》教學反思
一、活用教材。課前下發調查表,學生先填上自己想要的東西,回家後調查父母內想容要的,並把調查的內容填寫在調查表裡。學生通過課前的調查報告,體會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多種需求。但並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必須有所放棄,有所選擇。這遠比教材出現的三幅圖,讓學生觀察是不是人們所有想要的都能滿足更具有針對性。調查報告的使用,使教材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二、師生關系和諧融洽,充分給學生表達的空間。在進行教學的第二個活動時我提問: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特別想要的、特別喜歡的東西,可父母卻不給你買的事情?其他同學幫助他分析其中的原因
B. 四年級上冊思想品德讀後感
保護環境 從我做起
人類自誕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產、生活,無不依賴於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星球,地球上的大氣、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動植物等,組成了錯綜復雜而關系密切的自然生態系統,這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可長期以來,人類把文明的進程一直滯留在對自然的征服掠奪上,似乎從未想到對哺育人類的地球給予保護和回報,在取得輝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時,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卻使得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星球滿目瘡疤,人口的增長和生產活動的增多,也對環境造成沖擊,給環境帶來壓力.
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酸雨,有毒廢棄物,野生生物滅絕,以及大氣、水污染等,這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連串全球環境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現在雖還只是學生,不可能為全人類的環境作出特別大的貢獻,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環境做起,從保護學校的環境做起,例如:遵守有關禁止亂扔各種廢棄物的規定,把廢棄物扔到指定的地點或容器中,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飲料杯、飯盒、塑料袋,用紙盒等代替,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垃圾,減輕垃圾處理工作的壓力,愛護花草樹木,少贈送賀年卡,保持校園清潔等等.
以上這些雖是小事,但是,只要大家動手,一起努力,從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著手,調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就能為保護地球做出一份貢獻.
最後,請同學們牢牢記住:小鹿是我們的夥伴,喜鵲是我們的朋友,森林是我們的兄弟,草原是我們的姐妹,海洋是我們的父母,江河是我們的祖先,讓我們愛他們,像愛自己的親人一樣.
保護環境必須從我做起
我們對環境做了些什麼?這是值得每個人深思的問題.我們的公民至今仍有一部分人不是環保意識淡薄,就是沒有環保意識,有的還在自覺不自覺地破壞著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森林是地球之肺.可是在一些地方成片成片地砍伐森林,甚至連幼林也難以倖免;一些企業在建廠時就沒有環保意識,把河流變成了他們的排污池;一些廠礦排污嚴重超標,他們與環保部門「捉迷藏」,把污染物排入空中、排入河流;公共場所或馬路上,有些人隨地亂扔垃圾;有的公共汽車駕駛員,出了車門就不再有環保意識,把車廂里的垃圾往馬路上掃;有些清潔工為圖方便,把路面垃圾掃進下水道里;一些街頭飯館,剩飯剩菜連同污水倒得馬路遍地都是……這一幕幕,確實不能不讓我們感到憂慮.如果我們不讓這些人加強環保意識,不去制止他們破壞環境的行為,上個世紀末葉墨西哥城嚴重大氣污染導致許多居民罹患疾病的悲劇,將會在我們身邊重演.
環境與人類唇齒相依.人類走向文明的過程其實也就是人類愛護環境,環境施惠於人的過程.保護環境,不僅僅是政府採取幾項措施,新聞單位廣為宣傳,更為重要的是必須使我們的每一位公民樹立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全民投身環境保護工作.也只有這樣,環境才會報答我們.就像一位著名的環保學家所說的那樣:「我們愛護地球像愛護我們自己,地球也將奉獻給我們她所有的一切.」
C. 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這點困難算什麼》教案與教學反思
、檢查掌握情況
1.字音:指名拼讀,直讀生字,注意糾正字音。如「懸」(xuán)、晉(jīn)。
2.字形:說說哪個易錯。
如:「懸」上半部是「縣」,裡面兩橫。注意區分:「寇」與「冠」、「晉」與「普」、「屍」與「戶」。
3.詞義:提出不理解的,大家討論,查查字典。結合上下文來理解。讀課後「讀讀寫寫」的詞語。
斬釘截鐵:斬,砍;截,割斷;形容說話做事果斷不猶豫。
晉察冀:晉,山西簡稱。察,察哈爾地區。冀,河北簡稱。
4.指名讀課文,按提綱說分段。
五、讀熟課文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談話,激發興趣,引入本課時
五壯士接受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卻再次誘敵上了頂峰,其實就是絕峰,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繼271 續學習。
二、品讀領悟
按分好的段指名朗讀全文,讀後說說每段的主要意思。
(教師板書:接受任務、誘敵上山、引入絕峰、攀上頂峰,英勇跳崖。)
(一)讀講第一段
1.自己讀第一段,思考:五壯士在什麼情況下接受了什麼任務?他們是怎樣完成這個任務的?(板書:拖住敵人、痛殲敵人。)
2.讀後討論。討論後再問:課文是怎麼描寫戰斗場面的?
