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品德教學反思

小學品德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0-11-24 07:46:31

❶ 小學品德今昔對比教學反思

傳統的課程教學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一個人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教學活動應是一種相互交往,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的動態信息。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正好符合新課標中的探究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

教育理念的轉變,也體現在課前的任務、課堂的活動、課後的延續和知識的連續這樣一個完整過程中。課堂中的活動應是在教師指導或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為,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如在《幅員遼闊的祖國》這一課,我讓學生親自動手製作了我國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的卡片,並讓他們自己拼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圖,這項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他們記住了各省區的名字,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培養了他們的愛國思想,這正是《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教材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和提煉有教育意義的素材,在學生最熟悉、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呈現問題,強調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從班集體中的小事入手,緊抓集體中常見的不良現象,如在《我們的班集體》一課中,我們召開了"我的心裡話"發布會,事先要求學生搜集各自的心裡話,以便於活動的順利進行,目的在於提升學生在集體中與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所以,"我們選擇一種什麼樣的教育,就為孩子選擇了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品德與社會》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讓學生走進歷史,在認識祖國輝煌歷史的基礎上,了解祖國遭受屈辱和人民頑強抗爭的史實,進一步增進愛國主義情感。

但有的時候我還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學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學思路還不夠開闊,沒有多渠道收集資料、信息,課堂上貼近學生的生活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自覺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老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扎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要提高老師素質,必須扎扎實實地做到:

1、堅持學習。不但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豐富其他學科知識。

2、勇於反思。老師不但要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要用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品社學科教學的規律和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

3、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水平,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做到,如:不遲到,不早退等。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逐步完善"讀、議、講、演、評"的有效教學方法,向課堂40分鍾要效率。

三、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生活相結合

理論聯系實際,校園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是小學品社課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可以有組織地去校外調查、采訪、參觀、詢問,然後作匯報交流。

總而言之,通過課後反思把教學實踐中的"得"與"失"加以總結,變成自己的教學經驗,這是十分珍貴的財富。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爭取努力上好每一節《品德與社會》課,讓孩子們在娛樂中學到知識,在輕松中感到學習的快樂。使我們每位教師都能從"教書匠"變成"教育家"。

反思帶來的快樂我感受頗深,如今嘗到了甜頭。"親其師,信其道"。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老師,往往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對學生的教育事半功倍。願快樂永伴老師和學生!!!

小學品社教學反思二: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632字)

(一)開放性的教學處理。我在教學中重視用開放的視覺處理教學。其一,課程內容的開放。我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運用教材,通過師生共同收集與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料,豐富了課程資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有利於教育目標,有實效性,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徵。其二,學習方式的開放,學生的學習沒有局限在課堂的40分鍾,學生的學習更多地來自於課外,來自於自己的生活經驗。課堂為學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台,課堂氣氛自由、開放。

(二)多樣性地選用教學活動形式。我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引導他們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想一想、畫一畫、演一演、跳一跳,在多種活動體驗中不斷深化學習主題。童話的故事情節把課堂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充滿了童趣。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願望。加上一首首悠揚的春天樂曲,一幅幅美麗的春景圖,多媒體手段使學生愉快地融入春之旅程。學生以手工製作、唱歌、舞蹈、彈奏、快板、朗誦和種植等各種形式的表演贊美春天,寓教於樂,豐富有趣,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也是課程綜合性的體現。

(三)學生參與的自主性突出。新的教材,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鼓勵學生自主參與,自覺實踐。我在教學中很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教育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是通過聽講來學習,而是直接參與的,以調查、觀察、討論、製作、表演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積累直接經驗。在各個環節中舞台的主人是學生,我只作為一名引導者和組織者。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探究搭建一個廣闊的舞台。

小學品社教學反思三:小學五年級品社教學反思(1052字)

為了很好的教育好學生,上好每一節課,我特製訂了如下教學反思,以便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夠更好的發揮出全部的能量。

一、明確課程標准,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本學科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定為總目標,實現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范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二、讓品德與社會教育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於生活之中,由於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系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范,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如:在教學《社會生活中的民主》這一課時,我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規則,以及這些規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方便。在學生列舉社會生活事實的基礎上,我們又適當幫助學生歸類,以使學生對生活中的規則有一個總體認識,並自覺遵守這些規則。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於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范、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范和准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以及思考問題的取向,如換位觀(嘗嘗苦滋味)、雙贏觀(我們的國粹)、依存觀(我們的地球村)、分享觀(擁有好心情)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並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在教學中有機地結合校本教材《生活中的快樂》和《生活在地球村的人們》,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小學品社教學反思四:小學品生和品社課的德育反思 (1115字)

