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有多餘信息的解決問題教學設計及案例點評和反思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材第20頁的例5題,這是一道利用20以內的退位減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和以往解決問題不同的是這道例題中出現了「我們隊踢進了4個球」的多餘條件,這多餘條件很容易干擾學生解題,是一個教學難點。
教學例5時,我按照以往教學「解決問題」的方法,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說你知道什麼數學信息,需要解決什麼問題?學生都能積極發言,說出了有用的數學信息和問題,並且能很快匯報出問題答案。可就在這一過程中,好像沒有幾個同學意識到這一題中「我們隊踢進了4個球」是多餘條件,更沒有誰主動提出疑問,出乎了我之前的課堂預設,所以我只好再次引導學生對題中三個條件再行分析,讓學生初步學會判斷哪些條件是有用的,哪些是多餘的、無用的。在這樣被動探索交流後,大部分同學理解了,但感覺還有一部分同學似懂非懂。課堂上,鞏固練習還不錯,可課後練習情況就不太樂觀,有很多同學沒有分析題中的有用條件與多餘條件,導致運用條件思路不清,解題錯誤。
深刻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覺得本課導入新課太快,沒有突出本課解決問題的特殊性——含有多餘條件,所以學生對多餘條件認識不深刻。如果開始能創設一個「選一選」的故事情境,比如:小熊媽媽為小熊准備了早餐,小熊起床看到桌上有一大盒酸奶,一支吸管和一把扇子,小熊想喝酸奶,它該如何選擇,你能上來幫助它選一選嗎?
這樣的生活情境學生很熟悉,也一定會願意積極參與,並能作出正確的選擇,然後讓學生說說「為什麼不選擇扇子」,孩子們一定能解釋出小熊喝酸奶不需要扇子的道理,桌上的扇子是多餘的,這時教師再強調「多餘」,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什麼是「多餘」,為接下去的教學鋪平了道路。
其次,讓學生討論的時間較少,學生沒有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對這類問題理解不透徹,只能」現學現用」,不能「活學活用」,一旦離開教師的引導就不知所措。所以,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非常重要,只有學生好學,才能學得更好。
再次,學生還沒有掌握取捨條件的方法,為了能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我打算在引導學生分析條件方面再下功夫,讓找出解題所要的條件,要求學生將題目中的多餘條件用虛線框圈起來,加強了孩子對多餘條件的判斷能力,培養了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解決問題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難點和重點,我們要將每節課設計的生動有趣,才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漸漸愛上數學課,愛上解決問題。
② 小學一年級數學有關合作學習的教學案例和教學反思
>>您當前位置: 首 頁 >> 教學科研 >> 教學督導 今天是: 2010年6月3日星期四
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結題報告
--------------------------------------------------------------------------------
--峨山縣錦屏中心小學課題研究--
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
課
題
結
題
材
料
錦屏中心小學教科室
2008年12月1日
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
目 錄
③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一年級學生質疑思辨能力的教學案例
一、直面尷尬——「牆頭草」兩邊倒
在學校的一節課題研討課上,教師借班上課執教的是三年級下冊的《平均數》,在新知探究完後的練習中有這樣一道題「學校籃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問李強是學校籃球隊隊員,他身高155厘米,可能嗎?」
生1:可能的,因為他們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後面這位學生吱吱嗚嗚,也沒有說清楚,不過大多數學生似懂非懂狀,也跟著點了點頭)
生2:我覺得平均身高已經是160厘米了,李強不可能是155厘米。因為就像我班男生平均身高是一個數,那麼我們這些男生的身高都是比較接近的,不可能和平均身高相差太大的,這跟實際情況不符。(聽他這么一說,這次全班大多數同學「倒向」這位同學,舉手錶示贊同) 後面的教學可想而知,上課教師解釋了半天並結合舉例,才終於把孩子們的想法「拉」回來。課後聽本班數學任課教師的解釋是生2是班上「好學生」,在班上成績是最好的,而生1是後進生,學生自然在這個問題上出現後面的「隨大流」情況。
二、思前想後——「牆頭草」為何會兩邊倒
這樣的現象可能在不少教師的課堂中也上演過,一個問題下去,原本孩子們是有自己的答案的,在「好生」發表過自己的想法後,是什麼因素導致我們的孩子陷入「口欲言而未能」的沼澤,「心求通而未通」的境地,最終只有欣然接受他人解說,放棄初衷倒戈棄甲呢?
