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的個人修養

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的個人修養

發布時間:2020-12-02 08:08:29

❶ 教師教育專業素養有哪些

去年教育部出台了教師專業標准,如果您還沒有特別關注,建議您認真看一下,基本上可以回答您的這個問題。中學教師的專業標准與幼兒園教師、高校教師的專業標準是不同的,這里僅就中學教師的專業標准來看。在教育部制定的專業標准里,有三個維度、十四個領域、六十一項基本要求,其中,三個維度是指: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
具體的您看看專業標準的文稿就行了,雖然都是基本要求,但是其所囊括的內容是很豐富的,每位老師如果都能做到,中國的教育必然會前進一大步。

❷ 《幼兒教師專業標准》對幼兒教師的個人修養與行為有哪些要求

1、《幼兒教師專業標准》對幼兒教師的個人修養與行為的要求有: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樂觀向上、熱情開朗,有親和力;善於自我調節情緒,保持平和心態;勤於學習,不斷進取;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
2、《幼兒教師專業標准》的基本內容:

(一)職業理解與認識

1.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規。

2.理解幼兒保教工作的意義,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

3.認同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性和獨特性,注重自身專業發展。

4.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修養,為人師表。

5.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積極開展協作與交流。

(二)對幼兒的態度與行為

6.關愛幼兒,重視幼兒身心健康,將保護幼兒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7.尊重幼兒人格,維護幼兒合法權益,平等對待每一個幼兒。不諷刺、挖苦、歧視幼兒,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

8.信任幼兒, 尊重個體差異,主動了解和滿足有益於幼兒身心發展的不同需求。

9.重視生活對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價值,積極創造條件,讓幼兒擁有快樂的幼兒園生活。

(三)幼兒保育和教育的態度與行為

10.注重保教結合,培育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1.注重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的想像力,發掘幼兒的興趣愛好。

12.重視環境和游戲對幼兒發展的獨特作用,創設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氛圍,將游戲作為幼兒的主要活動。

13.重視豐富幼兒多方面的直接經驗,將探索、交往等實踐活動作為幼兒最重要的學習方式。

14.重視自身日常態度言行對幼兒發展的重要影響與作用。

15.重視幼兒園、家庭和社區的合作,綜合利用各種資源。

(四)個人修養與行為

16.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

17.樂觀向上、熱情開朗,有親和力。

18.善於自我調節情緒,保持平和心態。

19.勤於學習,不斷進取。

20.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

專 業 知 識

(五)幼兒發展知識

21.了解關於幼兒生存、發展和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

22.掌握不同年齡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規律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策略與方法。

23.了解幼兒在發展水平、速度與優勢領域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掌握對應的策略與方法。

24.了解幼兒發展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與適宜的對策。

25.了解有特殊需要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及教育策略與方法。

(六)幼兒保育和教育知識

26.熟悉幼兒園教育的目標、任務、內容、要求和基本原則。

27.掌握幼兒園環境創設、一日生活安排、游戲與教育活動、保育和班級管理的知識與方法。

28.熟知幼兒園的安全應急預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險情況下幼兒安全防護與救助的基本方法。

29.掌握觀察、談話、記錄等了解幼兒的基本方法。

30.了解0-3歲嬰幼兒保教和幼小銜接的有關知識與基本方法。

(七)通識性知識

31.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32.了解中國教育基本情況。

33.掌握幼兒園各領域教育的特點與基本知識。

34.具有相應的藝術欣賞與表現知識。

35.具有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知識。

專 業 能 力

(八)環境的創設與利用

36.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讓幼兒感到溫暖和愉悅。

37.建立班級秩序與規則,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讓幼兒感受到安全、舒適。

38.創設有助於促進幼兒成長、學習、游戲的教育環境。

39.合理利用資源,為幼兒提供和製作適合的玩教具和學習材料,引發和支持幼兒的主動活動。

(九)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

40.合理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將教育靈活地滲透到一日生活中。

41.科學照料幼兒日常生活,指導和協助保育員做好班級常規保育和衛生工作。

42.充分利用各種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

43.有效保護幼兒,及時處理幼兒的常見事故,危險情況優先救護幼兒。

(十)游戲活動的支持與引導

44.提供符合幼兒興趣需要、年齡特點和發展目標的游戲條件。

45.充分利用與合理設計游戲活動空間,提供豐富、適宜的游戲材料,支持、引發和促進幼兒的游戲。

46.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內容、夥伴和材料,支持幼兒主動地、創造性地開展游戲,充分體驗游戲的快樂和滿足。

