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教師課改論壇發言稿

小學教師課改論壇發言稿

發布時間:2020-12-03 13:41:10

A. 《學習課改心得體會》

學習新課改心得體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目標之一,就是順應時代的發展,使學生改變接受性學習方式,學會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在自主學習基礎上進行的一種較高層次的學習方式,其作用在於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增強探究意識,學會探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根據所學習到的知識,談談個人粗淺的體會。
一、平等對話,濃化探究氛圍馬斯洛健康心理學告訴我們
任何一個健康人心理都有一些需要,當滿足了基本需要,一個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現。在教學中,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松、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現代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台,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見"新課程標准"),將師生關系"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沖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應"以自然的坦率代替做作的尊嚴",應"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樣普通的本色"(馬斯洛語),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里一起學習。這個過程不再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應該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教師以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質疑、討論和辯論,把閱讀的自由還給學生,把想像的空間留給學生,把表達的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閱讀、提問、思考、討論,成為問題的發現者、分析者,為成疑難的思考者、研究討論者,使學生在做學習主人的意識支配下,自主探究,集思廣益,從而以極大的學習熱情去遨遊知識的迷宮,以"敢探未探明的真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陶行知語)的膽識,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去尋找適合的答案。基於以上理解,教師在課堂上常用語應是:"想讀嗎?""想怎樣讀?""想說什麼?""想表演嗎?""想知道嗎?自己試試看。""老師有個問題不明白,誰來幫幫我?謝謝!"等等,甚至有時候,教師還要給他們創造條件,滿足他們想當"老師"的願望。首先,以合作學習小組(3--4人)為單位,組織學生討論,相互幫助自學,解決自學過程中碰到的個別疑難。其次,教師解疑,教師向其他小組的同學"請教",由願作"導師"的學生解疑答難,老師則當"旁聽生",在他們講疑答難的時候,會驚喜地發現他們所具有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極大地出乎教師的想像,同時,也只有給學生足夠自由的空間和活動的機會,把課堂變為"師生共同交流信息和切磋學問的論壇",探究才能成為現實。
二、創設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探究性學習的起始點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不再像一般教師活動那樣,把沒有爭議的定論教給學生,而是本著"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語)的精神,抓住契機,用心製造"問題場",設置一些問題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誘因"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點燃學生探究問題的靈感和熱情。
三、質疑問難,搭建探究平台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可見,在學習過程中,有懷疑才會去思索,有思索才會進一步探究,然後才會有所得。另一方面,"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蘇霍姆林斯基語)。因此,教師可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需求,"在任何時候都要鼓勵學生提問。"(肯尼思.H.胡弗語)比如在學習一篇課文時,我們可先讓學生根據教學目標,緊扣教學要求,認真誦讀或默讀,在閱讀感知、思考領悟中圈點勾劃,旁批側注,翻字典,查資料,掃除閱讀障礙,在此基礎上,再由他們自己提出在閱讀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開始的時候,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可能會帶有任務觀點,比較膚淺,不著邊際,甚至在課堂上招致學生的唏噓聲,這時教師一定要加以鼓勵,要善於把握學生們思維火花閃現的瞬間,使它燃起智慧之火炬,久而久之,學生們便具有善於疑的能力,能提出較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四、表達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評價探究結果,具有共享學習成果,激勵後繼學習的意義。由於學生在探究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小組成員之間對探究的成果也進行了小范圍交流討論,對探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質疑,對來自各方的觀點進行了歸納總結,對探究的問題有了較全面、深刻、獨特的見解,他們內心有著想展示思維成果的渴望與沖動,他們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現自我。因此,教師要設置豐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來匯報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都能從探究閱讀中獲得收益。善於表演的同學,可將文中的精彩片斷改編成小品,舉行書中人物化妝扮演會;心思細膩,不善言辭的同學可寫探究報告,心得體會;善於辭令的同學可進行辯論,以展示思想。在探究成果展示會上,喜歡古詩詞的同學朗誦、賞析了古今中外描摹春天的詩文來盛贊美春天。擅長丹青的學生則用手中的彩筆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長於寫作的學生則寫了一篇聲情並茂的文章來表達自己對春天的喜愛……這種表達和交流是完全自發的,沒有任何的強制色彩和顧忌,表演不分優劣,認識不分高低,理解不分深淺,只要積極交流,積極展示,就給予熱情鼓勵。在展示探究成果中,學生獲得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智慧和能力。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的"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就能落到實處。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麼,就讓我們給學生一個探究的天空,讓他們用"探究"這一支點去"撬起"整個知識王國吧!

B. 課改伴我成長演講稿

戰國時候,秦國最強,常進攻別的國家。
一次,秦王寫信給趙王說願內拿十五座城換璧。趙容王派藺相如帶璧去秦國,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發現他根本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便派人將璧送回了趙國,秦王的陰謀未能得逞。藺相如因「完璧歸趙」而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

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趙王讓藺相如隨行,讓大將軍廉頗帶軍隊做好了抵禦秦兵的准備,趙王到澠池會見了秦王,他要趙王鼓瑟。藺相如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以生命為代價逼秦王擊缶。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其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廉頗不服氣,揚言要給藺相如下不了台。但藺相如始終避而躲之,並對手下解釋說:「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之所以逼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耳朵里,於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前請罪。從此以後,兩個人成了好朋友。共同保衛趙國