(先概括地寫五壯士有計劃地利用險要的地形,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是對整體的描寫。然後對每個個體進行具體描寫。)
問:課文是通過什麼對人物進行描寫的?
(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聲音,抓特點進行描寫)請同學們用不同的符號劃出來。
3.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二)五位壯士到此就已經勝利地完成了掩護任務,為什麼要再入絕峰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三段,思考,並劃出來。
1.讀後回答,然後指名朗讀。
2.再問:再入絕峰意味著什麼?班長馬寶玉是怎樣做這個決定的?其他四位戰士是怎樣做的?劃出重點詞語:(斬釘截鐵,熱血沸騰。)這兩個短語你是怎麼理解的?說明什麼?
(說明為了人民利益,為了消滅敵人,毅然作出了英勇獻身的決定,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
3.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四、鞏固延伸
1.造句:斬釘截鐵,堅強不屈。(注意引導)
2.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第三課時
一、回憶上節內容,引入本課任務
指名朗讀課文前三段,復習,引入本課時。
教師說:五壯士接受任務後,引敵進入狼牙山,他們英勇殺敵,勝利完成了掩護任務。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消滅敵人,為了戰斗勝利,他們毅然作出了誘敵上絕峰,英勇獻身的決定。那麼後來情況怎樣了呢?接著看第四段。
二、學習第四、五段,自己朗讀
1.思考:向頂峰攀登的過程中五壯士是怎樣痛擊敵人的?最後是怎樣英勇跳崖的?
2.劃出他們跳崖時的動作。從他們的動作你體會到了什麼?(毫不猶豫,個人生死完全拋到了九霄雲外。這種英勇無畏的精神令人嘆服。)
3.理解課文最後兩句話的深刻含義。
(五壯士是中國人民的代表,歌頌了五壯士在保衛祖國的偉大斗爭中,英勇戰斗,堅強不屈的崇高品質和英雄主義精神。)
三、總結全文
說說課文記敘了一件什麼事。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課文記敘了狼牙山五壯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同敵人血戰到底、英勇跳崖的故事。歌頌了五壯士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和為祖國解放,民族解放壯烈獻身的崇高精神。)
四、課題引申
1.背誦五壯士英勇跳崖的部分,體會中心。
2.進一步理解課題,問:課文所表現的「狼牙山五壯士」的行為之「壯」,從課文中哪幾方面可以看出來?五段中哪段是詳哪段是略,為什麼這樣安排?(為了突
D.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錢該怎麼花優秀教學案例及教學反思
品德與社會《錢該怎樣花》教學反思《錢該怎樣花》四年品德與社會中的一課,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中提出要學生了解花錢應該有計劃,合理的支出,把錢花在合適的地方。本節課的教學做到了以下幾點:一、活用教材。課前下發調查表,學生先填上自己想要的東西,回家後調查父母想要的,並把調查的內容填寫在調查表裡。學生通過課前的調查報告,體會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多種需求。但並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必須有所放棄,有所選擇。這遠比教材出現的三幅圖,讓學生觀察是不是人們所有想要的都能滿足更具有針對性。調查報告的使用,使教材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培養了自學能力。二、師生關系平等,充分給學生表達的空間。在進行教學的第二個活動時我提問: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特別想要的、特別喜歡的東西,可父母卻不給你買的事情?其他同學幫助他分析其中的原因。其中有一個男孩說:「他特別想要一雙旱冰鞋,可是父母卻不給他買。」