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應該包括哪些方面
【英盛觀察】
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三個階級之分(初級、中級、高級),具體如下:
一、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初級)
1.硬體操作技能:
①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常用計算機輸入、輸出設備的基本操作(如常用的鍵盤、滑鼠、光碟機、U盤、列印機、顯示器等);
②了解計算機硬體系統的基本組成與結構;
③會正確開關計算機;能夠正確使用校內所配備的各類電教教學設備。
2.軟體使用技能:
①熟悉常用計算機操作系統用戶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啟動運行應用程序);
②熟練掌握一種漢字輸入法,每分鍾可輸入15個漢字;
③掌握在計算機上新建、重命名文件夾及復制、粘貼、刪除、移動文件等操作;
④會使用Winrar、Winzip壓縮軟體進行壓縮與解壓處理;
⑤會使用Word辦公軟體進行文字輸入並進行簡單的內容、格式編排和列印;
⑥能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
⑦會在互聯網上瀏覽信息,搜索教育、教學資源,會在網上進行上傳、下載等操作。
3.信息化教學素養:樹立與教育信息化相適應的信息意識;能夠對各類信息化教育資源進行價值判斷,選擇與任教學科相適應的信息化教育資源並應用於課堂教學。
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中級)
除具備初級能力外,還須達到:
1.硬體操作技能:
①知道常用硬體媒體設備種類與功能(如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每種設備適用於何種環境以及適用於傳遞哪一類型的信息);
②了解多媒體硬體技術在教學中的發展趨勢。
2.軟體使用技能:
①能使用文字處理軟體(如Word等)熟練編排所任教學科的試卷;
②會使用電子表格軟體(如Excel等)進行較高級的數據分析、篩選及其它數學運算;
③熟練使用多媒體課件製作工具(如PowerPoint等)製作課件,能將聲音、圖片、視屏、動畫等各類素材進行整合運用。
③能初步運用多媒體工具對信息加工處理(如對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形式的信息進行加工、編輯和處理);
④熟練使用電子郵件、電子公告板(BBS)、網路尋呼工具(QQ、MSN等)、個人博客(Blog)進行表達和交流;
⑤會安裝與卸載常用的應用程序。
⑥了解計算機病毒的一般特徵也預防措施。
3.信息化教學素養:能利用信息技術構建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環境;編制適於所任教學科信息化教案及課堂實施方案;將各類教育資源與日常教學進行整合並合理應用,善於利用教育資源突破教育教學重、難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指導學生獲取信息化學習資源(如通過網路獲取學習資源或相關輔導材料,利用網路教學平台進行學習)。
4.等級要求范圍:我市中心小學以上學校校級班子成員及45周歲(含)以下教師均應達到信息技術中級應用標准。
三、信息技術能力應用標准(高級)
除具備初、中級能力外,還應達到:
1.硬體操作技能:
①熟練掌握計算機網路架設所需的各類硬體知識;
②能對機房及電子備課室計算機等設備進行簡單故障排除;
③能對學校常用電教設備進行維護和簡易故障排查;
2.軟體使用技能:
①對計算機操作系統及網路操作系統有較深的了解(會安裝、使用、備份與還原操作系統);
②熟練使用常用軟體對素材進行加工、處理(如利用文字處理軟體對信息進行編輯,利用統計軟體對信息進行統計分析等);
③熟練掌握常用辦公軟體的操作技巧;
④熟練掌握1-2種多媒體課件製作工具(如PowerPoint、Flash、幾何畫板等),能夠製作網路課件;
⑤為學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及各類資源系統軟體的架設和WEB發布提供支持等;
3.信息化教學素養:認識網路教學信息的傳遞手段,以及教學媒體的類別和功能;能夠根據不同信息化教學媒體的特點,設計實現不同教學目標的學習活動與學習模式(如利用網路多媒體技術實現探究性學習、研究型學習與案例學習等學習模式);利用信息技術和網路環境開展教學交流和活動。
『貳』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對教師提出了哪些要求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包括「應用意識、應用技能、應用責任、應用創新」四個方面。
1. 應用意識:應用意識是指教師對信息技術應用的一種自我認識、認可與認同。有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認識是不到位的,在應用上是不認可的,甚至是排斥的。認識不到位,提高應用能力就是一句空話。所以,在應用意識上,應該讓教師實現三個方面的轉變:一是從注重技術向注重教法、學法轉變;二是從注重工具向注重資源轉變;三是從信息技術向信息與通信技術轉變。讓教師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功能和作用,他們才會樂於接受、樂於應用。
2. 應用技能:應用技能是指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使用信息技術的專業水平。在應用技能上,除了一些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必須掌握之外,對一些支撐軟體也應該有所涉及和了解。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能夠進行教學應用設計、教學應用實施、教學應用評價、教學溝通、教學反思等。在軟體的學習上,要求通過某些軟體的學習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掌握學習軟體的一般方法,做到遇到新軟體也能自己摸索使用。在教學應用技能的培訓上,要通過一些課例、案例進行參與式診斷分析,觀摩它的優勢,揣摩它的用途,琢磨它的發展,這樣才能提高教師的應用技能。
3. 應用責任:應用責任是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崗位職責、社會義務、教學責任。只有教師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當成一種社會進步中的職責,當成日常教學中的一種義務和習慣,當成教學改革發展的一種趨勢,才會去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和合理地分配各種資源。它要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努力做到使不同性別、不同經濟狀況的學生有均等的學習資源、均等的機會,並正確地使用學習資源和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使信息技術的應用成為一種必然,絕對不會把信息技術的應用當成一種負擔或累贅