47.引導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獲得身體、認知、語言和社會性等多方面的發展。

(十一)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

48.制定階段性的教育活動計劃和具體活動方案。

49.在教育活動中觀察幼兒,根據幼兒的表現和需要,調整活動,給予適宜的指導。

50.在教育活動的設計和實施中體現趣味性、綜合性和生活化,靈活運用各種組織形式和適宜的教育方式。

51.提供更多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達表現的機會,支持和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十二)激勵與評價

52.關注幼兒日常表現, 及時發現和賞識每個幼兒的點滴進步,注重激發和保護幼兒的積極性、自信心。

53.有效運用觀察、談話、家園聯系、作品分析等多種方法,客觀地、全面地了解和評價幼兒。

54.有效運用評價結果,指導下一步教育活動的開展。

(十三)溝通與合作

55.使用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語言進行保教工作。

56.善於傾聽,和藹可親,與幼兒進行有效溝通。

57.與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經驗和資源,共同發展。

58.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發展。

59.協助幼兒園與社區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關系。

(十四)反思與發展

60.主動收集分析相關信息,不斷進行反思,改進保教工作。

61.針對保教工作中的現實需要與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

62.制定專業發展規劃,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❸ 對照《中小學教師專業標准》,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

(一)師德為先
熱愛中學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依法執教。關愛中學生,尊重中學生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中學生,做中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二)學生為本
尊重中學生權益,以中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中學生的主動性;遵循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教學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中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三)能力為重
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突出教書育人實踐能力;研究中學生,遵循中學生成長規律,提升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
(四)終身學習
學習先進中學教育理論,了解國內外中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範。

❹ 根據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反思自身還欠缺哪些素質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包括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三個維度:它是從職業與認識、對幼兒的態度與行為等十四個領域進行闡述的,基本要求如下:

1、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規。

2、理解中學教育工作的意義,熱愛中學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

3、認同中學教師的專業性和獨特性,注重自身專業發展。

4、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修養,為人師表。

5、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積極開展協作與交流。

(4)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的個人修養擴展閱讀:

指導思想:

《專業標准》是廣大學前教育研究者、行政管理人員、培養培訓機構領導與教師、一線園長和教師多方面共同研究、努力的結晶。在研製過程中,力圖體現以下指導思想:

1、專業導向,師德為先。幼兒園教師是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職責的專業人員,需具有特定的專業素質,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與態度、專業的教育知識和技能。因此,《專業標准》應具有嚴格的職業道德規范,明確的專業導向,規定幼兒園教師從事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須達到的基本專業要求。

2、基本規范,前瞻引領。《專業標准》是國家對合格幼兒園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規定的是幼兒園教師必須達到的基本專業素養和教師開展保教活動的基本規范,同時又應該是引領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准則。

❺ 小學教師的業務素質有哪些

中國中小學教師素質現狀分析之三教師專業性及其問題

三、教師專業性及其問題

(一)教師的專業性
教師的專業性指的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所表現出來的主要特徵。教師專業中的「專業」不是把所教的「學科專業」,而是把教師的「教育行為與教育活動」視為其專業表現的領域。那麼,教師職業是否具有專業性呢?要理性地回答這一問題,首先必須確定「專業性職業」的標准。

1.專業性職業的標准
關於「專業性職業」的標准,迄今為止專業社會學研究領域還沒有統一的界定。1957年,格林·伍德曾經嘗試著去界定和描述專業的基本要素,他強調所謂專業必須具備:完整而有系統的;被顧客所公認的知能權威;同行間的制約和贊許;具有嚴格的職業倫理規范;成立正式的專業組織。1960年,科恩豪瑟選出四個專業的標准:具備知識才能的專門能力;充分的自治;運用專門才能的責任感與影響力。【1】 國際比較師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台北市大書苑發行所,1992:617-619.
此後,關於「專業」標準的討論不斷見諸書刊。綜合、提煉、深化已有觀點,所謂成熟的專業工作,應該具備下述六大特徵與標准:運用專門的知識與技能;強調服務的理念和職業倫理;經過長期的培養與訓練;需要不斷的學習進修;享有有效的專業自治;形成堅強的專業團體。