評價方式片面影響下的「搖擺」——倒戈棄甲
反觀平時我們部分教師的課堂中,優等生成了學習探究交流反饋的主角,長此以往多數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有爭議問題時會倒戈棄甲,學困生的學習也是「矮子看戲」、人雲亦雲。從而出現多數學生思維的搖擺,沒有主見,以致於思——不是「我」所思(他思即我思),辯——不是「我」所辯(他辯即我辯)
④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一共有多少》教學案例及反思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前後》教學案例及教學反思
一、教學內容
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實踐活動,體會「前後」的概念和前後位置的相對性。
2能比較准確地確定物體前後的位置與順序,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描述和表達事物。
三、課堂實錄
(一)談話導入
師:我們的好朋友小淘氣又遇到難題了,你們願意幫助他解決嗎?(願意)我們一起來看看淘氣遇到了什麼難題。
( 評析 採用問題引入,引起學生興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探究的慾望。)
(教師播放淘氣的錄音)「我總是忘記自己站隊的位置,聰明的你能幫我想個辦法嗎?」
師:哪個熱心、聰明的學生來給淘氣出個主意?
生1:只要記住自己排在第幾個就行了。
師:是個好主意,還有其他辦法嗎?
( 評析 對生1的評價略顯應付,沒有對其進行實質性的分析。教師顯然在等待其他同學說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生2:記住自己前面是誰,後面是誰,就不會錯了。
師:你想的辦法真不錯!原來利用前後可以幫助我們記住自己的位置。這節課,我們就跟小鹿導游一起進一步認識「前後」。
(教師出示課題)
( 評析 教師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後「遺忘」了生1的回答,利用確定淘氣在隊伍中的位置引入「前後」,比較合理、自然。只是要對不是教師預期的答案予以重視。)
(二)新課探討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師:同學們,今天動物們正在舉行一場熱鬧的「森林運動會」。(教師邊說邊出示掛圖,教師在掛圖中沒有呈現出動物。)
師:咦,運動場上怎麼沒有運動員?到底有哪些小動物參加比賽?別著急,教科書第56頁有一張小動物比賽的照片。
(指導學生看第一幅圖)
師:請一名同學先按順序介紹一下正在參加跑步比賽的運動員吧!
生:美麗的長頸鹿、可愛的小白兔、還有小烏龜、小松鼠和小蝸牛。(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出示各個小動物,但是沒有按順序出示,隨意粘在圖上。)
( 評析 教師故意「犯錯」,引發學生的「好勝」心理,滿足他們的成就感。)
生:(學生發現順序不對,紛紛舉手發言)不對,老師把它們的順序弄錯了。
師:同學們觀察得非常認真,說說正確的順序應該怎樣呢?
生:小鹿跑第一,是排在最前面的。
師:你來擺放吧。
生1:小松鼠在小鹿的後面。(學生邊說邊擺)
生2:小白兔在小鹿的後面,但松鼠是排第二,小白兔排第三。
生3:蝸牛在最後。
( 評析 教師能夠讓學生親自動手,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描述方式說出小動物的准確位置。在學生陳述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調整好各個動物的位置。)
2小組競賽。
師:老師真佩服大家,能用這么多不同的方法來表示小動物們的位置與順序。每個小組選一種你們最喜歡的動物,然後討論一下這個動物的位置有哪幾種不同的說法,比一比哪一組的說法最多。
(組織小組合作交流)
(小組代表匯報)
(如果小組之間選的動物一樣,教師可以請兩位同學先做個交流,然後反饋。)
( 評析 此處可能會出現「小白兔在小松鼠後面」「小白兔在小烏龜」前面的說法。教學時,教師應適當地抓住這個契機,引出前後位置的相對性問題。)
3播一播。
(1)先播放獅子大王的邀請信,再出示賽車圖。
師:誰願意接受獅子大王的邀請,來當賽車比賽的解說員。
(學生模仿體育解說員解說)
( 評析 這個活動安排比較巧妙,其實是讓學生在解說中反饋對「前後」的理解。)
(2)課件演示,運動員們的頭上顯示問號。
師:你們能幫每個運動員提一個問題嗎?
