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讓小學英語教學目標明確而恰當
張金秀(北京教育學院外語系,副教授)
一、教學目標的定義及在教學設計中的作用
從教學目標的層次來看,教學目標可分為宏觀(即學校教育目標)、中觀(課程目標)及微觀(單元或課時目標)三個層次。對廣大教師而言,我們主要關注的是微觀教學目標,即單元和課時教學目標的確定和表述。從國際教育研究領域來看 , 教學目標可分為行為目標、生成性目標、表現性目標三類。我國在教學目標研究和實踐方面深受美國著名課程學者泰勒和加涅的目標模式影響, 歷來以行為目標為主。在行為目標體系下,微觀教學目標被定義為「教學目標是期望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後達到的程度,是預期的教學成果,是組織、設計、實施和評價教學的基本出發點。」也就是說,設計者開始任何教學,設計以前必須能回答的問題是「經過教學之後學習者將能做哪些他們以前不會做的事 ?」或者「教學之後學習者將會有何變化?」。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的作用是導學,即確定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以及學生的原有學習基礎,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導教,確定教師的教學步驟、環節及教學活動,減少教學的隨意性;以及導評價,即目標為評價提供標准和依據。
二、實踐中教學目標表述和制定方面出現的可喜變化
(一)目標主體由教師轉為學生
傳統的英語教學目標表述往往是諸如 「Let students master the following new words…」,或者是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listening material」 這樣一些以教師的教為出發點的語句,在新課標「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教學目標的表述主體轉變為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的描述,如 「by the end of the class, the students can/will be able to do …」這樣的轉變體現了教師教學中心的轉移,即從關注自己的教的效果轉為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後面的教學過程設計和評價設計提供了方向和依據。
(二)目標維度由雙基轉為多維
傳統的英語教學目標重視雙基,目標確定和表述只包括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尤其重視語言知識目標中的詞彙和語法目標,結果導致學生機械記憶大量詞彙和語法規則,卻無法再真實情境下運用。進入新課程以來,三維目標框架或英語學科餅圖目標框架進入英語教師的視野,使得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師生互動更有意義,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到重視和發展。
(三)行為動詞由抽象轉為具體
傳統的英語教學目標表述常常使用「掌握」、「了解」這些籠統而抽象的動詞,使教師很難檢測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在新課程目標體系的影響下,教師們開始用具體、可檢測、多層次的行為動詞來表述目標,如「學生能夠聽讀、認讀、說出以下詞彙」,「學生能夠運用下列句型描述他人的外貌特徵和性格特點」等。在這些具體的行為動詞的指引下,教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和監控學生的語言學習過程,以及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以上三個方面是實施新課程以來英語教學目標方面呈現的可喜變化。這些變化在幫助教師落實新課程理念,建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時效性發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同時,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就教學目標問題也存在著一些困惑,急需課程專家和教師培訓者的重視和指導。
二、教學目標在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分析解決
(一)教師們的教學目標意識亟待增強
教師的教學目標意識是指教師對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視程度。教學目標起著導學、導教、導評價的作用(孫鳴,2004 ),因此教師在課前做教學設計時,首先應該考慮確定教學目標。同時在課堂上實施教學設計的整個過程中,也應該不斷根據學生的現場生成診斷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並根據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究其根本,這種意識背後的理念其實是希望教師們在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中要重點考慮「教什麼」、以及「教得怎樣」,學生「學什麼」、以及「學得怎樣」的問題,對教師把握教材和學情的能力、課堂駕控能力等的提升起著重要作用。
然而在日常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教師們在課前做教學設計時往往直接根據教材內容進入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的設計,最後才來設計教學目標;同時在課堂實施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們更加關心的也是如何按計劃實施自己預設的各個教學環節和活動,所以不管學生學得怎樣,都要按照教學進度進行。如果我們對這種現象背後折射出來的教師意識進行分析,就會發現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中秉承的理念是重點考慮「怎樣教」的問題。也就是說,教師們往往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直接等同於教學目標,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意識。
從教學設計的操作序列出發,即學生需求分析、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方案的確定和學習效果評價方案的確定(張金秀,2008 ),「教什麼」是比「怎樣教」更加上位的概念。只有確定了科學有效的教學目標,才能保證教學過程是為目標服務,才能保證高效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們首先需要增強教學目標意識。
(二)三維還是五維——目標的維度框架應該體現學科特色
國家關於課程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基礎課程改革綱要》中提出了三維目標的概念,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而英語學科課程專家根據英語作為外語的學習特點,將三維目標細化為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五項,以餅圖形式呈現在《英語課程標准》中(教育部,2001)。兩種目標體系的並存給教師帶來一定的困惑,在設計目標時是依據三維還是依據五個板塊?教師們往往聽從學校或教參的意見。於是各學校依據自己的理解為教師們規定了教學目標的表述維度,結果各不相同,有的學校要求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有的學校要求從知識、能力、情感 / 德育三個維度設計,有的學校則更為簡單地要求英語教師從知識、能力、其他(對「其他」學校的解釋是有就寫,沒有就不寫)來設計教學目標。在這些紛繁多樣的教學目標維度框架面前,教師們很難判斷,失去了深入分析和把握目標的動力和方向,索性人雲亦雲,學校讓怎麼寫就怎麼寫。僵硬、死板的教學目標失去了對教學的指導性,目標與過程分離,如有教師對北師大五年級上冊 Unit4 Mocky's birthday 所確定和表述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能夠藉助圖片讀懂故事,分角色朗讀故事。