2.教師專業性現狀
根據以上關於專業與專業性職業的標准,顯然,古代社會的教師職業很難稱之為專業性職業。但在現代社會,社會的發展已使得受教育者的對象和范圍大大拓展,教師已承擔社會未來發展的重大責任。因此,社會學家埃利奧特等西方學者認為,教師與醫生、律師、神甫職業等並稱為「四個偉大的傳統專業」。但埃齊奧尼等人卻認為教師培訓時間較短、社會地位較低、團體專有權難以確立、特有的專業知識較少、專業自主權缺乏。也就是說教師的專業性不及典型的專業人員,還沒有達到完全專業的水準。所以,教師與護士、社會工作者三種人員應屬於「半專業」人員。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學者及各種流派在教師職業是否能夠成為專業性職業這一問題上爭論不休,但1966年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一文,給這場爭論引導了一個主流方向。《建議》提出應把教師工作視為專門職業,認為它是一種要求教師具備經過嚴格訓練和不斷研究才能獲得專業知識並維持專業知識及專門技能的公共業務。這以後,將教師職業看作是一個專業性職業,就逐漸成為國際教育界的共識。
我們認為,就教師的專業標准來看,教師已經基本具備了專業的要求和特徵,並越來越專業化。
(二)我國教師專業性方面存在的問題
依據上述六個衡量教師職業專業性的標准,綜合考察當前我國教師專業化的現狀,比較分析國內外教師專業化的程度,可以發現我國教師專業性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知識結構比例失調,從教能力顯得不足
關於一個教師的專業知能,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步入21世紀教師,既要有現代教育理論,如學科教育學、心理學、人才學、教育社會學以及新興學科等,還要學習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和交叉學科知識。又有人認為,優秀的教師既需要有深厚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把握學術前沿的意識和能力,又需要通曉教育的規律,具有良好的教育品質和教師職業道德。就目前世界各國教師教育而言,其專業知能一般包括普通文化知識(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學科專業知識(學生畢業後講授的專門課程)、教育專業知識(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哲學、教育史、教育心理學等等)三大類。與國外相比,由於我國現行的教師教育院校的課程設置體系,還存在著以學科為中心、課程的比例嚴重失調等一系列值得研究和解決的重要問題,所以,我國現任中小學教師知識結構比例失調,學科專業知識相當較好,但從教能力顯得不足。請看下面幾個案例:

案例2.1:

一位老師上語文課,在黑板上寫了一個「朝」字,然後問學生:「同學們看黑板上有什麼?」學生答:「有字」。老師問:「這是什麼字?」有學生舉手答:「這是朝鮮的朝字」。老師說:「不對!」又有學生站起來答:「 這是朝氣蓬勃的朝」。老師又說不對。這時候學生開始挖空心思地回答,有學生說是中國字,有學生說是漢字。老師都說不對。最後,老師惱火地指責:「都是傻瓜,這是多音字」!

分析
老師的提問語言表述不明確,使學生難以理解教師提問的用意。

案例2.2:

這是一節低年級的數學課,教學內容是:加和減。老師上課時這樣導入:
師:同學們看圖畫上有誰?在干什麼?
生:圖畫上有小朋友,他們在植樹。
師:從圖上你能看出是什麼季節嗎?
生:是春天。
師:對,是春天,春天真美麗呀!看有幾個小朋友在美麗的春天裡植樹?
生:遠處有6個小朋友,近處有1個小朋友。
師:近處的那個小朋友叫小明,他看到那麼多小朋友去植樹,他也不甘落後,推著小車和大家一起去勞動,同學們看小車里放了些什麼?
……
分析
數學課的情景創設必須講究實效,一個短小的故事、幾個有思考性的問題、一次操作、一次實踐活動等都會喚起學生參與的熱情,激活他們的思維,目的是為了他們更好的學習,而不是為營造表面的情景而「作秀」。因此,上例中的老師只是作了表面文章,看上去熱鬧,實則蒼白,浪費課中珍貴的學習時間。

從上述兩個簡單的例子,不難看出,我國有些中小學教師教學語言、教學技能方面還存在著相當嚴重的問題。加強教師專業素養,提高教是教學能力是當前教師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2.專業道德危機潛伏,師德建設仍需加強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必須對社會、學校、同事、學生等負責,其行為都要符合教育工作的倫理規范,使得教師角色具有異於其他職業的特殊性質。教師專業具有突出的示範性、公眾性和教育性,相對於多數職業來說,教師職業應有更高、更嚴格的專業道德要求。1997年國家教委、全國教育工會修訂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提出了「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的職業道德要求。但是,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轉型時期的特殊形勢,教師職業道德潛伏著危機。
根據有關調查,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①事業心、進取意識、敬業奉獻精神不足
有63.4%的學校領導和46.8%的教師認為,教師職業道德方面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事業心、進取意識薄弱,缺乏為教育事業獻身的精神,表現在懶於看書學習、工作得過且過、不認真遵守勞動紀律等」。

