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對照《中小學教師專業標准》,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
(一)師德為先
熱愛中學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依法執教。關愛中學生,尊重中學生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中學生,做中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二)學生為本
尊重中學生權益,以中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中學生的主動性;遵循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教學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中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三)能力為重
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突出教書育人實踐能力;研究中學生,遵循中學生成長規律,提升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
(四)終身學習
學習先進中學教育理論,了解國內外中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範。
⑵ 小學科學教師的專業發展包括哪些階段
一、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高專業素質。
二、參加各級各類業務培訓,在互動交流專中獲得專業屬成長
三、從集體備課中獲得專業成長
四、從課堂教學中獲得專業成長
五、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
(1)再次認真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2)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知識水平和專業素養。(3)在學校、家庭、社會積極進行道德實踐。
六、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七、從課題研究中獲得專業成長
八、認真履行拔尖人才崗位職責,進一步提升水平
⑶ 你認為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最有效的途徑是什麼
1、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保證
2、行動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途徑
3、教學反思——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經之路
4、同伴互助——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方法
5、專業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條件
6、課題研究——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載體
⑷ 小學科學教師專業發展的措施有哪些
來一、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高專源業素質。
二、參加各級各類業務培訓,在互動交流中獲得專業成長
三、從集體備課中獲得專業成長
四、從課堂教學中獲得專業成長
五、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
(1)再次認真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2)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知識水平和專業素養。(3)在學校、家庭、社會積極進行道德實踐。
六、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七、從課題研究中獲得專業成長
八、認真履行拔尖人才崗位職責,進一步提升水平
⑸ 中國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可借鑒美國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哪些
在美國教師專業發展的進程中,呈現出三組相互對應的模式:教師作為專業發展客回體的補救模式答與教師作為專業發展主體的成長模式;關注教師態度性發展的個人模
式與關注教師功能性發展的制度模式;作為結果的教師專業發展的特質模式與作為過程的教師專業發展的權力模式。一、教師專業發展的補救模式與成長模式1.補
救模式———教師作為專業發展的客體教師專業發展的「缺失」/「補救」模式(deficit
model)隱含的假設:某些方面存在缺陷,亟待補救,即教師的職前教育比較糟糕或是已經過時,如果要保持教師的能力水平,則需要教師在職後接受有關學習
與教學理論、評估知識、課堂管理策略以及課堂設計等方面的系統培訓。[1]工作在教師專業發展領域的專家據此認為,他們的職責是指導和幫助在職教師,彌補
或矯正教師職前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教師專業發展也因此被視為是教師由於知識和技能的匱乏而做出的一種無奈的選擇。按照補救模式的觀點,教師存在哪些缺失、
怎樣補償這些缺失,是可以由其他人,諸如教育管理者、項目評估者或研究者決定的;而通過專家集中的培訓、強行的灌輸、短期的講授,可以一蹴而就地彌補這些
缺失。出於補救的目的而進行的教師專業發展,存在著
⑹ 影響中小學年輕教師專業發展的社會因素
1、環境因素。社會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心理環境。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全社會對於教育與教師的地位與價值的的認識和看法,教育改革與發展對學校教育和教師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培養和發展的政策導向、獎懲機制等,作為社會環境因素影響著教師的成長,特別是教師的專業發展。可以肯定,良好的經濟發展水平,政府對教育的宏觀重視,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挑戰和要求,教育行政部門重視和鼓勵教師成長發展的良好政策導向,將為教師專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空間。
2、學校因素。學校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要場所,更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陣地。學校的工作氛圍,領導的管理水平,學校的制度建設等,對教師的專業發展起著重大的影響作用。學校是否營造一個寬松、開放的成長氛圍,是否制定目標規劃、明確教師的培養要求,是否實行民主管理、激發教師的自我發展需求,是否建立多種渠道、關注教師的成長,等等,將直接影響著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
3、群體因素。教師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生活、工作在一定的教師之中,群體組織對於個體成長的影響和作用是十分明顯的。能否建立一個學習型組織,教師群體的工作作風、人際關系、修養水平,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交流、合作和競爭的狀態,直接影響著教師個體成長的心理環境,影響著教師的專業發展。
4、個人因素。個體因素是影響教師專業發展最直接、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教師對於職業價值的認識和追求,教師自主發展的需求和動力,教師應對教育改革挑戰的態度和能力,教師自身的專業結構如專業信念、專業能力、專業自覺等,是從根本上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制約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因素無疑是多樣的,我覺得缺少發展空間和發展追求,可能是問題中的問題。促進中小學教師持續專業發展,是學校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積極探索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基本策略。
⑺ 教師專業標準的基本理念是什麼中小學專業標準的差別是什麼
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標准上的差別,表現在:專業部分,學科知識在小學階段相對於版中學作用小,過程權和手段更加重要;而中學教師,教育教學知識應該建立在學科基礎上,在我看來,中小學教師的一個區別就在於不同認知年齡的教育對象,小學老師面對著一群心智還不完全,對社會不了解,天真無暇的孩子,二中學老師面對著一群已經開始有自己思想的孩子,叛逆,什麼是不對,什麼是對的學生,中學生們會主動學習,知識層面都要比小學生好的多,健全的多。
《中學教師專業標准》4個基本理念:
1,「學生為本」 2,「師德為先「 3,「能力為重」 4,「終身學習」
《專業標准》是國家對合格中學教師的基本專業要求,是中學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范,是引領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准則,是中學教師培養、准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據。
⑻ 如何理解現代教育技術對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以及教師教育技術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能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的發展
能夠提高教師教育技術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要大力推開
積極應用到教師教育活動中
⑼ 談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如何實現自身專業成長 (結合實際)
現在各地都在進行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我個人認為專業發展要靠教師自身,根據所教孩版子的特點,結合權理論去研究去探討才會有明顯提高,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理論和一味地追求實際操作,沒有理論的根本很難從根本上讓我們自身成長,單就實際操作能力培養自己,也只是單方面的,所以要想發展好自身專業成長,書中的理論必不可少,再結合實際去解決一些問題的能力,兩個相輔相成效果會更好!這是我的個人看法!
