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
(1)教學目的要創新。要根據教材內容但又不拘泥於教材內容制定具體的目的和要求。
(3)教學方法要創新。可以採用提問法、發現法、聯想法、操作法等等,方法不固定單一,思維不封閉僵死。
(4)教學程序要突出創新。
(5)師生合作要體現創新性。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著,而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引路人,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究知識。
(6)課堂提問要有實踐創新性等。
二、課堂教學要創新
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主要是要體現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實踐證明:學生的學習過程越開放,思維就越活躍,思維發展也就越充分。
創設創新情境,學生主動創新。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動機引起的,而人的動機慾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誘發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要為學生設置新奇、困惑、充滿情趣的教學情境,從而產生創新動機,激發、強化學生的創新行為。同時,要積極構建寬松、民主、和諧的創新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與情感,讓學生主動創新、樂於創新。創設教學情境有多種做法,如動手操作、製造懸念、實物觀察、電教媒體展示、新舊知識間矛盾沖突、問題解決的方法。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時,先回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並有意滲透轉化的思想,然後教師讓大家想一想誰能吧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比一比誰的方法最新穎、獨特、有創造性。學生們在這樣的情境中創新,邊思考、邊討論、邊操作,得出了多種推導方法。
運用問題解決,啟迪學生開拓創新。小學生好奇心強,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扶持學生的創新意識,滿腔熱情地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各種各樣標新立異的問題,使學生從求異發散向創新推進,從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得到啟迪,從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開拓、創新的精神。現在,教師已不習慣課堂上鴉雀無聲,他們從不指責學生在老師講課時插嘴,常鼓勵學生:誰想到了什麼?誰靈感來了?誰的方法有新意?誰的解法最多?不用舉手就可以說。課堂上有時爭得面紅耳赤,教師反而會鼓勵學生:就應該這樣,有多種看法,才會有相互啟發。種種不同的看法,體現了學生思維的活躍性。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增強了學生的主題意識,而學生敢於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也就是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慾望,學會了創造性思維。
加強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協作創新。合作學習是發揮學生集體智慧、讓學生參與、交流信息、互相學習、相互促進、主動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種學習方式。一個人要有所創造,除了個人努力鑽研和具有開拓精神外,還要有善於與人合作共事的精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小組群體的活動功能,給學生較多討論分析的機會,使學生在知識方面相互補充,在學習方法上互相借鑒,善於合作,集智取長,協作創新、努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三、作業設計要創新
作業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基本途徑。為此,練習設計首先要注意層次性,主要有三個層次:基本練習、綜合練習和發展練習。三個層次的練習目的各有側重:基本練習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知識;綜合練習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識,加強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結構;發展練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練習設計還要注意形式多樣,可以設計如下形式:1.口頭作業。2.操作實踐作業。3.綜合作業。4.開放性作業。設計一些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的開放性題、多題一解總結規律等等,可以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思考從各種設想出發,不拘一種形式,不局限於一種途徑,盡可能地作出合乎條件的多種解答,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評價體制要創新
評價是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貫穿於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對於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評價的功能不僅僅是甄別與選拔,而是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發展的不同需求,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評價內容也更全面了,不僅關注學業成績,還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的進步與變化。評價的方法也多種多樣,不僅有書面作業,還有行為觀察、問題研討、研究性學習、情境測驗、成長記錄等。對於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不在於看學生的分數、平均分的高低,重點要看教師的教學過程,比如看教師的教學設計上是否有創新思想,是否能適應時代和學生發展的需要,是否符合小學數學的發展規律,課堂上是否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方法是否運用多種方法的優化組合。激勵學習評價會使學生產生喜悅的情緒,激勵學生不斷創新的慾望和需要。這種體驗能促進學生向激勵的方向努力,追求再一次的成功。激勵性學習評價是促進學生創造性的催化劑,是挖掘學生潛能的有效武器。
B. 中小學教育如何開展創新教育