②體罰學生的現象仍然比較常見
學生在回答「老師打不打學生」的問題時,有69%的學生指出,他們的老師有打學生的現象,而認定教師用罰站的方式體罰學生的佔到72%。學生還反映教師體罰學生的手段,除罰站外還有打耳光、擰耳朵、揪鼻子、擰胳膊、打手板、用腳踹、罰蹲(有的是蹲馬步)、罰跑(有的是罰在樓梯上來回跑)、罰寫作業(抄課文)等,另外還有相當多的教師經常用帶侮辱性的語言傷害學生。

③部分教師不能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和思想品德差的學生
有46%的家長認為教師有歧視和趕攆「差生」的情況。而學生認為他(她)所在班級「所有的教師都不歧視差生」的僅佔到26.5%,認為多數老師有歧視差生現象的比率佔到63%。

④個別教師的不良行為損害教師隊伍的整體形象
比如,有的家長指出個別教師「利用節日(如教師節)向學生索要禮品」、「利用學生搞創收,把學生當做賺錢的工具」、「不注意生活小節,在學生面前說話隨意」等。

以上問題說明我國教師的道德修養與專業道德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教師還需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做真正「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3.教師學歷偏低,專業訓練亟待強化
教師教育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基於社會的需要而產生,是社會進步、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的體現。近半個世紀以來,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國外教師教育伴隨著新的工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不斷改革,在培養目標與規格上強化了高標准化的特點。國外中小學教師的培養大都已經提升到大學教育階段,有的由師范院校實施封閉式培養,有的由一般大學實施開放式培育,有的由師范院校和綜合性大學共同實施混合式培養。現在,研究生院也愈來愈多地承擔培養師資的職責,從而使教師教育在結構上發生了變化。經過改革,美國中小學教師的水平有所提高。據統計,1950--1976年之間,曾受四年高等教育的小學教師由50%上升為99%;中學教師受高等教育少於四年者曾約佔1%,到70年代後期,由大學學習四年領取教師許可證者和由大學學習五年而取得教學碩士者,都逐年增加。目前,法國的中小學教師主要由大學教師培訓學院(IUFM)培養,因而高師的培養目標的標准比較高。
我國20世紀50年代教師教育有四個層次,即初師、中師、師專、本科,60年代層次結構上移,初師被中師替代,形成中師、師專、本科三個層次,此結構一直延續至今。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對教師的學歷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小學教師具有中師學歷、初中教師具有大專學歷、高中教師具有大本學歷。同時,建立了一套多規格、多層次、多形式的教師教育體系,對不具備合格學歷的教師實行考核合格的證書制度,並於1995年底頒布了《教師資格條例》,1997年還開始了教育碩士學位的試點工作,為提高教師的專業程度打下了堅實的基石。截至2005年底,全國普通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的學歷合格率分別為98%、95%、83.5%,其中專科以上小學教師達到56.3%,本科以上的初中教師達到35.3%,研究生學歷的高中教師達到1.2%,教師學歷合格率有了相當大的提高。然而,即使中小學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接近100%,我國同世界大多數國家相比,中小學教師的學歷起點仍然偏低。這一狀況難以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新形勢的需要。

4.在職進修形勢緊迫,專業發展任重道遠
從專業發展看,教師繼續教育中存在與實踐脫節、培養與培訓倒掛的現象,前者指培訓者對中小學教育實踐的關注程度不夠,後者指高水平的師范院校畢業生接受相對落後的教師進修的培訓。教育專業能力的提升和發展是一個動態的、持續的、無止境的過程,只有經過艱苦卓絕、成年累月的學習、實踐、進修、思考與鑽研,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學習是現代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在職進修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途徑,因此世界許多國家都在教師教育改革中保證每一位教師都有機會進修,建立教師的終身教育體系。英國的教師進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圍繞實際教學問題展開,不搞形式主義,進修內容能結合教育改革的需求,結合學校、課堂實際。在日本,中小學教師的進修被視為促進教職專業化的重要途徑。根據日本1949年頒布的《教育公務員特例法》,教師為履行其職責應該不斷地進修,教育委員會對教師的研修予以獎勵,建造必要的設施,制定有關研修的計劃,保證研修的實施。德國的《教師繼續教育法》,使中小學教師進修不僅成為義務,也是教師的權利。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特別是1993年《教師法》的頒布實施,有力地推動了中小學教師的在職進修和教育。但我國現有的教師職前與在職教育,存在著分離的現象。現有的師范院校(師范大學、師范學院、師范專科學校、中等師范學校)負責培養新教師,教育學院和教師進修學校負責在職中小學教師培訓。這種兩相分離的格局,使得教師專業培養與在職培訓相隔離,出現了一些不協調的情況。同時,在部分進修院校內,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教條,不聯系中小學實際,教育教學效果也不佳。這些都影響著我國教師的進修和素質的提高。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教師隊伍龐大而又狀況復雜,許多教師長期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缺乏重新接受系統學習提高的機會,面對不斷涌現的新的教育觀念、教育教學理論以及現代教育教學技術,感到束手無策,無法深入學習體會,這已成為提高教育質量的障礙與瓶頸。這一切,決定了我國教師進修與培訓的必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
5.專業自主受到限制,專業權力名不副實
教師擁有相當程度的自主決策的權力,是衡量教師專業化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在我國,過去人們習慣於從義務的角度去規范教師,而較少思考或研究在教師的職業工作中應該享有的權利,尤其是作為專業人員的權利。20世紀90年代以後,我國開始逐步認識與尊重教師作為專業人員的專業權利。1993年10月通過的《教師法》和1995年3月通過的《教育法》,規定教師現階段的權利主要有以下幾項:

