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高年級群文教學

小學高年級群文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02 18:04:05

1. 如何教好小學高年級語文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提高學生「正確地理解和應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促進人的整體發展。而當今的語文教學都側重於理解,即瑣碎的分析文章,而造成目的的錯位,要求的越位,語言學習的不到位。所以,從實際出發,應把學習語文的力度移位到運用這個環節中,從運用中促進理解。而學會運用,就要重視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培養語感,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語文習慣,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新的語文教學大綱也強調了積累、運用,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生必須在自己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在與老師、同學,在與社會、家庭的語言交際中獲得真正的發展。

為了讓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在語文教學中靈活地運轉起來,我在以下方面作了嘗試:

一、靈活組織教學

傳統的語文教學一般是一篇接一篇課文教,受到薛法根老師「組塊教學」的啟發,我試著在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淡化課文間的嚴格界限,採用「單元整體教學法」。每個單元的課文都是因為有著某些方面的共同點才組織到一塊的,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共同點集中訓練語言。教學時,把一個單元看成一篇課文,從整體入手,先由學生自由讀通每篇課文,然後由學生初步讀懂自己所喜愛的課文內容,並有針對性的提出疑義,再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組織教學,進行詞語的組塊,句子的組塊,段落的組塊及寫法的組塊,讓學生在各種塊中同中求異,得到內化與積累。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教師處理教材的自由度,減少了分析,注重了實踐,使學生的語言訓練得到充分的落實。

二、精心設計問題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日本著名教學家齋藤喜博甚至認為,教師的提問是「教學的生命」。可見,「問」是何等的重要。但老師的提問是一門藝術,問題提得好,學生就想說、會說,也就達到了運用中理解的目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提好問題:首先問題要新穎,所謂「新穎」,就是要教師善於從新的角度進行提問,提出的問題要有新意,出乎學生意料,能促進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尋求答案。比如我常預先設計或在教學中隨機捕捉一些爭議性和挑戰性的問題,讓他們辨個明白,爭個透徹。其次,問題要有容量。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給學生以自由發揮的餘地,能促使學生圍繞老師的問題多角度、多渠道、多層次地去解答。如一題多解、一題多練、一題多議等。在次基礎上設計問題要有啟發性。結合教學的重點難點,細致地指導學生「說什麼」,又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維,明確「怎麼說」。

三、巧妙創設情景

教師根據文意創設情景,讓學生通過表演、演示等活動,入情入景地感悟、識記和品味語言,使情景的設置與語言的訓練有機結合,融為一體,達到了「寓教於樂,樂而不嬉」的目的。課堂上,我常隨意捕捉或有意設置一些情景讓學生在無意中學會運用語言。學完了《爬山虎的腳》,就讓學生用「我」的口氣對爬山虎的習性和特點作自我介紹。有一次課堂上,一隻小麻雀突然撞進了課堂,怎麼飛也飛不出去,這下,學生的眼光都隨著麻雀忽上忽下,忽做忽右地移動。於是,我也就停止上課,乾脆讓他們盡情地看。終於,麻雀在班級中逗留了五、六分鍾,飛出窗外。學生也都回過神來,我順勢就剛才麻雀怎麼飛進教室,如何在教室里飛的,又是怎樣飛出教室的以及同學們的表現、心情和對這件事的看法等作自由發表,發現平時不大講話的幾個學生也有了表達的慾望,課後還將一篇篇具體而生動的文章送到我的手裡。

四、營造輕松氛圍

鳥兒高飛,需要廣闊高遠的天空;學生展現自我,則需要自由寬松的氛圍。有關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情感參與緊密相連。當學生的情緒處於一個積極振奮的狀態時,學生的思維才不會壓抑,一個個奇思妙想,才會如泉噴涌。因此課堂上應給學生營造一種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據了解,美國的小學生上課不用排坐,不背手,而是圍者團團坐,相互交談,也沒有「不許做小動作」的批評。我有時也常採用這種小組形式的課堂教學,便於交流和討論,還能互相學習。另外,師生間平等融洽的關系是製造輕松氛圍的前提,讓學生感到課堂上的教師和學生是在共同學習。在課堂上,學生有時會再現一些奇特甚至有點荒誕的想法或回答,此時,教師應保護、鼓勵學生這種創新意識,切不可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從而培養學生有大膽能說的習慣,在自由言論中進行語言實踐。