論文:教育到底離我們有多遠 自1999年6月,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把素質教育的重點定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上以來,全國各地對創新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已經歷了4個春秋。雖然理論研究方面,我們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作為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的基礎教育,在實踐中距離創新教育模式的確立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認識,客觀地分析和研究其中的得失,才能加快創新人才培養的步伐。 本文從實踐層面就基礎教育階段創新教育的開展作嘗試性探討。 一、關於創新教育與素質教育 對於許多中小學教師來說,素質教育一詞可謂耳濡目染,而對什麼是「創新教育」以及創新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卻未必十分清楚,更不用說主動運用創新教育的理論去指導教學實踐。 創新教育是指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其核心是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為了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著重研究和解決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等創新素質問題。創新素質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因此,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在實際教學中就必須堅持素質教育的一個基本准則,即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以學生為主體,倡導個性化發展。 二、目前中小學在開展創新教育方面的偏差 1、開展創新教育的現狀 從各地的實踐來看,能夠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創新教育的中小學為數不多,其基本模式和途徑有以下幾種:(1)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進行創新教育。少數實驗學校以教育科研為先導,探索創新教育的實施。(2)開設專門的課程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3)少數地區的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開設專門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和手工製作課,來鍛煉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表演、合作等多種能力。(4)利用業余時間,組織科技製作小組,開展小發明、小製作活動。 2、阻礙創新教育實施的因素 (1)教育觀念陳舊,出現認識上的偏頗。教育改革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教育觀念、教育思想的轉變。長期以來,許多學校領導和教師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環境中,已經形成了一套以傳遞知識為核心的根深蒂固的觀念系統和行為模式。因此,在創新教育的實施中,就出現了思想認識上的偏頗,具體表現為:①對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外延的理解粗淺,把握不到位。許多人認為開展素質教育,就是要多開展第二課堂、學科競賽,培養學生音樂、舞蹈、書法、繪畫、體育及創造發明方面的能力,提高尖子生的學科知識水平及應試能力。固然,這些都是素質教育的范疇,但素質教育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技等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其核心是德育素質和創新素質。為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必須牢牢地抓住這個核心,堅定地進行教育改革、教育創新。只有這樣,素質教育的思想才能真正貫徹落實。②認為只有功課好的學生才有「創新基因」,而成績差的學生不可能有什麼創新作為。因而,不論做什麼事總照顧功課好的學生,讓他們有更多的鍛煉機會,而剩下的學生往往被遺忘。③強調共性,忽視個性。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學生個性的發展密切相關。但如今許多學校對學生過份強調整齊劃一、循規蹈矩,忽視甚至壓制有不同想法學生的個性發展。這樣長期下去,只能變相地「奴化」學生的人格,何談創造性的培養和發展。④不自覺地將知識學習與創新素質的培養割裂開來。由於「應試壓力」的增大,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一切時機一味地「強塞硬灌」,希望學生記憶並掌握更多的書本知識,而根本無暇顧及學生的承受能力及創新素質的培養。這種把傳統教學方式發揮到極致的高耗低效做法,已經沒有什麼潛力可言了,應該靜下心,回過頭來反省一下。 此外,知識與創新,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它們完全是統一在同一個教學過程之中的。 (2)在實踐中,重形式而輕內涵。這幾年,國家雖然在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招生上擴大了入學率,在考核內容方面作了相應的調整,但依然動搖不了「中考」和「高考」作為基礎教育「指揮棒」的特殊地位。結果,越是重點學校,越是名牌學校,就越不敢在探索創新教育的征途上做先鋒,爭當表率。目前,中小學在對待開展創新教育的問題上有以下幾種態度和做法:①上級部門不檢查,可以置之不理,一切圍繞升學率。②象徵性地開展一些第二課堂活動。③在常規教學中,能積極開展一些有益的、廣泛的,但屬淺層次的探討,如公開課、調講賽、觀摩課、研討課等。④在非高考科目中,開展一些課題實驗研究。目前相當一部分學校未能把創新教育真正擺在重要的戰略發展地位上來。這必然導致某些學校宣稱的所謂「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其實只是一層美麗的外殼。如此狀況怎不令人擔憂! (3)缺乏創新型教師 創新型的學生需要創新型教師來培養。我國教育由於早期受前蘇聯教育家及其理論的影響較深,使得現在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在傳統的以教為中心的學習環境中成長起來,普遍缺乏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如今讓他們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其最大困難就是首先突破自我,實現自我創新。 三、創新教育究竟離我們有多遠 教育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培養、提升受教育者的創新素質,也能抑制、扼殺之。關鍵看我們將創建怎樣的教育體制,實施怎樣的育人模式。對基礎教育來說,創新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創新素質,為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打下廣泛、深厚的基礎。