①教育教學權。
包括教師可依據其所在學校的教學計劃、教學工作量等具體要求,結合自身的教學特點自主地組織課堂教學;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教學內容和進度,並不斷完善教學內容;針對不同的教育教學對象,在教育教學的形式、方法、具體內容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實驗。

②科學研究權。
包括教師在完成規定的教育教學任務的前提,有權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技術咨詢等創造性勞動;有權將教育教學中的成功經驗或專業領域的研究成果等撰寫成學術論文,著書立說;有權參加有關的學術交流活動,參加依法成立的學術團體並在其中發表自己的觀點,開展學術爭鳴。

③管理學生權。
包括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和特點,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並就學生的特長、就業、升學等方面的發展給於指導;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勞動等方面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

④獲取報酬待遇權。
包括要求所在學校及其主管部門根據國家教育法律、教師聘用合同的規定,按時、足額支付工資報酬,工資報酬一般應包括基礎工資、職務工資、課時報酬、獎金、教齡津貼、班主任津貼及其他各種津貼;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包括醫療、住房、退休等方面的各種待遇和優惠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⑤民主管理權。
包括對學校及教育行政部作有權提出批評和建議;有權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工會等組織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討論學校發展、改革等方面的重大事項。

⑥進修培訓權。
包括教師有權參加進修和接受其他多種形式的培訓,不斷更新知識,調整知識結構,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和業務素質,從而保障教育教學的質量。

但在當前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實際職業生涯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是按照教材、教學參考資料、考試試卷和標准答案去教。至於為什麼要教這些,為什麼要這么教,怎樣教更好,教師進行更深思考的並不多。因而出現了這樣的現象:教學內容是由國家的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參考資料是由教研部門提供的,教學方法是由教研部門介紹的,考試試卷是由教育部門編制的,教師成了游離於研究過程之外的被動的旁觀者,成了教育行政部門各項要求的機械執行者,成了各種教學參考資料的簡單照搬者,成了教研部門提供的一些模式的盲目模仿者。教師自主權受到種種限制,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缺乏主體自主意識,教師權力名不副實。
6.教師組織力量薄弱,活動時空餘地有限
「教師教育活動必須符合提高教學專業的總政策。國際專家、專業團體和教師工會應該參與各項行動戰略的准備和實施」 趙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領.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99.
。我國教師專業組織起源於清末民初。清朝末年曾頒布《教育會法》,規定各省各縣均可成立教育會,教育行政人員、學校教員均可參加。1911年8月11日成立了中國教育會。同日,全國師范教育聯合會在北京成立,這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所建的教育會下的第一個教育分會。1915年6月2日,全國師范教育研究會經教育部批准立案,這是中國第一個師范專業教育的學術性研究機構。改革開放以後,1979年4月12日,中國教育學會成立,這是現在全國最大的群眾性教育學術團體。其主要任務是為教育決策提供科學分析、信息反饋和咨詢意見;組織教育科學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學改革實驗成果的鑒定與推廣;研究、編寫教材,出版學術性書刊,舉辦基礎教育的實驗學校,開展培訓活動;開展業務咨詢、政策咨詢和法律咨詢;組織教育評價活動,等等。中國教育學會辦有綜合性學術刊物《中國教育學刊》。當前我國的中國教育學會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以及中國高等師范教育學會等其他的教師學術組織在激活學術理論研究、出版教育刊物、提高教師素質、興辦教師福利、保障教師合理權益以及聯系國際教育機構等方面發揮過一些重大的作用。2001年浙江省還成立了特級教師協會,協會將組織學術活動,推廣特級教師先進經驗,組織特級教師的研究成果評獎,組織特級教師指導和培訓骨幹教師活動,開展省際和國際的學術交流等。上述這些教師學術專業組織對於我國教師專業化的促進是不可或缺的。
通過教師專業組織的運作,可以提升教師素質,約制教師行為,並且同時確保教師的權利與義務。因之,教師專業組織於教師在專業層次的提升上是極其必要的。但是由於教師時間不足,經費短缺等原因,我國教師專業組織發展緩慢,力量薄弱,在對政府教育決策的影響與教師福利的增進兩方面而言,不能稱之為強有力的專業壓力團體。或者說,在我國,除了教育工會以外,作為教師專業組織的機構還沒有形成,不利於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