五、擴大學科外延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決定了它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自然的語文閱讀教學也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實際上,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等,封閉起來,是學不好語言的。所以,語文學習,僅僅是在課堂上是不夠的,我試著把語文學習搬到校園、社會、大自然這個課堂內進行。基礎訓練「聽話、說話」中有一個當小導游的內容,在指導的基礎上,我帶領學生身臨其境,來到校園中,以導游的身份向同學們介紹我們的校園。不僅是對課文的實踐運用,還為習作訓練做下了良好的准備。

不管怎麼說,語文教學應走向運用和交際,這就需要我們加強學生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真正體現「小學語文」的作用。

2.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理解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突出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教學不僅影響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而且影響著學生一生的發展。長期以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一直存在著「走形式、輕感悟、少興趣、低效率」等問題。課程改革以來,我們的教學觀念正在發生著質的變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的意識正在逐步得到認可和實踐。但要想進一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我們繼續潛心地研究。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體驗來說說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認真解讀文本,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教師在備課時的,如果對文本進行深入的鑽研,能夠真正的解讀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題思想和語言的運用等,那麼就可以輕松地駕馭課堂,有效地解決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正是精心的預設,才會有精彩的生成。反之則不然。
我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時,仔細地研讀了作者季羨林的經歷及當時的心境,明白了他對外國人民的敬意和懷念。因而,教學時,很好的拓展了季羨林大師的寫作目的。當我把一首寫給季老的頒獎詞展現在學生面前時,他們邊讀邊悟,從心靈深處領會了這篇文章的深遠意義及作者的高尚人格。同時,學生的認知有限,不聯系背景的話,很難准確把握課文主旨。
二、激發閱讀興趣,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基石
興趣在閱讀教學中本是一個毋庸置疑的問題。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針對語文課堂教學,尤其是我校學生語文閱讀能力低,閱讀習慣不好這樣一種現狀,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我從以下幾點嘗試:
(1)每天利用課前5分鍾的時間,讓學生講故事或背成語。
(2)課外閱讀課時幫學生選擇一些容易理解且感興趣的閱讀書籍。
(3)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在班內開展一些朗讀小競賽等。
(4)精心設計導入語
一段好的導語,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我就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導語,將他們不知不覺的帶入到教學中。
我教《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時,設下了疑問:你眼中的美麗是什麼樣的?文中又是什麼樣的美麗能跨越這么久?你想知道是誰能做到嗎?我們趕快投入到學習中去吧。學生帶著懸念走如了文本,傾心與文本對話.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導入新課時,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為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開了好頭,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當然會得到提高。
三、提倡個性化閱讀,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核心
《語文課程標准》中特別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目標特別強調閱讀者的個性體驗。讀是語文教學的必經之法,沒有讀,就不能產生語感、不能理解主要內容、句子的含義、語言的運用方法等等。然而,現在的語文課,很難聽到學生用心去讀,學生讀的權利被教師剝奪了。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許多不同的體驗正是在多樣化的閱讀中得以生成的。
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學生自讀、互讀後進行交流。他們不但說出了侵略者的罪惡行徑,也體會出了當時統治者的無能,還了解了祖國有珍貴的文化遺產等。學生也按照自己的理解,採用不同的語氣去讀、去悟,課堂效果比預期的還好。
四、巧妙提問,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藝術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問,可以提高學生思維品質,培養思維能力,同時有利於師生間的交流增,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我認為課堂上要巧妙提問,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科學有效。可以採用一些方法
1、觀察法
通過看圖或實驗來向學生質疑,讓學生通過觀察去尋求答案。一般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圖上畫了些什麼?你想到些什麼?有什麼感受?這類問題一提出,學生很容易結合畫面來回答,此法適合低年級教學用。
2、聯系實際法
學生的學習來源於課本知識,也來源於自己的生活實際。在學習語文時,許多問題的認識都可以結合實際來理解。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設計的問題: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你會說些什麼?你想怎樣幫助她?她會凍死嗎?
3、抽絲法
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有些課題的題眼就適合提問,例如《童年的發現》。還有文中的一些重點句子,也可以提問。
如《草原》的最後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教學時可緊扣詩句,逆向尋因,將部分內容與結尾的詩句進行聯系,弄清作者布局謀篇的思路,體會其詩句「牽一發而動全篇」的妙用,從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4、環環相扣法
如:第十冊《宴子使楚》我設計了這幾個環環相扣的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宴子到楚國去見誰?遭到了楚王的什麼?楚王幾次侮辱宴子,是怎樣侮辱的?宴子為了維護自己的人格和國家的尊嚴,是怎樣反駁的?結果怎樣?只要把這些問題解決了,學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學懂了全文。
5、橫向遷移法
找出文中的共同元素,提出一個問題,緊接著再提出相似的具有推理性質的問題。如《桂林山水》一文,灕江的水清得怎樣?綠得怎樣?靜的怎樣?
6、矛盾質疑法
利用文中的矛盾說法或與已知的知識產生不協調情況去提問,一石驚起千層浪。如《再見了,親人》中「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著」,此處就可做一做文章,引領學生體會當時人們的感情基調。
7、疏導式提問法
有的問題教師提出後學生答不上來,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教師可以改變角度,提出與之有關的其他問題,進行鋪墊。