如何才能盡快實現這一目標呢? 1、加強理論學習,實現教育觀念的創新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有什麼樣的教育觀念,就會有什麼樣的角色行為。因此必須讓教師深入了解國際國內發展形勢,深刻理解教育改革的背景意義,並積極參與教學改革,自覺自願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從而樹立起終身教育、全民教育、素質教育等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具體操作可從以下幾點入手:①定期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學習和交流。②有計劃、有步驟指導教師開展讀書活動。③經常開展專題講座、辯論賽、BBS論壇評選等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參與。④以學生、家長的學習觀、知識觀、人才觀的轉變來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在實際工作中,對上述措施一定要加強管理和監督,實行獎懲辦法,方能奏效。 2、加大教科研力度,緊跟課改形勢,實現教育模式的創新 目前,國家教育管理部門針對創新教育、素質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採取了三項大的舉措,一是規劃並擬定了「十五」期間各級各類不同研究領域的實驗課題一批,要求相關實驗學校積極申報並開展研究。二是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已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鋪開,而高中段的課改實驗也已計劃2004年下半年開始。三是實施「校校通」工程。如果我們的每一所中小學,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能夠以此為契機,扎扎實實地開展上述工作,牢牢抓住「教育科研」這條生命線。遵循創新教育的基本原則,就能促使教育體制的轉型。 本篇論文是由3COME文檔頻道的網友為您在網路上收集整理並投稿至本站的,論文版權屬原作者,請不要用於商業用途或者抄襲,僅供參考學習之用,否者後果自負,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3、關注繼續教育,培養創新型教師 時代呼喚創新型教師,而教師由傳統型向創新型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分層次、分階段,長期不懈地系統地培訓來逐步遞進。使教師逐漸由教書匠向學者型、專家型轉變。因此,教師的繼續教育應由個別化學校自發的、不定期形式轉變為由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統一的、規范的政府行為。 創新型教師具有如下基本特徵:①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真摯的教育情感。②掌握先進的教育理論與方法。③有較強的教育科研能力。④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⑤勇於開拓,善於創新和靈活機變的才能。⑥吃苦耐勞、甘於奉獻、敢於冒險和批判的精神。⑦開放的人格和豐富的內心世界。⑧遠見卓識。⑨善於組織管理和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 4、積極建設適宜創新教育生存發展的小環境 (1)現實環境,即創新教育開展的方式、渠道或途徑。這是開展創新教育必不可少的。本文前面已經提到,目前開展創新教育大致通過四條途徑,其實,只要觀念轉變了,思路開闊了,就可以結合當地實際,創造出更多具體的開展方式。比如一年一度的全國中小學生電腦創作大賽(今年第四屆);機器人風暴;中央電視台十頻道的「異想天開」欄目等等。雖然,創新素質是與實踐活動分不開的,但並不意味著開展的第二課堂活動越多越好,尤其是中小學。因為學生在校時間的80%是在課堂里,所以創新教育必須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和主渠道,著重促進「教學相長」的教學方式的形成,並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在效率上下功夫、作文章,避免捨本逐末的做法。 (2)心理環境,即為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平等、合作、真誠、共融的良好氛圍。這種心理環境對學生創新思維的激發具有重要意義。 無論是哪種環境的建立,都不能忽視以下兩種因素:①家庭教育環境。以時空角度來看,創新教育在縱向上應貫穿於幼兒教育、基礎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乃至人的一生,在橫向上應涵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對創新素質的形成也是至關重要的,切不可出現5 2<5的教育局面。建議中小學積極開辦「家長學校」,定期向學生家長、親友講授有關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方面的內容。從而使家庭環境能形成與學校教育相協調、相一致的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②影響教師創新素質的環境,我們強調教師要能承認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差異,要有對學生所犯錯誤的高度包容精神,要為學生創設思維活躍、暢所欲言的環境空間,一切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創造條件。那麼教師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發揮同樣要受到周圍環境的制約。這就要求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理順內部關系,改變對教師單一、陳舊的管理模式,有效地保護教師的創新積極性和創新成果,切實為創新教育的實施做好搭台服務工作,使教師真正從單調重復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跨進創新教育的新天地。 5、加快實現教育評價制度的創新 創新教育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具有較高創新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對參與這一教學過程的兩個主體對象: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就不是幾張試卷能考核得了的。對於知識技能一類短效、顯性的內容,可用傳統的方式測量,而對於創新素質等長效、隱性的方面,卻需要通過多種方式的綜合測評與鑒定。因此,我們必須改變一次成績判好壞、一張試卷定終身的狀況,避免教師跟著考核走,學生圍著分數轉的現象出現。應將學校、教師和學生從「應試教育」的誤區中引導出來,徹底改變評價內容、評價形式和評價方法,盡快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評價制度。 創新教育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它充滿著機遇和挑戰,同時也需要全社會真誠地關注和客觀地對待。我們唯有堅定信心、團結一致,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去擔負起時代所賦予的崇高使命,並經過一代甚至幾代人艱苦卓絕、堅持不懈的努力奮斗,才能真正開創創新教育的新局面,迎來素質教育的美好明天。