⑽ 中小學教師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實現其專業發展
教師如何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
一、學習:實現自我超越
未來的教師應當成為學習型的人,具有現代教育理念,精通教學內容,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方法,並以積極健康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學技藝指導學生學習。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更新觀念、充實知識、掌握方法,在客觀審視現實的同時不斷超越自我。
1、要確立現代化學習觀。面對新課程,教師應樹立全新的學習觀,學會終身學習,適應未來教育的發展需要;學會創新學習,能夠把知識轉化成智慧,在實踐中形成新的方法論、價值觀;學會利用網路進行學習、交流和研究,快速完善和更新自我,加快自身的專業發展的進程。
2、要採用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教師要通過自主學習,及時更新知識結構,保持專業知識的先進性;通過團隊學習,發揮群體優勢,從而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通過探究學習,改進教學行為,革新教學策略和方法,朝著「教育專家」的目標發展。
3、要博學多才。教師應學習普通文化知識、專業學科知識、教學法知識和優秀教師的個人實踐知識,學習語言表達技能、教學組織技能和教育科研技能等,重點提高核心教學能力,掌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技術,既做「專才」又做「通才」,從而使自己能夠勝任新課程教學。
二、實踐: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心中的假設、成見,甚至圖像、印象。在教育工作中,它影響著個人如何對待外在客觀世界,如何採取行動,決定自己什麼可以做或不可以做,什麼時候做,到底怎樣做。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就必須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自覺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在反思、研究、創新中不斷修正、完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1、要開展行動研究,反思教學實踐。教師要為行動而研究,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使自己的教學活動找到科學理論的依據,提高教學實踐的科學性;要在行動中研究,反思教學實踐的全過程,在實際行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改善實踐行為;要對行動進行研究,每次行動之後對整個行動進行深刻反思,增強新課程改革的體驗,總結教學實踐的基本規律,提煉和升華教學經驗,形成自己的典型案例和教育故事。
2、要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實踐技能。新課程教學與傳統教學有著本質的區別。為了適應新課程實施的需要,教師應改革課堂教學目標及活動設計,探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情感體驗,提高自身組織教學活動、調控教學過程的能力;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創設支持學生學習的環境,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多樣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新學習,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改革課堂教學評價,關注學生差異,從學生的參與度、交往度和達成度等方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革課堂教學技術,運用多媒體組織教學,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大腦「動」起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提高自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3、要追求實踐智慧,富有教學機智。新課程教學具有動態生成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具有實踐智慧,能科學調控,也能即興創造,使課堂教學成為智慧探險的過程,引導學生開放性地吸納知識;要堅持回歸生活、回歸自然、回歸社會的原則,創設貼近真實生活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使課堂教學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要靈活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突發事件,追求實踐智慧的生成和提升,使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
三、培訓:建立共同願景
教師的共同願景是實現專業發展。為此,中小學教師應積極參與新課程培訓,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培訓目標的達成休戚相關,自覺地把專業發展的共同願景和培訓目標緊密聯系起來,加快角色轉變,改進工作方式,始終實現專業提升。
1、要加快角色轉變。面對新課程,教師要確認自己新的身份,成為學習的組織者,認同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要由知識的傳遞者轉變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做教學實踐的反思者,在教學中發現自身不足,改進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要成為研究者,研究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既探索理論轉化為實踐的可行途徑,又力爭把成功的教學經驗上升為教學理論。
2、要加快轉型步伐。隨著社會主義市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中小學教育管理也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這就必然要求中小學教師通過培訓實現自身由傳統型向現代型的轉變,具體說,就是由教育型轉向專業型,由經驗型轉向創新型,由修身立業型轉向教書育人型,由教學封閉型轉向開放型,由單一教學型轉向教學、教研、科研型,由學科知識型轉向綜合知識型,由注重知識傳授型轉向素質培養型,由傳統的個人奮斗型轉向現代的團隊合作型。
3、要加快專業發展。新課程的實施要求廣大教師提高專業化水平。為此,教師要通過培訓拓展專業知識,加深對課程知識、學生知識和教學知識新內涵的深刻理解,拓寬有關人文、科技、環保等方面的知識;要提升專業技能,重點提高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提高協調人際關系與溝通表達的能力,提高問題解決與行動研究的能力,提高創新思維與實踐的能力,提高批判性反思與自我發展的能力;要健全專業情意,確立為學生發展服務的觀念,形成崇高的道德情***和遠大的教育理想,規范職業道德和教育行為。
四、合作:整合團體智慧
團體智慧高於個人智慧。教師要實現共同願景,就必須通過合作來發揮團體智慧。在合作中,每一個教師都可以自由交談,並且要在思想碰撞中發現別人的遠見,發現有礙團體發展的消極因素,進而通過發揮集體的智慧優勢來加以解決。那麼,教師之間如何通過合作與交流來整合團體智慧呢?