五、讀悟結合,讀寫結合,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重視學生的閱讀實踐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點,在閱讀教學中就必須處理好朗讀與感悟,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做到讀悟結合,讀寫結合。
1、讀中品悟,積累內化語言
讀即朗讀,悟即品悟,朗讀和品悟相輔相成。熟讀、精讀之後,方可在心中感悟到語言的藝術之魅力。在執教《匆匆》一課時,范讀之後,我讓學生進行大膽地朗讀,學生們反響很大。在抒情的朗讀時,不知不覺便感受到了時間易逝,人生短暫的內涵。也利於背誦優美的文字。
2、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執教《小草,向前走》一課時,學生們的積極性十分高漲,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在我的引領下,學生們積極發言,不僅心生對小草的愛意,也對地球的環境提出了許多的意見和建議。他們懂得自己小小的盈盈之軀承載的是未來的重任。這令我感動不已。同時布置一個作業:寫一寫你心中的地球應該是什麼樣的?
閱讀是寫作之母,寫作中大量的知識是通過閱讀來獲得。沒有知識的積累,就沒有寫作靈感。我們的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從對課文的品讀上積累寫作素材,從教材中學會作文方法,使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3. 如何讓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更具魅力

1.設計:准確挖掘知識點
設計好微課是實施「翻轉課堂」的首要因素。「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程的創始人戴維·彭羅斯說:「微課程是一個知識挖掘的框架,我們將告訴學習者在哪裡挖,需要挖些什麼。我們將對這一過程進行監督。」
因此,在設計每一節微課時,要慎重選擇知識點,並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使它們更符合教學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五彩繽紛」一詞的教學就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如何才能讓學生正確並深入理解這一知識點呢?我確定了一下三個教學步驟:
(1)從字理來理解「五彩繽紛」的本義;
(2)通過生活實際中的兩個例句感受「五彩繽紛」的用詞精準;
(3)結合課文中的語境學習,感受「五彩繽紛」的動態美。
首先引導學生重點品味「五彩繽紛」這個中心詞。根據字理析詞「分解——組合」的教學要則,「五彩」是概數,表示顏色多。然後重點放在對連綿詞「繽紛」的字理析解上,由「繽紛」兩個字的絞絲旁切入,知道了其本義就是指旗子的「旗游」飄動的樣子,因此「繽紛」這個詞語就帶著一種「動感」。至此,就明白了「五彩繽紛」就是表示「顏色多」而且還具有一種「動態美」。通過這樣的分解和組合,學生切實地理解了這個詞語的本義。然後結合造句再來理解。
在此基礎上,結合文句和語境理解「五彩繽紛」在文中的意思。學生通過尋找品讀文中「扇哪扇哪」「飄哇飄哇」「你擠我碰、爭著」「頻頻點頭」等動態語詞和想像稻海無邊,稻浪翻卷的秋天景象,真切地感受到「五彩繽紛」不僅表示顏色多,而且還具有一種動態的美感。最後讓學生進行仿寫訓練,目的是學以致用,切實地把識字析詞、閱讀理解、寫作訓練三者融為一體,凸顯語文教學的本色。
微課設計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備課,它必須要有自己獨到的亮點。這個亮點必須是學生確實難以理解的,而且也確實能夠帶動學生更加深入地走入文本之中。就如「五彩繽紛」一詞,通過字理析詞,本義和文中義的相互驗證和詮釋,學生也就能比較准確地理解詞義,同時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達到了「內行看門道」的閱讀境界。