C.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
斯托利亞指出:數學教育是數學活動的教育,也就是思維活動的教育。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引導學生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數學,是當前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我們認為,實施創新教育,就是創設自由、和諧、開放、民主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註定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為每個學生提供創造發展的機會,讓學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獲取基礎知識和思維方法,使他們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創新能力。下面就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談點看法:
一、教師備課要創新
實施創新教育,作為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建立真正的創新教育的理念,所備的課要與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適應,要從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著想。備課時一般做到:
(1)教學目的要創新。要根據教材內容但又不拘泥於教材內容制定具體的目的和要求。
(2)教學過程要創新。設計時可不循舊規,對如何導入新課、如何講授新課、主要環節如何處理進行創新設計。
(3)教學方法要創新。可以採用提問法、發現法、聯想法、操作法等等,方法不固定單一,思維不封閉僵死。
(4)教學程序要突出創新。
(5)師生合作要體現創新性。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著,而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引路人,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究知識。
(6)課堂提問要有實踐創新性等。
二、課堂教學要創新
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主要是要體現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實踐證明:學生的學習過程越開放,思維就越活躍,思維發展也就越充分。
創設創新情境,學生主動創新。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動機引起的,而人的動機慾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誘發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要為學生設置新奇、困惑、充滿情趣的教學情境,從而產生創新動機,激發、強化學生的創新行為。同時,要積極構建寬松、民主、和諧的創新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與情感,讓學生主動創新、樂於創新。創設教學情境有多種做法,如動手操作、製造懸念、實物觀察、電教媒體展示、新舊知識間矛盾沖突、「問題解決」的方法。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時,先回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並有意滲透轉化的思想,然後教師讓大家想一想誰能吧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比一比誰的方法最新穎、獨特、有創造性。學生們在這樣的情境中創新,邊思考、邊討論、邊操作,得出了多種推導方法。
引導自主學習,激勵學生探索創新。美國心理學家傑斯認為:「數學不同於外部控制人的行為,而應該用於創造條件能夠促進人獨立自主和自由學習的條件。」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是通過學生實踐活動發展起來的。思維研究認為,每個人都蘊藏著無限的潛在創造力。教師要盡量創造條件給每個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筆嘗試、動口表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索知識,自己去發現規律,變學習過程為探索創新的過程。比如,在學習了分數的認識後,教師讓學生取一張正方形紙,把它折成面積相等、形狀相同的四塊,同學們很快想出四種折法。這時教師並不急於告訴學生其他折法,造成了懸念,激發了學生積極探索的慾望,既促進他們進一步思考嘗試、探索,又得出了多種折法。
運用問題解決,啟迪學生開拓創新。小學生好奇心強,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扶持學生的創新意識,滿腔熱情地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各種各樣標新立異的問題,使學生從求異發散向創新推進,從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得到啟迪,從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開拓、創新的精神。現在,教師已不習慣課堂上鴉雀無聲,他們從不指責學生在老師講課時插嘴,常鼓勵學生:「誰想到了什麼?」「誰靈感來了?」「誰的方法有新意?」「誰的解法最多?」「不用舉手就可以說」。課堂上有時爭得面紅耳赤,教師反而會鼓勵學生:「就應該這樣,有多種看法,才會有相互啟發。」種種不同的看法,體現了學生思維的活躍性。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增強了學生的主題意識,而學生敢於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也就是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慾望,學會了創造性思維。
加強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協作創新。合作學習是發揮學生集體智慧、讓學生參與、交流信息、互相學習、相互促進、主動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種學習方式。一個人要有所創造,除了個人努力鑽研和具有開拓精神外,還要有善於與人合作共事的精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小組群體的活動功能,給學生較多討論分析的機會,使學生在知識方面相互補充,在學習方法上互相借鑒,善於合作,集智取長,協作創新、努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三、作業設計要創新