C. 面對課改,教師如何改變自己

我國的的教材,歷來存在著「繁、難、偏、舊」的問題,這個問題,是老師們心中難解的疙瘩、沉重的心頭石,這深深困擾了無數的新老教育工作者。面對教材,教師們常常感嘆 「老師難教,學生難學」 。改革教育,改革教材,早日用上一套全新的、符合新時代要求、適合多數學生的好教材,一直是老師們心中的所想、所願、所盼、所求。然而,當多年企盼的新教材真的到來時,許多人卻又亂了套。拿著新教材,無所適從、不知所措,心中一片茫然。採用老辦法嗎? 那是「穿了新鞋走老路」,全面更新,換一套新的教法?卻又心中無底,不知該從何處下手,真是進退兩難。面對新教材,教師怎麼辦?這是當前教師們都深感困惑的一個普遍問題。如何准確地去把握教材、理解教材、恰當地處理好教材,這是當前教師們必須去探索、去研究、去面對的難題,也是教育界急需解決的重大課題。
新課改,21世紀世紀大力度的教育改革,是全面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切實貫徹和落實素質教育的新舉措。作為教師,大的我們做不了,但教書育人,搞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卻是我們的職責、我們的義務。我認為,當前應當做好以下工作,並具有相應的教育教學新理念:
一、教學行為是對課程的不斷反思與重建
教師不是教書匠,教學行為不是單純地照本宣科,沒有教師對教材的准確把握、深入理解和正確處理,要想提高教學效益,那是談何容易?老師們的教學過程,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溶入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觀點,總會用自己的方法方式處理好教材,用自己的語言准確地把課程內容表述出來,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不同的人教同樣的內容,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不同的教學過程,絕不會完完全全一個樣;即使同一個人教同樣的內容,也會因教學對象、教學時間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時甚至還會相差很大。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教無定法,但有常法」,任何形式的教學,都將傾注教者極大的心血和汗水,都需教者付出艱辛的勞動,以上所說實際上就是這么一個理:教學行為與教學過程是教師對課程的准確把握和理解,是對教材的一種正確處理,是對課程的不斷反思與重建。面對課改、面對新教材,教師更需要用素質教育的新理念去審視教材、處理好教材,很好地去把握新教材的「度」:哪些內容該多講、詳講、細講,哪些內容該少講、精講、略講;哪些內容該講清、講透、講足,以至進一步地引伸、發揮, 哪些內容該只需要一筆帶過、點到即止……所有這些,都要求教師認真對照新老教材,對照課標要求,去認真地分析、推敲,把握、判斷。
二、創造性地用好新教材
教師都應當明白,新教材是根據國家課程標准制定的,國家課程標準是國家根據全國大多數地區的國情制定的國家基本要求,是全國多數地區大多數學生都必須達到的最低標准,這一彈性的標准封底不封頂,教師可以根據本校本班的學生實際決定在達到這一最低標準的基礎上是否還應當拓展,以及拓展的內容應達到什麼樣的廣度和深度,即使本地本校因一些特定的因素和條件所限,一時還難以達到課標要求,教師也不要置課標要求於不顧,擅自降低教學要求,而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科學的提高方案,分階段、分步驟,有計劃地逐步實施。各科新教材在根據這一最低要求編制時,已根據情況適當補充了一些內容,也為師生留出了一定的發揮空間,教師應充分利用新課程留出的這一發揮空間,選擇某些內容作為深入透徹學習或研究的主題,帶領全班學生開展專題研究或小課題研究等探究性活動。如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四節「探究串、並聯電路中的電流的規律」,教材是作為教學重點來處理的,但課標中並沒有規定這個知識點,也沒有像老教材一樣給出科學的結論,而是為學生精心設置了一套學習探究的方案,由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像科學家探求真理一樣親自參與實驗的設計與操作,參與對實驗的結果的分析與歸納,在同學間、師生間充分地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自己得出實驗的結論。這樣的教學設計,著眼於學生的積極參與、探索過程的親身體驗;著眼於程序的正確性、合理性、科學性,至於結論是否完整、表達是否嚴謹、在其它場合能否運用等並不是我們所要關注的,只要學生能得出大體正確的結論就可以了。像這樣的探究活動在新教材物理中隨處可見,這是新教材的一大亮點。如 「探究串、並聯電路中的電壓的規律」、 「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 「探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是什麼樣的」、 「研究電磁鐵」等便是其中的典範,顯然,新教材這樣處理是為了保護和鼓勵學生的創造天性。
從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出發,精心創設問題的情景,為學生提供與生活背景有關的豐富的素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親身體驗探索研究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教師一定要積極探索並領悟這一轉變的真正要義,把實驗探究的相關內容用好、用活。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拓展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時,一定要經過認真的充分的論證,不能隨意性太強。對於大多數學生可以接受且有價值的內容,可以適當補充或拓展,而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都偏難且已刪掉的內容,就不要再補回來了,否則,不但對學生的學習不利,還會無形中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削弱學習的信心和動力,這又何必呢?
三、教師的角色定位
由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教師的角色是多重的,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教師始終在扮演著在不同的角色,有時像兄長、有時像朋友、有時像智者、有時像母親……教育教學的特殊性要求教師能很快地適應並進入這種多重角色的扮演。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質教育理念的確立、新課程的及時推出,社會對教師的教學、教師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時期、新形式下,教師還應當扮演的角色有: a 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b 學生探究的合作者 c 學生發展的引導者 d 個性化教學的創新者等。
1、教師是學生學習、發展的促進者、引導者
素質教育強調,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為學生的後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教師關心學生、愛護學生、了解每一個學生;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長,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知道他們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讓他們甩掉思想包袱、消除後顧之憂,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學習上,以便更好地提高學業成績;當然,切實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教師還必須克服重重困難,想盡一切可想的辦法,為學生創設有利於學習的環境和氛圍,盡可能多的利用有利的條件和因素;努力消除和避免校內外的不良因素對教學的干擾和影響,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多個心眼,時時留心、處處留意,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發現並挖掘在某些方面有特長的學生,使他們的特長有更長足的發展;幫助學生正確地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知道自己今後適合做什麼,擅長做什麼,為他們鋪設就業之路獻計獻策,讓他們更好地校正自己的發展目標,激發學好的強烈願望和動機。
2、教師是學生探究的合作者
新教材要求教師注重學生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培養,教學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發展,在發展中提高,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的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在學生的探究學習活動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及時的幫助和指導,在關鍵時刻給予適時點撥,讓他們撥開迷霧、走出困頓,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新境界和「撥開迷霧現太陽」的喜悅心情。
教師不是萬能的,不可能什麼都懂什麼都知道,教師也常常會碰到困難、碰到問題、碰到自己無法解決的東西,甚至有些問題學生早已知道、早已掌握,而教師卻可能還一無所知、還蒙在鼓裡,在知識總量快速翻番、信息化網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尤其如此。因此,在學生的學習探究活動中,教師常常是以智者長者的身份、以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以自己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在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指導、提供幫助、提供服務,扮演著指導者和服務者的雙重角色。隨著探究活動的開展和深入,探究的范圍、內容,探究的深度與廣度就有可能發生質的變化,探究的內容就有可能是教師所不知道、不理解的東西。此時,教師的角色已經由指導者逐漸轉變為學生探究活動的合作者、參與者,師生間的交流隔壁溝通也變得頻繁和深入。這樣的探究,對建構和諧、民主、交互的師生關系,對師生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都十分有益,教師應盡可能地抓住並利用這樣的機會,改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發展。
3、教師是個性化教學的創新者
新課程和新教材帶給教師的不僅是挑戰,也有機遇。新課程和新教材在拓寬教師創新發展的空間和眼界的同時,也使教師的個性化教學和專業化發展成為了可能,新課程和新教材要求教師關注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學習和個性差異為宗旨。作為課程的主體之一,教師不再只是教材的被動執行者,而是一個主動的決策者和建設者,同時也是專業知識的發展者。新課程和新教材對教師專業化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與其他教師、與學生家長、與教育管理者的合作能力;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專業性」評價的能力;創設教學情景、進行行動研究關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的能力等。