2.製作:創設生動的教學環境
微視頻不等同於教學錄像,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課件。它是就某個知識點、技能、案例等微內容的教學課件。其內容聚焦於知識講解,學習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鍾,主要用於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建構和能力發展。
微視頻是要對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析。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能夠很好地把握教材的內容,製作出切實對學生有用的微視頻。
比如書信是小學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應用文體。人教版教材把書信安排在小學五年級上學期的第一單元。書信的寫法並不困難,但對於小學生來說,要正確掌握,也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學生們往往顧此失彼。因此,製作關於書信格式教學的微視頻就顯得尤為重要。
筆者曾經採用錄屏軟體+PPT製作過《掌握書信的格式》的微課。先是對書信的的五個重要步驟稱呼、正文、祝語、署名、日期進行具體講解;然後出示一封一封王越同學寫給顧老師的信,讓學生來判斷格式的正誤;最後播放自編的一首《書信格式歌》,強化學生的記憶:「開頭稱呼頂格寫,冒號兩點別忘記,正文前面空兩格,一事一段寫清楚,祝字前面空兩格,祝語可以分行寫,書名下面寫日期,書信格式要牢記。」通過口訣的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使學生快速地掌握書信的格式,一勞永逸。
《掌握書信的格式》微課經使用,效果很好。學生不僅興趣盎然,而且很快就記住了書信的格式,班級學生很少再有出現書信格式應用錯誤的現象。我們也在其他年級播放給觀看,均有良好的收效。在小學高年級段應用此微課,定能夠使學生終身受益。
任何一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都必須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這就需要我們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精心設計教案,能夠讓學生真正聽懂,弄明白。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以老師的講解為主。當翻轉課堂沖擊我們的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先把難點知識製作成微視頻,讓學生事先觀看、學習、消化。然後在課堂上再進行訓練。這樣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小學語文教學可否從單篇到"群文"的教學新思考