他的夥伴說:「你媽媽不給你買的原因是怕你影響學習。」另一個夥伴說:「可能是他很貴吧。」男孩說:「不貴,只有30元錢。」我適時的引導:「既然不貴,為什麼媽媽不給你買呢?」一個女孩說:「怕是不安全吧!」一個學生說。我又問:「冰鞋必需買嗎?」「可以不買,要看家裡的經濟條件。」從他們的一問一答中,讓我看到了他們的童真,並為此而感到欣喜。在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其個性都得到了健康、自由的發展。人教版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錢該怎麼花優秀教學案例及教學反思
E. 四年級品德教育怎麼教
最重要的是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大家知道,小學階段是孩子養成教育的重要階段,這包括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我們的孩子都號稱為「小皇帝」,然而正確的育人觀應該是先成人後成才。我們都要特別關注孩子的思想健康,督促其講文明,有禮貌尊重體貼師長,關心照顧他人。
除此外,針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家長都特別注意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那麼,怎麼有效提高學習成績呢?一種是智力因素,一種是非智力因素,諸如是否認真?是否刻苦,時間安排,學習方法等,對學習的效率都有極大的影響。
1、要教育孩子學會合理安排時間。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對孩子來說是比較抽象的,由於精力充沛,好奇心和好勝心強。孩子們常常是想到哪兒,就作到哪兒,比如一邊玩一邊做作業,許多孩子甚至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這樣肯定難以優質高效的完成作業。家長要從具體時間安排抓起,比如要孩子早睡早起,每天至少睡十個小時,早晨起來後讀會兒書,下午放學後復習功課、做作業,晚飯後看電視、讀書等,都應該給孩子規定一些具體任務,並使這些活動為孩子接受,逐漸養成習慣。
2、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做作業是加深知識,理解鞏固教學所得的主要方式。
3、要幫助孩子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復習、預習、完成作業、注意課外積累。
4、要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上的毛病,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孩子已經不知不覺的養成了一些壞習慣。如放學後貪玩、作業馬虎,不願檢查,語文作業上打數學草稿等,這是態度問題,這種毛病其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業長進,我們家校配合,幫助孩子克服,教會孩子讀書集中精力。
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終生受用,我有這樣一個體會:一個好習慣一旦養成,長大後便會一直堅持下去。作為父母要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1)、專心致志。家長應嚴格要求並經常提醒孩子在上課時,一定要用心聽講,聚精會神,不要作小動作,更不要說話影響別人聽課。回到家時要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合孩子學習的環境,讓孩子養成放學及時做作業,按規定時間完成作業之後再做其它事情的好習慣。(可以講一講學習環境、我們班的學習環境。)
(2)、獨立思考。父母對孩子不能解決的問題要採取誘導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問題,重要的不是教會孩子一道題怎樣解決,而是要告訴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個人認為:從我教的兩個同軌班的學生情況來看,大部分同學都非常粗心.那麼我們家長就要通過檢查幫他改正這個缺點.這也就要求我們檢查不是把答案告訴他,而是要讓她知道這題錯了,至於錯在哪裡讓孩子自己去思考.