2. 能夠正確聽出、說出、理解並認讀故事中相關詞彙、句型、月份( March, September, October )、季節( spring, autumn ),以及詢問及回答生日的表達法。
3. 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從故事中搜索有用信息,根據圖片和主要詞彙的提示對故事進行簡單復述。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謎語、師生對話、回答問題、圖片排序、填寫信息卡、true or false 、圖文匹配、帶旁白的表演故事等活動,從整體至部分理解、學習故事。在此過程中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和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發展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故事學習的快樂,保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通過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友誼帶來的快樂,引導學生要關愛朋友和家人。
從這個教學目標來看,簡單套用三維框架並不適合英語學科,因為其中的過程方法目標 常常會被 老師們理解為教學過程,同時該框架遺漏了英語學科重要的學習策略目標和文化意識目標,最後落實的還是只有知識和技能目標。
改進策略:
要遵循學科特點,統一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目標表述的維度框架,即按照英語課程標准要求的從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五個方面進行確定和表述。這與三維目標框架並不矛盾,筆者認為,英語學科教學目標的五個板塊並不是五維目標,而是根據英語作為外語學習的學科特色對三維目標的細化,如將過程方法目標細化為學習策略目標,將文化意識從知識技能目標中分化出來凸顯和強調,為教師教學目標設計提供了更為具體和符合學科特色的操作框架。當然,由於小學英語教學內容較為簡單,並不要求每節課同時具備這五個方面的目標價值,但教師還是要根據這一框架盡可能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教學目標價值,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和高效。根據這一框架,筆者為上述北師大五年級上冊 Unit4 Mocky's birthday 第一課時的教學 案例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
語言技能目標:學生能夠聽懂關於生日話題的小故事,並能夠分角色表演故事;
語言知識目標:學生能夠初步綜合運用關於季節、月份的詞彙( spring, autumn, summer, winter, January, February, March ,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以及詢問和回答生日日期和年齡的句型 (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 …How old are you? I'm … years old) 進行相互交流。
學習策略目標:學生能夠學會利用網狀圖記憶關於季節和月份的詞彙。
文化意識目標:學生能夠知道在西方文化中生日禮物要當時打開看並致謝。
情感態度目標:學生能夠了解其他同學的生日日期,並在其生日到來時給予英文祝福。
從上述目標表述來看,小學英語教學中最核心的目標還是語言知識、語言技能目標,其他三項目標是輔助性目標,但它們對知識、技能目標的達成提供了更為豐富和人文的情境和背景,在課堂教學中也十分重要。
三、小學英語教學目標的確定應遵循的依據問題
框架確定後,教師們面臨的問題便是對教學目標中內容的准確把握和合理確定。下面筆者將結合英語課程標准和案例,提出幾條教學目標的確定依據,以幫助教師們進一步明確思路。
(一)要以單元為長度分析教材,確定基於單元的課時語言知識和技能目標。
小學英語教材都是以單元為主線設計的,基於對小學生認知特點的考慮,單元中每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往往較為簡單,如一個小故事,一段小對話,或甚至幾個單詞。但教材編寫者是在單元整體設計的基礎上編寫這些教學內容的,意圖在整體把握下強調單個課時的不同重點。然而教師們在分析教材時,往往只關注單個課時的教學內容,並圍繞單個課時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目標,孤立地進行教學,認為單個課時教學目標的簡單疊加就是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這樣的目標定位會導致教學情境單一,師生的教學枯燥乏味。如筆者聽過的下面一節課。
這節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 Unit 10 What color is it? 中第二課時的詞彙課。教師在課堂上利用顏色卡片和物品卡片組織學生以各種形式操練 red, blue 等 16 個顏色詞,以及 What color is it? It ' s … 的單個句型。在課後與教師交流時,教師說自己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確定的教學目標就是學生能夠說出 16 個顏色詞,以及能夠運用 What color is it? It ' s … 句型問答關於顏色的語句。但筆者翻閱教材,發現本單元出現的句型還有 What are they? They are … 以及 How many … are there? There are … 的句型,以及諸如 butterfly ,bear 等的動物單詞。筆者於是問任課教師,為什麼不同時操練一下這些句型和單詞呢?教師說這些句型和單詞上節課就學過了。於是筆者又找了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各兩名學生做了簡單的問答,結果只有優等生能夠聽懂問句並進行回答,其中「they」和「there are」還用得不熟,而中等生和學困生都需要筆者將問句翻譯成中文。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學生「學過了」一定不意味著學生就「學會了」。也就是說教學目標不是靠單節課就能夠實現的,而應該是在單元內、甚至學期和學年內不斷滾動和復現,螺旋上升從而形成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系,要「用 70% 的舊知滾動 30% 的新知」(李靜純,2001 )。根據這一原則,教師在考慮教材上的教學目標時,要做單元整體分析,同時考慮新舊教學目標的聯系,盡可能復現舊的教學目標,同時以此為基礎幫助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而不是僅僅圍繞本課時的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
(二)要基於學生已有水平確定恰當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目標。
教學目標的主體是學生,首先要體現的是學生學習前後知識與技能的變化。因此,除教材之外,學情是教師確定教學目標的另一個重要依據。要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教師必須對照教材上的教學目標把握學生在這方面的已有水平,然後根據學情調整教材教學目標,制定合理恰當的教學目標,實現外語教學上的「 i+1 」原則。
在這方面,理想的狀況是教材上的教學目標切合學生的已有水平,教師只需對教材目標稍作調整就可以進行教學了。但現實情況並非如此。由於各地區小學英語開設狀況各異,有三年級起點,也有一年級起點的,導致教材的難易程度不一。如有的學校從一年級就開設英語,而中高年級使用的教材是三年級起點的教材,導致教材上的教學目標明顯低於學生的已有水平。再加上現階段家長對孩子英語學習的重視,普遍給孩子報社會上的英語輔導班,也導致孩子們的水平高於教材上的教學目標水平。如下面這個教學案例(岳蔚,2005 ):
