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品德課體驗式教學感受

小學品德課體驗式教學感受

發布時間:2020-12-02 17:59:14

㈠ 思想品德課如何實施體驗式教學

一、活動教學和情境教學是體驗式教學的二種基本方式 (一)活動教學 活動是產生體驗的重要途徑,在活動尤其是主體性的活動中,學生主體會對活動產生豐富的體驗。心理學家認為,學生的學習是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環境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因此,在教學中應首先使學生獲得直接經驗(體驗),然後再去提升直接經驗,這是學生形成思想品德素質的重要前提。但是,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的講授為主,主要由教師將間接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這種傳授往往脫離學生的直接經驗,因而教學實效性不高。採用活動教學,則可以通過情境的設置、學生的互動、師生的互動、學生與認識客體的互動產生各種信息,使學生獲得直接經驗(體驗),在此基礎上經過思維加工上升為抽象的知識。因此,活動教學能極大地提高思想品德課的實效性。課堂教學中設計的活動大體可以分為: 1.思辨類活動 這類活動主要是針對某一問題或觀點組織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或辯論,從而澄清錯誤認識,增強是非善惡觀念。思辨類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嚴謹縝密的學風,達到"思想的交流、經驗的分享"。例如,教《享受健康的網路交往》時,可以設計這樣相互聯系的四個環節:(1)讓學生"實話實說":你上過網嗎?在哪裡上網?每周上網時間有多長?上網一般干什麼?是否有網友?最近網上流行什麼游戲?讓學生回歸生活,感性體驗。(2)組織學生"網路辯論":"中學生上網是利大還是弊大?"讓學生思想碰撞,理性感悟。(3)組織學生開展"推薦好網站"活動:交流心得,總結體驗。(4)引導學生向同齡人發出"快樂學習,健康上網"的倡議書,在體驗中踐行。顯然,經過辯論這一環節,學生對網路的認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i生認識。 2.分享類活動 這類活動主要是在教學中讓學生講一段故事、經歷或談某種感受,渲染氣氛。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和回應,結合課堂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再次體會和感悟,從而加深理解與升華情感。例如,在講"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內容後,我布置了課後作業:"請你的父親母親或爺爺奶奶談談他們的經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把你感受最深的事情記錄下來。"然後在全班開一次交流會,讓作者在班上宣讀,與同學們分享。在20多年社會的巨變中,盡管一個個家庭生活條件的改善只是小事情,但是,在這種普遍的體驗中,有誰會否認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呢! 3.表演類活動(角色扮演) 表演類活動主要是讓學生根據生活體會和觀察,扮演劇情角色,在劇情中培養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例如,在講"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時,我讓學生扮演《向中國人脫帽致敬》的故事情節:一個留法學生第一天上課遭到法國教授的刁難問題: 留學生:先生,我沒聽清你的問題。 留學生:只有一個中國,先生,這是常識。 留學生:最起碼的一條是:任何一個離開國門的我的同胞,再也不會受到像我今天要承受的這類刁難。 在這場精彩的對話中,留法學生不卑不亢,處處維護著祖國和個人的尊嚴,令人肅然起敬。通過模仿表演,傾聽對話,學生們深受感染,一種維護祖國尊嚴和個人尊嚴的情感油然而生。 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創設一個個活動的平台,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得到體驗學習的機會。在活動形式的選擇上,一個主題可以選用一種形式,也可以選用多種形式。 (二)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是教師利用自然、社會現象或人為創設的具體場景,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引導學生在交流活動中獲得知識、陶冶情操、升華人格的一種教學活動。創設教學情境最有效的方法是: 1.精心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就沒有思維。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對眼前能看到的東西是不感興趣的,對藏在後面的奧妙卻很感興趣。"因此,教師必須善於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心理特點和思想上的焦點,設計一些富於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不自覺地進入"情境"。例如,在講"積極適應新生活"時,先講述《誰動了我的乳酪?》的故事,然後設置以下四個問題讓學生討論: (1)你願意做小老鼠還是小矮人?為什麼?(2)小老鼠為什麼會有如此遭遇?假如你是小老鼠你會怎麼做? (3)請你說說這個故事對剛邁入初中的新生有何啟示? (4)作為一名新生,你將如何尋找自己的乳酪?這樣的問題設置,無疑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應當指出,新教材基本上每課都設置了情境性事例,教參"活動建議"欄中也對每課的情境材料和相關鏈接提供了"設計意圖"、"活動過程"、"注意事項"。因此,教師在教學前需要看看"活動建議"。 2.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豐富的視聽情境 多媒體技術的最大特點是生動、形象、直觀、容量大,還可以利用音樂、錄像、圖片等形式來設置教學情境,全面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提高教學實效。例如,在講"守護我們共有的家園"時,我藉助多媒體技術精心設計了四個教學情境:(1)音樂訴情。觀看mtv《一個真實的故事》(畫外音)有一個女孩她留下一首歌,為何這片白雲悄悄落淚,為何陣陣風兒低聲訴說,還有一群丹頂鶴輕輕地飛過......(2)圖片展示。大量遭到屠殺的藏羚羊的屍骨及失去父母的小藏羚羊的圖片和大量已滅絕的如恐鳥、渡渡鳥、亞州獅、巴厘虎等的圖片。(3)故事思考。講述《藏羚羊的跪拜》的故事--藏北高原的一個老獵人的一次經歷:一頭懷孕的藏羚羊為了保護兒子的生命,用跪拜的方式,乞求老獵人放生,但仍然被槍殺,之後老獵人面對自己親手殺死的藏羚羊母子陷入深深的懺悔,從此在藏北高原消失。引導思考:為什麼說老獵人是"殺生與慈善共存"?藏羚羊跪拜,使老獵人明白什麼道理?(4)啟發感悟。動物是自然的一員,也有生存的權利。任何人都應對生靈保留一些同情,養成善良、博大、寬容和慈善的心靈。因為保護生靈,其實也是保護自己的心靈。這個情境設計,由於綜合運用音樂、圖片、故事等資料,學生的視覺、聽覺受到強烈刺激,心靈受到極大震撼,因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可見,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視聽情境,是保持思想品德課活力的一種有效手段。