(3)、培養孩子活躍的思維。不要以大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提問,要善於增養孩子勤思的優點,對他們的提問進行恰當的鼓勵與表揚,並能及時更正孩子的錯誤想法。對孩子接觸的事物家長要多講,多啟發誘導,千萬不要對孩子的提問不理不睬,這樣會使孩子有問題也不敢問。
四年級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轉折期
四年級是培養優良品德和社會評價能力的重要期
小學低年級與高年級相比,孩子的品德發展將會發生如下一些變化:在品德認識方面由直觀具體膚淺的認識向比較抽象本質的認識過渡;在品德評價方面,由只注意行為的效果向比較全面地考慮動機和效果的統一過渡。學生無論對自己評價還是對他人評價,都從情感評價、片面評價和效果評價逐步轉向原則性評價、全面評價和行為動機評價。在行為方面,知行脫節的行為明顯增多,也就是說言行不一或者知而不行的現象開始增多。
四年級孩子處在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時期,品德發展處在重要的轉折時期,一般來講四年級兒童已經具備一定的道德認知能力,可以通過一定的道德原則分析和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行為,開始具有一定的意志力控制自己的沖動,並懂得基於一定的道德原則約束自己的行為,但是往往言行不一致。這個時期品德教育的關鍵是道德認知教育和行為教育的結合,尤其要注重孩子道德行為的教育,讓孩子努力做到言行一致。
四年級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轉折期
低年級的孩子一般來說書面言語落後於口頭言語,約從二三年級起,書面言語逐步趕上口頭言語,四年級起書面言語就超過口頭言語,抽象思維能力開始快速發展。根據這一變化,語文教學強化了閱讀分析和寫作的訓練,數學開始接觸分數、面積、進率等比較復雜的問題,以發展學生的概括、對比和分類等抽象思維能力。社會課程則更加註重介紹更為復雜和間接的社會現象,科學課程則通過觀察、分析和歸納開始探討一些自然現象的奧秘。學校教育的轉變要求四年級孩子的學習方法和習慣要隨之發生一定的變化,例如養成課前預習和課後復習的習慣,養成思考和分析的習慣,養成必要的數學思維習慣等。同樣,家庭教育也要發生一定的變化,家長要更加註重引導孩子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維持孩子的學習熱情和探索的慾望,這些對孩子今後的學業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上了四年級就不能再當她是孩子
(一)
四年級是兒童成長的一個關鍵期。家長都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那就必須了解孩子。掌握孩子的年齡特點,也就是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生理與心理發展的特點,家長只有按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四年級孩子的一般年齡是9--11歲,處在兒童期的後期階段。大腦發育正好處在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期,在小學教育中正好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生理和心理特點變化明顯,是培養學習能力、情緒能力、意志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
同時,四年級孩子開始從被動的學習主體向主動的學習主體轉變,心理發生了明顯的轉變,雖然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極其有限,社會交往經驗缺乏,經常會遇到很多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是不安的開始。如果經過正確的引導,孩子可以安然度過這個不安的時期,綜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學習的旅途中將會實現一次具有人生意義的深刻轉折,從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四年級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人的大腦從嬰兒期到兒童期不斷在發育和增長,並在青年期完成成長的過程。大腦的生長不是勻速和直線的過程,而是非勻速和分階段的過程。各個階段是相互影響、環環緊扣的,任何一個階段的發育受到阻礙,都會對後一階段產生不良的影響。
研究表明,人腦在10歲之前發育速度最快,12歲左右腦重已經與成人相當,盡管9歲後兒童的腦重增加很少,但是腦細胞內部的結構進一步復雜化,大腦的各項功能進一步逐漸趨於成熟。由於大腦結構的復雜化和功能的成熟,四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將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研究還表明,10歲左右大腦前額皮層發育完善,孩子玩的天性開始消退;相反,大腦的抑制能力加強,兒童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變化變得更有意識;第二信號系統的語言和文字反應增強,思維能力的發展處在轉折時期,抽象概括、分類、比較和推理能力開始形成;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提高;做題的速度和准確性提高;一題多解的數量增加;思維開始從模仿向半獨立和獨立轉變。
培養思維的獨立性和發散性在四年級尤其關鍵。而獨立性和發散性是創造性思維的必要條件。隨著抑制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增強,兒童的自製能力開始增強,但是仍然不穩定,開始有自己的獨立見解,獨立意識開始增強。
正如法國教育家盧梭所說的,「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所以,超越心理和生理發育水平的教育會妨礙孩子的身心發展;同樣,落後於孩子心理和生理發育水平的教育也會妨礙孩子的成長。
四年級的孩子正處在兒童時期向少年時期的過渡期,對孩子今後的成長具有深刻的影響,家長必須用不同於幼兒和不同於少年教育的方式鑄就孩子學業成功的基礎。
(二)
四年級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
四年級的孩子正處在兒童時期向少年時期的過渡期,對孩子今後的成長具有深刻的影響,家長必須用不同於幼兒和不同於少年教育的方式鑄就孩子學業成功的基礎。
四年級是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的關鍵期