作業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基本途徑。為此,練習設計首先要注意層次性,主要有三個層次:基本練習、綜合練習和發展練習。三個層次的練習目的各有側重:基本練習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知識;綜合練習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識,加強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結構;發展練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練習設計還要注意形式多樣,可以設計如下形式:1、口頭作業。加強說解題思路,說算理、看圖編題等。2、操作實踐作業。如量一量、畫一畫、稱一稱或者進行社會調查等。4、綜合作業。將學科知識匯總、聯網,鍛煉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等。5、開放性作業。設計一些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的開放性題、多題一解總結規律等等,可以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思考從各種設想出發,不拘一種形式,不局限於一種途徑,盡可能地作出合乎條件的多種解答,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評價體制要創新
評價是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貫穿於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對於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評價的功能不僅僅是甄別與選拔,而是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發展的不同需求,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評價內容也更全面了,不僅關注學業成績,還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的進步與變化。評價的方法也多種多樣,不僅有書面作業,還有行為觀察、問題研討、研究性學習、情境測驗、成長記錄等。對於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不在於看學生的分數、平均分的高低,重點要看教師的教學過程,比如看教師的教學設計上是否有創新思想,是否能適應時代和學生發展的需要,是否符合小學數學的發展規律,課堂上是否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方法是否運用多種方法的優化組合,看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得是否扎實靈活等等。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主要實行激勵性評價,不論是課堂提問、做作業,還是其他教學活動,教師要善於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的積極性,注意保護學生創造的火花。激勵學習評價會使學生產生喜悅的情緒,激勵學生不斷創新的慾望和需要。這種體驗能促進學生向激勵的方向努力,追求再一次的成功。激勵性學習評價是促進學生創造性的催化劑,是挖掘學生潛能的有效武器。
D. 怎樣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實施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意識是創造的前提和基礎,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傾向。而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是啟迪思維、開發智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前提和關鍵。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建立愉悅和諧的課堂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下面是我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做法。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學環境與學生學習有著必然的聯系,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學習的思維處於最佳的狀態,而緊張的課堂氣氛難以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下學生的學習熱情才會高漲,課堂參與積極性高。因此,創設愉悅和諧的課堂環境是學生主動創新的前提。
1.創設和諧愉悅的課堂環境,使學生敢於創新
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就是為每一個學生創設形形色色的舞台,營造一種師生之間和諧、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數學課堂氛圍,促使學生愉快地學習數學,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肯想、敢想的情感。對學生中具有獨特創新想法要特別呵護、啟發、引導,不輕易否定,切實保護學生「想」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這為學生的創新能力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提供自主學習、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有機會創新
在教學中,應當讓學生佔有足夠的自學時間,享有廣闊的聯想空間。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時,我提出在長6米、寬4米的房間里鋪地毯,商店有寬1米、2米、4米三種型號讓學生自由選擇。有的說「買1米拿起來方便」;有的說「買4米的鋪起來美觀大方沒有介面」;還有的說「選擇2米,這樣又方便又省錢,床底下可以不用鋪」。課堂上學生質疑問難,創新意識的苞芽得到了保護,將逐步形成會問、善問的思維品質。