生:我想幫小兔提個問題:「我的前面有幾輛車?」
生:我幫小熊貓提個問題:「我的後面有幾輛車?」
(學生之間採取一問一答的形式說一說。)
(3)指導看書,把課本中的填空補充完整。
(三)游戲鞏固
1乘車游戲。
(1)請5個同學當5個站牌,再請一個同學當司機。
(2)請每個上台表演的同學都要提一個和前後有關系的問題,回答正確的同學就可以上車來提問下面的同學。
(教師設計這個游戲時,要注意結合當地情況設計學生所熟悉的站牌。)
2排隊游戲。
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被叫到名字的同學自行排隊,其餘同學幫助排隊:××同學站在最後面,××同學站在最前面,小紅站在××的前面第幾位,小明站在××的後面……
(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自行排隊,師生互動後,也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提要求排隊。)
3排隊比賽。
(1)每組5人分別戴上5種動物的頭飾。
(2)按照屏幕上的游戲規則排隊,看哪一組又快又好。(小組長公布位置要求,其他同學按要求排隊。)
(四)數學故事
1引導學生觀察圖,編出故事。
師:認真觀察圖,想想能否用上今天所學的前後知識,編編故事。
2學生交流反饋。
(教師盡量引導學生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表達。)
(五)總結
師:同學們,說說本節課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師:今天所學的「前後」知識在生活中經常可以用得到。同學們課後要多留心找一找,我們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還會用到「前後」的知識。
⑤ 如何將小學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一年級語文教學案例
首要的任務是要擺正師生以往不平等的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特別在中學,回由於答中學生的心理發展還極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⑥ 怎樣寫一年級語文靜夜思教學案例分析
設計理念:
採用低年級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於突破識字和寫字的難點,防止平均用力。
教材分析
《靜夜思》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著作者的心弦;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生字「目、耳、頭、米」,認識新偏旁「攵」。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3.正確、有感情地誦讀、背誦這首詩文。
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寫生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2、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
課前准備:
收集並閱讀了解有關李白的事跡、其它詩作等。
教學流程:
一、猜謎語導入
1.小朋友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則: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
(謎底:月亮)
小朋友,你們喜歡月亮嗎?從古至今,許多詩人、作家和你們一樣也很喜歡月亮,望著月亮,詩人、作家會想起許多令他們思念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月亮的古詩《靜夜思》。
2.板書課題,(教師板書,學生齊書空)認讀生字「靜」「夜」
[設計意圖:以兒童喜聞樂見的猜謎形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主練讀課文,並用「——」劃出不認識的字。
2.四人小組內學習:說一說有哪幾個字是自己認識的,不認識的的字藉助拼音自學,並讀讀自製生字卡片,小組內交流學習成果,互教互學。
3.指名學生一行一行讀課文。注意正音,指導讀好 「靜 、床、 光、望、鄉」的後鼻音。
4.同桌互相讀一讀,爭取人人把課文讀准、讀順。
[設計意圖:指導方法,重視落實,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意識和合作學習精神。]
三、創設情境,復現生字
1.現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還認識它們嗎?
2.游戲鞏固:看到小朋友學得這么認真,月亮姐姐帶著星星妹妹也趕來湊熱鬧了,月亮姐姐說:「星星妹妹後面藏著一個字,我來考考你們,誰能認識,我們就和她交朋友。」(課件出示月亮星星圖,指名一位學生上來點擊滑鼠,大家一齊認讀),看到你們玩得這么開心,老師也想參加,行嗎?我來指,你來認,認的時候還可以站起來加上動作演一演這個字的意思。
3.出示:「靜 、床、光 、望、鄉 」 5張生字卡片,開火車同桌齊讀後鼻音的字,讀正確後互相說:「合作愉快!」
4.教學新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導學生觀察:「攵」象你認識的哪個字?它和「文」字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麼記住這個偏旁?
5.這些字都會讀了,古詩是不是也能讀正確呢?