D. 教師節教師代表發言稿

同學們:

你們知道明天是什麼節日嗎?明天就是我們老師的節日----教師節了。

我們常說:老師是春蠶----為我們吐盡潔白的絲縷;老師是蠟燭----為我們點燃求知的火焰;老師是橋梁----為我們鋪平前進的道路。這幾句話,正是我們老師的真實寫照。請同學們看一看站在我們身邊的一個個老師,不管是年輕的還是年老的,哪一個不曾為我們的點滴進步費盡心思甚至於通宵達旦。那幾位老教師頭上的一縷縷白發就是最好的見證。可能有的同學會說:老師總是要我們做這做那的,還要批評我們,怎麼會像自己的媽媽?可同學們想過沒有,如果老師對你的一切都不聞不問,你寫錯了作業,老師不管;你做錯了事,老師不問,你說他是一個好老師嗎?同學們可以回想一下,當你剛邁進小學的大門時,你認識多少字,知道多少事,可現在呢?這其中一點一滴的進步是否都包含著我們老師的心血?

教師節到了,我們該怎樣來慶祝老師的節日呢?

《東方少年》雜志上曾經刊登了一篇文章,說的是一個孩子在教師節來臨之際,費勁心思想送給老師一個禮物,可送什麼呢?他想送一張自己做的賀卡,可是擔心自己拙劣的手所做出來的賀卡老師不會喜歡;送一束鮮花,又擔心花兒凋謝後老師會忘了自己的心意;送一支精緻的鋼筆呢?他又擔心要是別的同學也送的話,老師會分不清哪一支代表了自己?想來想去,實在沒注意,於是他就去問老師:「老師,教師節你希望收到什麼禮物?」,老師笑了說:「最好的禮物是在將來,請你現在就開始准備,10年,20年後再送給我。」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要的禮物是什麼嗎?老師不要你們的賀卡,不要你們的鮮花,更不要你們的財物,老師要的是你們每天的進步。