可以。
單篇文章閱讀、多篇文章閱讀、整本書閱讀,是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三種閱讀方式,三者不可替代。《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各個學段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當前我們的語文教學,一節課教一篇課文,用大量時間的咬文嚼字、感情朗讀,關注精讀、朗讀方法的指導。我們有時需要細嚼品味式的慢閱讀,有時也需要整體把握式的快閱讀。群文閱讀教學,學生在一節課中讀五篇左右的文章,不僅加大了學生的閱讀量,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多篇不同作家、體裁、內容的文章閱讀中進行比較歸納、分析綜合、深入思考,關注略讀、默讀方法的指導,這樣就為學生學習多樣化的閱讀方式、終身閱讀與發展奠定基礎。
(一)基於單元整組教學的群文閱讀課,讓教材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
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是以主題組單元的,一個單元圍繞一個主題往往選編了四篇課文,為開展群文閱讀帶來極大的便利。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組主題是「父母之愛」,課文有《「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地震中的父與子》《慈母情深》《學會看病》。我們可以先指導學生精讀最有特色的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感受別樣的父母之愛,體會父母之愛的深沉,習得抓住人物語言、神態、動作描寫體會人物情感的閱讀策略,再運用群文閱讀的方式教學其他三篇課文;也可以先分課教學,再利用「回顧·拓展」中「交流平台」的提示在「本組課文中,有不少描寫人物外貌、動作和語言的語句……讀一讀課文中這樣的語句,體會這些語句好在哪裡」,上好單元總結課,把單篇課文教學時獲得的散亂的知識系統化,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二)基於略讀課文拓展的群文閱讀課,讓略讀課文教學簡略而豐厚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每個單元選編了一篇略讀課文,到了五、六年級每個單元選編了兩篇略讀課文,並在《教師教學用書》中再三強調略讀課文「理解內容的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大意」「主要靠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為了更好地體現略讀課文的編寫意圖,我們可以採用群文閱讀的方式教略讀課文。如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略讀課文《刷子李》,我們可以讓學生先讀課文,再泛讀《俗人奇事》一書中的《張大力》《蘇七塊》《泥人張》等多篇文章,在大量閱讀中充分感受馮驥才筆下的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描寫的方法,以一篇帶多篇,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三)基於綜合性學習的群文閱讀課,讓閱讀材料成為探究學習資源
為了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以及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在「學段目標與內容」中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從五年級開始,每冊教材安排了一個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並提供了多篇「閱讀材料」。如六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選編了《詩經·採薇(節選)》《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太陽的話》《白樺》等「閱讀材料」。這些「閱讀材料」與課文不一樣,不能一篇一篇地教。我們可以運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多首詩歌的比較閱讀中發現詩歌描寫內容、古詩與現代詩表達方式、不同詩人表達風格等方面的異同,充分感受詩歌魅力,為學生接下去開展確定主題、搜集詩歌、整理詩歌、編小詩集等實踐活動打開思路。