(1)指名讀古詩,其他學生認真聽,准備給同學正音。
(2)讀後正音。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在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部分學生對詩歌已耳熟能詳,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孩子自己識字,互幫互學。同時採用多種教學手段,讓生字多次復現,加以鞏固。在廣泛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孩子們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
四、感受詩意,再讀古詩。
1.(課件出示插圖,配上古箏樂曲)談話:小朋友,現在請你們靜靜地欣賞這幅圖,看看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難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過窗又灑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頭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在他的心裡油然而生,於是他寫下了這千百年來感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著名詩篇《靜夜思》
2.離開家鄉,離開親人,李白的心裡一定非常(生說:難過、傷心、悲哀……)
3.教師范讀,學生看著畫面,想著教師剛才的講解感受詩中之情。
4.小朋友,此時的你們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麼?(播放樂曲)
(預設)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賺錢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賺錢的媽媽、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媽媽,我很想他們回來,每天可以看到他們。」
師:詩人看著掛在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麼呢?他想到了故鄉的什麼呢?」
生:「他想到了故鄉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門口的那條小溪。」
「他想起了故鄉的親人。」
……
師:是啊,在這樣的夜晚,我們是多麼思念親人啊。下面我們就帶著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讀這首古詩
5.模仿練讀,想像意境。
6.角色表演: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像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著圓月……(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後,深情吟誦)
7.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樂曲。
8.通過多種方式背誦積累這首古詩。
[設計意圖:深入感知課文中的情感,但不是用分析的辦法,而是利用詩意的畫面和故事,用播放音樂和有感情地朗讀的辦法,使學生整體感知,這樣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特別是農村裡百分之九十多的留守兒童感受得會更深,這首詩很短,含義又及深,很難讓一年級的學生全面理解,這里只是讓學生有初步的感受,今後每一位學生都會用一生的時間去品讀這首詩。]
五、寫字練習,學寫4個生字
(一)引導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範字。
1.你發現了什麼?
2.你認為哪幾筆該給大家提個醒的?
(二)教師范寫。
重點指導「目、耳」兩字橫與橫之間的距離,「頭」和「米」的橫應寫在橫中線上。
(三)學生獨立描紅、臨寫。注意寫字時的坐姿與執筆姿勢。
展示學生作業,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設計意圖:寫字練習注意指導的細膩,書寫的規范和及時的反饋與矯正。]
六、拓展活動
回家和爸爸、媽媽找一找有關寫月亮的詩句,讀一讀,背一背。
七、板書設計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⑦ 怎樣讓一年級孩子學會傾聽和思考教學案例
無論是好的學習習慣抑或是行為習慣,都源於最初的傾聽。可以說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從身體到心理都還未擺脫幼兒園的感覺,普遍反映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時間短,上課時小動作多,容易受外界干擾等,比如:老師在講課,下面有的孩子在低頭玩,還有的在吃東西。老師提問,孩子不知道問什麼,站起來大眼瞪小眼;讓孩子翻開第幾頁做第幾題,孩子翻來翻去找不到題目。這些孩子不聽老師講,更不聽同學發言。此外還有課堂之外的與人交流、自由活動都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班主任老師的教育管理,而我們的教育要想真正發揮作用,孩子們就要學會傾聽,用心去做。卡耐基說過:「一雙靈巧的耳朵,勝過十張能說會道的嘴巴。」如何讓學生形成善於傾聽的品質? 在開學前幾天里我主要採用的是表揚、樹立小榜樣的方法。「看,朱子怡坐得多好,誰能像她這樣?」「哦,瞧趙瑞雪的坐姿多漂亮!」「讓老師看看你們亮亮的眼睛好嗎?」等等。在這樣的語言的激勵下,孩子們那種表現欲、模仿欲會讓他們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老師身上,對接下來要講得內容接受質量會達到最高。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活動結束,大部分學生注意力渙散時。另外,在必要的時候我也會用眼神、手勢、動作來提醒個別走神的學生,比如,把手指放在嘴唇上——請安靜;走近某個學生,用手點點他的桌子或者摸摸他的頭等等;也有用點名的形式。一般都是幾種方式穿插進行。除了提醒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激發出孩子們的興奮點,當他們愛聽、想聽、樂聽時,注意力自然容易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