同學們,讓我們以實際行動來慶祝老師的節日。最後,請同學們響亮地向身邊的老師說一聲:「老師,節日快樂!」

E. 課改新理念的教師必備

傳統的教學為老師講學生聽,這樣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出的學生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因此,如何「創設有利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滿足不同發展潛能學生的不同需求,給與學生選擇的空間,以最終實現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是高中新課改的重要任務。
面對這一艱巨任務,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探究性學習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原來灌輸式講授的教學方式。 首先,教師間要加強合作,集體的力量遠遠超過個人,新課程對教師的備課要求更高,備課最重要的不是備內容,而是備學生、備方法、備重點與難點,圍繞學生來備課,通過教師間的合作和交流,能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新課程下,教師教學時需要根據課程要求和學生必須達到的目標自行選擇教學內容,這就給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但也對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來說,備課組是同一學科的教師組成,對綜合學科來說,就是多門學科的教師組成,需要備課組定期舉行活動,對某一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大家對教學重點、難點提出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教學設想進行交流,最後形成自己的特色教案。
其次,教師要積極與學生合作,不要高高在上,自以為是。在開放式的教學中,學生已不滿足於單單依靠聽教師在教室里講這種方式獲取知識,可能會通過各種渠道獲取多方面的學習信息,擁有多種生活體驗和實踐經驗,甚至有時他們得到的信息和經驗是教師尚未接觸到的,這就使得教師在學生面前沒有了權威地位,自然也無居高臨下的感覺,必須轉換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教師在與學生一道搜集身邊的資料,運用已有知識和技能,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時,可能會遇到未曾接觸過的新鮮事物,或涉及不了解的新科技成果,為了很好的解決問題,就需要在與其他教師積極合作的同時,注重平等、互動師生關系的建立,視每一個學生為合作者,尊重他們的個性需求,共同關心國家乃至世界的新發展、新成就,努力創設師生平等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教學關系,構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課程標准在教學內容、學習方式、課堂模式等多方面都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當然也要進行教學評價的改革。因此,課程標准把「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作為一個基本理念,著重強調在對學習評價時,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評價的目標要多元化、手段多樣化。
新評價理念的提出,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及個人,尤其是教師要徹底改變以前不科學的評價觀念,以實際行動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評價要求,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學校教育在教學內容、學習方式。學習環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變,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的教師,評價時必須做到在重視結果的同時又重視過程。我們不能求全,只要學生在某一方面有進步的表現,盡管每個學生的表現不盡相同,也應認為他的學習是有收獲的,是成功的。為此,要全方位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仔細觀察學生對知識理解、掌握的程度,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學習的方法,學習的積極性以及表現出的情感和價值觀,注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體現,這樣的觀察可以為教師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提供可靠的信息。在評價時,應注重形式的多樣化,如可以採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公評相結合。通過觀察學生的行為變化和發展狀況,幫助他們作好總結和反思,以便更好地指導、啟發學生,促進其發展。

F. 新課改,怎樣做一名優秀的教師

在我看來,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首先具有深厚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教師負責教給學生專業的知識和能力,所以教師自身首先必須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俗話說:若想教給學生半杯水,教師自己要有一桶水。所以,作為在校大學生,作為一名未來的人民教師,我應該從現在開始,努力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為以後做好准備。同時,一名優秀的教師還應具備先進的教育思想、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淵博的知識。一名優秀教師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為人民服務。其次,堅持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質為根本宗旨,認真學習教育理論,掌握、理解教育價值論和教學方法論。教育對自然、對社會、對人自身發展等各個方面有著多種的培養,因此必須從人的現代發展意識上認識教育的價值。再次,當今世界正面臨深刻的變化,其中一個顯著的特點是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教師要想較好地面對時刻會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必須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淵博的專業知識,沒有這樣的素質肯定不能適應當今世界,更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其次,教師本身必須注重終身學習,利用各種機會多學一點其他教師的長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點和風格,並且更多地運用心理學和科研知識指導教育教學工作。學生們喜歡的是能言、善辨、談古論今,嚴肅而不失活潑,莊重而不缺幽默的教師。他們還喜歡與他們有共同興趣愛好的,能在課余與之討論關於世界、關於足球的教師。教師的基本職責是「熱愛學生,教書育人」,只有熱愛學生,接近學生,了解學生,學生才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育,「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作為教師不僅要愛那些優等生,更要偏愛那些差生,讓每位同學都體會到教師的愛不僅是無私的,更是公平的。再次,一名優秀教師必須以人為本。
所謂「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一切從人出發,著眼於人的自我完善。一名優秀教師就要一切從學生出發,尊重學生的選擇,理解學生的感情。這樣的教師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學生都不會為學生一時一地的表現和成績所惑,而是通過反復深入的觀察分析和細致入微的工作去引導學生、培養學生。以人為本,並不是不考慮社會需要,它的最終目標正是著眼於社會。因為社會化與人的自我完善是統一的,高水平的社會化必然以人的自我完善為基礎,人的自我完善必然以人的社會化為前提。人的自我價值只有在社會的大舞台中得到肯定,才能使自己得到不斷的自我完善。我們強調提高全民族素質,也就是說有高素質的民族,才會有高質量的社會。而且,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多從學生的角度考察問題,想學生所想,感學生所感。要時刻想著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注意與學生進行感情交流,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像著名的優秀教師魏書生老師那樣,他班裡的事情他從來都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以民主的方法,由學生自己開會討論商定,充分尊重了學生的意見。所以,一名優秀教師就要一切從學生出發,尊重學生的選擇,理解學生的感情。這樣的教師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學生都不會為學生一時一地的表現和成績所惑,而是通過反復深入的觀察分析和細致入微的工作去引導學生、培養學生。
冰心說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
「每個人都需要愛」,所以教師要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誠的愛心去打開每個學生的心門,因為,每一扇門的後面,都是一個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個門的開啟,都是一個無法預測的未來。每一個幼小稚嫩的心靈都象露珠一樣晶瑩,
那樣清轍,那樣純真。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用愛去呵護。「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讓學生真正的從心靈深處受到觸動,這才是教育對愛的詮釋。把批評轉化為親和的魅力之帆,才能使學生在人生的航程里不斷地調正方向,讓學生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成長。正如一位教師所言:「『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每一次讀到艾青的這句詩,都禁不住在想:詩人的情感世界裡有著怎樣的感動,而這些感動又是這樣化作澎湃的激情?
我不停地思索,終於找到了答案:正是這些孩子給了我另一個心心相融,息息相通的世界,讓我從他們的感動中沉澱出對教師這份職業熾熱的激情.
」第四,要學會團結協作,在合作學習中成長。有人說:「水漲船高」,其實這些都是「合作」的最原始的道理。合作是「水」,優秀教師的成長是「船」,「船」離開了「水」就無法航行。這就說明要有強烈的合作意識,才能汲取應有的營養。有的老教師盡管他們的知識水平不如自己,但他們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有的年輕教師盡管他們的教學經驗不如自己,但他們有新思想等。因此,合作是成材的基礎,具有專業眼光的合作更是成為優秀教師的基石。三年之後,當我踏上工作崗位時,我必定是充滿了熱情和信心。相對於一些來教師而言,我可能會更加親切靈活的與學生相處,可能會有更多的理論知識,會更加理解學生,然而,我缺乏的確是把理論應用於實踐的能力,缺乏的是經驗。在這個時候,只有與老教師搞好關系,謙虛的接受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學習他們的經驗,與他們搞好合作,才能真正快速的適應教學生活,掌握教學技巧,盡快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G. 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發言稿