隨著大腦發育的成熟,思維發展水平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抽象邏輯思維逐漸成為一種重要思維形式,這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過程,小學四年級是這個飛躍過程的關鍵時期。四年級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強,注意力保持的時間更持久,注意力的穩定性由15--20分鍾提高到20--30分鍾,可以勝任更加復雜的學習任務。孩子的言語發展水平由口頭言語向書面言語過渡,小學四年級(9--11歲)以後,書面言語水平逐步超過口頭言語水平。孩子各種活動的目的性增強,內在動機開始成為孩子的學習動力,但是外在激勵仍然是孩子學習的重要動力。
因此,這一時期孩子的記憶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快速發展,是培養孩子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孩子的邏輯和抽象思維能力開始增強,歸類、對比、推理等能力開始增強,對學習能力的培養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年級是培養孩子情緒控制能力的關鍵期
情感發展由易變性向穩定性過渡。從情感外露、淺顯、不自覺向內控、深刻、自覺發展。小學三年級(8--9歲)是孩子情感發生變化的轉折時期。四年級是培養孩子良好情感能力的關鍵,如果教育和引導得當,可以使得孩子的情感調控能力有較大的提高。隨著學生情感生活的不斷豐富,他們的道德感、理智感、友誼感、責任感、審美感、集體榮譽感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孩子社會交往的重心由家庭逐漸轉移到學校,同伴關系和友誼成為影響孩子的重要因素。
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情緒控制能力還是很有限的,需要家長的悉心呵護和耐心引導。正是由於交往的范圍不斷擴大,認識能力的不斷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種困擾也會隨之而來,所以四年級孩子開始了不安的學習生活。
情緒上的波動和不安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學業成績。如果不注重引導,孩子可能會因為一些小的困惑干擾了學習,逐漸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淪落為後進生或者「問題兒童」,但是,通過正確的教育,這種不安可以轉化為對自然和社會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慾望。所以,四年級也是學業成績開始分化的時期,家長一定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期。
四年級是良好學習習慣定型和培養的最後關鍵期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學習的「永動機」,是孩子學業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從習慣養成的特點來看,四年級是強化良好習慣和改變不良習慣的關鍵時期。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如此。
日本的一項調查表明,從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其學習習慣的得分並不增加,因此,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是在小學中低年級,孩子在小學中低年級以前形成的學習習慣比較容易改變,而四年級以後,除非進行特殊的訓練,養成的學習習慣很難改變。
從孩子意志力的發展來看,四年級是孩子通過克己而主動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盡管孩子的意志力發展還只是初步的和不穩定的,但是,四年級孩子的意志發展正由弱到強、由他律向自律過渡。孩子的行動從受外界(例如教師和家長)的權威約束、調節逐步發展到受內部自我認識的制約、調節。孩子意志行動的動機增強,目的性顯著提高,開始形成自覺克服困難的意志。
四年級孩子的學習動機從直接動機向間接動機開始轉化,即使沒有直接的獎勵,為了得到老師、同學、家長和其他人的肯定性評價,他們也會努力達到較好的學習結果。間接性的學習目的是形成學習恆心的重要動力,而恆心是培養學習習慣的一個關鍵因素。
所以,四年級是養成良好習慣和改變不良習慣的最後關鍵,如果教育得法,將會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會使孩子的學業取得成功。
(三)孩子生而不同
有的孩子生來聰明,有的孩子從小就不那麼聰明;有的孩子生來漂亮,而有的孩子從小就不那麼好看;有的孩子出生在殷實之家,有的孩子生來就貧困……這似乎是不公平的,但是每個孩子身上都有成功的密碼,無論是智是愚,是健康還是殘疾,只要能找到成功的密碼,孩子就會在未來的人生中贏得輝煌。
盡管有一萬個理由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夠成功,但是二十年、三十年以後,這些孩子的差距會變得越來越大。有的成功了,而有的卻沒有成功,原因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成功的孩子找到了成功的密碼,而失敗的孩子沒有找到成功的密碼。每個孩子成功的密碼看起來相似,但是並不相同,需要孩子自己或者在父母或老師的幫助下去發現和總結。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孩子找到成功的密碼,教會孩子如何尋找自己成功的密碼,而不是家長根據自己的願望決定孩子的愛好和未來。
四年級孩子具有特定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針對孩子的特點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是非常重要的,正確的教育觀念是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的關鍵。
卡爾·威特是19世紀德國的一位牧師,他的兒子小卡爾·威特小時候看起來甚至有些痴呆,但是經過老卡爾的教育,小卡爾9歲的時候便掌握了6國語言,10歲時進入了德國的哥廷根大學,14歲獲得哲學博士學位。老卡爾認為學習應該是所有人都能夠接受的愛好,是一個使生活更加美好的事物,學習不是孩子的工作,也不是孩子的負擔,孩子在成長中不應該因為學習而煩惱。
因此,學習本身應該是孩子快樂的源泉,而不是為孩子製造痛苦和煩擾的罪魁禍首。學習對孩子來說不能視為一種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而應該就是目的本身。
但是,現在很多家長將學習視為達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家長們為孩子確立的學習目的是考上大學或者是找到理想的職業。家長們也告誡孩子,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肯定要吃些苦頭,不過「沒有苦中苦,哪有甜上甜」。根據這種傳統的認識,孩子們遙望著目標,在十幾年的學習過程中一直將學習視為一種社會和家庭義務,或者視為一項不得不做的工作和負擔,因此是痛苦的事情.