在教PEP教材( Book 2, Unit 4 )中關於動物那一課時,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是:學生能夠聽、說、認、讀單詞 dog, monkey, ck, panda, cat, rabbit, pig ;學生能夠聽懂會做 Act like a dog/monkey … , 同時鞏固所學單詞。整節課的教學氣氛熱烈,笑聲不斷,師生互動頻繁,給聽課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課後調研中,一組數據引起了聽課者的注意,全班 54 位同學中,對新授內容課前就已經掌握的有 47 人,課後掌握的有 52 人。也就是說,一節 40 分鍾的課,只實現了 5 位同學的語言進步和發展,大部分同學只是將已會的知識技能又溫習了一遍,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是不是太低了。
類似這樣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在教育基礎較好、教育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還是較為常見的。比如筆者最近參加過的某區評優課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學情把握不夠,所設定的教學目標普遍低於學生的發展需求。
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前通過對三至四名不同層次的學生以訪談等形式了解學生對本課內容已有的知識技能水平,並根據其水平拓展或降低教材教學目標。如上述案例中,基於學生的已有水平,語言知識目標還可以增加 toy 這個詞,以及兩到三個動物詞彙,如 bear, turtle 等,語言技能目標還可以再拓展為用 This is a ... .It's yellow/red.等句式描述動物玩具。
(三)要結合語料將宏觀和具體的情感態度目標相結合,並在教學中顯性或隱性滲透。
情感態度目標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目標之一。英語課程標准對二級情感態度目標描述是
1 )有興趣聽英語、說英語、背歌謠、唱歌曲、講故事、做游戲等;
2 )樂於模仿,敢於開口,積極參與,主動請教。從該表述來看,學生個體的興趣培養和自信心建立是小學階段英語教學十分重要的宏觀的學科教學目標。同時,課堂教學還承載著重要的育人功能,即對孩子價值觀的培養,而這方面最好的方式是結合語料確定適切的德育目標,並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自然滲透。
而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情感態度目標的確定和達成上出現了三種誤區,需要糾正。一是教師普遍通過趣味性活動和多元評價關注學生集體的情感態度,但在課堂教學中缺乏對學生個體情感態度的關注。如筆者在一次聽課中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不斷地隨機叫學生回答問題或讀單詞語句。當叫到一個小女孩回答問題時,小女孩的濃重鼻音明顯說明她感冒了,但教師並未理會。在後面的教學過程中,該女孩又被叫到兩次,而每次教師只關心她是否回答出問題了,對她感冒這一事實始終視而不見。顯然該教師忽略和失去了師生交往中重要的情感交流契機,若教師能夠在第一次叫小女孩回答問題時就關注到她的感冒,到她身邊問兩句「 Did you catch a cold? 」這樣的話,一定會增強小女孩對學校、教師、學習的積極態度。因此,建議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孩子個體的情感態度。
情感態度目標方面的第二個問題是情感態度目標與語料話題脫節,無法自然滲透。如筆者聽過的一節課中,人教社新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 Unit 4 We are going to the Great Wall ,Lesson 24 一課中,教師設定的情感態度目標是通過地球關燈一小時的活動和本課以水瓶卡片為評價的方式,培養學生節約能源,保護地球的意識。而這篇課文是一篇關於詢問和回答假期去哪裡旅遊的對話,與節約能源、保護地球毫無關系。牽強附會的情感目標對學生來說只是說教,達不到效果。在分析了語料內容後,筆者與授課教師將這節課的情感態度目標設定為「學生能夠感受不同國家的旅遊特色,有通過旅遊了解世界的願望」。
情感態度目標方面的第三個問題是目標達成方式。隨著人們對德育目標的重視,教師們普遍拿出課上最後五分鍾時間進行情感升華,讓學生就某個話題展開討論。如上述案例中,教師用了最後 5 分鍾時間和學生討論世界關燈一小時的活動,並組織學生唱了一首題為「我們的世界」的英文歌曲。在課後訪談中,教師提到這個活動的目的就在於達成「學生能夠提高環保意識」的情感態度目標。這樣的目標定位前文已分析了其不合理處,並作了修改,這里要反思的是情感態度目標的達成方式。情感態度目標作為外語課上的隱性目標,其達成方式可以是顯性的,即組織學生討論某一種情感態度,但這種單純為情感態度目標服務的活動不應該是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主要活動,情感態度目標的達成更多是依靠隱性的方式來滲透實現的,即教師要在一節課的教學中自始至終地結合語料自然滲透情感態度,讓學生多通過體驗、換位思考等方式感受某種情感態度,提升學生在這種情感態度方面的感悟。如在上述案例中,確定了「學生能夠感受不同國家的旅遊特色,有通過旅遊了解世界的願望」的情感態度目標後,教師首先可以在導入環節詢問學生的旅遊經歷:Where did you go last winter vacation? How did you feel? 引發學生對自己美好旅遊經歷的回憶。其次在輸出環節,可以結合語料提出任務: They are going to the Great Wall. How about you? May Day holiday is coming. Make a travel plan with your partner. You can go to any countries you like. 讓學生在做旅遊計劃的過程中去想像、憧憬,自然會激發其通過旅遊了解世界的願望。
(四)要盡可能挖掘教材文本語料中有的隱性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目標,並將其顯性化。
小學英語教材中的文本語料並不一定同時具備五個方面的教學目標價值,但教師不能因此而忽視教學中的學習策略目標和文化意識目標。學習策略能夠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有利於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個性化學習(程曉堂,2003 )。同時,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教育部,2002 )。因此,教師應該盡可能挖掘教材文本語料中有的隱性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目標,並將其顯性化。
如人教社新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 Unit 3 My father is a teacher 單元中第 17 課,教材設定的新授單詞有 fireman, policeman, policewoman 三個詞,從學習策略目標價值分析,這三個詞都是合成詞,教師可將本節課的學習策略目標設定為對合成詞構成法的初步感知,培養學生今後遇到類似詞形時根據構詞法進行猜測的意識和能力。但筆者在聽課中發現從三維目標角度設計教學目標的教師只將這三個詞作為新詞進行孤立的處理,並未給學生提供獲得學習策略的契機。