各位領導、專家,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非常榮幸的聆聽了張老師的講座。張老師在講座中說,教學的有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業上有進步、有收獲、有提高、有發展。有效教學必須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展。他站在生命倫理的視角,批判了現行教育體制和課堂教學生態。他認為:「一名教師因為課堂的高效而延長生命的長度,拓寬學生生命的寬度,那他教學的意義就不止教學了,他的教學生涯也就有了超越一般生命意義的長度和寬度。」他帶領大家深度追問思考:何謂課堂?何謂理想課堂?何謂有效教學?„„一系列追問思索,帶給我們的除了思想上的震撼,還有認識上的清醒和行動上的感奮。下面我就我校如何以「雙自課堂」來促進教學的有效性談幾點思考與大家交流,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近幾年來,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我校在充分調研校情學情的基礎上,借鑒了課改成功學校的經驗,提煉出了「自主參與,自覺發展」雙自高效課堂模式。該模式設計了學生從自主開始,進入自律,完成自治,最終自覺發展的內涵發展路徑。認為「自學」是體驗最深刻的學習方式,「自主」是態度最積極的學習狀態,自主性是學生發展的根本屬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初中課堂教學培養的核心目標。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以往的「師問生答」變成「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積極參與」。「師說生聽」變成「自主探索」,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學氣氛異常活躍。但是,想想看我們在努力實現課堂教學「脫胎換骨」的同時,其實不經意地偏離了真實的課堂教學軌道,有些教師過於追求課堂教學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課堂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學生的發展,丟掉了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優秀傳統,課堂教學改革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現象。從教與學概括起來,有以下兩個現象:1、對教學方法的選擇,盲目崇尚新異。比如為了追求課堂氣氛熱烈,有些老師沒有系統地整理知識,想方設法變著花樣進行教學,看似課堂熱鬧、學生積極性高,但實際上存在「有教無學」「教2多學少」等弊端,學生缺乏探究學習的態度和能力。在脫離了學校提供的材料和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之後,學生便會無所適從,長期以往,必然會產生厭倦心理。2、學生主體意識缺乏,學習效率低下。課改大力倡導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把時間還給學生。但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往往是只要有疑問,無論難易,甚至是一些毫無探究價值的問題都要讓學生去探索。曾經聽過這樣一節課,內容是《都市精靈》,老師在講到鳥對人類的作用時,對「烏鴉」進行了一番長久的討論。她啟發學生大談特談,從烏鴉的象徵義說到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從民間諺語說到烏鴉的益處,從討論到底是「報喜不報禍」好還是「報禍不報喜」好,說到哥白尼、愛因思坦、還有中國的三年自然災害等等。本節課的教學中心是「體會生動的語言中包含的感情」,可老師卻用一半多的時間圍繞烏鴉,且的內容與課堂教學目標無多大的關系,這種偏離文本的拓展我認為是要不得的。還有在探索過程中,沒有具體的要求、提示和指導。在時間的調控上也是隨心所欲。一旦發現時間很多,就讓學生「充分」探索來拖延時間;一旦發現時間不夠,就匆匆走過場,往往是學生還沒有進入狀態,探索就已終止„„。在這種隨意的、毫無組織的學習方式中,展現的只是學生虛假的主體性,失卻的是教師適時點撥、引導。這種缺乏個性意識、參與意識和問題意識的課堂,往往就是局限於被動聽講和記錄,僅僅是把學習看成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未能看到學習其實還是一個不斷提出新問題的過程。從以上的現象可以看出我們的課堂教學只是多了些新穎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學行為,卻丟失了寶貴的東西——「有效」。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不僅要讓學生學到有利於自己發展的知識與技能,還要獲得影響今後發展的價值觀和學習方法。那麼怎樣達到有效?我覺得有以下幾點:第一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把班級還給學生,讓教室充盈民主的氣息;把創造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智慧的挑戰;把發展還給學生,讓課堂成為成長的家園。整個過程老師要學會放手,讓學生的各種學習思想閃現、碰撞,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獲取知識的快樂。這才是我們教學的真正意義所在。3第二是在「導」上下功夫。機械重復的課堂缺少靈氣,墨守成規的課堂缺乏思想,人雲亦雲的課堂缺乏個性,浮光掠影的課堂沒有實效,而理想的課堂應該是有導游參與的自助游,目標明確,過程精彩,隨時都有意外的發現和驚喜。教師引導時在問題上需要把握兩個原則:問題要少而精;問題難度要適中第三是在「練」字上下功夫。練得及時,練得有效,練得有質量。提高練習的可信度和有效度。第四是在「評」字上下功夫。開展小組合作評價,採用同伴互助,共同發展被實踐證明是最高效的課堂,也是成功的課堂。第五是在「改」字上下功夫。首先是做到「四個必」,即有發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評,有錯必糾。強調教師的改與學生的改同步進行,協調發展。第六,是做有效的教學反思在教完一節課或結束一個階段教學內容後,應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實踐進行回顧,將經驗和教訓記錄在案,作為完善教案、改進教學、總結經驗和搜索規律的依據。這是現今大多數學校教學管理明確的,也是教師最熟悉的。但我們要理論聯系實踐,總結精彩之處,反思遺憾片斷,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對學生是否有傷害,是否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要反思以後的教育教學該如何改進等等。反思要注重教法反思,注重學法反思,注重教學過程反思,還要注重對「三維目標」落實情況的反思。反思的內容可以是:記成功之舉;記敗筆之處;記教學機智;記學生見解;記再教設計;記思想火花。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中小學教學的永恆主題,這也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因此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去實踐、思辨、提升,使它成為現實。

