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綜合實踐開題課教學策略怎麼寫
一、喚醒生活經驗,感知主題的外延
①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這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由於綜合實踐活動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開展有意義的活動,要引發學生對主題的深入思考與挖掘,喚起他們的生活經驗是關鍵。因此,開題課中,教師要以一種平等互助的姿態融入到學生的討論交流中,讓學生暢所欲言,以調動他們的生活積累。如在《家鄉龍舟文化》開題指導課中,我給孩子們播放我鎮龍舟節時,龍舟競渡、花船巡遊、龍舟論壇等圖片,並讓學生交流:龍舟節的時候,我們中堂鎮開展哪些活動?你們家裡的人,會怎樣度過龍舟節?通過這樣的情景的創設,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使他們回想起龍舟節的各種活動場面、形形色色的風俗習慣,學生的思路開闊了,才會找到研究的方向。如在「中國年」的活動開題課中,我讓學生每人講一件跟過年有關的、自己記憶深刻的事,並用卡片或板書記錄比較典型的過年活動,如:掃塵、貼春聯、貼 「福」字等、放鞭炮、吃年夜飯、看春節聯歡晚會等、拜年、舞獅等,讓學生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中回憶自己過年的場景,通過個人經歷與體驗的呈現,能使學生對主題的認識更加全面、深入,為學生生成有價值的研究問題提供了資源。
當然,要能成功地喚想學生的體驗,教師課前要適當收集一些相關資料,盡可能對相關問題了解得更多、更全些。提出讓學生交流的問題,自己先要想一想,看能從哪些角度出發進行思考,特別是對學生交流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要做些預設,才能有效激活學生思維。
二、大范圍感知主題,拓寬主題的廣度
盡管研究的主題是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己熟悉的領域,根據自身的實際研究能力和范圍精選、提煉出來的。然而,小學生受知識水平所限,他們所涉及的面往往比較狹窄,對主題廣度、深度了解遠遠不足。因此,教師必須在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的基礎上,還要讓以多種方式讓學生在大主題范圍內熟悉主題的背景和內容,才能找到課題研究的切入點,並提出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問題。教師可以從學生日常生活中選取學生熟悉的、生動的有趣情境, 組織圖片、實物、影像等材料展示, 或訓練一些同學演示故事情景、聽專題講座、提供資源包等方式等,讓學生對研究的主題有所熟悉,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效地發散學生的思維,發現有價值的問題。如在指導《玩具總動員》實踐活動時,,我先播放北京玩博會現場的視頻,再讓學生說說在玩博會上看到了什麼玩具。接著,我又通過動畫片《玩具總動員》中小男孩安迪與玩具朝夕相處的情景,讓學生回憶起自己與玩具之間發生的趣事。這樣一步步激發學生對主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又如在《家鄉的龍舟文化》我讓學生從摸得著、看得見的直觀實物入手,讓學生看看、摸摸教室的周圍擺放的龍船鼓、鑼、漿、龍舟旗、龍頭等龍舟的物品與及粽子、龍船餅、龍舟飯等龍舟節美食。接著,讓學生介紹這些物品的名稱、用途,並交流你從這些與龍舟有關的物品中想到了什麼?或者想知道些什麼?接著,還播放了我鎮龍舟文化特色概述的視頻.通過直觀的感知刺激,使學生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角度感知表象,激活思維的火花,引發學生對探究主題的思考。學生對研究的大主題從表面走向深入,從大概走向細節,對主題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明確研究的內容和方向,並提出有價值的研究問題。
三、活用思維導圖,搭建主題的架構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占據主導地位,圖像和顏色的吸引力遠遠大於文字。思維導圖借顏色、圖像使思維更具形象性,更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綜合實踐開題課上,我們運用思維導圖,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探究主題中,並採用聯想的方法,引導學生把思維發散到與主題相關的方方面面,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搭建主題的科學架構。③主題的分解可分為三種模式:主題深化式,主題輻射式和主題立體式。
㈡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
一、要在經歷過程中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像其它數學課一樣,每節課都有既定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先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地分析,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更注重讓學生在過程中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地調動已有知識及學習經驗,在過程感受數學方法、思想,發現數學規律,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最終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但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又區別於其它數學課,在一節課中,它沒有固定的知識點,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把有待於學生通過數學活動發現的規律用自己的模式固定下來,要求學生用統一的方法去學習同一內容,更不能要求學生針對某一學生的發現作為知識點,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如,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比賽場次》這一課,教學目標是:
1、了解「從簡單情形開始尋找規律」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會用列表、畫圖的方式尋找實際問題中蘊涵的簡單規律,體會圖、表的簡潔性和有效性。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教師首先讓學生能夠知道解決比賽場次類似的問題可以用畫圖法、連線法、列表法等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遇到復雜問題能夠主動地從簡單問題入手去尋找規律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以達成本節課既定的教學目標。
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數學思考」仍是實踐活動課的靈魂