5. 怎樣搞好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而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門,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各種能力的重要環節。《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對我們的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新課改不斷推進和深入,我們的語文課堂也正悄悄地變化著,改變了以往封閉、僵化的「小語文」課堂,變得更加有活力與朝氣。但是卻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1)閱讀課熱熱鬧鬧,感悟不深。許多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以讀代講,支解了教材的豐富內容,阻礙了學生對課文整體感悟。這些都嚴重影響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2)觀摩課轟轟烈烈,存在「作秀」的嫌疑。《語文新課程標准》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是卻變成了小組討論的秀,三五成群幾個湊在一起這就是所謂的「合作」。這樣的教學,根本談不上是「有效」的教學。
何為「有效教學」?課改專家崔允郭博士曾說:「教學有沒有效率,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科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如何向課堂四十分鍾要效率?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語文知識,在閱讀教學中得到主動和諧的發展?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在這里,我將結合教學實踐,對閱讀教學談幾點有效性策略。
一、激發興趣,敲響「第一錘」
名特級教師於漪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導入是這門藝術之中的序幕,它關系著學生的注意力是否能迅速集中,是否以最佳的狀態進入學習活動。我們要重視這「第一錘」。
(1)巧妙設疑。小學生好奇心強,巧妙設疑正好迎合了他們的這種獵奇心理。設疑可以從課題入手,也可以從內容入手,我在教學說明文類的課文時,喜歡採用這種方法,以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以此來敲開學生的心門。
(2)以「趣」激「趣」。即用有趣的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第一錘」要敲到學生的心坎上,就應該找准學生的興趣點。我執教《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時,藉助多媒體這個有聲有色的平台,播放了神奇的海底世界,各種各樣的魚在海底穿梭往來,五光十色的珊瑚翩翩起舞,海星在水底慢慢地蠕動……孩子一下子就被這奇妙的世界所吸引,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也有很大的幫助。
(3)以「情」燃「情」。特級教師竇桂梅就非常善於煽情,老師富有激情的話語可以縮短學生與文本的距離,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當然,「第一錘」要掌握力度,切莫「過」了頭,要把握時間,不要喧兵奪主。
二、注重策略,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所以我們更應該重視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1)「讀」字當頭。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以讀為本」已成為小學語文教師的共識。在閱讀教學中,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受到熏陶。同時,教師要學會放手。江西省教育廳教研員徐承芸同志她認為我們在上閱讀課時,問題要少提,書要多讀。我在閱讀教學中大膽嘗試,放手讓學生去自讀,深入感受課文內容。而這一過程,我只是在必要時適當地簡單引導。這樣,學生不但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取了知識,同時有個別學生還提出了對文中內容的獨特見解,使作者情感得到了深化,內容得到了延伸。在檢測中的閱讀部分,能獨立完成的學生越來越多。
(2)精心引導學生「多思」
引導學生「多思」和放手於學生,二者並不矛盾。一個學生,如果沒有經歷過痛苦的思考,並從思考過的地方生長出自己的思想來,那麼,他就不能真正體會到受教育的快樂。一旦我們只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輕松感和單純的心靈的愉悅,久而久之,學生的思考力便會被這種所謂的快樂教育所磨鈍,再也沒有力氣去探看復雜的世界。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疑問,以為閱讀的過程就是不斷呈現疑問的過程。其實,學生在進入閱讀情境中,本身就會出現一連串的疑問,但由於年齡小,閱讀經驗不足,可能無法把問題進行梳理,有時問題在腦海中會稍縱即逝,出現「無疑而不悟」階段。所以教師必須要吃透教材,吃透閱讀內容,善於抓住學生心理特徵,精心設計疑問,真正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我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當學生初讀課文時,我就抓住了一個問題:你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父親與兒子的了不起?畫下有關句子並寫上你的體會。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拿出筆紛紛找到了相關句子並感悟句子。教師的「善導」便會激發學生的「善疑」「善讀」「善悟」,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是一個很好的促進。
(3)充分調動學生情感參與,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小學高年級閱讀的重頭戲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更是舉足輕重。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色彩斑斕、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在閱讀教學中,要運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引導他們游歷知識樂園,讓學生在學習中使用真情對課文進行理解,才能准確與作者及文中主人翁的思想感情達成強烈的共鳴,形成「心理相融」。記得上學期上全市電教選拔課時,我執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當品讀父親犧牲這一段時,我重點挖掘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失父之痛」,富有感染力的話語,加上音樂背景的渲染,我自己都被融入其中,學生的眼睛也不禁紅了,這就是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情到深處自然濃」,讓學生情感參與,更能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三、提高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小學階段課外閱讀量應達到145萬字。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擴展和延伸,是學生獲取「精神食糧」的重要途徑,小學生除了學好教材以外,再閱讀一些其他書籍,既可以豐富詞語,又可以廣泛的學習語言表達方法,提高讀寫能力,養成自學的習慣。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呢?可組織生動活潑的讀書活動,有利於促進課外閱讀深入持久地開展。如:開展讀書競賽活動,看誰讀的書多;舉行故事會,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鞏固加深對課外讀物的理解;舉行讀書心得交流會,談體會,談收獲,相互啟發;還可以舉行詩歌朗誦會等活動。通過這些檢查讀書效果。檢查後,認真總結,表揚認真閱讀的學生,鼓勵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教育家林格認為:「真正的教育,絕不僅僅是講道理、傳授知識,更不僅僅是開發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傳遞給孩子,維護孩子的心力,讓他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一個能承擔後果、應對變故、改善自身和環境的人。」我們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讓孩子真正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加強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探究,不斷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水平,達到提高課堂教學之效。