在小學階段,低段1-2年級是《品德與生活》,它主要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性綜合課程。中高段3-6年級是《品德與社會》,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很顯然,它們來源於生活,知識目標的側重點不同、要求提高了。

一、提高重視度

《品德與社會》雖然列入了考試科目,但是遠遠不如語文、數學用的功夫多。《品德與生活》和《品德與社會》學科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工具。老師都不重視,上課沒精神,學生怎能喜歡?因此,對品社這門課程一定要提高認識,就要從思想上重視,加強這門學科的教學工作,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讓品德與社會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影響他們的心靈。

二、用好教材

教材中蘊含的道理都是要通過生活實踐才能體現出來的,單純枯燥的說教,強行學生接受,效果是不好的。「用教材」不是「教教材。《品德與社會》課加強愛學校、愛家庭、愛勞動的教育。結合實際、回歸生活、親近社會。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僅僅停留在說教上顯然是不行的,還需要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實際採取看一看、查一查、找一找、訪問與調查、參觀與考察、想與做等多種活動方式,在體驗中讓學生得到啟迪,在總結中受到感染,使學生正確樹立人生觀、價值觀。

三、開放的課堂教學

內容上的開放,從教材擴展到學生感興趣的題材;空間上的開放,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等生活空間;時間上的開放,時間可以與學校活動或其他學科的配合中彈性地延展。資源的開放,現在小學高年級品德與社會課,地理、歷史內容很多,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共享,以這些內容為載體,使學生在學習中,領悟到對祖國的愛,對黨的愛、對人民的愛,對父母的愛。開放式的環境,課堂時間可採用自主探究法,問題討論法,合作表演法等,創設利用多邊交往方式,給學生自學、互學和師生共學提供了多向選擇形式,從而提供了讓學生自由思考、互相促進的交往氛圍,促進個性充分發展,培養人與人合作的精神以及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角色的轉換,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直接傳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學生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導者。是引導、激發和深化學生活動的人,從而使學生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親切體驗得到發展。

教師要吃透教材,靈活運用教材,走進兒童的世界,聽聽他們在說什麼;看看他們在做什麼,想想他們有什麼困惑,才是我們老師應該做的事情。社會科技發展迅速,這也要求教師要與時俱進,掌握更多新見聞,擁有敏銳的社會觀察能力,才能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體驗,結合相關的社會資源,創設出更好的教學環節,成功地駕馭課堂教學,讓學生喜歡你,喜歡這門課!

❷ 小學品德家鄉的春天教學反思

我們家鄉公園里什麼最漂亮?」如果你現在問我們班的孩子,他們肯定會異口同聲地說到:「亭子!」。在《家鄉的春天》主題活動中為了讓幼兒知道家鄉太倉有許多美麗的小亭子,萌發熱愛家鄉的情感,我們開展了美術 「江南的小亭子」教學活動。雖是首次接觸水墨畫,但孩子們的興趣很是濃厚,這不,亭子翹翹的角、柱子圓圓粗粗的、還有一根一根的欄桿,小朋友們都畫得有板有眼的。但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之處,現在我想談談我的想法,以便以後能在上類似的課時有正確的指導思想。

❸ 小學品德與社會今天我進步了嗎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一、生活教學,提升情感。
《小學品德與生活新課程標准》強調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把兒童的現實生活作為主要的教育資源,緊密結合兒童生活實際開展教育,提升兒童的生活品質和能力,促進兒童發展。對於這節課,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我很努力的去體現小學品生課的生活性這一基本特點,並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選取素材。例如課上我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教學時我採用了課前調查、課上講故事、師生對話、小組交流、榜樣激勵等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首先由《幸福拍手歌》引入課題,接著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根據課本13頁上的「今天又有新發現」的小故事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秘密,感受學習的快樂。然後,通過游戲來體會習慣是可以改變的。在第二個主題活動中,讓學生通過故事去領悟我們每天只要付出努力,就會進步一點點。隨後讓孩子交流分享進步的快樂,並布置課後填寫學習檔案,讓孩子逐步形成自信、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最後同唱《進步拍手歌》,在愉悅的氛圍中結束課堂。這些活動設計都貼近孩子們的生活,所以更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以及參與的積極性,觸動了他們的心靈,他們也在愉悅的活動中有了自信心、上進心;同時發展了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和表現能力,達到了預期效果。
二、情境教學,提升情感。
情境可以傳遞情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課堂情節,適當創設一定的道德情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在想像性的情感體驗中,經歷動機的沖突,情感的激盪,認識的升華。也只有精心創設情景,才能使學生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我在教學《今天你進步了嗎》這一課時,注重心情體驗,讓學生感受自己成長的快樂。課前,我准備了《幸福拍手歌》,結束時我准備了《進步拍手歌》,讓學生去聽、去唱、去演,把學生的情緒和學習興趣調動起來,讓快樂心情始終圍繞著學生。情景教學,讓學生們在輕松、愉悅中獲取了知識,凈化了心靈!
三、出現的問題:
現代家庭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他們不缺少來自各方的愛,缺少的是情感的體驗,還有一顆感恩的心。如果我在教學《今天我進步了嗎》一課中能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學中,效果就會比較好。
總之,品德教育應關注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用活動的真實進程不斷豐富和推進課堂教學的進行,以豐富的活動賦德育以情境、情感,讓學生去實踐、去體驗,使課堂生活成為一種快樂、積極、有意義的生活,涌動生命活力,促進學生在這種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❹ 什麼是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教師應從哪些方面進行反思