4. 應用創新:應用創新是指教師在新課堂教學改革中,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各種變革。注重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是我們應用創新的目標。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主要是在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利用計算機極其網路技術進行備課和課堂教學活動的水平。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等於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它應該是指教師在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能力的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教學的能力。從現階段的新課堂教學改革的趨勢看,很多地方更多的是注重教師信息技術技能的提高,而忽視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等於信息技術技能,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應該包含教師對信息技術的
包括「應用意識、應用技能、應用責任、應用創新」四個方面。
『叄』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其中t1-t27有哪些內容
教學人員教育技術能力標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意識與態度(一)重要性的認識1.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改革和實施國家課程標準的重要作用。2.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能力是教師專業素質的必要組成部分。3.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應用意識1.具有在教學中應用教育技術的意識。2.具有在教學中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進行教學改革研究的意識。3.具有運用教育技術不斷豐富學習資源的意識。4.具有關注新技術發展並嘗試將新技術應用於教學的意識。評價與反思1.具有對教學資源的利用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2.具有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3.具有對教學效果與效率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終身學習1.具有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以完善自身素質結構的意識與態度。2.具有利用教育技術進行終身學習以實現專業發展與個人發展的意識與態度。知識與技能/《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編輯基本知識1.了解教育技術基本概念。2.理解教育技術的主要理論基礎。3.掌握教育技術理論的基本內容。4.了解基本的教育技術研究方法。基本技能1.掌握信息檢索、加工與利用的方法。2.掌握常見教學媒體選擇與開發的方法。3.掌握教學系統設計的一般方法。4.掌握教學資源管理、教學過程管理和項目管理的方法。5.掌握教學媒體、教學資源、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的評價方法。應用與創新/《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教學設計與實施1.能夠正確地描述教學目標、分析教學內容,並能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學條件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2.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有效途徑。3.能為學生提供各種運用技術進行實踐的機會,並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4.能應用技術開展對學生的評價和對教學過程的評價。教學支持與管理1.能夠收集、甄別、整合、應用與學科相關的教學資源以優化教學環境。2.能在教學中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管理。3.能在教學中對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管理。4.能在教學中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管理。科研與發展1.能結合學科教學進行教育技術應用的研究。2.能針對學科教學中教育技術應用的效果進行研究。3.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學習業務知識,發展自身的業務能力。合作與交流1.能利用技術與學生就學習進行交流。2.能利用技術與家長就學生情況進行交流。3.能利用技術與同事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廣泛開展合作與交流。4.能利用技術與教育管理人員就教育管理工作進行溝通。5.能利用技術與技術人員在教學資源的設計、選擇與開發等方面進行合作與交流。6.能利用技術與學科專家、教育技術專家就教育技術的應用進行交流與合作。社會責任/《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公平利用努力使不同性別、不同經濟狀況的學生在學習資源的利用上享有均等的機會。有效應用努力使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學生均能利用學習資源得到良好發展。健康使用促進學生正確地使用學習資源,以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規范行為能向學生示範並傳授與技術利用有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和倫理道德觀念。