㈡ 如何在品德與社會課中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進行體驗式學習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一門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的課程,如何讓生活能真實地走入品德與社會課程,凝聚著多少老師的智慧和關愛。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新課程理念也倡導品德教學回歸生活,強調以兒童現實生活為課程基礎。它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生活,在生活中感受、體驗。在品德教學中我們要特別關注兒童正在進行中的現實生活,這樣的「課堂」,是靈動的、美麗的。體驗式學習讓學生在多樣的學習活動中體驗情感,感悟道理。體驗式學習像生活中的體驗一樣,是內在的,是個人在形體、情緒、知識上參與的所得。引導學生在寬松愉悅的環境中,通過有趣的活動親身體驗、感悟道理。在教學中,我主要採取以下兩種方式:
一、給予關注,注重學生的生命成長
源於學生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感動,觸動心靈,所以教師必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我們的品社課堂,引入生活之水,為他們搭建生活平台, 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將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以及網路資源與學生現實生活中的材料有機地結合起來,盡力縮短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距離,使活動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易於學生接受,使課堂教學更有現實感,回歸學生的現實生活。
我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的《品德與社會》教材《人間自有真情在》一課時,並沒有按照教材中給出的唐山地震圖片和事例進行教學,而是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將教材中1976年發生的唐山地震的內容換成學生親身體驗了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這個鮮活的教學資源。對於2000年後出生的孩子,對1976年唐山地震距離較遠,感情淡漠。巧用資源,選用2008年汶川大地震,孩子們都親身經歷了募捐活動,有體驗,有感受,易激起情感,能引發孩子們的共鳴。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一段影片、一個動人的故事、一張照片,一段感人的視頻,由總理到普通老人,由成人到兒童,由國內到國際層層滲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無不讓同學們感悟到大災有大難,人間有大愛,體驗真情。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小學品德教育的空間是廣闊的,生活中處處有教育,時時有教育。在課堂上創設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活動, 使之散發德育魅力,綻放成長足跡。
人間有大愛,體驗真情。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小學品德教育的空間是廣闊的,生活中處處有教育,時時有教育。在課堂上創設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活動, 使之散發德育魅力,綻放成長足跡。
二、獲取經驗,提高學習實效性
在四年級的《品德與社會》教材中安排了《生活中也有災難》、《當災害來臨時》、《人間自有真情在》、《災難後的思考》等章節,在學生積累了一定自救自護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讓學生進行理性思考,更深一層地提高學生的自護能力。並在學習的過程中培育對自己以及他人生命負責的意識,逐步提高自我生存的能力。進一步落實了課程標准中的「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教學空間不局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適應社會的能力。」
從以上分析不難得出,一堂生動並且有實效的品德與社會的主題教育課,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既要充分利用好錄像、投影、錄音等電教媒體,上活品德與社會課,積極引導學生對道德情境、道德形象等方面具體而真實的感知,讓他們從內心深處認同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規范,同時,也要重視發揮實踐活動的作用,讓學生從實踐活動中提高判別是非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要把教育從鳥籠里解放出來……鳥的世界是樹林,教育的世界是整個社會生活。"所以,關心少年兒童的健康,作為老師,我們必須善於讓我們的學生能夠多了解一些他們的生活,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多一份洞察力,多一份判斷力。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知和感悟,我們引導他們去關注生活,珍視學生獨特的生活經驗,強調體驗式、探究式和研討式等學習方式,幫助他們嘗試著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對於教材倡導的教學活動,要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探索和創新。

㈢ 小學品德與社會體驗式教學有哪些方法

教學方法論由來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源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於主導地位。

閱讀全文

與小學品德課體驗式教學感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