教師缺乏學習策略的意識,其中一個原因是教師自身沒有受過相應的學習策略訓練,缺乏學習策略知識,因此也就缺乏對學生學習策略指導的能力。建議教師培訓和教研活動中要將強對教師這方面知識能力的培養。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並不是每節課都能夠有文化意識目標,但文化意識特色突出的課文,完全可以進行文化意識目標的設計。如北師大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 Unit 9 Day and night 單元第四課時 A happy day 的教學中,教學內容是一篇關於 Ken 和 Ann 的周末生活的小短文。根據這個語料,可以將文化意識目標設定為了解中西方兒童周末生活的異同,開拓孩子們的視野。
綜上所述,教師一定要在理解教學目標內涵和重要性的基礎上,研究教材和學生,制定合理、適切的課堂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四、教學目標的表述
(一) ABCD 原則
A 對象( audience ) ---- 寫明教學對象
B 行為( behavior ) ---- 通過學習後,學習者應能做什麼
C 條件( condition ) ---- 上述行為在什麼條件下產生
D 程度( degree ) ---- 規定上述行為是否合格的標准和程度
範例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U1 ,L3
通過對話學習,學生能聽懂關於職業的簡單語料,並能簡單詢問和回答關於職業的簡單問題。
(二) SMART 原則
• Specific
• Measurable
• Achievable
• Realistic
• Timing
(三)動詞多樣化原則
知識目標:
說出、拼寫、讀准、認識、了解、熟悉、學會使用、運用、理解和領悟、表達、掌握
技能目標:
講述、朗讀、復述、背誦、描述、獲取、寫出、聽懂、表演、演唱、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喜歡、樂於、有 …… 的願望、尊重、愛護、珍惜、養成、敢於、辨別、欣賞
(四)供參考的教學目標表述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Unit 4 ,L1
Main task: 學生能夠根據圖片帶感情地朗讀或表演故事。
1 .學生能夠初步感知和聽懂關於物體方位的小故事;
2 .學生能夠聽懂和說出以下詞彙:in, on, under, behind, in front of, nut, squirrel ,ground;以及句型 Where is it? It's…. ;
3 .學生能夠通過圖片聯想記憶單詞;
4 .學生能夠了解 nut 包括很多乾果;
5 .學生能夠積極評價他人的幫助,並有主動幫助他人的意識。
㈡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在哪些方面做了改革
摘 要 教育是一種寶貴的禮物,而不是一種負擔,學生應該去享受它,小學生學習興趣不足,課業負擔過重,是我國教育的一種現狀。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無論是在課堂模式,還是在課後作業。英語,作為一門外國語言,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利用更多的時間去設計生動有趣的英語課。在課後,也要有創新性的作業,讓學生自己有發展的空間,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關鍵詞 英語課堂;活動設計;作業改革;創新性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准》強調:讓學生在參與中啟動思維機制,使學生積極參與作業,使課堂教學得到深化和補充,不能讓學生在「抄抄寫寫」的舊傳統上打轉了,小學生英語教學設計需要開放的新思路。小學生本就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如果老師講課內容不生動的話,那他們就可能是「人在教室,心在外了」。所以,小學英語老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讓教學活動形式多樣化。現就活動設計和作業改革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中的運用進行分析。
一、活動設計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中的運用
1.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
小學生對新鮮有趣的事物總是具有濃厚的興趣,就是因為這樣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小學的教學必須要有趣味性。因此,小學英語教師開始注重趣味性和知識性的結合。死板的教授小學生英語,已經行不通,創造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能夠享受學習的過程,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有些地方的教師利用歌謠教授學生英語,即在英語課上,教師利用教學生簡短的歌謠,來記住當堂課的單詞、語法,或者是簡單的日常用語。課後還當堂課學習的歌謠,要學生改編,或者加上動作,之後進行評比,這樣學生不僅記住了當天學習的內容,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英語的教學內容通過特色活動來深化
學生學習的不僅僅是課本上的內容,更多的是要能學以致用。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適當的延伸,拓展教學內容。對於學生的生活環境,教師也要充分的了解,根據學生不同的生活環境,定期或不定期的舉行特色活動,如英語角,英語故事的演講,為學生的交流和活動創造一個好的平台,讓他們把英語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3.多元化評價英語活動課
評價是進步的重要因素,無論何時,都要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改造的重要因素就是評價。符合學生心理的,科學的,適時的評價很重要,這些不僅可以是學生的信心增強,還可使他們的潛能得到發揮。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中,對學生評價,不是單一評價,而是多元化的評價,無論是從評價內容還是評價方式,都堅持了多元化和多樣化。這樣,就能讓學生在活動之後,有所收獲,而不只是走了一個形式而已。小學英語教學中,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日常教育教學活動貫穿在其中,使其教育功能得到最大的發揮,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小學英語活動課的教學質量。
二、作業改革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中的運用
課堂的學習很重要,課後的作業也不可忽視。課後作業是對課堂學習的鞏固,是為了更深刻更牢固的記住課堂學習的內容。如何有效的布置課後作業,也是社會關注的一大話題。基於此,筆者就如下幾個方面談談作業改革在小學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中的運用。
1.具有層次性的布置小學英語課後作業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指紋,世界上沒有兩種完全相同的學習方法。每個學生的潛力、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他們有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一刀切」的作業布置方法是不可取的行為。
在現在的教學改革中,要求照顧到每一個學生,讓他們對學習時刻都充滿興趣。所以,在課後作業的布置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就採取了作業分種類的方法,依據學生的學習程度,接受能力等各個方面,把學生劃分為幾個組,分別布置不一樣的課後作業,這樣就不會讓學生覺得作業難做了。
2.具有創新性的布置小學英語課後作業
死記硬背,已經是陳舊的教學觀念了,這種觀念已經不被現在的小學生所接受了。所以,老師在布置課後作業的時候,不再遵循以往的觀念,而是創造性的布置課後作業,提高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在布置英語課後的作業,教師更多的是考慮小學生的心理要求,更多的考慮他們的行為習慣來布置他們能做且願做的作業,而不是一味的按照教師的想法來做。