管理人員教育技術能力標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意識與態度(一)重要性的認識1.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改革和實施國家課程標準的重要作用。2.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能力是教師專業素質的必要組成部分。3.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二)應用意識1.具有推動在管理中應用教育技術的意識。2.具有推動在教學中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的意識。3.具有支持教師運用教育技術不斷豐富學習資源的意識。4.具有密切關注新技術的價值並不斷挖掘其教育應用潛力的意識。(三)評價與反思1.具有促進對教學資源的利用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2.具有促進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3.具有促進對教學效果與效率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4.具有對教學管理的效果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四)終身學習1.具有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意識與態度。2.具有利用教育技術進行終身學習以實現管理能力與個人素質不斷提高的意識與態度。3.具有利用教育技術為教師創造終身學習環境的意識與態度。知識與技能(一)基本知識1.了解教育思想、觀念和教育技術的發展趨勢。2.了解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和應用范疇。3.了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4.掌握績效技術、知識管理和課程開發的基本知識。(二)基本技能1.掌握信息檢索、加工與利用的方法。2.掌握資源管理、過程管理和項目管理的方法。3.掌握教學媒體、教學資源、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的評價方法。4.掌握課程規劃、設計、開發、實施與評價的方法。應用與創新(一)決策與規劃1.制定並實施教育技術應用計劃以及應用技術來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的條例與法規。2.能夠根據地區特點和實際教育狀況,宏觀調配學習資源,規劃和設計教育系統。3.能夠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和統計數據輔助決策過程。(二)組織與運用1.能組織與協調各種資源,保證教育技術應用計劃的貫徹和執行。2.能組織與協調各種資源,促進信息化學習環境的創建。3.能組織與協調各種資源,支持信息化的教學活動。4.能運用技術輔助教學組織和教學實施。(三)評估與發展1.能使用多種方法對教師和管理人員的教育技術應用效果進行評價。2.能運用技術輔助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行評價。3.能採取多種措施推動技術體系的不斷改進,支持技術的周期性更新。4.能充分利用技術手段為教師、學生和管理者的發展提供機會。5.能充分運用技術改善教育教學條件,並為教師提供教育技術培訓的機會。(四)合作與交流1.能利用技術與教學人員就教學工作進行交流。2.能利用技術與技術人員就學習支持與服務進行交流。3.能利用技術與家長及學生就學生發展與成長進行交流。4.能利用技術與同事就管理工作進行合作與交流。社會責任(一)公平利用能夠在管理制度上保障所有的教師和學生均能利用學習資源得到良好發展。(二)有效應用1.能夠促進學習資源的應用潛能得到最大化的發揮。2.能夠促進技術應用達到預期效果。(三)安全使用1.能確保技術環境的安全性。2.能提高技術應用的安全性。(四)規范行為1.努力加強信息道德的宣傳與教育。2.努力規范技術應用的行為與言論。3.具有技術環境下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並能夠以實際行動維護這種知識產權。技術人員教育技術能力標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意識與態(一)重要性的認識1.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改革和實施國家課程標準的重要作用。2.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是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3.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於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二)應用意識1.具有研究與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意識。2.具有利用技術不斷優化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的意識。3.具有積極輔助與支持教學人員和管理人員應用教育技術的意識。4.具有不斷嘗試應用新技術並探索其應用潛力的意識。(三)評價與反思1.具有對技術及應用方案進行選擇和評價的意識。2.具有對技術開發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3.具有對技術支持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4.具有對教學資源管理進行評價與反思的意識。(四)終身學習1.具有積極學習新知識與新技術以提高業務水平的意識。2.具有利用教育技術進行終身學習以不斷提高個人素質的意識。知識與技能(一)基本知識1.了解教育思想、觀念和技術的發展趨勢。2.了解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和應用范疇。3.掌握現代教學媒體特別是計算機與網路通信的原理與應用。(二)基本技能1.掌握信息檢索、加工與利用的方法。2.了解教學系統設計與開發的方法。3.掌握教學媒體的設計與開發的技術。4.掌握教學媒體的維護與管理的方法。5.掌握學習資源維護與管理的方法。6.掌握對教學媒體、學習資源的評價方法。應用與創新(一)設計與開發1.參與本單位教育信息化建設方案的整體規劃與設計。2.能夠設計與開發本單位的信息化學習環境。3.能夠收集、整理已有學習資源並設計與開發符合教學需要的學習資源。(二)應用與管理1.能夠為教學人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技術支持與服務。2.能夠為管理人員的管理和評估工作提供技術支持與服務。3.