❻ 中學教師專業標準的基本理念是

《中學教師專業標准》的基本理念 :「師德為先」 、「學生為本」 、「能力為重」 、「終身學習」 。
理念之一:「師德為先」
《中學教師專業標准》中的「師德為先」,首先對老師在理念上要求:有理想,有職業道德,有準確的價值觀,愛自己的事業;其次在行為上能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有人格魅力、學識魅力。只有這樣,才會尊重學生、對學生有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才能做好學生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與學生共享生命歷程。
理念之二:「學生為本」
按照《中學教師專業標准》中的「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能總結、反思,改變教法,由習慣於批量生產形成的固定課堂模式,轉型為以滿足個性需求的分類意識,尊重學生人格,啟迪心智,改教為育,變單純教授知識為既傳授知識也傳播探究、創造的方法。
在尊重學生人格基礎上,信任他們、鼓勵他們、挖掘他們內在潛能,誘發他們學習動力,調動他們學習興趣,完成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學習對自己、對家庭、對祖國的意義,讓學習成為學生自然本能的行為流露。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高素質的勞動者、拔尖創新人才。
應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對每一個學生深入了解,包括:知識基礎、生活習慣、個性脾氣、興趣愛好、結交人群、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個人優勢等等,有針對性,有層次性,要有育人理念與本領。
理念之三:「能力為重」
這里的能力指的是教師的教育、教學、科研能力。《中學教師專業標准》明確要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突出教書育人」。不但要教書育人,並且還要用自身形象影響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自身擁有育人能力,才能培育好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要使學生成人,必須把學到的知識能運用於實際。 《中學教師專業標准》對具體教學工作的能力要求,特別強調要「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找到新意、找到樂趣、找到靈感,才能去「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才能為學生「營造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氛圍」;只有在不斷的反思中才能找到不足、找到短板、找到漏洞,才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強自立」,讓他們成材。
理念之四:「終身學習」
《中學教師專業標准》對教師「終身學習」理念要求有三點:一是學習國內外先進教育理論、經驗和做法;二是學習新鮮知識及注重文化含量;三是秉持持續發展意識和能力,成為終身學習典範。作為教師,要終身學習的觀點,向大自然學習、向社會學習,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❼ 教師專業標准中對教師專業素養的規定哪些相對更重要,為什麼