三、結語
綜上所述,無論是活動設計,還是作業改革,在小學生英語教學中的運用,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使教學質量得到很大的提升。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要更多的致力於教學模式的研究,是其更符合學生的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湯驍潔.小議小學英語作業的布置與設計[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10).
[2]魏鵬洋,田曉燕.淺談新課改下英語活動課的創新[J].考試(教研),2011,(05).
[3]林瓊.在英語活動課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2).
㈢ 小學英語教學方法有哪些啊
1、導入法:包括直接導入,游戲導入,情境導入,多媒體教學,故事導入,歌曲導入,懸念導入,對比導入。
2、交際法:是根據意念項目和交際功能發展學生交際能力的系統教法。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運用言語進行交流,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考慮到進行相互交流的人們的作用和地位,考慮到所涉及的題目和情景,從而能恰如其分地運用語言。
3、游戲教學法:用游戲形式復習單詞、句型,練習新語言點,使學生寓學於樂,在活潑、輕忪、愉快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獲得英語知識與技能。游戲要求簡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與本課教學內容緊密相關。
4、情景教學法:情景是教師創設或模擬的生活場景,應具有真實、生動、實用的特點,便於學生將所學語言材料進行綜合、創造性地進行表達交流。這種練習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際功能,而且能變單調、機械的句型操練為活潑、生動的交際性練習。
5、動作教學法:在低年級英語教學中,用具體形象的手勢、動作來輔助英語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6、活動教學法:就是按照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來設計、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讓學生積極參與自由操作、觀察思考。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認識事物、發現問題,得出答案,發掘學生潛能。
7、三位一體教學法:是根據字母、音素、音標三者的內在聯系業務和交叉關系將三者融為一體進行教學的方法。
8、自然法:這種方法允許學生根據自己對已學知識的熟練程度來參加活動。
9、全身反應法: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讓學生通過全身各個部位的不同動作達到記憶的目的。
10、合作學習法:讓學生通過參加Pair work和group work活動,給學生練習語言並互相學習的條件和機會。
11、功能意念法:這種方法是教師集中提供給學生在某次會話時或某種情境中可能運用的有關語言,讓他們感知其功能,在交際中運用。
(3)小學英語教學行為改變擴展閱讀
英語教學是指對於英語是或者不是第一語言的人進行教授英語的過程。 英語教學涉及多種專業理論知識,包括語言學、第二語言習得、詞彙學、句法學、文體學、語料庫理論、認知心理學等內容。
英語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無論是對於英語是或者不是第一語言的人來說,英語學習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都是至關重要的。
㈣ 小學生英語課堂學習參與行為與教師課堂管理行為的關系
在教學一線工作了十幾年,教學經驗在不斷的積累,但是發現自己和學生的關系不如剛參加工作時那麼融洽,那麼容易相處,發現自己與學生有了代溝。同時我校的生源不同前幾年,按照過去的思路管理學生顯然是行不通了。在新的形勢下,我們應該怎樣管理學生,使我們的課堂更有效。
一、有效的課堂管理的重要性
教師與學生接觸最多的時候在課堂,良好的課堂紀律是順利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保證。有位學者說得好:「進行教學,它首先必然包含紀律管理。」通過課堂紀律管理,可以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創設一個最佳的教學環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紀律管理是教學工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組織教學活動是向學生進行課堂紀律管理的基本途徑之一。課堂中的師生關系是否和諧融洽直接影響教師教學工作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在一個井然有序的課堂當中,教師教學活動能夠得到有效的開展,能夠保證學生上課的學習效率。這在實踐當中得到了證明。因此,教師在課堂中不僅僅是傳道者、授業者、解惑人,還必須是一位管理者。
課堂管理是一門藝術,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管理能力,通過教師的有效管理,課堂能夠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在有效的課堂管理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關系是融洽和諧的,這對於教學和學生的發展是極為有利的。
二、針對我校學生現狀實施有效課堂管理的具體措施
(一)提高教師課堂管理能力
能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活動所需的個性心理特徵。一位優秀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會知識,並能正確地評價整個教學。優秀教師應具備這些基本心理素質:強烈的求知慾、敏銳的觀察力、自尊自愛、通情達理、獨立性強、自控力強、以教為樂等。然而,上好一堂課僅僅具備這些心理素質是不夠的,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口才、記憶能力、管理能力和板書能力等。
1、重視自身的文化修養。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不斷探索適應新時期教學工作的、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這就要努力做到:(1)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師,針對性要強,才能有實效。
(2)成竹在胸地上好每一節課——包括知識的拓展延伸,課內與課外的有機結合等,操作性要強。
(3)做好教學的反饋工作——及時總結,揚長避短。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積極主動地探索和嘗試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法,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創設出有利於課堂教學的條件,充分調動每一位同學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能各有收獲,取得好成績。
2.重視自身的師德修養。