一、對教學實踐活動的反思
教師在教學實踐歷程中,要及時捕捉能夠引起反思的事件或現象,通過理性檢查與加工,逐漸形成系統的認識,形成更為合理的實踐方案。例如在教學過程中講解知覺的基本特徵: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和恆長性,學生的對於四者的區別很難把握,這樣在學習中就可以進行規律總結突出本質,選擇性強調對象和背景的對比,整體性注重的是部分和整體的關系,理解性離不開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恆長性保持本質的不變。
二、對個人經驗的反思
教師對個人經驗的反思有兩個層面,一是對個人日常教學經歷進行反思使之沉澱成為真正的經驗,二是對經驗進行解釋從而獲得提升。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把他的經歷升華為真正的、富於個人氣息的經驗,並且不斷使自己的經驗體系得到拓展。經驗形成過程的同時應該是解釋和理解的過程,重新閱讀經驗的過程也仍然是解釋和理解的過程,這樣才能常讀常新,每一次的閱讀過程就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創造的過程。
三、對教學關系的反思
通常在教學反思實踐中,人們往往把注意力放到對具體事務的反思上,而不可見的關系在反思活動中經常被忽視。從關涉的人的角度,需要反思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師當前的自我與過去的自我的關系、教師本人與其他教師的關系等;從關涉的教學要素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師與教學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的關系;從關涉的教學支持系統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師與社會文化、價值體系、課程與教學改革、時代精神與理念等的關系等等。
四、對教學理論的反思
任何教學理論都不是完美無缺、持續的有些理論都需要重新認識和把握。同時,教學實踐是教學理論的源泉,實踐活動本身就是理論的前兆,蘊涵著豐富的可能性理論。對教學理論進行反思有三種基本的樣式。第一是對實踐的理論反思。對於教師個人經歷與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經驗體系,應不斷地從理論層面進行解釋和建構,通過對教學實踐與教學理論之間的不斷觀照、反省、聯結,既可以完成對實踐的理論提升,又有機會對先有理論進行審視。第二是對教學理論的實踐反思。教師在學習和掌握某一教學理論後,通過在教學實踐中的還原,該理論的各種元素得到實踐的考驗,使得教師能夠進一步理解教學理論中的道理、價值,在此基礎上進行原有理論的判斷與選擇。第三是對教學理論的理論反思。在理解和學習教學理論時,教師是主人而不是理論的奴僕,教師有權利依據自己的知識背景與學術專長對教學理論進行反省,對理論進行修正與再創造,通過比較不同的教學理論發現某一理論的缺憾,從先有理論推演新理論,從其他學科不斷更新的概念范疇中建構新理論,這種針對原有理論的修正、推演概括與建構就是對教學理論的理論反思。