通過有效數學思考,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我們學習數學的終極目的,所以我們在上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時,仍需把握這一靈魂。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我們日常的數學課相比,給學生留有的思維空間更大,學生的自主性更強。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把「數學思考的位置」給留出來,讓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有效地結合起來,在這兩者之間的結合點上進行巧妙設計,使數學實踐活動課能夠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合理的整理與應用,真正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一定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形勢上熱熱鬧鬧,人人都教能積極參與,讓數學活動課丟失了數學味,這樣就失去了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真正意義。如,我在設計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有趣的七巧板》時,就重點設計了如何讓學生在操做七巧板時,數學思維得到發展,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體現數學思考:
1、觀察七巧板,說一說有哪些我們學過的基本圖形,這些圖形之間有什麼關系。
2、分小組整理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的相關知識,然後向全班匯報。
3、利用七巧板,移動一塊或兩塊,成為另一種圖形。
4、解決由七巧板組成的圖案的面積問題,一是解決香港第34屆數學競賽會標的面積(給出用字母表示的一個圖形的面積,算出整個會標的面積),二是給出用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的面,求出每一個圖形的面積。
在這四個有層次的活動中,學生把本學期所學的面積知識、分數知識主動地應用其中,而且培養了學生梳理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在解決較難問題時有了一定的策略,讓學生始終在活動中不斷的思考,而且使他們的思維層次不斷地在提升,實現了日常數學課與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有效結合。
三、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傳承數學文化的有效載體
在數學中有機地滲透數學文化也是數學教學的任務之一,而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傳承數學文化的有效載體。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內容比較廣泛,延伸的空間比較深,學生活動的范疇比大,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比較多,這些因素就為我們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滲透數學文化提供了絕好的契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可以讓學生了解古代數學名著、著名數學猜想、數學史料等。如,我在設計《七巧板》時,讓學生收集七巧板的來歷在課上做交流,了解宴幾圖與七巧板的關系;在設計《比賽場次》時,最後環節向大家介紹數學家華羅庚的名言:
把一個比較復的雜的問題「退」到最簡單、最原始的問題,把最簡單、最原始的問題想通了、想透的,再解決就容易了。 通過有目的地在課中滲透數學文成化,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快樂,與此同時也豐富了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內涵。
四、創新作業形式——設計課前和課後實踐性作業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開放性、研究性、活動性等特點,因此我們在認真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活動形式的同時,還應該大膽地創新作業形式——設計課前和課後實踐作業。這項作業可以對課內活動做有效的補充和延伸,讓學生更加自主地進行實踐與學習。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接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受到更多的數學文化熏陶,獲得更多的數學信息,可以讓學生受益終身。作業的形式可以是形式多樣的,如小調查、小製作、小課題研究、小研究報告等。
五、及時中肯的教學評價——上好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催化劑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學生的數學思維層次、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各不相同,學生創新思維展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學生學習個性方式化程度很高,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及時地應變,做出有針對性的激勵性評價、延伸性評價及集體性評價。如你的這種想法與數學家的想法相同,你的發現很有研究價值,把你的設想繼續探究下去,會有新的發現的,這個小組的分工很科學,研究很深入等 教學評價,可以激勵學生快樂學習,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拔動學生內心情感,啟發學生相互借鑒,體現教師教學機智。恰當地運用課堂教學評價,是上好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催化劑。
六、有效地整合數學素材,不斷拓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范疇
課標新教材每冊都安排了一定量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材素材。但是在我們的周邊還有大量的素材可以整合,成為鮮活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素材。有地方特色的素材,有時效性很強的素材、有挖掘古代數學趣題而成的等。如在實際的創編素材中我們的老師有以淮河的污染為題設計的實踐課,有神七發射、限塑、奧運會為題材設計的實踐課,還有像華應龍老師設計的《你會用計算器嗎?》、《神奇的的莫比烏斯帶》、劉德武老師設計的《電話機與年歷卡》等。這些執教老師自已整合而成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距離學生更近,時代性更強,很受學生歡迎。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課程標准》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落實的過程有著很大的探究空間。以上想法和做法,只是我們在教學改革中的一些初步探索,我們還將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大膽嘗試,不斷提升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認識。
㈢ 綜合實踐課程在中小學開設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個培養學生動態的運用能力來推動學科靜態知識進行循環,達到學以致用的動靜結合過程。它與學科課程是檢驗與真理的關系,然而事實上二者在實踐中仍然存在著「動靜難合」的問題.