H. 小學生關於課程改革的演講稿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與層層深入,評價發展迅速,教師的評價觀念、使用的評價方法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評價在課堂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而老師在課堂中對學生所採用的隨機的、激勵性的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積極性的重要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下的農村小學語文課堂評價中,更要注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感受,以激勵為主,敏銳地捕捉其中的閃光點,並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通過每一個教學環節的細微之處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和同學心誠意切、實事求是的評價,激勵學生積極思維,營造一種熱烈而又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使課堂評價有效地促進農村學生的發展。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評價對學生的幾個方面影響:
(一)評價能幫助學生明確努力方向
正確的評價要有比較明確的目的性,它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對於學習目標的完成程度,喚起學生新的認知需要和成就需要,從而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對孩子而言,恰當的評價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准確,就是要明確地告知哪個方面好,哪個方面還有欠缺。通過評價反饋,學生能夠了解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態,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明確努力的方向,還有可能得到教師和同學對改進學習所提出的建議,這些都有助於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評價能激勵學生產生內在的動力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需要教師的激勵。激勵性的語言猶如揚帆的勁風,是學生前進的動力。激勵能激發人的潛能,能使人心智開啟,靈感涌動。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的自由空間里與老師、學生進行心靈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並在成功中走向成功。
(三)評價能使學生有意識地克服自身的不足
正確的評價要有較強的針對性,它能夠引發學生認識自身的不足,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的差距,進而產生完善自我的心理,去努力追求更好的發展。教師要特別注意及時評價,及時反饋,才能使學生切實了解自己的情況,自覺的發揮自身的優勢,克服不足。
(四)評價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
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直接影響教師形成積極樂觀的「學生觀」和重新建構的「智力觀」、「教育觀」。教師應樂於從多個角度來評價、觀察、接納、賞識學生,發現並發展學生的潛能,不但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同時關注學生的全面發。而這正是新課程學生評價所倡導的改革方向,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標准分層,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即重視評價對學生個體發展的建構作用,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那怎樣的評價才適應新課程所提出的評價要求呢?
二、怎樣的評價才適應新課程所提出的評價要求
眾多優秀教師在課堂上總是自始至終地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如:「相信自己,你們會讀好。」「你真行!」「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我怎麼沒想到,你體會得太精彩了。」「你跟大家的想法不一樣,快說出自己的想法。」「很佩服你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多好的問題,會讀,會思考,進步真大。」「大家認真讀書,渴望知識的熱情深深地感染了我。」……。據說,優秀教師有一個共同的法寶,那就是鼓勵學生的方法多,有的多至近百種,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及時得到恰當的鼓勵。因為鼓勵能讓學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發,並使火花熊熊燃燒,照亮全班,讓整個課堂充滿生機。
(一)真情的贊賞----激起學生求知慾望
案例1:《鸕鶿》教學片段
師:這輕輕「一抹」抹出了什麼呢?
生1:抹出了波紋和浪花。因為鸕鶿鑽進水裡,湖面上盪起了粼粼的波紋,無數浪花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
師:你很有審美眼光。
生2:還抹出了漁人的忙碌,湖面上活躍的氣氛。
師:是呀!這一抹使平靜的湖面一下子變得熱鬧。讓我們走出課本想一想,還能抹出什麼?
生:還抹出了錢,魚兒賣掉就有錢了。
師:對!這就是勤勞致富。
生:還抹出了吃的、穿的、用的,如彩電、西裝、皮鞋……
師:是呀,抹出了漁人一家的歡樂和幸福。
上述案例充分體現了教師課堂評價的魅力,通過教師的步步引導,學生不單單獲得了知識、獲得了對文本獨特的體驗,更超越了文本展現了靈性。教師在評價時要善於抓住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思維、語言表達或合作意識和技巧等方面的優點加以表揚。通過這些評語,受表揚的學生能夠充分地感受到老師的真誠,受到鼓舞而信心百倍,更加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同時也為其他同學樹立了榜樣。
贊賞是一種由衷的真情的表揚。在語文課堂中許多教師礙於臉面, 吝惜贊揚之詞,即使學生回答得完全正確,也只是用 「對」字稍作肯定。教師對待學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讀、獨到的想法教師應該給予出自內心的贊賞,這可能對學生是一次終身難忘的鼓勵。教師應本著「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理念,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心懷每一個學生,把愛心、耐心、信心貫穿於每一節課,正確運用評價語言,就一定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活力。
(二)學生互評——體現學生學習主人公角色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應該是評價的主人。課堂上教師應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並教會學生如何互相評價。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這種需要正是學生在精神上特別強烈需求的。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傾聽別人發言,進行評價交流,深入學習,最終獲得知識,因此開展互評是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最好表現,教師應充分給予學生自主的權利,讓他們充分開展互評。
案例2:
我在教《少年閏土》這一課,學生分別展示自己朗讀的成果時,我指導學生也像老師剛才那樣評一評同學讀書的情況。經過一番指導,學生的評價也變得具體、貼切起來。
生1:ⅩⅩ同學,我要向你學習,我覺得你把「深藍」、「金黃」、「碧綠」等表示顏色的詞讀得特別到位。
生2:我覺得ⅩⅩ同學這次的朗讀比以往大有進步,你改掉了以前讀書老添字的毛病。
生3:ⅩⅩ同學,你讀得也不錯,就是要能把那猹的狡猾的生性讀出來,就更棒了。
學生互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非常頻繁,學生的評價語言要適當、合理、明確、有針對性,而不要過於系統。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和評價水平,而不能急於求成,要求學生一步到位。還應該注意的是,學生評價時應對著被評價的同學,用第二人稱「你」而不用「他(她)」,因為學生彼此之間是平等的、互動的主體,而不只對著教師談自己的感受。這樣的評價才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關注了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愛護了每個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符合《新課標》積極提倡的評價理念。
(三)學生自評——鼓勵學生自我比較
自評就是讓學生自己評自己,學生想像豐富,有很大的創意性。要讓學生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自己的學習表現,軟化「班級參照」,強化「自我參照」。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判斷中,發現自己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鼓勵他們客觀的評價自己,有針對性地做出自我改進,進一步完善自己,養成自我檢查、自我調控的意識。因此我們要調動學生自主參與評價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參與評價中學會發現自我,提升自我,從而完成自我激勵與超越。課堂時間畢竟有限,評價活動又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學生自主參與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
案例3:
我在教學《日新月異的電視機》這一課時,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課文,完成一個不同種類電視機的特點表。在活動中,我發現了一個小組活動開展得特別順利,表格很快就完成了。我請小組長向大家介紹一下經驗,他說:「我們小組,有的負責說,有的負責寫,還有的專門幫助查字典,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務。我們都覺得這樣的方法特別好。」可是其他小組的同學每次都自己顧自己,誰也不聽誰的,這樣根本就合作不好。」聽了他們對自己學習情況的評價,我及時地給予了鼓勵,並號召其他組的同學向他們學習。
學會自評有利於學生對自己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這也是最難以培養的一種能力。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他們對自己的表現作出判斷,逐步由概括性評價向具體、客觀的評價發展,提高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平時鼓勵學生多做自我反思,進行自我比較,找出自己的進步和不足。
總之,課堂評價是理念的化身,智慧的結晶。精彩的語文課堂評價,猶如一杯香茗,清新、香醇,會喚醒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信,會催生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評價有法,但無定法。在教學中,教師應善於傾聽,多給學生一些人文關懷,讓評價在大融合中不斷生成、不斷完善、不斷超越,以促進學生智慧的生成,情感的涌動,心靈的放飛。