能夠對學習資源與學習環境的使用進行有效的管理與維護。(三)評估與發展1.能夠對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的開發與應用效果進行評估,並提出發展建議。2.能夠對自身的技術服務和管理工作進行評估,並反省自身的技術服務和業務水平。3.能夠參與本校教師教育技術應用效果的評估工作,並提出發展建議。4.能夠參與制定本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方案並實施。合作與交流1.能利用技術與教師就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交流。2.能利用技術與管理人員進行交流。3.能利用技術與學生及家長進行交流。4.能利用技術與同行及技術專家進行交流。社會責任/《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准》公平利用能夠通過有效的統籌安排保障所有的教師和學生均能利用學習資源得到良好發展。有效應用1.能不斷加強信息資源的管理。2.能不斷提高教育技術應用的有效性。安全使用1.努力提高技術應用環境的信息安全。2.能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安全、可靠的技術服務。規范行為1.努力加強技術環境下信息資源的規范管理。2.努力規范技術應用的行為方式。
『肆』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提出將推行什麼教師選學機制
一、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初級)
1.硬體操作技能:
①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常用計算機輸入、輸出設備的基本操作(如常用的鍵盤、滑鼠、光碟機、U盤、列印機、顯示器等);
②了解計算機硬體系統的基本組成與結構;
③會正確開關計算機;能夠正確使用校內所配備的各類電教教學設備。
2.軟體使用技能:
①熟悉常用計算機操作系統用戶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啟動運行應用程序);
②熟練掌握一種漢字輸入法,每分鍾可輸入15個漢字;
③掌握在計算機上新建、重命名文件夾及復制、粘貼、刪除、移動文件等操作;
④會使用Winrar、Winzip壓縮軟體進行壓縮與解壓處理;
⑤會使用Word辦公軟體進行文字輸入並進行簡單的內容、格式編排和列印;
⑥能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
⑦會在互聯網上瀏覽信息,搜索教育、教學資源,會在網上進行上傳、下載等操作。
3.信息化教學素養:樹立與教育信息化相適應的信息意識;能夠對各類信息化教育資源進行價值判斷,選擇與任教學科相適應的信息化教育資源並應用於課堂教學。
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中級)
除具備初級能力外,還須達到:
1.硬體操作技能:
①知道常用硬體媒體設備種類與功能(如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每種設備適用於何種環境以及適用於傳遞哪一類型的信息);
②了解多媒體硬體技術在教學中的發展趨勢。
2.軟體使用技能:
①能使用文字處理軟體(如Word等)熟練編排所任教學科的試卷;
②會使用電子表格軟體(如Excel等)進行較高級的數據分析、篩選及其它數學運算;
③熟練使用多媒體課件製作工具(如PowerPoint等)製作課件,能將聲音、圖片、視屏、動畫等各類素材進行整合運用。
③能初步運用多媒體工具對信息加工處理(如對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形式的信息進行加工、編輯和處理);
④熟練使用電子郵件、電子公告板(BBS)、網路尋呼工具(QQ、MSN等)、個人博客(Blog)進行表達和交流;
⑤會安裝與卸載常用的應用程序。
⑥了解計算機病毒的一般特徵也預防措施。
3.信息化教學素養:能利用信息技術構建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環境;編制適於所任教學科信息化教案及課堂實施方案;將各類教育資源與日常教學進行整合並合理應用,善於利用教育資源突破教育教學重、難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指導學生獲取信息化學習資源(如通過網路獲取學習資源或相關輔導材料,利用網路教學平台進行學習)。
4.等級要求范圍:我市中心小學以上學校校級班子成員及45周歲(含)以下教師均應達到信息技術中級應用標准。
三、信息技術能力應用標准(高級)
除具備初、中級能力外,還應達到:
1.硬體操作技能:
①熟練掌握計算機網路架設所需的各類硬體知識;
②能對機房及電子備課室計算機等設備進行簡單故障排除;
③能對學校常用電教設備進行維護和簡易故障排查;
2.軟體使用技能:
①對計算機操作系統及網路操作系統有較深的了解(會安裝、使用、備份與還原操作系統);
②熟練使用常用軟體對素材進行加工、處理(如利用文字處理軟體對信息進行編輯,利用統計軟體對信息進行統計分析等);
③熟練掌握常用辦公軟體的操作技巧;
④熟練掌握1-2種多媒體課件製作工具(如PowerPoint、Flash、幾何畫板等),能夠製作網路課件;
⑤為學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及各類資源系統軟體的架設和WEB發布提供支持等;
3.信息化教學素養:認識網路教學信息的傳遞手段,以及教學媒體的類別和功能;能夠根據不同信息化教學媒體的特點,設計實現不同教學目標的學習活動與學習模式(如利用網路多媒體技術實現探究性學習、研究型學習與案例學習等學習模式);利用信息技術和網路環境開展教學交流和活動。
『伍』 如何解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
學習前,雖然覺得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沒什麼難度,心想教學上不需要什麼高深的多媒體知識,可是學習後,才真正明白我的膚淺理解,明白知識在不斷更新,我們要不斷在學習上充電。
學習以來,我在不斷的收獲著經驗,汲取著知識,現在我就談談學習這一個月來的感受吧。
1、學習方式的改變。
「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系列課程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培訓,使教師能夠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中,合理利用通用軟體、學科軟體、數字教育資源等技術資源,有效開展講解、啟發、示範、指導、評價等教學活動,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育教學能力。我平時的上課也用到多媒體,但是有些動畫的的設計還是覺得很難,總沒信心學會,通過這個學習平台,我坐下來認真的觀看視頻,學會了用幾何畫板作圖,很方便也很使用。這樣的學習,我也比較喜歡,因為以往總是要到進修學校去,來回坐車也不方便,學習時間又總是在周末,所以不太情願去學,現在能在網上進行學習,特別方便,我們也願意接受,這就體現到信息技術的優越性,使大家更願接受,體現到快捷、方便、喜歡。