目前,課程教學存在的弊端:以認知為取向的學科課程的直接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書本知識,促進認知發展,但若是老師一味硬教,學生一味硬背,孩子時時處處都是「被傳道、被授業、被解惑」的對象,一代一代地被「傷仲永」,這樣學科課程的意義就不復存在。
在學校教育實踐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學科課程產生了巨大影響力:
其一,作為一種以實踐作為取向的課程形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尤其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學生在綜合實踐課程中共同商討研究課題,制定研究計劃,進行社會調查,演示、實驗、表演、交流與討論等,整個過程都是在與同伴的合作中完成的,這種學習方式的整合必然帶來學生生活方式的變革以及生活空間的拓展和延伸,從而改變單一的學科課程以知識授受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孔已己」培養程序。
其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的一個基本點就在於打破各門課程的分割,加強課程與學生經驗的聯系,使課程從書卷中回歸到學生的生活。脫離了知識堆,孩子們反而更能從內心裡不斷地「悟」出不少東西。
當今教育的時代發展要求是使綜合實踐活動與課程教學動靜結合。所以結合實踐課程在中小學的開始是非常非常有必要性的,而且同時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它也具有必然性!!!
㈣ 如何搞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工作
為著建構新型的學習模式,著眼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培養與發展學生的各種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走向社會,了解社會的人與事,關注我們感官所能及的任何事物,使我們學生的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與生活實踐相融合,為了真正落實新課改的指導思想,落實素質教育行動綱要,我們必須重視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結合昌樂現狀,提出以下建議:必須強力、全面鋪開綜合實踐活動 即使難以操作,也應該讓老師、校長們了解這類課程的作用,即使開展得不好、不象,也好過總沒有開展過,讓所有的老師都能知曉活動的本質與意義,更應該讓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國家規定的課程,不是可有可無的一種擺設。因而,所有學校,必須強力、全面開展此類活動。 抓好培訓工作,提高「執教」能力 教學的關鍵在於教師,一支好的教師隊伍,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要素。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刻不容緩,加大培訓力度,以使我們的教師提高「執教」能力。主要措施:一是教研室要經常組織綜合實踐活動的各類觀摩活動,讓更多的老師知道活動的開展從何入手;二是有必要進行全縣性質的教師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培訓,使老師們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相關知識,作一整體性的認識與了解。 挖掘、搜集、整合課程資源,保證活動開展有依有據 因為綜合實踐活動先天無「本本」,導致活動的可連續性、可操作性、可評價性等隨意性較大,所以,課程資源的挖掘、搜集、整合非常重要,這也是保證活動能夠順利開展的依據,使巧婦能做有米之飲。因而,各級學校,必須組織專班,專題研究活動資源,結合當地實際,開發出各學校、各年級可供借鑒的課程資源。加強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研究 教研活動是解決問題的主要活動陣地,是提高能力與水平的不可或缺的活動。綜合實踐活動的教研,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模式上的研究,必須探索出一套可供借鑒的行之有效的符合本地特色的基本教學模式;二是堅持化繁為簡,使人們印象中的陽春白雪般的綜合實踐活動能夠也應該走向下里巴人,達到每位老師能說,我也能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三是課程資源上的研究,這個問題,必須集中全縣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個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探討、收集、整理出符合校、鄉、縣三級課程開展的資源庫。發揮骨幹示範引領作用 綜合實踐活動有一批骨幹師資力量,如何發揮好他們的作用,勝過到省去市學習來得快與真實得多的。這批骨幹教師的作用,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發揮出來。一是要示範引領,如教學模式的示範,基本作法的指導等;二是要送教下鄉,去鄉村學校,手把手,從實例、課例入手,有的放矢,要針對性強;三是請專家上門指導,各地、各學校,活動的開展,要主動請相關專家、骨幹上門親自指導,發揮已有經驗的優勢,少走彎路。 研究建立積極的評價機制 與其它學科課程相比較,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顯得難以物化,學生如此,教師亦是這樣,如何激勵我們的老師們勇於投身於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我們必須從評價機制上想主意。一要定期表彰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得好的優秀教師與學校;二是要在各級各學科優秀老師評選中必須佔有一定的份額;三是承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必須在工作量、物質保障等方面給予大力傾斜,以保證他們能舒心順心地開展活動編輯:劉叢靜
㈤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