二、啟發學生積極思想,激發學生創新靈感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獨立思考,放手大膽地讓學生嘗試探求新知。學生自己能發現的知識,教師決不暗示,學生自己能通過自學課本掌握的,教師決不代替講解。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學會,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中測量圓的周長時,我先問學生:「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時,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們的周長,而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曲線,怎樣測出它的周長呢?你們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條去測量實驗桌上的幾個圓的周長,有幾種測法?」請大家實驗一下。頃刻課堂上人人動手參與,我用這種方法,你用那種方法,氣氛十分活躍。而後,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我在肯定學生的思維方法後,因勢利導,說明用繩測、滾動的辦法測量圓的周長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能不能找出一條求圓的周長的普遍規律呢?接著利用媒體顯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在同一點旋轉一周後留下的痕跡。「你們看到的圓的周長的長短與誰有關系?有什麼關系?」大家再實驗,直到得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л倍。這樣,通過操作、討論、觀察、思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問題,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
三、培養思維能力,喚起創新慾望
1.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促進積極思維
小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慾盛。當他們正確回答一個比較難的問題或解決了一道難題後,都會從心底升起一股興奮感。因此,我們要保護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給他們滿足的機會,進而產生學習成功感,引發積極探索的興趣和動機。
2.設計問題的深度和廣度應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
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學生猜想提出「個位是0、3、6、9的數能被3整除。」我引導學生舉例先初步驗證,再用實驗驗證,通過用小圓珠擺一擺、算一算,接著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在這樣的環境中聽不到呵斥和嘆息的聲音,看不到苦惱、僵持的狀態。學生充分體驗了成功的喜悅,提高了學習效率。
四、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創新能力
1.滲透學習方法,豐富創新內容
「數學廣角」(人教版三下)教學目標三是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中感受到交集的含義,教學時,我從森林運動會上各種動物報名參加籃球賽和足球賽的情況引入,結合學生出示了一張排列無序的表格,問:參加比賽的動物有多少種?學生答案不一,分別是17種、15種、14種,由此激發學生要重新整理表格的要求。於是我對小組合作提出明確要求:整理好以後,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有多少種動物。隨後配合電腦演示,將小組整理好的表格有層次地展示,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評價,並在電腦的幫助下逐步呈現出韋思圖的構造,這樣的設計激發了學生認知上的沖突,使學生產生主動參與解決問題的願望,在合理引導下,師生共同努力獲得對韋思圖的演變過程及其含義的體驗,最終實現了教學目標。
2.加強實踐活動,增強創新能力
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通過實驗、動手操作、嘗試錯誤和成功等活動,讓學生接觸貼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身邊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掌握觀察、操作、猜測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發現意識。
例如:在組織一次班會之前,請同學們預算一下需要多少費用。先告訴學生現有經費多少,再要求學生調查活動所需物品的價格。比如布置教室的綵帶、氣球需要多少錢等。調查後繪製成表格,並要求學生思考探究:根據學生人數去購買各種小吃、水果需要購買多少?有多少種購買方案?哪一種方案在不超支的基礎上既能把教室裝扮得最漂亮又能讓同學們吃得最開心?並申明:探究出合理答案的同學可以獎勵一顆智慧星。這樣學生們三五成群,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們將各自的探究結果匯報給教師後,教師將較有代表性的方案選出讓學生進行比較探究,選出最符合要求的一種或幾種加以表揚獎勵。這樣將課堂知識與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緊密聯系,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行探究,有效的將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延伸到課外生活中。
數學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樹立創新性的教育觀念,通過創設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探索性地學習,培養其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最終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其創新能力。
E. 小學語文課如何進行創新教學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是一個主要的渠道,也是小學語文進行創新所必須要走的一條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
一、對課型進行創新
一般情況下,每次上課時,教師都會以一種教學方法為主,多種教學方法為輔,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和創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較為固定的課堂教學形式,也是一種基本的課型。因此,對課型進行創新就是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自讀自悟,將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層意義「悟」出來。如進行《夜鶯之歌》的學習時,我就讓學生談談感想。有的學生對小夜鶯機智勇敢的精神進行了分析。有的學生分析了游擊隊員與小夜鶯的默契,明白了側面描寫的重要性。還有的學生分析了小夜鶯高超的口技,無論是學夜鶯唱,還是學杜鵑叫,都和真的鳥叫聲一樣。經過討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那些細節方面的問題也被學生挖掘了出來。討論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了實處。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我們要通過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來促進創新行為的落實。
二、對課堂組織形式進行創新