I. 求演講稿:自豪啊,我是未來的小學教師

童年時代,我最敬佩的人是老師,記得最牢的一句話是: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用筆耕耘、用語言播種、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這是人民教師崇高的勞動!就是這份***,這份執著給了我無窮的力量,使我的人生信念更加堅定。於是,在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我毅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

我自豪,我是一名中國教師;
我自豪,我是一名青年教師;
我自豪,我是一名小學教師;

當我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踏進小學時,我的心情是多少激動,多麼地自豪。然而,俗話說得好:醉後方知酒味濃,為師方知為師難。為了上好一節課,我常常日思夜想,認真閱讀各種有關的參考資料,積極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有時已是夜深人靜,勞累了一天後,躺在床上,但滿腦子仍是問題、答案,靈感一來便忘記了疲勞,一骨碌爬起來寫,直至滿意為止。這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因為我是一名教師。

氣候無常的春天已經過去,教育改革的春天悄然來臨,我知道,在這次課程改革實驗里,會造就一批年青老師成為教學骨幹,成為名老師。雖然我今年沒有擔任課改第一線的課程,但是我始終覺得,課改不是面向個別年級個別老師個別學校個別地區的,只要你努力學習,積極探索,也許課程改革的碩果你先品償,是的,課改給我們所有在職的老師提供了一個新的機遇,如果你能在課改中與時俱進、碩果累累,你得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名教師的頭銜;如果你不能在課改中取得成績,甚至還在那兒混日子,那麼你將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個崗位。所以我們要努力,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雖然感到壓力大,時間不夠用,工作忙、任務重, 但是我不會有一點怨言,反而我會感到自豪,因為我是新世紀的一名人民教師。