❺ 品德與社會外面的世界怎麼樣教學反思

《外面的世界》是一個開放性單元,語文的綜合性學習就是要使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本課教學通過三個活動的設計,切入孩子的生活經驗,建構能夠引發孩子喜愛和投入的識字學習方式,較好地體現了"回歸生活"的新課標理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語文課程生活化.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語文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自然應該回歸生活.打通書本世界與學生的生活世界是本次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這節課我在這方面做了一次很好的嘗試,教師帶領學生從課本出發,從課內走向課外,從學校走向社會,圍繞主題"外面的世界",開展開放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使學生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並對"外面的世界"發生興趣與樂於觀察.在教學過程中營造學生生活環境的氛圍,把教學過程生活化,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求,也體現了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的理念.
二,學習過程情境化.
小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有意注意時間短.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這節課先後創設了在逛小區中識字,在購物中識字,在看電視時識字,在人際交往中識字等生活情景,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識記漢字.學生在情境的演練中生成問題,在問題的解決中生成新的情境,學生不僅僅建構了識字的方法和技能,而且在動態的口語交際情境中使情感,態度,習慣的培養落在了實處.這多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充分體現了巧設情境在教學中的作用.用心的設計讓這節課始終洋溢著濃濃的情趣,
三,識字方法多樣化.
《外面的世界》這課,是一節啟發學生到生活中自主識字的方法指導課.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在這節課中,我不僅關注學生的識字數量,更關注學生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是否掌握了自主學習的方法,是否產生過愉快的情感體驗,是否得到了積極的價值引導.在這節識字課中,學生所見到的字,均為滲透性識字,不可能也不要求在一節課內完全掌握,但在課堂中,激發了學生主動識字的慾望,學生有了自主識字的"金鑰匙",有了因為識字而產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識記更多的字,不再只是老師的願望,一定會成為現實.
當然,回想這節課教學,也讓我看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其一,這節課是屬開放性單元的課程,教學前如果能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到生活中搜集材料效果應該會更好.其二,這節課安排的活動內容太多,學生的活動時間不夠.
教學反思:本課是一個開放的課文,是一節啟發學生到生活中自主識字的方法指導課。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除了課本內的知識外,重點還是放到培養學生的課外識字的興趣和培養留心觀察的好習慣。本課要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學習方法學習的身邊生字,增大詞彙量。還要讓學生親身實踐,參與到活動中來,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且在收集過程中,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在這節課中,我不僅關注學生的識字數量,更關注孩子是否掌握了自主學習的方法。在這節識字課中,學生所見到的字,均為滲透性識字,激發了學生主動識字的慾望,學生掌握了自主識字的「金鑰匙」,於是識記更多的字。瞧,孩子走在大街上,開始留心路牌、街道名了,開始留心街道兩旁的店鋪名了,逛超市時注意商品名了,看電視時也不忘記記住電視節目名稱了等等,孩子已經能通過多種識字途徑自主識字了。

❻ 小學品社評課堂教學反思應注意什麼

小學五、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這兩本書,涵蓋的知識面太廣了,學校、家庭、班級、個人、國家、歷史、地理、自然、人文、生物科技、生態環保等相關知識都有涉及。通過大半學期的教學和參加聽課、評課等一系列活動,有很多感悟和體會,使自己的教育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收獲頗多,現作如下反思。
傳統的課程教學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一個人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教學活動應是一種相互交往,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的動態信息。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正好符合新課標中的探究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

❼ 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反思實例

簡析《拒絕不良誘惑》一課中教學方法的運用

《拒絕不良誘惑》主要教學方法的應用:在新課程教科版八年級上冊講授《拒絕不良誘惑》一課中,該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辨別不良誘惑,知道拒絕的方法,了解不良誘惑的危害,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是非觀。教學難點是學會戰勝不良誘惑的方法;教學難點是培養拒絕不良誘惑的好品質。

在本課中主要使用了故事導入法、小品演示法、分組討論法、講授法等教學方法。

在課堂導入時,首先運用寓言故事,《魚兒的命運》,講的是河中的一條魚兒,面對香噴噴的誘餌,它的命運將會是怎麼樣,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後派代表回答。但學生在這種合作式學習中沒有好好的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討論也不是很活躍,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在小品《優等生的墮落》中,讓四個學生去演示當今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逃課上網,小品中一個學生說旁白,兩個學生演逃課上網的角色,另外一個演好生角色,他在兩個經常違紀學生的影響下,一步步變成一個迷戀網吧的癮君子。看完小品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讓他們分析不良誘惑的危害。

在講授抵制不良誘惑的危害時,教師運用講授法,給學生講解了幾個故事,讓學生去分析、討論,故事主人公不能抵制不良誘惑的原因,去探究拒絕的方法。

最後教師小結全課,對全文進行點評,布置作業。

我認為本節課,不足的地方主要有:

1、對於一些開放性強的問題,沒有很好組織學生圍繞該問題進行充分討論 。

2、進行分組討論時,沒有引導、啟發學生很好地對課題展開深層次的去探究、分析,沒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展示個性發展。