教師專業標准解讀
2012年2月教育部頒布: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試行)》《小學教師專業標准(試行)》《中學教師專業標准(試行)》主要內容與要求:
《專業標准》的「基本內容」包含「維度」、「領域」和「基本要求」三個層次。
「維度」包含三個: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 在各個「維度」下,確立了若干個領域;在每個「領域」之下,又提出了若干個「基本要求」。
(一)專業理念與師德
「專業理念」是關於教育教學的觀念和信念;「師德」是指教師在教師職業生活中處理各種關系所遵循的基本行為規范以及遵循這些規范中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
「專業理念與師德」既超越了「專業理念」所屬的「認識論」范疇,延伸至情感、意志和行為的層次;也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師德」范疇,要求教師形成堅定的專業認同和信念。
四個領域:
對待職業:職業理解與認識; 對待學生:對學生的態度與行為
對待教育教學:教育教學的態度與行為 對待自身:個人修養與行為
1. 職業理解和認識
主要要求: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團結協作
以上幾個要求中,最為核心的是「愛崗敬業」和「為人師表」,它們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應有的基本素質要求和追求。而對教師職業是一個專業性職業的職業理解與認識是教師「愛崗敬業」和「為人師表」的前提和基礎
2. 對學生的態度與行為
主要要求:關愛學生(全身心地關愛每一個學生,不偏愛、不歧視、不諷刺、不體罰);
尊重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個體,信任學生,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關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教師開展專業活動的基礎和前提;尊重信任學生是關心愛護學生的深化與落實。
3. 教育教學的態度與行為
主要要求: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書育人。 尊重規律,因材施教。 引導和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4. 個人修養與行為
教師是以心育心的職業,教師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工作和生活方式,甚至服飾儀表等,都會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個人修養與行為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和手段。
關於教師「個人修養與行為」的要求體現了對教師「內外兼修」,「為人師表」的期盼。
三個泥瓦匠的故事
有三個泥瓦工在建造一座教堂,一個行者路過這個工地,就問一個泥瓦工:「師傅,您在干什麼?」,他回答說:「你看不見嗎?我在砌牆,因為砌牆我才能拿到工資,才能養家糊口,解決我的生活。」
而第二個泥瓦工回答說:「我在建造一座教堂,我們都是上帝的信徒,我要為我的家人,我的親戚朋友,我們這一帶的父老鄉親建造一個心靈的寄託所。」
第三個泥瓦工回答說:「我在實現我的夢想,要建造世界上最美麗的教堂。」
數年後,那三個泥瓦工都謀著不同的職業,過著不同的生活,第一個泥瓦工依然還是泥瓦工,而第二個泥瓦工成了一個牧師,第三個泥瓦工成了世界文明的建築師。
啟示:關注和境界的高度決定了成長的高度(專業理念與師德的重要性);教師要體驗教師職業的幸福和快樂,感受自我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二) 專業知識
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知識:基於分科教學的考慮,要求教師具備:教育知識;學科知識;學科教學知識;通識性知識。
幼兒園教師知識:幼兒發展知識、幼兒保育與教育知識、通識性知識(無學科和學科教學知識)
1. 教育知識
教師不僅要知道「教什麼」,而且更應懂得「怎樣教」,怎樣才能「教得好」。
教育知識:在從事教育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關於教育學和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
教育知識主要包括:一是有關學生學習、成長和發展的特點與規律的知識;二是有關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與方法的知識。
2. 學科知識
學科知識:有關任教學科的知識。 學科知識的重要性:從事教學的前提。
學科知識的基本要求: 所教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與技能
所教學科的知識體系、基本思想與方法
所教學科與其他學科和實踐活動的聯系
3. 學科教學知識
學科教學知識是由舒爾曼(Shulman, L.)所提出的一個概念。
學科教學知識是指教師在面對特定的主題時,針對學生的不同興趣與能力,將自己所掌握的學科知識轉化成學生易於理解的形式,並進行教學方面的知識,是教育知識和學科知識融合的產物。
主要要求:依據國家課程標准進行課程開發的知識;根據學生學習具體學科內容時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教學的知識。
4. 通識性知識
主要要求: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有關藝術方面的知識;信息技術知識;有關中國教育國情的知識。
要求教師具有現代信息技術知識,是因為它是信息社會中教師應有的基本素養
要求了解中國教育的基本情況,是期望教師的教育教學不脫離當下中國的教育實際。
要求教師具有寬廣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與修養主要謀求專業發展與人的發展之間的平衡
哈格里夫斯和富蘭:教師發展「牽涉的不僅僅是改變教師的行為,它還涉及到改變教師這個人」,「只聚焦於行為技能而不考慮其立足的基礎及對態度和信念的影響,是誤入歧途,且可能被證明為是無效的」。
(三) 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 涵蓋: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班級管理與教育能力、教育教學評價能力、溝通與合作能力、反思與發展能力等。
進一步歸納可以歸納為三方面:教育教學能力;溝通交往能力;自我發展能力。在這三個方面教師專業能力中,溝通交往能力是基礎,教育教學能力是核心,自我發展能力是保障。
1. 教學設計能力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上課之基,上課之本。
主要要求:教學目標設計能力;教學過程設計能力;導學設計能力。
《標准》把導學設計能力作為教學設計能力的重要內容,是「學生為本」理念的重要體現。
2. 教學實施能力
主要要求:教學環境創設能力;教學應變能力;有效教學能力;探究教學能力;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
從「基本要求」中強調「通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多種方式」,「激發與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等規定來看,《標准》體現了「學生為本」 理念。
3. 班級管理與教育能力 教師的「教書育人」使命
主要要求: 班級管理能力:建設班級;開展班級活動
育人能力:結合教學進行育人活動;組織開展德育、健康教育、學生指導等的能力
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4. 教育教學評價能力
教育教學評價能力是教師運用各種手段了解學生學習狀況,以判斷是否完成預定的教育教學目標,學生是否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從而不斷改進教育教學工作的能力。
主要要求:評價學生的能力;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的能力;自我教學評價(或反思)的能力。(發展性評價;學生為本)
5. 溝通與合作能力
教師工作是一項與人打交道的工作,擁有與學生、同事、家長、社區等建立良好溝通與合作的能力是開展教育教學的基本保障。 主要要求: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與同事的合作交流能力;與家庭、社區的溝通合作能力。
6. 反思與發展能力
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升是一個終身不斷的持續過程。特別是在終身學習社會中,教師只有具有自我發展能力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從而適應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 主要要求:反思能力;研究能力;生涯發展規劃能力。

