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學經典朗誦,哪些適合小學生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論語》、《弟子規》、《老子》、《莊子》、《增廣賢文》作為國學中經典之經典,鑄就「國學蒙學之最、中華不可或缺之魂」。這些很適合小學生朗誦。
0-13歲是兒童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時期。經過近幾年的實驗證明,兒童進行國學經典誦讀2-3個月後就會發生明顯改變。從開始的每天記憶20-30個字,到每天很快就可以熟記100-200個字。許多兒童不用一年就可以把一萬六千字的《論語》熟背,其記憶潛能在國學經典誦讀中得到開發,幾萬字的古文背誦對他們來說都不是難事。
實踐證明,有多動症、感覺綜合失調甚至自閉症的孩童,學習國學一段時間後,境況會大為改善。這些經典凝聚了我國數千年的文明史和傳統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行文流暢,氣勢磅礴,辭藻華麗,前後連貫,朗朗上口;內容豐富,包含有諸如天文、地理、歷史、治國、修身、道德、倫理等豐富知識,堪稱國學經典。古往今來,無數少年兒童從中汲取知識,陶冶情操,提高修養。
朗誦,指清清楚楚的高聲誦讀。就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作活動。朗,即聲音的清晰、響亮;誦,即背誦。朗誦,就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結合各種語言手段來完善地表達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藝術。
朗誦是口語交際的一種重要形式。朗誦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增強藝術鑒賞,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朗誦,大者可以陶冶性情,開闊胸懷,文明言行,增強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養對語言詞彙細致入微的體味能力,以及確立口語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鑒別能力。因此,要想成為口語表述與交際的高手,就不能漠視朗誦。
② 讀國學經典有感的500字作文
學習國學需讀哪些書
當前國內掀起了空前的「國學熱」,學習國學似乎成為國人的一種時尚。誠然,這是功德無量的大好事。然而,對於初學國學的人來說,到底該從何處入手,讀那些書呢?
梁啟超「最低限度之必讀書目」:1.四書2.易經3.書經4.詩經5.禮記6.左傳7.老子8.墨子9.莊子10.荀子11.韓非子12.戰國策13.史記14.漢書15.後漢書16.三國志17.資治通鑒或通鑒紀事本末18.宋元明史記事本末19.楚辭20.文選(蕭統)21.李太白集22.杜工部集23.韓昌黎集24.柳河東集25.白香山集
胡適推薦的「實在的最低限度的書目」:1.書目答問2.中國名人大辭典3.九種記事本末4.中國哲學史大綱5.老子6.四書7.墨子間詁8.荀子集注9.韓非子10.淮南鴻烈集解11.周禮12.論衡13.佛遺教經14.法華經15.阿彌陀經16.壇經17.宋元學案18.明儒學案19.王臨川集20.朱子年譜21.王文成公主全書22.清代學術概論23.章實齋年譜24.崔東壁遺書25.新學偽經考26.詩集傳27.左傳28.文選29.樂府詩集30.全唐詩31.宋詩鈔32.宋十六名家詞33.元曲選一百種34.宋元戲曲史35.綴白裘36.水滸傳37.西遊記38.儒林外史39.紅樓夢
郭沫若推薦的書目:1.詩經2.楚辭3.李白詩4.杜甫詩5.白居易詩6.水滸傳7.三國演義8.西廂記9.西遊記10.紅樓夢11.史記12.大唐西域記13.徐霞客游記14.論衡15.齊民要術16.夢溪筆談17.營造法式18.農書19.本草綱目20.天工開物
傅佩榮認為,真正的國學就是五本書:1.《論語》2.《老子》3.《孟子》4.《莊子》5.《易經》,精讀這五本就足夠了
③ 國學經典書籍有哪些
國學經典書籍有經、史、子、集四大類,詳細如下:
「經」是指古籍經典,如《易經》、《詩經》、《孝經》、《論語》、《孟子》等等,後來又增加一點語言訓詁學方面的著作,如《爾雅》。
「史」指一些史學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馬遷的《史記》、鄭樵的《通志》,斷代史,如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歐陽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等;專詳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馬端臨的《文獻通考》等;以地域為記載中心的方誌等。
「子」是指中國歷史上創立一個學說或學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荀子》,法家的《韓非子》、《商君書》,兵家的《孫子》,道家的《老子》、《莊子》,以及釋家、農家、醫家、天文演算法、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說家皆入「子部」。
「集」是歷史上諸位文人學者的總集和個人的文集。個人的稱為「別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荊公集》等;總集如《昭明文選》、《文苑英華》、《玉台新詠》等。四庫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戲劇作品如《長生殿》、《西廂記》、《牡丹亭》也屬集部。
一般來說「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以及中醫學、農學、術數、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建築等諸多方面。現「國學」概念產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當時 「西學東漸」改良之風正值熾熱,張之洞、魏源等人為了與西學相對,提出「中學」(中國之學)這一概念,並主張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一方面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恢復兩漢經學。
國學是以先秦的經典及諸子百家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先秦諸子百家學說是共存共鳴的,沒有主從關系,如果按時期所起作用而論,各家學說在各個時期都發揮著或顯性或隱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領域不同而已;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在思想教化領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學說也在不同的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領域的道家與法家、軍事領域的道家、兵家、醫學領域的道家、醫家、還有其它各領域的各家(名家、墨家、農家……)等等,某一領域起主流作用並不代表全部。所以,國學的各個學派學說並沒有主從之分,並不存在以哪一家學派學說為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