3、在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和探究學習時,課堂紀律有些亂,教學秩序不好。

4、小品演示中,學生排練不是很熟練,表演不是很到位等等。

本課的改進措施主要有:

1、在上課前讓學生多積累、收集相關材料,了解與課文有關的知識,以便更好地對課題進行探究學習。

2、對學生感興趣的課題,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挖掘、探討,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彰顯學生的個性,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對於學生自己很難理解的課題,教師要及時加以引導、啟發學生去學習,而不是隨意放手讓學生去探討、合作,以便幫助學生理解、消化知識。

4、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還要注意參與學生當中,參與師生互動,這樣可能會使課堂更有活力,學生更感興趣。

❽ 品德與生活《現在的我能做什麼》教學反思

教材分析:

《現在的我能做什麼》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三課,本課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盡量少給家長添麻煩;關心家庭生活,願意分擔家務,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的要求編寫而成。

學情分析:

通過對三年級學生的了解,發現他們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習慣了家長對他們的呵護和關心,體會不到做父母的辛勞。這樣的傾向不僅影響其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而且會影響其性格的發展,容易成為任性嬌縱、意志薄弱、依賴性較強、缺乏責任感的人。

設計理念:

新課標倡導通過生活學習生活,強調兒童在自身活動中獲得經驗,對自己已有生活經驗的體驗和反思。本課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盡量少給家長添麻煩,關心家庭生活,願意分擔家務,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的要求,在「我是家中小寶貝、「爸爸媽媽我最愛」、「我為家中添歡樂」、「十一金點子大比拼」四個環節中,強調對比、強調感悟、強調發展,引導孩子們主動參與、思考、討論、交流、表達,並在活動中改變自己和完善自己。

教學目標:

體會家長的辛苦操勞,感受父母為自己的成長付出的心血,學會感激家長,體諒家長的難處,增強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的家庭責任心。

❾ 如何寫好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反思麻煩告訴我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體的行為表現及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並對後續產生影響。他為此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一名合格或優秀的教師,不僅應是一名教育家,同時也應該是一名研究者。一個只知道埋頭苦幹不善於理性的反思、總結、再反思、再總結的教師也許憑自己的經驗能維持一陣子,但是他到底能走多遠,的確讓人難以做出肯定的回答。教師要自主發展,就必須有「反思」作前提。作為一名思想品德課教師,如何寫好本學科的教學反思,下面我主要從寫作內容來談談自己的做法一、成功得意之處 可以寫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課堂上一些精彩的師生對答、學生爭論;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有意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如在講授八年級下冊「珍惜勞動成果」內容時,課前我在校園內錄了一段同學們亂扔剩飯菜的錄像和一些相片。在課堂上播放和展示後,我讓學生交流觀看的這些畫面的感受。緊接著我組織同學們開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浪費勞動成果的危害」的探討活動。在提高學生思想認識的基礎上,我又趁熱打鐵,發動同學一起出謀劃策,怎樣杜絕這一校園不良現象。同學們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開動腦筋,想出了很多的辦法和建議。此設計環節引起教學的共振效應。二、失誤不足之處側重審視自己課堂教學的失誤之處,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策。如問題情境的創設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學習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是否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等等。對他們進行回顧、梳理,並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教學時的借鑒,同時找到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和教學新思路,寫出改進的策略和「二度設計」的新方案。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非常的重要。因為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秉賦優點,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類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性格各異的學生爭奇斗艷,各領風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與機會。換言之,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讓基礎好的學生「吃得飽」、跑得快,讓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動,讓學困生「吃得了」、不掉隊。因此,無論是情境的創設還是內容的呈現,無論是問題的設置,還是釋疑解惑,均應「為了一切學生」,多層次、多維度、多渠道地開展教育活動。因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盡可能地創設條件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三、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它不僅能啟發同伴,對教師的教學也有開拓思維的良好作用。如課堂上學生的獨特見解、學生的精彩回答、學生的創新思維等都源於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源於學生對世界的獨特感受,是十分豐富的可貴的課程資源,也是教師可利用的寶貴教學資料。例如在講到九年級「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扮演和平使者」,國家做出裁軍百萬的決定時,有個學生當機提問說:「老師,您不是說國家裁軍百萬嗎,為什麼每年都在徵兵呢?」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確實是出乎我的意料,但我更為學生這個「智慧的火花」感到高興。四、學生創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我們老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五、再教設計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本節課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何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新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術;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總之,寫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總結發揚教學的成功經驗,改正彌補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閱讀全文

與小學品德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