6. 如何在小學語文中高段培養學生的群文閱讀意識

在廣大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學校,小學高段閱讀教學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學生閱讀總量嚴重不足。這些學校的閱讀教學一般表現為「教課文」,教師只重視對課文的學習,醉心於對有限文本的深挖細掘,很少有組織地開展課文以外的閱讀,對學生課外閱讀指導檢查評價不夠,導致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閱讀方法不佳,閱讀總量不足。
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大多數學生是留守兒童或者進城務工子女,父母親忙於生計,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更別說對學生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和閱讀習慣的培養。但與此同時,小學高段學生已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多數學生家庭具備網上閱讀電子圖書的條件,學校的城域網、班班通、圖書室、班級圖書角等硬體條件也有利於改進閱讀教學實現課內外結合群文閱讀的探索與實踐。為此,筆者立足城鄉結合部學校實際,針對小學高段課內外閱讀的開展,重點圍繞解決「用什麼時間讀」、「讀什麼」和「怎麼讀」的問題,開始了小學語文高段課內外「群文閱讀」指導的實踐與探索。
一、實施「單元整體教學」,實現課文「長文短教」
所謂「單元整體教學」,初級階段一般就是教師以「教材的單元」為一個主題,引導學生整體學習,而不再一篇一篇地講授課文;高級階段則是指教師在對課程標准、教材等教學資源進行深入地解讀和剖析後,根據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以及學生的情況和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整合、重組,形成相對完整的教學主題,並以一個完整的教學主題作為一個單元的教學。
在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中,一些比較長的課文,老師的教學時間一般安排二至三個課時甚至更多。從課堂觀察來看,大多時間是「無病呻吟」的閱讀理解,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在筆者看來,單篇課文的教學時間,一般不應超過一個課時。筆者通過「單元整體教學」,大大壓縮了每一篇課文的學習時間,尤其是較長課文的教學時間,從而實現了課文「長文短教」。
二、挖掘整合閱讀資源,豐富學生閱讀內容
通過「單元整體教學」,大大節約了學生學習教材文本的時間,語文課堂富餘的時間可以讓學生「群文閱讀」了。下一個問題是:讀什麼?
不解決閱讀資源的問題,「群文閱讀」就成了無源之水。要使「群文閱讀」的源頭「活」起來,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主要探索了以下幾個途徑:
1、從圖書室來。我校搞「書香校園」建設,把關在圖書室的書,放到了學校走廓、過道等開放的空間,讓學生隨時取閱。這是一種進步。但我們也發現,其實把圖書從「禁閉室」放出來後,還是很多學生不讀書。所以,學生的閱讀不都是「自發的」,還需要相應的活動或任務才行。我們還嘗試了在每個班建一個「流動書架」,將學校圖書根據學生年級的差異適當分類,裝入「流動書架」,讓這些圖書在班級流動起來。
2、從家長來。筆者通過與家長溝通,要求家長每期給孩子買一本課外書,並將這本書帶到教室放在「圖書角」,與其他同學分享。然後以此資源為基礎,組織相應的閱讀活動。由於這些圖書來自學生自己,學生自然非常關注自己提供的圖書被同學使用和認可的情況,無形中增加了閱讀興趣。
3、網路上來。學校網路圖書資源非常豐富,通過全區的教育城域網,學校共享了十萬冊網路圖書。除此之外,還可以網上查閱、下載大量電子書籍。筆者通過建立班級QQ群和微信群,根據單元主題閱讀計劃,適時上傳電子書籍供學生在家時利用網路網上閱讀,或者下載印發給學生閱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安排閱讀活動任務,指導學生閱讀方法
有了資源,閱讀的活動怎麼開展?筆者在教育教學中發現,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即使大量的圖書擺在面前,也不會像老師期待的那樣自主閱讀。必須有大量的活動或任務,才能驅動學生的閱讀。
1、設置固定的「每周一讀」課。筆者從語文課中每周拿出一個課時,組織學生到閱覽室,讓學生靜靜地自主閱讀。讀什麼,有時讓學生完全自主,有時結合語文課的學習,給學生閱讀提出方向性的要求。
2、圍繞單元整體教學進行拓展。開展拓展型閱讀,筆者嘗試了以下幾種操作方法:一是根據文體,選讀同類型文章。如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名篇名著」主題時,要求學生課外閱讀《安徒生童話》等世界名著。二是根據作者,閱讀系列作品。如學習古詩詞後向學生推薦作者的其他詩詞。三是根據內容閱讀相關的文章。如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初識魯迅」主題時,推薦學生閱讀《故鄉》,以了解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變化;閱讀《阿長與山海經》,體會魯迅對長輩和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網上查閱和魯迅生平相關的文章。
3、創新閱讀成果展示平台。筆者在班級中主要創建了四大展示平台,一是開展「好書推薦卡」設計活動,二是創辦閱讀手抄報,三是製作閱讀黑板報,四是開展課前三分鍾「小先生」活動。
經過一年多的「群文閱讀」指導的實踐探索,筆者所任教班級的學生課外閱讀量普遍達到課本的10倍以上。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大增強,閱讀能力大大提高,從而由「要我讀」變成「我要讀」和「我會讀」。筆者也逐漸探索出一條以小學語文高段課堂「單元整體教學」為基本方向,以「長文短教」、