2、教師間的交流合作更密切。
在學習中學會利用教師網路研修社區,有效參與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校本及區域研修,養成網路學習習慣,在研修社區,我可以與同行們自由的探討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與專家交流、看優秀課例等方式,感受同行前輩、大師們的精彩課堂和他們的畫龍點睛般的評課,大開眼界,同時感到自己的水平太低了,與大師級同行的差距太大了,今後努力的方向更明確了。
3、使用網路技術更熟練了。
以往使用網路,只是簡單地查資料,現在學習後,設計教案和製作課件更加熟練的運用一些多媒體,把文字、圖形、圖象、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媒體融合在一起,就可以將一些平時難以表述清楚的教學內容,如在講時、分、秒時,運用鍾表動畫,生動的展現時針分針運動情境,便於幫助學生理解。
通過「國培」研修學習,我的收獲不斷增加,在網路學習中,我的教師生活更充實。我會堅持學習到永遠。
『陸』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解讀課後反思怎麼寫
讓我對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有了新的認識,當今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版技術權正飛速的發展,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和對教育對象的教育方式。對現代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同時對我們教育各方面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僅僅停留在教學課件的製作上
『柒』 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應該包括哪些方面
技術素養、計劃與准備、組織與管理、評估與診斷、學習與發展五個維度。
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能力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講解、啟發、示範、指導、評價等教學活動應具備的能力;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的能力為發展性要求,主要針對教師在學生具備網路學習環境或相應設備的條件下。
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所應具有的能力。本標准根據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與專業發展主線,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區分為技術素養、計劃與准備、組織與管理、評估與診斷、學習與發展五個維度。
(7)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解擴展閱讀: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要求規定:
1、依據課程標准、學習目標、學生特徵和技術條件,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確定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契合點。
2、設計有助於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信息化教學過程與學習活動。合理選擇與使用技術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機會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3、預見學生在信息化環境中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可能遇到的問題,制訂應對方案。利用技術支持,轉變學習方式,有效開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捌』 在《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准》中,共設定發多少個課程主題
共27個課程主題,分別是:
1、信息技術引發的教育教學變革
2、多媒體教學環境認知與常用設備使用
3、學科資源檢索與獲取
4、素材的處理與加工
5、多媒體課件製作
6、學科軟體的使用
7、信息道德與信息安全
8、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學科教學
9、交互多媒體環境下的學科教學
10、學科教學資源支持下的課程教學
11、技術支持的課堂導入
12、技術支持的課堂講授
13、技術支持的學生技能訓練與指導
14、技術支持的總結與復習
15、技術支持的教學評價
16、網路學習空間的構建與管理
17、網路教學平台的應用
18、適用於移動設備的教學軟體應用
19、網路教學環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20、移動學習環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21、技術支持的探究學習任務設計
22、技術支持的學習小組的組織與管理
23、技術支持的學習過程監控
24、技術支持的學習評價
25、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解讀
26、教師工作坊與教師專業發展
27、網路研修社區與教師專業發展
(8)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解擴展閱讀
教師信息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保證。全省中小學教師將接受每人不少於50個學時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即「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的總體發展目標。
省教育廳要求市、縣加大投入力度,通過安排專項經費保障本地能力提升工程實施,確保開展全員培訓;中小學校要在學校公用經費中安排專項資金,為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