唐代先哲韓愈早就指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說明,人民教師不僅肩負著傳授文化知識,教授學業的光榮職責,同時也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崇高理想的佈道者,社會規范和價值的傳遞者。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個人對青少年心靈的影響所產生的教育力量,無論是什麼樣的教科書,什麼樣的思潮,什麼樣的獎懲制度都不能代替的。由此可見,教師個人影響的重要性:教師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言行,影響著他的學生,可以說教師是學生人生的指導者。教師的道德品行在教育中具有重大意義,只有具有美好心靈的人,才可能使他人心靈美好。因而,教師要注意言行如一,注意自己的模範作用,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表率。平常人的言談舉止也許只是個人修養問題,但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對學生施以影響,所以,他的言行就有了與常人不同的意義。教師不但要注意道德品行方面對學生的影響。還要注意言談舉止、儀表服飾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平時要注意談吐高雅,語言溫暖。體罰、變相體罰和冷嘲熱諷只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情緒上的對立。教師高雅大方的言談舉止能吸引和打動學生,學生愛聽你的課。而溫暖的語言則可以融化學生心中的冰雪,有利於鞏固學生已有的成績和進步,有利於使學生接受批評指導。
3.優化課堂教學管理。
(1)優化結構。優化課堂結構是指教學環節及其進行順序和時間分配,是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宏觀管理。不管是怎樣的課型,都能使整個課分為相連的幾個環節,把握好這幾個環節,就能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滿完成
(2)運用激勵機制。激勵機制就是將外在動力因素激發甚至轉化為內在動力因素,抓住了激勵機制也就從根本上抓住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關鍵。教師在進行教學管理時,採用何種方法方式,在什麼時機運用激勵機制是教學管理藝術的重要方面。適時的、恰到好處的激勵學生,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消除他們的學習障礙。
(3)教學機智。教學機智就是教師在教學管理中,表現隨機決斷才能和應變能力的典型形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當遇到偶然因素或特殊的情境,需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或順序時,就要機智果斷地臨時改變原定的方案。從心理學觀點來分析,教學機智又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一種主要心理能力,而教師對學生積極的情感投射則是這一心理能力的顯著特性。在教學過程中
㈤ 小學英語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個人認為小學英語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主要是一些發音問題,因為小學剛開始接觸英語接受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應該仔細耐心地教他們
㈥ 如何評估小學英語教師課堂導入的教學行為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交際過程,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環節內。英語課堂上的語言交流是課容堂上利用英語促進學習者的語言發展,教師話語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教師話語即教師在課堂上組織教學和傳授知識所使用的話語,它是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關鍵。教師話語起著傳授語言知識和監控課堂的雙重功能,是影響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組織課堂教學和學習者的語言習得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話語的功能之一就是導入新知,教師要用恰當、准確的語言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與教師互動,從而復習舊知識、探究新知識。
㈦ 如何促進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互動
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就是指在課堂教學這一空間內,師生之間發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響,它既指師生之間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
過程,也指師生之間通過信息交換和行為交換所導致的相互間心理上、行為上的改變.前蘇聯教育學家、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學習是通過教師與學習者的交往互
動進行的」.教學過程就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有效的師生互動,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加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使教學效率大大提高.關鍵詞:小學;
英語課堂;師生互動
一、引言新的英語課程標准強調,對於小學生來說,教學的目標在於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學的重點是開發他們交際活動的能力.教學是一種有意識的信息
交換過程.人本心理學家把教學看做是一個人的人際交往過程,這種交往過程在課堂上就體現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往互動.有效地教學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效
的交往,因此在課堂上學生的主體為應得到充分的尊重、體現,師生互動充分發掘每個學生的潛力,培養大家的合作學習精神,調動課堂學習氣氛.但是根據小學生
的思維特點,教師又必須要給以適當的示範、分析.在這過程就要求教師在課堂這個小舞台上既要扮演個好演員,也要是個好導演.師生共同參與,營造一種師生互
動和活潑和諧的課堂氣氛.二、小學英語現狀分析新事物的產生總是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小學英語也不例外,在學校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英語課堂存在著許多問
題.學生只是把英語作為一門技能科,缺乏學習的興趣,更不會去認真對待.這就意味著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不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有限,沒辦法營造和
諧互動的英語課堂.三、小學英語課堂缺乏師生互動的原因1、
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傳統教學最為明顯的方式就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課前老師更關注的是學生如何掌握知識,因此課上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強加
給學生.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於被動的地位,在獲取知識過程中沒有主動積極地參加教學活動,所以無法得到提到,這一過程更無形的扼殺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
力.2、