一、要在經歷過程中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像其它數學課一樣,每節課都有既定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先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地分析,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更注重讓學生在過程中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地調動已有知識及學習經驗,在過程感受數學方法、思想,發現數學規律,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最終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但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又區別於其它數學課,在一節課中,它沒有固定的知識點,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把有待於學生通過數學活動發現的規律用自己的模式固定下來,要求學生用統一的方法去學習同一內容,更不能要求學生針對某一學生的發現作為知識點,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如,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比賽場次》這一課,教學目標是:
1、了解「從簡單情形開始尋找規律」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會用列表、畫圖的方式尋找實際問題中蘊涵的簡單規律,體會圖、表的簡潔性和有效性。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教師首先讓學生能夠知道解決比賽場次類似的問題可以用畫圖法、連線法、列表法等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遇到復雜問題能夠主動地從簡單問題入手去尋找規律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以達成本節課既定的教學目標。
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數學思考」仍是實踐活動課的靈魂
通過有效數學思考,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我們學習數學的終極目的,所以我們在上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時,仍需把握這一靈魂。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我們日常的數學課相比,給學生留有的思維空間更大,學生的自主性更強。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把「數學思考的位置」給留出來,讓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有效地結合起來,在這兩者之間的結合點上進行巧妙設計,使數學實踐活動課能夠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合理的整理與應用,真正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一定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形勢上熱熱鬧鬧,人人都教能積極參與,讓數學活動課丟失了數學味,這樣就失去了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真正意義。如,我在設計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有趣的七巧板》時,就重點設計了如何讓學生在操做七巧板時,數學思維得到發展,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體現數學思考:
1、觀察七巧板,說一說有哪些我們學過的基本圖形,這些圖形之間有什麼關系。
2、分小組整理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的相關知識,然後向全班匯報。
3、利用七巧板,移動一塊或兩塊,成為另一種圖形。
4、解決由七巧板組成的圖案的面積問題,一是解決香港第34屆數學競賽會標的面積(給出用字母表示的一個圖形的面積,算出整個會標的面積),二是給出用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的面,求出每一個圖形的面積。
㈥ 綜合實踐教學平常自己在教學中採取哪些教學策略在教學中有哪些困惑
一, 學習培訓定基礎
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學會研究,既要善於從教學實踐中發
現值得研究的問題,以教學促進研究的不斷深入,又要善於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理性化的提升,以研究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我們認為如果能不斷提高教師對日常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和科學改進的水平,那教學質量就不難得到提高,為此我們採取了以下措施:
(1)強化科研方法的培訓
我們發現不少一線教師的教學研究缺乏科學的方法,研究什麼?怎樣研究?都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這是導致教師的研究成果常常局限於教學事例的例舉或教學經驗總結這一層次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讓教師能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提高研究的規范程度和理性水平,我們多次聘請市教科室的領導和有關的科研專家來校指導工作,為教師作科研講座,如「如何開展有效的教育科研」、「如何撰寫教學案例」等等。這一系列培訓為教師深入地開展課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 增強科研理論積淀