傳統的課堂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這種死板的組織形式很容易遏制學生想像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生需要自己去對文章進行閱讀和感悟,也需要和其他同學一起討論,相互幫助。討論式教學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這一學習需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經常採用的討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同桌討論,一種是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為了改變這種一成不變的討論方式,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例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對課文有一個深入的理解,我以「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這句話作為切入點,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辯論——「移民火星能否實現」。學生圍繞著這一問題進行正反方的辯論。學生通過自己在網路或圖書館里所搜索的資料將課文內容進行了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逐步走入了小學課堂,為我們的教學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多媒體具有強大的信息輸出功能,它能為學生帶來立體的刺激,使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到認知活動中來,變抽象為具體、復雜為簡單,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激發,促進課程教學的不斷優化。如教學六年級下冊《科學的精神》這一單元時,我就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水稻豐收的場景和炸葯爆炸的情形。當課文中的內容用多媒體以動態的方式展示出來時,學生都感到非常震撼,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科學家不畏困難,刻苦鑽研的精神,學科學、用科學也成了他們頭腦中一種強烈的需求。再回到課文學習中來,學生無論是回答問題還是進行交流和互動,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學效果也非常好。
四、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
教學語言能夠反映教師的綜合能力,也是學生能夠感知最為迅速的因素。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是教學創新中最為直接和外在的因素。每個教師的教學語言都有自身的風格。風格化語言的形成是教師個體精神的外化,它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只有當教師對於創新達到了一種自由的成就階段,它才會逐漸產生、發展並最終形成。如進行復韻母ei的學習時,為了避免學生將ei與ie混淆,我就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大e要和小i一起爬山,爬了一會小i就爬不動了。這時,大e說:小i,我拉著你爬。於是,大e在前面拉著小i往上爬。大e帶小i,邊爬邊喊ei,ei,ei。全新教學語言能夠使學生對拼音的學習產生一種形象的認識,他們對這種練習形式也很感興趣,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激發。
此外,教學語言並不只是教師所說的話,它還包括教師的體態語言,即教師的面部表情、目光以及手勢等。我們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藝術創新過程,教師要將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充分地調動起來,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有效合理,創造一種形式多樣,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的教學語言,使學生對教學產生一種美的體驗,強化他們的審美感受。
五、 對板書進行創新
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對於整堂課來說,板書的作用是總結學習內容,提醒學生注意本課的主要脈絡。要想使板書新穎別致,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教師就要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挖掘,發現其潛在的構思線索,將課文的內在結構以一種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同時,板書要形象、生動,如果可以,還要配上一些簡筆畫或幾何圖,凝聚課文精華,從微小之處探尋課文,將所學內容以創新的形式定格。如學習《龍的傳人》一文時,我先利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單的龍的形象,然後結合課文中對龍的描述「角似鹿,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邊說邊畫,並不時地咨詢學生的意見:「大家看老師畫的角像不像鹿?」等我畫完,學生基本上就能將龍的這幾個特徵都記住。到課堂的最後,我又將一些與龍有關的成語整齊地寫在了黑板上。在進行板書的創新時,教師只有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板書的設計與完成環節,才能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為深刻。總之,教師要對板書的形式進行創新,力求新鮮生動。這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有效體現,也是我們進行教學創新的一個目標。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關注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對創新沒有任何的顧慮,愛上創新所帶來的成就感,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使他們成為高素質的建設人才。
F. 如何深化小學教育改革創新求突破
一、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養能力
學校始終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立校之本。學校堅持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通過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探索和完善既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又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各類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