大班教學,學生層次水平相差太遠在大班中進行英語教學有諸多困難,主要表現在:班上學生英語水平相差甚遠,教學要求難以統一;由於班大人多,就一個教學班
來說,學生之間存在程度不齊、分化嚴重的問題,導致教學要求難以統一,那些性格內向或英語語言能力較差的學生往往不能、不願意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這讓師生
課堂互動再次遭遇紅燈.3、
教師主觀情感因素的影響,對優生的偏愛,對差生的忽略在教學中發現一個明顯的問題:由於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在英語課上,教師更多的偏向提問能力較強的學
生,因為他們更容易給老師正確的答案.但是這樣狹隘的交流失去了大部分差生對英語學習的動力和信心,只能越來越差,導致兩極分化越來越明顯,課堂上就沒辦
法做到全面的師生互動.四、小學英語課堂師生互動時應注意的問題1、
因材施教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因材施教.教師應根據教學難易程度,選擇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互動.可以把簡單容易的問題留給能力相當較差的學生,而
相當較難的題目多提問優等生;在生生之間互動是也可以把簡單的任務交給差生而能力較好的學生就可以完成相當較難的任務.這樣不僅兼顧了大多數同學的具體情
況,也讓所有學生享有平等的機會來共同交流學習,大家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也調動了班級的學習氣氛.在學習新的對話時也要注重互動的方法、順序.學習問答
句型時,可以先學習答句,老師創設問題情景,由學生回答,待學生掌握了簡單的答句,又熟悉問句的基礎上再學習問句就簡單輕松多了.這樣循序漸進,層層遞進
的方法調動了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被動轉化為主動學習.2、
語言得當教師在課堂互動過程中,總是需要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某種太度,如表揚、鼓勵、批評等.但我覺得在師生互動中更多的應該使用積極性的語言.教師在課堂
互動中多表揚、鼓勵學生,教師一個肯定的微笑,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互動的慾望,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3、
情感交流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像力,真誠的欣賞他們的創造力.鼓勵學生多用英語交流,多說肯定的話.課上課後多與學生交流,關注、肯定每
一個學生的點滴進步,並及時的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努力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逐步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五、師生互動的方法課堂中師
生互動的方法多種多樣,如,歌曲、游戲、故事、多媒體運用等.下面我就以歌曲及游戲兩種方法為例:1、歌曲互動兒童英語歌曲大多數歌詞具有口語話和生活化
的特徵,形象鮮明,語言生動,通俗易懂,富於童趣.與兒童短詩一樣,兒童歌曲也具有基本相似的與人功能,它可以營造美好活潑的課堂互動氣氛.使用兒童英語
歌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一邊拍一邊唱也,可以一邊指實物一邊唱,還可以讓學生邊跳邊唱.例如學習
㈧ 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新教育理念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聯系生活的教學,目的在於使學生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在生活中運用英語,擁有的豐富的直接經驗.《英語課程標准》也進一步強調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語言情境,組織具有交際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英語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要學會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語學習於生活體驗之中,把新理念和課堂班級有效結合,變理想的課程為現實的課程,讓學生在課堂中學習英語,體會英語,運用英語,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方式.為此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做到了以下幾點,也從中感受到了新課改的實效.
一.創設英語的教學情境,進行有效英語教學
語言學習是行為習慣的形式,是具有豐富情感的人的一種智力活動,應始終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語言的知識獲得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結果,但語言能力的獲得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獲得用外語交際的能力的決定因素是學習者自己,教師不可能把能力教給學生,是學生自己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是在各種情景中不斷磨練而形成的語言習慣.
情境教學對小學生來說是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在認知方面有啟迪學生的可暗示性,從而使學生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接受教育輸入.即:如臨其境,觸境生情.如臨其境可以使學生的感知過程變得容易,讓孩子們在現實的真實的環境下學習,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看、耳聽、口說等各種方式感知語言,這樣的學習效果才能讓學生深刻明白英語是一種語言,是用來交流的,是我們生活中人和人之間的一種交流工具.觸境生情可以使學生的認知更加牢固,只有在此基礎上,當類似的情景出現時,學生腦海里就會呈現出相應的語言思維,這樣學生才能在實際中運用英語.
二、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千方百計,自如運用
1、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語言,在課堂中我經常利用多媒體設備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文字、聲音、圖像等融為一體,三、四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對萬千世界有著很濃的探索精神,創設學生主動參與語言交際活動的情境,讓學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語言觀.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更容易進入角色,課堂氣氛也異常活躍.
2、小學英語教學方式多樣,針對中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在課堂教學中採取多樣的教學方式,在枯燥的英語學習中注入了活力,讓學生活起來,讓英語活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如,在教學三年級有關色彩的英語單詞,我會用美麗的彩虹引入課題,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豐富多彩,用捉迷藏的游戲讓學生在歡樂中鞏固單詞的讀法,帶著任務回家在父母的幫助下完成單詞卡,課堂上在黑板用白色的粉筆畫上大大的彩虹,讓學生把自己准備的顏色單詞卡粘貼到相應的顏色位置組成一條大大的彩虹,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喜歡學習英語.