❽ 《幼兒教師專業標准》對幼兒教師的個人修養與行為有哪些要求

幼兒教師首先要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還要有積極樂觀向上、熱情版開朗的性格和權有親和力,幼兒教師要善於自我調節情緒,保持心態平和,要勤於學習,不斷探索進取,學習新的科學理念與知識,教師衣著整潔大方,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這樣的幼兒教師才是有修養有內涵的教師。

❾ 現代幼兒教師應具備哪些科學素養

一、基本理念
(一)幼兒為本
尊重幼兒權益,以幼兒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幼兒的主動性;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保教活動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
(二)師德為先
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關愛幼兒,尊重幼兒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兒健康成長的啟蒙者和引路人。
(三)能力為重
把學前教育理論與保教實踐相結合,突出保教實踐能力;研究幼兒,遵循幼兒成長規律,提升保教工作專業化水平;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
(四)終身學習
學習先進學前教育理論,了解國內外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範。
二、內容解讀
框架結構與中、小學教師專業標准基本一致,但在具體內容上有所不同。尤其在專業能力方面,充分體現了幼兒園教育的突出特點和保教工作的基本任務,特別強調了幼兒園教師所必須具備的良好環境的創設與利用、幼兒一日生活的合理組織與保育、游戲活動的支持與引導、教育活動的恰當計劃與實施能力等。
在基本要求層面,更是充分反映了幼兒園教師必須具備的專業態度、知識與能力。如,特別強調了幼兒園教師要將幼兒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並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和能力;要掌握和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年齡特點和個體特點,重視生活對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價值,重視環境和游戲對幼兒發展的獨特作用,掌握幼兒園環境創設、一日生活安排、游戲與教育活動、班級管理的知識與方法等等。
《專業標准》具有以下五個突出特點:
第一,對幼兒園教師的師德與專業態度提出了特別要求。師德與專業態度是教師職業的基準線。尤其幼兒園教師的教育對象是身心發展迅速、可塑性大、同時易受傷害的幼兒,更需要師德高尚,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熱愛幼兒,並給予幼兒精心的呵護和教育培養。
第二,要求幼兒園教師高度重視幼兒的生命與健康。充分考慮幼兒發展的身心特點和社會對幼兒安全與健康的熱切關注,《專業標准》明確提出要高度重視幼兒的生命與健康,並從專業態度、知識和能力三個層面相互呼應,全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如教師要將保護幼兒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熟知幼兒園的安全應急預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險情況下幼兒安全防護與救助的基本方法;能有效保護幼兒,危險情況下優先救護幼兒。
第三,充分體現幼兒園保教結合的基本特點。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要決定了保教結合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原則,也是對幼兒園教師的基本專業要求。《專業標准》明確提出要「注重保教結合」,不僅將「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作為重要的專項領域要求,而且對教師提出了多項具體要求,要能合理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科學照料幼兒的日常生活,將教育靈活地滲透到一日生活中;能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種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以將保教結合原則落到實處。
第四,強調幼兒園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教育實踐能力是教師對幼兒施以積極影響、引導幼兒發展的基礎。《專業標准》對幼兒園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教學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強調幼兒園教師要具有觀察了解幼兒、掌握不同年齡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個體差異的能力;要具有環境的創設與利用、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游戲的支持與引導、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對兒童的激勵與評價等基本專業能力;能根據幼兒的特點和需要,給予適宜的指導,並能引發和支持幼兒的主動活動,引導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獲得多方面的發展。
第五,重視幼兒園教師的反思與自主專業發展能力。《專業標准》強調幼兒園教師要具有不斷進行專業化學習、實踐、反思和提高的意識與能力。這既是現代社會發展、教育改革對教師的必然要求,也是幼兒不斷成長的必然要求。《專業標准》特別在「基本理念」和「專業能力」中均提出了對教師反思與自主發展的要求,明確指出幼兒園教師在教育工作中應「主動收集分析相關信息,不斷進行反思,改進保教工作」;同時,應制訂個人專業發展規劃,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反思,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從而為學前教育質量的提升和幼兒一生的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的個人修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