如果我們改變這種觀念,將學習視作一種目的,那麼學習本身就是一種行為目的,我們要想辦法讓學習充滿快樂,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享受其中的樂趣,這樣學習就是一種快樂。既然學習是一種快樂,孩子對學習就不會產生抵觸情緒,而是充滿熱情和興趣。
F.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錢該怎麼花優秀教學案例及教學反思
品德與社會《錢該怎樣花》教學反思
《錢該怎樣花》四年品德與社會中的一課,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中提出要學生了解花錢應該有計劃,合理的支出,把錢花在合適的地方。本節課的教學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活用教材。課前下發調查表,學生先填上自己想要的東西,回家後調查父母想要的,並把調查的內容填寫在調查表裡。學生通過課前的調查報告,體會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多種需求。但並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必須有所放棄,有所選擇。這遠比教材出現的三幅圖,讓學生觀察是不是人們所有想要的都能滿足更具有針對性。調查報告的使用,使教材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培養了自學能力。
二、師生關系平等,充分給學生表達的空間。在進行教學的第二個活動時我提問: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特別想要的、特別喜歡的東西,可父母卻不給你買的事情?其他同學幫助他分析其中的原因。其中有一個男孩說:「他特別想要一雙旱冰鞋,可是父母卻不給他買。」他的夥伴說:「你媽媽不給你買的原因是怕你影響學習。」另一個夥伴說:「可能是他很貴吧。」男孩說:「不貴,只有30元錢。」我適時的引導:「既然不貴,為什麼媽媽不給你買呢?」一個女孩說:「怕是不安全吧!」一個學生說。我又問:「冰鞋必需買嗎?」「可以不買,要看家裡的經濟條件。」從他們的一問一答中,讓我看到了他們的童真,並為此而感到欣喜。在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其個性都得到了健康、自由的發展。
G. 未來版四年級上冊品德怎樣面對困難說課稿
教材分析:出版社,體裁題材,內容,形式,結構,教學目的:通過本節課學習掌握那些知識,達到什莫目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方法:引導法等,教學准備:CAI 等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1 ,a .師生問好、b.分組報告人數,2,情景播放圖片,學生觀看,思考,回答,3,教師採用講述法,討論法,引導法,示範法,提問法,練習法等,4,個別學生先掌握,分組掌握,全班學生掌握,教師,學生互動,5,學生在教師引導,配合中掌握本節課全部內容,課堂形式靈活,內容豐富,結構緊湊,6,拓展 延伸,7,小結反思。
H. 學期成長的思想品德四年級學生
2010年下學期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1、對學生進行良好個性品質的教育。
2、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意識的教育。 3、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勇敢前進的意志教育。
4、對學生進行合作意識和關愛他人的道德規范教育。 5、培養學生的消費意識,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金錢觀。 二、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從小要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培養自己健康的興趣愛好。 2、教育學生要有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時刻保持樂觀的心態。 3、教育學生要懂得與人團結協作,互相幫助,關愛他人。 4、教育學生發現自然規律,懂得與自然和諧相處。
5、教育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為維護祖國統一,民族的團結奮斗。 三、教學原則
1、品德與社會課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力求思想性與知識性,趣味性與實踐性相統一。
2、觀點正確,說理明白,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接受。 3、加強針對性,講求實效。 4、堅持正面教育。