3、處於三、四年級的學生是充滿活力的,是好動的,是好奇的,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我常常運用肢體語言進行教學鞏固單詞,如:在教學頭部及五官的單詞,我會結合五官的感官功能給單詞編寫chant加上相應的動作,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邊做動作邊讀單詞,在學習單詞的過程中詮釋英語單詞的意義.又如:在教學三年級的英語中有關動物族的單詞,我會結合動物的特點讓學生邊模仿邊學習單詞,然後全班一起來編寫chant,讓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的思維處於創造的層次,讓學生真正用心去感悟學習的樂趣.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上,教師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突破了以往課堂教學空間與時間的局限,具有信息儲存量大、變換速度快、反應靈敏、視聽效果好等特點,能使聲音和形象、視覺和聽覺、語言和情景有效結合,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的與現實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動有趣,可以優化課堂教學,有效地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激活兒童的思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我的英語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優勢,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些畫面讓學生理解並運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學英語交際對話時,我先從網上搜索相關的情景環境,把對話設計如其中,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理解、運用,在教學我利用實物展台的展示作用,將學生的表演過程記錄下來,教室中的學生可以欣賞到台上學生的表演,同時自己也想躍躍欲試,這樣一種十分融洽而和諧的課堂氛圍就形成了,學生中也形成了一種你追我趕的局面.
四.採用任務型教學模式
"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是將英語的教學目標整合到一個或多個具體的活動任務當中,使學生在使用英語完成任務的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英語,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強調讓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樣利用英語作為交流的媒體來完成任務,而不只是關心自己所說句子的結構是否正確.這有利於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學生通過使用正在學習的語言來完成貼近生活的真實任務,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基本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和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對於小學英語課堂來講,"任務型"的課堂教學就是在英語學科的教學目標確定之後,教師需要分析和設計具體任務,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識以及需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將每一個教學目標拓展為教學活動中可用的具體內容.如:六年級的英語,我在教學家庭的成員和有關職業的內容,我設計好一個表格,內容有:name,work,讓學生結合我們課堂學習的內容,回家調查家庭成員的職業,用英語書寫完成表格,通過這一任務的完成,學生不但運用了學過的有關家庭成員的單詞和有關職業方面的單詞,還會復習以前學過的有關單詞和去查找需要的單詞,完成任務後,教師在課堂上檢查並給予積分獎勵,並指出不足的地方,這樣的學習效果是非常有成效的.由於在我採用了任務型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都有事可做,並且在做事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英語的樂趣,英語課也變得豐富多彩,學生從中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五.使用合理的評價手段
德國教育家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與鼓舞."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對學生評價的作用,評價也是一門藝術,好的評價手段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勵學生產生不斷向上的精神.學習評價可採用多種形式:形式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個人評與他人、小組評組合、等級與評語相結合,在教學中要靈活的使用.這樣,對學生的評價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激勵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長在充滿激勵氛圍的孩子,會不斷進取.我的評語有:Clever boy/girl. Very good. Well done. Pass. Wonderful被贊揚的同學看到全班同學對他拍手喊出這些評語時,都是神采奕奕.我還採用書後蓋印兒、發放小禮物等激勵手段.有時,甚至親切的對學生笑笑,摸摸他們的小腦袋,都是對他們的一種鼓勵.學生在課後會互相評比書後的"印績"多少,一種你追我趕、不甘落後的局面逐漸形成.
總之通過教學中的這些嘗試,我的英語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學習積極主動,聽說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空前高漲.作為教師,我由衷地感到高興,也切身體會到了新課改所帶來的欣慰和喜悅.但這只是一個開端,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還需要不斷學習新課改的有關理論,並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不斷充實我們的小學英語課堂!
㈨ 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改進教學措施、
小學英語重點在於興趣培養、口語訓練。基於此兩點,在課堂教學中多設計一些游戲。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在快樂中培養興趣。
㈩ 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摘 要】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存在著缺乏環境氛圍、教育與環境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設備落後等困難,為了解決這些困難,要採取合適的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環境氛圍;教育與環境;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興趣與激勵
隨著社會對外語的廣泛重視,英語目前已成為小學教育一個重要的科目。英語教學也走進了農村小學的課堂。許多農村小學沒有專業的英語教師,有的只有一點英語基礎,有相當一部分完全不懂英語,這一切都給英語教學帶來了諸多不便。我有幸成為了一名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從教以來,體會農村教師的艱辛與奉獻;接觸農村的孩子,感受他們的淳樸與好奇。與城裡小孩相比,這邊的學生視野狹窄,信息閉塞。導致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存在不少的困難。
一、農村小學英語教學面臨的困難
1.農村孩子比較膽小,怯於說英語
農村小學的學生土生土長,從小受周圍特定環境與家庭教育的影響,往往會顯得更加膽小拘謹、不善言談,缺少自信心理,又害怕會說錯被老師批評,會遭人笑。口語基本處於被動位置。
2.缺乏學習英語的環境氛圍
在課堂上,學生很少聽到英語教師較流利的口語,而且每周一般只能接觸兩到三次,每次僅四十分鍾,其他任課老師則都是用漢語教學。而且,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