「群文閱讀」為基本目標,以課內「單元整體閱讀」、課外「根據主題推薦篇目自主閱讀」為基本特徵的課內外結合群文閱讀教學新模式,最終實現了小學高段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優教、學生優學」,「簡單教學、高效教學」,大面積、整體性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目的。

7. 如何提高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1.把教學內容集中整合起來,實施一文帶單元法
在實施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時,要注重核心圍繞。所謂核心圍繞,就是要確定這一時期語文教學的中心和重心內容,然後挑選出有代表性的課文,在每一個單元教學中,都力爭提出閱讀教學需要圍繞一個核心主題展開,利用主題展開的方式來實施一題帶多題、一文帶單元等方法,來推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工作。除了圍繞中心和選擇主題,還要以教材為主,強調單元整合,就是要在每一個單元學習的過程中,挑選有代表性、學習實效性強的課文,作為群文閱讀的「領路羊」,以這一、兩篇課文作為閱讀教學的代表,通過科學合理教學方法的應用,實現小學語文閱讀「一文帶單元」的中心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識字五這一單元中,所包含的幾篇課文,只要把《司馬光》和《烏鴉喝水》兩篇文章選擇出來就可以,因為這一單元中的文章,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性、知識性,司馬光砸缸顯現的機智,烏鴉喝水顯現烏鴉這種動物的超人智慧,都要在閱讀中讓學生們切實掌握,為學習其他文章而打下基礎。
2.把教材內外有效融合起來,實施一篇帶多篇法
在推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過程中,在實施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課內外閱讀的有效結合也是至關重要的,教材內知識得以有效傳授或者集中掌握後,就要想方設法地突破教材,在突破教材的把握上,強調以課內文本為主、以課外文章為輔的原則,增加課內外閱讀量,增強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高效融合為一體的機率,在本文中提到的「一篇帶多篇」基本上就是這個思路。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下冊第七組的相關文章時,可以通過《蜜蜂引路》來引用課內外更多的動物方面的故事,讓學生們通過群文閱讀來掌握更多的故事,從而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在學習寓言故事《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時,同樣可以帶領學生們領略更多的課內外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豐富學生們眼界,增長學生們的文化底蘊智慧,比如《誇父逐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都是豐富閱讀內容的可選之作,在學習《丑小鴨》時,則可以適時地將《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等國外童話著作引入進來,讓這些著作豐富學生們的閱讀范圍,從而實現群文閱讀「一篇帶多篇」的教學和學習目的。
3.把閱讀活動載體豐富起來,實施一本帶多本法
為了有效推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進程,擴展學生們的閱讀范圍,豐富閱讀形式,還可以從豐富閱讀載體入手,多搞一些讀書比賽,多舉辦一些讀書活動。在閱讀知識活動,閱讀競賽等載體中,一方面也是為了更有效地把課內和課外閱讀打通,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具體形式把小學語文閱讀載體真正地豐富起來,更加靈活推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讓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真正地豐富起來。無一例外,在推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過程中,豐富教學和閱讀載體也是至關重要的,在實施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時,實施「一本帶多本」的方法和上述思路是一樣的,但是要把范圍擴展到整本書的閱讀,要通過一篇課文或者某一個閱讀知識點來融合和引出更多的讀物,實現「一本帶多本」的閱讀目的。例如,在五年級上冊中學習《七律?長征》中,可以向學生們推薦《毛澤東詩詞選》,在學習《天凈沙?秋》等詩詞的時候,向學生們推薦《唐詩》、《宋詞》等國學經典,同樣在五年級人物描寫一組中閱讀《鳳辣子初見林黛玉》這一類文章的時候,可以向小學生舉薦少兒版的《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古典名著,起到一本語文書帶動多本名著,即「一本帶多本」的目的。

閱讀全文

與小學高年級群文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