5、以情感人、情理交融。 6、堅持啟發式。
7、堅持教育的一致性。 四、學科實踐活動安排
1、開展一次「我的成長經歷」交流會。 2、開展一次超市購物活動。
3、收集公共生活中一些社會道德實例,開一次「公共道德靠大家」的主題班會。
五、教學進度 周 次
教 材 內 容 課 時 安 排
1 收心教育 2課時 2 我們天天進步著 2課時 3 我是好樣的 2課時 4 我懂了 2課時 5
活動
I. 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這點困難算什麼》教案與教學反思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這點困難算什麼》教案及教學反思
關鍵字: 教案
1、師:今天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好嗎?請聽游戲規則:(1)兩腳並攏,右腳跟抬起,雙手側平舉,抬頭挺胸成飛翔的姿勢。(2)動作要標准,堅持不住可回座位。(3)看誰能堅持到最後。
2、堅持到最後,動作最有標準的,頒發最有毅力獎。
3、師采訪部分同學:在游戲中,你們遇到哪些困難,你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你勝利了嗎?請全體同學起立,站在兩行座位之間,開始做動作。
老師和班長做裁判
學生說出自己當時的感受1、讓學生親生身體驗困難的存在,能激發學生解決困難的慾望。
1、師:困難總會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出現,同學們,你們的學習和生活中一定也遇到過許多的困難,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經歷(比如,你遇到過什麼困難,你面對困難的態度怎樣?結果怎樣?)來說一說,在你的眼中,困難究竟是什麼?
2、師:同學們交流的真好,想像力真豐富,有的同學克服了困難,有的同學沒克服困難,這是為什麼呢?請同學們幫他們出出主意。
3、師:同學們說的很好,老師這里也有四位小朋友遇到了一些小小的困難,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課件出示課本第二頁四幅情境圖)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他們遇到了什麼困難,在他們眼裡困難是什麼?
4、師:像這樣的困難,你一定也經歷過,請同學們互相交流一下,你面對這樣的困難是怎麼做的。
5、師:有人說:「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這句話說得一點不假,面對困難如果你害怕了,畏縮了,你不就被困難打倒了嗎?我們要勇敢的面對困難。課前,老師讓你們搜集了有關勇於面對困難的一些小故事,誰願意講給大家聽一聽。
6、師:講小英雄鄧清清的故事。(課件出示小英雄鄧清清在廢墟下用手電筒學習的感人畫面)配上音樂。
7、師:從這些小故事中你想到了什麼?也可以選擇其中的一個故事談一談自己的感受,請同學們暢所欲言吧。
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8、師: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搜集一個困難,展開討論,找到解決辦法的金點子。
師:請每組派個代表介紹准備克服哪個困難,有什麼好辦法。
9、師:同學們剛才的發言真激烈,是的,正如同學們所說,困難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只是面對困難時的態度不同,一是消極,畏縮,結果被困難嚇到,一是勇敢地迎難而上,把困難當做進步的動力,結果戰勝困難。
10、師:上課開始,我們一起做了一個小游戲,有的同學暫時失敗了,想不想再來挑戰一下,開始。
11、師:這次,有很多同學能堅持更久了,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勇氣和信心,我們要做一個勇於戰勝困難的小勇士。
學生回憶自己經歷過的困難,在小組內說一說,老師深入傾聽。
在指幾名同學在班上說一說(說的要詳細一些)
同學小組內交流,幫還沒克服困難的同學出主意。
學生看圖說一說,他們遇到了什麼困難,他們把困難看成了什麼?
學生在小組里說一說。
教師深入了解學生面對困難時的態度。
報名講故事。
學生認真聽,深入感悟。
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要有秩序,一人說,其他人注意傾聽)教師深入指導,在找幾名學生在全班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生搜集並討論,生作介紹,互相評議補充。
生深化感悟。
學生第二次做游戲
學生臉上露出成功的喜悅。
1、根據經歷展開想像,拓展學生的思維。
2、人多力量大,都來出主意。
3、學生面對困難時的態度是不一樣的,讓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