一個學校的發展,教師是關鍵,科研工作需「靜思」,科研文化需「學習」。讀書活動能有效推進校園科研文化的構建,讓讀書成為全校教師的一種文化自覺,增強教師人文底蘊,提高教學水平,豐富教育生活,享受學習的快樂,享受生活的快樂,讓校園成為養育教師精神文化的家園。教科室在教師中開展讀書活動,根據開展課題研究所需要的主要理念和相關理論,學校教科室精心選擇了課題研究相關的理論書籍以及上網查找相關理論書籍列印成冊發給老師學習,鼓勵教師採用重點內容精讀和其它內容瀏覽相結合的方法,並通過寫讀書筆記、開展讀書交流活動,促使教師學習和內化,我們要求課題組教師每學期至少讀二本教育著作,寫一篇讀後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讓每一位教師在活動中暢談自己的感受。每月寫一篇教育隨筆,並每月組織評獎,在語文教師中開展下水文比賽,以促進教師專業理論水平的提高,提升每一位教師自身的文化底蘊,這樣既讓老師們對新課程理念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又對課題理論的理解日漸深刻和豐富。同時,我們還採取了分組學習制度,我們把課題組按低、中、高年級段分成三組,各組成員圍繞課題研究主題搜集相關的有益的學習資料,利用每周的固定時間進行學習。這樣既使資料更加豐富,也使學習資料更貼近教師的接受水平和教學實際。多層面的讀書和交流活動,使教師更新了觀念,糾正了認識的偏差。
二, 狠抓課堂促深入
1、落實課堂調研,發現問題
課題啟動後,如何構建研究平台讓我校數學教師都能參與進來,在行動中提
高科研水平,成了我們首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以往開展教育科研的大量事實告訴我們,只有對教師研究的的課題有充分的了解,只有構建適合教師實際,能讓教師接受的研究方式,才能讓教師在研究中全身心地投入,並獲得舒心、愉快、充實的體驗。帶著這樣的思考,2002年9月-10月,我們對我校學生進行作文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全面的調研。調研分為隨堂聽課、師生談話、問卷調查……
調研表明,新課改實施以來,教師的變化是明顯而可喜的。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習作興趣的提高,習作方法的傳授,讀書習慣的養成。但是,在調研中也發現,不少教師作文教學模式化、習作批改隨意化,對於如何提高學生讀書習作的興趣缺乏方法。通過調研我們看到了教師在認識和實踐上存在的不足和問題,為進一步開展親近教師、貼近實踐的課題研究找到了切入點。
2、關注有價值的問題,以教促研。
教學中的現實問題往往是研究的起點。我們每學期都在廣泛聽課和調查了解的基礎上發現在小學生習作中存在的現實問題,以及教師在實踐過程中產生的困惑及遭遇的困難。在對這些問題、困惑進行.
㈦ 教育部對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的規定是什麼
9月25日,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對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作了明確規定:
(二)基本理念
1.課程目標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導向
本課程強調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認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提升綜合素質,著力發展核心素養,特別是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生活、職業世界和個人自主發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時代和知識社會的挑戰。
2.課程開發面向學生的個體生活和社會生活
本課程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導學生從日常學習生活、社會生活或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提出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主題,使學生獲得關於自我、社會、自然的真實體驗,建立學習與生活的有機聯系。要避免僅從學科知識體系出發進行活動設計。
3.課程實施注重學生主動實踐和開放生成
本課程鼓勵學生從自身成長需要出發,選擇活動主題,主動參與並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並踐行價值信念。在實施過程中,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可根據實際需要,對活動的目標與內容、組織與方法、過程與步驟等做出動態調整,使活動不斷深化。
4.課程評價主張多元評價和綜合考察
本課程要求突出評價對學生的發展價值,充分肯定學生活動方式和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鼓勵學生自我評價與同伴間的合作交流和經驗分享。提倡多採用質性評價方式,避免將評價簡化為分數或等級。要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成果作為分析考察課程實施狀況與學生發展狀況的重要依據,對學生的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綜合評價。
㈧ 目前中小學課堂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小學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構成部分。與此同時,潛藏著巨大的教育價值小學語文教學方法,自古以來一直重視教法研究和策略,致使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不夠得當,顧名思義為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的方法。在我國,由於內外部多種原因的影響,有益於小學生的身心全面地發展,制約著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