雖然我早已知道,那間教室里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筆畫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淚滴,奉獻的是自己。但是!對於當初的選擇,今生我無怨無悔。我將趁著年輕,不斷學習,不斷進取,用今朝的熱血去譜寫明朝的輝煌。我將用自己的雙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中國教育明天的太陽! "你是一個好教師嗎?聽聽學生們怎麼說吧!" 這不是什麼名人說的話,這是我在一個學校校園牆報上看到的,是一個普通教師留下的師德格言。今年四月,中國最著名的大學,復旦大學研究生院4000名左右的研究生從全校457名教授中評選自己心目中的「十大傑出教授」。調查發現,師德教風是學生評選自己心目中的傑出教授的首要標准。復旦大學的校園BBS上有的學生坦誠地道出自己的觀點,他說:「我們心目中的好教授必須有高尚的師德教風,而不是世俗的成功」。我們知道聲名赫赫的高等學府復旦大學不乏有在社會上有一定名聲的教授。某教授雖然平時在校外活動頻頻,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也頗有名氣,但是得票率卻極低,因為「他的課雖然講得好,但是卻經常被手機聲打斷,他的考試雖然要求不是最嚴格的,但是他忘記了我們是抱著渴求知識的心態坐在講台下的。」有的學生直言不諱地這樣說。這次評選給天下所有的教師都提了個醒,師德教風仍然是教師們最重要的品德。

J. 淺談新課改下如何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師授課水平

內容摘要: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教師更新了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學生成為了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課堂出現繁榮而熱鬧的景象,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有了一定的提高。可是,語文課堂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弊端影響到教學的有效性。我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了許多操作性強的策略。本文主要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來闡述,目的是讓大家明確以往的研究成果,為進一步深入的研究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新課程 語文課堂教學 實效性 語文課程標准 一、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出現的問題及怪現象 盡管課改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可喜的收獲,但是也出現了許多課堂教學的問題和怪現象,總的來說有以下問題: (一)語文課淡化了語文味 《語文課程標准》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語文的人文性決定了語文課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又要進行人文教育,熏陶感染學生的精神世界。而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課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對學生字詞句段篇及聽說讀寫的訓練過程,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可是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有的老師把語文課上成了思想品德課;有的老師把語文課上成了歷史課;有的老師上成了物理課等。他們不重視字詞句段篇的訓練;不注重引導學生品詞析句,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之間的脫節;基本功的訓練單調乏味,練習題陳舊。他們沒有正確地把握好語文課的性質和內涵,偏離了語文課的方向,導致語文課走入一個誤區。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形式化 《語文課程標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了以往被動的、單向的教學方式。雖然現今語文課堂教學,學生活動起來了,積極性和求知慾提高了,但是在合作和活動的背後隱藏著形式化傾向,學生內在的情感沒有被真正調動起來。教師動不動就讓學生圍繞某一個問題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學習,隨意性太強。只重視合作學習的結果,缺少對合作學習過程的指導,不利於合作意識的培養。只注重合作學習的形式,卻沒有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和討論問題。在交流學習心得時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是個別學生的合作學習,沒有顧及大部分學生的感受。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在課堂上放任自流,形式化傾向嚴重。 (三)語文課變為「表演」 新課程改革,教師們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課堂教學由過去的填鴨式灌輸轉變為熱鬧非凡的「表演」課。語文課上又唱又跳,又寫又畫,好象學生的積極性被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得到了發展。一節課下來,學生真正的語文素養並沒有實質性的提高,只是停留在語文的表面,沒有深入到語文的本質,導致語文課堂教學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表演」式的課堂,表面上是體現學生為主體,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刻意追求課堂的熱鬧,可是,學生從課堂上收獲甚少。 (四)濫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能把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抽象情景形象地展現出來,把學生帶進愉悅輕松的學習環境中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內容中來。但是有些老師不根據課文的需要隨意地使用多媒體課件,每節課都用多媒體,結果講課老師手忙腳亂,聽課的學生只注意美麗的圖片,動聽的音樂,絢麗的色彩,削弱了他們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教學效果華而不實。教師在備課時花費大量的精力在製作課件上,沒有深入地吃透教材、了解學生的知識體系,只是一心想如何用好課件,偏離了語文教學的重點。 (五)講得多,讀得少 教師對課文內容講得過於詳盡,沒有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特點,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去感悟文章的思想內容和情感。教師往往對課文分析得非常透徹,很到位,有時甚至將自己的一些感受強加在學生的身上。結果使本來一篇篇美文被教師的講解,肢解成了支離破碎的知識點,課文的美感,內在的聯系全被破壞,到頭來學生無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語文素養提高甚少,教師做了許多無用功。還有課堂教學教師包辦現象嚴重。教師的講解佔用了學生的讀書時間、琢磨時間,活動時間,學生不能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對優秀語言材料的記憶、背誦和對漢字的練習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影響學生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展。 (六)教學模式的單一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封閉的、單一的,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有些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下還是重走老路不願意改革單一的、乏味的教學模式。他們常常運用一種或多種教學模式,不懂得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已有經驗,靈活地增加或減少教學的環節,達到最佳教學狀態。機械地套用教學中的幾個環節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這樣的語文課堂是死的,培養的人是「死人」,不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有效策略 (一)正確地解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師課改論壇發言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