1、更新教育觀念,鞏固本科教學地位。以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主題,深入開展教育教學研討活動,進一步轉變人才培養理念與本科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發展觀念、人人成才觀念、多樣化人才觀念、終身學習觀念、系統培養觀念,進一步鞏固了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與本科教學的基礎地位。
2、優化課程體系,提高課程質量。按照「統籌部署、分步實施、狠抓落實、全面提高」的原則,以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內容改革為重點,大力實施「課程建設工程」,深化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精選和設計實驗教學內容與體系,建立了「公共基礎+專業提高+研究創新」三層次、四年不斷線的實踐課程體系,增加創新創業教育課模塊、素質教育課模塊,以課程資源平台建設為基礎,推進優質課程資源共享。現已建成28門國家級和省級精品課程。
3、深化教學改革,創新培養模式。根據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修訂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完全學分制,推進公共基礎課程改革、普通本科學生畢業論文(設計)改革以及教材選用改革,實行本科生導師制,促進因材施教和個性化發展;構建課外實踐學分認證教育體系,促進專業教育與實踐教育的融通,形成了學科專業教育與素質拓展活動教育良性互動的育人特色;不斷創新產學研合作辦學特色,建成144個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資助制度,遴選了一批實施創新創業教育試點,促進了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
4、啟動專業大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為進一步體現科學技術發展、學科交叉和滲透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突出基礎寬厚、適應性強、專業口徑寬、綜合能力強、整體素質高的創新人才培養需要,學校啟動了公共管理類、工商管理類兩個專業大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在今年的招生中,這兩類專業按大類招生,一年以後,學生根據興趣和志願重新選擇專業。
5、實施「特色計劃」,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學校緊緊圍繞提高本科教學質量這一核心,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實施「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和「國際交流開放計劃」試點工作,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搭建良好平台,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
實施「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按照「行業指導、校企合作、分類實施、形式多樣」的原則,建立和形成與基層司法、執法機關以及中小企業等法律事務部門信息交流和人才培養的合作與聯動機制,不斷進行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創新,積極優化具有自身優勢和特色的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初步形成新時期卓越法律人才評價體系,保障和提高法學人才培養質量。
實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進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實驗班的學生單獨開班,並實現特色教學。突出個性培養和柔性管理理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參與導師的科研,接受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強化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全面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提高科研能力。
二、不斷加強師資培訓力度,強化教學隊伍建設,著力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多年來,我校一直重視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培訓,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教師分別採取不同的培養與提升舉措。
三、以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為抓手,強化教學建設,深化教學改革
學校以本科教學工程建設為抓手,制定出台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管理辦法》、《優秀教學成果獎勵辦法》等一系列教學改革文件,鼓勵教師從事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四、不斷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打造創新人才培養平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加強實驗室建設和加強實驗教學環節,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體現。多年來,學校一直注重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建設,加大實驗室建設力度,狠抓實驗、實習(社會實踐)和畢業論文設計,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打造創新人才培養平台,突出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不斷完善教學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強化獎懲功能
學校對教學管理規章制度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建設。完善和實施了常規教學檢查、教學督導、教學信息反饋、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等多項質量監控措施,逐步完善了教學規章制度,保障了教學秩序的正常穩定。在此基礎上,嚴格日常教學管理,向管理要質量,從管理求提升。嚴格執行培養方案,嚴格教學檢查,嚴格考核紀律,認真履行調停課審批制度,規范執行學業警示制度、畢業論文管理與專業實習,嚴肅教師教學工作紀律,保障了教學秩序的正常穩定,教學質量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