1、要加強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教師合作的最常見的方式。教師通過集體備課可以整合團體智慧,形成高質量、高水平的教案。為了防止集體備課流於形式,教師要在個人自備的基礎上參加集體議課,在集體議課過程中交談自己的觀點、困惑和建議,也傾聽別人的看法、想法和感受,在議課中形成比較完善的教學思路;要與同事合作,共同探討集體議課中出現的問題,設計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要對集體議課後所形成的參考教案進行個性化修改,形成符合自己和本班學生實際的教案。
2、要加強互動研討。互動研討是一種合作性的教研形式。教師通過互動研討可以加強教師間的交往、溝通與合作,實現教學經驗的共享和教學技能的共同提高。為此,教師要參與集體性聽課活動,在討論中把自己聽課的收獲、感悟和困惑都提出來,就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與其他教師一起探求解決的方案;要分享別人的經驗,分析別人的成功和不足之處,以取長補短;要善於和專家交流、對話,共同分析教學研究中的重點、熱點問題,接受專家的先進思想和正確建議,以獲得專業引領。
3、要加強課題合作。課題合作是一種高層次的教師合作方式,要求教師齊心協力,共同攻關。這就意味著教師既要有較高的研究能力,又要具有較高的組織協調能力。為此,教師要參與重點科研項目的研究與實驗,與同事、專家一起合作攻關,提高自身的研究、合作、協調等能力;要承擔有關新課程改革的課題實驗任務,和同事一起探索新課程教學的科學策略和方法;要就本學校新課程改革中的實際問題,和同事一起研究解決;要加強與學生、家長、教育管理者的多邊合作,有效地開展教育科研活動。
五、研究:學會系統思考
系統思考是以系統動力學為理論基礎的一種思考方式,它要求人們掌握問題整體運作的本質,以提升組織整體運作的群體智力。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要學會系統思考、科學研究,從宏觀視角動態把握課堂教學的進程,及時吸收學生的反饋信息,密切關注、深刻洞察學生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的漸變,用系統的、發展的、鼓勵的眼光支持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1、要學會系統思考。新課程教學要求教師從整個教育系統著眼,對教學體系進行思考和改革。因而,教師要學會系統思考,對教學進行整體改革,能從實施新課程、促進學生發展的宏觀角度分析問題,對研究所涉及的各種因素進行整體考慮,科學設計研究的程序和策略;要對研究的課題或問題設計科學的方案,從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甚至成功學、美學、哲學等視角考慮研究方案的科學性、可行性;要從目標設計、情境營造、活動組織、策略選擇、模式運用、評價實施等環節全面研究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要學會教學研究。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成為學科知識的專家,還要求教師成為學科教學的專家。教師要成為教學專家,就要從學生的實踐情況出發,研究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研究新課程實施給課堂教學帶來的變化,研究教學實踐的改善等;探索新課程教學的基本方式,探索新課程教學的有效策略,探索新課程教學的常規要求等;要關注學生的認知差異、知能水平和學習方法,關注學生內心世界的細微變化,關注學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點滴進步。
3、要學會教育科研。新課程倡導教師作「研究者」。教師只有通過教育科研,才能提高教學研究的層次,拓展研究領域的深廣度,逐步成為一個真正的研究者。為此,教師要積極參與教育科研,掌握一般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重點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研究,提高研究能力,形成研究習慣;要建立檔案袋,積累研究資料,通過文獻資料法、調查法、觀察法等對新課程教學進行科學研究,對研究結果能夠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要及時整理研究成果,總結研究經驗,撰寫研究報告和研究論文,交流和推廣自己的研究成果。贊同6|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